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妈妈对不起……”黎舟趴在她膝头肩膀都在微微颤抖,他想说很多,但那都是还未发生的事,是他哽在喉间无法说出口的秘密。

黎曼心思通透,刚才听见他开口说了那句要走的话,就已经猜的差不多了,轻声问他:“已经查到了对吗,你要去那边吗?”

黎舟点点头,半晌又哑声说了一句“对不起”。

除了这一句话,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做错过一次事,这次他想改。

他想改正很多很多。

黎曼的掌心柔软带着暖意,一如她一贯做的那样包容道:“没有什么对不起呀,孩子长大了都要离开父母的,小舟只是长大了。”她伸手摸了摸大儿子的脸颊,悄悄把他脸上的泪痕擦干,“所以没关系,不用道歉的。”

过了一会,她又试探着问道:“可以给我打电话吗?”

“嗯。”

“一个月一次,可以吗?”

黎舟笑了,“当然,我到了之后,会给您打电话,每个月还会给您写信,拍好多漂亮的照片夹在信里一起邮寄过来,那边是一座小岛,周围走上一阵总能看到海,沙滩也很软,还有很多贝壳,妈妈你喜欢贝壳吗?我挑最好的贝壳和小海星给你攒着,一起放在玻璃瓶里到时候送来给你……”

黎曼笑道:“你高兴就好。”

黎舟眼圈泛红:“妈……”

黎曼弯腰,额头抵着他的亲昵了一下,“宝宝,你觉得高兴就好。”

****

黎舟背包走了。

黎曼在画室画画。她画院子里那一片风铃草,有细薄的白纱随风吹起飘动,她只专心看着,画着。

“太太,不好了,大少爷留了一封信走了!”有人急匆匆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封信,脸色惶恐,“太太呀,大少爷他走啦!”

黎曼看着前面轻轻应了一声,“嗯,我知道了。”

那人急道:“可是太太,大少爷一个人就这么走了,就只带了几件衣服……”

黎曼打断她道:“那幅碗莲收起来吧。”

“啊?啊,好。太太怎么不画了?”

“今年的已经画完了,要等明年,再多一种颜色的碗莲再画。”她看着院子里,认真道。

而在同一时刻,黎舟正压低了帽檐遮盖住大半张脸,枕着背包打瞌睡。耳边有轮船的汽笛声,身体也在随着船身摇摇晃晃,他一早出来,从津市坐船顺流而下,等到十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第14章 陆老大

船靠岸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不过是直达岛上,倒是也不用再转一班轮渡花费时间。黎舟穿着一身简单的衣服,斜跨着一个书包,他跟着人群一路向前。

岛上出租车很少,大多是一些招揽生意的三轮车,黎舟搭了一辆告诉他地址,对方听见喊了一声“好嘞”就开始向那边骑过去。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他跟黎舟要了两元钱,拿了钱又有点不好意思,找了他五角,“平时我都是拉货的,你就这么一个小包,用不了这么多,一块五就够啦!”

那师傅说完又折返回去继续拉生意去了,黎舟有些意外,不过想想岛上的人居住环境简单,民风淳朴也在情理之中。

他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先住下,并没有急着找过去。江心远虽然让许秘书给了他地址,但是黎舟能确定的只是地名没有太大出入,许秘书查的这个,他心里并没有完全相信。许秘书毕竟是江心远的人,她说的话里最多只能信五分。

黎舟住的这家旅馆在一条小街上,店面不大,一楼是他们自己住的,二楼分开两三个房间提供给客人居住,生意很冷清,平时瞧着也没什么人,前院坐着一个老婆婆,正在那择青菜,她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瞧见他进来问了一会才知道这是要住店的,忙招呼小孙子让他给黎舟去开了房间让他挑选。

房间收拾的干净清爽,黎舟挑了楼上最大的一间住下,付了十天的房钱。

那男孩看着十二三岁的模样,黑矮的个头,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收了钱咧嘴笑道:“大哥哥你放心住,有什么事往楼下喊一声就行了,我叫付海宁!”

黎舟点点头,“好,谢谢了。”

船上颠簸也没吃什么东西,黎舟胃口一般,但习惯性地还是弄了一点吃的,买了一盒桶装的泡面在楼下打了热水泡着吃,他一只胳膊还吊着不怎么方便,那个老婆婆瞧见了亲自帮他倒的水,叮嘱他小心些上楼。

黎舟想多给一点钱,那婆婆立刻摇头道:“水不要钱的,不要钱!”

黎舟只好把那点零钱收起来,端了面上去。

他站在窗边一边吃面一边往下看着,这是他第一次踏上这座岛,就这么四处看了之后也没有觉出和陆上有太大的不同个,岛屿足够大,在这里生活的人们也多,小街这个时候来来往往的人多,有提着鸡鸭笼子的、背着青菜的,还有领着家里小孩背着书包放学回来的,空气中还有饭菜的香气,不知道谁家爆了鱼,锅铲的轻微声响和香气弥漫了半条小街。

黎舟正在看着,忽然听见门口“咚咚”两下敲门声,走过去开了门就看到刚才带他上楼来的那个男孩。小孩手里端着一碗煎鱼,放下之后烫地急忙捏耳垂,咧嘴笑道:“大哥哥,我婆婆做了煎鱼,她瞧着你刚才打水泡面来着,让我给你送一碗菜过来,你尝尝吧,我婆婆手艺可好啦!”

他说话跟连珠炮似的特别快,小声欢快,说完就跑下楼去了,听着声音也急着要去吃饭,“婆婆我送好了,我要吃鱼尾巴!最焦的那块留给我呀~”

黎舟措不及防收下了一碗煎鱼,白瓷碗里大块的鱼肉用油煎炸的金黄焦脆,还加了些豆豉提味,和他刚才闻到占了半条街的香味一样。

鱼有点咸了,但是很香,放了豆豉很下饭。

黎舟吃了一些,喝了两瓶水。

他胃不好,以前在黎家的时候不敢吃快吃多,怕在餐桌上江心远突然问起什么话,他接不上。时间长了,每一餐饭都吃得无法放松,有些时候江心远吃完了,他也得跟着起身,再以后忙起来,渐渐变得饮食不规律,肩上的担子太重,逼得他不停向前赶,也没有心思考虑这些饮食。

现在突然放松下来,他觉得挺好。

上一世江心远一直用恩情来要挟,不允许他联系家人,这一次他帮弟弟黎江挡了一下,胳膊虽然伤的重,但他心里是轻松的,觉得自己偿还了一部分,可以和家人联系了。

在这座小岛上穿最简单的衣服,过最朴素的日子,让他身心都放松很多。

第二天一早,黎舟就出去转了一下。

许秘书转达的信息里那家姓李,但是他上一世查到的那家,却姓陆。

不过为了预防万一,黎舟决定两家都去看看,先悄悄观察一下。

他先打问着找到了李家,江心远给的地址明确,并不难找到,他远远地瞧了一眼。

李姓一家人看起来斯文一些,男主人穿着方格衬衫鼻梁上架着眼镜,是在当地小学教书。从附近打听得到的消息也和江心远说的差不多,姓李的这家男主人当年离婚,孩子在两岁左右的时候送去了妻子那边带着,没在自己身边,据说都在南方某座小城——这和当初接收黎舟的那家孤儿院地址正好吻合。

李家男主人已经再婚了,并且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小孩正是读小学的年纪。

黎舟多看了两眼那两个小女孩,但是很奇怪,他内心并没有什么波动。

从李家回来之后,黎舟又去试着找了一下姓陆的那家人,这和李家不同,他并没有确定的地址,只有一点几年后的模糊信息,在岛上查找起来并不容易。

不过他时间充足,倒是可以慢慢找。

黎舟在街上闲逛的时间长,周围的人似乎好久没瞧见陌生面孔,有些人会好奇地看着他,有些半大的小姑娘看他一会还会脸红。

有天黎舟在街上借着买东西开口询问的时候,旁边一个老头忽然冲他摆摆手道:“哎,哎,小兄弟你来!”

黎舟有些奇怪,但还是走过去道:“怎么了?”

那老头一脸神秘地冲他招手,黎舟蹲下身来,就听见他压低了声音道:“我这两天在这摆摊,都听见啦,你怎么能在这问呢!”

黎舟没听明白:“不能问什么?”

“陆老大呀!”那老头压低了声音道,“你不知道吗,陆老大家的小孩当年遇到拐子,哎,也是可怜,找了这么些年都没信儿呢!那是不能提的疤,你瞧瞧这几天你问有几个人敢跟你搭话的?你是没见过陆老大他人啊,拳上能站人,臂上能跑马,打你这样的一根手指头就够了!再问小心他那帮徒弟们瞧见了,拿个麻袋套了你去在巷子里打一顿,陆老大手下可是有好几十号人,你吃了亏也只能自己咽下去!”

黎舟:“……”

黎舟:“你说的这个陆老大,是干什么的?”

老头想了想,道:“什么都干一点吧,挺有钱的。”

黎舟结合这边的流行词,试探着问他:“万元户?”

老头瞪大了眼睛道:“万元户?可不止,陆老大家里几十万都有了,啧啧!但是有钱也不成,陆老大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现在还到处找孩子呢!”

黎舟心里一动,问道:“那您知道这个陆老大的事吗?能不能跟我说说?”

老头摸着下巴半晌,沉吟道:“也不是不行,小兄弟你看我这两天了都没开张,要不你先瞧瞧我卖的这些宝贝?”

黎舟低头去看,老头那个摊位特别简陋,就铺了两张报纸,但是上面摆着的却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西周的青铜酒樽、宋代的一把铜钱、明朝的一套青花瓷套娃……应有尽有,最旁边还倚靠着砖墙搁着十来个呼啦圈,卖的也是齐全,大钱小钱都赚两个。

老头搓手道:“怎么样,有瞧上眼的吗?这可都是老物件,好着呢!我也不多要,你看这青花瓷娃娃多好,卖你二百一件……哎哎小兄弟别走,你诚心要一百块钱三件也行啊!”

第15章 “元青花”

黎舟不买他的东西,在那跟他搭话,“您这些东西,都是古董?”

老头道:“可不是!这些你瞧瞧,可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啊,要不是急着等钱用,我都不舍得从家里拿出来卖呢。”

黎舟没上手,只看了一眼就摇头道:“这些好像有点问题。”

老头吹胡子瞪眼,“瞎说,不说别的,你看我这明清花!这瓷娃娃,做工多好!我瞧着小兄弟你也是同道中人,怎么看东西也这么粗心呢,你瞧瞧这砂眼,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老物件,现在上哪儿找这些去呀!还有这釉,釉色青白,厚而肥润,啧啧,好东西啊!”

黎舟笑道:“您这说的,听着不像是明清花,倒像是元青花了。”

老头眼睛一转,顺势做出一副忍痛割爱的表情道:“是么,啊,原来是元青花,你瞧瞧我自己都说错了,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说了,那我也按明清花的价格卖你。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觉得小兄弟你人不错,想跟你交个朋友,一百块钱三件,两百块钱七件全套你都拿走,老头子没二话!”

“可是大爷,您这套烧的是俄罗斯套娃。”

老头:“……”

他们正说着,旁边就过来两个人也跟着瞧,大概是看到黎舟在那看,也跟过来半凑热闹似的问了两句。

老头连忙去招呼生意了,口灿莲花,人家拿起一件器物来他都能给吹上一段故事,不比刚才跟黎舟说的那些差。

“瞧瞧!行家啊,您这一出手拿起来我就知道,今天这物件肯定是遇到有缘人了!”

“嗬,宝贝!可不是大宝贝吗,您别以为手里这个是普通的铜钱啊,这可跟咱们乡下做毽子坠儿的那些不一样,来来,你举起来冲太阳底下仔细瞧瞧,上面的那个‘宋元通宝’没有?你看那个‘宝’字,它的写法可有讲究了,一般的‘宝’字都从尔从缶,这个不一样,这钱它从珍,宝盖头下面是个珍字呀!”

“您再看您手里拿着的这枚钱,它和其他的铜钱又不一样了,它包浆好,上头没有浮锈,而且咱们细看的时候也只有它地张里头都是黑乎乎的,瞧见没有……对了,就是那!这是因为刷了一层核桃油,老祖宗刷这个油也是便于它脱模,说到这您一定听懂了,这铜钱它不一样啊,这是当时铸造钱的时候的母钱!”

“这一批‘宋元通宝’换了别的地儿能再找到,但是这做模子的母钱难得,打着灯笼都没地儿找去!”

“不信您就去省图书馆查查,那都是有历史的,有历史的叫什么,那叫文物呀!”

……

那几个人听的津津有味,最后买了俩呼啦圈。

这两年全国人民都特别喜爱呼啦圈,之前北京亚运会的时候就热了一阵,尤其是去年还有个小姑娘一口气同时转98个呼啦圈上了春晚,这下更不得了,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搁着一个呼啦圈赶时髦,颜色鲜亮点的卖的特别好。

老头收了钱,给他们拿了呼啦圈,回头一屁股坐下继续守摊。

黎舟问他:“您这卖着古董,顺便还兼职卖呼啦圈呢?”

老头摆摆手,一脸和善道:“没什么,我就是给别人看着,乐于助人嘛!”

黎舟:“……”

他都瞧见这大爷往自己兜揣钱了,动作贼溜。

老头搓手问他:“刚才那母钱,小兄弟瞧着怎么样?刚才那几个人和这钱没有缘分啊,我瞧着你还是很有缘分的,怎么样,要一枚吧?”

黎舟拿在手里颠了颠,笑道:“这是铁的吧。”

老头道:“对对,铁母钱嘛!”

黎舟把玩了一下,笑道:“我听说过雕母钱,祖钱,这铁母钱的话确实少见,不过我瞧着翻砂好像……”

老头冲他嘿嘿一乐,竖起大拇指道:“小兄弟门儿清,行啦,我也不多说了,瞧着你家里也是做这生意的?”

黎舟含糊道:“家里老爷子喜欢这些。”

黎老当初喜欢这些,每年都会拍一些回来,有时候还会带他和黎江一起去拍卖会,大的小的都去过,有些直接在园子里拍,他见过的实物不少。不说这些铜钱,单老头刚才吹的元青花,黎老手边就有两件,隔在架子上他和黎江从小就见。有些东西他还需要多观察一下,黎江却是抬眼一扫就能认出真假,从小就认的比他快的多。

他想着小少爷,心口那微微酸了一下,回来之后,他还是第一次离开黎江身边这么久,而且归期未定。黎舟心里有点内疚,瞧着老头摊子上有一只青花瓷的小狗,趴在那卧姿灵动,憨态可掬,他想着弟弟属狗,就把这个小件买了下来,回头见面的时候可以哄一哄小孩儿。

老头眨巴着眼睛又想编故事,黎舟唬他道:“说实价,不然不买了。”

老头闭眼道:“忍痛割爱,五块,一分也不能少了!”

黎舟学着周围的人那样砍价:“两块。”

老头上下打量了他:“瞧你这一身穿戴的也像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啊,这运动鞋就好几百呢,怎么还这么抠唆,几块也砍价……行行行,别走呀,两块就两块吧!”老头把那小玩意给他,自己都乐了。

老头觉得黎舟运气不错,也乐意跟他说话,有黎舟这个小帅哥在这,临近中午的时候还把那套“元青花俄罗斯套娃”卖出去了,7块5的高价,让一个来逛街的小姑娘买走了,临走还红着脸多看了黎舟好几眼,黎舟感受到视线,抬头的时候,那姑娘就捂着嘴笑着跑走了。

黎舟觉得莫名,那老头却砸吧着嘴回忆往昔:“哎,我年轻那会儿,也好多大姑娘小媳妇喜欢呢,那时候我有个外号,叫‘赛许仙’,许仙你知道吗,就是娶了白娘子那个后生,俊着呢!”

黎舟笑了一声,问他道:“那个陆老大,他年轻的时候什么样的?”

老头看他一眼,“他年轻的时候啊,你知道倒拔垂杨柳的那个鲁智深吗?”

“知道。”

“水浒里喝上三碗酒就能徒手几拳打死老虎的武松,知道吧?”

“知道。”

“还有黑旋风李逵,身高九尺、一身力气的蒋门神!”老头见他点头,比划了一下道,“对喽,把这几个合起来,就是陆老大了。”

黎舟:“……”

黎舟还真想象不出来那是怎样一个形象。

老头又叮嘱他:“这岛上的人都挺好的,但是有一点啊,陆家不一样,你可千万不能在那家人跟前提小孩儿,他家孩子丢了,这么多年陆老大两口子都找疯了,就去年那会,还贴了重金寻人,但就一张十几年前的小孩照片,哪儿认的清呀,还有人拿着一把小孩骨头上门冒领赏金呢,你不知道,让陆老大给揍的啊,肋骨都断了好几根!要我说那人也是缺德,真是活该!”

黎舟沉吟一下,“陆家那个孩子,丢的时候多大了?在哪里丢的?”

老头刚要开口说,就听见有街口那边有人声喧哗,他耳朵灵,抬眼瞧见是陆老大家那些徒弟,一个个穿着白色文化衫黑裤子,一帮人正往这边走过来,老远看着他们这边,用手指着喊了两声什么,就冲这跑过来。

老头脸色一变,立刻灵活地卷了包袱撒腿就跑,跑的那叫一个利索。

“快走!陆老大手下的人来了!”

老头这边一跑,黎舟下意识也跟着起身跑了两步,但又觉得自己没犯什么事,就停下回头看了一眼,陆老大那些徒弟似乎是在驱赶老头这样的商贩,但街上其他商贩对他们特别热情,还有人拽着非要往他们怀里塞瓜果蔬菜,为首带队那徒弟就因为被小商贩给塞了一个大南瓜,抱着跑不动,这才没来得及追过来。

黎舟正看着,忽然被人拽了一把,那老头还挺讲义气,低声喊道:“还不快跑,你在这到处打听陆老大家的事儿,小心一会真揍你啊!”

黎舟跟他跑了两步,问道:“他们刚才在干什么?”

“他们,他们……就不让岛外的人来做生意。”老头体力不行,爆发过一阵之后累地风箱一样呼哧呼哧喘气。

黎舟又问:“我刚看到有人给他们送菜?”

“啊,孝敬的吧,我倒是也想给呢,陆老大都不见我的面儿,哎!”

老头绕了两圈,觉得安全了才慢下脚步,黎舟体力好,只是吊着的手臂略微有些疼痛,其余没有什么大碍。

老头几乎没损失什么东西,那些宝贝都卷成小包袱背在身上了,只是这会儿饿的前胸贴后背,他跟着黎舟走了两步,肚子就叫起来。黎舟看他一眼,这老爷子头发花白,额头上都是汗水混着泥土一脸的狼狈,这会还背着那小包袱四处瞧着想赚点钱的样子,他忽然有点心软了,问道:“您中午还没吃吧?要是不介意,跟我一起简单吃点。”

老头有点不好意思,“那一会我再送你一对元青花小狗。”

黎舟笑着点头:“好,一个就够了,不用一对。”

黎舟住的那个小旅馆里婆婆做饭特别香,他这两天都是交了钱,中饭和晚饭跟着那祖孙俩一起吃。

婆婆收了黎舟的钱,这两天做饭也特别用心,瞧见黎舟胳膊还伤着,她都特意做些方便他吃的东西,光是烤饼就变着花样做了四五种,拿着当自家孩子一样照顾。

今儿中午婆婆做的是猪油面,另外炒了三道菜,还有一碟专门给黎舟烙的葱油饼,两面金黄,咸香酥口,巴掌大的一个个小圆饼,单手拿着吃正好。

他们回来的时候正好在煮面,黎舟去说了一声,婆婆立刻又多煮了些面,她这都是手工做的鲜面条,也不计较这些,有人来她还挺高兴的。往常小孙子中午在学校吃,她都是一个人吃午饭,现在人多了热闹些。

老头跟着吃了一碗猪油面,香得不行。

“哎,今天要不是陆老大赶人……”

婆婆听见道:“瞎说,陆老大这么多年一直照顾我们街坊,他哪里坏啦!就算赶,也赶的是不正经做生意的。”

第16章 良民

黎舟笑着看了老头一眼,老头支吾着低头吃面去了,连声喊着香,要再来一碗。

婆婆信以为真,又去给他盛了一碗面。

黎舟凑过去低声问他:“您不是这个岛上的吧?”

“这两天刚来,做点小生意,哎,小兄弟你不知道,这世道日子不好过啊,我们厂原先做方便面的,这两年效益太差,都快要倒闭啦!”老头说着的时候吃面的手都停下了,一脸唏嘘,不过很快又唏哩呼噜地吃完了手里的这碗面,腆着脸接过婆婆递来的新碗,“您做的这个面条可真香,我从早上五点坐轮渡过来,到现在一口饭都没吃呢!”

婆婆:“那不是我做的好吃,是你自己饿了。”

这边附近都是住了多年的老住户,像是这家小旅馆和隔壁卖五金的店都是一开始就在这小街上,斜对面走不上几步就有一个小商店,卖些烟酒糖茶和日用百货,顺便还摆了一台电话座机,街上的人一般都去那儿花点钱打电话,有急事往这里打,老板也会喊一嗓子,让人来听。

那老头是个岛外来兜售家中破铜烂铁的假把式,对陆老大知道的也就那么些,里面还夹杂了自己听来的一些,一股脑地吹给黎舟听。

婆婆坐在一旁都听不下去了,哼了一声,维护道:“陆老大才不是你说的那样,他年轻时候也是个俊俏后生,脸黑那是在船上晒的呀!哎哟你没出过海不知道吧,海上日头大着呢,晒成黑脸也没什么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