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辛苦,可想想结果,她辛苦得也甘愿。

ps:嘤嘤,又没能修。

第四百九十六章生病

可是这个冬天,真不是那么好过的。

这场雪足足又下了三天,没人去过的地方一脚踩下去能没膝盖。

就是这样大家还在庆幸着总算是没有雨水夹杂着一起来了,落水即成冰的滋味尝过一次就再也不想来第二次。

城外棚子里住的人越来越多,不得已,棚子也越搭越多。

棚子上积压的雪百姓会主动每隔上一阵就去扫掉,这是他们最后的容身之地,他们格外珍惜。

闻佑生病也不过是睡了一觉,起来后该怎么忙还怎么忙,华如初心疼,却无计可施,最后干脆打着监督的牌子跟着闻佑去衙门办公。

闻佑自是巴不得如此,哪还管其他人看到心里有多惊。

既然来了,华如初自然不会只是看着,政事上她不发表任何意见,却会将下面呈上来的公文一一过目,将最紧要的先拿给阿佑处理,然后是一般重要的,不那么急的就先放到一边。

有她帮忙,闻佑的办事效率提高了何止一点半点。

进来回禀事情的官员看到后终于认同了一件事:闻夫人有资格坐在那个位置。

“喝药。”看到秋谨拉着篮子进来,华如初放下手头的事起身接过,直直送到闻佑面前。

闻佑放下笔乖乖接过去一口气喝完,苦得他打了个哆嗦。

华如初忍笑塞了颗蜜饯进他嘴里。

将苦味压下去后紧锁的眉头才终于松开了,闻佑有些委屈,“江伯是不是多放了黄莲。”

“那也是你活该,江伯最不喜欢给自己人看病。”撇他一眼,华如初将茶杯递给祁安,叫他去换成白开水。

闻佑讨好的拉了拉如初的手,原本该是最正经严肃办正事的地方硬是让两人感染成了家中私房。

祁安眉眼不抬的放下杯子,退回门边。

“水先不要喝,别冲散了药性。这几天你别喝茶叶水,那个解药性,不把病养好了就是外面出了人命我也不会许你出屋的。”

“是,遵夫人命。”

一个平日里正经得不得了的人此时却为了让她高兴在卖乖,华如初实在有些忍不住笑,尤其是他还穿着官服。这反差让她心里那点气消散得干干净净的。

将他作保证的手压下去,“看你的公文去。”

闻佑拉着她在身边坐下,这才心满意足的去忙活。

要是可以,他真想让如初日日这么陪着他,病了这一遭才知道。他这么想让如初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

就算是处理政事的时候也是如此。

“大人,下官崔宇求见。”

“进来。”闻佑收起外露的情绪,又是那个冷淡寡言的闻州牧。

冲着闻夫人行了一礼。崔宇方急急道:“苗松伟让士兵快马加鞭送回消息,他们发现了一处偏僻的村子,共有二十七户人家,已经被雪压垮了十九户,全村一百二十一口人仅剩四十多人还活着,此时他们集中在那八户人家中,苗松伟使人来问,此事该如何办?”

“剩下的那八户房子可结实?”

崔宇面露苦色。“和其他人家一样,只是他们在发现不对劲后就每隔一段时间去屋顶扫屋,这才勉强撑了下来。”

“离昌邑有多远?”

“苗松伟是在去往盐场地时候发现的。他们为了赶近路走得很偏,粗略算起来大概也得有百余里。”

闻佑眉头紧皱,哪还有刚才的轻松。

要是不理会。那四十几人能熬过这个冬天的不知能有几个,可要是理会…这么大冷的天,徒步走上百余里,他们也得冻死在路上。

“大人,下官倒有一计,只是需得夫人帮忙。”

华如初微一愣,看了阿佑一眼,“你说。”

崔宇微微躬身,“要是徒步来昌邑自是不能,更何况里面还有伤者,下官详细问了下,那地方要是走近路,距离大运河却只有二十多里,山路不好走,却也好过走这百多里,到时再借夫人的船一用,将他们接来昌邑未尝不可行。”

闻佑迅速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看向如初。

华如初点头,“船没有问题。”

闻佑垂着的手偷偷抓住如初的手在掌心没再放开,“崔宇,你让那个士兵先行回去,叫那四十多人收拾行装去往大运河,本官马上安排人去接。”

“是。”崔宇疾步离开,放在一年前他绝对无法想象他也能为了百姓做到此种程度,可事实上,自打第一场雪后,治所一众官员不说个个蓬头垢面,但也个个忙得脚不沾地,却无一人抱怨,反而觉得充实。

他们几乎都是兖州人,无不希望兖州好。

从前途来考虑,兖州好了,他们何愁不能更好?

所以他们忙得格外卖力。

“祁安,你去将祁良找来。”

“是。”

“你想让祁良去?”两人脚边放了个小罩笼,全身都放进去自是不能,放两个人四支脚却刚好,脚热乎了,人便觉得暖和。

“恩,他最近表现不错,让我很意外。”闻佑眼里微微闪着光,“只要他愿意学,我很愿意倾囊相授。”

华如初轻声应了,“我也希望他们都能争气,你也好轻省些,其他的我不在乎。”

闻佑唇角微勾,如初的话让他听着格外软和。

外面传来坚定又稳重的脚步声,祁良进来看到大嫂在有一瞬的吃惊,很快就反应过来,先对大嫂行了礼方看向自家大哥,“大人,您找我。”

华如初听到这个称呼挑高了眉。

“你带船去接一趟人,具体的去问崔宇。”

“是。”祁良心里有了底,还是求证般的问了句,“船是借用大嫂的吗?”

“恩。”

“是。”

祁良一走,华如初便开口,“是长进不少,祁镇要有危机感了。”

“祁镇比祁良合适。”闻佑拿起笔继续忙活,华如初没有再说话扰他。

总算是艰辛的熬到了年底。

本该是家人围在一起穿新衣吃肉的大团圆日子,可兖州百姓现在只惟愿不要再失去家人。每天有一碗果腹的白粥,哪还敢再有其他奢求。

可就在这一日,他们却吃了顿干的。

除了一碗粥外,每人还发了两个大白馒头。

百姓也不是个个都蠢的,公文告示上那些粮食能接济他们一时,却不可能撑这么久。且在过年这日格外优待。

经过几番打听,他们终于知道了,这背后做得最多的却是闻夫人,他们的州牧夫人。

原以为会死定的人本就感激闻州牧让他们有个容身之处,这会又听到日日给他们施粥的居然是闻夫人。感激之下,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皆冲着城中府衙的方向跪了下去。诚心诚意的磕了三个响头。

他们不知道能有多少人在这个寒冬中活下来,但是他们皆感激给了他们生存希望的人。

活下来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了这个冬天。

一时善心容易,一日善心他们自认也能做到,可从灾难起时至今已经差不多两月,他们这么多人,每日的消耗有多大他们都会算,可是闻夫人却撑了将近两月。

就算城中大户也有支援,和他们的人数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这份恩情。他们能记一辈子,并且以后也会告知儿孙知道,不是所有当官的都是黑心官。也不是所有官夫人都只知享受。

此时华如初并不知晓自己被多少人惦记在了心里,自从因为阿佑生病那次她主动去帮了几天忙后,白天两人便基本绑定在一起了。

她倒是想不去。可看着阿佑每天累得什么一样回来,她便又心疼了,不得不去帮着些。

一帮就一直帮了下来。

就连年货都是爹娘帮着备的。

过年这日,衙门也封笔了。

并且有了十日假期。

闻佑好些日子没能好好抱抱女儿,终于有时间了,从早上起就抱着安安不放手。

一大家子人体谅他,倒也没人去和他争,对于他不抱平平也都表现得很理所当然。

反而是华如初不满了,都是儿女,凭什么只抱女儿不抱儿子!

任雅真看得好笑,温声解释道,“抱孙不抱子是常态,男人对儿子都会严厉些,要都像你这般惯着以后还得了,再说你家平平看着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你得好好教着,别走了歪路,光宠着未必好。”

“知道了娘,娘,你有没有发现你现在净帮着阿佑说话了,我才是你女儿吧。”

“女婿是半子,抵得上你。”戳了戳女儿的额头,任雅真对于她的吃味又受用又觉得好笑,“送给祁家的年礼礼单你一直都没时间看,也不知道祁家会不会满意。”

“您能费心就已经很好了,我和阿佑都忙得给忘了。”实际上她压根就忘了要给祁家备年礼,去年可不就没送。

不过去年正是关系最僵的时候,今年看着却是缓和许多,大概是因为祁家当家做主的换成了公公的关系。

“傻姑娘,不管心里如何想,面上总要过得去的,佑儿看着是完全偏着你,可他未必不想你对祁家好一些,血缘是骗不了人的。”

“知道啦娘,我以后会注意。”

闻佑虽然离得远,两母女说话也压低了声音,但他的心神本就放了一半在如初身上,以他的耳力将这话听了个分明,低头看着女儿,眼里全是温软。

这才是家人,他想要的家人。

ps:求粉红。

第四百九十七章谋划

年后没有再下雪,天气却阴冷得厉害。

风绞在身上生疼生疼的。

闻佑不过歇了三日便又去忙活了,华如初这边的事情同样多。

马柏在过年之前几天赶回来了,兖州这边铺子的帐华如初便没有再管,交给马柏去结。

出了节后没几日,王林带着帐本以及一撂银票来了昌邑。

华如初放下帐本上上下下看了他好几眼,笑道:“不错,看着是那么回事了,帐面上也好看。”

在一众人中突然拔了头筹,王林这几个月也是卯足了劲的,此时得着小姐一句赞,心里才算真正松了口气,悄悄松了紧握的拳头。

“铺子里情况怎么样?还剩下多少货?能撑到四月份去吗?”

王林忙聚起精神道,“小的过来就是想和您说这件事,一个年过得琳琅阁几乎被搬空了,就连宫里的娘娘都先后派了人来采买,还净挑着贵的买,不要说撑到四月,最多也就是撑到二月份。”

看着帐面上的数目华如初心里就有了点底,可也没想到到了这种程度。

曲指敲了敲桌面,华如初侧首吩咐,“去个人请黄清源过来。”

“是。”

等待的间隙,华如初问起惦记的几个人。

“晴好姑娘有身孕了,绣庄她带了两个人出来,大面上她管着,小事就放手让她们去做了,来之前晴好姑娘还让小的带了许多衣服过来,都装在箱子里,有您和大公孩子的,小少爷和小小姐也有。”

“她带了两个人出来我倒是知道,怎么怀孕的事却一字没提,这丫头,几个月了?”

“四个多月,小的看她气色甚好。”

“那就好。祁珍呢?听说她生了个儿子,信里只说如何好,到底如何你给我说说。”

“是,过年之前小的照你的吩咐给魏老夫人送了年礼去,当时见过姑小姐一面,当时姑小姐才出了月子。看着还有点发福,精神却好,小的看着姑爷对姑小姐甚好。”

“姑爷纳妾没有?”

王林很庆幸来之前将这些事很是打听了一番,忙道:“就小的所知是没有。”

还真是没有,一个孕期都熬过来了。那魏旭倒也确实不错,就算以后真纳了妾对原配发妻也差不到哪里去,在这年代。她对别的男人的要求也就是不宠妾灭妻了。

祁珍信里倒是说了阿凤还留着没嫁,这样也好。

“皇后娘娘身边的管事陈嬷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琳琅阁买些东西,小的照您的吩咐收了银子,却是收的三分之一的价钱,每次皆是小的说多少她就给多少,上次来还问过黑珍珠之事,说是皇后娘娘想串个项链,问您有没有。当时店里确实没有,小的答应会问问您这里有没有,她便没有再说其他。”

“我这里有。你走时我会让人串好了给你带回去,送到陈嬷嬷手里的时候别要她银子,就说是我送的。”

“是。”

黑珍珠华如初现在手里并不缺。原本打算做为兖州琳琅阁的镇阁之宝,可是入冬后倒是关门的日子居多,镇不镇都无所谓了,还不如放去另外两个铺子卖了合适。

她相信一句话了,兖州现在并不是开琳琅阁的好时候,当时要不是想着在税收上帮上一把,她也不至于…

“夫人,您找在下。”

王林一看到黄清源就给他行弟子礼,黄清源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头没有和他说话。

王林却有些激动,他从心底感激黄掌柜,要不是黄掌柜哪有他王林的今日,虽然黄掌柜不认他这个徒弟,他在心里却是将黄掌柜当成了师傅的。

“都坐下说话。”

“是。”

摩挲着茶杯,华如初问黄清源,“现在店里的货积压的是不是挺严重?”

“是,除了过年之前几日开门卖了不少货出去,就是之前那次您的身份暴出来的时候卖得好,入冬后琳琅阁断断续续关门了一个多月,看您这意思像是打算继续关门,如果四月份再有货来,在下建议将绝大部分的货放在扬州和太原。”

“别急,兖州只是这一时不行,未来却未必。”

黄清源笑得露出了虎牙,“夫人,严格算起来,在下却是兖州人,若说这天底下还有谁能让兖州起死回生,非闻大人不可,有您在后面助他,再加上闻大人的才智手段,兖州一定会好的,在下一直都相信。”

“你是兖州人?”华如初想起那个三不管地带,那里好像哪里都不属吧。

“是。”

华如初微微点头,“你有这个信心就好,将琳琅阁开在兖州本就不甚合适,只是当时我别有考虑…这些先不说,你回去准备一下,清出大半的货来交给王林,让他带回太原。”

太原琳琅阁本就是在黄清源手下做起来的,闻言便明白过来,起身道:“是,在下现在就去拾掇。”

“将贵重好卖的全给他带走。”

“是。”

王林马上跟着起身,“小的也去帮忙。”

“去吧。”

王林带了两船的货回去,看着挺多,但他敢保证,要是敞开了卖,不用一个月,这些东西就能卖得精光。

王林走后没几日,周荣就来了。

除了银票,他顺便还带了两船粮食来。

这正是华如初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小姐,这些全是你出银子?”

看周荣那一脸替她肉疼的模样,华如初被逗乐了,“要想丰收,先期的付出少不了,这点都舍不得了?”

“我就是数银子出去的时候数得心疼。”周荣独掌一方惯了,哪怕在心里将华如初奉若神明,却绝不会表现在面上,两人相处起来更像是朋友,比之马柏还要随意。

“以后有得你数的时候,累不累?要不是先去歇歇?有什么事等你休息好了再说不迟。”

“不累,一路睡过来的。”周荣扫了眼屋内,漫不经心的道:“小姐。这一路来看着昌邑可真够破烂的,要不是确定您在这里我都不相信这里是兖州的治所。”

“别看不起这地方,现在路子基本铺开了,等兖州慢慢缓过来,明年这时候你再来看一定不会再是这样,天灾谁也拦不住。”

周荣点头同意。赚银子这方面他绝对相信他家小姐的本事。

“你在扬州那边帮着想些办法,看怎样才能将买卖撑起来,我现在是个官卖的形式,这几年我将底子打好了,捞两三年。以后是要交给官府的,尽量将这买卖做得大气一点,到时再督促着你姑爷将规章制度定得详细全面些。不要留下太多漏洞,别只是将官员给养肥了,根子却全坏了。”

“还得交给官府?”周荣还是头一次听小姐说明,心里顿时就觉得自己忙活了,虽说能捞两年,但是前面要铺的摊子大,投入也多啊,这钱算谁的?要照小姐这做法。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了吗?

“又觉得不值了?”华如初知他甚深,如果说她是看到银子就眉开眼笑的,周荣就是彻底钻钱眼里去了的。

要说他将银子看得重又不是。她能将扬州那个钱袋子交给他掌管,就是因为他守得住,诺大个钱袋子在他手里。他也和之前没有不同。

还是住在她给他买的两进宅子里,还是一个人,以前每月她还给他一笔银子,可自从她嫁人,他却是一文钱没拿过。

离开之前她明明还特意交待过他每月自己在帐本里照着原来的划走一笔就是。

信里她提及时他还不高兴,一句“要是没银子用了我不会去拿吗”将她顶得都能噎着。

周荣从来都知道小姐不是个会吃亏的人,于是问,“小姐,这里面是不是还有些别的说道?”

“自然是有的,这条路的利润很大,我们想要单独吞下是不可能的,眼红的人会很多,谁见着都想在这上面咬一口,久了就面目全非了,倒不如先独吃几年,再一锤子买卖卖出去,就冲着最后这是要交到官府手里的便能吓住不少人,分给别人的少了,自己留下的可不就多了?别看我现在付出的多,到时你看我一年能赚多少。

再者,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将护卫队建起来,等到几年后这条财路要交出去时,护卫队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就算万一他们要过河拆桥不用护卫队了,他们也能有其他生意光顾,你要知道,靠着这条大运河的大小商行可不少,而这条路也不是那般平稳的,哪个地方还没有个过江龙地头蛇的,全部收拾了自是不能,那是断人活路,可是如果护卫队拉好了关系,每个月给上一笔过路费,这个还成问题吗?真要走顺了,这都是小钱。

另外,这于你姑爷也是有好处的,皇帝已经给了明话,只要你姑爷能将兖州做起来,他就允我们去扬州,周荣,你明白吗?我想回扬州,且有了个回扬州的机会摆在我眼前,这才是重中之重,就算知道这代价付得有些大我也会做,爹娘老了,我想在膝下尽孝,你早到了该成亲的年纪了,我还想去给你相个姑娘,让你真正有个家。

我想在华家旁边再建一个家,一家人住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家里,我想所有在乎的人都在我身边,而不是千里万里的隔着,等知道对方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那事已经结束了,那种无力感能让人崩溃。所以周荣,你要帮我,尽你所能的帮我,知道吗?”

ps:完结的节奏啊!最后一个月求粉红了。

第四百九十八章希望

在听到要给他相个姑娘时,周荣的神情终于变了变。

听到最后,他觉得不管小姐要他做什么他都会照做,绝无二话。

他的命是小姐的,小姐喜欢银子他就努力给小姐赚,小姐想要回家,他就要努力帮着小姐回家。

他这辈子只接受小姐给他的安排,到时不管小姐给他相个什么姑娘,他都会听小姐的,小姐说好他就成亲。

“小姐,扬州那边交给我。”

“我也没想过要交给别人,别人做不来。”华如初笑,“扬州你熟悉,那里什么稀缺什么好卖你最清楚,我会安排几个人给你,你去弄清楚兖州有什么是能卖往扬州的,另外,我打算在这里种植茶树,你帮我挑些好苗子送来。”

周荣马上明白了小姐的意思,“您想将茶叶买卖做大?”

“这是没办法的办法,既解决了一部分百姓的问题,也让兖州有个特色,以后让这里成为茶叶之乡,百姓有个活路,富户也不用死揪着眼前那点利益,我一个人不可能全部吞下,在拥有几个茶园的基础上将其他人的嫩芽收了来统一做成茶叶未必不是一条好财路,这也是我前不久才想到的,具体要如何实施还得再想想,这事你不用管,只管将我吩咐的事做好了就行。”

“是,小姐。”

华如初都懒得纠正他的称呼了,要说固执,周荣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久叔那都得一边站。

知道家里来了人,晚饭前闻佑便回来了,周荣他在扬州时见过一次,知道如初待他就如亲人般,此时见着便微微点头道:“难得来一次,多呆几天再走。”

周荣一点不将自己当外人的道:“是会多留几天。姑爷,你介绍几个本地通给我,我想要多了解了解兖州,不然有些事不好办。”

闻佑没有二话的点头,“你先歇一日,陪如初说说话。后天再开始忙活不迟。”

“也好。”

这些都不一朝一夕的事,前期准备就已经是几个月,现在摊子已经铺开了,人手也基本到位,华如初也不急了。每天就拿着周荣出去后做的各种记录看,有时会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意见。

好一段时间没下雪,原以为不会再下了。没想到这日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周荣疾步跑进来,在外面将身上的雪拍干净,呼气暖着手进来,秋谨递茶过来时更是毫不客气的接过来暖手。

“扬州可没这么大的雪,那么大一朵,长见识了。”

“多了就成灾了,希望这次不会下太久才好,不然阿佑又有得忙了。久叔,你派个人去城外门看看汤药情况,这个一定不能停。这天气要是再有人病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