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闻言,原本急着想去握住刘七巧的手在半空中停了下来,只急急忙忙转身恭敬作揖道:“晚辈杜若,见过大长公主,见过老王妃。”

那边大长公主这时候才算看清了杜若的容貌,虽然瘦削了些,倒的确是兰芝玉树一样的人物,那通身的气派带着文士的优雅,面上带着几分医者的温仁的表情,让一向排斥延医问药的大长公主也放下了几分戒心。

“你倒是长的像极了你祖父,那时候你祖父的医术也是了得的,记得本宫小时候出痘,就是你祖父治好的。”大长公主不动声色的寒暄了几句,在床榻上欠了欠身子,那边刘七巧忙上前为她重新整理了一下背后的引枕靠垫。

杜若只谦逊道:“家祖医术高明,晚辈只求能得其一二,便已受用不尽了。”

大长公主礼佛四十载,早已消磨了年少时的傲娇习性,如今脸上的神色倒是慈爱有加。听杜若这么回话,便也笑了笑道:“那倒是难办了。”老王妃见大长公主似乎有故意刁难杜若的心思,便也推波助澜道:“这事儿确实有点难办,都是我的不是,今儿我和大长公主大了一个赌,说是如今只有太医院的小杜太医能治好她的病症,若是小杜太医治不好,我便把七巧送了给她,让七巧继承了大长公主的衣钵,延续这水月庵的香火。”

杜若一听,心口一阵狂跳,只觉得额际冷不防就涌了汗水出来,继续用袖口擦了擦道:“既如此,晚辈定当全力一试,若是能根治大长公主的凤体,那自是最好的。”

杜若说着,将药箱放下,从药箱中取了红绳出来,那边大长公主见了便道:“你一个晚辈,我也没什么好避嫌的,你只过来吧。”

刘七巧从袖中抽出了一方丝帕,盖住大长公主有些清瘦的手腕。为杜若搬了一张凳子到床前,等他诊脉。杜若上前两步,低着头挑起眉梢在偷偷的落在刘七巧的脸上,就见她眼下那两片连粉都盖不住的乌青。

杜若心里小小的心疼了一把,稍稍叹了一口气,坐下来伸手按住了大长公主的脉搏。脉象和方才杜二老爷与陈太医跟他说的如出一辙。大长公主常年礼佛,生活清苦,身子远不如平常上了年纪的贵妇们硬朗,再加上她身上的病症,如今已是气虚血弱亏空了身子。杜若松开手,还想问几句,抬头却看见刘七巧袖中悄悄露出来的那只手,轻轻的摇了一摇。杜若便心领神会,只起身道:“并非是什么大病,开几幅药先喝起来,若是有效果,十日之后晚辈再来复诊。”

这回大长公主也有些奇怪了,只笑道:“别的太医来,总是啰啰嗦嗦的问一大堆,怎么你一句都不问,便治起了病来。”

杜若这时候见大长公主很是慈祥,也便放大了胆子道:“那别的太医问了,长公主可有一一作答?”

这时候倒是换了大长公主一愣,旋即笑了笑,也不在发话。那边杜若继续道:“若是问了没有结果,那也是白问了。”

老王妃替大长公主解围道:“如今的年轻人,都是滑头,我们说不过他们。”老王妃只说着,回头看了一眼刘七巧道:“你们出去吧,我跟大长公主好好叙叙旧,你在这边,什么话都让你给说了去了。”

刘七巧只笑着福了福身子道:“奴婢遵命,奴婢这就带着杜太医出去。”刘七巧说着,便转身把杜若引入了外面的中厅,外头小尼姑奉了茶水上来,两人商讨了起大长公主的病情。

刘七巧想了想道:“我方才试探过大长公主,应该是和安富侯家的少奶奶相似的病症。”

杜若放下药箱,拧着眉头从里面拿出了开药方的纸笺,一边写一边道:“可是这病症想来只有年轻人有,很少有断了癸水的老年人得这种病症的。”

刘七巧自然是知道这其中的原因的,西医研究,子宫肌瘤的原因是因为雌激素分泌过多,才会引起的。所以老年妇女没有月经之后,体内雌激素降低,子宫肌瘤一般也是会自我吸收的。而这种子宫肌瘤没有吸收反而增加的例子,向来是少之又少的。经过刘七巧的分析,刘七巧认为是大长公主吃多了豆制品,所以导致体内雌激素居高不下,才会发生这样的病变。不过,这个科学原理,对于杜若来说,是不是太难了一点?

“大抵就是因为太少了,所以大长公主才视自己为异类,也不想延医问药了。她如此爱惜自己的名誉,依我看,我们是不是也要成全了她?”刘七巧想起现代很多中药,都是可以直接炼制成为蜜丸,不光食用方便,而且疗效也不错。若是杜若把给大长公主的药炼成蜜丸,那么一般人自然是不能分辨出里面的药方,更无从考证这药丸究竟是为了治疗哪一种疾病。如此一来,大长公主的病症才能真正的不被泄漏出去。

刘七巧站在一旁,看着杜若写下药方,只开口问道:“上回你给我制的那药丸,我用着甚好,上一次来癸水就没有疼的那般剧烈,别人问我那是吃什么病的,我只说我太瘦了,吃了用来调养身子好胖一点,也没有人不信的。”

杜若顿了顿笔尖,眸光闪了闪,抬起头道:“只是大长公主的病已深,那药丸毕竟小,做出来只怕药效不够。”

刘七巧抬起头想了想,忍不住给杜若指导了一下道:“何不用蜂蜜拌匀,搓成带馅儿的小汤圆那么大,那一颗也可以顶上好几颗,又保持了疗效,又能瞒得住方子,岂不是更好?”

杜若只拧眉想了想,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倒是有些道理,回头我跟二叔商量一下,炼制丸药这一类,二叔可是高手,去年他按照宫廷的古方研究出来一味调养血养颜的蜜丸,倒是有几家的太太们说用着甚好呢。”

刘七巧见杜若接受了她的一件,只笑着道:“那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明儿一早你就托人把药丸送过来,大长公主的病可不能再拖了。”

杜若只点了点头,再抬眼看刘七巧的时候,一时间却不知如何开口,只眉眼带着笑意,愣了半响才问道:“方才老王妃说的话可是真的?”

刘七巧见杜若这一本正经的表情,只扑哧一笑道:“难道是假的,你就不治这病了吗?”

杜若连连摇头道:“自然不是,只是,你究竟是如何劝动了大长公主的呢?”

刘七巧转身,略带着些得意道:“你可知道老人家最喜欢做那两件事儿?”

杜若想了半天,摇了摇头。刘七巧笑着道:“老人家最喜欢做的两件事儿,一件呢是抱孙子,领一件肯定就是做媒。如今抱孙子大长公主怕是没指望了,让她给我们保个媒,她自然是愿意的。”

刘七巧想了想道:“王妃和老王妃虽然对我很好,太后娘娘也是极喜欢我的,但是她们必定还是红尘中人,不像大长公主这身份,游离世外,反倒最好能管这个闲事。若说尊贵,她如今虽然出家,可她的身份却是不曾改变的,只希望以她的威望可以打动你家那难缠的老奶奶。”刘七巧说着,不由翘了翘唇瓣,紧接着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她自从穿越来之后,也算是过的无忧无虑的,像昨晚那样辗转反侧,绞尽脑汁,也是少有的,所以今天一早起来,难免精神不济。

杜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伸手握住了她的手背,刘七巧却往后退了两步,恭恭敬敬坐在杜若的对面。这时候老王妃也从内室出来了,见两人坐得隔开了一丈远,倒也是点了点头,只开口道:“七巧,杜太医的方子开好了吗?”

刘七巧起身,上前扶着老王妃道:“回老祖宗方才杜太医研究了半刻,说是宝善堂正好有一味良药,可以医治大长公主的病症,这病竟是连汤药都不用服的,只等明日杜太医把那丸药送了来,大长公主便可以开始进药了。”

杜若起身,朝着老王妃作了一揖道:“晚辈这就回府去为大长公主配制药丸。”老王妃点了点头,对刘七巧道:“你进去回一声大长公主,就说我们也告辞了,这边毕竟是她清修的地方,我们多有叨扰,也是不好的。”

刘七巧只笑着,服侍老王妃坐下,亲自斟了茶水上前,这才打了帘子往室内去了。

杜若正转身整理药箱,那边老王妃抿了一口茶,将茶盏搁在一旁的茶几上,抬起眸子来细细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公子。说实话,老王妃心眼里也是特别喜欢这种温文尔雅的公子哥的,可惜她两个儿子,都是喜好舞刀弄枪的多,如今二房的琰哥儿是一个钟灵毓秀般的容貌,却可惜再品性上,也是微有瑕疵的。

自己家没有的,看别人家有,也越发羡慕起来。老王妃心里估摸着,如今刘七巧是王府的义女,那就是自己的干孙女儿,那这杜若以后就是自己的干孙女婿。她这么一想,便生出几分长辈的慈爱来,只开口道:“杜太医,这回七巧为了你,可是豁出去了,她可是在大长公主面前立下豪言壮语的,若是不能嫁给你,就要剪了头发在这水月庵修行的。”

杜若闻言,急忙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只站在一旁躬身聆讯,脸上带着温和恭敬之色。见老王妃不再开口,才小声道:“晚辈自然不会辜负了七巧的一片真情,说起来这事情,竟是我愧对了七巧,我原本以为或许没这么艰难,如今这样也是万万没有想到。”

老王妃只点了点头,微微一笑道:“你那个祖母,我最是了解她几分的,她自己当初嫁入了杜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几分憋屈的,她怎么说也是清贵文臣家的女儿,即便家里面不甚富庶,但名声好听,当年想要求取她的官家子弟也多的去了。后来至于为什么老太爷偏偏看上了你们杜家,这当然不得而知了。你瞧瞧你父亲、你二叔他们的亲事,也该知道你祖母的心思,她是卯足了心思想把你们往清流那一派拉,估计当年她嫁给你祖父之后,没少人挖苦她们娘家贪慕杜家家财的。”

杜若年纪虽轻,很多事情不知就里,但是听老王妃这么一指点,他也隐约想通了一些。他母亲朱氏家中是翰林出身。杜二太太顾氏家里也是文官出身,如今顾氏的弟弟是工部员外郎。赵氏不用说,父亲是大理寺少卿,因为祖父和杜老太爷关系好,所以才许了这门亲事。这良向发展到了这一步上,杜老太太也算是功不可没,没道理到了杜若这里,这择偶标准一下子就降低到了最低标准。

“祖母的心思,晚辈也是了解几分的。所以也不敢公然忤逆了祖母。”杜若说着,只垂下了头来,他从小身子不好,明明比杜蘅大了两岁,可偏生杜蘅生的结实,他自己生的跟豆芽菜似的,所以杜老太太自然也就多疼他几分。他又是一个安静知礼的性子,从不忤逆长辈,便是刘七巧这事上面,他也不过就是在杜太太面前使了性子跪了两回,饶是这样,他已经自责起了自己的不孝来了。

老王妃是最喜欢这样的孩子的,见他那为难样子也是可怜,只笑着道:“你放心,这事儿黄不了,听说你前阵子为了这个事还气病了,年轻人要放开一点心胸,不然以后受苦的日子还多着呢。”

杜若听老王妃提起自己的病来,顿时脸红到了耳根,连连点头道:“老王妃教训的是,晚辈受教了。”

那边老王妃说了这几句,也越发觉得自己话多了起来,还真跟教训自己的孙女婿一般絮叨了起来,便笑道:“你去吧,好好治好长公主的病症,到时候长公主会为你们做主的。”

杜若最爱听的就是这一句,一下子觉得自己又元气满满,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神色,抱着药箱连连点头,躬身拜别老王妃。

那边帘内刘七巧垂眸站在大长公主的面前,脸上神色淡然,小嘴抿成一条线,双垂髻上点缀的流苏擦着粉色的面颊,端着是一副柔顺乖巧的小模样。

大长公主方才大约和老王妃聊的很开怀,这会儿脸上还有着一丝血色,见了她这样子便道:“我一开始倒还真被你这幅人畜无害的乖巧模样给骗了去,我这人向来是目下无尘的,按说你这样打我的心思,我是不会饶了你的,可偏生我对你还真恨不起来,你既想着要帮我治病,又想着给自己寻个好处,偏生还让我动了对你的疼爱之心后,还拿这事情来拿捏我,我看,你不该叫七巧,你该改名叫七窍,你这七窍玲珑的心思,倒是让人佩服不已。”

刘七巧知道大长公主是修佛之人,自然相信因果报应,魂梦相倚的事情,便笑着道:“我也不瞒长公主,我生来便有宿慧,只是从我母亲难产那时候才发现。我虽然不知道我这些技能是从何而来,可是我知道怎么去救她们,我便去了。”

宿慧是指从前世而来的智慧。佛教认为,“宿慧”在今生遇到机缘,就会显发出来。而对于熟读经书佛法的大长公主,如何能不知道宿慧这一说。所以,当她听到刘七巧说出这两个字的时候,脸上流露出来的更多的不是震惊,而是一种让自己觉得自己是可信之人的安慰。

“好姑娘,你做的没错。”大长公主伸手握住了刘七巧的手,轻抚着她的手背道:“我原还觉得,你这样的姑娘太过玲珑剔透,只怕佛祖未必会庇佑,如今听你这么说,倒是顿悟了,你前世必定也是一个为善之人,所以才有今生的造化。你既如此信得过我,我自然不会不管你的事情。佛法有云:众生平等。没有人天生下贱,你只放下心来,下面的路,你我一起走下去,便是我的病好不了了,也自然会助你嫁入杜家的。”

刘七巧咬了咬唇瓣,从内心感激大长公主说得这一番话。其实说句实话,刘七巧这次也并非有百分百的把握,原只是想着放手一搏,反正已经有很多人知道她垂涎杜若这块小鲜肉了,再多一个不管红尘世事的大长公主,也无伤大雅了。再加上之前她曾听过的有关大长公主的故事,也知道她是一位真性情的人。这样的人,即便是锁住了心扉不让人进入,看似云淡风轻,但内心中原本曾有过的火苗,也不该会完完全全的熄灭。刘七巧断定,她和大长公主之间,是有共同点的。

刘七巧屈膝跪下,抬起头看着大长公主,感激道:“七巧能遇到大长公主,也是七巧的福分,七巧真心希望大长公主能以身体为重,七巧有言在先,也是一个顶顶说话算话的人,就看着这份上,也希望大长公主可以早日痊愈。”

“你这丫头。”大长公主只嗔怪着戳了戳刘七巧的额际道:“所以我才说,到头道倒是我被你给算计上了。”大长公主叹了一口气,只缓缓道:“尽人事,听天命,既然你这么说,那就把药送来,我先用了看看吧。”

刘七巧心里也淡淡叹了一口气,只开口道:“师太只管放心,那药是断没有第三人知道药方的,便是被有心人拿了去,也是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的。”

大长公主见刘七巧把喊她的称呼从大长公主改成了师太,脸上更是赞许了几分。她出家之后,原也是不喜欢人提起她之前的事情的,偶尔见老姐妹的时候,才有人会这么称呼几声。她自己则更希望众人只把她看成是一个普通的贫尼,没有权势的枷锁,更能看清大多数人的本心。

“行了,时候不早了,你们也回吧,有空就多来这边陪着我聊聊天,全当是解解闷了。”

刘七巧见大长公主脸上也有了疲乏的神色,便只点了点头,躬身告退。

外面杜若已经离去,老王妃见刘七巧出来了,便也起身道:“那我们也是时候走了,这一上午把这几十年的事情都给聊了一遍,脑仁都疼了起来。”刘七巧连忙上前,扶着老王妃一起出了院门,那边容嬷嬷正跟着两位比丘尼刚刚在庵堂里转了一圈,见老王妃和刘七巧出来,便笑着迎上去问道:“怎么样了?大长公主可是同意医治了?”

老王妃只拍了拍她的手背,淡淡的笑了笑,凑到容嬷嬷的耳边道:“好事近了,你回去告诉太后娘娘,让她不必操心。”老王妃说着,又伸手轻轻捏了捏刘七巧的脸颊道:“这张巧嘴都帮你们给搞定了,你只管让她多送一些燕窝、人参什么的到我府上来就好,人我替她赏了。”

容嬷嬷听老王妃这么说,便知道这事情大抵也是差不多了,只点头笑道:“早如此,我一早就应该把你们请了来,哪里用得着带着太医一趟趟的跑呢,这剩下的车马费也够赏人的了。”

老王妃听她这么说,只哈哈笑道:“你这老货,又不花你的钱,你替她省什么呢?难道我跑来跑去就不累着了?瞧瞧这都什么时辰了,回去还得歇个中觉。一天就又这么没了。”

两个老人边说边笑的由小尼姑带着领出了水月庵去。

第 124 章

却说杜若从水月庵出来,那边茶楼上,杜二老爷和陈太医也刚巧喝完了一盏茶。两人见杜若从里面出来,便也高高兴兴的迎了出来。杜二老爷见杜若脸上神色严肃,想必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开口问道:“怎么样,大长公主答应就诊了吗?”

杜若只点了点头,神色却还依然严肃,开口道:“大长公主准我试试看。”坐在马车另外一旁的陈太医闻言,只笑着道:“杜院判,我说了吧,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不得不死在沙滩上。”

杜二老爷被陈太医气的肝疼,只揉了揉脑仁道:“行行行,你铁口直断,什么都逃不出你这睿智的三角眼。”杜二老爷想了想,见杜若神色严肃,必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说出口,便转身对陈太医道:“今儿放你一天假,我喊了轿子你先回去吧,这会儿回太医院也晚了。”

陈太医捋了捋山羊胡子,求之不得道:“那就多谢杜院判了。”

小厮喊了轿子,将毒舌的陈太医抬走之后,杜若才和杜二老爷两人上了原先的马车。杜若只开口道:“二叔你断的病症不错,不过七巧更是问出了端倪,这次二叔可一定要帮我,我的终身幸福,就全摆脱在二叔的身上了。”杜若说着,只怕方才老王妃说刘七巧请大长公主保媒的这一段也说给的杜二老爷听。

杜二老爷只叹服道:“好一个刘七巧,真是一个有心思有心计的姑娘,你这呆呆傻傻的模样,她倒是怎么看上你的呢?”

杜若被杜二老爷说的不好意思,便窘迫的低下头。杜二老爷想起之前陈太医说的话,又茅塞顿开,只哈哈笑道:“原来七巧这个小姑娘,也是为色所迷啊。”

杜若见杜二老爷居然大言不惭说出这种话来,只面红耳赤脖颈粗,想反驳几句,却还愣是不知道从何反驳起。

杜二老爷叹了一口气道:“大郎,说起来你虽然是我大哥的儿子,可是你也知道,你二弟是个坐不住的毛躁性子,于医术方面是一事无成的,如今也就能认得那些药材的模样,管起家里的生意倒也是够了。你从小跟着我学医,我待你更比亲生。杜家之所以有今天,虽然是离不开宝善堂积年累月的生意,但关键也在于我们有拿得出手的药方,更有天家的器重。”

杜二老爷平常看似嘻嘻哈哈,说起这些来倒是头脑清楚的很。杜若更是知道其中厉害,若是杜家不能在太医院站稳脚跟,宝善堂的生意也不能如此的顺遂。这些里面都有着莫大的关系网,而杜若的个性也确实不适合经商,所以成为一代名医,继承杜二老爷的衣钵,再太医院里稳扎稳打,便是他之后需要做的事情。

“二叔说的道理,我自然都清楚,这次太后娘娘和皇上都很重视大长公主的病症,我们宝善堂一定要治好大长公主,不负皇恩。”

两人在马车上商谈了片刻,不多时便来到了朱雀大街上的总店来找杜老爷。正巧杜老爷也刚刚从别的分号回来,见自己的儿子和二弟都在,便喊了他们一起,往隔壁的飘香楼找了一间幽静的长包房,在那边便吃中饭边谈事情。

杜老爷听杜若说起了刘七巧的盘算,也忍不住赞叹了几句,又跟杜二老爷一样,鄙视了杜若一下,只说他是撞了大运了,能找到刘七巧这样的媳妇。杜若觉得如此下去,婚后自己的地位只怕是要越来越低了,不过一想起能抱得美人归,地位什么的就先靠边站吧!

杜若开口道:“从七巧那边探知,大长公主如今是同安富侯家的少奶奶一样的症状。只因为她是一个老人家,又平素清修习惯了,便觉得此事难以启齿,不想让人知晓。所以七巧给孩儿出了一个主意,让孩儿把药炼成蜜丸,送到水月庵给大长公主服用。这样一来,既打消了大长公主心中之虑,又能为大长公主医治。最关键的是,这么做这药方便是秘密,无人知晓,到时候只说是补气养血的药物,也无人怀疑,瞒住了病因,也全了大长公主的体面。”

杜老爷正端着一杯酒往自己唇边送,听杜若这么说只放下了酒杯,击掌叫好道:“果然还是七巧的心思细腻,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哪里能想到这些!这些病本就是难以启齿的病症,多少官宦人家就算是自家常用的大夫,也是鲜少让看这种病症的。我们宝善堂是开门做生意的,自然不重视这些,便是谁来请了,我们便上门去,其实倒是有不少人家的奶奶,也是因为耽误时日久了,才救不活的。”

杜二老爷也点了点头道:“但凡和这些有关的事情,大户人家的奶奶太太们,也都是讳莫如深的,生怕有人说她们不检点,得了什么脏病。”

杜老爷听杜二老爷说完,也是点了点头,又扭头问杜若道:“既然七巧这么发话了,那你的药方拟了吗?拿出来好好瞧瞧,一会儿我同你一起回宝善堂,今儿就是一宿不睡,也要炼出这丹药来。”

杜家宝善堂炼丹药的地方就在朱雀大街的总店,过了正前方的一排两层小楼,里头还有一个小院,小院后面是一排库房。炼药丸的地方则是单独在库房后面另外造的两大间泥瓦房。只因为里头经常要有明火,所以便不是木制的结构。里面砌有一排的炉灶,都是炼丹药的时候熬制药汤用的。

席间杜老爷和杜二老爷已经把杜若的药方给研究了半天,两人各抒己见,又添加了几位温补养生的药物在里面,务必做到固本培元、活血祛痈。三人难得在一起,便有一种三人齐心,其利断金的感觉来。偏偏这最后的目的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这倒是也让多少年没这样上过心事的杜老爷忍不住摇了摇头。

将配药的事情吩咐下去,几位东家便去了楼上议事,那边杜老爷见杜二老爷今日红光满面的样子,作为长兄,也稍微提醒了一句道:“你那几个妾氏都是规矩人,我倒是没什么好不放心的。不过你似乎是半个多月没进过正房了,这总有些说不过去吧?”

杜二老爷见杜老爷忽然提到这件事来,想必是最近杜二太太在这方面颇有微词,必定是悄悄的在杜老太太耳朵跟前递话了。不过杜二太太对杜二老爷也算有个怕就,所以自然不敢直接把刘七巧和杜若的事情给说出去,也只能在杜老太太面前稍微的发一发牢骚。

杜老太太为什么对于杜二老爷纳四房姬妾没有太多的管制,其原因也是因为杜二老爷的那几房姨太太,也都是家世清白人家,因为种种原因被人害了,最后才落得做人姨娘的下场。杜老太太自己也是寒门书香出身的人,对这样身世的女子,颇有些同情,且那几位姨太太进门以后,也是谦和有礼,从不争宠生事的,所以杜老太太对杜二老爷也不怎么说教,只同杜老爷商量着,让他别再往长乐巷去。天底下苦命的女子太多,任他在风流多情,又能带几个回家呢?况且哥儿姐儿们年纪也大了,总不能也跟着老子学这些。

“我知道了。”杜二老爷皱了皱眉头,想起杜二太太,眉头皱的越发深了,只摇头道:“她这性子,怎么也不知道改改,弄得别人不痛快了,她能有什么好处呢?”

杜老爷虽然这次对杜二太太的做法也很是不齿,但断然没有说弟媳妇坏话的道理,便只还是对杜二老爷道:“你也是孙儿成群的人了,也该尊重些,外头人人赞你妻妾和美,那也有弟妹一份功劳,但凡她是个醋坛子,一打就碎了,你如何能抱得美人归?别身在福中不知福,稍微说几句软话,不要火上浇油,万一惹得她生气起来,直接把大郎和七巧的事情端了出去,你我这不孝的罪名,也算是坐实了。”

杜二老爷经杜老爷这么一提醒,顿时也茅塞顿开,这事儿没成之前,还真不能让杜二太太给抢先搅合了。杜二老爷笑着道:“那大哥,既然这样,事情也差不多了,我今儿就先回府了,顺道去如意饼店买写糕点回去,她最喜欢吃这些,我哄哄她就是了。”

“去吧去吧,这里的药有我和大郎看着,你顺便和老太太说一声,就说我们今儿不回去用晚膳了,铺子里有事情,让她早些休息,不用等我们。”

杜二老爷只点了点头,招呼小厮跟着自己,转身又对杜老爷道:“大郎身子不好,你也让他早些回来,省的老太太又唠叨。”

杜老爷只挥挥手道:“行了行了,忙你的去,你只保证你后院不起火,大郎的事情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杜若听自己的父亲和二叔这样关照自己,更是越发感激了起来,只跟在杜老爷的身边,进了平常他们议事的地方。

却说刘七巧跟着老王妃从水月庵出来,那边容嬷嬷派人送了两人回恭王府,自己也径直回宫先回话去了。刘七巧和老王妃同坐一辆马车,见四下无人,便起身跪在老王妃面前道:“七巧今日冲撞了大长公主,向老祖宗请罪。”

说句实在话,老王妃也没料到刘七巧今日会有这样的胆量气魄,在大长公主面前说出那番话来。那样的一番话,任凭是说给谁听,必定心里先想的便是这丫头的大逆不道,就连老王妃方才也一时间震惊于此,只觉得刘七巧真是吃了雄心豹子胆,居然敢在大长公主面前大放厥词。

可是她转念一想,昔年大长公主,又何不是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若不是这般的固执己见,又如何会嫁给了一届寒门出身的冯将军。也许大长公主对刘七巧的这种欣赏,也大约就是因为她从刘七巧的身上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老王妃想起她和老王爷,虽然也算是举案齐眉的,过了有小一辈子,可这其中的情感,只怕还不如大长公主与冯将军之间,彼此两年的如胶似漆。所以即便是四十年的清修生活,大长公主仍旧过的云淡风轻,上善若水。相比之下,自己却还对着过去的事情不肯释怀,到底还是自己小心眼了一些。

“你起来吧,你又有什么错呢,说起来你这么做,也是为了顾全恭王府的面子。以我对杜老太太的了解,她也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没准并不把恭王府放在眼里,至于太后娘娘那边,若是要赐婚,也是要寻个由头的,且太后赐婚虽然不能违抗,但毕竟让老人家心里不开心,只怕你过门了,也未必会给你好脸色。如今你有大长公主保媒,又是王府的义女,杜老太太那边若还有微词,只怕连世人也看不过去了。倒是你这一番的好算计,着实让人刮目相看了。”

刘七巧见老王妃并没有怪罪之意,依旧笑着道:“老祖宗快别夸赞我了,就为了这个,熬得我两眼乌青,这辈子只怕也就这么一回了。”

老王妃见她脸上娇嗔的笑容,只揉揉她的脑袋,将她扶起来道:“若是过了门,还让你过不上清闲好日子,便是我,也不会因杜太医看着柔弱,就饶过了他,以后他可是我孙女婿,我一个老人家,教训教训孙女婿,自然也是够格的。”老王妃自然不会同刘七巧说,方才她都一句帮她给教训过了呢!

马车在鸿运路上拐了弯,一直走过个岔口正好会经过顺宁路。刘七巧难得出了恭王府,便想着回自己家看看,便央着老王妃道:“老祖宗,我想回家看看,这几日王妃月份大了,我也不好擅自离开,已有小半个月没回家了。”

老王妃今儿心情不错,听刘七巧这么说,便道:“那就顺道去你家瞧瞧。”

“老祖宗也要去吗?”刘七巧这下可被吓得不轻,老王妃多金贵的身子,什么好到她们家那大杂院里头呢?再说李氏平常也没见过这么高大上的人,万一吓着了可怎么办呢?

这边刘七巧正郁闷怎么给推了,那边老王妃兀自想了想道:“算了,还是不去了,你母亲还怀着身子,别我去了反而劳累的她上上下下的跑,改明儿我拍了轿子,把她接进去,我们再聊聊,她年纪应该和王妃差不多,又都怀着身子,最该互相聊聊的。”

刘七巧见老王妃这么说,只笑着道:“我母亲比王妃还小五岁,她生我弟弟的时候难产了,这么些年都在没有孩子,这次也确实小心翼翼的很。”

老王妃听了,便点头道:“行了,一会儿在前面路口放你下去,你只在家吃个午饭,我回府后让老妈子安排轿子来接你,别只跟以前一样,撒丫子自己跑回来,女孩子家尊贵些,别人也会高看几分,改明儿我把你养的和我家那几个一般的贞静,杜老太太只怕上门求还来不及呢。”

刘七巧扑哧一笑道:“老祖宗快别笑话我了,我只怕这辈子也贞静不起来了,便是非要我贞静,也不是没有办法,除非就是回炉再造,重新转世做人了。”

老王妃只又假作狠狠戳了戳刘七巧的脸皮道:“你这张嘴,还真正让人又气又好笑的。罢了,你不爱贞静那就不贞静,我也喜欢你这样的性子。”

马车到了路口,刘七巧跳下马车,挥手跟老王妃告别,转身回了顺宁路上自己的家。谁曾想今儿倒是热闹,这刘七巧家来了两位客人,正是刘老三的媳妇小王氏和她娘熊大胆。

原来刘老三的大孙子自从王氏去世之后,大抵是那两日太闹腾,没睡好,所以就染了风寒。这小孩子染了风寒最是麻烦,药也喂不进去,只每天哭哭啼啼的。前两天晚上入睡之后,便喘得厉害,这可把小王氏和刘大柱给吓坏了。熊大胆一开始以为是王氏死的冤枉,魂魄不肯走,缠着自己的孙子,便请了几个道士到刘老三家作法,可非但没好,晚上还是照样的哭。于是在全家人的商议之下,刘老三决定把大孙子送到京城来医治。

刘七巧进门,看见小王氏的怀中正抱着生病的刘子辰,他生下来时候就是早产儿,这会儿五个月大,看着也不算大,整个身子被抱在了三角包中,喘息的时候胸口一起一伏的。

刘七巧虽然不是儿科医生,但这种情况多半也推测出这刘子辰只怕是因为着凉,引起感冒咳嗽以后没有好好调养,如今只怕是已经有些支气管炎症了,若真的发展到了小儿肺炎,那可是极其严重的病症。且刘子辰的脸上并没有斑状疹子,有此可见这应该不是小儿常见的麻疹病。

不过刘七巧在这点上自然也不敢确定,毕竟她并非是这个专业的,只是按照平常所见来推算而已。

李氏见刘七巧回来,心里一下子便有了主心骨,只开口道:“我正想让大妞去王府找你,让你请个可靠的大夫来瞧一瞧这孩子的病。”

古代肺炎是死亡率极高的病症,据说在古代得一场感冒的死亡率是百分之十,这可比喝一口凉水给呛死的死亡率高了很多。刘七巧只安抚李氏坐下了道:“娘你别着急,先去宝善堂把陈大夫请来,他也是医书高明的大夫,明儿我在请杜大夫来看一看,今天他只怕没空。”

李氏听刘七巧这么说,也只能答应了,便喊了钱大妞来道:“大妞,你先别忙,先去宝善堂请了陈大夫来看看娃儿。”

钱大妞这会儿正在厨房帮着哑婆婆做中饭,闻言便擦了擦手道:“那我去去就来,嫂子大娘,你们别担心,听说当时嫂子生哥儿就是受了苦的,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哥儿肯定是个有福之人。”

这话也不知道是不是让刘子辰给听见了,只在小王氏的怀里哇哇的哭了起来。

刘七巧知道这病症传染性极强,如今家里还有钱大妞和刘八顺这两娃,千万不能让这病给传染了出去,便不好了,于是便对小王氏和熊大胆道:“大嫂,大娘,后排院子里以前是我爷爷住的地方,你们就先去后头住下来,平常别带着孩子往前头来。”

刘七巧这么一说,只吓的小王氏哭了起来道:“七巧,你可别吓我,是不是子辰得了什么了不得的病了?”

刘七巧连连摆手道:“大嫂你快别这么想,便是伤风着凉,也是会传染人的,八顺和喜儿还小,难免两个小家伙不想逗着子辰玩,万一给染上了,岂不是麻烦,而且后面清静,也没有闲杂人等吵闹,更适合养病。”

熊大胆听刘七巧这么说,便也数落了小王氏一通道:“你看看你,咋咋呼呼的,我都说了,这要不是你婆婆的鬼魂作祟,那边肯定是上回那大柱打的那两个喷嚏沫子喷到了孩子脸上酿成的。”熊大胆说着,只对刘七巧道:“七巧,你先带着你嫂子进去,我给你们张罗午饭去,别我们来了,你们连顿饭都吃不上了。”

李氏连忙拦住了熊大胆道:“大嫂子您坐着,厨房有人忙着呢,我让七巧先带着你们到后头安顿去。”

小王氏拍了拍怀里的孩子,见孩子虽然还带着些哭腔,毕竟还是睡着的,只抱着孩子跟在刘七巧的身后,那边熊大胆背起了地上大包小包的包袱,也跟着往里面去了。

熊大胆看着刘七巧家这才城里的两进院落,只觉得这城里人跟乡下人就是不一样,就那小院里头,还用青石板围着种了几颗花木,虽然地方是小巧了些,可看着就是紧凑,左右的厢房虽小,却也是有门有窗的,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刘七巧只将熊大胆领了进去,一溜烟的三间正房,中间是正厅,用半月门隔开着,里面各有里间次间。刘七巧指着右边的房间道:“大嫂子你们就住这半边吧,这半边平常就没人住。”

小王氏原本觉得自己家公公当了庄头,已是不得了了,如今跟刘七巧一家比了比,才觉得自己只是井底之蛙而已。

第 125 章

杜若和杜老爷又在议事厅里头研究了一下大长公主药方的配备,店里的伙计上来道:“店里的桃仁存货不够了,丹房的赵叔让我问一下老爷,是不是用别的药给替一下?”

平常大夫们开药,若是哪一味药没了,用别的药代替一下也是常有的事情,可今天这药却是他们三人深思熟虑而来的。中医讲究辨证用药,若是替换药效未必就有原先的好了。而且这药方在安富侯少奶奶身上试过,疗效是很好的。于是杜老爷便道:“派个伙计去别的分号取一些过来吧。”

杜若和杜老爷午膳用的早,这会儿正是伙计们用午膳的时候,杜若想了想便道:“也不用麻烦伙计,只叫春生驾了马车,我去跑一趟便是。”伙计们出去,那自然是靠腿的,这一来跑不快,二来万一派了一个喜欢偷懒的,接着办事儿的时间在外头逛一圈,岂不耽误了事情?

杜若说着,便起身喊了春生一起往外面跑一趟。要说直线距离,离朱雀大街总店最近的分号,应该是在平沙路上的一家分号。可偏偏杜若对鸿运路的分号情有独钟,况且他有一阵子没往鸿运路这边去,也不知道他关照着给李氏送的安胎药送去了没有。未来丈母娘的马屁,可是要拍紧的。

春生这一段时间倒是没少往刘七巧家跑,杜若和刘七巧之间的联络全靠了她和钱大妞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产生间接联系。为此他和钱大妞之间的感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长,以脚上的新鞋子和新袜子为证明,春生觉得他已经度过了需要自己花钱买鞋买袜的生涯。

杜若上了马车,一开始也并没有说往哪里去,只到了第一个拐弯口,想要开口的时候,那边春生已经熟门熟路的给拐了弯,往鸿运路那边去。

杜若坐在马车里头,无奈的笑了笑。外面春生只扯着嗓子道:“八顺前几天还说想你来着,他问他腿上那东西什么时候能拆了,怪重的。”杜若掐指算算,刘八顺这腿已经绑了有一个月时间了,他年纪小,长起来也容易,倒是真的可以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能给他拆了。

马车到了鸿运路上,只在门口停留了片刻,春生进去拿了药材和给李氏的安胎药之后,正出门打算跳上车去,却见里头钱大妞正跟在陈大夫后面,背着个药箱往外头来。

“大妞,你怎么来了?”钱大妞来这边药铺不多,林掌柜一时没认出来,等他再仔细认认,这不就是那天晚上来请了杜大夫去刘七巧家的那小丫头吗?都怪晚上黑灯瞎火的,他怎么就没看清呢!

钱大妞也没料到居然在宝善堂门口遇上了春生,便笑着问道:“你这往哪里去呢?七巧二嫂子家的娃病了,来城里瞧病,我正请陈大夫过去瞧瞧呢。”

春生闻言,便笑着道:“把药箱还给陈大夫吧,少东家马车里坐着呢,让他去瞧瞧也是一样的。”钱大妞一听杜若来了,她并不知道杜若和刘七巧今儿一早在水月庵已经见过了,便开口道:“这可真是巧了,七巧也在家呢,那我们快回去吧。”钱大妞说着,把药箱往柜台上一放,朝着陈大夫福了福身子道:“陈大夫,那我就先回去了,麻烦你了。”

钱大妞匆匆来到门口,杜若挽了帘子道:“大妞你上来坐。”

钱大妞毕竟还是姑娘家,又知道杜若以后是自己的家主,自然不敢坐上面,便小声道:“我就在后面跟着,你们前头先走就是了。”那边春生见钱大妞忸怩,只当她是怕羞,便伸出手道:“大妞,你上来。”

钱大妞抬起眸子看了一眼春生,只觉得他年纪虽小,可是憨厚老实人又殷勤,想了想便也克制住自己的薄脸皮,把手伸过去。春生一把将钱大妞拉上了马车,钱大妞只侧身坐在马车的一侧,扶着一根缰绳,并不进去。

春生见她这番含羞带怯的模样,心里一乐,只笑着道:“那你扶稳了,这可就走了。”

刘七巧安顿完了小王氏和熊大胆,熊大胆非要出去帮忙做午膳。换了平时这会儿刘家早就用过了午膳,因为她两过来,李氏多聊了几句,便就忘了这茬事情。

不一会儿钱大妞坐着马车就回来,门没上栓子,一推就开。钱大妞探着脖子对里头喊道:“大娘,我把杜大夫给请来了。”

这时候杜若已经扶着下了马车,李氏在面前院子里做针线,听见声音第一个便起身迎了过去。这不看不碍事,一看可不是让丈母娘给心疼死了。好好的一个哥儿,这就小半个月没见,整整就瘦下去一整圈,那脸颊上都能看出骨头来。李氏也不敢太过上前亲近,只叹息道:“这是怎么搞的,怎么就病成了这样,病成这样家里怎么还让你出门,你快回去吧,随便派个大夫来,也是一样的。”

杜若顿时有些受宠若惊,李氏只开口往后院喊了一声道:“七巧,大郎来了,你还不快出来招呼着。”

小王氏在后面照顾孩子,只有刘七巧一人从后面出来,见了杜若只撇了撇嘴道:“要我招呼他做什么?反正这里也没有他不熟的地方了。”刘七巧听见李氏喊杜若大郎,顿时觉得…李氏这股热情劲儿,都快赶超自己了。怪不得大伙儿都说: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顺眼。

刘七巧虽然嘴上这么说,但还是亲自往厨房为杜若沏了一杯清淡的茶水来道:“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药搞定了吗?”

杜若接过刘七巧送上来的茶盏,与她的指尖微微触碰,只勾着唇角道:“缺了一味药,朱雀大街那边的库里也没了,便上这边取了一些,顺道来看看。”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虽然眸中带着笑,嘴里却还是不饶人道:“顺道看看,怎么就顺到我们家来了?”

杜若这会儿也觉得不好意思了,只淡淡道:“听春生说,八顺念着我,顺便再给伯母带一些安胎药。”

刘七巧听他这么说,更是不依不饶道:“怎么都是他们的好处,我倒成了个多余的人了?”方才在水月庵中,虽然两人也互诉衷肠,但毕竟厅里头挂着观音大士,房里头睡着大长公主,两人说什么也要克制几分的。如今刘七巧这么一说,便假作生气的往旁边自己的房里一闪。杜若见厅中一时没人,便搁下了茶盏也跟了进去,只抓住了刘七巧的手腕道:“若说你是多余的,那我岂不是更多余,我们便是一对多余,这就好了。”

刘七巧转身,回眸看着杜若,只伸手轻抚着他的眉宇道:“怎么样,我说了,我想嫁你,自然会想尽办法来嫁给你的,你以后可别再气坏了身子,我不想我进门,也是为了你冲喜去的。”

方才刘七巧和小王氏聊了一会儿,才知道方巧儿最终还是嫁给了赵老爷当小妾。虽然刘七巧对方巧儿的遭遇也是有几分同情之心的,可是想起她在刘家门口让杜若难堪,任是再多的同情,也抵不过当时刘七巧知道这件事情之时的气愤。

杜若听刘七巧这样说,只蹙眉道:“你的嘴可真毒,一天不挖苦人便不舒服,也不知道积一点口德。”

刘七巧笑着转身,靠在杜若的胸口,扭头踮起脚来在他的侧脸亲了一口道:“我便是要这样的毒,才能让你知道你这身子的重要性,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是宝善堂连本钱都没了,如何做生意呢?”

杜若从来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俗话”,只蹙眉道:“你这俗话是从哪里来的?我怎么就没听过呢?”

刘七巧捂着嘴笑了起来,见杜若一脸正色,也不再开他的玩笑,便闭上眼睛,抬起头来,将自己的唇凑到了杜若的面前。

杜若伸手,正想触碰上刘七巧如白瓷一样白嫩的脸颊,低着头想往她的唇瓣上贴,忽然大厅里传来一阵小孩子的笑闹声。那边刘八顺正在外头翘着脚喊:“杜大夫呢,听春生哥哥说他来了?”

钱喜儿扶着他晃晃悠悠的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两个小辫子一跳一跳道:“铁定是在七巧姐姐房里,我去喊他们。”

刘八顺虽然还是个懵懂孩童,但毕竟上了一两年学了,且最近学到那个: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便拉住了钱喜儿的小手道:“喜儿,我口渴,你先去帮我倒一杯茶来。”

钱喜儿对刘八顺言听计从,立马乖乖的出去倒茶,里头的杜若听了松下一口气来,将刘七巧按在胸口低头猛亲了几口。

刘七巧见杜若急切的模样,起先稍稍推拒了几下,继而又被挑起了情欲,只觉得浑身软绵绵的,张开嘴热切的回应了起来。

杜若是用过了午膳来的,所以先到了后排的厢房里面为刘子辰诊治。宫里头那几位小主子也颇年幼,经常会有个头疼脑热的,杜若平素就为人温和,小孩子都愿意让他看病。刘子辰虽然才五个月大,却已经会认人了,平常见了生人总会哭几声,倒是见了杜若,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竟没有半点见陌生人的习惯。

刘七巧她们匆匆用过了午饭,也一起往后院里来,只叫钱大妞在前院里看着刘八顺和钱喜儿。

杜若号完了脉搏,开口问道:“晚上还发烧吗?”

小王氏想了想道:“先前几天是发烧的,这两夜倒是好些了,只喘着厉害,睡的不安稳。”

刘七巧也在心里过了过,肺炎最怕的就是高烧不退,如今既然是退烧了,应该会容易治一点。毕竟这个病就算是在现代,也是要挂上三五日盐水的。到了古代这中医调养下来,只怕没那一个月,是好不了的。

杜若又伸手逗了逗孩子,看了一下舌苔,便退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道:“既然已经退烧了,那么下面就应以疏风宣闭、祛痰平喘、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作为主要治疗方案。我先开一幅药,小孩子分量减半,一日只需喂他几口,若是有效果了,就坚持多吃几天。”

小王氏没料会是杜大夫亲自来诊脉,心里自然是感激不尽,只连连点头道:“如今他病了这几日,连奶水也不太爱喝了,眼看着就瘦下去了,倒是让我好心疼。”

杜若知道当母亲的自然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只劝慰道:“嫂子不用担心,小孩子有些病痛也是正常的,等好了自然又会胖回来,这几日的话,还是不建议喂奶水,只用新鲜的米汤,熬得稠稠的,多给他喝几口。”

刘七巧见杜若说别人的时候一本正经,轮到自己却还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忍不住撇撇嘴,不以为然。她也看了一眼这几日病瘦了的小侄儿,对小王氏道:“孩子还小,身子自然不如大人,二嫂子你好好的带他,别再受了风寒便好了。”

小王氏自然是连连点头,牛家庄这几年风水不是很好,村里人也多七灾八难的。先别说今年去了的钱寡妇和王氏都死得不明不白的,便是孩子生下来养不活的,前两年也有几个。小王氏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自然不希望他有丁点儿的意外。

杜若写好了药方,也没递给刘七巧,只开口道:“小吴正在外院等着,一会儿我让他抓了药直接过来,这一剂是宝善堂御用的药方,给宫里的小主子用的也是这个方子,稳妥的很。”

小王氏一听,只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想想自己一个村妇,因为刘七巧这一层关系,儿子能享受到这样的治疗,简直就是上辈子积德了。那边熊大胆也感激不尽道:“七巧,我们这大恩不言谢,娃儿若是好了,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家做牛做马。”

熊大胆的儿子读书读不进去,已经跟着刘大柱去了庄上跑马车,如今正是个学徒工,所以熊大胆便也跟着儿子一起到了刘大柱家。偏巧刘老三没了媳妇,一家老小的事情没人张罗,这熊大胆又是当了多年的寡妇,从不怕别人说三道四的,且她帮的是自己闺女家,也没人拿这个说事儿,所以如今刘老三一家竟全靠她支撑着了。

刘七巧笑着道:“大娘,你快别说笑了,好好照顾孩子是真。”刘七巧带着杜若来到外院,刘八顺正愁眉不展的在那边翘着腿等杜若,见杜若从里头出来,只乖乖的喊了一声杜大夫。

刘七巧拉着杜若去厨房洗手,拿瓢舀了一勺水缓缓的倒在杜若的手心里。杜若看着刘七巧悠闲的动作,见着自己手心的水汪汪的往地上流淌,只淡淡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刘七巧也不是没听过情话的人,偏生这一句来的那么突然又那么应景儿,刘七巧一时也不知如何应对,只偏过头去,等着自己的脸红到了脖子根,才轻巧的哼了一声道:“油嘴滑舌,怪不得你考不上状元,只能当个大夫。”

杜若接了刘七巧递过来的帕子擦手,只摇头笑道:“你若想当状元夫人,改日我去考一个便是了。”

刘七巧只一脸鄙夷道:“说的那么轻巧,倒像是随随便便就能中状元一样。”

杜若想了想道:“我七岁才会走路,三岁才会说话,在我会说话不会走路那些年,我父亲便找了人为我开蒙,依稀就是九岁的时候,好像已经中了童生了。”

刘七巧点着手指数了数,九岁?刘八顺明年都虚九岁了…刘七巧抬起眸子眨了两下,顿时觉得这杜若的聪明指数还很高呢,以后他们的后代基因应该不错的!

“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我看见你就想起了书呆子来,原来你还真是一个书呆子?”刘七巧挖苦道。

杜若见刘七巧的脸上露出阳光般耀眼的笑容,只让他心里也觉得开怀了几分,便也娓娓而谈道:“上一科的状元爷,还是我小时候的发小,我中童生的时候,他连大字还不会写几个。后来我祖父去了,临死前交代过,杜家的医术不能丢,我二弟从小就跟猴子头一样的性子,断然是按不下心思学的,所以我便学了起来,说起也奇怪,我小时候身子就不好,每日必要吃一剂药,竟让我练就了一个好本事,但凡抿上一口药,就能知道这药方里头有些什么东西。”

刘七巧越听越起劲,杜若的这种功能,若是在现代,那就是个天才啊!

“你这不是骗人的?也不是你事先给背的?”刘七巧有些不相信道。

“起初我爹和我二叔也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每日总把方子做一些微调,但我还是能吃出来,后来他们又以为我是看了祖父留下来的医典,背的药方,所以干脆去别人家的药铺用别人家的药方抓了药让我来试,结果我还是一吃便吃了出来。但凡不是千奇百怪的药方,只要是我知道的,我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

刘七巧这时候对杜若的崇拜简直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只皱着眉头道:“杜若若,你怎么不早些告诉我,你这么厉害呢?”

杜若却满不在乎道:“这又不算什么,不过就是随口跟你说说。”

刘七巧只花痴一样的看着杜若道:“这还不算什么?你若是早些告诉我你这么厉害,我铁定更疼你几分。”刘七巧说着,拽着杜若的袖子去厅里找刘八顺。

刘八顺毕竟是小孩子,养起来也快,最近他因为不能走动,所以也听话了很多,更潜下心思来念书,连范老爷都夸他是一棵好苗子。杜若检查了一下刘八顺的伤势,发现腿已经完全不肿了,用手指关节轻微敲击,还是有一些痛感,不过已经无大碍了,所以便把刘八顺的绑带给拆了。

千里之外的军营,军医也正埋头在检查刘老二的伤势,只摇了摇头道:“这还没好呢,刘二管家,你又不是年轻轻的孩子,摔断了腿十天半个月的就好了,到了我们这年纪,少说也要绑上两个月,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才几天呢,就急着让我拆了这绑腿,万一以后有什么后遗症,王爷岂不是会怪罪在下?”

刘老二只一脸郁闷道:“前几日王老四他们和鞑子干了一仗,听说是杀了上万个鞑子,我这心里激动啊,心想要是我也能上去砍伤那两刀,那得多过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