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杏,你非要离开府里吗?”他低低地问。

我尽量笑得轻松些,“少爷,我是一个下人,终究是要离开的。少爷对下人的情谊,司杏铭记在心了。”

他长叹一声,“其实,我很羡慕你给他写信的那个人。毕竟还有人和他说说话。我呢?生在君家,既姓君,却无他法。我的两个姐姐也是,嫁得风光又怎么样?我们这一家人,又何曾像一家人呢?和下人端着,和两个姐姐…防着,终究主子有这么好做的吗?我们这才真是叫富贵命薄!”

我也不知该说什么,十六岁的年纪,在二十一世纪还是个大男孩,也许有些束缚对他来说确实太重了。心之何如,有如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君闻书有他的苦,我有我的难,但除了自己昂首走过,他人又如之奈何?

我想了想,“少爷,人活着,只有一辈子。”虽然我有不得已的两辈子,但我觉得其实还是一辈子,“好或不好,都是一辈子。谁都有自己的苦处,少爷你莫怨。”

君闻书忽然说:“司杏,你真要离开君家吗?”

“少爷,我刚才不都说了么?”

“那我要是不许呢?”

我愣住了,没想到君闻书会说出这句话。

“少爷…”

“司杏,我不想你离开,只剩我自己了,我…”君闻书低头弄着他的小乌龟,“司杏,我不想自己待在府里,你来了,才有些意思,我不想自己在府里…”

“少爷是少爷,府里是少爷的家,少爷别瞎想。”

“是不是夫人和你说什么了?前两天夫人要把培菊送来,我不要。是不是她和你说什么了?”

“少爷,你莫任性。”

“我不要培菊,培菊是和我姐姐一样的人。我知道她为什么不愿要你,可是,可是…”君闻书看着我,忽然闭嘴不说了。

看来君闻书什么都懂,他真的已经不是个小孩子了。他知道君夫人为什么要把培菊送来。我突然有一种当众赤裸的感觉,便也不言语了。

“我不许,谁把你打发出府,我也不许。我要和你读书,换了旁人,我觉得没趣味,她们都太笨。”

我真是搞不懂君闻书到底是成人还是小孩儿了。

“少爷,你莫任性,你是君家的少爷,君家总是要你来继承的,你怎么能…”

“我不想继承君家。”君闻书忽然有些激动,“君家这么大,一时倒不了,有我爹就够了。将来…将来我若生个孩儿,他愿意就去继承吧。”

君闻书这是怎么了?我正在吃惊,侍槐进来说道:“少爷,二姑少爷着人送上元节的礼物给夫人,却有一份是听荷送给司杏的,来人就在外面,你看?”

听荷?我不禁有些疑惑,君闻书也怀疑地看着我,又转过去对侍槐说:“既是杨家送来的,倒也不能怠慢,司杏出去接了吧。”

我疑惑地去了,果然看见一小厮恭敬地站在外面,手上捧着一个纸包。

“见过司杏姑娘。”

“有劳小哥,你辛苦了,请厢房坐着喝杯茶。”

“不了,我家少爷等回信,姑娘收好,小的便告辞了。”

“你家少爷?这东西究竟是谁送的?”

“小的不知,上头吩咐下来说是听荷姑娘送你的,并嘱咐早些回去回少爷的信儿,其他的小的不知。”

听荷送的?怕又是杨骋风耍的花招吧。不过,也许是听荷送的。听荷现在已经能派人送东西给我了,那她是不是已经被杨骋风…

我谢过了他,提了东西欲往回走,他忽然又叫住了我,“姑娘,小的差点儿忘了,上头还吩咐小的给姑娘带句话。”

我停下脚步,回头看着他,却听他说:“这话是少爷说的。少爷说,姑娘求少爷的事,少爷办了。少爷也请姑娘不要忘了他说的话,少爷终是要来兑现的。”他说完,行了礼便走了。

我求杨骋风的事?我思索着,我只求过杨骋风一件事,就是要他对听荷好点儿。他说他办了,估计就是指这事儿了。怎么办的?他说我不要忘了他说的话,又说他要来兑现,是什么意思?我又仔细想了一遍,只对他说他要赢我有印象,可兑现是怎么回事?我又没输给他。我想不明白。

我拎了纸包回到书房,君闻书正等着,一脸的怀疑。我当着他的面儿打开了纸包,最上一层是木樨糕,再往下都是些玲珑小吃食,以为没有了,最下面居然还有一个磨和乐。我愣了。

磨和乐是宋代的一种玩具,样式多为一个胖童子手持新荷叶,质地为土塑或瓷器,一般仅在七夕时拿出来供奉,象征求子求富之意。眼前这个磨和乐,一看即为官窑所出,质地洁白细腻,小童儿憨态可掬。可现在离七夕还早,听荷送来这么个东西给我做什么?莫非是杨骋风送的?却是为何?这东西究竟是听荷送的,还是杨骋风送的?

君闻书拿着那磨和乐也很不解,忽然又放下了,板着脸问我:“司杏,你老实说,到底在哪里碰到二姑少爷的?”

我早就知道他有所怀疑,说什么杨骋风偶然遇到我,这肯定是瞎扯。于是我说:“我在湖州街上撞见他,便被他寻了回来。”

君闻书明显不相信,“那他为何要说是你问路时撞见的?”

“这个…少爷,奴婢委实不知,也许杨少爷担心我被家法处置吧。”

“他担心你!他为什么要担心你?”君闻书有些质问的口气。

“少爷,这个…你还是去问杨少爷吧,我确实不知。”

君闻书突然从头到脚打量了我一番,我第一次感觉到,这是一个男人的目光。他冷峻地说:“他有没有把你…”

“少爷!”我正色道,“真是那样,我敢回来吗?”君闻书的脸色稍微柔和了些,挥了挥手,我便下去了。

我不得不认真地考虑一下我的处境——君夫人不想我待在君闻书身旁,我也希望能够脱离奴籍,但如何面对君闻书,我却不知道。我从来没想过要和君闻书发生感情,他离我很远,远到我觉得和我永不相干的程度。现在,突然发现君闻书对我的感情,我也有点儿不知如何应对。

君闻书十六岁了。十六岁在宋朝已经成年了,但他的世界主要是在书里,我总觉得,他对于外面的世界是逃避,也不想参与。可能他的世界中只出现过我这一个女人,所以对我产生了感情。如果再出现个什么人,也许他就会移情别恋了。我的身份我很清楚——一个奴婢,指望着高攀少爷,别说君夫人不肯,我也是要笑的——给人做妾,岂是我的作派?想都不要想。我这样一个人,会去给人做妾?好比昆仑山上产不了荷花。

君闻书说自己富贵命薄,虽然有些过,却是实情。君家简单几口人,却暗藏着多少玄机。幸福,到底什么才是幸福?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定义,杨骋风不理解我,我又何尝理解君闻书?谁也不属于谁,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谁也不比谁更好。

我想鼓动君闻书出去走走,这么大的人了,不见识一下社会也不行。虽然他说将来不想继承君家,但这不是他说了算的。躲进书房变成书生,我不知道这是君闻书真实的爱好,还是逃避的办法。如果是后者,还是早日戳穿的好,省得到时候现实残酷得令人崩溃。君闻书这棵幼苗儿,还是得经历风雨,才能成人。

我胡乱地想着,又想到了萧靖江。荸荠比君闻书好点儿,倒是个知道稼穑艰辛的。只是,他少了一种男儿应有的气魄。我希望他宽阔点儿,无论对人还是对书。他现在在衙门做事,他的庶母应该对他好些了吧?想来他也不会觉得那么逼仄了。想到初二之约我就心痛,不知道以后还有多少机会能见到他。荸荠…

我提笔给他写信,写一张,撕一张。他那天为什么要那样看着我?是因为我华丽的衣服、华丽的马车,他觉得我骗了他?他那么小心眼儿,也不想想我都跑出来了,若非不得已,我又怎么会回去。再说君家如果追来了,也肯定是抓我回去。算了,不怪他了,换作我也会这样想吧。我突然想到一句话:情人眼里容不得沙子。也许,是情人?我又有点儿甜蜜地笑了。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愿意娶你。而你愿意嫁的,可能仅仅几个人而已。在这几个人当中,我不会要和我最悬殊的,因为我无法理解他的思想。我也不想要四处飘荡的人,我觉得那是没有保障的爱情。走了两世,累了。有个杠子头给我枕着,就挺好。我要朴实的,能让我安心的。嘿嘿,我的荸荠。

我在纸上点了好多墨点点,还是不知道该写什么,索性就画起荸荠来。荸荠,有点儿像马蹄,有点儿丑——真像荸荠啊,萧靖江就是一个荸荠。他不怎么笑,我便在画的荸荠上添了两只小眼睛,和一张咧开了的嘴。这样就更像了,我自己也笑了。

该解释的还是要解释,沟通第一。不过我委婉了些,没提起杨骋风,只说到卖身对券。说君家既找来了,又许诺不打我,我便回来了,想办法混个正经出身再出府。而且我特地说,当时之所以不和他多说,是觉得我毕竟是逃出来的,和他太亲近了不好。

我提笔写了几页,想了想,又扔了。谁知道我将来能不能出府,这样写或许给了他希望,倒不太好了。他是个心重的,万一真信了,可别耽误他。

我写写画画的,看见侍槐过来对君闻书小声说着什么,他便出去了。什么事?我疑惑地看着他,却不知道,琅声苑要有变化了。

君闻书去了好半天才回来,脸色更阴沉了,侍槐也小心翼翼地站着。依据我的经验,他十有八九又是去了临松轩。君家一家人真是奇怪,儿子不愿去见父母,与姐姐互相提防。难得生在一家里,何苦来?

我仍旧低着头,琢磨我的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谁都看得出来君闻书脸色不好,都不敢说话。饭后,他突然说要自己坐会儿,打发我们回去休息。我们互相看看,侍槐对我们使眼色,我们便都走了。

第二天我照常到书房,发现桌上还摆着我的那些信。我吓了一跳,昨晚本来想吃了饭一块儿带回去的,还没等进来拿信,君闻书就把我们都给赶出去了。信就撂在桌子上,没事吧?

君闻书往书房一坐,我就心虚地赶快跑去收拾他的屋子。待我收拾完回来,他仍然那样坐着。

“司杏,你是不是很不愿意待在书房?”他头都不歪一下,就那么盯着窗子,淡淡地说。

“少爷何出此言?”

他不言语了,我站了一会儿,刚走到书库门口,听他说道:“这世界真是无奈,为什么想干什么都干不了?”

我停住脚步,转过身来。他仍坐着不动,就像雕塑一样,没有表情。

“少爷…莫非有什么事?”

好半天,君闻书轻轻地叹息,却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我娘说,要我去收一家布店。”

想了想,我才小心翼翼地说:“少爷,这是好事啊。”

“好事么?”

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对君闻书来说,去经营一家布店确实情非所愿。我想宽慰他,“少爷,你也不必这样。其实,不像你想的那样。布店也很有意思,和你读书不冲突的。”

他把脸转过来,“我不想去收,我不懂,也不…敢。”

“不懂怕什么,少爷,有老爷教你呀。”

他脸上出现一抹讥诮,“他!他教我什么?我用他教?”

我不好再多说什么了。人家的家事,我一个下人,毕竟不是他的朋友,论规矩不能刨根问底。所以我仍只是站着。

“我不想收,可是,我是君家的儿子。”

一家布店,有这么复杂吗?他现在不管,将来也不管吗?早晚的事儿,至于搞得这么复杂吗!我心中疑惑,却不敢多言。

他也不说话了,抽出一支毛笔,在纸上涂了起来。我便也回到工作台去了。我悄悄地把信放在桌上的一堆书纸里,顺手翻看昨天书肆送来的新书,准备进行归类。有时候,我也偷偷地瞄他,见他依旧拿着笔不知在画什么。这一次,我正瞧着,他突然也转过头来,看个正着,吓得我赶紧扭头。

“司杏,你过来。”他平静地说。我放下书,离他有一尺远。

他又不吭声了,半晌才幽幽地说:“大户人家有他的难处,你的那位朋友,其实比我有福。”我不敢说话,不知他想说什么。

他停了停,手上的毛笔仍然在画着,似乎来来往往地总在写一个“水”字。他抬起头,见我在瞧纸,却是一笑,“水是这世上至柔至刚之物,只可惜…”他又黯淡下去,“水无法选择流的地势。”

“司杏,”他突然一振,“你帮帮我吧。”

我吃惊地看着他,他却仍盯着纸,“我是君家的儿子,没有别的选择。我不在乎君家有多兴旺,但也不能看着它败了。所以,无论我愿不愿意,我都要继承它。而且,一定要成功。”

这么严重?他爹都不行的话,他能做什么?一个书斋里的书生。

我觉得需要表个态,于是我说:“奴婢愚笨,不知少爷需要司杏做什么,请尽管吩咐。”

君闻书停住笔,用大拇指抵着笔头,用力拨弄了好半天,却轻轻地说:“我们一起去接管那布店可好?有你做伴帮我,我心里就安稳些。”

我转了转念头,参与宋代布店的经营,倒勾起了我的职业好奇心——再怎么说,前世我也是职业女性,而且是要强的职业女性,我不犯怵帮他这档子事,只是我一个下人参与这样的事,未免轻狂了些。传出去,别说外面怎么说,就是君府,焉能落个好!君闻书那爹妈又怎可能允许!我本已属于“罪恶深重”之人,最后别惹火烧身。

主意未定,我便不语。君闻书却看着我,言辞恳切地叫了声:“司杏…”

我笑了,“少爷别急。承少爷看得起,不嫌司杏愚笨。少爷于司杏有恩,司杏不敢不报。只是少爷,司杏不明白,这事缘何要我来掺和?司杏又不懂。老爷夫人都是少爷的至亲,又对店里的生意更熟,少爷想让司杏做什么?”

君闻书摇头,“我爹我不指望他,否则也不必接这店了。我娘呢,却是指望不上,她只是家里行,外头的事没什么主见。我也无人可依了。你嘛,虽然现在也不懂,但你若想学,必能想出办法来——这书库便是例子。”

“少爷,这事儿与书库不同,书库是只要有条理地管理,其他的便好办了。做生意,里面的道道却是不少。”我插话。

“现今也不管什么同不同了,我也不会,我们便像读书那般慢慢学来。我想,总会有办法的。”

“少爷,我…”

“司杏,你别说了,这府里头,我也只会和你说这些。”君闻书的声音低了下去。

话说到这份儿上,我也不能再说什么了。无论我将来能否从君夫人手底下逃出来,君闻书确实于我有恩,帮帮他也是应该的。而且,君闻书这样一个孩子也怪可怜的,父母姐姐指望不上,只自己一个人,不容易啊。不过,他为何如此着急接管那布店,又为何不指望他爹呢?这当然不是我能问的,我能做的,只是行了一礼,“听少爷吩咐。只是,司杏是一个下人,只能做做杂事。”

君闻书看了我一会儿,叹了一口气,“司杏,不要紧,我不会害你的。”

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利害关系看得果然透。不过他说得这么直白,我也不好意思了,“司杏不敢,听少爷吩咐。”

“那你说,我们该从何处下手?”

我想说“不知道,听少爷安排”之类的话,人家的家事,我也不十分懂,真要说错了,我的安生之地就全没了。可见他诚心的样子,又觉得不太厚道。他才十六岁,原来只是读书,生意场上的事懂得确实不多,看他那样子,我也于心不忍。“司杏浅薄,不过觉得,万事总有一个头儿。譬如看书,总会有入门处。摸到入门处,便是好了。”

他点点头,“你说的倒是极对。可是,哪里是我们的入门处?”

我便又踌躇了一会儿,“这个…司杏确实不敢说,因为司杏对外头的事也隔膜得很。少爷觉得呢?”

“我也不懂,所以才不知如何下手。”

犹豫了一下,我还是说了,“少爷,要不,看看账?”

前世当中,我是从最底层做上去的,虽然没到多高的级别,但我知道,一个公司的账目就是它的全部历史。正如读史可以明鉴,看懂了账,就是看懂了这家公司。一切利害关系,全在这小小的账本上。

君闻书点点头,“我也想到了,我这便去拿了账看。”他说完起身,喊上侍槐走了。这速度,倒是把我惊了一下。

我们便看起账来。我原推脱了一次,一是想偷懒,二则主要因为这是君家的秘密,我不想掺和太多,省得将来脱不开身。可君闻书说他一个人看着太枯燥,总得两个人一起看,才有个商量。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反正只是看看账,又不是要我抛头露脸地去经营,索性只当学习了。

前世我也考过一次CPA,考的是税法和财管。税法勉强可以,财管却只考了四十多分。那个二叉树模型,至今想起来都怕怕。对于会计,我可以说是外行,虽然看不出来什么猫腻,但最起码的资产负债表我是看得懂的。看了一阵子总账,也是能看出点儿路来的。我觉得自己总不比君闻书差,也许,能当他的老师?

可翻开君家布店的账本,我真的呆住了。所谓的CPA知识,在这里基本上一点儿用处都没有。什么资产负债表、平衡损益,根本都是现代的会计知识。而我们的先辈用的是最基本的流水账模式,比如某某进多少、出多少、价多少、折多少,完全没有条理,你既看不出固定成本,也看不出流动成本。看着那一大摞账本,我不禁冷汗涔涔。

 “少爷,这是几年的?”我指指地下那一堆账本。

“三年。”

“三年!这么大的流水?”

“唔,柿子树桥头、丁字大街上的这家店是最大的。”

我无语了。人家的事业做的就是大,就是兴隆,我应该庆贺才对。可看着那些陌生的这布料那布料的名词儿,我完全弄不清楚。

“少爷,这丝那料的,都是什么东西?”

“哦,呶——”他一努嘴,角落里一大包。我过去一看,全是布头。各色的布料、绸缎,上面用粗炭笔写着名称:柿蒂纹绫、透背、缂丝、鹿胎缬、捻金锦…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却逼得我退后三步。敢情做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这么不容易?

“这个…少爷,你莫不是都要认全吧?”

“不认全,你怎么明白它?”

得,其实我也知道问了白问,哪有老板不熟悉自己的产品的!我便又坐了回去。

“累了?”

可是累了,看了三天了,每天还要加班,那么点儿大的数码字,我的眼睛都要花了。

“累了休息会儿吧。”他和颜悦色的。

我见他挺高兴,便乘机说:“少爷,我给我那朋友写了封信,就是报个平安。你看…什么时候侍槐得空儿,帮我送过去?”

我说得小心翼翼的,唯恐让他联想到我上次逃到湖州的事。

果不其然,君闻书的脸色阴沉下来,我赶忙补充道:“他不知道我是逃出去的,我也只是和他报个平安。”

君闻书似有恼意,又忍了下去,淡淡地说:“就你信上写的那些东西,怕不是报个平安那么简单吧!”

他果然看见了。我不敢言语,唯恐惹恼了他。

“你不要想了,你出不去的,扯着他也是白扯。”

“少爷何必难为我?”

他摇头,“不是我难为你。你也不想想,跟着我的丫头,夫人即便打发你,会让你没有去处地走?若是引兰她们也就算了。”

“我又不是让你…”我把“收了”两个字硬生生地憋了回去。

“不管怎么说,我娘不会同意的。”

你娘早和我说了,不仅不同意,而且可能没法活着出府。可我还是要写,哪怕就是明年死,不是还有今年么?再说了,我这一走,谁知荸荠怎么样了,他也许正在担心我。于是我一笑,“少爷既然知道,便也不要计较我写信了吧。我也只是和他报个平安,没别的想头,也没别的办法。”君闻书盯了我一会儿,叹息一声,点点头,算是同意了。

我欢天喜地地谢了他,跑到工作台前继续写信。在信里,我说我虽然被追回来了,但没有挨打,君闻书待我不错,我现在在帮君闻书看账。为了怕他担心,我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我看账时的笑料,把那些布料的名字抄了给他看。我没有告诉他二娘死了。他只是二娘的远亲,二娘孤零零地死了,就让他觉得她是活着的吧。明年九月又要秋考了,我鼓励了他一番——其实有时候我也做梦,幻想着他真能高中,然后回来替我赎身。那时他是状元,也不用怕君家了。也只是想想,世上的事哪有那么如意的。我费尽心思,语气不敢太亲密,唯恐他对我产生感情,毕竟我的将来也是未知的,我一个人受着就罢了,不愿拖着他。但语气也不能太疏离,他是我的荸荠啊,我的丑荸荠。你好不好啊?你能不能读懂我这封信啊?唉,读懂了怎样,读不懂又怎样。荸荠,我什么时候能再见见外面的天日,和你依偎在桥头?

信,这次写得不厚,也就六七页罢了。不过我在信的末尾画了一个荸荠,小小的眼睛,咧开的嘴,自己看着它笑了一会儿,突然又想起糖荸荠来,一阵心酸。一切转眼成空,居然那么快。

信当时就寄走了,侍槐走时还颇为古怪地看了我一眼,估计他觉得我本领高强,居然还能再说动君闻书准我寄信。平心而论,君闻书对我也算不错了。

晚上,照例挑灯看账。不同的是,君闻书非要我挪到外面的书房,和他共用一张桌子,面对面地看。

“少爷,这桌子两人用太窄了,还有那么多账本,堆哪儿?”

“不要紧,让锄桑再搬张桌子来,账本放旁边。”

“那又何必。反正两盏灯,两个人,各看各的。我就在里边,也便易。”

“不行,这东西不似书,越看越觉得无趣。两个人看,才有点儿意思。”

我也没有办法了。人家是主子,要怎样就怎样。于是,我挪了出来。锄桑领着看榆来布置桌子时,那笑容暧昧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