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听见有人叫他,只抬起头往杜若这边看了一眼,顿时欣喜若狂道:“杜大夫,我是孙三虎啊,您不记得我了?哎哟我说你们这宝善堂胡大夫的队太难排了,我今儿四更天就带着媳妇来了,也没排上,这可怎么办呢,这病没看成,我可不回去。”

杜若见孙三虎居然还认得自己,心里也很是高兴,又听他张口就数落胡大夫的队难排,又有些无奈。

“胡大夫如今是京城看妇科的泰斗,多少达官贵人排队都请不到他,他如今能留半天下来给老百姓看病,已是不容易了。”杜若知道李子村离这里远,孙三虎能这个时辰赶过来,定然是起了一个大早。

“那咋办,我媳妇还在那边客栈里头等着呢,一会儿就过来找我了,我还以为我们到的这么早,准能排上队的。”孙三虎只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

“胡大夫要下午才过来,看样子你们今天是肯定等不上他了。”杜若想了想,招呼伙计过来道:“你一会儿跟大家说一声,就说我今天在这边坐诊,等不及胡大夫的可以上我那边看病。”

伙计闻言,虚心的点了点头,可心里头实在没底啊,这些来看病的,多半都是听说了胡大夫的医术,所以特地慕名而来的。杜若虽然是个太医,可万一这帮人不识货,不去排杜若的队,那不是让杜若没脸了。

“少东家,您这今儿是不打算走了?”伙计如何敢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给杜若听,只能旁敲侧击道:“您瞧您太医院那么忙,难得有那么一天休沐的日子,老爷怎好意思还把你给派来了呢?”

杜若见伙计油嘴滑舌说了好一通话,就是没说方才他交代的事情,只笑道:“怎么?怕没人找我看病,丢脸?我好歹也是一个太医,在京城也有少年名医的称号,你就这么看扁了我?”

那伙计连连摆手道:“哪…哪里的话呢,我这不是怕少东家您累着吗?那我这就按你的吩咐说去。”

杜若点头,又瞧了一眼还站在一旁的孙三虎,问道:“孙少爷若是不嫌弃我医术微薄,就带你娘子来瞧一瞧吧。”

孙三虎一听赶上了这好事,连连点头道:“那感情好,我这就去带她过来,她怕羞,不肯亲自来。”

杜若进了医馆,摆好了位置开始开诊,又御医的名头在,再加上伙计的大力动员,找他看病的人倒也很多。

杜若这边看过了三个病人,孙三虎就带着自己的儿媳妇进来了。孙三虎看着粗壮老实,没想到娶了一个娇俏可人的小媳妇,年纪看上去不过十五六岁,一双眉眼还稚气未脱。怪不得孙三虎这么疼爱她,赶这么一个大早,还要带着她来看病。

杜若替那小媳妇把完了脉,便开始询问起了病因来。

“身体有哪儿不舒服?”

那小媳妇只一味怕羞的不敢说,低着头坐在那边,不时偷偷的看一眼孙三虎。杜若见她不回答,就自然而然把视线移到了孙三虎的身上,继续道:“孙少爷,你替她说吧。”

那小媳妇的脸顿时就涨得通红的,只拿帕子捂着脸不敢看杜若。

孙三虎挠了挠头,也不太好意思道:“就是…就是我们那个以后,她的癸水就一直没有来,可是请了好几个大夫,都说不是有了身孕,杜大夫,你说这是啥原因呢?”

杜若认真的听完了孙三虎的话,只略略点了点头,又问那小媳妇道:“你之前癸水来过几次?”

那小媳妇忸怩老半天,这才开口道:“一…一次。”

杜若只无奈笑道:“这就对了,第一次来癸水和第二次之间,是要间隔很长世间的,你现在几个月没来癸水了?”

孙三虎掐指算算,回道:“半…半年没来了,这不看过两个大夫,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也不敢用药。”

杜若点头,在纸笺上落笔写了起来,一边写一边道:“我给她开一副调理的药,回家先吃半个月,其实不吃也可以,就是只怕你们还要等一段时间,还有一些话,孙少爷我得跟你说一说。”

小媳妇见杜若有话要背着自己跟孙三虎说,脸又涨的通红的,只跟着伙计先出去,又回头有些不舍的看了一眼孙三虎。孙三虎急忙笑哈哈的朝她挥挥手道:“你先在外面等一会儿,我一会儿就出来。”

杜若见那小媳妇出去了,这才跟孙三虎道:“孙少爷,你媳妇只怕年纪小吧?”

“那是,过门时候刚十五,家里头不富裕,他老爹要把她卖去地主家当小老婆,正巧被我给遇见了,所以就…”

“所以就娶进门了吧?”杜若接了他的话。

孙三虎憨笑了一声,一边挠头一边点头,又问:“我媳妇的身子不碍事吧?”

杜若只笑着摇头道:“自然是不碍事儿的,不过有几句话还是要忠告你一下,她年纪小,身子还没长开,若是过早的让她有了身孕,难免生的时候会艰难一点,这你总该懂的吧?”

杜若说起这个,自己也有膝盖一疼的感觉,当初自己父亲是怎么嘱咐自己的,那些话还尤然在耳。可自己就是这么一不小心,让刘七巧给有了,虽然这些日子他也一直在留意刘七巧的饮食起居,可毕竟还是免不了有些担忧的。

孙三虎的觉悟性虽然没有杜若这么高,但是杜若说的这么明白,他自然也是懂轻重的,只连连点头道:“杜大夫您说的我懂了,那我以后要注意些啥呢?你说我也不懂这些。”

杜若拧眉想了想,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他身为太医尚且避孕失败,这平常老百姓,只怕更做不好这一点了。

杜若想了想,只写了一张纸给孙三虎,递给他道:“若是吃药的话,对人的身子也有伤害,你回去以后,按着这纸上写的东西观察一下,以后避过这几天就好了,若是想生了,就等某个月的那几天,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

孙三虎接过纸笺,略略低头看了看,挠着脑袋道:“行,那我回去给我媳妇,让她注意着点观察,我们两个也没急着要孩子,这不她确实还小呢。”

杜若送走孙三虎,又看了几个病人,不一会儿就到了中午了。刘七巧在家吃过了午膳,可想着杜若还在医馆里面忙,便忍不住就有些想他,特意命丫鬟去厨房做了几样杜若喜欢吃的小菜,和杜太太告了假,亲自去长乐巷送饭去了。

杜太太原本是不想刘七巧太奔波的,可是看他们两个小夫妻感情好,又不忍心不答应,只命紫苏和连翘两个大丫环都跟在了身边,她才算安心放了刘七巧过去。

杜若的胃不好,所以三餐准时已经养成了习惯,可今儿瞧见外头病人太多,他也就没察觉出饿来,等上午最后一个病人看完,杜若摸摸肚子,倒是真的有些饿了。长乐巷上青楼妓院不少,但是口味好的餐馆却不多,因为好厨子都被那种地方给请了过去。再说了,大家来这个地方,都是为了寻欢作乐喝花酒的,自然下馆子的人不少。

不过少东家在这边干活,作为掌柜的也不能不招呼,所以赵掌柜的亲自进来问道:“少东家,这会儿都大中午了,伙计们都出去吃饭了,少东家想吃什么,我去给您买回来。”

杜若想起这边也没什么好吃的,也就没什么主意,只开口道:“赵掌柜不用客气了,我一会儿自己出去,看看有什么吃的吧。”

赵掌柜见杜若这么说,越发不好意思了起来,只道:“少东家还是吃点吧,这要是饿着肚子,下午该不舒服了。”对于这位少东家的身子,宝善堂是无人不知的,可往常少东家来这边坐诊的时候,少不得东家也会陪着,今儿这架势,怎么瞧着跟发配到这边的一样的呢。

赵掌柜正不好意思的时候,外头春生嘻嘻的进来道:“少爷,少奶奶给您送午饭来了,全是您爱吃的菜呢。”

杜若闻言,只抬起头往外看去,见刘七巧已经领着连翘紫苏两人,手里各拿着食盒就往里走来了。

300

赵掌柜的看见刘七巧亲自提着食盒来给杜若送午膳,这笑得两撇小胡子都翘了起来,只迎上前道:“小的正要去给少东家买些吃的呢,可巧少奶奶您来了,那您和少东家两人慢用,我就先出去店里头看着呢。”

刘七巧和赵掌柜也算熟悉,就点了点头放她走了。方才刘七巧进来的时候,还看见外头排着长队的人群,有的靠着墙、有的蹲在地上、有的自带了小板凳,只有少数几个能到里面来坐。刘七巧命丫鬟们布了菜,盛了一小碗的碧梗米饭出来,亲手递给了杜若,又喊了站在一旁的春生道:“你也归来一起吃,一会儿我还要派你出去办事呢!”

春生方才饿了,自己去隔壁烧饼铺买了两个烧饼吃,这会儿看了满桌的好吃的,虽然口水直流,奈何却吃不下了。紫苏以为他不好意思,就道:“少奶奶让你吃你就快吃吧,以前你在刘家的时候,也没少见你和我们同桌吃饭,怎么这会儿就拘谨了起来了。”

春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笑了笑道:“那…那啥,我刚才饿了,就先买两个烧饼吃了,这会儿吃不下了。”

紫苏一听可不高兴了,只一撇嘴道:“感情有人偷吃了,怪不得这会儿不饿呢!活该,你饿肚子的时候怎么不想着大少爷也要饿肚子呢,就一个人吃,还好意思说!”

春生急忙辩解道:“这不是大少爷那肠胃能随便吃街上买的东西吗?万一吃坏了怎么办,我这不才回来,就打算问问他打算吃什么,我打算驾了马车去买呢!”

杜若吃了两口饭,饿意已经少了很多,只笑着道:“我原本也没觉得多饿,就想着一会儿等胡大夫来了,再出去吃不迟的。”

刘七巧挑眉看了一眼杜若沾着饭粒的唇角,只伸手拿帕子在他嘴边擦了擦道:“还说不饿,饭都吃到嘴唇上来了,在家哪天也没见你这么吃饭的,小样还想骗我。”

杜若一下子被刘七巧说中了心思,也没法好反驳了,只好低着头继续吃自己的饭。不多时,杜若吃过了中饭,胡大夫也从外面出诊回来。杜若趁着这个空挡,把昨天给赵家少奶奶看过的脉和胡大夫说了,两人商议着开了一副药方出来,杜若请了店里的伙计,亲自送到赵家去了。

刘七巧见两人在一旁忙着,也不好意思插嘴,只把春生叫了过来道:“你去找个木匠,让他打几张长椅过来,以后就放在这宝善堂的门口,你看看那些等看病的人,站着排一天,也够累的。”

春生只连连点头道:“还是少奶奶心细,能想到这些。”

春生正要出去,又被刘七巧叫住了道:“你这拔腿就跑的,不问我要银子了?”

春生只停下脚步,笑着道:“这不一高兴就忘了。”

刘七巧看了眼春生憨厚的模样,只笑着道:“把银子给你,我还不放心呢,这样吧,我让你带个付银子的人过去罢了。”刘七巧说完,只喊了紫苏过来道:“你去和他跑一趟,订十张长椅,要有靠背的那种。”刘七巧想了想,她在这古代还真没看见过那样的椅子,只忙不迭把他们又给喊了回来道:“别着急走,我画一个样子,省得到时候他做错了。”

刘七巧拿起毛笔画了一个长椅的图样,给紫苏带了出去。这时候杜若和胡大夫已经商量完了,两人都开始踢人看病,刘七巧去前头问了一身赵掌柜,今天贺妈妈去给人接生,并没有来店里,只有两个打杂的老妈妈,在这边帮忙熬药。

也许是年轻姑娘遇上向杜若这样的大夫,特别不好意思开口,所以杜若一上午都没碰上一个打胎的,大多数都是看月经不调和小产后调理的。没想到胡大夫才来,一下子就来了一个要流产的。贺妈妈不在,一般胡大夫是不开这药的,不过排胡大夫的号太难了,所以那姑娘坚持一定要今天流掉。胡大夫无奈,只好开了一剂方子,让婆子熬药去了。

刘七巧这会儿没什么事情,就坐在贺妈妈平时给人流产的房里头等杜若,连翘细心的还了一块干净的床单,让刘七巧上那炕上稍微歪一会儿。

那姑娘开了落胎药,就来了这房间里头等药,连翘见是病人,也不好意思撵了人家出去,只嘱咐那姑娘小声些,不要吵醒了刘七巧。那姑娘细细打量了刘七巧一番,看见她那微微鼓起的小腹,以为刘七巧也是来打孩子的,只低下头摸了摸自己的肚皮,顿时有些不舍,只开口问连翘道:“几个月了?”

连翘掰着手指数了数,只开口道:“五个月了。”

“这么大了还来,家里人知道吗?”

连翘一时没反应过来那姑娘的意思,又瞧着那姑娘露在面纱外头的一双眸子很好看,想来也不是什么坏人,便笑着道:“自然是知道的,和太太说过了才来的。”

那姑娘的心咯噔一下,这是哪家的婆婆,媳妇肚子这么大了,还让她来打胎,这可真是作孽啊。

“那万一是男孩怎么办呢?”那姑娘不解问道。

连翘听了这句话,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恍然大悟道:“姑娘您误会了,我家奶奶不是来打胎的,她是这家店的少奶奶,今儿不过就是来等少爷回家的。”连翘说到这里,差点儿就打起自己的嘴来。

这时候一直靠在一旁没睡着的刘七巧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实在是憋不住了,你这丫头,平常看的挺伶俐的,怎么这时候就傻了呢?”

连翘脸涨得通红,只蹙眉跪下来道:“奶奶,我怎么能想到她想到那里去了…奶奶恕罪。”

“快起来吧,这算什么罪,你去给大少爷和胡大夫沏一壶好茶,一会儿在过来吧。”刘七巧方才原本是有些困倦的,可这姑娘进来之后,她也没睡着,只偷偷的观察了一下。

这姑娘虽然也和大多数的青楼女子一样,出门时蒙着面纱,但她那一双眼睛除了好看之外,里面似乎还有一些聪明睿智的感觉,总觉得她的眼底里面,还藏着某些东西。这种感觉是刘七巧在观察了很多人之后感觉出来的。有的人很好看,但是眼神很空洞,所以很难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感觉。而这位姑娘,看着似乎平平淡淡,也不像很多青楼名妓一样高冷,却有一双很吸引人的眼睛。

过了一会儿,婆子送了打胎药进来,拿一把生锈的大剪刀压在上头,笑着道:“姑娘,等一会儿药凉一点了喝,喝的时候把剪刀拿下来,那就可以剪断病根啦。”

那姑娘点了点头,眸子一直盯着那个药碗,黑漆漆的药汁还带着刺鼻的药味。正当那姑娘端起药碗正要喝下去的时候,刘七巧忽然开口道:“姑娘明明不舍得打掉他,又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

那姑娘愣了一下,将药碗端在手中道:“你怎么知道我舍不饿打掉他?”

“姑娘方才问起我身孕的时候,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小腹,可见姑娘是很期待这个孩子的,如果不是绝境,姑娘为什么不把这个孩子留下来呢?”虽然说宝善堂是开门做生意的地方,这落胎药也是刘七巧劝说了杜老爷拿出来卖的,可如今刘七巧自己也怀着身孕,真是越发狠不下心了。

那姑娘只愣了愣,低下眼眸,抬起头又看了一眼刘七巧道:“方才听那丫鬟说,您是这宝善堂的少奶奶,那么定然也是坊间大家都传送的那个送子观音了,你自然是不希望别人打掉孩子的。”

“非也非也。”刘七巧微微一笑,继续道:“那你大概不知道,在一年之前,这宝善堂是不卖打胎药的。京城有五十多家药铺,可只有宝善堂是不做这个生意的。”

那姑娘眼神微微一怔,转头看了一眼刘七巧,继续道:“难道说,宝善堂卖打胎药,还是你这个送子观音的功劳?”

“功劳算不上,不过就是一个提议罢了,我只是认为,这条街上的姑娘,需要这样一副好药,减少她们身体受损,可是我从姑娘你的眼神中却瞧了出来,其实姑娘并非是护不住这个孩子的,是不是?”刘七巧来过长乐巷几次,也见到过几个要来打胎的姑娘,那些姑娘虽然大多数也是不舍得打胎的,但是很少有几个是到了这里还犹犹豫豫的。犹豫就代表还有办法,如果有办法就解决,又何必牺牲一个这样的小生命呢。

那姑娘看着刘七巧,忽然眉眼一笑,揭开了自己的面纱。刘七巧看见那是一张倾国倾城的容颜,嘴角梨涡浅浅,一抹粉色的唇瓣微微翘起,肤如凝脂、鼻腻鹅脂。她抬起头看了一眼刘七巧,忽然站起来,将那一碗药汁倒在了一旁的痰盂里面,只转身对刘七巧道:“大少奶奶你说的对,一切还没有定数,后面的路也许还能继续走下去。”那姑娘说完,只将面纱又带上了脸颊,对着刘七巧微微福了福身子,转身推出门外去了。

刘七巧走到门口,挽帘目送那姑娘离去,见连翘回来,只急忙吩咐她偷偷跟上去,打听一下那是哪个楼里的姑娘。连翘也弄不清什么状况,只好跟了过去。

301

杜若和胡大夫两人一直忙到申时末刻,期间还遇上一个小产之后血流不止的病人,胡大夫见刘七巧在,就请刘七巧为她做了一个清宫手术,清宫手术配合药物调理,好起来就快很多,如果一味的靠药物调理,这个恢复时间就要比较长了。

幸好下午的时候,贺妈妈接生回来,赶上了这趟差事,刘七巧只让贺妈妈在一旁仔细的看了她的操作,又嘱咐道:“其实这并没有难的,主要还是要细心,要防止二次创伤,不过如果不是太严重,能吃几副药就好的话,倒也没有必要受这一番苦了,这个病人主要是小产之后,已经有一个多月都这样流血不止了,所以胡大夫见我在,才让我动手的。”

刘七巧洗完手,在一旁的汗巾上擦了擦,正好瞧见连翘从外头回来,只气喘吁吁道:“奶奶,我打听出来了,那个…刚才那个姑娘是春风楼的花魁,叫楚青青,我刚才跟着她的轿子一路回的春风楼,听见门口的小厮这样喊她的。”

刘七巧点了点头,去胡大夫的诊室里头找人。这时候最后一个病人刚走,胡大夫正在收拾医案上的东西,刘七巧上前问道:“胡大夫今儿有没有遇到一个姓楚的病人?”

胡大夫虽然看病技术一流,可记性却不太好,只低着头在名录上找了半天,这才点点头道:“有有有,有一个叫楚玉的姑娘来过,就是那个要打孩子的,我还劝了她几句,她不肯听,我就给她开了药。”

刘七巧只笑道:“胡大夫你放心,她最后没有把孩子打掉,我把她给劝走了。”

胡大夫闻言大笑道:“大少奶奶今儿可又为老夫积德了。”

杜若这会儿也刚收拾了东西,从隔壁的诊室出来,见两人有说有笑,不禁问道:“七巧,你又说什么了,让胡大夫这么高兴。”

胡大夫只摆摆手道:“没什么,少东家不必多问了,还在带着少奶奶早些回去吧,听说明天是恭王世子的大婚,大少奶奶和少东家大概明儿一早就要过去的吧,今晚可要早些休息。”

刘七巧正欲告辞,外头紫苏和春生也进来了,见了刘七巧便回禀道:“少奶奶,定下的椅子,木匠说要十天才能做好,已经付了定金,到时候我去取来。”

杜若闻言,只问道:“你订椅子做什么?家里头的椅子还不够你坐的吗?”

刘七巧只笑着睨了一眼杜若,边走边说:“我今儿一早看见好多病人,都在门口坐着,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的地方,他们大老远的跑来看病,别说我们供茶供水吧,总不能连一个坐的地方都不给人家,所以我私下里让春生去定了十张长条椅,以后每天开门的时候,就让伙计搬出去放在门口,让病人们坐着排队也好的。”

“还是七巧你想的周全。”杜若只惭愧道:“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其实刘七巧倒是挺明白杜若的,杜若没想到,并不表示他不心善,只是在古代,大家的服务意识还很底下,大家做生意,都是中规中矩的,一般不会去多想什么办法。

“我想到的,不就是你想到的吗?这有什么区别?”刘七巧挽上杜若的袖子,两人一起出门回家。

杜若在外头一阵天,回来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福寿堂给杜老太太请安。正巧今儿杜老爷也去了福寿堂给杜老太太请安,父子俩倒是正好遇上一起了。

杜老太太见儿子孙子都这么孝顺,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来看自己,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又问杜老爷道:“你二弟呢?怎么没跟你一起回来。”

今儿杜二老爷是跟着杜老爷一起去的朱雀大街的总店的,按道理两个应该一起回来才是,可偏偏他就没回来。

杜老爷只急忙道:“临要回家的时候,宫里头忽然传来口谕,让老二马上进宫一趟,传旨的公公还是皇上身边的,老二就急急忙忙进宫去了,一会儿用了晚膳,老二若是没回来,我就派了人去太医院打听打听。”

杜老太太闻言,只紧张道:“皇上亲自下口谕传你二弟进去,该不会是宫里头出了什么大事吧?最近太后娘娘的身子如何?有没有听你二弟提起过。”

刘七巧只笑道:“前几天我进宫的时候,还见过太后娘娘,身子硬朗的很,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杜老爷也只跟着道:“前一阵子我也问过老二,宫里头各位主子的身子都还算安康,最近也就敏贵妃的事情有些蹊跷,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事情了。”

杜老太太点点头,眼神中却还隐隐带着担忧,只开口道:“那就再等等吧,太医院平常都有太医值守,一般要皇上亲自传口谕来请人的事情,只怕也不是小事了。”

杜若只在一旁默默的听着,心里头却也有些担心。过了一会儿,杜老太太放了三人回如意居用晚膳。杜太太早已经在家里等级了,只让丫鬟在门口守着,见他们从福寿堂出来,就去传晚膳。

众人因为担心杜二老爷的事情,晚上都用的不多。杜老爷毕竟也有些担心,偏生方才杜二老爷走的时候,他没想到让他多带一个小厮走,这会儿连个问消息的人都没有。杜老爷用过晚膳,便急忙起身,想去外院打发一个人去太医院打探消息,才走到如意居门口,外面小厮就急急忙的跑来道:“回老爷,二老爷回来了。”

刘七巧和杜若闻言,也只急忙起身迎了出去。不过杜二老爷去的急,回来的也快,想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事儿,大家倒是都松了一口气下来。

杜二老爷进了院子,见大房的人都已经迎了出来,只笑道:“我没事,你们不用担心。”

杜老太太那边得到消息,自然也是派了丫鬟来迎。百合见了杜二老爷道:“二老爷,老太太那边给您留了饭,不如二老爷往老太太那边去吧。”

杜二老爷点了点头,遣了下人去西跨院给杜二太太报个平安,便和众人一起去了杜老太太的福寿堂。杜老太太见杜二老爷回来了,一颗心也总算落地,只开口道:“就怕这种神神叨叨的传召了,索性说了是谁病了,那也就放心了。”

杜二老爷急忙上前给杜老太太行礼道:“儿子又让老太太受惊了。”

杜老太太道:“受惊倒是还说不上,不过就是有些担心罢了,平常休沐的时候,皇上也是很少传你进宫的。”

杜二老爷只点了点头,想了想才开口道:“我也不用藏着掖着了,明日早朝估计就要见分晓了。”杜二老爷说到这里,只皱了皱眉头,又继续道:“皇上最近看上一个民间女子,想要纳她为妃,太后娘娘一直不允,今天也不知怎么的,皇上把那姑娘接进了宫,我进去,就是为那姑娘诊脉的。”

杜老太太只拧眉问道:“皇上居然敢忤逆太后娘娘,这可是…”

杜二老爷只摆了摆手道:“太后娘娘起先是不允的,可今天还是松口了,皇上子嗣艰难,那姑娘如今有了两个月的身孕,太后娘娘终究还是舍不得皇上的血脉,同意把她接进宫了。”

杜老爷闻言,也是一惊,只略略蹙眉问道:“难道京中的传言是真的,说皇上最近花眠柳宿,喜欢上了一个…”杜老爷话没敢再往下说,妄自议论圣上,那也是大不敬。

杜二老爷也没接话,只略略的点了点头道:“就是那位楚青青姑娘。”

刘七巧原本正坐在一旁淡定的喝茶听故事,一听到楚青青这三个字,只吓得堪堪就砸了手中的茶盏,脸色苍白。杜若见刘七巧这种反应,便知道肯定出了什么大事,只急忙问道:“七巧,你怎么了?”

刘七巧好容易定过了神色来,拿帕子擦了擦身上的茶水,只咬牙道:“今儿差一点铸成大错了。”刘七巧只把那楚青青是如何去宝善堂开落胎药,又如何最后选择没有打胎的事情说了一遍。

大家听完刘七巧的话,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虽说这买药卖药那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可是…在这古代皇权代表一切的年代,如果楚青青真的喝了那一碗落胎药的话,这后果,也肯定会让杜家吃不了兜着走的。

刘七巧擦了擦脑门子上的汗,继续道:“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觉得那姑娘并非是陷入了绝境,非要把孩子打掉不可的人,所以就劝说了几句,原本只当是自己今日又积了一次阴德,谁知道那姑娘腹中的孩子…竟然是,竟然是龙种啊!”

杜老太太闻言,只双手合十默念了几遍阿弥陀佛道:“七巧果然是我们杜家的福星,要不是七巧,今天宝善堂就要创下大祸了。”

杜若只拉着刘七巧的手,按住她手背抚摸着,只笑着道:“看来你不止旺我,还旺整个杜家。”

302

众人虚惊一场,都略略松了一口气,杜老太太听杜若这么说,也只笑着道:“大郎说的是,七巧果然是旺我们杜家的。”

这回刘七巧倒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只笑道:“哪有这种说法,不过是个巧合罢了。”

杜若见方才刘七巧紧张的把杯子都打了,知道她其实也是后怕的,幸好这会儿杜二老爷也平安回来了,便起身告辞了。

两人一路上往百草院走,杜若想了想,只安稳刘七巧道:“其实今日那个楚青青姑娘,就算喝了宝善堂开的落胎药,皇上也不至于会怪罪宝善堂,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的商户,自然是有什么要就卖什么药的。”

刘七巧心理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刘七巧对皇帝的性格是一点儿也不熟悉,虽然见过一两回,可看着皇帝对梁贵妃、敏贵妃似乎都很宠爱的样子,哪里会知道皇帝原来还喜欢到风月之地尝尝新鲜呢?

“其实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这事情摊在了宝善堂的身上,总归是不好的,就算我们没事,不一定不连累二叔,况且皇上刚刚才没了一个孩子,皇上肯定对这个孩子也是很重视的,不然为了一个妓女,实在犯不着跟太后娘娘闹脾气,他不是一项都很孝顺的吗?”

杜若一边听刘七巧分析,一边点头,只开口道:“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不是一个好色之君,后宫的嫔妃也不过二三十人。”

刘七巧只撇了撇嘴,心里有些不屑:“不好色还去逛窑子,你要是瞧见那楚青青长的什么样子,只怕就不会这么说啦,不过算了,总算是虚惊一场,以后谁要是再来我们宝善堂买落胎药,记得一定要让她签字画押,实在不行也要按个手印,有备无患。”

杜若闻言,只忍不住摇头笑出声来,可他再往深的里面一想,刘七巧这个主意,果然是非常有道理的。

“行,就按你说的办,后天我跟爹商量一下,看怎么通知店里的大夫,以后这一点我们都注意着。”

“这还差不多。”

杜若和刘七巧回了百草院,连翘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刘七巧明日去恭王府要穿的衣物。刘七巧的肚子越发大了,这些衣服都是最近新做的,按着月份的大小做了好几套,足够穿到孩子出生。其实刘七巧原本没想费这个事情的,古代的衣服原本就是系带子宽宽大大的,就她现在穿的衣服,足够她穿到肚子七八个月的了,可杜太太事事都要讲究,生怕勒着了自己的孙子,愣是请了裁缝按照季节变化,把一直到刘七巧要生的衣服都给做好了。

杜若今天在长乐巷也累了一天了,两人洗漱完毕之后,就早早的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刘七巧和杜若起的都比平时早了很多。恭王府的好日子,刘七巧算是从恭王府出来的人,自然是要早一些过去的。况且听说那诚国公府和恭王府距离不远,只怕接新娘的轿子不会太晚到,刘七巧他们必须在新娘子进门之前就到王府候着。况且刘七巧也挺想李氏的,今天这个日子王妃肯定是忙的脚不着地的,她也不想去劳烦她。

众人用过了午膳,由杜若陪着刘七巧、杜老太太一起往恭王府去。杜太太因为荣哥儿太小,她又要奶孩子,所以就没过去。至于杜二太太,自从齐家出事之后,她就再没敢出门应酬过,今儿又是王府的好日子,指不定会来多少以前的老姐妹,她更没那个脸面出去,倒是赵氏没有推脱,跟着刘七巧她们一起去了。

刘七巧才到王府门口,就瞧见青梅已经在门口候着了,见了杜家的车马,只让小厮引到了门口。刘七巧下了车,见到青梅,只忙开口道:“青梅姐姐,你怎么出来了,怎么不在太太跟前服侍着呢!这会儿太太还不知道多忙呢!”

前一阵子王妃开恩,已经把青梅的婚事办了,如今青梅也已是衣服小媳妇的打扮,见了刘七巧便道:“太太让我过来迎你的,今儿人多,她怕顾不过来,就让我来了。如今我也不在太太跟前贴身服侍了,倒是做这些跑腿的活,还快些。”

刘七巧只忙道:“原本我是打算直接往蔷薇阁那边去的,后来想一想,既是回王府,自然还是要走王府的正门的。”

“你这么想就对了,你原本就是从王府正大门里头嫁出去的,自然也要从这边回来,不说了,跟我进去吧。”青梅说着,只领着刘七巧一行人先进了王府,杜若是外男,不好直接去后院,就跟刘七巧她们分开了。

赵氏虽然是头一次来王府,可她也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但还是觉得这王府的气派果真跟那些普通的官宦人家是不能比的。京城的人虽然当官的多,但是这些官员里面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第一等自然是皇亲国戚、第二等是公侯伯府、第三等才能轮的到这些当朝的大官。

按照赵氏父亲现在刑部侍郎的位置,赵氏嫁给杜家,那明显是低嫁了的。可是偏生赵氏的父亲和杜家两位老爷的关系都很好,所以当时许下了这门亲事。那时候赵夫人原本打探的是杜家大郎,可是听说杜若身子差,只怕活不长,她才勉为其难的选了杜蘅。而当初让赵夫人痛下这个决心还有一点原因,就是杜老爷只有杜若一个儿子,杜若要是死了,那身为杜家唯一的一个嫡子,杜蘅有绝对的继承权。

不过这些事情都是赵夫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如今的事情显然没往她想的方向发展。赵氏是个聪明人,运气也不差,一连生了两个儿子,可是眼看着刘七巧的肚子也越来越大,一想到刘七巧以后生下来的孩子将是长房长子,她心里怎么说都是有些失落的。

如今进了王府,她亲眼见到了王府的荣华富贵,又见到王妃这样的重视刘七巧,一早就派了人在门口等着,她心里也只能越发叹息了起来。原先她对刘七巧,与其说是和气的,其实不过就是没把她放在心上。她一直觉得刘七巧这样一个乡下姑娘,在杜家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以至于杜太太让刘七巧管家的时候,她连半句话都没有说过,因为她认定了刘七巧肯定干不了这事儿,她也不信刘七巧这么一个乡下丫头,能管好一家子的事情。直到杜二太太吃了她的亏之后,赵氏才隐隐觉得刘七巧是个有心眼的人。再后来,刘七巧主动喊了自己去管家,她也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就半推半就接了下来。

赵氏如今想一想,以王妃对刘七巧的疼爱程度,未必就没教过她怎么管家,而刘七巧偏生又不爱管家,倒是把自己累得个半死,连带孩子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了。赵氏刚刚消了一半的气,顿时又有些往上冒。

众人一行来到了清荷院,里头早已经来了不少的客人,王府的周芸和周菁都回来了,只有周蕙因为预产期将近,所以就没回来。周芸见刘七巧进来,只急忙迎了上来道:“方才太太让我出去迎客,我还说这人还没来齐呢,就我们两个只怕招呼不周,所以就在这边等着你呢,就知道你会提早过来的。”

两人向杜老太太行过了礼数,只笑着道:“老太太去寿康居里头瞧瞧老祖宗吧,还有其他几家的老封君也都在,就等着杜老太太呢!”

刘七巧闻言,只转身对身后跟着来的绿柳道:“这会儿人多,也不要去麻烦府里的丫头了,你在王府比较熟,带着老太太过去吧。”

绿柳只笑着道:“奶奶放心,保证跟好了老太太,奶奶你尽管忙你的去。”

杜老太太只笑道:“我就不去了,这会儿老王妃那边人多,只怕也顾不到我来,不如寻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等下午客少一些了,再过去不迟。”

刘七巧只想了想道:“老太太若是不嫌弃,就到我娘住的蔷薇阁去坐坐吧,那边偏僻,人一项不多,一会儿用午膳的时候,我再请丫鬟去喊你。”

杜老太太虽说和刘家结了亲,不过还真没往蔷薇阁去过,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点头道:“这样也好,我过去坐坐,七巧你也别太忙了,有了身孕小心些的好。”

杜老太太瞧了一眼赵氏,官家出来的姑娘到底是体面的,进了王府这规矩是一点儿不怠慢,只点了点头道:“蘅哥媳妇,你也不必跟着我了,自己出去玩吧。”

赵氏方才进来的时候,瞧见不少客人在花园里头各自三五成群的坐着,其中还有几个是以前闺中的姐妹。如今各自成家,能聚在一起说话的机会本来就少了很多,赵氏更是因为带孩子和管家务两项重任,忙的连出门的机会也少,所以这种偶尔参加聚会的日子,少不得是要和她们聊几句的。可这种时候要是笑嘻嘻的就走了,倒显得自己没礼数了,王府的两个姑奶奶都在呢,赵氏这点颜面还是要的。

“不用了,我陪着老太太,一起去大嫂子家坐坐。”

杜老太太如何不知道赵氏心里的想法,见她这么说,只挥挥手道:“我们老婆子一起说话,你一个年轻媳妇在一旁也不方便,我让你出去玩,你就出去玩吧,跟我没什么好客气的。”

赵氏见杜老太太这么说,再推拒就显得自己拿乔了,况且他自己正好有这个心思,便带着丫鬟们先走了。

303

杜老太太前脚刚刚出门,王妃就回来了。她最近张罗婚事许是累着了,倒是看着比之前清减了不少,原本丰腴的身子越发显出线条来,颇有些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感觉。王妃见刘七巧已经到了,只笑着迎上来道:“方才丫鬟说你过来了,正巧我这手上的客人也刚刚送走,就回来瞧瞧了。”

王妃走到刘七巧面前,见她那小腹已经有了明显的弧度,人虽然还是纤瘦,看着倒也精神,只笑着道:“怀相倒是很好,怎么就不见长肉呢,可不得多吃一些,生的时候才有力气呢!”

刘七巧忙起身行过礼之后道:“太太别担心,我年纪小,身子还没长开,怕孩子大了不好生,所以才故意稍微克制着点,只盼望着这一胎平平安安的。”

王妃恍然大悟,只摇头笑道:“还是你想的周到,我还当你最近太累了呢,原来是这个缘故,也是,如今最重要的是母子平安,等生完了这一胎,到二胎的时候,那就容易多了。”

刘七巧虽然给很多人接生过,可生孩子她自己也是头一回,理论经验丰富,实践起来心里其实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尤其她是个大夫,更知道这孩子从怀上到生出来这九个月之间会发生多少意外,所以其实看着她表面挺轻松的,其实心里压力还挺大的。

“等这一胎生下来了,再考虑二胎也不迟,太太您这会儿就把我后面的事情都说了,怪不好意思的。”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女人能生是福分。”一旁的周芸插嘴道:“我如今已是盘算着能生个第二胎了,之前孩子小,总不放心给奶娘带,如今总算大一点了,也是时候再生一个了。”

王妃听周芸这么说,只扭头问她:“你早该准备准备了,笙哥儿满周岁了,你的身子也休整的差不多了,不然兄弟之间差的岁数太多了,也不见的是好事儿,你瞧瞧府里头,如今你哥哥娶续弦,你弟弟还刚会走路,以后长大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帮衬到你哥哥。”

刘七巧闻言,只笑着道:“这有什么的,相差的大一点不是正好吗?小叔子可以带着侄儿一起玩,我们府上还不是一样的吗,说起来,世子爷也是该有自己的子嗣了。”古代大户人家的儿子,到了周珅这年纪还没有子嗣的,确是不多了。刘七巧掐指算了算,周珅今年该二十四了。

王妃只点了点头,不由又叹了一口气道:“是该有子嗣了,其实前一阵子,有个通房倒是怀上了孩子的,可他不同意要,非让人家把孩子打了,我当时倒是挺想留着的呢!”

刘七巧一听,越发瞧不起周珅来了,自己撒的种,又不让生,在这避孕效果很差的古代,这不是折磨人吗?不过刘七巧见王妃这么说,只连忙道:“世子爷这么做也是好的,这世子妃还没进门呢,就生一个庶出的孩子出来,总归是不好的。”

“我也是想了这一点,才算了的。如今他大了,性子也越发沉稳,面上看不出什么,可骨子里,我总觉得他跟以前不一样了。”王妃叹了一口气,只继续道:“自己生的孩子,却越发不了解了。就拿这回娶诚国公家的五姑娘,他连人家长相都没问一句,就答应了。”

刘七巧对周珅没什么兴趣,她喜欢杜若这样看一眼就让人心里头暖融融的男人,就算少了一份安全感,但有的是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实在感。周珅那样的,外表看起来孔武有力,站在身边就能被他强大气场包围的男人,刘七巧还当真不喜欢。

“婚姻大事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世子爷这也是孝顺太太您,太太你可真别多心了。”刘七巧劝慰了一句,外头有老妈妈跑了进来道:“回太太话,迎亲的队伍到门口了,太太快出去吧。”

王妃闻言,只笑着站起来道:“这可够快的,我想在这边躲懒一刻都不成。行了,洪妈妈我们快过去吧。芸姐儿在这边陪着七巧吧,外头人多,她如今有了身孕,出去不方便。”

刘七巧急忙起身道:“让大姑奶奶陪着太太一起去吧,我正巧还没回我娘那边呢,想过去瞧瞧。”

“那你过去吧,正好劝劝你娘,我请了她今儿进来和我们一起吃个喜酒,她非不肯,还给瑞哥儿做了那么多的针线活,我都不好意思了。”

“太太就随她吧,我娘确实不太喜欢这样的场合,要是村子里的酒宴还好,这大户人家的宴会,她拘束的很,只怕坐着也不敢吃多少,还不如在家里的舒坦,您可别笑她。”

王妃见刘七巧这么说,只笑道:“你娘是个懂礼数的,和那些山野村妇自然是不一样的。”不过王妃年年一想,王府办酒宴,请的那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刘老二毕竟是给王府当差的,李氏进来,若是安排在客席上,只怕她不习惯。可若是安排在下人席上,又多多少少有些过意不去。刘七巧是正儿八经的王府干闺女,李氏就应该坐在客席,那才像样的。

“罢了,她不喜欢,我也不强求了,改日我再单独请她吧。”

刘七巧送了王妃出去,便带着连翘和紫苏两人往蔷薇阁去了。杜老太太这时候已经在蔷薇阁小坐了一会儿,心里倒还觉得不错。

杜老太太原本过来的时候,只是出于礼数。刘七巧都成了杜家的媳妇了,虽然当时她不看好这门亲事,可刘七巧进了杜家以后,确实很旺杜若,也旺杜家。杜老太太也越发觉得大长公主的那天赐良缘之说是一件真事儿,所以就想着要给刘七巧娘家一些体面。

李氏是很传统的农村妇女,因为打小也没受过太多的苦,后来嫁得男人也算靠谱,所以她并不像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需要用彪悍脾气去讨日子过,所以李氏在别人眼中,那是相当的温柔贤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