留下了终于没人在旁边念经的池迟每天呆在酒店做运动,要是想出行,打个电话给那个袁经理,他就会给她把一切安排妥当,倒是那天给了她一场美味幻梦的女人,她再没见过。

袁经理说那人的大本营是在北方的一个沿海城市,那天只是从国外回来,恰巧在沪市做了短暂的停留。

一面之缘,恍然一梦,想到给自己做厨替的是这样一个随身自带传奇气场的人物,池迟对《凤厨》的电影拍摄带着深深的期待。

日子悠闲,她干脆给陈方放了五天假,让她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

“孩子还是得管的,把他带到世界上来,就得负责一点。”掐指一算,那个小家伙至少也有一个多月没见到自己亲妈了。

陈方答应了,坐着当天晚上的飞机回了老家,摆明了也是念子心切,只是工作为重没有表露罢了。

八天后,池迟穿着牛仔背带裙搭配T恤的形象出现在了地球的另一边。

伴随着人们的掌声,和温新平难以抑制的激动神情。

圣罗丹国际电影节,在《跳舞的小象》拿到了最具人文奖、组委会特别奖之后,这个名字叫Late的东方女孩儿成为圣罗丹电影节自创办以来最年轻的影后。

虽然圣罗丹只创办了不到二十年,但是这个噱头还是很唬人的。

“唔,如果我这个视频放出来,就意味着我拿到了一个让我深感荣幸的奖项,是这样吧?”女孩儿的笑容有着少女的甜美,和比她实际年龄略显成熟的爽朗,显然,她很放松,并不觉得这段视频将来在几百人面前播放,是一件令人紧张的事情。

女孩儿的态度和西方人眼中羞涩腼腆的传统东方形象完全不同,和那些穿着长礼服走上红毯的东方女明星们也截然不同。

她就像是个生活在他们身边的孩子,带着全世界同样年纪女孩儿身上应有的特质,明媚舒展,带着浓郁的青春气息。接着,女孩儿自己把这句话又用外语说了一遍。

接下来整篇获奖感言都是她自己说着、自己翻译着。

“温叔叔,就是我们电影的制片人兼摄像师,他跟我说你该录个VCR,因为他拒绝再替我读获奖感言。”

女孩儿的笑容真的是带着阳光的,《跳舞的小象》作为闭幕式放映电影,在场很多人在一个小时之前刚刚重温过一遍,依然在为林秋的悲伤、绝望和陨落感觉到痛苦无奈,此刻看见林秋的扮演者笑容灿烂地看着他们,他们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抚慰。

林秋死了,至少还有这个女孩儿健健康康滴活着,而且前途远大、演技精湛。

“拿到这个奖,我应该说很多很多的感谢,感谢这部电影,感谢兢兢业业的温新平先生,感谢帮助电影一路走到各位面前的柳亭心女士和屏光影视公司,感谢赞助我服装的顾惜女士,感谢一直在拍摄过程中为我们准备饭菜和洗澡水的陆丹女士,更要感谢导演兼编剧,温潞宁,感谢你记得她和她的故事,并且坚持把它们变成了电影…更多的,还是要感谢人们心中的悲悯与善良。”

说到饭菜和洗澡水,在座很多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女孩子就是这么可爱,俏皮着又细心着。但是随着她的语言,女孩儿的笑容渐渐淡了下来,变得有点严肃。

“悲剧是永远能打动人的,因为在人类的群体中人性永存。但是悲剧所产生的土壤,其实是真正该被关注的地方,在拍完这个电影之后很久,我看见那些走在路上的小学生,都会在想,他们长大会怎样,他们会不会有个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对未来充满幻想的青春期,和那之后为人生梦想永远奋斗的完整人生历程,在很多人的心里,他们理所应当地有。但是在很多人真实的生命中,很遗憾…并没有。”

整个会场变得鸦雀无声,人们看着这个女孩儿,听着她的言辞,不自觉就想起了林秋,于是,感性的人红了眼眶,理性的人…也暂时忘记了本来正在想的“经济学问题”。

“我们,尽可能地留下了其中一个灿烂生命的短暂时光,用电影的方式,想要的不是别人看了会哭,而是希望大家都能再多想想,能不能,能不能让世界上再少一个可能会变成林秋这样的人,在她跳舞的时候鼓励她,在她走上天台的时候拦住她,在她向别人动手的时候教导她…最重要的是,在别人对她挥起拳头的时候,保护她。”

“最后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认可这部电影,也谢谢大家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听我这段幼稚又冗长的获奖感言上,谢谢大家。”

女孩儿对着屏幕外的人们鞠躬致意,然后抬头,脸上有个有点明亮、也有点惆怅的笑容。

镜头在此定格。

全场响起了掌声。

温新平站在领奖台旁的角落里,默默擦掉了眼角的泪。

《最有感染力演讲,来自东方的少女影后展现人性光辉》

《跳舞的小象,舞动的人性光芒》

《最年轻的影后,最感人的演讲》

《感动圣罗丹,颁奖礼上的新晋影后》

圣罗丹当地全球的娱乐媒体都有记者派驻,作为本就备受关注、又在最后斩获三个大奖的电影,池迟的这段讲话在本就充满了人文气息和浪漫主义的圣罗丹掀起了不小的风潮,至少媒体,和一直崇尚着“政治正确”的电影人们十分追捧她。

在国内,池迟也毫不意外地再次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窦宝佳早就蓄势待发,那段获奖感言的VCR高清视频推送到了各大视频门户网站,点击量飞速上升,池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从一个演技很有天赋的年轻女演员变成了一个颇有善心和社会责任感、外语水平也不错的可爱女孩子。

“脱稿还能说得这么溜,池迟干起正事儿还是非常靠谱的。”

窦宝佳很满意,愉快地原谅了池迟足足休息了十来天的行为。

在外界媒体寻找她的时候,池迟已经再次回到了《申九》的拍摄地。

十几天不见,杜安从一个道貌岸然文质彬彬的老爷子变成了一个暴躁的老爷子,配角的打戏不能让他满意,没有了池迟的唐未远表现明显下降,拍了一辈子“杜安”的电影,他第一次感受到一个演员的存在与否会对剧组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池迟不仅回来了,还心情很好地回来了,给唐未远带了秃黄油,给金大厨带了套新衣服,在这穿不着,回去江浙一带肯定穿的上,余下的工作人员包括她受伤后来探望她的刘老爷子也都有礼物,小丫头笑眯眯地分着手信,对着别人的贺喜也都应对得当。

哪里是养伤加治疗?明明是去度假了!还胖了!

杜老爷子瞪着她:“你现在这是好了?”

池迟活动了一下肩膀,笑得可亲人了:“算是吧。”

杜老爷可笑不出来,他这几天不顺得头发都要揪掉了,池迟是毒,还是能上瘾的毒,在这个剧组里没有了她,感觉不对劲儿的何止是唐未远?还有他!

“那你现在还是申九?”

女孩笑容不变,答案也不变:“算是吧。”

申九要是笑成这样他们这个电影干脆改名叫阳光少女算了!

“你这是已经出戏了?”

杜安的心情很复杂,要是池迟出戏,他有些舍不得,要是池迟没出戏…他依然舍不得。

“算是吧。”

池迟掏出一包杭白菊放在他的手心里。

“冬天容易上火,多喝点菊花,你看你嘴皮都干了。”

我上火那是季节的事儿么?

杜老爷子什么风度都没有了,转身气哼哼地走掉了。

唐未远捧着秃黄油,可开心地拍拍池迟没受伤地肩膀:“来来来,说八卦,这几天剧组低气压,我压力太大了。”

作者有话要说:以下情节免费_(:з」∠)_

“你知道那个阿K吧?”先来一轮剪子包袱锤,唐未远输了,他连个顿都没打就开始讲八卦。

池迟表示并不认识。

唐未远一脸的难以置信:“不是吧,这么大的消息你都不知道?”他的两根手指在嘴唇上一碰,做了个吸烟的动作。

“最近签了一个剧组,说是要复出…我也是不明白了,现在演员推陈出新的那么快,要捧一个新人的成本比一个这样的…”他的手指又做了那么个动作,池迟大概明白他的意思了。

“容易多了吧?这些人想什么呢?”

“想着省钱吧?”池迟说话的语气是疑问的,神态却很笃定。

唐未远不太理解:“省钱?省什么钱?”

“一个投资方投资了一个电视剧或者电影,一旦出现了劣迹艺人,就要花大成本重拍情节或者砍掉他出场的部分。”

池迟要自己拎起行李箱,让唐未远拦下了,他替她扛着箱子往回走。

“如果一个劣迹艺人,尤其是一个触犯了法律的艺人只要封禁两年就能解禁,那么…一旦一个剧组里面出现了一个有违`法犯`罪行为的演员,投资方也不用很担心,等两年就是了,特效、过审、上线…一个流程短则几个月,慢则一年多,拖到两年,只是个时间游戏。”

“资本是最狡猾的,只要一个口子开了,那以后所谓的‘劣迹艺人’封杀就是空谈,投资方就能大胆用艺人,不用再承担这种‘他们可能会出事’的隐形成本。”

可是这种狡猾的“规避”后面呢?

被漠视的法律,被逃避的规则,被无视甚至讥讽的牺牲…所谓金钱愈近,灵魂渐冷,大概就在这种肆无忌惮中吧?

说着说着,酒店的大门已经到了。

池迟长出一口气,申九啊,咱们又要努力了。

第74章 相像

天气好,心情好,照旧跑步,顺便跟唐未远交流剧情,照旧吃早餐——依然是鸡蛋,就像没有受伤前一样,池迟照旧在早上七点半结束了上妆,赶到了剧组拍摄地。

今天的戏份可以总结为上午她杀别人,下午别人杀她。

上午的内容是孙相要调查江浙一带官盐私卖案,曾任江浙盐政督察使的户部张侍郎为了销毁自己的罪证,以两千两的价格请天下杀手出手,杀掉金陵的陈知府,并且拿回陈知府手中的账本,订银和密信都送到了杀手接头的地方。

陈知府在金陵盘踞多年,与江浙的黑白两道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身后又有权势滔天的英王撑腰,这单不好做的买卖在接头点等了几天,终于等来了申九。

“你真把陈志庆杀了?!”

暗室幽灯,让那艰涩的语气显出了几分的阴森。

留着小胡子的男人脸上说不出是惊喜还是惊吓更多,看着被扔到他面前的人头,他的控制着自己的表情让自己的喜悦看起来不那么狰狞又恐惧。

他是在密信里写了要对方把账本送到他的面前,但是这种突然带着滴血人头出现在自家书房的架势,实在让他难以不心生畏惧。

“账本呢?账本你找到了么?”

对面那人穿着一身的黑,黑劲装黑裤黑靴子,黑色的面罩在脸上只露出了一双眼睛,她的腰间悬着黑亮的长鞭,身上隐隐的冷光森森不知到底是来自那夺命无数的鞭子还是来自她的双眸。

她就是申九,曾经只用一个名字就让人觉得森然可怖的杀手,她此时沉默着,让人冷汗直冒地沉默着。

对面那个可笑的家伙,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请来了一个怎样的杀神。

“这是剩下的银子。”男人自以为领会了对方“沉默”的意思,从怀里往外掏银票。

银票还没掏出来,他自己就被一道银光闪到了眼睛。

张侍郎死不瞑目地倒在了地上。

申九手里的剑不知是何时出鞘,一滴血,瞬间剑尖儿缓缓流下,最终落在了地上。

杀人之后,杀手并没有转身离开。

她踏过地上的尸体,走到了书案的前面。

蘸了墨的笔慢慢落在纸上,挪了一下。

动作顿时显出了一点笨拙。

申九眨了眨眼睛,只是这一个轻微的动作,刚刚那种让人窒息的杀气就已经消失无踪。

放下笔,她把剑收回剑鞘,又拿起了笔。

笔又在纸上挪动了一下,用力太大,把纸给带动了。

左手拿着剑,右手执着笔,申九看看自己的两只手,又一次放下笔,从旁边搬了一摞书压在了纸上…

从刚刚的杀气凛然,到现在的冒着傻气,这种反差恰到好处。

“Cut,过!地上躺着的别动,补几个特写,然后申九补执笔特写,申九你拿笔的动作再粗糙一点。”

旁边的工作人员都有些想笑,躺在地上的就是他们的摄像副导演冯宇京,现在还在那“不肯闭眼”呢。

听见自己老师的吩咐,冯宇京只能乖乖地躺在地上不动,任由几个摄像机上下左右前前后后地拍着他“死了”的状态。

那边杜安在跟池迟说着那个特写动作的“戏”。

“要是你的心思再细腻一点,刚刚的动作自然就粗糙了,知道么?申九她只识字不会写字,你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她始终不肯放下自己的剑的这点处理上,你要让她有那种‘拿起笔来想起自己根本不会画画的感觉’。”杜安现在跟池迟说话的时候都要先夹枪带棒地贬低一番,就像这样短短两句话,他也要批评池迟的心思不够细腻,到底是人家真不细腻,还是他要撒火,这个就要自由心证了。

即使拍摄的打光已经极力营造“灯光晦暗”的效果,那灯也依然是热的,穿着里三层外三层黑色杀手装的池迟接过陈方递过来的水大口地灌了一下,里面放着的淡盐让她有点干涩的喉咙舒畅了很多。

“但是我觉得她应该是觉得自己会画的,拿笔的时候应该很自信。”池迟对这场戏的这个小细节有自己的看法。

“她连字都不怎么会写,怎么可能觉得自己会画画呢?”

“剧本上写了啊,你看…”池迟掏出剧本开始翻,找到了闻人令送给申九猴子面具的那场戏,就是这个猴子面具,才勾起了申九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引出了后面她杀人之后在纸上画猴子的情节。

“她说‘我以前是画过猴子的’,闻人令很惊奇后面这里,‘我忘了是谁教我的,但是我应该是会画的。’你看,她觉得自己是会画的,所以一直到挪笔之前,都应该是很自信的。”

一挪笔,才发现笔一点都不如剑好掌握,才有了一连串收剑、看手、搬书的动作。

“申九这种做事万无一失性格的人,在拿笔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会不会画猴子…”杜安老爷子试图从人物性格方面说服池迟。

女孩儿不甘示弱:“她的性格是被闻人令一点点挖掘出来的,在很多场景里她都有被闻人令传染到那种不靠谱,如果要说表达的顺畅度,那么她从觉得自己会到意识到自己根本不会,联系前后剧情来看,逻辑是畅通的。”

“闻人令那种小事迷糊大事清楚跟她是不一样的,她是追求着一种理性地掌握的,我们这场戏要表现的是她的反差,从杀人的利落到拿笔的笨拙…”

两个人年龄差了将近半个世纪,吵起架来在气势上却旗鼓相当。

脖子上还带着血迹的冯宇京都已经穿着戏服重新站在机位上了,他们俩还没吵完。

这种场面也已经成了剧组里的新常态。

所有人等着他们吵出了结论再开拍,反正上午上了张侍郎,下午申九还要面对曾经“同事”的暗杀。

早就化好妆在等戏的几个女演员只能在旁边干坐着,她们的戏份说是在下午,其实到底什么时候拍谁也不知道,只能早上就化妆等场,杜安是绝对不会允许没戏份的演员在片场嬉闹的,要么安静,要么滚蛋,当然,要是滚蛋那绝对是滚远了回不来的。想想前几天的集中拍摄,再看看“正主儿”回来了之后的样子,那滋味真的不好受。

在无聊和沉默中,有人彼此交换了个眼神。

闽南阳光晴好,江浙一带却下着淅沥沥的冬雨。

杭城的一所中学因为这场雨不得不取消了课间操,学生们在楼道中嬉笑玩闹,老师们不用看操,都也在办公室里享受着难得的悠闲。

池谨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画着水彩画,过几天学校要举办教学成果展,除了学生们要有所准备之外,老师们也要有作品上交,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总觉得自己的的作品太伤春悲秋了,不适合挂在校园里,为了给学生们带个好头,她想画一幅更具有青春活力的水彩,场景就是楼下的操场。

要是在以前奶奶还在的时候,池谨音是绝对不会想着去画如此接地气的场面的,果然,人在幸福有依靠的时候,都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稚嫩,在真的体会到了失去之后,就希望能让自己的生命热闹一点,明亮一点。

这么想着,她用调好的色彩慢慢勾勒出了那些在阳光下笑着的孩子们。

整个学校的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是共享同一个办公室的,一个新来的音乐老师姓林,年纪比池谨音还要小一点,性格活泼,跟池谨音的关系不错,现在就趴在池谨音的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着她画画。

池谨音刚来学校的时候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身材修长、容貌端丽,气质出众、温柔可亲…这些形容词放在她的身上毫不为过,很多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男高中生们都在暗地里称呼她为“女神”。

看着她的侧颜,林老师突然想起了什么。

“我说怎么看那个刚拿了影后的女演员眼熟,原来是长得跟你像啊。”

她站起来轻轻一拍手,终于弄明白那种奇妙的熟悉感了。

“什么?”

画笔在半空中顿住,池谨音转头看着自己的同事。

“就是那个…池迟,对,是叫池迟吧,我就觉得眼熟,原来是跟池老师你长得像,果然美人总有共通之处。”

听见林老师这么说,旁边也有人围过来看着池谨音。

“不说还没觉得,现在看是像啊,真有点像,尤其是眼睛和脸型。”

“那个池迟最近也可火了,名字也挺有意思,我看网上都叫她吃吃。”

“好像年纪也不大啊,跟咱们学生差不多,这么小就拿影后,也挺不容易的。”

“两个,一个电影拿了两个奖,这也太天才了。”

窦宝佳给池迟到处推广的那段视频观看者越来越多,她强烈要求池迟用双语做获奖感言的深意也显露了出来,一个漂漂亮亮的小姑娘,能用外语说着获奖词,更有两个“影后”的桂冠作为加持,就算是对娱乐圈不感兴趣的路人们,也会把她视为“别人家的孩子”。

在整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人们对“学霸”是有天然好感度。

这种好感度增加了他们对池迟的关注度,就像现在这些老师,他们可能不会点开“十七岁成为影后”的新闻,却会点开“十七岁少女的双语演讲感动圣罗丹”的朋友圈转发。

池迟也就这样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看着池谨音疑惑的样子,林老师生怕池谨音不信,她掏出了手机,搜了池迟的名字。

手机搜出来的图片被压缩到很小,池谨音首先注意到的是相关搜索里面的人名——封烁。

这个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名字让她想起了自己还会疯狂追星的中二少女时期,把封烁的海报贴满自己的房间,奶奶还会在门口摇头。

“喜欢明星可是容易嫁不出的,能年少出名的,性情和韧劲儿都远超常人。”

那个时候的自己是怎么回答的?

竟然已经想不出来了。

池谨音在愣神儿,林老师却在着急。

池迟流传于网络的照片很少,仅有的几张都是剧照,在化妆、打光以及表演的多重改变之下,她怎么也找不到池迟和池谨音之间的相似之处了。

还是另一个音乐老师看不过去,点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找到自己老妈昨天的转发。

视频的题目叫:“一样是十七岁,别人已经靠演技拿奖,我们的孩子只会死读课本。”

池谨音这才看到了那个在视频中面带微笑的女孩儿。

看着她,再摸着自己的脸,池谨音也觉得她和自己是真的有点像…不对,不是有点…这张脸太眼熟了。

下午最后两节课没有她的课,池谨音请假先回了家。

自从奶奶消失,她自己和池谨文闹翻,池秀兰留下的那些画作就全部都被她带来了杭城。

在这些画作里甚至还有封烁的画像,池谨音十六岁生日的时候,池秀兰送给了她一张封烁站在舞台上抱着吉他歌唱的水彩画,直到很多年后的现在,池谨音才知道为了画好那张画,她的奶奶把封烁那张脸临摹了十几遍。

可是对于那是还是一个中二少女的池谨音来说,封烁只不过是青春期的一小段风景,那张来自奶奶的礼物,早就随着封烁的沉寂,被她放在角落里蒙尘了。

池谨音为了自己曾经的不体贴和不珍惜流过泪,这些泪水流多了,她自己都觉得不值钱。

把木柜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罗列着池秀兰的画和笔记,当池谨音想奶奶的时候,她就会把它们拿出来一点一点地翻看。

木柜的左数第四个画框,池谨音把它抽出来,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素描。

这张画曾经挂在池秀兰的卧室里很多,上面就是一个面带微笑的少女——池秀兰记忆中自己十六岁的样子,还是她在六十岁的时候画给自己的纪念。

池谨音抖着手找出那段视频,再看看这张素描。

真的一模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Д  ̄)┍好久不见啊大家,还想念我这个总是被人抛弃的存稿箱咩?

反正我不想你们就对了_(:з」∠)_周末据说会有双更

紧急预告,人渣作者的后妈之心在沸腾

哦,今天520

表个白~

爱生活,爱吃吃,爱每天愿意来我的你们3333333333333333

第75章 分明

池谨文的手机里,有两个人的来电铃声是一样的,很巧,这两个人的声音,他都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过了。

所以在听到铃声响起的时候,他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来电话的人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奶奶,是他心心念念的妹妹。

“我看见了一个和奶奶年轻时候长得一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