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老太太原先看见李氏的时候,多少心里头还有些别扭,她这一辈子都没跟乡下人打过交道。就算那时候她当家,那些庄子上的事情,也都不是她亲自过问的,那些事情,交给管家媳妇就绰绰有余了。

李氏见过几次杜老太太,不过每次基本都是行过礼数就告退的,这会儿杜老太太亲自来了,李氏心里头也直打鼓,急忙喊了小丫鬟,泡了家里最好的茶来招待杜老太太。

李氏亲手送了茶上去,态度虽然恭敬,却也没有杜老太太想象中的唯唯诺诺,只小声道:“老太太请喝茶,这茶是王爷赏给我们家男人的,听说是个好茶,亲家老太太您尝尝?”

杜老太太见那青花瓷茶盏洗的干干净净的,茶杯里头的茶沫子也撇的干净,便只接过了茶,小小的喝了一口,只点头道:“确实是好茶,应该是去年的贡茶,今年春茶还没起呢,这茶已经不错了。”

李氏也不懂什么贡茶不贡茶的,只听杜老太太说着茶不错,便也松了一口气,微微笑了笑。杜老太太忙道:“亲家太太坐吧。”

李氏想了想,只回道:“我是晚辈,在老太太跟前可不敢坐。”

杜老太太闻言,只笑了起来道:“我叫你坐,你就坐吧。不必客气,这是在你自己家呢。”

李氏闻言,只略略点了点头,在杜老太太下首的靠背椅上,稍稍的沾了屁股坐下道:“七巧这丫头也真是的,自己不回来,反倒让太太一个人来了,等她来了,我可要说她了。”

杜老太太道:“你也不用说七巧,她这会儿只怕还忙着呢,今儿客人多,她又是王妃的干女儿,少不得要在那边应酬客人,我是觉得这边清静些,才过来的,没打扰到亲家太太吧?”

“怎么会呢,老太太能来,那是看得起我,说句实在话,我这一辈子都没想到过攀杜家这样的亲戚。如今攀上了,心里头也是其七上八下的,生怕我们有什么不对的,给七巧丢了脸面,所以有句话,当着亲家老太太的面,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李氏说着,只略略皱了皱眉头道:“七巧这孩子是好的,若是她有哪里不好的,那也不是她的错,是我没教好她,老太太若是觉得她有哪儿不好的,尽管替我教训她,千万不要由着她了。”

杜老太太原本还以为李氏要说什么重要的话,如今一听是这么一句,只略略的笑了笑,故意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道:“这个你放心,我们杜家虽然是商贾人家,可规矩也大的很,她要是犯了规矩,我自然会教训她。”

李氏一听,心里的弦又崩得紧紧的,心道果然看着杜老太太和气,还是跟传言中的一样的人,只略略抬起头打量了杜老太太两眼,生怕自己又说错什么话,扯着帕子想了半天,才道:“亲家老太太,您说的…这都是真的?”

一旁的绿柳都看不过去了,可又不敢当着杜老太太的面给李氏解围,只憋着笑不说话,还是百合见李氏尴尬,只笑着道:“亲家太太,快别担心了,我们老太太是逗您呢!老太太可疼大少奶奶了,哪里会教训她呢!如今就指望着大少奶奶生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少爷,我们老太太也就万事如意了。”

304

李氏原本心里头正上下没底呢,听百合这么说,顿时就稍稍松了一口气,一旁的绿柳也向她略点头使眼色,李氏才算是真的信了,只开口道:“亲家老太太,这一点您放心,七巧的肚子我瞧过,是尖头的,我们乡下人有句老话,肚子尖尖生儿子,肚子圆圆生女儿,我不会看错的。”

杜老太太如何不知道这句话,私下里她也没少打量刘七巧那肚皮,只笑着道:“承你吉言,七巧这一胎若是男孩,那可是杜家长房的长子嫡孙了。”

李氏虽然知道生男孩固然是好事,可是对长子嫡孙这个概念,还算不上很明确,她自然不知道长子嫡孙是将来要继承宝善堂整个家业的人。

“七巧能嫁入杜家,已经是她天大的福分了,要是能在一举得男,那就越发锦上添花了,就怕她没这个福分罢了。”李氏只在椅子上挪了挪屁股,稍显谦逊道。

正这时候,门口的婆子走进来汇报道:“回夫人,姑奶奶回来了。”李氏一听是刘七巧回来了,只忙起身去接,才走了两三步,又想起杜老太太还在里面坐着,只回头笑道:“亲家老太太略略坐一会儿,我去迎了七巧进来。”

刘七巧才进门,就瞧见李氏亲自出来迎接,便问道:“娘你怎么亲自出来了,老太太说要过来,过来了吗?”

李氏急忙使了一个眼色给刘七巧道:“老太太在里面坐着呢!我原本以为是个厉害的老太太,没想到看着还挺随和的,就是有点让人摸不透心思,正巧你来了。”

刘七巧见李氏这么说,只笑着道:“娘,天下的老太太其实都是一个样的,我瞧你见着老王妃的时候,也未必就这么紧张了,怎么今儿反倒紧张起来了呢?”

李氏只摆摆手道:“那可不一样,她是你太婆婆,要是我在她面前有什么视力,等回了杜家,她找你的不是,岂不是我害了你。”

刘七巧闻言,只觉心中一热,抬头看了一眼李氏,见她最近操劳,眼角已经多了几道浅浅的皱纹,便只开口问道:“最近家里忙吗?八顺和九妹都乖不?”

“八顺最近功课太重,我瞧着心疼,就给他找了一个书童,每日跟前跟后的服侍着。九妹自然是乖巧的,已经开始咿咿呀呀的学说话了。”

刘七巧在心里头略略算过一笔账,按照李氏这么说,这样子一家人的开销就越发比以前大了。李氏又是一个勤俭惯了的人,克扣下人的事情她是做不出来的,少不得自己就又要过的勤俭些。可在这王府住着,若是出手太寒酸了,又难免被人笑话,怪不得李氏这次死活不愿进去参加周珅的婚礼。

刘七巧知道李氏是个爱面子的,所以也就没往下说,只笑道:“弟弟妹妹们自然是不能吃苦的,尤其是八顺,正是长身子用脑子的时候,娘你可千万要当心着点,若是小时候基础没打好,以后大了可要吃苦的。”

李氏只笑道:“能吃什么苦呢?现在的日子,比起当年在牛家庄,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你和八顺都是吃过苦的,倒是九妹,虽说不是含着银汤勺出生的,终究是一天哭也没吃过的。”

母女两人边说边聊,已经入了正厅,刘七巧见杜老太太正坐在那边喝茶,只急忙上前行过了礼数道:“老太太第一次到我家里,可还习惯?”

杜老太太笑道:“没什么不习惯的,就是你娘太拘谨了些,其实都是自家亲戚,用不着这样。”

李氏只陪笑道:“那可不成,亲家老太太是稀客,又是长辈,我不过就是尽尽孝道而已。”

杜家两位老爷都是出名的孝子,杜老太太自己也最看重有孝心的人,听李氏这么说,只笑道:“七巧,你娘真是孝顺。”

刘七巧只笑着道:“那您老就好好在这会儿坐一会儿,让我娘好好孝顺孝顺,我家老太爷非不肯进程,我娘是想孝顺也找不着人孝顺,可巧老太太今儿就来了呢!”

杜老太太闻言,只略略不解问道:“怎么你爷爷不肯在城里住?”

刘七巧只道:“可不是,老爷子说在城里住了大半辈子了,如今年纪大了,就想在乡下住着,那边青山绿树,还有庄稼的清香,住在村里头,舒服。”

“也是,村里头的日子确实也舒服,早年我去查庄子的时候,也在乡下住过两日的,那山啊水啊的,看着确实让人心旷神怡。可是让我住一天两天也就罢了,住久了,终究不如城里热闹。”

“可不是,我也是这么跟老爷子说的,不过他现在是还没住腻味,等过些时候,还是要把他们接进城里的。”李氏只笑着接口。

杜老太太点点头道:“年纪大了,最难求的就是一家团圆。”杜老太太方才进来的时候,略略打量了一下这蔷薇阁,不过就是王府里头一处两进的小院子,想来以前也不过是给一个主子住的。如今住着刘家一家人,倒是有一点儿挤了。杜老太太想了想,如果要把乡下的老爷子接过来住,少不得还要换一处房子,以刘家如今的财力,只怕是做不到的。

“七巧,大郎有没有跟你说起过,我们家在富康路上,还有一处三进的院子,前两年都租给了来京城做买卖的生意人,这两年倒是一直空着,不如让你爹娘搬过去住得了。那边离这儿又近,也不耽误事情,我瞧着这院子虽然好,毕竟在王府里面,只怕规矩太多,亲家太太住的不称心如意。”杜老太太方才见李氏那拘谨的模样,便料定了李氏平常见了王妃和老王妃,自然也是这样的。她那样倒是显得小夹子气了,连王府里头一个有头脸的管事媳妇都不如,只怕虽然主子们重视刘七巧这个干女儿,那些下人未必就能重视起这门穷亲戚的。

杜老太太天生就有一种护犊情节,以前刘七巧不是一家人,她觉得无所谓。如今刘七巧是杜家的大少奶奶,她也越发喜欢刘七巧,就觉得要给刘七巧的娘家长面子了。大把的银子送过来那自然是不可行的,只怕李氏也不敢要,御史杜老太太就想着,不如给他们搬个家,这样以后刘家老爷子出来住了,也有地方。再者也不用住在王府,住在别人家的院子里,少不得就多了一份寄人篱下打秋风的闲话了。

刘七巧一时摸不清杜老太太的心思,可她脑子一转,那富康路可不就是世子爷赏给王老四宅子的地方,若刘家能跟王老四家住的亲近,以后走动起来倒是挺方便的。刘七巧想到这一层,原本她想拒绝的念头便淡了,只眨眼问道:“那我可真不知道,我总共不过接管过几天的管家事务,这些宅子、店面、庄子上的事情都没弄清楚呢,倒是老太太记性好。”

杜老太太只笑道:“我也看出来了,接生你是一把好手,论管家,你不如你二弟妹,那宅子说起来也是祖产了,当年宝善堂刚开起来的时候,杜家还在那边住过一阵子,不过那都是大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李氏在旁边听了半刻,总算听明白了这两位的意思,只连忙道:“亲家老太太,这可使不得,我们在这儿住的挺好的,再说八顺还在王府上学,要是搬远了,也不方便,七巧你说是吧?老太太的心意我心灵了,搬家还是算了吧。”李氏只急忙劝刘七巧道:“七巧,快劝劝老太太,这样大的恩惠,我们老刘家可受不起的。”

杜老太太也预料了李氏会是这样的表现,只清了清嗓子道:“亲家太太,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王府的恩惠你受得起,这正儿八经的亲戚家的恩惠就受不起了?这叫什么道理?”

李氏听杜老太太这么说,以为她要生气了,心里头是又急又担心,只皱褶眉头道:“亲家老太太,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就是…”

“我娘就是不好意思了,觉得不能平白无故的住别人家的宅子,不如这样,这宅子我们搬过去住,但是不能白住着,租金多少,我们按年付给杜家,这样可好?”

杜老太太闻言,脸上越发不高兴了起来,可再抬头一看,刘七巧正朝着她这边略略点头挤眉弄眼的,顿时就明白了,只笑着道:“那是自然的,我们杜家是开门做生意的,自然是要收银子的,并不是让亲家太太去白住的意思。”

李氏这回心里就越发郁闷了,好好的不要钱的房子不住,如今反而要搬出去住要钱的房子,这叫什么事儿,可杜老太太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清楚明白的,她实在没脸再推辞了,只能陪笑道:“既然这样,那这事情等七巧她爹回来了,我们再商议商议。”

刘七巧只笑道:“爹肯定会同意的。”

过一时,王妃那边遣了丫鬟来说:“外面成婚的大礼已经全了,新娘子也已经送去了洞房了,我们太太只让我过来请了七巧姑奶奶和杜老太太一起过去,就要入座开席了。”

刘七巧见闻,只和李氏道了别,扶着杜老太太,两人往王府花园的别院里去了。

305

用过午膳,刘七巧和梁家二姑奶奶,还有梁家的几个姑娘一起,在王妃的清荷院聊天。老王妃那边,自是命人请了杜老太太过去唠嗑。梁家二姑奶奶就是王妃的二侄女梁莹,前一阵子嫁给了金科状元。梁大人喜得乘龙快婿,一时间风头无两。三十年前梁大人高中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一届江南布衣,如今成了朝中肱骨、皇上的老丈人,可谓是书生中混得最风生水起的人了。

大雍开国已有六代,开国之初曾大封公侯,而如今那些公侯府邸,大多弃武从文,真正百年传承之后,还在朝中有重大势力的人,已经不多了。况且今上手中又贬去了两位国公爷,这种敲山震虎的作用不容小觑,老牌权贵一时间也只敢蛰伏,所以像梁大人这样的新贵,就越发得势了起来。且梁大人在吏部十年,也算小有根基,如今已经是当朝第一把交椅了。

可绕是如此,小梁妃虽然协力后宫,却并未封后,皇上虽然疼爱那一对龙凤胎,却也并没有要立储的意思。梁大人如今也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有点摸不透皇帝的意思。

一时间王妃送了先走的客人回来,见几人都在里头坐着,只笑着道:“我正有事情要和你们说,可巧你们都在这边。”王妃忙了一早上,脸上早有了一些疲累之色,众人行过礼数,依次入座,王妃只命丫鬟上了茶,又让丫鬟在门口候着,这才稍稍的叹了一口气,只开口问梁家三人:“太太今儿没来,到底是为的什么事情?”

梁莹如今已出嫁,家里的事情也不尽清楚,只看了一眼梁萱道:“二妹妹,还是你来说吧!”

梁萱脸上略显尴尬,略略蹙眉道:“太太交代了,不许我对姑妈说这些,今儿是世子爷的大喜日子,应该高兴才对!”

“难道家里出了什么事情?”王妃大惊,只开口道:“是朝中的事情?还是宫里的事情?”

刘七巧只拧眉听着,朝中的事情她自然是不知道的,不过这宫里的事情,她倒是知道一件,左不过就是那楚青青的事情了。她也没露神色,只继续听梁萱道:“昨儿刚入夜,宫里就有人出来传话说,皇上把那个妓&女接进宫了。”

刘七巧听梁萱这口气,想来是早已经知道了这个人的存在了,只是对于皇帝会接她进宫,表示很惊讶而已。毕竟皇帝做出这样的事情,是有失帝德的。

“太后娘娘怎么松口了呢?这样的女子若是进宫,如何了得?”王妃也微微变了色,方才的疲惫里头,又多了一分担忧,只继续道:“怪道太太今儿都没来,只怕气得不轻吧。”

梁萱见王妃这么说,一张脸也哭丧着,只又低着头继续道:“听说,那人还有了身孕,太后娘娘就是看在这点上,才松口的。可是…”梁萱可是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敢说下去,她不过是个未出嫁的姑娘,那种话她说不出口。

“可是她那样的身份,就算生出了龙子,那又能怎么样?一个妓女还想在后宫立足吗?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依我看,不如劝姐姐先别生气,和皇上好生的说说,以后将这妓女的孩子拿了来自己养,到时候不管是男是女,总归也是我们说得算了。”

王妃闻言,只略略摇了摇头道:“只怕难,皇上有些游戏人间的习性,那也不是常事了,以前从没有把妓女往宫里带的,这次只怕是真喜欢上了,才这样做的,若是真喜欢了,如何会把那个孩子给别人养呢?”

王妃素来知道刘七巧是个智多星,见她一直没有说话,便扭头问她道:“七巧,这事情,你怎么看?”

说起来这些事情,那都是梁家人私下里才能说的事情,可王妃早已经把刘七巧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女儿,什么事情跟刘七巧说,也算是有商有量的。况且梁家三姐妹对刘七巧的能耐也很敬佩,众人便知看着刘七巧,等她发话。

刘七巧把昨天瞧见楚青青的事情又从头到尾的想了想,最后才开口道:“其实,你们说的那位才进宫的姑娘,我见过。”

众人闻言无不一愣,只惊讶道:“你见过?你怎么会见到她呢?”

“其实昨儿那位姑娘进宫之前,曾到过宝善堂买落胎药,是我劝她不要把孩子打了,说起来也是相当的巧合,谁知道她前脚才回了春风楼,后脚就被宫里人给接走了。”刘七巧也不知道她这么说的时候,梁家这三位姑娘会不会一阵失落,若是真的昨儿这落胎药喝了下去,倒确实是省了梁贵妃一桩麻烦事儿了。

刘七巧接着说道:“我和她虽只见过一面,却发现她的谈吐举止,并不像一般青楼女子那样轻浮摇曳,反倒有几分大家闺秀的底蕴风范,所以我觉得,是不是要查一下这楚青青姑娘真实的身份,我听说这春风楼也不是一般的青楼,是朝廷开设的教坊,在里面的姑娘,只怕背景也不简单。”

梁家三姐妹听刘七巧说到这里,也只默默点头,可再她们看来,不管这楚青青以前的身份如何,现在她就是一个妓女而已,如何能跟她们高贵的姐姐相比呢!

倒是王妃听完,只是沉默不语,想了片刻才开口道:“七巧的话说的有道理,你们回去以后,好好劝劝太太,再者,让她找人把这楚青青姑娘的身份打探清楚,我虽然不谙世事,但是也听说,这姑娘似乎不是京城本地人,是最近才在京中享誉盛名的。”

刘七巧头一次看见楚青青那双眼睛的时候,就觉得她是一个聪明的姑娘。而后来的事实证明,她的那些举动,分明就是已经知道了皇上的身份,所以才流露出来的。但是刘七巧相信,皇帝出宫嫖妓,在傻他也不会对那姑娘说,我是一个皇帝。

“姑妈,大姐姐只怕最近心情不好,姑妈若是有空,进去看看大姐姐也好。”梁蕊年纪最小,又素来是最乖巧的,只小声道:“前一阵子姑妈送给姐姐的玉枕,姐姐还说枕得很舒服呢。”

刘七巧听见玉枕两个字,心跳差点儿就漏了半拍,她依稀还记得当时在敏妃宫里说起那玉枕的来源时,梁贵妃曾笑着说,她从小就不喜欢枕这玉枕,所以才送给了敏贵妃。可如今听梁蕊这话,分明就是一句接口而已。

刘七巧略警觉的看了一眼在座的四人,只假装笑道:“说起玉枕,上回我进宫给敏妃娘娘看病的时候,瞧见敏妃娘娘宫里就有一个玉枕,听说是梁贵妃送的,难得梁贵妃愿意割爱,把这么好的东西送给敏妃娘娘,要是换了我,定然是不肯的。”

王妃闻言,只摇着头笑道:“你这丫头,宫里头的东西,岂能如此大意,那玉枕原本就是徐妃送给贵妃娘娘的,徐家家道中落,这样好的玉枕,找遍整个长春宫只怕都没有一个,她能舍得送人,只怕是没安好心,所以太太才让贵妃娘娘转赠她人了。”

王妃淳朴,这些话从王妃的口中说出来,自然是不会有假的。刘七巧只听的心惊肉跳的,不过大抵他们也不可能猜出敏贵妃掉了孩子,和这玉枕有关,不然的话,只怕后宫里头,又要有一番血腥了。

这么看来,那幕后的主使者,竟然是徐妃,而徐妃要对付的,却是梁贵妃。梁夫人心细如尘,帮助梁贵妃避过一劫,最后倒霉的确是原本就已经七灾八难的敏贵妃。不过好在这玉枕已经被杜若弄出宫了,徐妃想要害人,也还不成了。可是这么一分析,刘七巧便越发觉得,这后宫里头处处是地雷。

“原来是这样呢,我上回瞧着那玉枕挺好的,回家就让大郎去买了一个回来,往后天越发热了,睡着倒是舒服的很。”刘七巧只不动声色的微微笑道。

那边梁蕊也跟着道:“凉快还是其次,听品玉轩的掌柜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世,玉是有灵性的,上回我出门的时候,马被惊了,在马车里头跌了一个跟头,最后人没事,倒是碎了一个玉镯子,我娘说,那是玉给主人挡灾呢!”

刘七巧摸摸自己手腕上的玉镯,只忍不出蹙眉想:有那么邪乎吗?说的倒是跟护身符一样的了。那边王妃也笑着道:“你娘说的没错,这就是所谓的玉通人性,瞧了,你们大表哥从云南回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玉石回来,我才让品玉轩的工匠们打了几个镯子和簪子,正巧今儿你们都在,拿出来选几个回去。”

王妃说着,只让丫鬟进来,命青梅去开了她的私库,拿出一盘子的玉镯玉簪出来,给大家选来着。梁蕊一眼就看重了一个满绿的玉镯,只笑着道:“我就要这个,跟我前几次摔碎的那个一模一样,这可是天大的缘分了。”

306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天色也晚了,杜老太太那边请丫鬟来喊刘七巧道:“老太太说了,只恐晚上天黑路不好走,所以让我先来问过少奶奶,不然我们趁着天亮先走了,留下一辆车等着大少爷他们就好了。”

刘七巧心里也是这个意思,这古代又没有什么路灯的,到了晚上要是没月亮,那就是一个黑灯瞎火,不光马车走不快,还容易出事儿。王妃见刘七巧大着肚子,自然也是不敢强留她的,只笑道:“既然这样,那你就跟老太太先回去吧,今儿我太忙了,改日你再过来,正巧也请了你母亲一起过来,我们再好好说话。”

王妃说着,便要起身相送,刘七巧忙拦住了道:“太太快别送了,在这儿坐坐吧,你都跑了一天了,虽说今儿是世子爷的好日子,可若是累坏了太太的身子,那就不好了。”

王妃见闻,也便又坐了下来,自从她前年收了重创之后,后来虽然各种调理,终究不再是年轻人的身子,恢复起来也慢,如今刚刚才觉得好一些,她自己也不敢大意,只对站在一旁的青梅道:“你去替我送送七巧。”

刘七巧跟着青梅一起出了清荷院,青梅和刘七巧是好姐妹,自然也没什么话瞒着刘七巧,只蹙眉道:“今儿太忙了,我也没空跟你细说,太太最近为了世子爷的事情,只怕累坏了,我听跟前服侍的小丫鬟说,连着几天都没睡一个安稳觉了,你下次回来,好好劝劝太太,如今王府还没分家呢,让二太太那边多担待些也是应该的。”

青梅只说着,又悄悄的凑到了刘七巧的耳边,小声道:“最近老太太的身子也不大好,上回去观音庙回来染了风寒,这来来回回都两个多月了,也没见好全,如今还吃着药呢!”

这一点刘七巧倒是听杜若说过的,老王妃最近身子不太好,可是杜若也说了,年纪大的人,总会这样的。况且古代人的寿命也短,老王妃如今已是六十开外的人了,有个病痛也正常。

古代医疗条件差,很多小病容易酿成大病,最后药石罔效,那也是难免的事情。两人正说着,已经到了寿康居的门口,小丫鬟进去回禀了,不多时是老王妃身边的冬雪出来迎的人,见了刘七巧便道:“太太正念着呢,可巧就来了。”

冬雪在前头引路,早有小丫鬟挽了帘子放她们进去,刘七巧矮了身子进去,瞧见老王妃正在大厅里头坐着呢,看着精气神还不错,就是脸色算不上太好,见了刘七巧只微微的咳了两声道:“七巧,你可来了。”

刘七巧只急忙上前行礼,笑着道:“一早就来了,原想着先来给老祖宗请安的,可又想着老祖宗这儿定然是热闹的很,只怕七巧来了没地方站了。”

刘七巧在老王妃跟前,天生就是一张巧嘴,老王妃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笑这扭头看着坐在一旁的杜老太太道:“听听,才过门几个月,越发不得了了,你要站多大一个地方,还怕我这儿没地方站了?”

刘七巧只笑着,略略轻抚了一下自己突起的肚皮,笑道:“少不得得站两个人的地方,老祖宗你说是不是!”

老王妃被刘七巧逗得哈哈大笑了起来,只笑道:“你个猴头,快坐下吧,你家老太太要走,我说我还没见着你呢,只忙喊了丫头去请,今儿事多,只怕是要怠慢了。”

刘七巧走到一旁坐了,这才仔细打量起了老王妃,确实比上次见到的时候清减了一些。刘七巧只道:“眼下这就开春了,老太太若是有空,多出去走走,在家里呆着也怪憋闷的慌。”

老王妃只摆摆手道:“老了,不行了,上回正月十五去水月庵瞧过大长公主之后,回来就染了风寒,这都一个多月了,也没见好全,总这样反反复复的,汤药倒是喝了不少了。”

刘七巧想了想道:“如今老太太是请的哪位太医瞧的?若是不见好,不如就请我家二叔过来瞧瞧,只怕还好的快一些。”

老王妃只摆摆手道:“原先请的是陈太医,后来吃了大半个月,没什么效果,如今请的是你男人,才吃了十来天,倒是有些效用的,再吃一段时间再说吧。”

刘七巧也听杜若说过,正月十五那日天气转凉,那阵子病了不少的老人孩子,如今过去这一个多月了,也该好的差不多了。刘七巧依稀记得,诚国公家好像有个姑娘,也是染了风寒来着的。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老祖宗您别着急,眼看这今天世子爷又娶了新媳妇,你等着喝孙媳妇茶,只怕过不了多久,就要报曾孙了呢!”

“可不是,说起世子爷,我也是操碎了心的,这孩子性子随他爹,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肯说,我前一阵子才知道,他在云南险些丢了性命,他倒好,瞒骗得结结实实的,若不是杜太医医术高明,只怕我也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老王妃说着,只叹了一口气,心中自是万分不舍,可又没有办法。

刘七巧闻言,只劝慰道:“事情都过去了,老祖宗你就不用担心了,为了过去的事情担惊受怕的,岂不是不值得,依我看,世子爷也不过是那时候年轻,家里又没有一个让他牵肠挂肚的人,如今有了世子妃,他自然就不会那样拼命了。”

老王妃只略略点了点头,心下稍稍好受了一些:“我也只能但愿如此了。”老王妃看了一眼刘七巧,还是打心眼里喜欢,可她也心知肚明,刘七巧这样的身份,是不可能给恭王府当世子妃的,便是一个侧妃,都已经是恩典了,有些遗憾,似乎是终究不能避免的。

刘七巧和杜老太太又跟老王妃聊了好一会儿,这才辞别的寿康居,请丫鬟喊了赵氏一起,三人一起回杜家去了。老王妃今儿也应酬了一整天的客人,自然也是有点累了,只让丫鬟们扶着进房里去休息了。

刘七巧和杜老太太上了马车,杜老太太才开口道:“七巧,我今儿跟你娘提的那个事情,改明儿你好好跟你爹娘说一说,我可不是说着玩的。你以前是王府的义女,如今是宝善堂的大少奶奶,虽说你爹还是王府的奴才,可京城里头,做奴才的在外头自己置宅子的事情那可多了去了。依我看,你们还是办出来住,以后亲戚间往来也方便些。”

杜老太太是聪明人,虽然刘七巧的王府义女身份给她添光了不少,可刘七巧终究姓刘,杜家真正的姻亲还是刘家。虽然刘七巧根基浅,又是穷苦的乡下人,可她如今已经认了刘七巧,自然不会不认刘家。

“老太太放心,这事情我会跟我爹说的,老太太的好意,七巧如何不知道,住在王府终究是客,刘家在京城总也要有一个长久的落脚之处。”

“你懂这个道理那就好了,说句诛心的话,我当初答应你进门,可不是看重王府那一门亲戚,我们杜家虽说不上什么有权有势,可当太医也有些年份了,从来就不是靠关系来的。我听说你弟弟如今要靠童生,这倒是一件好事,将来你弟弟要是有出息了,你们刘家也算是在京城站稳脚跟了。”杜老太太何等精明,这个道理更是一想就通了。

“老太太说的是,我爹也是这个意思,如今就只盼着我弟弟出息了,能让家里好起来了。”古代人重男轻女,无非就是男孩子可以光宗耀祖,女孩子嫁人赔钱。刘七巧虽然如今高嫁了,可要明目张胆的帮衬刘家,那也是不合情理的,无非就是私下里多关照刘家,但即使这样,李氏还常常不肯,说刘七巧这样做是有违妇德的。

杜老太太闻言,只一个劲儿的点头道:“这是好事啊,好事,我家大郎就是一块读书的料子,可是为了接宝善堂的招牌,愣是没再往下念了,不然的话,杜家总也能出个进士的。”

刘七巧闻言,只笑着道:“怪不得老太太对芸哥儿这么在意,原来是因为这个呢!”

杜老太太见刘七巧都猜到了这层意思,只摇头道:“你这丫头,这都被你看出来了?怪不得你会想着拿那一对汝窑雨过天青的瓶子来送礼,我原还当你在管家这方面比起你二弟妹是差远了,没想到你也不是个傻的!”

这会儿赵氏正在后面马车上,哪里能听见前头车里面说的东西。刘七巧见杜老太太点出了那对花瓶的事情,只笑着道:“老太太说这话,倒是让我糊涂了,我送礼自然是挑最好的东西送的,我统共就拿几样东西,挑来挑去还是太后娘娘赏的这一对瓶子最值钱,自然是要拿来添礼的。”

“你当真不是故意的?”杜老太太睨着刘七巧,只笑着问她,又见刘七巧这一脸不解的样子,便当她是真的不懂,只笑道:“罢了罢了,这些门道,只怕说给你听,你也不明白的。”

“门道?送个礼还有什么门道?老太太倒是教教我吧!”刘七巧只假装不懂问道。

杜老太太略略笑了笑,只伸手戳了戳刘七巧的脑门,开口道:“一会儿你回去,好好问问你婆婆,这里头的门道多着呢,不过这回倒是被你歪打正着了。”

刘七巧想起昨儿杜太太给她分析的道理,只暗叹道:姜还是老的辣啊!

307

两人回杜家的时候,已是掌灯时分,杜太太早已经吩咐厨房备了晚膳。杜老太太也没留刘七巧下来一起用晚膳,只命人请了三位姑娘,到福寿堂陪她吃晚饭。

刘七巧还是按照老习惯去了如意居和杜太太一起用晚膳,婆媳两人便聊了起来。

刘七巧便把回来时候在马车上的事情和杜太太说了,杜太太闻言,只笑着道:“老太太还是精明的,不过她没点出来,还大大方方的加里添礼,也是给足了你面子了。”

刘七巧只略略点头,又把杜老太太在蔷薇阁说的那些话给说了一遍。杜太太听完,只略略点头道:“这个事情,我和老爷还有大郎私下里也不是没商量过,只不过很多事情不能做在明面上,一来呢,是怕老太太觉得我们太抬举你家这门亲戚,二来呢,也怕二房那边心里头不舒坦。”

杜太太给刘七巧添了一筷子菜,只继续道:“不过如今想想,到也是时候了。齐家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杜家明里暗里借了多少钱给他们,我心里多少有数,那可不是一坐宅子就可以还的清的,眼下既然是老太太亲自开的口,我倒觉得是件好事,不过今儿你爹和大郎都在王府应酬,这事情得过几日才能商量了。”

刘七巧哪里知道这事情杜太太他们私下还是商量过的,只觉得一阵感动,也必恭必敬的给杜太太添了几筷子她素来爱吃的菜,又道:“娘你这么说,我越发过意不去了,搬家的事情,也不是小时,倒是不必急于一时的。”

杜太太只点点头道:“是啊是啊,眼下的事情还是要以身子为重,如今你月份也大了,以后的应酬,只怕要少去了。”

刘七巧点了点头,又添了一小碗的饭,最近她胃口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稍微就不那么克制了,这会儿吃饱一些,还省了晚上的一顿宵夜。今儿杜若他们从王府回来,少不得还得要喝上几杯酒的,刘七巧便只让丫鬟们去厨房准备解酒汤去了。

杜太太见刘七巧越发细心关照杜若,总算也是放下了点心思。她原先对刘七巧算是什么都满意的,唯独有一点就是服侍杜若不够细心,大大咧咧的。杜太太毕竟心疼儿子,所以才把连翘给留了下来,好让她帮衬着点。

恭王府里头,正是张灯结彩、红灯摇曳的大好光景。周珅一路敬酒前来,眼看着便到了杜若那一桌跟前。和杜若坐同桌的是安靖侯家的世子爷和二少爷,和杜若都是好交情,还有一位是被安靖侯世子爷给硬从外头散客的宴席上拉进来的王老四。

说起来王老四也能算的上是一个奇才了,虽然空有一身蛮力,没想到到了军队里头,操练了几天却也练得一把好手。但是王老四在军队里最广为人知的还不是他的力气和身手,而是他那一次能喝下一整坛酒的酒量。

安靖侯世子爷长的并不孔武有力,一看就是一个儒将,对王老四却也是佩服的很,坐在这样一桌上,杜若就只有倒酒的份儿了。

“倒酒倒酒…”

王老四灌下一碗酒,大大咧咧的招呼人倒酒,杜若因为不能喝酒,所以自愿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安之远见了,只哈哈大笑道:“老四,你喝糊涂了,你喊谁倒酒呢?他可是你未来的大舅子,你喊他倒酒?”

王老四是个粗人,哪里能想到这些,被安之远给一提醒,倒也是想明白了,见杜若起身倒酒,只急忙就站起来抢过了酒坛子道:“对对,大舅子,我怎么能让你倒酒呢!来我来给你倒酒,满上满上。”

杜若只眼睁睁的看着手里的酒坛子给抢走了,王老四慢慢的给他倒了一碗酒,只端起酒碗道:“大舅子,来,我王老四敬你一杯。”

杜若只连忙摆手道:“老四,本来你敬我,我是不能不喝的,可是七巧嘱咐过了,不让我喝酒。”

“七巧不让喝啊!那行,你别喝了,这杯我替你喝了。”王老四不愧是爽气人,两个仰头就喝了两碗酒下去了,一旁的安之远对王老四也是又敬又佩,起身又为他满上了一杯,正要敬他的时候,周珅也走了过来。

桌上几个人的酒碗里头都装着酒,只有杜若的碗里头是空着的。周珅从武多年,肤色早已是小麦色,但还是能看出来他双眼已经泛起了血丝,看来这一路过来,已经是喝了不少酒了。

“今天是本人的大喜之日,怎么杜太医不肯赏脸喝一杯喜酒吗?”周珅看着杜若,勾唇一笑,只招了招手,身后的小厮就上前,把他手里的小酒杯换成了一个大海碗。

杜若站起来,朝着周珅拱了拱手道:“在下不胜酒力,不过既然世子爷前来,一杯酒,自然是会喝的,不然怎么叫喝喜酒呢。”

周珅闻言,只哈哈笑了起来道:“杜太医说的好,喜酒喜酒,就是要喝的,那杜太医就陪我喝一杯吧。”话音刚落,方才的小厮又又拿了一个碗出来,放在杜若的面前,端起酒坛子,将那大海碗给满满的满上了。

周珅笑着道:“既然只有一杯,那自然要用大碗喝的才畅快,杜太医请吧!”

杜若并不是啥子,那时候他长来王府,关于周珅和刘七巧那些闲言碎语,他入耳的也不少。只是他也不曾想到,时至今日,周珅居然还记得这些事情。不过,对于杜若来说,刘七巧最终成了他的妻子,在周珅的面前,他是个胜者。

杜若端起那碗酒,脸上还带着微微的笑意,就算是为了刘七巧,他也要笑着把这碗酒喝下去。

“等一下!”

杜若正想喝酒,却被王老四给拦住了道:“世子爷,杜太医身子不好,这一碗酒,我替他喝了吧,您看行不?”

王老四虽然也是刘七巧的暗恋着之一,可他却从来不知道他曾经和周珅也是对手,更弄不清周珅和杜太医之间有那些恩怨,还以为这就是普通的敬酒喝酒。可他想起刘七巧对杜若的交代,少不得又担心起来了。杜太医的身子不好,这他一早就知道,这一碗酒下去,万一给撂倒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周珅笑了笑,扭头看杜若,冷冷道:“哦,是这样吗?既然杜太医身子不好,那这碗酒,不喝也无妨。”

杜若平素不是一个爱逞英雄的人,可男人到了这种关头,也总会有几分血性。

“不用了,一碗酒而已,既然是喜酒,自然是要喝的。”杜若淡淡一笑,低头略略皱眉,将那一碗酒缓缓的喝下。烈酒入腹,还带着一股子火烧火燎的感觉。杜若放下大海碗,只抬起头看着周珅道:“世子爷,喜酒喝过了,杜某和七巧一起,祝你和尊夫人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安之远看着杜若将那一碗酒干了下去,只开口道:“杜大郎,你不要命了,忘了两年前那一碗酒造成的血案了?”

安之远作为杜若两年喝酒吐血的目击者,看见这一幕简直是惊讶的无与伦比。杜若这会儿有了一些醉意,舌头也有些捋不直了,只笑着摆了摆手道:“早好了,自从娶了媳妇,什么病都好了。”

周珅闻言,也只是跟着淡淡一笑,扭头又向其他几位敬过了酒,这才离开了这一桌。

杜若这会儿只觉得胃里烧的厉害,可惜春生在外头等着,他原本就没预备喝酒,身边便没带着药。眼见着周珅走远了,杜若这才急急忙忙的就起身告辞了。

杜若才走到车上,就觉得眼睛都已经看不清路了,只趴在车外头一个劲儿的吐,春生见了这光景,只着急道:“大少爷您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喝什么酒呢,小心大少奶奶回去说你!”

杜若急急忙忙就给自己灌了几颗药丸,只缓过劲来道:“回去要是敢跟大少奶奶说这事情,小心我抽你!”

杜若向来温文尔雅,从来不会说这样没头脑的话,春生只一拍脑门,笑道:“这下可好了,真的喝多了。”春生见王府里还没散客,就跟其他人打了一个招呼,先赶着车子,往蔷薇阁那边去了。

“李大娘,快开门,大少爷喝醉了。”这酒劲上来快的很,春生才到蔷薇阁门口,杜若都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

李氏这会儿正在家里纳鞋底,一听这声音耳熟,急忙就喊了婆子去开门,那婆子是认识春生了,见杜若醉得厉害,两人便一起扶着杜若进来,只对着里头道:“夫人,是姑爷喝醉酒了,这会儿正晕着呢,你快过来瞧瞧吧!”

李氏闻言,只吓得急忙就放下了鞋底,匆匆忙忙跑了出去,见果然是杜若喝醉了,一张脸苍白的吓人,李氏吓了一跳,只连忙让人扶到了房里躺下。刘八顺这会儿正练字呢,听见外面动静也只急忙出来,李氏便喊了刘八顺道:“八顺,你快去王府里头,把你爹找回来。”

刘八顺正要走,李氏又急忙喊住了春生道:“春生,亲家老爷是不是也在,大郎这身子不能喝酒,这喝成这样子万一有什么好歹可了不得,你跟着八顺一起去,把亲家老爷请来,给大郎把把脉吧!”

308

李氏吩咐完众人,命小丫鬟打了一盆温水来,为杜若擦脸。杜若这会儿人昏昏沉沉,可胃里还是火烧火燎的,一阵阵痉挛,李氏才擦两下,就忍不住翻身要吐,李氏急忙送了痰盂上去,杜若对着痰盂吐了半天,松了一口气把自己摔在床上,就再没动静了。

李氏大惊,急忙摇着杜若的身子喊了两声,可杜若愣是半点动静也没有,李氏当场就急得落下了眼泪来,只忙就到外头迎人。过了不一会儿,果然见刘八顺和春生两人带着杜家两位老爷和刘老二一起都过来了。

李氏见了杜老爷,只揪着帕子大喊:“亲家老爷快进去看看,大郎也不知怎么了,喝成这样,这会儿都没动静了。”

杜二老爷闻言,急忙就甩袍往里头去,才走进房里,就依稀闻到杜若吐出来的东西里面,除了浓烈的酒味,还有淡淡的血腥气。杜二老爷气得三步并两步走上前,搭上杜若的脉搏,仔细的测了起来,只摇头道:“大郎这是不要命了,喝这么多酒。”

春生一直在外头候着,并不知道事情的始末,只小声道:“回两位老爷,奴才没瞧见大少爷喝酒,是大少爷自己出来,说自己喝多了,才没说两句清醒话,就倒下了。”

杜二老爷松开了杜若的手腕,问春生道:“大郎的药带着了吗?”

“带了,方才已经吃下去几颗了,这会儿又吐了,是不是还得再喂几颗?”

杜老爷看看天色,只摇头道:“老二,你开一副醒酒药,一副大郎常吃的要,我让春生去鸿运路分号抓药去,这里离鸿运路还近一些。”杜老爷说完,又回头看着李氏道:“亲家母,麻烦你照顾一下大郎,他现在这模样可没法走,今晚少不得要在你这边叨饶一夜了。”

李氏只听说过杜若身子不好,这还是第一回看见杜若犯病呢!不过李氏想起那一碗硬米饭的故事,还是忍不住就心疼起来了。这好好的小伙子,怎么就偏生胃不好呢。

谈话见杜二老爷已经开好了药方,刘老二也没见过杜若发病,看他这架势挺吓人的,只忍不住问道:“杜太医,大郎这没事吧?你看那脸色白的一点血色也没有。”

杜二老爷只安抚道:“哦。没事没事,没什么大碍,从现在的情况看来,大郎之前已经吐掉了一点酒了,这会儿只是稍稍勾起了他的旧疾,养几天应该没什么大碍,就是这酒,只怕是他真的不能再沾了,都是他年轻不懂事,以为这么长时间不犯病,病就好了,其实这种病就算是养上个三年五载的,也未必就能全好了。”

杜老爷方才是着急,这会儿杜二老爷既然说了无碍,他的一股子怒气就冲了上来,指着昏睡不醒的杜若骂道:“不懂事的家伙,如今七巧正大着肚子呢,弄出这种事来,你这是让谁担心呢!”

杜若原本睡的实沉,听见七巧两个字,忽然就在床上挣了挣,只口齿不清道:“七巧,我…我媳妇。”

众人原本都情绪紧张,听杜若吐出这么一句话,不由都笑了起来。杜老爷一腔的怒火也没处发,只数落道:“知道自己是有媳妇的人还喝成这样,哎!”

刘老二见杜老爷蹙着眉头,只上前拉着他往外走道:“亲家老爷,去外头喝杯茶消消气,大郎不是不懂事的孩子,喝成这样一准是有事情,一会儿我打发人去打探一下。”

杜老爷被刘老二拉着到了厅了,又回复了以往的儒雅形象,小丫鬟送了茶水上来,两亲家开始聊了起来,中途刘老二让刘八顺出去打听一下杜若喝酒的原委,两人便在厅里说起话来。

“大郎这样过来,实在是失礼了,还请亲家老爷见谅,在七巧面前不要透露的好。”杜老爷虽然骂杜若,可也担心杜若这样回去不好交代,今天的事情要是刘七巧知道,免不了小夫妻两人又要一顿口角,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要给儿子求个情的。

刘老二心里自然也清楚,杜若喝成这样要是往杜家送,那还不得闹个鸡飞狗跳的。如今到他们家不过是临时避难的,等稍微好些了回去,也好省得杜家老太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