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巧一个劲儿的点头,李氏看着她,眼眸始终还有不舍,最后只拉着她的手道:“至于杜大夫那边,你也别当真,公子哥们有个一时的新鲜也是有的,他虽然是好,可我们得有自知之明不是?没的让别人觉得我们没了尊重,自己上赶着。”

刘七巧也一并点了点头,可她心里却还是相信杜若的,也不知这是为什么,反正刘七巧的心里对杜若却是百分百的相信的,那样的人,几经生死,若是能把爱这一个字也当成儿戏的话,那刘七巧不光这辈子,就连上辈子也白活了。

刘七巧想着,心里不免就有些烦躁,又有些想杜若。诗经有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那么她都好多年没见过杜若了。刘七巧就在这种浑浑噩噩的思绪中给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刘七巧很早就被绿柳给拉了起来,洗漱完毕之后,绿柳主要负责少奶奶平常活动之处的卫生清扫活动(卧室除外)。刘七巧则有些无所事事的在门口等着管理园艺的婆子过来,她听绿柳的话,一早就让粗使丫鬟把浇水用的那个大缸里面的水灌满了。

刘七巧见其他丫鬟都忙着,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就假装开始赏花,顺便辨认辨认这些花草有没有她前世认识的品种。

刘七巧正忙着,外头门口跑了一个小丫鬟进来道:“杜太医来了,杜太医来了,这会儿去了青莲院,一会儿就往玉荷院来了呢。”

刘七巧心道,一个四十岁的中年老男人也能让这群丫头如此疯狂吗?虽然刘七巧不得不承认杜二老爷确实长的不错,可到底不是道明叔啊!还算不上秒杀级别的人物。

丫鬟们一下子都规矩了起来,就连做起事来,都也比往常慢了三分。翠屏从厅里走了出来,看了一圈,见大家都各司其职,只有刘七巧似乎有些空闲,便索性叫了刘七巧道:“七巧,你去青莲院门口候着杜大夫去,一会儿把人往这边领。”

刘七巧正觉得奇怪,她一个昨天刚来的人,路还没认清呢,就让她去带人,这少奶奶也当真不怕她带错路吗?不过既然领导发话,作为职员,刘七巧也只有遵守的份儿。好在昨天她研究过了地理位置,知道这玉荷院和青莲院就在一条直线上。再说就算她不认识路,杜太医也肯定会认识。

于是刘七巧洗了洗手,接下了她身为小丫鬟的第一个任务。

门帘子里头,少奶奶秦氏正对着镜子让丫鬟梳头,见翠屏回来,便问:“她去了吗?”

“去了。”翠屏脆生生的答了一句,又问:“奶奶何必让她去呢,兴许她路还不认得呢。”

“不认得路,总能问的,况且就在一条道上,若真是那么笨的倒也好了。”秦氏伸手压了压鬓角,让一旁的梳头丫鬟出去,见外头帘子一动,脚步声远了,才开口道:“我让她去,还不是要堵了那些人的嘴,说什么我们房里没有一个齐头整脸的人,全屋子歪瓜裂枣,今儿我就要让她们看看,我不是不能容人的人,这刘七巧的长相也够堵得住那几张嘴了。”

翠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恍然大悟道:“奶奶原来是这个意思,倒是我想错了,我昨儿也向郑妈妈打听过了,刘二管家可疼这个女儿,说是只让干到明年七夕,等及笄了就要出去嫁人的,奶奶倒是不用太过担心了。”

秦氏松了一口气道:“我也是这么想的,这刘二管家不是家生子,又在王府里混的这么风生水起的,王爷一刻都少不了他,我想他不是一个愿意让女儿做小的人,说白了,就算是嫁给了王爷,那还不是一辈子的奴才命么?况且,我昨儿个听说刘二管家的小儿子进了家塾,想来以后也是要考功名的,家里断不会出一个做姨娘的姐姐。”

翠屏点了点头,伺候秦氏更衣。

且说刘七巧出了这玉荷院,顿时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远远看那荷塘,早已是接天的莲叶,就是还没到开花的时节。刘七巧松了一口气,朝着青莲院的方向去,其实也不过就是六七百米的距离,两边的道上并没有什么人,倒是中间岔路口往里头去的地方,一行人正匆匆的往后头去,刘七巧谁也不认识,便只能靠在边上,等那群人过去。

但还是有人眼尖,看见了低头站在一旁的刘七巧,忍不住问道:“你是哪个房的丫鬟,这一早的就出门来了?”

刘七巧对王府的规矩还不太明白,只能如实回道:“奴婢是玉荷院的丫鬟,听说杜太医来了,奶奶让我去青莲院引个路。”

那人眉梢微微一挑,掩着嘴角道:“你抬起头来。”

刘七巧也只好按照她的意思抬起头来,略微扫过眼前的几个人,只觉得一阵珠光宝气竟然比初升的太阳还晃眼几分。其中这人身后一位妙龄的姑娘噗嗤笑道:“娘,大嫂子房里总算来了一个能入眼的。”

那中年美妇神色微微一冷,略显严厉道:“你说的什么话。”

女孩顿时低下头,不敢言语,那美妇又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刘七巧也只老实回答道:“奴婢叫刘七巧。”

那美妇恍然大悟道:“原来是刘二管家的闺女啊,怪道长的这么好,二管家也真是的,家里藏着这么一个绝色,却不肯拿出来,这会儿子总算让我们都见识了。”她说着,居然从袖中捋了一样东西下来,拉过刘七巧的手就要套上去。刘七巧连忙退后了两步,装作怯生生的样子道:“杜太医就要来了,奴婢这就要走了,还请这位太太见谅。”

那美妇略有尴尬的笑了笑,却不收回手,只将那东西带上了刘七巧的手腕道:“我是王府的二太太,你大抵不认识,我们就住这西面。”

刘七巧只觉得手腕一下子重了很多,可是那么多人看着,她要是再推脱,只怕得罪人是少不得,于是也只能笑着道:“二太太好,多谢二太太赏赐。”

二太太领着前呼后拥的一群下人离去,刘七巧在路边福身送行,只觉得自己都快被暴雨梨花针一样的视线给凌迟了。刘七巧等人都走光了,这才低头看了眼自己手上的镯子,纯金打造的,工艺精湛,绝对没有用镂空技术,实打实的分量,怪不得刚才有一种身子都往下一沉的感觉。

刘七巧悄悄的卸下了镯子,却发现身上压根没地方藏,于是只能又讲究的带起来,往上捋了半截,拿袖子死死的挡住了。

到了青莲院门口,刘七巧见门口是开着的,便学着昨日郑妈妈的样子,小声的喊了一句,里头果然迎了丫鬟出来。那丫鬟见是一个陌生面孔,便摆出几分冷淡来,问道:“你是谁,到青莲院有事儿吗?”

刘七巧说明了来意,那丫鬟又拿着眼珠子上下打量了一下刘七巧,这才似笑非笑的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帮你进去瞧瞧。”

于是刘七巧就乖乖的在门口站着,也不知道站了多久,直到刘七巧觉得这王府的办事效率和现在的政府部门有一拼的时候,里头终于传了出脚步声来。

刘七巧一看,却是换了一个丫鬟,比方才那个看上去年长个一两岁,容貌也更秀丽些,脸上透着端庄的神色,倒是跟刘七巧心目中平儿的形象有些相近。

那丫鬟见了刘七巧,也是弯着眉眼打量了几番,然后才开口道:“果然是个好的。”她自言自语之后,才抬起头看着刘七巧道:“你叫七巧是吗?你随我进来,太太有事儿问你。”

刘七巧知道她口中的太太就是恭王妃,刘老二跟他说过,府里的人都称恭王妃为大太太,二老爷的夫人为二太太,老王妃则是老祖宗。刘七巧跟着她进去,绕过影壁是一条宽青石板路,两边都有抄手游廊,过去便是正厅,门口打着帘子,听见外头人脚步声来了,里面的人便已上前弯腰打了帘子,招呼道:“青梅姐姐请。”

刘七巧才知道引她进来的这丫鬟叫青梅。刘七巧不敢东张西望,一路上都是看着自己的脚尖走路,到了里面也只恭恭敬敬的低着头不说话,等待王妃的查户口。

“太太,七巧来了。”青梅退到一旁,指着站在厅里的刘七巧道。

刘七巧低着头眼珠子转了一圈,数了一下这厅里的鞋数量,视线忽然就停在了一双银线秀的月白色靴子上头,刘七巧就着那靴子微微抬起头,还没到一半,便听人开口道:“果然出落的清秀可人,是个好的。”

刘七巧被吓了一跳,急忙低下头,却总觉得有视线一直落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如芒在背。 

接下去,就是一连串的户口调查,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进来过的还习惯不习惯,平常在家里都做些什么,进了城和乡下有哪些不一样?王妃问的随便,刘七巧也答得随便,倒是让场面缓和了下来,大家笑语连连。这时候刘七巧已经不拘谨了,便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首座的王妃,只见她红光满面,甚是丰满,据说胎儿才四五个月,可看着那肚皮,到像有六七个月那么大了。

刘七巧觉得自己的职业病又犯了,干脆再次低下头,只是在低头的时候,偷偷的扫了一眼坐在一旁的杜太医,这一眼一扫不要紧,却发现坐着的不是杜二老爷,而是杜若!

刘七巧的脸顿时有一些热辣辣的感觉,幸好王妃只以为她是被问得多了才怕羞,故而便开口道:“你们一家虽不是家生子,却也是我们王府用了几代的,我也放心。”她想了想,明媚的脸上露出些微的愁容,又转瞬即逝道:“少奶奶也是一个和气的人,不过就是年轻些、难免心高气傲了一点,她既然把你留下,定然有她看上你的地方,你只管好好服侍。”

刘七巧又是一番小鸡啄米一样的点头,王妃看着时间差不多了,这才起身道:“杜太医,你跟着这丫头去吧,我就不送了。”

刘七巧连忙谢过了,很自觉的上前,背着杜若的药箱,跟在他身后,等着他先行离去。

杜若又对着大太太嘱咐了几句,这才离开的青莲院。才出了院门,杜若便压低了声音道:“没想到果真遇上了你,我还差春生在外头四处打听你在哪个院子呢,怎么样,你过的可好?”

也不知因为什么,本有千言万语,可在看见刘七巧的那一刻,便口齿不灵,酝酿了许久只道出这么一句来。

刘七巧还是低着头,跟在杜若两步远的身后,有些不知所谓道:“什么样叫好?什么样又叫不好呢?除了不能睡懒觉,其他好像一切都还可以。”

杜若显然对刘七巧的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忍不住回头偷睨了她一眼,又不敢逾越,便又道:“你倒是有心思睡懒觉。”

刘七巧瞧了一眼杜若,见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瘦削,他已经这么瘦了,要是再多瘦一点,刘七巧也铁定是看不出来的。刘七巧见他情绪低落,作为抚慰,小声的问道:“听他们叫你杜太医,你这是去太医院了?”

“嗯,前几日才去的,我也只来这王府两次,平日里总是我父亲或者二叔来。”

刘七巧听他这么说,这次总算领了他的情道:“尽想着在我面前邀功,你看我都给你背药箱了还怎样?”

杜若瞧了刘七巧一样,眸光温柔的几乎要挤出水来,又问:“我给你的东西,你服用了没有?”

刘七巧想起那一罐子的药,摇头道:“没,放在外头呢,没带进来,我乱吃这些,万一主子以为是恶疾,把我撵出去了可怎么好呢。”

杜若蹙着眉宇,又偷偷回眸瞧了眼刘七巧的身量,便道:“也是,下回给你配些别的药吧。”

刘七巧臭着一张脸道:“少来拿我当小白鼠,我才不吃呢。”

“什么是小白鼠?”杜若有些不明白道。

刘七巧想了想,决定告诉杜若,便细心解释道:“所谓小白鼠呢,就是做实验的一种动物,比如有什么药物,人类不能用,就可以用小白鼠先实验一下,看看效果。”

杜若一下子就明白了,眸光一亮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回头我也养一窝老鼠,正好可以帮我试药。”

刘七巧睁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杜若眉飞色舞的样子,眨眼道:“你有没有想过,你怎么把那些又苦又涩的药,给小白鼠喂进去呢?”现代可都是有很多先进仪器的,古代难不成只能用手?

好吧,现实条件有限,这个办法实在不适宜在古代提倡,万一弄不好,老鼠逃窜,引起鼠疫什么的,倒是一件大事了。

杜若想了想,眸光又暗淡了下来,两人说话间已经到了玉荷院的门口。七巧领着杜若进去,翠屏已经侯在了门口,见了杜若道:“杜太医,你可来了,奶奶正在里面等着呢。”

杜若点了点头,谦和道:“有劳这位姐姐了。”

翠屏脸上一下子红了起来,亲自上前挽了帘子让杜若进去,却从刘七巧的身上接过了药箱,亲自跟了进去。

刘七巧从来不会给自己挣活干,所以很理所当然的把药箱给推出去了。这时候专门管理花草的婆子也来了,刘七巧便跟着那婆子身后,手里拿着洒壶,一路跟着一路洒。约莫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杜若从里面出来,翠屏也跟着出来,身上还背着杜若的药箱。几个小丫鬟不知从那个角落里一下子给冒了出来,挣着要送杜若出门,只有刘七巧还在角落里头给一株不知名的花浇水。

翠屏见了一圈围上来的就心烦,索性扯着嗓子喊:“七巧,你过来送杜太医出去吧。”

“我?”刘七巧放下洒壶,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

“废话什么,就是你,快点。”翠屏很女王的在那边指挥。

刘七巧只好洗了洗手,乖乖的走到翠屏身边,接了药箱对杜若道:“杜太医,请。”

杜若瞥了她一眼,勾了勾唇角便往外头去了。

刚出了院门,刘七巧就郁闷道:“这院子太大,我还不认识路呢,不然你走前头?”

杜若笑了笑,当仁不让的走在前头。出于职业习惯,刘七巧还是忍不住问道:“听说王妃的孩子比少奶奶怀的晚,怎么王妃的肚子比少奶奶大许多,你说会是双生子吗?”

杜若摇摇头道:“从脉象来看,应该是单胎,不过胎儿确实过大,我已经让她注意饮食了,但是王府人家,饮食起居自有规制,我说什么,她们也未必放在心上。”

刘七巧道:“我看着少奶奶倒是保养得意,王妃已是第三胎了,怎么还不如一个生头胎的。”

杜若笑着道:“年纪大了,难免就会过于紧张些许,我已劝她平日多出来走动走动才好,你看这大好的荷塘,过不了几日就要盛开了,到时候一定很美。”

刘七巧低着头,心道:让她们出门都很难了,还让她们到水边,那是想都不用想了。不过也确实难怪这些人这么谨慎,据说这个时代但凡年轻鳏居的男子,十有八九妻室都是死于难产的。对于现代那种生不下来大不了就来一刀的时代,这里生儿育女的风险性实在是太大了。

刘七巧把杜若一直送到门口,不对,应该说杜若一直把刘七巧领到了门口。虽然两人都有些依依不舍,可是具体表现的方式却不太一样。刘七巧把肩上的药箱递给从外头迎进来的春生,春生看着刘七巧,不得不赞赏一番自家公子的运气,居然这就见上了。

刘七巧一脸严肃、中规中矩的把药箱递走,然后平平淡淡的说了一声:“杜太医慢走。”

杜若听着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就觉得这种偷偷摸摸的见一面,简直比不见还让人煎熬。杜若强忍了半天,回身对刘七巧瞧瞧道:“你休息那日,我去鸿运街的宝善堂等你,不见不散。”

刘七巧面上一热,心里也一阵高兴,脸上却还装出一副不受用的样子,也没回话就转身走了。又走了几步,绕过了杜若眼睛的视线,这才靠着墙扑哧一声得瑟的笑了起来。

说起来刘七巧前世忙于工作,年近而立不多的几次感情经历也都来源于相亲。那种滋味就跟在菜市场挑菜一样,还不是单项挑选,而是彼此互相挑选,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刘七巧从来都没有过这种情窦初开、心神荡漾、七上八下的感觉。但即便这样,刘七巧也是一个自控能力很强的人。

所以从门口回到玉荷院的时候,她已经又很常规的换上了一副面瘫脸。按照方才管理园艺婆子的交代,刘七巧把院子里剩下的花草都给浇上了一遍水之后,她就开始赋闲了。

这时候院子里除了杂役丫鬟,大多数人都已经赋闲了,一等丫头在房里伺候着,二等丫头在门口伺候着。刘七巧顺便和另外两个二等丫鬟青竹、丹桂互相交换了一下家庭背景以及工作履历。

原来青竹是郑妈妈的女儿,怪不得刘七巧昨天就看着她有些眼熟,原来是女儿像爹,看着倒是和郑大叔一个磨子刻出来的。丹桂是从少奶奶陪房周妈妈的孙女儿,今年才十一岁,也是年头刚进来顶缺的。

刘七巧从昨晚和绿柳的谈话中,早已经知道了一些这院子里的情况。原来伺候少爷的有四个一等丫鬟,少奶奶一来,就说房里人多,把两个不打紧的先开恩让她们出去配了人,只留下少爷原来的两个通房。少爷当时觉得人也够用,便没吱声,谁知少奶奶就开始装蒜了起来,说另外两个年纪也大了,不然也放出去吧。

全王府的人都知道那两个是少爷的通房,可坏就坏在没过明路,没开脸。少奶奶是个厉害的,便全然就装作不知道,还一片好心的为她们物色这个物色那个,又是赏衣服,又是赏嫁妆的,搞的大太太都不知道怎么去说这件事儿。后来是少爷自己说了,少奶奶哭了一宿,最后服软道:“我初来乍到的,什么都不懂,你若早明说了,何至于如此,这样吧,我把我身边的翠屏给了你,就当是我将功补过吧。”

少爷一看翠屏是少奶奶那群人中长的最起眼的,便答应了,于是…可怜的少爷,从小服侍到大的丫鬟便一个不再身边了。后来少奶奶就又在自己娘家过来的陪房里面,晋了两个一等丫头补缺。

所以,现在的形势就是,少爷的房里那是少奶奶的铜墙铁壁,再没有王府丫鬟的事儿了。王妃虽然觉得心里过意不去,但看见少爷也没什么怨言,便也懒得去说了,这会儿她的主要任务是哺育下一代。

刘七巧听完这些故事的时候,对少奶奶的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但同时也引起了自己的警觉。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能被自己有缘那句话给糊弄了过去,然后任自己顶着她的名字在自己的院子里呢?总觉得她是没安好心的。

这时候厅里的帘子一闪,翠屏扶着少奶奶往外头来,几个丫头忙不迭站成了一排,只听秦氏道:“碧玉,你去厨房看看,太太的燕窝盅好了没有。”

刘七巧又打量了一下这叫碧玉的丫鬟,果然也是一个不齐整的,塌鼻梁、麦粒眼、黑皮肤,这种人放在孕妇跟前真的好吗?走来走去的也不怕吓坏了宝宝吗?刘七巧深深的对这位少奶奶的审美观表示很诧异,这么看来,在外头伺候的这几个二等丫头,反倒要比在屋里伺候的人好一些了。

那碧玉领命去厨房看东西,翠屏和另外一个丫头冬青上前服了秦氏一起走出院外,又回头对院里的人道:“小心看着院子,不要到处乱跑,知道吗?”

众人皆小鸡啄米的点头回答:“知道了。”刘七巧也跟着她们一起回话。

刘七巧笑着道:“少奶奶可真孝顺啊。”其实刘七巧觉得说了也白说,据说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礼教严苛,做儿媳妇的人对待婆婆是要百分之百的孝顺加服从的,不然的话就是不孝。所以秦氏这么做,看起来也是无可厚非的,不然她得背上一个不孝的罪名来。

可是刘七巧想到大太太那四五个就长的像六七个月的肚子,便觉得有些摸不透了。

“那是自然,奶奶平常对大太太,那是没话说的,每日晨昏定省,从不缺席,就算有了身孕也是照常的,这一点倒是很让人刮目相看。”说话的人是绿柳,她如今和刘七巧睡一个被窝,很自然的就对刘七巧有问必答。

刘七巧心想,晨昏定省,一日吃两次燕窝,岂不是要吃出问题来。看来当这少奶奶的婆婆还真不容易了。

青莲院中,王妃满意的吃着秦氏送来的燕窝,嘴角含笑道:“也就你有这心思,知道我素来喜好甜食,每日准备这些来,不过从明日开始,你下午就不用送了,杜太医今儿一早嘱咐过我,不可过多进食甜食,怕影响胎儿。”

秦氏脸上露出一丝不解道:“怎么会?杜太医这说法倒是奇怪的很,哪有让孕妇禁食的道理,不是应该多吃一点,才能让胎儿长的好吗?媳妇若不是害喜的厉害,还想和婆婆一样,多吃几样,到了时候也好多写力气,好生养些。”

王妃笑了笑,放下手中的燕窝盅道:“话是这么说,但既然是医嘱,我便尊了就是,再说如今我这胎儿倒也是大的很,看起来倒似有六七个月,只怕再这样下去,反倒不好生养了。”

秦氏脸上露出天真的笑道:“怎么会呢,婆婆您都生第三个了,这一个定然也是平平安安的,再说,我看婆婆这肚子,倒像是怀了双生子的,没准一出来是两个哥儿呢。”

王妃闻言也只是笑笑,摆摆手道:“若真是双生子,怎么杜太医却不说呢。”

秦氏拧眉道:“太太这就说笑了,太医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的,还能看见你腹中有几个么,不过就是把把脉而已,怎么可能看出里面是几个呢?我却不信了。”

王妃依旧是笑,起身走动了几圈,颇觉得有些疲累,却还是开口道:“陪我去老祖宗那里走走吧,自从我怀了孩子,晨昏定省倒是疏忽了很多,偏你又是一个知礼的,倒显得我娇贵了起来。”

秦氏起身,上前扶着王妃道:“太太说笑了,太太自然是比媳妇娇贵的,再说太太你只有我一房媳妇,可老祖宗那边不是还有二太太吗?老祖宗不会怪罪太太的。”

秦氏朝着翠屏使了个眼色,翠屏也立马上前道:“方才过来的时候见二太太已经走了,这会儿子只怕老太太进了佛堂了,不如明儿奶奶再早些,和太太一起过去,也好不耽误老太太礼佛了。”

王妃闻言,也便不坚持要去了,秦氏又坐了一会儿,陪王妃聊起了家常。

刘七巧浇完了水,又和院里头剩下不认识的丫头们都交换了基本资料之后,便开始了无聊的发呆生涯。以前在牛家庄,刘七巧至少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去哪儿去哪儿,可如今在王府,就连离开玉荷院这个小地方,也是不好的。

作为一个丫头,就算主子在不在跟前,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守好自己的院子,从《红楼梦》中丫鬟的最终下场来看,喜欢串门子嚼舌根的丫头基本上死得比较快。刘七巧觉得,为了能安然度过剩下了的一年多时间,她还是乖乖的在院子里呆着的好。

粗使丫头担负着通风报信的作用,听说少奶奶还没从大太太处回来,顿时觉得筋骨都松了起来。至于少奶奶陪房来的几个妈妈,据说都是下午才来给少奶奶请安的。刘七巧觉得,果然还是老资历的人待遇好一点。

于是问题又来了,大家都出去玩了,只剩下刘七巧和几个粗使丫头在。粗使丫头又不能进门服侍,偏生这个时候,少爷回来了!

昨晚少爷回来的比较晚,刘七巧只看见一个高高瘦瘦的背影,并没有看见样貌,但看背影应该不算很难看。今儿刘七巧有幸见到了正面,倒是觉得这少爷长的也是不错的,浓眉大眼,棱角分明,很有刘七巧心目中的武将之风,看年纪大概在二十左右,古代的人看着显老,所以刘七巧不敢往大了里去猜。

没人进门伺候茶水,自然是不应该的,刘七巧硬着头皮,进去倒了一杯水送到少爷的茶几旁放下,正要出门,那人却问她道:“奶奶又出去了吗?”

刘七巧忙小声答道:“奶奶去了太太的青莲院,这会儿还没回来。”

少爷一听这声音不甚熟悉,便抬起头来看了一眼,想了想方问道:“你是刘诚家的闺女?”

刘七巧又点了点头,那人便没在问什么,过了一会儿才道:“下次不用沏新茶,这西湖龙井就是要三浇之后才出味道的。”

刘七巧面若死灰的哦了一声,心道伺候人还真是技术活啊!

第 48 章

屋里头一时静悄悄的,刘七巧低头不语,充当乖顺丫鬟。那人也没有说话,只埋头喝了几口茶,等他把茶杯放在了茶几上,才抬起头问刘七巧道:“对了,我听你爹说,你也曾念过两年私塾的,可会读书写字?”

刘七巧觉得骗人不大好,便老实道:“读书倒是会的,就是写字写的不好。”

那少爷笑着道:“会认字就好,写字那是要练习的,没有几年的功夫,写不出一手好字来,你们姑娘家平常只那绣花针,哪里有空练字。”

刘七巧顿时觉得越发汗颜,她连绣花针都很少拿呢。

“回头我跟奶奶说一声,让你去外书房伺候吧,你一个会写字的丫鬟,在这里浇花弄草的,平白就浪费了,我外书房那边正好还差一个得用的人。”那人不紧不慢的开口,就像是在说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一样。

刘七巧一时没回过神,愣了半天才道:“可你刚才还嫌弃我茶都沏不好呢。”

大少爷笑了笑道:“术业有专攻,你虽然不会沏茶,但好歹能入口了。”

刘七巧见他微微一笑,倒是觉得这大少爷并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个样子,还蛮有几分和蔼可亲的感觉,并不是跟小说里写的那样,大家公子,性格孤僻、为人冷傲、对着小丫头不是虐死就是虐伤。

刘七巧低下头,想了想道:“那就全凭主子吩咐吧。”

于是,刘七巧在到任不到一天之后,光荣的转业了。刘七巧不知道大少爷是怎么跟少奶奶说的这件事,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翠屏面无表情的来通知刘七巧,让她明天起可以到外书房去当值了。

最伤心的人莫过于绿柳,她盼了几个月,终于盼到了一个能说话的人,结果没睡两晚上,又要走了。外书房属于外院,有专门供人睡觉的地方,也有专门管制的老妈子,属于王爷、老爷、少爷们自己调度的地盘,和内院截然不同。所以刘七巧想了想,其实自己是和他爹进了同一个部门了。

“七巧,听说外院的人待遇比内院的好。”绿柳无不羡慕的看着刘七巧道:“我记得以前大少爷外书房的丫鬟是大管家的孙女,今年年头上放出去嫁人了,后来是谁我就不清楚了。”

刘七巧依然是忧心忡忡:“管她是谁,我把她的饭碗给顶了,总不太好的吧?万一被人嫉恨上了怎么办?”

“那到不会,你是大少爷钦点的,谁敢嫉恨你呢?再说你到了外院,就算有人嫉恨你,那也嫉恨不上啊,平日里我们没有主子吩咐,是不能去外院的。”反正杨柳觉得,刘七巧的命是好到家了,原本就是一个肥差了,居然还能遇到另外一个更肥的差…

刘七巧拍拍枕头铺盖,脱了外衣滚进去,心道:我这才想要跟这张床培养一下感情呢!怎么就这么倒霉。

第二天一早,刘七巧特意起了一个早,等着外院的管事妈妈前来领人。

翠屏从秦氏的房里出来,把刘七巧喊了进去,这会儿正是大早,大少爷也还在房中,穿衣就绪,正捧着一杯热茶。

秦氏见了刘七巧,脸上堆着笑道:“我前儿头一天见你,便觉得你我是有缘的,还想着等你年纪上来了,给少爷做个通房,等有了子嗣抬个姨娘也是小事,没曾想少爷竟把你要去了外书房,这外书房毕竟不是房里的人,你可愿意去?”

刘七巧心道,你这话说的,好的坏的,黑的白的都给你占尽了,还挑不出个错处来。再说了,大少爷要是真看上了什么人,他会管他是内书房外书房,房里房外,府里府外的吗?说着一大堆还不就是想绝了大少爷的念头么,幸好我刘七巧也没这想法,便依了你吧。

“奶奶说的什么话,只有奶奶和爷吩咐的,没有奴婢不愿意的。”

秦氏脸上的笑容更甚,越发装出不乐意的样子道:“说的我又舍不得你走了。”

这时候大少爷忽然站了起来道:“你说完了没有,说完了我领着她走了。”

秦氏脸色悄然一变,起身问道:“我已经吩咐了让外头来领人了。”

“我自己带着去不是更好,你歇着吧,”大少爷一言九鼎,给刘七巧丢过来一个眼神:“你跟我走吧。”刘七巧只能悄悄的福了福身子,跟在大少爷的身后。

到了门口,大少爷转头问她:“你有什么东西,一起带着走吧。”

刘七巧一早就把自己的东西给整理好了,这会儿杨柳正给她抱着,于是接过了道:“没什么东西,少爷我们走吧。”

大少爷眯眼笑了笑,负手而立,看看外头的天色,跨步出门。两人到了门口,刘七巧一路小鸡啄米一样的跟在身后,大少爷转过头来,偶尔看她一眼,见她倒是一个老实模样,便问:“你是真傻还是假傻?”

刘七巧冷不丁被这么问了一句,不由一脸茫然的抬起头,鬼使神差道:“你说呢?”

大少爷那双黑漆漆深邃的眸子忽然闪了闪,笑着不语,领着刘七巧到了外院来。

刘七巧到了外院,才看见刘老二等在了门口,见了刘七巧脸上也没什么不好看的气色,倒是对着大少爷行了一个礼,又转头对刘七巧道:“还不快跪下来谢大少爷。”

刘七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跪了下来,口中振振有词道:“谢大少爷。”

大少爷笑了笑,抬头看着刘老二道:“二管家,只怕她到现在都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谢我呢!”

刘七巧被说中了心事,面上一红,不好意思的看着刘老二求救。刘老二叹了一口气道:“这都怪我,不知奶奶的名讳中竟也有一个巧字,原本预备着也就一年来的时间,谁曾想冲撞了奶奶,是奴才的不是。”

“不知者无罪,更何况她也没有怎么样,你大可以让七巧放心呆在玉荷院的。”大少爷说道。

“那可不好,总不能让奴才们就这样七巧七巧的喊,对奶奶不尊重。”刘老二谦逊道。

“行了,以后就在我的外书房当差吧,反正原来的缺也总要人补的。”

刘老二又是千恩万谢了一番,嘱咐了刘七巧几句,这才离去。刘七巧到现在终于弄明白了,事情的关键还是出在了自己的名字上头。刘老二见自己闹了一个乌龙,亡羊补牢,所以请了大少爷来救场,于是大少爷去救场,把刘七巧给塞到了自己的外书房。

这种事情对于一个从现代来的刘七巧,实在是太不能理解了。迷信到这种程度,那也真够可以的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刘七巧一脸无奈的跟在大少爷的身后,想了想道:“少爷,不然你就改个名字吧,我在府里头叫,出去我还叫刘七巧,成吗?”

大少爷看了一眼刘七巧,斩钉截铁道:“不成。”

刘七巧垂下脑袋,觉得很苦闷,好心劝说道:“少爷,你就改吧,奴婢不想你每次喊到我就想起你媳妇来。”

大少爷闻言,忍不住勾了勾唇角,咳了两声道:“刘七巧,你这张嘴倒是比你爹还巧啊?”

刘七巧立马警觉,她居然犯了能闭嘴就不开口的忌讳,急忙伸手按住自己的嘴,继续跟着大少爷往外书房去。

大少爷的外书房里头标配是三个丫鬟,一个负责打扫、一个负责茶水、一个负责整理往来书信以及日常安排。从这明确的分工可以看出来,刘七巧能胜任的职位,就只剩下打扫了。

那昨天还问她会不会读书认字,平白就是没用的嘛!大少爷领了刘七巧进门,向刘七巧介绍了一下她的新同事。专门负责日常书信及安排的知书,以及专门负责茶水的清茗。怎么听这两人的名字肯定也不是原封货,而且听上去还挺有文化的。

但是刘七巧又想了想,她是来打算卫生的,万一给取一个名字叫:扫帚、簸箕、清洁之类的…那她走出去也不用见人了。幸好大少爷很仁慈,向大家这么介绍她道:“他是七巧,以后负责这里的打扫以及花草侍弄。”

刘七巧伸长了脖子看着大少爷,心想怎么一下子又给我加了一向额外的工作了。不过作为新老板,刘七巧还不想给他留下坏的印象,于是笑嘻嘻的放下了包裹,打算开始打扫工作。

这时候知书笑着牵过刘七巧的手道:“这里不用你打扫,每日早上卯时,和下午未时,会有老妈子来打扫一遍,你只要在旁边看着,不让她们弄坏了少爷的东西就好,平常要是房里有什么笔墨废纸一类,你见着了收拾收拾就好,哪能真让你上上下下的打扫,万一摔着了怎么办?”

刘七巧感激的看着知书,心道果然这里是比之前跟清闲的衙门了。

知书是一等丫鬟,有自己单独的房间,刘七巧和清茗则是在知书房间边上的一间抱夏里头,原来顶缺的人铺子还在,就是没有铺盖。不多时便有老妈子客客气气的送了铺盖来。

通过刘七巧的观察,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外院的丫鬟们说话时眼睛都是朝天看的。这也同她们伺候的人有关系,但凡伺候姑娘女眷们的丫鬟,没几个见过世面的,虽然从小养在跟前,但有些胆量并不是能在内宅养出来的。

在外院伺候的丫鬟却是见过世面的,王爷、二老爷、大少爷待客之时,免不得要在跟前伺候,但是…最危险的一点就是,有时候会被那些客人看中,脸皮厚的讨要过去也是有的;也有主子发现客人看对眼,主动送的。比如之前的王爷外书房的的知画,就被王爷送给了安靖侯做小妾。当然在知书和清茗看来,一个王府的婢女能做侯府的小妾,那也是高攀了的。

还有一点,不知道算是优点还是缺点。男人们比较后知后觉,不太会想到女孩子们的终身大事,是以若不是爹娘看好了人家来请出门的,一般老爷少爷们都会认为这丫鬟能一辈子跟着自己。所以很多丫鬟都是眼看着年纪大了,家里的爹娘还等着她被老爷少爷们收房,并没着急张罗婚事。但是众位男主子却只还把她们当成丫鬟,压根没往那方面想。因为出于习惯,外院的丫鬟很少有进内院的。老爷们要人,也都是管太太们房里人用的。所以…在外书房熬成老姑娘的,也不是没有。

刘七巧听清茗在耳边絮絮叨叨,最后叹了一口气道:“我还是等到了岁数,让爹娘把我求出了算了,少奶奶是个厉害的,连服侍了大少爷多年的绿衣和春晓姐姐都送出去了,我们这种还是靠边站吧。”然后清茗又看了看刘七巧,最后得出结论道:“你肯定是因为长的太好看的,所以少奶奶才不让你在里面呆的。”

刘七巧在外书房一呆就是几天,终于渐渐明白了为什么秦氏最后还是放任刘七巧出来的原因。自从那天大少爷领着她来了外书房之后,她便没怎么见过大少爷的人了,每次取东西送东西也都是小厮跑来跑去,刘七巧深深觉得,这简直就是浪费资源,摆着一屋子的书,三个漂亮妞,居然连来都不来。

起初刘七巧很随大流,知书清茗做什么,她也做什么,后来发现她们每天空下来做的最多的就是针线活,刘七巧决定自己还是另类一回吧。

书房的书经过这几日她指挥老妈子打扫,已经全部弄清了放在什么位置。但是从刘七巧的经验看来,这里绝大多数的书都是摆设用的,比如医药类那一排,基本上都是崭新崭新的封面,里头的书页上连一个手指印也没有。刘七巧觉得太过浪费,于是便打算废物利用一番,利用闲暇的时间,辅修一下中医学。

说实话对于中医医理,刘七巧是一知半解的,但是好在中医西医都是医,所以刘七巧学起来很快,而且背药方这种事情,似乎天生就难不倒她。

不过刘七巧首先做的一件事却不是看医书,而是找了很多历史书来看,渐渐的她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朝代。现在人口中的前朝,是一个叫陈的朝代,陈朝之前是南梁,于是按照刘七巧那学的不怎么样的历史推断出来,这个朝代应该是类似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宋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里面南朝的宋齐梁陈都有,最后陈朝灭了北周,统一了中原。刘七巧觉得,那大概是因为穿越女穿越到了张丽华的身上,然后鼓励皇帝励精图治最终统一中华。所以作为穿越女中的一员,刘七巧决定也发挥一些余热。

不过刘七巧对于那些杂七杂八的药方病理并不是特别的在意,所以她每看一本医书,就只挑选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关系的方面看,企图能从中医理论中,可以总结出和西医相通的理念。现在唯一的困难就是,文言文没学好,看着繁体字很头大。所以刘七巧想了一个办法,把不懂的地方都摘抄了出来,打算等几日后休息的时候去请教杜若。

杜府之内,杜太太在命丫鬟们在门口堵了几次,终于把一只声称公务繁忙的杜二老爷给堵到了。

杜太太是温柔的美人,虽然人到中年却还没有同二太太一样中年发福,对于这样美艳的嫂子,杜二老爷其实也是很不忍心拒绝的。

“嫂子,你有是什么话就直说吧,我一会儿还要去福安侯府,为侯夫人请脉。”杜二老爷想用三十六计里面的走为上,无奈大太太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福安侯府,我已经让大郎去了,二叔,你这躲了我快半个月了,有什么话不能跟我明说吗?”杜太太命人上了茶,遣了下人出去,才幽幽的开口道:“不怕我说句笑话,大郎从小和你在一起的时候,竟比我家老爷还多,他与你素来亲厚,有什么事情自然也先跟你说起,连我这个亲娘都要靠边站了。”

杜太太说着,还很配合动作的擦了擦眼角,温婉的低着头继续道:“前些日子大郎说他看上一个姑娘,叫什么七巧的,那日你去林家庄我也是托拜了你的,你倒是说说,那刘七巧你见过没有,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大郎缘何一心只想要她,还说一定要娶回家当正室。”

杜二老爷都不曾想杜若是如此一个雷厉风行的人,居然已经和杜太太摊牌了,便也只好捋了捋山羊胡子道:“见是见过了,确实是一个有才的姑娘,容貌也是上等的,只是年岁尚小,我本来以为大郎只是说说而已,并未当真。”

杜太太听杜二老爷这么说,一双眼珠子已睁的极大,恨不得凑上前问清了才好,急忙道:“什么并未当真,大郎他跪在我的前头,只说要非她不娶,我当时也是昏了头了,以为他就是要纳个小妾,居然就松口了,如今想想,肠子都快悔青了。”杜太太说到这里,还不禁扼腕,一边摇头一边道:“我虽不是一个嫌贫爱富之人,但总也希望给大郎找一个知书达理的媳妇,可听说她年纪轻轻的就出去给人接生,这样厉害的媳妇,我那里受得起。”杜太太又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如今老太太那边还不知道,万一让老太太知道了,越发不得了了,你也知道,因为蘅哥儿的事,老太太听见乡下丫头几个字,眉毛都要凑到一块的,二叔,你就看在老太太的份上,劝劝大郎,让他回心转意吧。”

杜二老爷听了,也是一脸的为难,且不说他自己也是一个风流的性子,爱一个也要往家里抬一个的。而且这拆散姻缘的事情,在古人看来,那也是缺德的。

“嫂子,那刘七巧是个好姑娘,我虽然只见过一次,却已经赞赏的很,有胆有谋,大郎的性子本就温良端厚,正是要有这样一个媳妇帮衬着才好呢。”杜二老爷安慰道。

杜太太闻言,越发又愣了,直愁的自己两条眉毛都要凑一块儿去了。支着额头道:“你们都说她好,我可是连个人影都还没有见到的,好歹等我这个娘见了一面也成哪。”

一转眼刘七巧就已经在王府里头呆了十天,前日到晚,她就跟知书告了假,回到了顺宁街上自己的家里。

李氏知道刘七巧今日回来,特意做了刘七巧最爱吃的红烧鱼。刘老二也提早接回了刘八顺,一家人先请刘老爷上座,然后再各自入座吃起了饭来。

钱大妞问刘七巧道:“七巧,给大户人家做丫鬟累吗?”

刘七巧想了想道:“累倒是不累,就是不能睡懒觉,每天都要早起,平常大少爷从不在府里,外书房没个人,我就自己悄悄的看会儿书什么的。”

李氏前几日听刘老二说起了刘七巧名字犯了忌讳的事情,还偷偷的出门烧了一把香,如今见刘七巧完好无损的回来,心里也落下了一块大石头道:“原来这大户人家规矩是这般严的,连名字都要避讳,这倒让我们这些下人以后如何取名字,倒不如只叫阿猫阿狗好了。”

刘七巧扑哧笑了一声道:“嗯,里头有很多丫鬟原来的名字主子嫌弃不好听,就给改了,改后的名字就好听多了。”

钱大妞听了这些话,默默就低下头去了,她这个名字确实非常的朗朗上口,但是…好听就算不上了。

刘七巧又道:“做杂役的丫鬟还是很苦的,五更天就要起来给主子担水,然后要趁着主子没起床,把外面院子,房间都清扫干净,然后准备好了热水,供里房里头的丫鬟用,还要伺候主子身边的大丫鬟。”刘七巧这些话是说个钱大妞听的,她生怕钱大妞太过羡慕王府里面丫鬟的生活,然后生出什么心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