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便笑道:“男女有别,阴阳调和,人的身体也是一样的,开药的同时要和病人身体的五脏相益补,才能事半功倍,药到病除,不然的话,虽然治好了病症,若伤了五脏,以后还有别的病会找上门。”

“我似乎有些懂了,原来治病救人不只是简单的背背药方,是要融会贯通,结合病例,再做修改的,并非所有的药适合同样病症的人。”

杜若不过只是稍稍提点,没想到杜芸就已经想到了这一层,顿时让杜若觉得欣喜异常,头一次萌生了收徒弟的想法,只可惜也不过就是想了一想。杜芸天生聪慧,若是用在了科举上头,将来也一定是有所建树的。

“你先回去看,等你把这几本书都摸熟了,让二叔带着你瞧几个病人,多看几张药方,渐渐的自己就能进这个门道。”

“多谢大堂哥指教。”杜芸脸上带着一丝欣喜,抱着几本医书,高高兴兴的就回了自己的住处去了。

听说杜老太太来了金陵,之前留在这边没回去的几个老姐妹,也都纷纷上杜家来串门了。刘七巧便整日跟在杜老太太跟前,充当二十四孝好孙儿媳妇。可偏生她又有了身孕,站着么,觉得累,坐着么,这一屋子都是比她长了两辈的老太太,她又觉得不好意思。幸好杜老太太心疼她,就让她跟着杜家的几个姑娘,出去聊天解闷去。

杜芩在选礼物的时候给刘七巧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所以刘七巧就自然和杜茜她们走的比较近一些。杜萱和杜莹不过才十岁开外的光景,刘七巧只把她们当小孩子而已。见她们两人今儿手腕上带着她昨天送的珍珠手钏,便开口问道:“我瞧你们两个昨天选的可不是这颜色,怎么今儿都变成白色的了?”

杜莹便伸着胳膊道:“我瞧着白色的才好配衣服,就让二姐姐让给我了。”

刘七巧瞧了一眼,杜莹是三个姑娘中长得最漂亮一点的,小小的年纪,皮肤好的跟缎子一样,雪白晶莹,还真配她这名字,便捏了捏她的脸颊道:“你倒是猴精呢!不过确实很配你的肤色。”

刘七巧瞧见杜茜手上戴着的是她送的那串黑珍珠,跟她今儿耳朵上的黑珍珠耳坠正好配成了一对,就越发对昨晚她的表现多了几分赞赏。

“这耳坠瞧着不错,等我回了北边,我用剩下的珠子也做几副耳坠,到时候让人给你们捎来。”

杜芩本来只在一旁百无聊赖的看她们跟着刘七巧套近乎,自己似乎是很不在意的,可听了刘七巧这话,顿时就饶有兴致的凑上来道:“好呀好呀,大堂嫂记得还要做紫色的和金色的,配成了对儿还好看呢。”

刘七巧顿时觉得越发尴尬了起来,心里默念了几句我去…就这德行,王府的三等丫鬟都比她素质好一点,二老太太是怎么想的,怎么就把她宠成了这样。

几个人正说着,刘七巧便听见远处传来小丫鬟们细声细气的声音,只瞧见不远处的小径上,有一个大腹便便的年轻女子,正往刘七巧她们坐着的小亭子里头来。

杜茜远远的瞧见了来人,只小声提醒刘七巧道:“这是大伯娘。”刘七巧哦了一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打量,也觉得她这个年纪,生不出杜芩这么大的女儿,心里就有些了然了。

原来杜芩和两个弟弟的生母谢氏,两年前去世了,二老太太便做主,将自己娘家的侄孙女给了杜二爷做续弦,年底刚刚进门,没两个月就怀上了,如今正是要生的光景,怪不得昨晚都没让她出来见客。

二老太太的娘家徐家也是没落了,不然也不会让自己的闺女,嫁给自己的表舅当续弦的。二老太太又是一个特别护短的性子,所以小徐氏进了门,倒是一点气也没受,前头原配的孩子又那么大了,根本用不着她操心。说起来她只比杜芩大了四岁,以前还是常在一起玩的闺中姐妹,也就这一点,让杜芩和小徐氏都觉得有些别扭罢了。

杜芩见小徐氏过来,脸上便不大好看了,只冷着脸就起身告辞了。小徐氏倒是浑不在意,上前给刘七巧见过了礼,又客气道:“今儿一早就收到了侄媳妇送的几匹面料,我瞧着都是上好的绸缎,颜色有看看,心里正喜欢呢,前儿有些累了,没出来见礼,侄媳妇可千万不要怪罪。”

刘七巧从她来的方向便猜了出来,她大概是先去见了杜老太太,才特意折到这里见自己的,便笑着道:“哪里的话,你我都是有身子的人,懒怠些也是常事儿,长辈们不会怪罪的。”

小徐氏一听刘七巧也有了身孕,顿时脸上就露出了笑来,只上下打量了一眼刘七巧道:“大侄媳妇怀着身孕,怎好走这么远的路呢?”

刘七巧忙解释道:“路上的时候才知道的,不然可不就不来了呢!”

小徐氏便拉着刘七巧坐了下来,开始了孕妇之间的话题,顿时三个姑娘也觉得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又本来和小徐氏不甚熟稔,便也寻了由头都告辞了。

“头三个月,最是要注意的,我那时候便是怀相不好,总是见红,也不知道吃了多少中药,才算保住了这一胎。”小徐氏说着,手掌便抚摸再突起的小腹上,淡淡道:“如今总算是快要到日子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刘七巧便笑着道:“可不是,嫁到这样的人家,孩子也用不着自己带,总有奶娘老婆子,好好养一养,过不了几个月,就又恢复了没生之前的样子了。”

小徐氏便捏着帕子捂嘴笑:“可不是,若真是回不去了,水桶腰一样的,如何是好呢!”

刘七巧便调笑道:“他要是敢嫌弃你水桶腰,你就踹他下床,看他下次还敢不敢了。”

小徐氏的脸顿时就涨的通红的,刘七巧猛然就想起来,杜二爷是小徐氏的表舅,虽是相公,却又是长辈,这…这…闺阁里的乐趣,倒是实在让人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

刘七巧又跟小徐氏聊了几句,小徐氏的丫鬟便上前说到了她吃药的时辰了,刘七巧也没留她下来,只远远就目送她走了。

到了晚上,杜若和刘七巧用过了晚膳,两人洗漱完毕,因为天气越发的冷了,茯苓便送了一个汤婆子进来,裹上了夹棉的锦缎,放在杜若和刘七巧的被窝里头。

杜若今儿下午跟着杜家的小厮去了宝和堂,宝和堂在金陵也有五家店,生意还算不错。宝善堂在金陵也有一家分店,这些年都是交给宝和堂打理的,每年的利钱,也都是按时送过去的。

杜若见刘七巧钻进了被窝里头,便也脱了外袍上了床,一把搂了她给她暖手,京城这个天气早已经烧起了地龙,南方却没有那些东西,只是到了再冷的天,在房里生几个暖炉而已。

“怎么样?今天你说要打入敌人内部?成效如何?”杜若一边呵着气为刘七巧暖手,一边问道。

223

“切…”刘七巧不屑的笑了笑,往杜若怀中靠了靠道:“也没什么发现,倒是知道一件事儿,二叔的媳妇是续弦,我说怎么大姑娘娇蛮的很,原来是死了亲娘,二婶婆又娇惯,这样能学好了才怪呢!”

杜若这时候也想起了这件事儿来,拧眉想了想道:“好像是前年去世的,当时我父亲还过来奔丧的,不过我倒是没太在意,之前听二婶婆说又怀上了,我还想着二婶娘年纪也不小了,原来是续弦,那就不奇怪了。你还发现了些什么?”

刘七巧便拧着眉头想了半天,才小声对杜若道:“我还发现,二婶婆偏心都偏到胳肢窝里去了。”

杜若只笑道:“这我也发现了,不说别的吧,二堂叔住了正院子,他家大姑娘一个人住一个院子,这回老太太来,大堂叔既然让姑娘们让了院子出来,怎么就把姑娘们搬回去跟自己一起住了,姑娘们年纪大了,和亲爹住在一起,也不方便,我听下人们说,大堂叔最近就住在外书房里头,很少进内院了。”

杜家在金陵的宅子没有在京城的大,统共也就几处独门独户的院落,二老太太住了一处、二爷住了一处,大姑娘和两个少爷各一处。二房这边秦姨娘要照顾老太爷,所以单独住了一处、大爷和大婶娘一处、三位姑娘一处,杜芸因为常年在外头上学,也没自己的院子,是和二房的两个少爷住在一起的。另外还有一处,是几个姨娘住的,剩下了的地方,就都是下人房了。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了,顿时就有些明白了,只开口道:“既然三个少爷是一处住的,那四个姑娘住一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怎么反倒搬去了大堂叔的院里了。不过看那大姑娘的样子,也是不好相与的,只怕大房的三个姑娘还不愿意去呢!”

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大房人口多,地方反而少,这次杜老太太一来,便挤了三位姑娘的住处了,说起来他们才是最多余的。刘七巧这会儿心里就已经有数了,只拧着眉头道:“我瞧着大堂叔和二堂叔人都挺好的,其实这矛盾的根源不过就是二婶婆和秦姨娘,你说上一代的恩怨,偏生就要连带着他们亲兄弟,多别扭啊?”

杜若点头表示同意,又道:“我今儿在店里也和伙计聊了聊,说大堂叔和二堂叔兄弟两个还算和睦,大堂叔管着生意,二堂叔管着大夫和外头治病出诊,跟我爹和二叔没什么两样呢。”

刘七巧也想不明白,又道:“清官难断家务事,我看还是想办法怎么把二叔公给先救醒了,再问他老人家的意思吧!”

杜若就又犯起愁来,只拧眉道:“今儿的抓回来的药,我偷偷瞧过了,没问题,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刘七巧也只摇头,小声道:“我让茯苓去厨房打探过来,二叔公平常还真不吃什么东西,一日一碗参汤、秦姨娘会让厨房熬一些米粥什么的送过去,你瞧二叔公瘦成那样就知道了,况且人都没啥知觉,能吃多少东西进去?药是五姨娘熬的,就在秦姨娘的院子里熬,因为厨房还熬着二婶娘的药,秦姨娘怕弄错了,所以就在院子里直接熬了。”

杜若听刘七巧说的清晰,便只点了点头道:“这么看来,唯一有可能被下毒的地方,就是五姨娘熬的药了?”

两人又聊了几句,商定了计策,这才吹了蜡烛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杜若又一早跟着两位老爷去了宝和堂,配了几味药之后,便让春生跟着一起回了杜家。

杜老太太一早跟着二老太太出去了,今儿正好是十月十五,杜老太太就跟着二老太太一起,去了玄奘寺上香。

到了午时三刻,刘七巧用过了午膳,便来了秦姨娘的院子看二老太爷。秦姨娘见刘七巧过来,脸上含着笑迎了上来道:“你一个怀着身孕的年轻媳妇,老往这边跑做什么,没得沾了病气就不好了,就是二爷媳妇,自从你二叔公病了,也没让她来过。”

秦姨娘不愧是宅斗中的胜利者,这话说的着实是好听的,分明是不想让人进去,偏生还是那么让人不忍拒绝的理由。又点出了二房人的不孝顺来,一举三得。

“姨奶奶过虑了,什么病气不病气,不过就是哄孩子罢了,杜家是医药世家,哪里忌讳这些,我就是进去瞧一瞧,二叔公今日好些了没有?”

秦姨娘见刘七巧没走的架势,便让她进去了,又道:“他就这么躺着,也没个知觉,我瞧着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一日两次的药倒是没少过。”

刘七巧只安慰道:“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自然是要慢慢医治,才有效果的。”

刘七巧进了二老太爷的房间,丫鬟端了凳子上来,她在靠边的地方坐了。外头的廊下,五姨娘正在那边熬药,隐隐约约传来中药刺鼻的味道。秦姨娘便站在窗口往外头喊了一声:“老爷的药熬好了没有?”

五姨娘拿帕子擦了擦脸颊,抬眸道:“就好了。”

刘七巧就跟着道:“五姨娘真有心,熬药这种事情,交给丫鬟们就好了,何必自己亲自做呢。”

秦姨娘神色自如,也跟着笑:“她跟我一样,是穷人家的闺女,从小就是伺候习惯人的,这点小事,自己做就好了,还喊什么丫鬟,再说我们这院子,丫鬟也没几个。”

刘七巧便想了想,秦姨娘这进进出出的,身边确实没见跟过几个丫鬟,不过就是一两个看着长的很瓷实的,想来也是跑腿做粗活的。

刘七巧又在心里念了一声我去…二老太太还真一点儿都不怕人家说她偏心呐!

杜若从外头回来,正巧遇上了在玄奘寺用完了斋饭回来的杜老太太和二老太太,便邀了她们道:“今儿我去宝和堂,给二叔公配了一副新药,我瞧着二叔公今儿就能醒过来,两位老太太不如过去瞧一瞧。”

二老太太听说二老太爷能醒,只惊得睁大了眼珠子,紧接着又阖眸念了几句阿弥陀佛,才开口道:“我今儿在庙里才许的心愿,没想到这么灵,走我们快过去瞧一瞧。”

刘七巧依旧坐在房里和秦姨娘闲聊,又道:“芸哥儿长的真好,我就是在京城也少见这样的公子哥,看着就让人喜欢。”

这一点秦姨娘显然也是有同感的,只笑着道:“可不是,比他老子还强,只可惜他老子投生在了我身上,不然的话,也不会闹成今天这个样子,让你们大老远的从京城跑过来。”

刘七巧便顺势问秦姨娘:“姨奶奶是个什么想法呢?不如偷偷跟我说几句,我要是瞧着有道理,回头跟我们老太太说去。”

秦姨娘的眸中就不自觉露出了一些警觉,不过只稍众即逝,顿了半晌,才开口道:“我也没有什么想法,只觉得他们两个毕竟都是老爷的亲生骨肉,虽说嫡庶有别,可也有长幼有序这一说,大爷虽然不是嫡子,却是长子,没道理分家的时候,只按照一个庶子的份,就给打发了。”秦姨娘说着,显然是有些激动,连声音也颤抖了起来,只吸了吸鼻子道:“再说大爷从十几岁上头就跟着老爷学生意,在宝和堂呆了十几年,如今说要他撒手就撒手,我这个做娘的,不忍心。”

刘七巧听秦姨娘这么说,句句在理,实在是有些快要被说服了,便只跟着她道:“姨奶奶说的有道理,可道理有时候也拧不过一个规矩,不过我倒是听我们老太太说了,宝善堂的招牌只传嫡长子这是宝善堂的规矩,如今二老太爷开的是宝和堂,自然可以不用宝善堂的规矩。等二老太爷醒了,说不定会有新的定夺,姨奶奶别太伤心了。”

秦姨娘这时候看着床上二老太爷的眼神便多了几分怨恨,只有些恨恨道:“他若是真能这么想就好了,只怕他好起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想着要大爷交出宝和堂的账本来。”

刘七巧这回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了,正没辙的时候,外头小丫鬟道:“老太太来了。”

一行人便起身迎了出去,五姨娘也只放下倒了一半的药罐子,跟着秦姨娘和刘七巧一起迎到门口。

杜若抬眸瞧见刘七巧已经在这边候着,微微勾了勾嘴角,上前牵着她的手一起进门。众人进了二老太爷的房间,杜若便打开了药箱,从里头拿了一个白瓷瓶子,从里面倒了一颗药丸出来道:“这是我从北边带过来的药,专治邪风入体的,昨儿翻行李的时候才瞧见,才想起来要给二叔公用下试试。”

二老太太忙开口道:“快拿水来,喂老爷服下。”

秦姨娘正要到茶房去倒水,杜若只开口道:“不能用水送服,要用我昨天开的汤药送服,才有效。”

秦姨娘便站在窗口,看了一眼在廊下熬药的五姨娘,见没人影,便只自己出去,将那一碗药端了进来,脸色倒是依旧很平静,只开口道:“刚熬好呢,正烫着,晾一会儿喝吧,既能救人,也不急在这一时了。”

224

房间里头虽然人多,却也是静悄悄的,外头午后的阳光落进来,照在青石地砖上,明晃晃的一块儿。杜若和刘七巧的视线就一同落在了茶几上那一碗冒着热气的药上头。杜若等了片刻,才要起身,外头有小丫鬟进来回话道:“大爷和二爷都回来了。”

“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秦姨娘有些狐疑的嘀咕了一句,就瞧见杜若端起了药碗,低着头轻轻的吹了一口。

杜大爷和杜二爷一起进了房间,杜大爷便开口道:“我方才听店里的掌柜说,大侄儿配了就父亲的药回来了,我便着急回来瞧一瞧,正好路上遇到二弟,就一起回来了。”

秦姨娘这会儿只觉得耳根有些热,心里也有些乱,再回味了一下大爷说的话,顿时就紧张的抬起头看着杜若手中的药碗。方才杜若说,那药是从北边带来的,可这会儿大爷说,那药是杜若去宝和堂现配的,只是,他为什么要说谎呢?

杜若轻轻的吹了一口依旧冒着热气的药,却并没有上前去喂二老太爷,刘七巧闪身到了外头厅里,在后面的耳房里端了一盅茶盏进来。杜若便低下头,抿了一口秦姨娘端进来的药。那苦涩的药汁在他的舌尖慢慢的散开,约莫过了片刻,杜若接过刘七巧手中的茶盏,漱了口道:“这药里头多加了一味曼陀罗果,可以让人神经麻痹,昏迷不醒。二叔不信可以试一试。”

杜二爷哪里有杜若这本事,这药说起来他也试过,可十几味中药融合在一起熬出来的大杂烩,他行医这些年,若让他品药分辨的话,也不过能说对个五六味药而已。

谈话见刘七巧早已经换了一杯茶上来,杜若便上前,扶起二老太爷,把那药丸放入了二老太爷的口中,就着温水服了进去。又从药箱里头取了针囊,为二老太爷放血祛毒。

大爷和二爷看见二老太爷指尖落下的深红带黑的毒血,顿时如梦初醒,一时间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大爷更是一脸茫然,只是转眼间,二老太太却已经想明白了,从凳子上站起来,指着秦姨娘骂道:“你这个毒妇,你竟然要毒死老爷!”

秦姨娘脸色一暗,继而却扭头,看着二老太太道:“我做什么要毒死他,你不是一直都说,他对我是最好的吗?”

二老太太喘了一口粗气,责问道:“那这药里头的毒药,又是怎么来的?”

“我怎么知道?药是昨儿才送进来的,都在茶房的阳台上摆着呢,我这院子也从不拘着人进出,要是有什么人做什么手脚,我从哪儿知道?”

秦姨娘正说着,茯苓从外头跑了进来,从袖中取出一个用丝帕抱着的东西,呈到刘七巧面前道:“奶奶,这是我从围墙外头的小河沟捡回来的,是方才五姨娘从药罐子里头夹出来,用手帕抱着扔出去的。”

秦姨娘听到这里,身子是稍稍的一歪,差点儿就跌坐了下来。二老太太立时就喊了丫鬟婆子。把五姨娘从房里拉出来,进去的时候,五姨娘正在换衣服,净房里头的铜盆里,还放着一方沾着中药味的帕子。

这个时候,昏睡已久的二老太爷忽然有了些知觉,喉咙里发出吼吼的声音来,杜若连忙又给他灌了两口温水,二老太爷只偏着头胸口起伏了几下,扑哧一声,冲着床外头吐出一滩的黑血来,人就跟着清醒了过来。

“父亲…”大爷和二爷都跪在了二老爷的床头,两个三十出头的男人眼中各自带着泪光。

“你们…都起来!你,跪下!”二老太爷半睁着眸子,往秦姨娘的方向看去。

秦姨娘怔了怔,瞧了一眼被婆子们拧着跪在地上,吓破胆的五姨娘,冷冷道:“没错,是我让霜儿给你下的药,你服侍了你一辈子,替你生儿育女,可临到老了,你同我说什么?宝和堂的招牌只传给嫡出的二爷,那我的儿子呢?他难道连宝和堂一个打工的伙计都不如吗?是啊,他是我生的,可他有什么错,孩子们又有什么错,不过就是因为我低贱些,太太就瞧不起他们,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秦姨娘原本就长的纤瘦些,方才那一番话却说很有气势,就连脊背也挺得笔直的。她看着二老太爷,脸上落下两道泪来,哽咽道:“有时候我想,若是我死了,也就不拖累大爷了,可我又怕,万一我死了,太太还是一味的看不惯大爷,大爷就更可怜了。”

众人都没有开口,只默默的看着秦姨娘站在窗口边上,太阳照在她身上的宝蓝色褙子衫上头,让人有些晃眼。秦姨娘说完了这些,忽然就顿了下来,再也不往下说了,只抬起头瞧了一眼刘七巧,眼中似乎有着几分期待,悠悠道:“方才大少奶奶跟我在房里说的话,可还算数?”

刘七巧猛地被她点名,还有些愣怔,可谁知还没等她愣怔完,秦姨娘尽然就一头撞在了房里靠角落的那一口青花瓷的画缸上头。只听砰得一声,那画缸在架子上晃了一下,青花瓷上边沾了一丝血色。

众人这才惊呼了起来,杜若正扶着二老太爷,见秦姨娘寻了短见,急忙就将老人家放下。杜大爷更是吓的三魂去了两魂半,急忙将昏死在一旁的秦姨娘抱了起来,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哭道:“姨娘,你这又是何苦呢?儿子从来就没嫌弃过你半分,就算宝和堂没儿子的份,儿子也有能力给你养老送宗。”

刘七巧一时没忍住,眼泪也啪啦啦掉了下来。杜二爷急忙去给秦姨娘把脉,见她一息尚存,只松了一口气道:“大哥别慌,姨娘还有气呢!”

杜大爷就哇一声的大哭了起来,杜若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安慰了一下刘七巧,转身对二老太爷道:“二叔公、二婶婆,你们两个商议着要分家,有没有问过大堂叔和二堂叔的意思呢?我瞧着他们兄弟两个好着呢,何必非要分个清楚呢?二叔公,你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也说出来,让我们做晚辈的听一听。”

这会儿二老太爷总算是顺过了气来,只皱着眉头道:“我当初就是这么一说,宝和堂毕竟是宝善堂分出来的,要按着祖宗的规矩做,宝和堂是一定要留给老二的。没想到她就往心里去了,我虽说把宝和堂留给老二,可老大也是我儿子,我如何会亏待了他,自然是给了他银子,让他另立门户去的。”

刘七巧听二老太爷这么说,便知松了一口气,心道总算不是太偏心,便笑着道:“其实二叔公完全不用这么麻烦的,你想一想,如今宝和堂全靠大堂叔和二堂叔两人合力打点,才经营的这么好,若是大堂叔另立门户,那以后的新店少不得要和宝和堂抢生意,原本和睦的弟兄,反倒成了商业竞争对手,怎么说都是反目了,依我看,不如将宝和堂的资产分成两份,大堂叔和二堂叔一人一半,这样两人一起经营,按照每年的年利那自己的利银,就公平公正了。这样以后二堂叔也可以把自己的这一半再分给两个弟弟,那就是每人四分之一,只要有股份在宝和堂,那赚的银子就按照每个人的份例分配,这样的话,大家才能一条心把宝和堂做好呀!”

二老太爷才刚刚醒过来,都不知道刘七巧是谁,只听她说的头头是道的,便只疑惑道:“你又是谁?”

杜老太太便走上前去,笑着道:“老二,他是你大侄儿的儿媳妇,这是你大侄孙杜若啊!”

二老太爷这才凝神看清了杜若,只笑道:“跟大哥那时候一个样啊!”

“可不是,我瞧你的大孙子长得更好,就跟当年我们老爷似的。”杜老太太开口道。

二老太爷这会儿精气神好了些了,只看着一眼大爷怀中的秦姨娘,沉声道:“老大,送你姨娘回房去。老二也跟过去瞧瞧,再来给我回话。”

大爷只抹了泪,将秦姨娘抱着出了门,去了她平常住的厢房里头。二老太爷只伸手揉了揉额头,拧眉道:“小媳妇刚才说的话有些道理,我一会儿好好想想。”二老太爷又瞧见二老太太站在边上,只没好气道:“他们都是你招过来的吧?这几千里的路,你也好意思的!”

二老太太这会儿心里也不知道是喜是悲,被二老太爷一数落,便有些语无伦次道:“我不喊了大嫂过来,难道真要等到她们来给你奔丧了才来吗?”

二老太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摆了摆手道:“罢了,你下去吧,我有话要跟大嫂说。”

杜老太太却开口道:“有什么话,等你好了再慢慢说,你先好好休息,不急在一时。”

这时候一直跪在地上的五姨娘才哭啼啼的开口道:“老爷饶了我吧,我不是故意要害老爷的,我也没办法…呜呜。”

416.

刘七巧听五姨娘断断续续的说了起来,虽然她表述的不太清晰,但刘七巧还是凭借强大的理解能力,弄清楚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原来五姨娘年纪轻不懂事,跟外地来的一个生意人好上了,还没成婚就弄大了肚子,谁知那人回乡之后,就再音讯全无了。

五姨娘家里急得要死,眼看着五姨娘的肚子就要大起来,便求上了秦姨娘,秦姨娘原先是想让五姨娘嫁给大爷做妾的,谁知道大爷不同意,无奈之下就塞给了老爷。五姨娘肚子里偏生又有个孽种,秦姨娘就正好以此作筹码,打了她的孩子,还诬陷说是二老太太动的手脚。

二老太爷一听五姨娘流掉的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老来子,差点儿又气的厥过去,只颤抖着手道:“你们姑侄两个,也是够了!都给我滚出去!给我滚!”

五姨娘还在一个劲儿的哭,趴在地上道:“老爷,是姑妈让我给您下药的,她说等大表哥分到了你的钱,就让表哥纳我为妾的!”

刘七巧越发听不下去了,原本她对秦姨娘有几分同情,这会儿被五姨娘一搅合,也给弄没了,只开口道:“五姨娘真是一个糊涂人,你待字闺中的时候,大堂叔尚且不要你,你如今成了二叔公的妾氏,按理就是大堂叔的庶母,大堂叔怎么可能纳自己的庶母当小妾呢?你脑子再笨,也不能笨到这个地步吧?”

五姨娘原先只被秦姨娘一味的哄骗着,哪里能想到这些,如今被刘七巧给捅破了,顿时觉得五雷轰顶一样,整个人就瘫软了下来。那边二老太太只蹙眉道:“如此不检点的女人,杜家如何能留下,老爷,还是将她发卖了的好!”

杜老太太听完这一席话,只开口道:“二弟妹不要着急,横竖事情已经发生了,若是就这样把她发卖了,她的事情要是传出去,二弟一把年纪,岂不是为了她还要戴上绿帽子,依我看不如就送她到尼姑庵里头,随便是带发修行,还是剃度也罢,杜家也不缺这几两供奉她的银子,让她就这样过一辈子吧。这种事情,要是穿了出去总是不好的。”

二老太爷听杜老太太这么说,是喘过了一口气,连连点头道:“就…就把她送道城外静月庵去吧,眼不见为净!”

二老太太急忙就顺了二老太爷的话茬,急忙喊了婆子进来,将五姨娘给拉了出去,也不让她拿几件贴身的衣物,就喊了车直接往静月庵送过去了。

二老太爷刚刚醒来,又经过这些事情,早已经身心俱疲。这会儿大爷和二爷又正好从秦姨娘的房里出来,见几个婆子押了五姨娘出门,也没来得及问个所以然,就只进来回话了。

大爷跪在二老太爷的床前,脸上神色颓然,只一个劲儿的说:“儿子不孝。”

二爷也要跪下,却被二老太太给拦住了。二爷便站着回话道:“秦姨娘装破了头,这会儿人还没醒过来,虽然性命无忧,也不知道醒了是个什么光景。”一般人脑子经过重创的,多多少少会有那么一些后遗症,有的甚至会造成神经错乱,那也是有的。

刘七巧只谈了一口气,心里就无端想起一句话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不管是做正室的,还是妾氏的,有哪个人是舍得自己孩子吃苦的呢?去年杜家沐姨娘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的,也不过就是因为老太太不肯让她养孩子。如今秦姨娘倒是含辛茹苦的将孩子养大了,又指望着他们能继承祖业,能风风光光的。

“你起来吧,都是你姨娘脑子不清楚,跟你没什么关系。”二老太爷说着,只谈了一口气,揉了揉脑袋。二老太太便急忙喊了二爷道:“快上去给你爹瞧瞧,问问他到底哪里不舒服了?”

二老太爷挥了挥手,有气无力道:“你们都出去吧,我歇一会儿。”

众人正要推出房间,只听见外头小丫鬟火急火燎的跑了进来道:“不好了不好了,二太太要生了。”

二老太太眉头一皱,一叠声问:“还没到日子呢?怎么今儿就发作了?”

那小丫鬟怯生生的看了一眼房里头众人,低着头小声道:“奴婢…奴婢也不知道,就是大姑娘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和二太太吵了起来,奴婢才想进去圈一圈,就瞧见二太太跌倒在地上,裙子上染了好大一滩血,一个劲的喊肚子疼!”

“大姑娘人呢?”

“大…大姑娘回自己院子了。”

“混账!”二老太爷听了,气得重新从床上挺了起来,指着二老太太骂道:“你做的好事!我当初就说了,你一味宠着大姑娘,迟早出事!”

二老太太脸上神色尴尬至极,愣了半刻才开口道:“那…那去请稳婆了没有?”

“已经让婆子出去请了,也不知道这会儿来了没有,奴婢就先来这边传话了。”

杜老太太就急忙站了起来道:“快过去看看,千万别出什么事儿,我这孙媳妇会接生,让她先去瞧一瞧。”

刘七巧昨天是见过小徐氏的,看着怀相,虽说日子近了,却还没有入盆,要是没有大的意外,一般是不可能提前生产的。

“二婶婆别担心,我过去瞧一瞧,这早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看着也差不多日子了,孩子出来自然也是没事的。”

刘七巧才说完,众人一行便浩浩荡荡的往小徐氏的房里去了。出了二老太爷的房间,二爷脸上才显出几分担忧之色。

大爷依旧还是跪在二老太爷的床前,垂着脑袋不说话。二老太爷便道:“你也走吧。”

大爷只梗着脖子道:“姨娘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儿子,父亲千万不要跟姨娘置气!”

二老太爷就锤着胸口,激动道:“她要毒死我!要毒死我!” 

大爷依旧跪的笔直,回道:“宝和堂还卖毒药呢,姨娘若真的要毒死爹,一早就毒死了。”

二老太爷就只躺在床上叹息,又想起他年轻的时候,在书房里头看医术,正巧瞧见了一页书上写的是曼陀罗花,边喊了秦姨娘过来瞧道:“你看着花漂亮吗?”

当时的秦姨娘不过就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俏生生的就跟花骨朵一样,见了那花便问二老太爷:“老爷,你说是花漂亮呢,还是奴婢漂亮?”

二老太爷就玩笑道:“花比你漂亮。”

秦姨娘就生气了,不给二老太爷磨墨,二老太爷就接着道:“你别看这花长的漂亮,其实它是有毒的,能不知不觉让人失去知觉,就跟植物人一样,所以它再漂亮,也是不及你的。”

谁知那时候无意间的书房雅趣,倒是牵扯了这许多事情来。二老太爷如今总算明白过来了,其实秦姨娘就是那一朵曼陀罗花,他喜欢了她一辈子,到最后还是着了她的道了。

“你起来吧,有些事情我得好好想想,躺了太多日子了,脑子也不灵活了。”二老太爷只幽幽叹了一口气,阖上眸子。

小徐氏住的地方叫锦园,就在二老太太住的正院隔壁,这彰显着她作为杜家的嫡出正房的地位。刘七巧他们一行人到锦园的时候,就听见里头小徐氏一阵阵的惨叫声。一般生头一胎的人没什么经验,阵痛来了就只顾着惨叫,喊得自己喉咙破了,力气也没了,等开了全指要生的时候,两眼一抹黑,没力气了!前车之鉴就是在船上喊了一夜的洪家少奶奶。

刘七巧是听见这些少奶奶喊就觉得头疼,她这会儿还依然记得,当年她进妇产科实习的时候,产科的扫地大妈在打扫走廊的时候,听见病房里头还没开全指进产房的产妇大喊的时候,一边拍着扫帚一边骂:“尼玛老娘在这边扫了十几年地了头一次遇见你这么能喊的,楼板都被你喊通了!哪个女人没生过孩子,你喊死了没到时间孩子也是出不来的!”

刘七巧当时被扫地大妈的彪悍给震慑住了,后来发现,这位扫地大妈对每一个狂喊不止的产妇,用的都是这同一句台词…

这时候锦园外头已经围着一圈的丫鬟婆子,见二老太太过来,急忙迎了上来道:“老太太来了,二太太正在里头疼呢!”

二老太太看了一圈,发现大房的三个姑娘虽没过来,但各自都已经派了身边的丫鬟来等消息,只有杜芩不见人影,便发问道:“芩姐儿人呢?”

“大姑娘不在。”丫鬟婆子有些尴尬的回道。

二老太太谈了一口气,只领着人进去道:“先进去瞧瞧老二媳妇怎么样了。”

刘七巧跨进门的时候,就闻到一股子血腥味,地上虽然用湿布擦过了,但仍旧能看得出来,之前的确是流了好大的一滩血。早产最怕就是大出血,孩子没出来呢,流血量已经超标了,那产妇就危险了。

杜若上前,替小徐氏把了一下脉搏,转身对刘七巧道:“脉搏是好的。”

刘七巧就解开了小徐氏身上的衣物,伸手摸了摸她的肚皮道:“还没入盆。”又套了羊皮手套,探入她的下身,小徐氏就痛的拧紧了眉头喊了起来。

刘七巧收回了手,摇了摇头道:“宫颈成熟度不够,给她用催生保命丹吧,不然有的折腾。”

225

刘七巧和杜若也不知道是合作了多少次了,刘七巧才一开口,杜若就已经开了药箱拿药了。宝善堂有几味家传的秘方是只传给嫡长子的,所以宝和堂并没有这催生保命丹的药方。再加上二老太爷的医术也是老太爷半路上传授的,然后二爷又是二老太爷半路上传授的,宝和堂如今能在金陵有这样的名声,已经是很不错了。

二爷便瞧着杜若给小徐氏喂了药下去,刘七巧观察了一下小徐氏阵痛的间隔时间,开口道:“估摸着还要疼上一两个时辰才能生,全靠这药的效果了,要是药效好管用,就快一些。”

二老太太听刘七巧这么说,也放下了心来。杜老太太又劝慰道:“我这孙媳妇在京城素有送子观音之称,一定能保佑侄媳妇母子平安的。”

二爷一听,只亮了亮眼珠子道:“原来京城盛传的送子观音就是大侄媳妇?真是闻名不如见面了,我还一直以为,是个三十四岁的中年媳妇呢!”

刘七巧便也只笑了笑,大雍虽然算不上特别的民风严谨、礼教森严,但是她这么大的岁数当稳婆的,只怕全大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众人听闻小徐氏还要等一些时辰,便坐到外头的厅里头等了,只让几个有经验的老妈妈在里头陪着。

二老太太就让丫鬟上了茶,跟杜老太太又聊了起来,虽然小徐氏不时的喊几声挺煞风景的,可两人的聊天并没有因此被打断。

这会儿厅里没有大房的人,丫鬟婆子又在里头顾着小徐氏,二老太太便开口道:“方才在老爷房里,侄孙媳妇的话虽说有些道理,可到底嫡庶有别,我虽然一辈子没生出一个男丁来,但把二爷拉扯这么大也不容易,我要是不为了宝和堂考虑,何必又巴巴的养了二爷在身边,我再怎么不是,也是他们的嫡母,大雍还没有敢把嫡母赶出门去的庶子。”

刘七巧毕竟在古代只生活了七八年,而在现代却生活了三十年,根深蒂固的现代思维一下子也是转不过来的,不过她也已经很尽力的学会既来之则安之。

“二婶婆这些话自然是有道理的,我不过也就是瞧着大堂叔和二堂叔两个人感情挺好的,没什么生分,要是为了这个事情,闹得兄弟反目,到最后二婶婆就算争到了宝和堂,可二堂叔心里面是个什么想法,他是不是就高兴了呢?七巧不敢妄自揣测。”其实刘七巧也明白,就算是在现代,为了遗产挣得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那也是不少的,所以独生子女政策的好处,不但控制了人口增长,还在继承遗产的时候,强烈的体现了出来。

据杜老太太这两天的观察,她心里对这两个侄儿也是有所定论的。大爷小时候就不爱读书科举,跟着二老太爷做生意,倒也的确是这块料子。二爷是二老太太养的,从小就教导他要考科举光耀门楣,后面实在学不进去了,才转道学的医术。其实二老太太跟大多数的母亲一样,是盼着自己的孩子科举出仕,将来能够光耀门楣的,至于杜家的家传医道,比起仕途来就差得远了。

在这一点上,杜老太太为什么对大太太如此礼遇,也是有原因的。杜若虽然身子不好,奈何从小聪明伶俐,九岁就中了童生,十二岁的时候就考了秀才,不是杜老太太夸海口,以杜若的聪明才智,就算不能高中三甲,中个进士也是绰绰有余的,在加上杜家在朝中的一些关系,将来没准还真能在官场上有所建树。

可大太太当时就没提出来让杜若继续考科举,而是同意了杜老爷的提议,跟着杜二老爷学起了医术。所以在大太太的眼中,宝善堂的招牌比起自己儿子的出相入仕还要重要。杜老太太对大太太也就越发敬重。

“二弟妹的话是有道理,杜家的衣钵还是要有人继承的,宝和堂也确实不能没人经营,可是用自己人总比用外人放心些。如今我们京城宝善堂的声音,也只是他们兄弟两个一起经营的,多一个帮手总比多一个对手好,你说是吧?”杜老太太顿了顿,又继续道:“我还记着当年二叔离开宝善堂的时候,我是不肯的,可他非要出来独立门户,我们也拦不住,后来我们要去北边了,南边的生意也没人打理,这才由着二叔自己出来干的。虽说亲兄弟明算账,可这帐要是算的太清了,未免又要伤了感情。”

二老太太听了杜老太太这些话,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可事情如今弄到这个地步,要收场只怕也不容易,二老太太就叹了一口气,心里隐隐郁闷,怎么秦姨娘就没撞死了呢,她死了我也用不着忌讳什么了。

“如今老爷爷醒了,我一切就听老爷的了。”二老太太心道,秦姨娘毒害老爷那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二老太爷再糊涂,这回只怕也不会给大房好脸色看了,她先耐心的等一等再说了。

外头人虽然看着挺悠闲的,可听着小徐氏在里头一遍一遍的喊,心里总也有些毛躁了起来。刘七巧又有孕在身,嗜睡的很,加之今日中午没有歇中觉,她已经有些困的支不开眼皮了。杜若瞧她一遍遍的打哈欠,只伸手拉拉她的袖子。刘七巧便头一歪,整个就差点儿倒在茶几上。

没过多久,从外面请来的稳婆总算到了,进去替小徐氏检查了一下道:“这是头一胎吗?看着挺快的,就快能生了,姑娘们快去烧水吧。”

刘七巧这一路上接生了两个难产的,委实也有些累了,便不太想上去动手,只喊了紫苏道:“你进去瞧着点,有什么不对劲的再来喊我,我这会儿瞌睡虫上来了,有些扛不住。”

杜若也给紫苏使了一个眼色,又转头看着刘七巧问道:“不如我送你回去歇一会儿,我看你这会儿实在没精气神,强撑着在这边也没用,这儿那么多人看着呢,不会有事的。”

刘七巧打了一个哈欠,听着里头小徐氏的喊声道:“你还是在这边看着吧,我自己回去就好了。若是有什么事情,只管让紫苏来喊我。”

杜若便喊了茯苓进来,扶着刘七巧回去歇一会儿。刘七巧跟杜老太太行了礼道:“老太太,我今儿实在是瞌睡虫来了,眼皮撑不开,去柳园歪一会儿,要是有事尽管去喊我。”

杜老太太见方才来的那个稳婆看着四十岁出头的样子,很是精明能干,又有杜若在这边守着,料想是出不了什么事情的,便让茯苓好生送刘七巧回去。

刘七巧跟着茯苓出了锦园,顺着夹道走到一处,墙里头正好是大姑娘杜芩住的椒园,只听杜芩在房里说道:“老太太真是糊涂,明知道我和徐家表哥青梅竹马,却把徐姐姐弄来做我的继母,如今徐家表哥如何敢来提亲?自己的姐姐,成了未来的丈母娘?说出去只怕被人笑死!”

“姑娘好歹小声些,就算有气,也不能撒在明面上,你瞧大房的三位姑娘,一个个在人家再没有半句多话的。”

“我这不就是在自己屋里同你说说罢了,再说现在所有人都去锦园去了,谁还能听见我在这边说话呢。我就是瞧不上大房的那几个,上回大堂嫂送东西,看得眼睛都直了,不过就是几串染了颜色的珠子呗,像谁没瞧见过珍珠了一样,真是眼皮子浅。”

刘七巧听到这里,差点儿就要气得吹胡子瞪眼了,不过又觉得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一般见识也没意思,便摇了摇头,跟着茯苓继续往自己的住处去,只笑嘻嘻的问茯苓道:“我倒是头一次听说,这珍珠的颜色是染上去的,这位大姑娘还真有些意思。”

茯苓自然知道刘七巧心里是不痛快的,想了想便道:“奶奶何必跟她一般见识呢,大姑娘是被二老太太给宠怀了,我瞧着还是大房的三位姑娘更和气些。”

两人正说着,抬头却瞧见不远处的月洞门后头,走过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子,穿着一件月白色领兰花刺绣长袄,下面是白色挑线裙子,头上戴着一套银丝嵌翡翠的头面,约莫三十来岁的光景,整个人看着清爽精神,嘴角微勾,眉梢一缕浅浅自然的笑意。

她身后跟着的丫鬟见了刘七巧她们,便上前小声说了几句,那女子脸上的笑容就越发加大了些,只笑着走过来道:“原来是京城来的侄媳妇,我娘家有事耽误了,今儿才回来,真是怠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