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捋了捋山羊胡子道:“二管家,你这腿就算是给你拆了,你也没法撒丫子跑啊,这骨头还脆着呢,你可别折腾。”不过军医听刘老二提起了老王四,也忍不住夸赞道:“那王老四是条汉子,回来我给包扎的时候,身上上上下下可有二三十处的伤口,幸亏他是皮糙肉厚的,竟然都只是一些皮外伤,如今这两日又已经养的生龙活虎的了。”

刘老二感叹道:“那小子倒是不怕死,可怜我在这帐子里天天的给他念佛,他是我一个村的人,跟着我一起来的,万一没跟着我一起回去,我可没脸见他爹娘了。”

“那这回你可有脸了,听世子爷说,要举荐他当校尉呢,这校尉同将军,可就差不了多少了。”军医时时在这大营里面走动,可谓是一个移动的通讯工具了,什么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这小子这回可算是给牛家庄长脸了,咱们牛家庄也出将军了。”

刘老二这边正跟军医唠嗑着,外头忽然有营卫匆匆忙忙的过来,进帐便问道:“元帅在吗?鞑子派使者送来的议和书了。”

刘老二闻言,也不顾那边军医还在给包扎呢,只一下子从凳子上站了起来道:“元帅在萧将军的营帐,你…你快去把这好消息告诉元帅!”

第 126 章

杜若给李氏请了一回平安脉,在刘七巧家总算是当完了家庭医生,这才跟春生走了。刘七巧也没逗留多长时间,王府里的轿夫们就出来接人了。

刘七巧回了王府,才知道大姑奶奶周芸今儿也回了王府,正在青莲院坐着呢。周芸见刘七巧进来,忙喊了身边的丫鬟,接过她手上的紫檀木小匣子,送到了刘七巧的面前道:“要是早知道以后你就是自家妹子了,我也该备一份厚礼,这份礼薄了,下回再添上。”

王妃见周芸谈吐得宜,难得又这么看得起刘七巧,心里也很高兴,家中的其他两位姑娘,虽然如今也是想通了,但一开始总有那么几分不服摆在面上的。

“大姑奶奶给你,你就收着吧。”王妃见刘七巧站在不动,便开口道:“你也不是白受了这份礼的,如今大姑奶奶有了身孕,还有你的一份功劳。”

刘七巧见王妃这么说,便也大大方方的上前接了匣子,谢过了大姑奶奶,只笑着道:“大姑奶奶给了厚礼,我自然也要给大姑奶奶一份礼的。”刘七巧说着,便回了自己的房间,里面放着《孕妇饮食须知》的手稿,杜若那边都已经整理入册了,她这本也没多大的用处,便索性做了人情送人罢了。

“这上面都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孕妇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哪些是从头到尾都不能吃的,哪些是前三个月不能吃,后面可以慢慢吃一点的,哪些是吃了最好的。”刘七巧说着,便把那书递到了周芸的面前。

周芸听刘七巧这么说,也很是好奇,便翻开了两天叶看了一下,不由就变了脸色。坐在身边的王妃也感觉到了她的异常,便开口问道:“有什么地方不妥吗?”

周芸抿唇想了想,脸上带着一些后怕的神情,只开口道:“昨儿我觉得身上不大通畅,那何姨娘便让厨房里头熬了一些红豆薏米汤喝。”

边上的小丫鬟闻言,只插口道:“红豆薏米也是不能吃的吗?”

刘七巧听她这么问,便笑道:“薏仁米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促使子宫收缩,因而有诱发小产的可能,不过偶尔吃一次,也应该无甚大碍的。”

那小丫鬟对刘七巧的这段话显然是没听懂多少,便只一句小产,她定然是听懂的了,只惊道:“少奶奶,那何姨娘一定是故意的。”

此时周芸脸上的神色倒是淡然的很,伸手抚摸了一下自己的小腹,淡淡道:“幸好我用的不多,从今天开始不用了便罢了。”

小丫鬟听周芸这么说,只着急道:“少奶奶,我听伯府的人说,那何姨娘的老爹以前是庄子上的郎中,我就不信她不懂这些?这分明就是欺负我们不懂这些,暗地里想害少奶奶。”薏仁米只是平常吃食,或许大多数的人不知道它有这个作用,但是作为郎中的女儿,刘七巧也觉得这位何姨娘的很说是没别有用心。

周芸又将刘七巧的书册翻了几页,再没有发生什么异常,便合上了书册道:“这本书,我还要拿回去慢慢的翻看。”周芸说着,抬眸对那小丫鬟道:“紫竹,这话你回去千万不要在提了,她只管送来,我只管不吃,我们一样样的等着,看她欺负我们不懂医理,能欺负到什么份上,我便慢慢的都记在了心上,到时候再跟她一起算总账。如今她只走一步棋,若是我们就有了防范,她岂不是也警觉了。”

刘七巧听周芸这么说,也不得不佩服起来女人的用心。周芸不过才出嫁一年,摆在现代还是一个高中生,可是在古代的大宅门里头,她已经要为了自己的生计,筹谋起计划来了。

“奴婢听少奶奶的,只是这样未免也太便宜了那贱人,那贱人勾引少爷在先,若不是少奶奶你仁慈,如何能让她留下,她竟还这样不知好歹。”紫竹的话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半,外面的小丫鬟来报,说是陈侧妃想见见大姑奶奶,派人来请了。

周芸起身告辞,又对方才那小丫鬟道:“这件事,在陈侧妃那边,是半点也不能提起来的,知道吗?”

王妃见周芸如此懂事,也只赞许的点了点头,只关照道:“一会儿你也不用再特意过来辞我,只去老祖宗那边看看便是,如今你有了身子,也不能老往娘家跑,以后有什么事情,差老妈子过来也是一样的。”

周芸只点了点头,又福身行过礼数,跟着来请人的小丫鬟去了。

刘七巧上前,扶着王妃坐下了道:“太太你瞧,好消息一桩又一桩的,用不了几日,只怕边关也要有好消息来了。”

王妃端着茶盏抿了一口道:“借你吉言,若真是那样,可真是谢天谢地了。”王妃喝完了茶,放下茶盏,扭头看着刘七巧道:“七巧,老祖宗把今儿在水月庵的事情告诉我了,你这孩子,让我说你什么好呢?年纪小小,为人处世就如此通透,我以后,倒是不敢更疼爱你了。”

古时候的人特别相信英年早逝、红颜薄命这一说,便是在水月庵中,大长公主见刘七巧这样的为人处世,也为她的命数担忧起来。不过幸好刘七巧够坦然,只据实相告自己是有宿慧的人,大长公主才放下了心来,可这边王妃却不能这么说了。

“太太这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呢?您尽管想怎么疼我便怎么疼我,我小时候受的苦可多了,所以长大了就是要用来享福的。”刘七巧说着,便把自己七岁时候得了疟疾,几次三番的救不活的事情告诉了王妃,然后总结经验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这如今才开始享后福呢,太太倒担心起了这些,这世上比我聪明比我命好的人多了去了,太太你也不想想,但凡我是真的命好的,那随便投生在一家官宦人家,又何必为了一个婚事,上下的跳脚,急的我晚上都睡不着觉,眼下都熬出乌溜溜的一圈了。”

王妃只被刘七巧逗得哈哈笑了起来,扭头看了一眼刘七巧眼下的乌青,只笑道:“还真是乌溜溜的一圈了。青梅,去我房里把我以前常用的珍珠粉给七巧用吧,如今我怀着孩子,这些东西早已经不用了。”

“太太,我有呢,我是懒得弄。”刘七巧正拦着,那边青梅已经走了进去取了出来道:“七巧,这可是好东西,这是旧年皇上赏的南海珍珠,有几颗不够圆润的,太太便挑了出来,磨成了珍珠粉了,用着也比一般的珍珠粉强些。”

“南海珍珠?那一颗得多大啊?”刘七巧好奇的睁大了眼睛问道。

青梅只拧眉想了想,淡淡道:“我没仔细看,这一颗也总有你大拇指一般大吧。”

刘七巧顿时觉得,果然土豪的世界她还是不懂的,现在想想,当时看见秦氏的绣花鞋上镶着大珍珠,倒还算是比较节约的做法了,至少还能废物再利用起来。

杜若取了药材回到朱雀大街的时候,杜老爷正亲自把所有的药材挑挑拣拣,务必保证所有的用料是最上乘的。又命伙计重新去九蜂堂打了两三斤最上好的蜂蜜,正要准备开始熬蜜丸了。

杜若亲自用筛网把药粉塞成了粉末,那边炉灶上,杜老爷亲自搅动着锅里的蜂蜜,掌握好粘稠度。

杜若按着比例将药材的粉末各自过筛之后,混合在一起,最后和蜂蜜融合在一起,揉成药粉团子,再揉成拇指大小的蜜丸,待冷却之后,放在瓷坛子里面保存好。

杜老爷又亲自试了一口药,放在唇下慢慢的品尝了几下,点了点头道:“这蜂蜜的味道倒是盖住了药的苦味,不过这蜜丸不好存放,所以先做了五天的量,若是大长公主吃的好,便再继续做一些过去。”

两人在丹房里面忙了整整一个下午,太阳也早已日落西山。杜若抱着怀中的瓷坛,想了想道:“孩儿先去水月庵把这些药送过去吧,毕竟大长公主的病也已经拖了有些时日了,还是要早日用药的好。”

杜老爷洗了一把手,接了伙计送上的帕子擦了擦道:“你去吧,我也想早点知道这一味新药的药效。”

杜若抱着坛子,命春生赶着马车去了一趟水月庵,庵堂的小尼姑见是杜若来送药的,便也没拦着,只进去禀报了大长公主之后,将他带了进去。

那边大长公主听说药已经到了,也觉得这年轻人想娶媳妇的心思果然是很足的,做起事情来也如此的迅速,便传了杜若进去问话。

杜若放下瓷坛,行礼作揖,只开口道:“师太,药丸已经配好了,师太只需每日三次,每次三丸,五天之后晚辈再来请脉。”

大长公主见杜若也喊了她一声师太,心里很是受用,便问道:“这药丸叫什么名字?”

杜若想了想道:“这是一味新药,专门为了大长公主的病症研制,目前并没有什么名字。”

大长公主坐在床榻上,青灯摇曳,带着几分寂寥,如尘世外的高人一般,她静静的想了想,开口道:“既然没有名字,那我为它取个名字,就叫七巧丹吧。”

杜若眉眼带笑,在烛光下格外的温和,嘴角带着浅笑,谢过了大长公主赐名,缓缓退出内室。

宫里头,太后娘娘听说大长公主终于肯用药了,也是放了一颗心下来,陆陆续续的赏赐就到了恭王府里头。还听说太后娘娘特意邀请了京城里头各家各府但凡她认识的老太君们,一起往后宫去参加九月九的重阳宴。

这是太后娘娘自从断腿之后,第一次举办开放型的大型活动,有内部认识打听到的消息是,明年又到了三年一度选秀女的时节,太后娘娘是想先放个风声,瞧瞧哪些人家是指望着进宫里富贵,哪些人家是接下去忙着嫁女儿的。

恭王府和皇室是同宗的,王府的姑娘自然是不会参加选秀的。老王妃对这次盛会很热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呢,是想在那些姑娘家中选一个世子爷的续弦;第二个呢,她心里还是不大喜欢二太太给二少爷选的那门亲事,那姑娘实在长得不好看,人又太老实了。其实说句良心话,老王妃对赵家的姑娘也着实是应着陈年旧事给迁怒了。赵家姑娘虽然娘家漠落了,但单轮容貌,那也是百里挑一的。

那日从水月庵回来之后,老王妃也不知是怎么良心发现了一下,嘱咐了二太太,让琰哥儿把赵红芙收房算了。二太太原本对赵红芙用的是冷落战术,后来听老王妃都这么说了,便也只好应了下来。老王妃见二太太面上不情不愿的样子,也忍不住道:“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她的表姨娘,就算赵家漠落了,你娘也是赵家的人吧?你不帮衬着点也就算了,她不好,便是你没教好。”

二太太哪里知道老王妃会说出这些话来,只气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她平常那样捧高踩低的,也不过就是因为觉得老王妃不喜欢赵家人,她如今是靠着老王妃才掌管的王府,若是不对老王妃上心些,如何在这府里过日子呢?谁知道这一腔的付出反而受了这样的数落,二太太是有苦也说不出,只能跑到青莲院里哭了一通。

“太太,我年纪轻,原本也不懂事,可我想着服侍婆婆总是对的,那赵姨奶奶是我的亲姨娘不错,可她毕竟是个偏房,我疏远着她,也是人之常情,总不能让别人说,我对她比对自己正经婆婆还好吧。”二太太越想越觉得自己委屈,只一味的擦眼泪。

那边王妃平常对二太太的为人其实也很清楚的,不过她是个善性子的人,但凡看不惯的事情,也总不开口说在明面上,只劝慰道:“你千万别往心里去,老太太心思你还不懂吗?前几个月秦氏好不容易有了孩子,谁知道人和孩子都没了,后来又是赵姑娘的事,你想想,要是赵姑娘的孩子还在,这会儿也好几个月了,老太太定是觉得没了孙子抱,所以心里不开心起来了,这跟你也没多大关系,不过你毕竟也是她的表姨娘,既然当初已经把她接到了家里来,总要对人家有个说法的。”

二太太听王妃这么说,也渐渐平静了下来,只蹙眉道:“我能有什么说法给人家,当初接她过来,也不过就是想着她能愿意给琰哥儿做妾,先将养着吧,谁知道她是个心眼大的。”

王妃只无奈笑了笑,见她哭的眼睛红肿,让青梅打了水来让她洗了一把脸道:“如今既然是老祖宗发话了,你也去问问她的意思,只说愿意收房了,不过得等到二少奶奶进门之后。”

二太太觉得事情再无回还了,也只能认命的点了点头。那边王妃才送走了二太太,只坐在软榻上摇了摇头,见刘七巧嘴角噙着笑,便只道:“你这丫头,不帮着我一起劝人也就罢了,怎么还在这边偷笑,万一让二太太看见,岂不是笑我这边的丫鬟没规矩。”

青梅送了二太太出去,也从外面进来道:“我还是头一回见二太太哭的这么伤心呢,也就太太你好脾气,让她在这边哭呢!”

王妃叹了一口气道:“这有什么,她呀是自以为聪明,只要样样听老祖宗的便好了,其实我们的老祖宗虽然是个厉害人,可却不是一个不明白是非的人,她跟那赵姑娘能有什么仇呢?不过就是气赵姨奶奶不识抬举的闹了一场。如今老祖宗想明白了,自然也不会对赵姑娘如何,可二太太的做法,明摆着就是陷老祖宗于不义啊。这事儿便是不传出去,也倒没什么,传出去了,总会说我们王府太过苛待人了。”

刘七巧只跟着点了点头,不过说起来,她还是蛮同情那位傻里傻气的赵姑娘的。前几日她去梅香院瞧过她,看着是身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还恭喜刘七巧成了王府的义女,送了几个时兴的络子给自己呢。

“我瞧着赵姑娘其实也不差,就是傻了些,她以前也算是高门闺秀了,如今寄人篱下,心里定然也是苦的,又要落得做小的下场,身子也不好,如今要是能守住这一方小天地,那也是好的了。”其实刘七巧觉得,不管是做妻,还是做妾,只要自己守住自己的地盘,不要过分逾越,就不算长久吧,短时间内还是能达到一个平衡的效应的。不过一般情况就是如林妹妹说的那样:不懂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里头人正闲聊,外面小丫鬟匆匆忙忙的往院里里头来,只跟门外的丫鬟说了几声,那边小丫鬟便挽了帘子进来通报道:“回太太,陈夫人家的少奶奶要生了,来请七巧姐姐过去,这会儿马车正在门口候着呢。”

青梅转身看了一眼刘七巧道:“你瞧瞧,你这才是真正的大忙人,天天都有人来请,只怕过不了多久,王府的门槛都要被榻破了呢!”

王妃急忙道:“你快去吧,若是晚了,府里自然为你留门的。”

刘七巧只想了想道:“太太不必为我留门了,陈府离我家近,若是晚了我只往家里去了,明儿在进府来。”刘七巧说着,便起身进屋换了一身衣服,急急忙忙的跟着小丫鬟出去了。

那边陈府是派了少奶奶身边的贴身大丫鬟映雪来接刘七巧的,见刘七巧出来,急忙跳下了马车先扶刘七巧上去。刘七巧只奇怪道:“我看着你家奶奶还有几天光景呢,怎么的今天就发动了起来呢?”

那映雪只急的就要哭了道:“姐姐快别提这事儿了,也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文曲星下凡投胎的日子,生出来的孩子是文曲星,你也知道我们奶奶性情又软,心思又重,就听了底下老婆子的话,去安济堂买了一副叫什么子满堂的药回来。听那老婆子说的可神了,喝下去不过就是一个时辰的功夫,孩子就能出来了。那老婆子的媳妇也是前几天才生的孩子,我们奶奶就信了,这不喝下去才没多一会儿,果然肚子就疼了起来。”

刘七巧一听顿时觉得不好了,最近太忙,她一直忘了这事儿,原本从牛家庄回来的时候,就说好了要跟杜若一起研究这子满堂的药方的,如今一拖,也便又过去一个月了。

刘七巧跳下马车,对着门房里面的小厮喊了一声道:“你去找郑大叔,就说我说的,让他派一个人去杜家,把杜少爷喊去陈尚书府,让他带着那什么保命丸。”

那小厮知道刘七巧如今是王府的红人,自然不敢怠慢,只撒丫子就去给郑大叔传话去了。那边映雪见刘七巧去请起了大夫,只吓得哆嗦道:“七巧姐姐,我家少奶奶不会有事儿吧?”

刘七巧这会儿也不清楚,但是她听杜若说过,中医催产药中大多含有活血化瘀的成分,容易造成产后大出血。和西医上面刺激子宫收缩的催产方式很不相同,所以催产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一方面希望产妇快速生下孩子,一方面还要能快速止血,才能防止大出血对产妇带来的不利影响。如果产妇身体机能好的,用一次重药也无伤大雅,顶多就是多将养一些时日,但若是产妇身体本来就很孱弱的,这样一剂狼虎之药下去,命能不能保得住还两说呢。

而陈家这位少奶奶,本来就是个孱弱的身子,而且胎位不正,虽然刘七巧前几次去教了她一些挪正胎位的办法,这位少奶奶也因为姿势太奇怪,觉得丢脸便也悄悄的就不做了。

“有没有事儿,我也不清楚,只是那子满堂的药却不是能乱吃的,单单我手上,便有一个孩子没生出来就死了的,还有一个生了孩子,差点儿也大出血死了的。那家店似乎还染了官司,倒不知怎么生意还这么好。”刘七巧说到这里,脸色也不由的凝重了起来。

映雪听刘七巧这么说,原本坐得直挺挺的身子顿时就软了下来,还过来半刻这才捂着嘴巴嘤嘤哭了起来。

第 127 章

刘七巧到陈府的时候,府上但凡会接生的老妈妈们早已经齐聚一堂了。少奶奶住的院子里头围着满满当当的一圈人,映雪只在前头引着路带刘七巧往那边去,远远就能听见里头嘈杂的人声,时而传出大少奶奶的呼痛声。

陈夫人正站在房门口团团转,见是刘七巧来了,才松了一口气直接跑上来道:“阿弥陀佛,你可总算来了,她已经喊了小半天了,里头几个有经验的妈妈们也候着呢,还是说胎位不正,这可怎么是好呢?”

刘七巧上前,见陈夫人急得说话都有些结巴了,只劝慰道:“夫人别担心,你也生过孩子,生孩子没有不疼的,我先进去瞧一瞧。”刘七巧说着,便跟着小丫鬟进了室内,见陈家少奶奶柳氏已经疼的满额大汗的,见了刘七巧过来,只伸出一只手来道:“我不求你别的,好歹救救我的孩子,他若是没投生在我的身上,何苦要跟着我一起受罪呢。”

刘七巧听她话语,只怕是已被这阵痛折磨的没了心智,又想起自己的母亲便是死于难产,越发没了信心起来。刘七巧只紧紧握住了她的手背道:“你又在这边胡说些什么呢?这里头哪个老妈妈没生过孩子的,你倒是问问她们,生孩子是不是都这般疼的?”

那边老妈妈闻言,只笑着道:“少奶奶这算什么疼,老婆子我生头一胎的时候,足足折磨了我三天三夜,倒最后实在没力气了,估摸着我那大儿子也没了气力,最后竟自己出来了,这会儿是小少爷怕羞,见我们人多,他不肯出来呢,等他在里头听明白了,我们都是服侍伺候他的,他也就乖乖出来了。”

饶是柳氏正在阵痛,也忍不住强笑了一声,只勉强道:“妈妈快别说笑了。”

刘七巧笑道:“你这人怎么这样,人家说正经话呢,你反倒说人家说笑,你这会儿什么都别想,只等着孩子出来,不该用力的时候,可别用力,我先替你检查检查。”刘七巧说着,在一旁的水盆里头洗了手,为柳氏检查身子。柳氏因为怀相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腹中的胎儿也是瘦弱不堪的,若是胎位正的话,倒是很容易生出来的,只可惜刘七巧来看了她几次,她这胎儿却还是固执的横在自己母亲的腹中。

刘七巧检查完柳氏的开指情况,发现已经开到了五指,按照头一胎的时间来算,这子满堂的药力倒确实不容小觑。刘七巧依稀记得,杜若给小王氏喝了那碗药之后,她们还是等了几个时辰,小王氏才开始发动的。

刘七巧看了一眼在里面候着的几个妈妈,只开口道:“你们几位妈妈,有谁会推胎位的,这会儿大少奶奶还有些时候,你们要是谁会推肚皮的,先把胎位个推正了,一会儿大少奶奶也好生。”

几位老妈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只蹙眉道:“姑娘,我们不过就是随常会接生而已,若是难产了,可还得去请稳婆。”刘七巧知道,但凡富贵人家,总会养那么几个会接生的婆子在身边,家里下人什么的生孩子也是常事,多半都是自给自足的,不过这些人的接生手艺,自然也是不够专业的。

刘七巧叹了一口气,只上前,坐在了柳氏的床沿,转身对着众位妈妈道:“那妈妈们先看着我的手法,一会儿我累了,可就换你们上,要找准了少奶奶肚皮不发紧的时候推,肚皮发紧的时候,她正疼着,你们再用力也是没用的。”

一般孩子小,胎位不正可以推过来的几率也是不小的,用不着野蛮方式的时候,刘七巧也比较希望用古代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生孩子。比如和桥镇米铺老板家的儿媳妇,当时刘七巧就是给她推正了胎位的。不过柳氏吃了子满堂,开指比较快,能不能在开全指之前把胎位正过来,还未可知,刘七巧也只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做到这一步了。

却说杜若今儿是去水月庵为大长公主复诊的日子,顺便又带上了新炼制的七巧丹送去给大长公主。大长公主的脸色比之先前几日已经好了不少,一早的时候还由小尼姑们服侍着在禅房里面做了早课。

杜若为大长公主诊脉之后,也略略的放心了些,只觉得在迎娶刘七巧的道路上又更进了一步。杜若辞别大长公主,回杜府的时候,正巧却遇见了来杜府找人的王府小厮。刘七巧的那番话经过几个人的传话,如今早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那小厮见了杜若,只开口道:“七巧姑娘让杜大夫上陈尚书府上去拿保命丸去。”

杜若听了只觉得莫名其妙,便多问了一声道:“陈尚书府上有什么保命丸?”

那小厮挠了挠头,只一脸茫然道:“这个奴才可不知道了,奴才就是个跑腿的。”

杜若也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对春生道:“不然就去陈尚书府上走一趟吧。”

陈尚书府离杜家倒是不远,这一带本就住着很多达官贵人,基本上尚书和侍郎做邻居这种事情也是很多的。再加上杜若听刘七巧说起了陈夫人在灯会上仗义相助的事情,杜若对陈家也是有几分好感的。

不多时,马车便到了陈府的门口,那边春生下去叫门,杜若便在车里等着动静。陈府的小厮一听是大夫来了,只嘀咕道:“我们家少奶奶这会儿正生娃呢,没听说要请大夫啊?”

春生倒是一个机灵的,听小厮这么说,便开口道:“谁给你们家少奶奶接生呢?是不是恭王府的刘七巧?”

看门的小厮是见过刘七巧几次的,便点头应了,春生忙道:“小哥,赶紧进去通报一声,就说宝善堂的杜太医来了,没准正是刘七巧姑娘喊来的呢。”

里面刘七巧这时候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果然她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胎位还没推正,柳氏已经开全了十指,虽说让她蓄着力道,可架不住每次宫缩的时候,她疼的死去活来的。若是再这样下去,只怕等不到孩子生出来,就先给疼死了。

刘七巧起身,让一旁的妈妈接手继续推正胎位,外面小丫鬟进来报说是宝善堂的杜太医来了。那边陈夫人还不知道所以然,刘七巧急忙出去道:“快去请杜太医进来,是我叫他来的。”

刘七巧说着,抬眸扫过了一众在院子里候着的人,转身对陈夫人道:“夫人,按理说,这话轮不到我来说,可是今儿我也不得不说了,你们府上有人存了心要害少奶奶,说什么今天是文曲星下凡的日子,但凡今天生的哥儿那必定是能考上状元的。”刘七巧慢悠悠的说着,见一群下人都低着头,只冷笑一声继续道:“且不说少奶奶腹中是男是女先不知道,若是个姑娘,难道今日生的,将来便能成个女状元不成?”

陈夫人一听,顿时脸上变了颜色,只开口道:“这都是谁在府里胡说八道呢?”

那边一连排的婆子们只都把头埋的低低的,并不敢说话。刘七巧接着道:“这也就罢了,少奶奶年纪轻,难免耳根子软也是有的,可为什么还有奴才送了子满堂的药过来呢?”

刘七巧才说完,那边便有个老妈子有些不服道:“姑娘说这话就不对了,那子满堂的药我家媳妇半个月前才喝了,吃了确实生的快,头胎吃这个药,便能少受些折磨,胡同里很多人家的媳妇也都知道,这个药怎么就不能吃呢?”

刘七巧正想开口继续说,那边小丫鬟们正好引了杜若进来,只听他道:“是药三分毒,生孩子讲究一个瓜熟落地,这子满堂的药方在下也研究过,不过就是将他们半月红的药方,加了几味助产催生的药方在里面,其实跟半月红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半月红打下来的是未成形的胎儿,子满堂因为孩子已经成型,所以强行生下来之后,便是活的。”

几个老婆子平素为了替人接生方便,没少用那子满堂的方子,听杜若这么说,只吓的冷汗连连的。只听杜若继续道:“为了要起到催生的作用,里头难免有几味活血化瘀的药,什么麝香红花是少不了的,若是产妇一路顺当那也罢了,若是有遇上胎盘不尽的,造成大出血,死也比平常更快些。”

几个老婆子听杜若这么说,只觉得脑门上的汗珠子就一路往下滑。那边陈夫人更是吓的连连后退了两步,让丫鬟扶着靠在一旁。

外面正一团乱呢,里面的小丫鬟又急急忙忙跑出来道:“不好了,不好了,少奶奶疼晕过去了。”

刘七巧闻言,只急忙拉着杜若的手往产房里头去,那边原先接手刘七巧给柳氏推位的婆子也只束手束脚的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担忧之色。

杜若上前,握住柳氏的手腕开始测起了脉搏,刘七巧也急忙去检查柳氏的胎位状况。杜若阖眸静思了片刻,睁开眼睛道:“只是疼晕过去了,应该不是休克,我先用银针把她弄醒。”杜若说着,转身去药箱里面取了银针出来,却顿了顿动作道:“七巧,你可是想为少奶奶剖腹取子?”杜若想起之前刘七巧两次剖腹取子,都是在产妇晕厥没有自主能力时候进行的,若刘七巧有这个打算,杜若便也不能把柳氏弄醒了。

刘七巧只摇了摇头道:“不行,她喝了子满堂,若是剖腹的话,伤口一定会引起大出血的,我只能给她摸正了胎位,让她自己生。”

杜若想了想,便知道了刘七巧的打算,这种情况既然不能剖腹,推位又推不过来,便只能伸手进去挪动胎位,这样一来的话,孩子的性命能不能保得住就两说了。

“陈夫人,生孩子本就没有一帆风顺的道理,七巧也不过就是勉力为之,她之前每每能逢凶化吉,可以说是她本事了得,也可以说只是运气好,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还请夫人不要责怪七巧。”杜若起身,对着陈夫人拱手行了一个大礼。

这下陈夫人心里也已经有数了,柳氏这一胎只怕是凶多吉少了,便只抖抖索索道:“这个自然是的,若是有什么不巧,也只怪我们陈家没这个福分罢了。”

刘七巧却不知杜若会为了她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说实话刘七巧是艺高人胆大,做事情向来是只会瞻前不顾后的,不过也没办法,谁叫她运气好,这么多少次下来,竟从来没有出过一次的意外,所以也越发麻痹大意了起来。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只觉得心里涌起一阵感激之情,低下头小声道:“杜大夫,这会儿先不说别的,你等一会儿扎针,我先进去把胎位给挪一挪。”

柳氏的宫缩还在密集的进行着,处于人类原始的本能,将孩子一次次的推向出口。可因为胎位不正,任何一次努力都是徒劳,宫缩过后,胎儿依然横埂在柳氏的腹中。刘七巧挽起了袖子,伸出一条白嫩的手臂,从柳氏的下体进入她的子宫内部。凭借她熟练的经验,用手指感觉着胎儿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瘦巴巴的小腿、带着肉的大腿、圆滚滚的屁股,还有…终于摸到了孩子的头。刘七巧只松了一口气,那边柳氏却清醒了过来,只从口中溢出一句痛苦的呻吟,两条腿在床榻上用力的蹬着,收缩挤压着刘七巧的手臂。

“不要动,不要怕,我已经摸到孩子了,正领着他出来,你可忍一忍。”刘七巧安抚着柳氏。那边陈夫人也上前,握住了柳氏的手道:“好孩子,知道你受苦了,你听七巧的话,她不会害你。”

柳氏不过十七八岁,也才是一个高中生般大小,说起来身量本就瘦小,又一直担惊受怕的,熬倒了今天,已是再没有熬下去的毅力了,红通通的眼眶只挂着泪道:“媳妇便是死了,也要为陈家生下这孩子的,若是个男孩儿,身为陈家的长子嫡孙,自然是没人不疼他的。若是个姑娘家,也请太太看在我这十月怀胎的份上,好好待她…啊…嗯…”

又是一轮密集的阵痛来袭,柳氏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完,身子便不可自己的抖动了起来,刘七巧只觉得自己手臂上一下子热乎乎起来,便看见床榻上面随着宫缩又溢出一团鲜血来,紧接着柳氏双腿一颤,哗啦啦的竟是已经失禁了。

那边陈氏见了这阵仗,也只一个劲儿的抹眼泪,眼看着柳氏似乎是真的不行了,一张脸也越来越白了起来。陈氏怕她提不上这一口气,便只一个劲的喊她:“好孩子,你再忍忍,孩子就快出来了…”

这时候柳氏的眼睛都已经直了,双腿也没了力气,刘七巧的手反倒跟灵活了起来,只扒拉到了胎儿胸口的地方,缓缓的往口子上挪。这会儿宫缩刚过去,柳氏掌嘴喃喃道:“我…我看见我娘来接我了…”

刘七巧知道她这会儿已经开始说胡话了,便接着道:“你娘那哪里是来接你呢,她是来看自己的小外孙。”杜若这会儿帮不上什么忙,猛然就想起了方才那小厮传的话,只急忙从药箱里头把天王保命丹拿了出来道:“七巧,你是让我带上天王保命丹来的吗?”

刘七巧这时候已经把柳氏的胎位抹正了,只抬手擦了擦额际的汗珠子道:“快给她吃一颗,胎位已经正了,也就不过片刻的功夫了。”

陈夫人听了,急忙就命小丫鬟们倒了一杯水上来,将那天王保命丹给柳氏服了下去。柳氏原本已没了几分信心,如今听说胎位正了,便只强打起精神来,只觉得下腹一阵疼痛袭来,她一咬牙那胎儿的头就从口子上给露出来了。

陈夫人见了只阖手念起了阿弥陀佛道:“好孩子,看见孩子的脑袋了,上面还长着头发呢,黑黑的。”

柳氏一听,顿时就收到了鼓舞,扯着床单将一口气憋着,只到那阵痛来的时候,狠狠的用出全力来。那边刘七巧又喊了一个婆子给她按肚皮,眼见着孩子的头顶又要缩回去的时候,那婆子倒也是聪明,卯足了力气压上去。柳氏只疼的都翻了个白眼,那边胎儿的头倒是一股脑的给出来了。

陈夫人只扶着丫鬟的手在一旁等,眼看着刘七巧卡着娃儿的脖子,只轻轻往外一带,那下身的小鸡鸡咕噜一下子就露了出来。陈夫人只觉得一颗心都从嗓子眼快给蹦出来了,那边早有老婆子上前贺喜道:“恭喜太太、少奶奶、是个哥儿,将来铁定是个状元爷。”

小孩子没足月,又因为柳氏瘦弱,婴儿也瘦弱的很,哭起来就跟小猫叫唤一样,听着都让人心疼。

柳氏听说是个男孩,嘴角再没说出一句话,头一歪又晕了过去。刘七巧急忙把孩子交给了婆子,又为柳氏给娩出了胎盘,这才算是大功告成了。杜若为柳氏又号了号脉搏,起身道:“少奶奶失血过多,这会儿是昏睡过去了,我只开几幅药调理一下,不过这次身子大损,只怕是要多调理一段日子了。”

陈夫人听杜若这么说,言下之意也是明白了,只怕柳氏的身子,想生二胎是未必可能了。索性现在陈家的长子嫡孙已经有了,她倒也不用担心什么了。

陈夫人这会儿一颗心回到了自己胸口,这才想起方才的事情,只走到院外道:“那什么文曲星投胎的事情,到底是谁在少奶奶面前嚼舌根了?”

这时候大家听说少奶奶生了一个男孩子,且还母子平安,心里头早就有了计较,便有人开口道:“奴婢听说,是周姨娘那边的丫鬟说的,说是周姨娘前些日子去了梅影庵,听那边的师太说的,其他的奴婢也不清楚。” 

那周姨娘是陈家大少爷的通房,因为少奶奶怀了孩子,陈夫人见她从小服侍大少爷,便抬了姨娘,这姑娘到也是个能生养的,只没几天,也有了身孕,陈夫人想既然柳氏也怀了身孕,总算这嫡长是保住了,便也没甚在意,谁知道竟然出了这种事情。

陈夫人想了想道:“说的倒是头头是道的,你,”陈夫人对着方才那个说子满堂好的婆子道:“你不是说那子满堂好吗?今儿我赏她一碗,我倒是要看看,她是不是也能在今天生一个文曲星出来。”那婆子正是那周姨娘的婶娘,听陈夫人这么说,只吓的连连求饶道:“太太饶命啊,周姨娘这还没足月呢,怎么可能生出娃来呢?”

陈夫人只甩了袖子道:“少奶奶也还没足月呢,怎么就生了出来,她怎么就不能生了呢?你去同她说,要么乖乖的吃药,要么直接撵出去!”

陈夫人平常是再温婉不过的人了,因为前几年和陈老爷外放,所以在京城的陈府里头,都是陈家的二太太管制的,这次她回来之后,还没发过威势,是以老奴才们都以为陈夫人是个糯米团子性子,便也越发没大没小起来了。 

刘七巧洗过手,擦净了之后,跟着杜若来到了院外,见陈夫人早已将下人发落了,这才开口道:“夫人,原本我是不该管你们家的家务事儿的,只不过我和少奶奶相交一场,也是极谈得来的,实在不忍心她眼睁睁的被人欺负了,若是别的事儿也罢了,这人命关天的,我若是再藏着掖着,便不是真心对少奶奶好了。”

陈夫人只点头道:“七巧姑娘,您受累了,这回可真是多亏了你了。”

刘七巧扑哧笑了一声,打趣道:“我倒还好说,夫人自然会赏我,只是杜太医那边,夫人倒是要把诊金付一下的,他那个什么王什么丹的,据说要一百两银子一颗,普通人家他肯定是舍不得用的,也就在夫人家,他才舍得罢了?”

杜若知道刘七巧故意逗她,只低下头去道:“这药本来就是治病救人用的,能治病便是好的,至于钱财方便,良药有价,人命却是无价的。”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只觉得心眼里满满都是欢喜,不由又抬眸扫了他几眼。

第 128 章

陈家少奶奶柳氏总算是有惊无险,母子平安。陈夫人也松了一口气,一个打扮体面的丫鬟上前道:“太太,前面午膳一早就准备好了,方才听见这里头紧张,小丫鬟们也没敢进来惊动,这会儿虽然是过了时辰,好歹还是要去用一些的,这两位贵客只怕也还饿着肚子呢。”

陈夫人已经提醒,也回过了神来,只转身对刘七巧道:“七巧姑娘,随我去前面用一点吧,就当是吃一顿便饭。”刘七巧知道杜若身子才好,最是经不起饿的时候,便点了点头道:“那就多谢夫人招待了,只不过我这几日肚子不舒服,想吃上一口清粥小菜,不知道夫人方便不方便?”

“怎么不方便,其他的没有,清粥小菜倒是每日都有的,我们家老太太年纪大了,也就爱吃这些,其他的吃多了就喊不舒服。”陈夫人说着,便领着众人一起去了前院的厅里头。

外面的圆桌上早已经摆了一桌的酒菜,也没别的什么人在,就只有陈家的一位姑娘,正在那边候着,见陈夫人带着一个公子哥进来,便只上前福了福身子道:“母亲,嫂子和小侄儿都好吗?”

方才已经有下人来汇报过了,这陈小姐自然是知道了柳氏平安的事情。陈夫人笑着道:“多亏了七巧姑娘和杜太医,你嫂子总算是母子平安了,如今她还睡着,你一会儿在去瞧她吧。”

陈小姐点了点头道:“那女儿先进去瞧一瞧小侄儿。”陈小姐说着,低下头脸上略带着几分羞涩,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杜若,娇滴滴的走了。

那边杜若自然是没有察觉的,倒是让刘七巧又不小心给落入了眼中,只抿唇笑了笑。再抬眼瞧杜若,他最近虽然身上还带着点病气,可那一身风流倜傥的韵致,倒是一分一毫都没有少呢!想想自己看上的男人,每每被别人点击,刘七巧这心情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忧愁。

不多时,丫鬟们送来了一碗清粥,刘七巧只悄悄的送到了杜若的面前,又道:“陈夫人家这几道菜倒是不错,吃粥倒是浪费了这些好菜了,我看我还是吃饭的好。”

杜若接下粥,自然已是明白了刘七巧的意思,那边丫鬟正要上前为他换一碗饭,杜若只笑着道:“我倒是觉得这粥不错,你们给七巧姑娘盛饭,我便吃了这碗粥。”

两人吃过粥之后,刘七巧起身要走,那边陈夫人只命一排的丫鬟婆子浩浩荡荡每人手中端着各色的绸缎、首饰、银两、补品、山珍等,跟在身后道:“这些都是一些小意思,全当是七巧姑娘的拆红钱,红鸡蛋这会儿还在厨房备着,一会儿再给姑娘家送去。”

刘七巧连连摆手道:“夫人太客气了,哪里用得上这些,我是来接生的,又不是来打劫的,若是给老祖宗知道了,还以为我是故意来讹夫人的呢!”

陈夫人只笑着道:“这些不过是意思意思,也值不了多少钱,若是人命没了,这些东西就算是再多,也都是没有用的。”

刘七巧见陈夫人说的通透,半只笑着道:“若是这样的话,那七巧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陈夫人并不知道刘七巧和杜若的关系,便另外派了马车,只让方才去请刘七巧的丫鬟映雪跟着,把刘七巧送回家。刘七巧带着这么多东西,自然是没法去王府的,便朝着顺宁路的方向去了。

这厢杜若也上了春生的马车,杜若看着刘七巧的马车咕咕而去,只探首张望了两眼。春生知道杜若的心思,便悄悄的凑过去道:“少爷,不然我们远远的在后面跟着?假装是去鸿运路分号,等这陈家的马车走了,再去七巧家坐坐?”

杜若被说穿了心思,只摇头笑了笑道:“随你吧!”

春生见杜若允了,只挥起了马鞭喊了一声道:“少爷坐稳了,这就走了。”

刘七巧回到顺宁路的家中,见熊大胆正在跟钱大妞大扫除。刘七巧喊了人把一堆的东西往里头搬,其中有一小袋御天梗米,熬米汤是最好的。大概是因为陈夫人听说刘七巧爱吃清粥小菜,所以特意让人备的。刘七巧抱着递给熊大胆道:“大婶,这一包米就交给你了,专门留着给我侄儿熬米汤喝,平常用石臼磨成米粉,也比我们平常吃的好上不少呢!”

熊大胆见这包装的袋子看着特别精美,一开始还以为里面装的是什么银子之类的东西,没想到居然是白米,只笑着道:“这米不便宜吧?用这好的袋子装着?光这坐米袋子的面料,也得几两银子吧?上面还带绣花的?这米什么人吃的,这么讲究?”

刘七巧笑着道:“这是皇帝吃的米,自然讲究?”

熊大胆闻言,差点儿就把怀里的米袋子给摔了,只吓得练练抱紧了道:“皇帝吃的米,我们平常百姓怎么能吃呢,不会折寿吧?”

刘七巧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道:“皇帝吃的米也是田里种出来的,我们为什么吃不得呢,这米可不比一般的米,营养好,子辰最近不是不能吃太多母乳吗?便用这个补身子吧。”

熊大胆只抱着米,眼里含着泪道:“七巧,你说我家那绵羊儿一样的闺女,怎么就攀上了你们这样的好人家呢?前几年我还可怜她被她那姑妈给骗咯,如今才觉得我这辈子算是没嫁错女儿。”

那边钱大妞已经把一应的东西都搬进了大厅里头,只看花了眼道:“七巧,这么多东西都是打哪儿来的呢?”

“赚的呗!”刘七巧今儿又做了一件好事儿,还得了那么多的赏赐,心情自然是很好的,便笑着对熊大胆道:“大婶,不瞒您说,这几日你在我家住着,我还越发放心些,我爹不在家,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她又是好说话的人,我只怕有人欺负她呢,你再我们家,胆量就先大了点。”

钱大妞也点头道:“这回七巧可算说对了,以前我去买菜,那几个婆子总以为我乡下姑娘不懂事,每次都缺斤少两的,你娘又是一个好性子,从不跟人脸红,这回大婶一出马,整个菜场都让她给摆平了。”

里头人正高兴着,外面杜若也跟着进来了。如今春生越发厚脸皮了,进门都不敲门了,只带着杜若就往里头来了。

刘七巧见杜若进来,便迎了上去问道:“你怎么也来了?还不快回家歇着。”

杜若见刘七巧说完话,微微低下头,只露出一旁的侧脸,便伸手在她的脸颊上抚摸了一把道:“心里念着你,就想再看看你,便来了。”杜若见刘七巧正要抬头给他白眼,便继续道:“还有就是跟你说说大长公主的病情。”

刘七巧见杜若总算正经了,便领着他到厅里坐了。这会儿大家也都自发主动的离开了现场,把大厅留给杜若和刘七巧两人。

“药效是有的,不过就是慢了点,我已经按照你的吩咐,告诉水月庵里面的人,近期都不要再给大长公主吃豆腐一类的食品。”杜若说着,只伸手握住了刘七巧的手腕道:“七巧,我等着一天等的太久了。”

刘七巧任由他握住自己的手,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微微抿了抿唇道:“好事多磨罢了,如今我也顾不得你奶奶了,反正我这杜家的媳妇做定了。”

杜若只笑着,眉眼都弯成了一弯月亮,眸中含着灼灼的光芒,将视线牢牢的定格在刘七巧秀美的脸颊上。

杜若晚上回家,却是收到了梨香院那边的请帖,让他今儿过去小聚一番。原来杜若为姜家少爷推荐的那个上一科的状元爷甚是靠谱,看了姜梓丞的文章之后,二话不说,便写了一封荐书去给玉山书院的山长。那山长也是爱才之士,看完姜梓丞的文章之后,便命人送了名帖过来,请姜梓丞上书院考试去了。

一般这种亲自来请的考试,自然是没有不过的道理,姜家为此很是高兴,便命姜梓丞一定要请了杜若过来坐坐。她们也知道杜若的身子是吃不得酒的,不过就是表表心意,顺便大概也是对杜若最后的考核一下。

梨香院的偏厅里头,姜梓丞和杜若从千古文人谈到当今名士,可谓是仕逢知己。姜梓丞感叹于杜若的文章学问,只摇头叹息道:“若是表兄也去应考,断没有不高中的道理,哪里还有我等这种蠢笨之辈的事儿了,可偏偏这世道就是这样,像表兄这样的人,为了家族的荣耀,抛去功名利禄的,真真是让小弟佩服啊。”

杜若自己到没有这么多感叹,自古文人墨客,各有各的心思想法,他本就无心仕途,对考不考状元,倒是看的淡很多。

“你们姜家,读书也是家传的事情,这就跟我们杜家一样,我们既然是杏林之家,自然也要收住自家的一方天地。”

“表兄这样豁达的心性,小弟也自叹不如,说起来小弟在江南也算有些盛名,为了这些母亲和祖母才北迁于此,小弟只怕来年若不能高中,辜负了两位老人的心血,更是愧对我那妹子,为了我连自己的终身大事都耽误了。”

原来这男人跟女人看人,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姜梓丞跟着姜姨奶奶北迁,自然不会不知道两人心中抱着什么养的想法。原先两人觉得杜蘅就很好,可在知道杜蘅已经娶妻生子之后,也只能打消了这个念头。当然对于姜梓丞来说,杜蘅显然不是什么良配,他是读书人,自然是更喜欢读书人的多一些,所以尽管祖母和母亲觉得杜若太过羸弱了,可姜梓丞对杜若的好感度还是直线上升的。

姜家人刚来,自然也是知道杜太太一直在为杜若张罗婚事,听说虽然还没定下人家,但是彩礼却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姜家不是贪财的人家,可毕竟姜梓歆的年纪却摆在了这边,再耽误个一两年,就要成为老姑娘了。且姜梓丞倒是对自己的妹子很是关心,曾偷偷的问过她对杜若的看法,姜梓歆虽然怕羞,却也不得不承认杜若确实生的一表人才。

杜若没有喝酒,姜梓丞却已酒过三巡,便趁着酒兴问道:“表兄这一表人才的,缘何到了弱冠之年还没有娶亲呢?到是让二表兄给抢了先了。”

杜若只笑了笑,也不瞒着,老老实实道:“起先是因为我身子太弱,老爷太太们怕我娶了媳妇越发不懂得养生了,所以才没着急安排,现在嘛…”杜若想了想道:“倒是年纪大了,也就着急了,等缘分到了,自然就来了。”

姜梓丞听了杜若这话,心里却是暗暗高兴,心道你这么多年都没娶亲,可不就是等着我们从南边回来吗?如此你和我妹妹,倒也算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了。姜梓歆在帘内静静听了,也只觉得面红耳赤的,便学起了司马相如,在里头抚起了琴来。

杜若的耳朵自然是灵的,杜老二爷的四位姨娘,集齐了琴棋书画四样才华,这样的琴声比起长乐巷上卖过艺的花魁,那也只能算是不过尔尔了。不过这琴声一向,杜若倒是猜出了他们的意思来,既然彼此都只在试探,亲戚人家便更不好直接了当的回绝了。

杜若想了片刻,也不知道如何回绝,想起过几日就是重阳节,忽然就眸色一亮,笑着道:“说起来也是可笑,我这缘分倒是不好等,小时候我母亲曾让老和尚给我算过一卦,因我是二月二龙抬头那日生的,所以必定要找一个七月七乞节生的姑娘来配,这样才能保我一世平安。这乞巧节生的姑娘倒是不少,可偏生要跟我年纪配得上的却不多,老太太有惯看中门第高地的,说不必是大官之家,家中却定然是要有根基的,如此才推辞到了现在。”

那边姜姨奶奶只在里面听着,一边听一边叹息道:“可惜了,二丫头是七月初一生了,怎么巧就大了那么几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