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巧见她走近了些,打量了她的容貌,便知道这应该是大婶娘林氏,也就是大房的太太。

“给大婶娘请安。”刘七巧在规矩方面还是学的很到位的,一俯身就见了一个全礼,大太太急忙上前扶了她起来,又道:“原本家里有远客来,是不应当走的,谁知娘家出了点事情,不回去也不行。”

刘七巧见她说话的口气,便知道她是个能干的人,虽然清瘦却不显得刻薄,反倒有几分精明在眉梢。

226

大婶娘客气了,老太太已经说过了,谁家都有一些意外的。”刘七巧方才走了几步,瞌睡劲儿反倒过去了一些。

林氏见刘七巧脸上有些困倦,便笑着道:“虽说入了冬日子短,可这会儿刚过午时,有些困倦也是常有的事情,侄媳妇不如回去休息一会儿,生孩子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好的事情。”显然林氏进来的时候,外头的丫鬟已经跟她说了小徐氏的事情,这会儿她正也往锦园去。

刘七巧便道:“那大婶娘忙去吧,我回房歪一歪,一会儿再过去。”

两人别过之后,刘七巧见林氏往前走了几步,只听她问身边的丫鬟:“姑娘们都过去了没有?”

那丫鬟回道:“姑娘们人没去,都派了丫鬟过去等消息呢。”

林氏便道:“让她们都过去吧,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横竖她们长大了也有这么一朝,先见识见识也是好的,也体现出我们大房的礼数。”

刘七巧便对林氏又高看了几分,又想起撞了脑袋的秦姨娘,有一个出息的儿子,又有一个能干的儿媳,加上几个孩子都是可人疼的,她就算再老实的人,想给子孙后代搞些福利,那也算是人之常情了。

刘七巧叹了一口气,正要往柳园去,就听见林氏在不远处又开口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跑到这边来做什么?没你的事情。”刘七巧略略侧目,见是大少爷杜芸,又见林氏上前宠溺的整理了一下杜芸的衣襟,又道:“快回去温书吧,你二婶娘那边都是人,也不缺你一个,等她生了,我打发丫鬟给你报信去。”

杜芸这才应了,又折回方才来的路上去了。刘七巧回到柳园,茯苓瞧着房里挺冷的,便出门灌了一个汤婆子进来,又说榻上冷,嘱咐刘七巧还是脱了鞋袜上床上睡去。刘七巧懒得换衣服,就只把外头的外袍脱了,在榻上铺了被子,窝在里头对付一会儿。

才隐隐约约睡了没多久,忽然外头就传来了小丫鬟的声音。茯苓见刘七巧睡的熟,急忙噤声迎了出来,问道:“怎么回事儿,外面吵吵闹闹的?”

半夏便抬着脖子道:“方才那边有小丫鬟来,说是二太太孩子生了出来了,可是大出血,让赶紧请了少奶奶过去给瞧一瞧,晚了人可就没了!”

刘七巧睡得也不熟,听见外面声音先就一惊,急忙从软榻上爬了起来,披上了外衣就往外头跑。大出血那可是很严重的事情,死起来也很快,不过就是半刻钟的功夫。茯苓见刘七巧已经跑了出去,只急忙往房里头拿了披风,跟在她后面一起往锦园去。

这时候府里头来来往往的人已经忙碌了起来,刘七巧才走出园子,就瞧见紫苏正着急往这边跑,见了刘七巧就道:“奶奶,大太太生了一个儿子,一家子正高兴呢,稳婆就抱着孩子出去给老太太瞧,谁知道一眨眼的功夫,胎盘就给吸了进去,再出不来了,稳婆吓的直哭,这会儿大少爷正打算伸手进去拽呢!”

刘七巧一边听一边道:“别着急,上回我和你们大少爷在李子村的时候,救过这样一个产妇,先去看看出血量再说。”刘七巧对小徐氏出现这种状况倒不觉得很意外,上回听小徐氏说,她初时怀疑的时候就一直落红,只怕是没少喝安胎药,那些安胎药的效果就是让胎盘稳稳生根在子宫上,吃的越多生的时候就越要注意胎盘植入问题。可见是这稳婆见小徐氏生了儿子,一下子得意过头了,竟没着急把胎盘分娩出来!

刘七巧进去的时候,只觉得一阵血腥味扑鼻而来,她原本就有些害喜,就忍不住要吐起来,只急忙捂着嘴巴干呕了几下,上前问杜若道:“怎么样了?”

杜若这会儿拧着眉头,刘七巧便瞧见他探入小徐氏下身的手臂上,青筋暴露。流血量很大,随着杜若的动作,从子宫流出来的血,就顺着杜若的手臂一直落到手肘处。刘七巧拧着帕子来回走了几步,瞧见小徐氏的脸色已经出现灰白,嘴唇干裂,眼神明显涣散,显然已经是初级休克状态。要是血继续留下去的话,小徐氏的性命不可能保得住。

“紫苏,去厨房拿一壶温盐水进来,茯苓,开了大少爷的药箱,取天王保命丹出来。”

杜若这会儿脸上缺有些阴沉,只摇了摇头道:“天王保命丹没了,最后一颗给了洪少奶奶。”刘七巧心里头就咯噔了一下,自己是什么时候也开始对灵丹妙药有了依赖心的。

紫苏忙不迭就出门去兑盐水,杜若只拧眉道:“你们过来一个人,压着大婶娘的身子,我看看能不能把这东西给拽出来!”

众人连忙就上前,按住小徐氏的身子,杜若使劲用力一拽,只觉得好大一滩的东西跟着出来,等拽出来一看,却只有半只胎盘,还有另外半只,依旧牢牢的潜入在了小徐氏的子宫里头,就跟生了根一样,任凭杜若这么用力,半点也拽不出来。

小徐氏下身还在不断的渗出血来,二老太太眼见着小徐氏快救不回来了,只哭着道:“好孩子,让你受苦了,你好好的去吧,孩子我会好好帮你养大的。”

刘七巧一听,这简直就是要交代遗言的节奏了,这么一来,小徐氏铁定是破罐子破摔自己也就没了活下去的信心了。可血液还在缓缓的流出来,半点没有要停下来的样子。刘七巧便道:“大郎,有没有什么止血药,可以先给她吃一点的?”

那边二爷急忙道:“我们宝和堂有一味止血丹,让她试试?”

正这时候,紫苏已经兑了盐水过来,刘七巧便让紫苏将药丸混着淡盐水让小徐氏服了下去。

杜若洗过手,见小徐氏下身的血还是没有要停下来的趋势,心里顿时就难受了起来,眼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刘七巧如何不知道杜若的心肠,虽是看惯了生死的大夫,可终究也有一个恻隐之心,便咬了咬牙道:“大郎,让人把大婶娘搬到亮处,我给她把子宫切了,说不准她还能留一条命下来。”

现代医学对于胎盘植入救治的办法,其中最野蛮直接的办法,就是直接把子宫切除,这样虽然患者没有了子宫,但至少还能保住性命。

杜若听刘七巧这么说,只忽然觉得黑暗的前路上似乎被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急忙就让下人们将小徐氏搬到了光线比较足的大厅中。时间不等人,刘七巧带上羊皮手套,将宽大的外袍给脱了下来,从杜若的药箱中拿了手术刀出来。说实话,刘七巧没有给人做过切除子宫的手术,她唯一做过的切除子宫的手术,是在朋友的宠物店里头,给一只年纪挺大的老母猫做的,当时那只老母猫是一只流浪猫。因为在子宫里面长了囊肿,朋友说要让她安乐死,刘七巧就不忍心了,妇产科医生便亲自操刀给喵喵做了一个绝育手术,将肿大的子宫给切除了。

后来那只猫居然活了过来,一直到刘七巧发生意外死亡之前,都活的好好的。不过刘七巧今天要做的手术,并不是一只无关生死的猫,而是一个现在还活着,一会儿也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的人。

“止血钳、刀。”刘七巧一边说,一边接过杜若递过来的东西。因为不是剖腹产,所以只有一层刀口,但是要把整个子宫拿出来,刀口就开的有点大。刘七巧很顺利的找到了两边的输卵管,用剪刀将小徐氏的子宫切除了下来。从今以后,小徐氏就是去了一个女性的功能女人了。不过幸好她已经生下了一个孩子,如果她不在乎这一点的话,想一想今后的几十年,不用每个月带着草木灰的卫生巾,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也不用担心因为大姨妈问题而被迫给自己相公纳小妾,因为她可以全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正常使用。

不过,刘七巧自然也知道切除子宫的一些不良后果,比如雌激素会下降,提早更年期这种。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徐氏来说,保住性命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子宫切除后,小徐氏下身的血果然止住了,刘七巧缝了两层的肚皮,便觉得有些支持不住了,急忙喊了紫苏来替手,自己则歇坐到一旁的靠背椅上歇了起来。杜二爷急忙上去测了小徐氏的脉搏,见脉搏虽然很弱,至少并不是弥留时候的那种感觉,顿时对刘七巧的医术佩服的五体投地。刘七巧这时候坐在杜若边上,见杜若脸上的神情稍微放松了一些下来,便让丫鬟替她脱下了羊皮手套,把手摊在了杜若的掌心上。

杜若只觉得眼眶一红,一把将刘七巧的手握紧了,只送到了自己唇边,在她的手背上轻轻的吻了一口。刘七巧便觉得心情莫名就好了,连方才的困倦和疲累也一下子消失了一大半,只低着头,略略的超杜若那边瞧了一眼。

这时候杜若上前,看着杜二爷为小徐氏包扎伤口,这几味金疮药是宝善堂常用的药方,宝和堂和宝善堂是同宗的,所以配料也一样,倒是方才的止血丹,杜若还是第一回听说。

杜若见杜二爷为小徐氏包扎好了伤口,便上前请教道:“二堂叔,方才的止血丹,可不可以给我瞧一瞧?”

杜二爷闻言,便从自己的药箱中拿出了一个白瓷瓶子道:“这还是大哥在五年前的时候,瞧见江湖卖艺的人,在金陵城卖药,折了腿的活鸡,贴上一贴之后,忽然就又站起来走路了。大哥原来以为他们是江湖骗子,卖假药的,随便付了银子买了一贴回来,谁知我看过后,发现是一贴难得的好药,所以就改良了配方,做成了水蜜丸,如今一直是宝和堂卖得最好的药材之一。”

杜若倒了一颗丸药出来,放在鼻子底下问了问:“里面没有几味值钱的药材,难得疗效这么好?”

“大侄儿真是天才,闻一下就能知道用了什么药材!简直让人不可置信。”杜二爷一边表扬杜若,一边道:“我当时就是这么说的,都是这么便宜的药,能配出什么好药来,谁知这几味名不见经传的药材混到了一起,还真出了这一种神药了。”

杜若说到这里,神色就又兴奋了起来,只急忙就从药箱中拿了笔出来,将方才他闻出来的药材一味一味的就写了下来,递给杜二爷看。杜二爷一看,简直就拍案叫绝了,只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杜若道:“大侄儿你这样的人才,随便去别人家的药铺走一圈,把他们的秘方药买上一贴回来,就可以自己配了!”

杜若只谦逊道:“行有行规,若是不干这一行的,有这么好的药方,自然是要那过来用的,若是同行,就做不出这样的事情来了。”

杜二爷只感叹道:“当时止血丹在宝和堂上柜的时候,大哥也去码头那块儿瞧过那几个江湖卖艺的,老早又不知道跑去哪里买药去了,本来还想给他们一些银子的,也没给成。”

杜若道:“这也是他们跟宝和堂的缘分。”杜若说完,也上前为小徐氏把了脉搏,两人又相互切磋着,开出了一张方子,吩咐丫鬟们照着方子给小徐氏备药。

林氏见小徐氏总算救了过来,只按着心口道:“可算是老天保佑了,只可惜了我那弟妹,这么没福气,若是大侄儿和大侄媳妇早点来,兴许还能救得过来,她可不就是大出血死的吗?”

杜老太太和二老太太都各自默念了几遍阿弥陀佛,杜老太太只笑着道:“她这一路来,都已经接生了第三个了,不然我们早就到了,就是在扬州的时候耽搁了两晚上,救了那扬州知府家夫人的命。”

林氏只叹息道:“还是我那弟媳妇没这福气。”

刘七巧方才因为太过紧张了,激了一身的汗,又是脱了外袍动的手术,这会儿只觉得浑身发冷了起来。杜若见她脸上的神情倦怠,皱着眉宇,便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刘七巧之前怕小徐氏救不活,杜若会伤心,所以其实她也是有点贸然行事了,这会儿猛地松懈了下来,一下子就觉得身子没了依托,浑身一点儿力气也没,只勉强抬起头,看了杜若一眼,便觉得眼前一黑,没了知觉。

杜若简直被刘七巧吓的魂不附体,急忙上前搭着她的脉搏测了起来,紫苏和茯苓两人也急忙围了过来。杜老太太见一群人围了起来,便站起来,见刘七巧垂头晕了,只吓的连忙问道:“大郎,七巧怎么了?”

杜若擦着额头上的汗道:“累、许是累晕了,我这就抱她回房。”

因为这边小徐氏还在危险期,所以二老太太和二爷他们都留在了锦园。林氏跟着杜若一行人去了柳园。杜若原本也不是什么结实人,憋着一口气把刘七巧抱到柳园来,才放到床上,自己都已经忍得一头的热汗,嘴唇都咬得发白了。

茯苓一边为刘七巧宽衣盖被,一边转身为杜若擦了擦汗道:“大少爷快到榻上躺一会儿,仔细累着了,要是你也病了就不好了。”

杜若这会儿哪里躺得下来,只坐在刘七巧的床边上,握着刘七巧的手郁闷。幸好胎脉也正常,不然杜若这回是想死的心也有了。他何尝不知道,七巧虽然做事大大咧咧,其实内心是很沉稳的,今天若不是他,也许七巧根本就不会冒这个险的。

刘七巧只觉得自己坐在小船上摇摇晃晃了半天,这会儿总算醒了过来,睁开眼睛就瞧见杜若红着眼看着自己,便笑了笑道:“你这家伙,鼻头都红了,一会儿老太太来了,看见了成什么样了。”

杜若吸了吸鼻子,只握住刘七巧的手道:“七巧,你实话告诉我,你以前做过今日这样的事吗?”

刘七巧闭着眼睛想了半天,觉得对杜若若说谎,她实在是舍不得的很,便只撇着嘴道:“其实…这个么…做也是做过的…只是”

“只是什么?”杜若不依不饶的闻她。

刘七巧没辙,只软绵绵道:“给猫做过,人还是第一回…”

杜若一下子没忍住,只扑哧笑了出来,伸手摸了摸刘七巧的鬓发,开口道:“你这会儿有点发烧,好好睡一会儿,我就在这边陪着你。”

正这时候,杜老太太也跟着进来了,才进门就听见杜若的笑声,只开口道:“倒是什么事情,才进屋就笑上了,说出来也让我老太婆高兴高兴。”

丫鬟急忙搬了凳子让杜老太太坐下,杜若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没、没什么,老太太见笑了。”

杜老太太只看着刘七巧道:“早知道不带你出来了,这一路上你又受累不少,从京城到金陵,人倒是救了不少几个了。”

刘七巧就想到前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给他们介绍雷锋同志的之后就说,雷锋出差一次,好事做了一火车。刘七巧这明显就是古代雷锋形象啊,只怕从此大江南北,再没有人不知道她刘七巧送子观音的称号了。不过也好,开店之前打响名声,以后生意也好做些。

杜老太太见刘七巧没事了,便也出去歇着了。杜若原本一直坐在刘七巧的床头,后来实在也有些困倦了,就索性也到窗户底下的软榻上去歇着了。茯苓进来,见两人都安安生生的睡着,只又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茯苓来金陵的前一天,家里有人给她送了信来,说是原先跟她定亲的那人得病死了。家里头的人知道了,就特特来告诉茯苓,问她的意思,是要家里帮着再找一个呢?还是在杜家看看有什么别的出路。所谓在杜家别的出路,无非也就是做杜若的通房而已。这是大户人家的规矩,大户人家的少爷,谁没一两个通房的,像杜若这样只守着刘七巧过的,确实也不多。

紫苏见茯苓站在房里,瞧着杜若发愣,心里便觉得有些奇怪,只上前道:“大少爷和奶奶都睡下了,一会儿就先不喊他们起来用晚膳了,等他们睡足了,在小厨房里张罗一些吃的,也方便,就让他们先养养神吧。”

茯苓只笑着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走我们去外头说话去。”

茯苓便拉着紫苏到外头说话,又喊了半夏和赤芍两个小丫鬟在里头守着。

紫苏端了茶盏上来,和茯苓两人一人一杯,攀谈了起来:“姐姐服侍大少爷几年了?”

茯苓便回想了起来,几年了?好像有些年份了,过完年自己就十八了。

“有七八年了,刚开始不过跟半夏她们一样,只跟在大丫鬟后头端茶递水,后来前头的姐姐们走了,才到了大少爷的跟前。”茯苓说着,低下头那帕子擦了擦嘴角,眉眼中倒是有几分笑意的。

“姐姐喜欢大少爷,那为什么还要让家里的人订亲呢?”紫苏经过上回在水月庵的事情之后,发现自己对大少爷有非分之想的人的观察是很到位的,从茯苓看杜若的眼神中,就能瞧出一些端倪来。偏生茯苓是一个周到的人,除了对杜若伤心,对刘七巧那也是一百个上心,所以连紫苏都佩服起她来了。

“妹妹快别说这样的话,要是让奶奶听见了就不好了,我对大少爷,不过就是服侍的时间长了,有一些主仆之情而已,跟奶奶和大少爷之间的感情,那是没法比的。大少爷说过,她这一辈子,只喜欢奶奶一个人。”茯苓一开始对家里面安排婚事,还是半推半就的,大抵也是听了这话以后,才痛快的应了下来的。

紫苏虽然觉得茯苓人不错,可是她和刘七巧是一起长大的,似乎在这方面,刘七巧是不愿意同人分享的。不然的话,当初李氏也不会坚持把方巧儿赎出来,再说作为女子,除非是没办法,否则谁真的愿意跟别人分享一个男人呢?

“茯苓姐姐既然这么想,那妹妹就劝你一句,以后瞧着大少爷的时候,可千万别在忘了眨眼了,如今奶奶还怀着身孕,若是奶奶生气了,可就不好了。”紫苏真心的劝慰了茯苓起来。

茯苓立时就站了起来,向紫苏行了一个礼道:“多谢妹妹提点,今天的事情,你就当没瞧见,我保证以后再不会这样失态了。”

227

杜若和刘七巧两人一觉就睡到了戌时,杜老太太也只让丫鬟们不准喊了她们起来用晚膳,让陈兴家的在小厨房熬了安神的牛肉羹,又煨上了老母鸡汤,只等两人醒了再起来吃。

杜若醒的时候,刘七巧还没睡醒,他上前看了刘七巧一眼,只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见她在发汗,便稍微就放下了心来。孕妇生病比常人生病更难办些,好些药不能开,吃了效果也不见得就很大。所以对于孕妇来说,一定要好好照料,不让她生病才好呢。

刘七巧正觉得浑身热乎乎的,又没什么力气,便伸手推开了身上的被子,杜若见了,急忙就帮她给盖上了,刘七巧在睡梦中又推了两下,发现推不动了,睁开眼睛才瞧见杜若正披着外袍,坐在他的床前。

“几点了?”刘七巧睡的迷糊,顺口就来了一句现代语言,杜若被问懵了,只一时没反应过来。刘七巧一拍脑门,沙哑着嗓子道:“我是问你,现在什么时辰了?”

杜若看了一眼放在角落里头的沙漏,回道:“已经戌时了,你觉得好些了没有,要不要起来吃点东西?”

这时候紫苏听见里头动静,便走了进来,见杜若只草草的披了外袍,急忙上前服侍,一边给杜若穿衣服边道:“大少爷快把衣服穿上,这金陵的天气也满冷的,要是在北边,这会儿早就烧起了地龙了,奶奶已经病了,你可要保重呀!”

杜若便笑着把衣服给穿戴了起来,笑道:“紫苏越发能干了,春生真是好福气,他这几日睡外头下人房,更冷呢,你有给他送衣服去吗?”

紫苏脸就红了起来,只倒了一杯温水递给刘七巧,又道:“少奶奶你瞧,大少爷又把我给取笑上了,我不是不想嫁,可这嫁人也要有先后的吧,我和绿柳年纪小,反倒先嫁在了前头,总是不太好的,我等茯苓和连翘两个姐姐都嫁人了,我自然就乖乖的嫁了春生去。”

紫苏方才和茯苓聊了一会儿,知道茯苓心里未必能放下杜若,可如今杜若是不可能要茯苓的,这样吊着也不是办法,她便借故这么说,好让杜若和刘七巧正经考虑一下茯苓和连翘的婚事。

杜若哪里知道紫苏的花花心思,只笑道:“你放心好了,你茯苓姐姐的夫家今年年底就要出孝了,只怕没等我们回去,她家里人就要来求她回去了。”

紫苏听杜若这么说,又放下心来,觉得自己似乎是杞人忧天了一些。刘七巧喝了一口温水下去,紫苏拿了引枕给她靠上,外头茯苓就回来了,只领着两个小丫鬟,端着吃食进来。

紫苏顺势找了一张矮几搭在床上,将吃的东西一一摆了上去。

茯苓就道:“老太太让人煨了鸡汤,熬了牛肉羹,这几个花卷和包子是大太太让人送过来的,那边二太太还没醒,一屋子的人等着不敢走,二太太就让厨房做了花卷和包子送过去给众人当宵夜。”

杜若便坐在床沿上和刘七巧一起吃了起来。刘七巧喝了几口牛肉羹,觉得味道有些淡了,不过牛肉剁得很烂,倒是她喜欢的口感。鸡汤上面的浮油一早就被撇干净了,可刘七巧还是觉得有些腻,喝了两口就不喝了,杜若倒是觉得鸡汤不错,把刘七巧没喝完的都喝了下去。

刘七巧又吃了一个萝卜丝的肉包,觉得味道不错,杜若吃了素花卷,两人吃过东西,稍稍又觉得精神了一些,可这个时候才吃完,吃完了就睡觉的话,似乎也不太适合消化。于是刘七巧便索性起了床,披着衣服在房间里头走了两圈。

杜若就着灯看书,见刘七巧在跟前晃得厉害,就拉了她坐在自己身上,半抱着她的姿态,继续看书。刘七巧也跟着杜若一起看了起来,瞧了一页,忽然发现这本居然不是医书,而是一本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的异志小说。

“你怎么看起这个来了?”

“我今儿出门的时候,听见宝和堂的掌柜说起来,觉得挺有意思的,就买了一本。”刘七巧见杜若果然没看几页,而且书显然是新的,便也相信了他的话。

“都讲些什么呢?看完了说给我听听。”刘七巧看繁体字还是不太内行,阅读对她来说有点困难,所以还是当听众比较好。

“说的是有一个男人,娶了一个老婆,结果她老婆有一天忽然死了,男得很伤心,就打算为他老婆殉情,谁知道正要给他老婆下葬的时候,她老婆却活了过来。”

刘七巧听到这里,第一感觉就是:有一个老乡来了!

杜若便接着说道:“她老婆活了过来之后,便忘记了他们之间的事情,丢下了这个男人走了,这个男人很伤心,就生了病,然后族里的人就想侵吞他家的家财,这个男人就被赶出了门,就在他快要死的时候,遇上了他的原来的老婆。”

“后来呢?后来呢?”刘七巧好奇的问道。

“后来我也不知道,掌柜的说到这里,店里来客人了,就去招呼客人了,所以我自己去买了一本回来,慢慢看,才看到他老婆死呢!”

刘七巧只笑道:“我还以为你只喜欢看医书,原来你也喜欢看这种闲书。”

杜若合上书本,笑道:“当时我听掌柜说的时候,就想了,七巧是不是也是这么来的?从你们那地方来的姑娘,是不是都跟我家七巧一个样呢?所以我就特别有兴趣,想看看这男人后来怎么样了?那姑娘一定不会丢下这男人不管的。”

刘七巧便一勾脖子,凑过去亲了杜若一口,抱着他道:“她们肯定都没我这么好的,只有我才是最好的!你还记的恭王府的大少奶奶吗?她就是同我一个地方来的哎…”刘七巧说到秦氏,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转眼她都死了一年多了,这世上只怕也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她了,好好的一个姑娘,老老实实的活着不好吗?非要想那些有的没的,结果机关算尽的,还把自己给算了进去。

杜若见刘七巧蹙起了眉宇,便开口道:“听说老王妃在为世子爷物色世子妃,有没有遇上何意的?世子爷年纪也不小了,只怕老王妃和王妃都着急了吧。”

“可不是,上回我重阳回去还说起这事情呢,那时候还说要找英国公家的姑娘,我随便劝说了几句,后来又说要程将军家的姑娘,也不知成了没有,其实世子爷我看着就挺皮实的,是得弄个武将家的闺女,那才镇得住啊!”

“什么镇得住镇不住的?世子爷又不是妖怪。”杜若说着,只开口道:“年头的时候没跟你说一件事儿,那时候世子爷不是在云南打仗吗?受了重伤,皇上怕王爷担心,愣是让我们太医院都瞒着,我二叔不是出去过一阵子吗?就是去云南给世子爷治伤的。”

刘七巧差点儿给惊的站起来,捏了捏杜若的嘴皮子,拍拍他的脸颊道:“你们的嘴可真紧啊,这会儿才说出来,万一世子爷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那怎么得了?”

“皇上也没办法,怕北边鞑子知道了,乘虚而入,萧将军又走不开,所以只能封锁消息了,幸好世子爷命大,挺了过来。”刘七巧这时候又回想了一下周珅那黑漆漆的眸子,还觉得有些后怕,不过不管怎样,能平安回来,总是好的。周珅作为恭王府的世子,将来的王爷,肩上的重担也是不容小觑的。

两人又闲聊了半刻,外面茯苓便进来催了睡觉了,杜若一看时辰,都已经亥时二刻了,急忙就催促刘七巧睡觉。两人正宽衣解带,外头有小丫鬟来说,二太太似乎是有了些知觉了,手指动了动,让老太太放心。杜老太太这会儿已经睡下了,倒是杜若听了这消息之后,稍稍的放下了心来,和刘七巧一并睡了。

第二天一早,杜若醒来的时候,就听见外头的丫鬟道:“二太太今儿五更醒了一回,只说肚子疼,也没说饿,不知道要吃些什么,我们老太太正派我来问问你们少奶奶,这肚子里少了一样东西,到底能不能吃东西?”

杜若便穿好了衣服,来到厅里头,只开口道:“能吃东西,先吃一些米汤之类的东西,不要喂不易消化的,主要以流食为主,油腻的东西也不能吃,要以清淡为主,等肚子上的伤口好一点了,在加一些荤汤,但是一定要保证少油少盐,目前二太太的脾胃很虚,只能慢慢的调养。”

刘七巧昨晚又发了一个寒热,今天身上依旧没力气,便没跟着杜若一起起来,只还在床上躺着,才想再睡一会儿的,大房那边跑来了一个丫鬟道:“堂少爷,我家大少爷让您过去瞧瞧,说是秦姨奶奶醒了之后,就不认人了!”

刘七巧顿时从床上给坐了起来,心道不会真的是撞坏了脑袋失忆了吧?

228

杜若去秦姨娘院子的时候,就瞧见林氏和大爷都正站在门外等着,见了杜若过来,忙迎了过来道:“大堂侄,你快去瞧瞧,姨娘她脑子似乎不太清楚。”杜若见一项做事老城淡定的大爷脸上也有着着急之色,便知道情况大抵是不太好的。

杜若才走进房门,果见秦姨娘脑袋上包扎着白布条,上头还沾染着一丝血迹,只怀里抱着一个人,一个劲儿的哭着道:“我的哥儿,我的浩哥儿,可怜你怎么就投生到了我的身上呢,你哪一点没宇哥儿好,偏偏就是个庶出的,你说你以后可怎么办呀!”

杜芸就这样被秦姨娘抱在怀中,挣脱不开,见秦姨娘这么说,只好就顺着她的话茬道:“姨娘别难过了,我长大了一样养你,你只管放宽心,好好养病,病养好了,才能享福。”

秦姨娘忽然就震了一下,只抱着芸哥儿左右瞧了一眼,小声道:“你小声点,千万别让那人听见了这话,不然她又要说你不分尊卑了,明白了吗?”

杜芸急忙就连连点头,装作乖巧的样子,那边秦姨娘又道:“你快回去吧,别让人瞧着你整天往我院子里跑,宇哥儿都考中秀才了,你连个童生也过不了,人人都看你笑话呢!你快点也回去用功念书去,给你姨娘我争一口气。”

杜芸便只好应了,秦姨娘才松开抱着他的手,这时候杜大爷正巧就站在门口,听了秦姨娘的话就一阵心酸,只开口道:“这都十几年前的事儿了,二弟中秀才那回,姨娘病了,当初就抱着我说了这些话,怎么的她如今反倒记不得我来,只记得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杜若便劝慰道:“可能只是暂时的,大堂叔先别着急,我先给姨奶奶看一看。”杜若说着,上前为秦姨娘把脉,谁知秦姨娘却一挥手,差点儿打到杜若的脸上,幸好杜若避让的快,猜没被她的长指甲划到。

大爷和林氏都吓了一跳,林氏便上前问道:“姨娘你这是怎么了?大侄儿给您看病呢?你好歹把手伸出来,让大侄儿瞧一瞧?”

秦姨娘只抱着被子,一脸不屑的说:“你们两个又是谁?管起我家里的事情?我家老爷就是金陵城的名医,我们家人生病,哪里用得着看外头的大夫的?老爷呢?你们帮我把老爷喊过来,老爷知道我病了,头一个就过来瞧我了。”

可怜二老太爷这会儿还在前面的正房躺着呢,他都一个月没能下得了床了,刚刚才醒过来有了点人样,身上筋骨都还没活动开呢,如何来给秦姨娘看病?

林氏便好心劝慰道:“老爷这几日出门了,正好不在家,不然我们也不请外头的大夫了,还贵,还不灵对吧?”

秦姨娘便拧着眉头努力想了想道:“老爷这几天出门干什么呀?他平常出门都带着我呢?这次出门我怎么不知道?带了谁去,你们快告诉我?”

林氏便不知道怎么才能再编下去了,只尴尬的不说话,大爷就接着道:“就带了管家和两个小厮。”

秦姨娘一脸不信的模样,又往林氏的身上瞅了一眼,只睁大了眼珠子道:“你什么时候过门的?我怎么没瞧见过你,老爷说了,没我发话,他不再纳妾的,老爷怎么也说话不算呢?”

秦姨娘说到这里,就嘤嘤的哭了起来,闹的林氏一个大红脸。杜芸原本是要回去的,见了这光景,便也上前劝道:“姨娘你快别哭了,这不是老爷纳的新姨娘,这是儿子娶的新媳妇。”

秦姨娘听了这话,果然就不哭了,只睁眼瞧了一眼林氏,又瞧了一眼站在面前的杜芸,皱了皱眉道:“配你老了点。”

这会子就是杜若,也都没忍住要笑出声来,可谁知杜芸却没笑,反而上前劝慰道:“年长些无所谓,对儿子好就行了,姨娘不是一直教导儿子,娶了媳妇就要好好待她,不能朝三暮四的,儿子都记着呢。”

秦姨娘听了这话,眉头忽然就松开了,只伸手摸了摸杜芸的脸道:“大郎,你是娘的骄傲,你一定要成才,让她们看看,谁说做姨娘的就养不好儿子了。”

杜若乘着秦姨娘这会儿心情平静,上前给秦姨娘切了脉,见她除了头上的伤口之外,兼还有郁结攻心的症状,便开了一副疏肝理气、活血散结的药方,嘱咐林氏按药方抓了药给秦姨娘服用。

按照杜若的估计,秦姨娘可能是因为重大刺激之后,又加上头上有重创,出现的短暂性的失忆症,这种症状会在她病好之后消失。不过这种病却也不好治,也是属于情志病的一种,常言道:心病还需心药医啊!

杜若给秦姨娘开好了药,便起身回了柳园,见刘七巧已经穿了衣服起床了。方才有人来传话,说是二太太醒了过来,杜老太太已经领着丫鬟们一起去瞧去了。杜若见了刘七巧,又想起方才秦姨娘的惨状,心里头便又生出不少的想法,只走进房里头,对着歪在软榻上的刘七巧一本正经道:“七巧,我杜若发誓,这辈子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绝不纳妾,就算是你让我纳,我也不要!”

方才茯苓见杜若从外面进来,便急急忙忙的就上前为他斟茶,忽然听他信誓旦旦的说出这样一句话来,心里头唯一的一点念想也被破灭了,只觉得手一颤,茶壶盖子便掉进了茶盘子里头。

茯苓自己也被吓了一跳,急忙擦了手道:“少爷要说这些,何必不等着没人的时候跟少奶奶悄悄的说,倒是把奴婢给吓了一大跳的。”茯苓说完,急忙取了帕子来,一边擦桌子一边装作无所谓问道:“少爷倒是说说,怎么出去一趟,便想起说这事情来了?”

刘七巧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对茯苓也算是信得过的,且听说她和连翘都是有了人家的,所以压根没往歪处想,听茯苓这么问起,便也跟着问道:“你倒是说说,这是怎么了?巴巴的回来在我跟前做二十四孝好老公呢?”

杜若叹了一口气,从茯苓手中接过了茶盏,抿了一口道:“我是实在不想看着人家姑娘被耽误了,今儿瞧见了秦姨娘,心里又不免难受了几分,好端端的姑娘做了姨娘,一辈子抬不起头不算,连带着孩子也抬不起头,这又是何必呢!到不如安安生生的嫁一个平头百姓,做一对平头夫妻,少享这些富贵,省去多少烦恼。”

刘七巧见了杜若这样子,就知道他定然是又同情起了秦姨娘来,便知安慰道:“行了知道了,那我也发个誓,这辈子无论如何,我是肯定不会让你纳妾的,你若是敢纳妾,那你就先把休书写好了,我带着儿子流浪去!”

杜若见刘七巧这么说,顿时扑哧笑了起来道:“完了,儿子还在你身上,我不从也没辙了。”

两人哈哈笑了起来,外头紫苏正巧就领着小丫鬟们送了早膳过来道:“大少爷一早过去,还没用早膳吧?今儿大太太通知厨房做了小米粥、荷叶糯米鸡、鸭油烧饼、桂花小元宵、什锦菜包,素烧卖、鸭血粉丝汤。大太太说,这几样都是秦淮八绝里头的东西,杜家的厨子以前是在酒楼专门做早市的,这几样点心做的最拿手。”

刘七巧闻言,更是眼睛都亮了起来,她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学校餐厅里头的鸭血粉丝汤和鸭油烧饼,早上吃一顿,精神一整天。

紫苏正介绍着,外头的小丫鬟们就已经布好了早膳,进来请杜若和刘七巧往厅里头用呢。刘七巧便问道:“老太太吃过了吗?”

“老太太跟二老太太一起,在二太太的锦园用了。”紫苏方才去厨房的时候,就瞧见锦园的丫鬟来传膳,才知道了这些。

刘七巧瞧着一桌子的好吃的,只觉得食指大动,不过她毕竟身子还没好利索,还是很识相的吃了半碗小米粥、半个鸭油烧饼、小半个素烧卖,外加杜若稍微给她尝了几口的鸭血粉丝汤。

刘七巧喝了几口美味的汤,只感叹道,在没有化学添加剂的古代,能做出这样好吃的鸭血粉丝汤,果然是牛人。杜若见她食欲不错,又摸了摸她的额头,总算确认她已经退烧了,只笑着道:“你这两天好好休息休息,等身子好一些了,我带你出去玩几天。”

“真的?”刘七巧兴奋的抓住杜若的袖子不放:“去哪儿?爬紫金山去?还是游玄武湖?再不济就秦淮河边瞧瞧?”

杜若听刘七巧说起紫金山,只连连摇头道:“那荒山野岭的,你那儿干嘛,前朝的水榭都被拆了,如今都没什么人去了,我就包个画舫,带你夜游秦淮,听一听小曲。”

刘七巧瞧了杜若一眼,心道:游秦淮,那不是诳窑子吗?有带着老婆逛窑子的吗?

杜若见了刘七巧这样子,只努了努嘴,小声凑到她耳边道:“到时候你穿上我的衣服,就看不出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刘七巧听说杜若要带她出去玩,精气神一下子就好了不少,只连忙让茯苓找了一件杜若平常不常穿的外衣出来,让紫苏照着她的身材修改一下。主仆两人就坐在廊檐下做针线。小丫鬟们见外头阳光正好,又难得没什么风,就搬了软榻到外头,让刘七巧在上头歪着。紫苏一边做,一边往刘七巧的身上比一比。

杜若用过了早膳,去了锦园那边看看二太太的情况,见杜老太太和二老太太都在里面坐着,二爷也没有去宝和堂,都几个人都坐在厅里头喝茶。杜老太太见杜若来了,只开口道:“你也进去瞧一瞧,人是醒了过来,不过听说以后再不能生养了,似乎心里头还有些难过。”

杜若见杜老太太这么说,心里也了然了,只开口道:“能救下这条命已是不容易了,当时若不是七巧当机立断,今儿只怕杜家也要办起丧事了。”杜若原本就心疼着刘七巧,为了救人自己的身子也不顾,如今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心里自然不高兴,平白就生出一股厌恶感来,只拱了拱手道:“七巧还病着,这里有二堂叔照看,我也放心,我就先回去了。”

杜若向来是谦谦君子,人前从来是温和有礼的,杜老太太也没闹明白他今儿是怎么了,拉下脸就生气了。其实杜老太太是很理解小徐氏的,一个女人没了生育能力,就等于少了争宠的工具,她毕竟还那么年轻,说起来也是可惜的。不过杜老太太又转念一想,自己的孙子自然是更疼惜自己的孙媳妇的,七巧为了救人,染了风寒,她自个儿还怀着身孕呢,这么做确实也危险。

“二侄儿已经有了一个闺女,两个儿子,如今又有了一个儿子,也算的上子孙满堂了,侄媳妇纵是以后不能生了,也碍不着什么!”

众人其实都懂这个道理,只是小徐氏自己还想不明白,人往往就是贪心的,以为自己活了,就可以活的更好,却不知自己要活着,那都是跟阎王爷抢来的命呢!

刘七巧顺手摸了一块点心吃了起来,才没嚼两口就瞧见杜若绷着一张脸又回来了。刘七巧问他,他又不肯说,稍稍坐了一下,喝了一口水,便起身道:“我看二堂叔今儿只怕没空过来,我去那边院子里瞧一瞧二叔公。”

服侍二老太爷的事情一向都是秦姨娘安排的,索性林氏也不是个糊涂的,秦姨娘撞头之后,就命人去姨娘的院子里请了四姨娘过来,暂时安排二老太爷的衣食起居。

四姨娘没生养过,和二老太爷之间也没什么感情,也是当年二老太太为了从秦姨娘处笼络二老太爷才抬上来的人。三姨娘和二姨娘都去世了,二姨太是二爷的生母,二老太太把二爷抱过来没多久,就死了。三姨太是难产死的,大门大户里头,若是听说姨娘死了的,十有八九都是死在这种事情上的。古代的医疗条件太差,小孩子们能平安长大的几率为百分之六十,女孩子能平安生下孩子不死的几率为百分之七十,能闯过这些难关的人,已经算是上天的宠儿了,能活到四十多岁,看见儿孙满堂的,那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了。

杜家迁回北方的时候,四姨娘已经抬了姨娘了,自然是知道杜若这个人的。她坐在凳子上有些发呆,见杜若进去,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只站了起来,理了理鬓角,尴尬的笑了笑道:“是大少爷,都长这么大了?”那时候杜家还没分家,所以四姨娘还照着以前的称呼喊杜若。杜若也对着她微微一笑,其实杜若回京城的时候也才七岁,对那时候的记忆早已经很模糊了,不过从四姨娘现在的样子里头,依稀还能瞧得出来,年轻时候定是个美人胚子。

“来看老爷?你坐,我去给你倒茶。”四姨娘端端的福了福身子,没有半点长辈的样,绕过了帘子出去为杜若倒茶。这会儿二老太爷还在睡觉,杜若就伸手过去为他诊脉,见脉搏什么的都已经恢复了正常,就是长期在床上躺着,身子很虚弱,只怕要补一阵子才能好呢。

杜若看完了病,觉得也不用换药方,还是昨天的药吃上几贴,等身子调养过来,能下地走动走动的时候,再换药也不迟,便欲起身告辞。

四姨娘这会儿正端了茶盏进来,放在窗下的茶几上,回头问杜若:“老爷的病怎么样?还好的了吗?我瞧着心里头没数。”

杜若见四姨娘眼中是有关切的眼神的,只开口道:“二叔公没什么大碍,休息几日就能好了,四姨太不用担心。”

四姨娘点了点头,脸色稍霁,只笑道:“这些年老爷的身子一直是硬朗的很,谁也没料到会出这样的事情。”四姨娘说着,一直沉静的眸光稍微闪了闪,又开口问道:“大姨娘怎么样了?” 她口中的大姨娘就是秦姨娘,秦姨娘是二老太爷纳的第一个妾,到如今和她感情还是最好的,倒是有几分真爱的意味。

“秦姨娘撞上了脑子,这几日神智还不太清楚,四姨娘若是有空,可以去瞧瞧她,跟她说说话,或者她还能想起来一些什么。”

四姨娘脸上就又有些尴尬,只笑道:“还是先照看老爷的要紧。”

杜若便起身出门,四姨娘送了杜若出门,依旧在方才二老太爷床前的杌子上坐下来,瞧着依旧沉睡的二老太爷便道:“老爷,秦姐姐是真心待你的,你好歹念在这些年的情分上,饶过她吧。”四姨娘说着,就只低下头擦了擦眼泪,她瞧着周着安静的很,丫鬟又在廊下熬药,便继续道:“做姨娘不容易,我们几个姐妹,如今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还是因为福薄,没生下一男半女的,才能活到现在。要是我跟二姐姐一样,生了儿子出来,又没那个能力养他,只怕也是熬不到今日的。”

四姨娘胡乱说了几句,擦了擦眼泪,站在窗口看外头丫鬟熬药,又吩咐道:“如今老爷能吃一点东西了,你去厨房吩咐一下,让熬些虫草粥来。”

杜若回来的时候,就听见锦园那边哭闹成了一片,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他向来不爱看热闹,便回了柳园,才进门就瞧见园里的丫鬟少了一小半。刘七巧便道:“我让她们去看热闹去了,听说二太太的娘家有人来了,知道二太太早产是大姑娘使的坏,正要拉了大姑娘出来对峙,还吓唬说要送官呢!”

杜若只不信道:“怎么可能?徐家是二老太太的娘家,原本就是亲戚,这点面子总会给的吧,如何能闹成这样?”杜若正纳闷,外头看了热闹的小丫鬟已经回来了,刘七巧便喊了她过来问话道:“到底怎么回事儿,你说说。”

半夏是刘七巧亲自挑的机灵丫鬟,头脑也聪明,见刘七巧问了,遍开口道:“来的是二太太的娘,按照道理也是二老太太的侄媳妇,我悄悄的听二姑娘的丫鬟说,大姑娘和二太太家的哥哥很要好的,可是二太太的娘瞧不上大姑娘,所以就把二太太嫁了过来,想断了后面这门亲事,大姑娘心里不开心了,就拿二太太撒气,所以二太太的娘就过来闹了起来。大姑娘就在二老太太跟前哭,说要剪了头发做姑子去。”

刘七巧听了,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说实话在古代,与其说你是嫁的男人,不如说你是嫁给了这男人的家里。要是婆婆对你不好,你又不能跟现代人一样单独出去住,又还非得看着自己讨厌的人的脸整天在自己面前招摇过市,她指使你做什么,你还不能反抗,这种人家,嫁过去有意思吗?大姑娘真是被迷了眼了,怎么就瞧不清楚这一点呢,就算是你过门?能有好日子过吗?

刘七巧便有些诙谐的开口道:“相公,你二叔公一家倒是挺热闹的,咱们家大几年都不会出的事情,他们家这几天全赶上了。”

杜若这几天也是被弄的头疼,再加上昨天他经历了极度的失意和极度的惊喜,对这些事情也觉得有些烦扰,便叹了一口气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还是等二叔公的病好了,把分家的事情定一定,早些回去吧。”

刘七巧就扯着他的袖子,让他坐在自己的软榻边上,又拿了紫苏手上的活计,递给他看道:“瞧,就快改好了,等好了我穿给你瞧一瞧,我定然也是翩翩浊世佳公子一个。”

杜若便笑了起来道:“别到时候跟我二叔一样,引一群莺莺燕燕回来就好了。”

刘七巧便撅嘴道:“引了回来我也享受不到,白白便宜了你,这种亏本事情,我才懒得做呢!我们要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才是!”

杜若伸手敲了敲刘七巧的脑门,一脸郁闷道:“你这一套套的,到底是哪里学来的?”

刘七巧就无比自豪的说:“无师自通!”

229

到了午时,百合来传话说杜老太太在二老太太那边用膳,二老太太被大姑娘气得不行,杜老太太脱不开身,让杜若和刘七巧两个人先吃了,不用等她了。刘七巧早膳吃得多了一点,方才又无聊的捡了几块点心吃,这会儿倒是不怎么饿,杜若便让茯苓去厨房简单备一些菜色过来,清淡点的好。

茯苓正要出门传膳,外头已经有大丫鬟领着婆子小丫鬟们提着食盒往这边来了。那领头的丫鬟刘七巧见过,正是林氏身边服侍着的人。杜二老爷家没有杜家富贵,从丫鬟人数配比上就能瞧得出一二。二老太太身边,也不过就是两个大丫鬟,几个小丫鬟。姑娘们身边是各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一个奶娘并几个粗使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