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只急忙俯身行礼,皇帝免了大家的礼数,只开口道:“杜原判方才那句话说的没错,杜夫人的口才,便是在金銮殿上,只怕也没有几个朝臣能辩驳的了。”

刘七巧只笑道:“皇上谬赞了,臣妇只不过是就事论事,难得那些宫女医女愿意听,如果她们能记在心里,自然是更好的。”

皇帝只笑着道:“这样吧,朕记得上回你给梁贵妃接生的时候,朕说过要给你几个赏赐,后来你也没有提出要什么赏赐,朕今天兴致好,赏你几个字吧。”

皇帝金口一开,身后的太监宫女们便纷纷忙碌了起来,不一会儿,案几上便摆上了大副的宣纸,皇帝拿起笔,蘸饱了墨水,只在宣纸上落下,笔走龙蛇,几个大字顷刻间就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杜太医上前,从左到右念了出来:“天下第一稳婆”。

刘七巧虽然虽然觉得这天下第一稳婆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俗气,可这毕竟是御赐的题词,只能笑眯眯的上去谢恩。皇帝大手一挥,把毛笔放下,吩咐身边的大太监道:“你亲自安排下去,照着这个字做成匾额,赐给杜家。”

杜二老爷闻言,只急忙带着杜若刘七巧一起下跪,又谢了一回恩。

众人坐在马车回府,杜二老爷还在感叹:“七巧,这回你又给杜家挣面子了。”

刘七巧只郁闷难当,心道这皇帝也真够小气的,实质性的赏赐没多少,每次都拿自己的字搪塞人。不过刘七巧想一想,上回好像的确是自己请了太后娘娘去求的。

“二叔,你说皇上这么喜欢送人字,要是回头他拿自己的字给你们发饷银,你还谢恩吗?”

杜二老爷只佯装生气,瞪了刘七巧一眼道:“七巧,皇上的墨宝那可是无价之宝啊,有了皇上这个招牌,就等于是源源不断的黄金流进了宝育堂。”

其实刘七巧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谓名人效应,在古代最大的名人,肯定就是当今皇上。不过她开的总归是女人生孩子的地方,只怕光有皇上一个人的支持,还不够。

众人回到杜家,早有先回来的下人回禀过了消息,杜太太和杜老爷都已经迎到了大门口,见刘七巧他们都安然回来了,这才松了一口气。杜太太只忙迎了上去道:“你今儿一出门,我心里头就突突的跳,在菩萨跟前念了几回经,才算好些了。”

刘七巧只笑着道:“太太放心,不过就是进去讲课,都是一个宫女、医女,又不是给娘娘讲课。”

杜太太只连连点头,那边杜老爷也在一旁问起了杜若:“听说皇上又赐了杜家一块匾额,当真?”

杜若只点了点头,不过随即补充道:“不过那匾额是个七巧一个人的,写的是‘天下第一稳婆’。”

杜老爷闻言,只笑着道:“傻小子,给七巧的,可不就是我们杜家的,有了这匾额,只怕你们宝育堂的生意也就不愁了。”

刘七巧在宫里头讲课的事情,每几日就变成街知巷闻的消息,刘七巧的宝育堂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谁知道却被大长公主一封帖子给喊了过去。

原来那些老封君、老太太们知道了刘七巧在宫里头教那些宫女的事情,纷纷表示要让家里头的年轻媳妇们带着她们的丫鬟也都学一学。大家都知道刘七巧和大长公主的交情要好,所以就直接向大长公主提出了要求,希望大长公主能请刘七巧在外头也讲这么一堂课。

刘七巧当然愿意,这就等于是在给宝育堂做免费宣传,这样的机会可是难得的很。大长公主见刘七巧痛快的答应了,只拧眉想了想,开口道:“地方也不用再找了,我这观音大殿里头,平常能跪下上百个人,接了你来授课罢了。”

刘七巧只急忙推脱道:“那怎么好呢,万一得罪了佛祖,就是我的过错了。”

“你传道授业,会有什么过错,你放心好了,这样吧,明儿是初一,我这里要讲经,正好香客也多,你就在初二过来讲课吧。”

刘七巧想了想,都说拣日不如撞日,那后天就后天吧,刘七巧只笑着道:“师太,那明天你讲经,我就不过来听了,我好歹要在家里备备课的。”

刘七巧回到家,只急忙把那天杜若记下来的那份笔记又看了看,发现那天主要讲的是别人如何照顾孕妇,如果现在讲课的对象是孕妇本生或者是打算怀孕的人,只怕这内容还要稍微的修改修改。

刘七巧只提起笔来,刷刷的写了起来,一时间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只听见外头杜文韬哇哇的哭个不停,刘七巧才停了下来。刘七巧看看自己的胸口,可真是对不住杜文韬了,放在现代杜文韬只怕也是喝三聚氰胺的命了。

刘七巧只喊了紫苏去让奶娘把杜文韬抱进来,她虽然奶不多,就当给杜文韬打牙祭也是好的。

赵奶娘抱着杜文韬进来,见了刘七巧只笑着道:“奶奶,最近哥儿乖了,又肯喝我的奶了。”

刘七巧心道:他不喝他也不想饿死,我这当娘的果然是不称职的。

刘七巧把杜文韬抱在手中,只开开心心的逗他,那小家伙翘着大拇指,在嘴唇里面舔来舔去的,这大概是他最近才养成的习惯,前几日刘七巧倒是没发现。

刘七巧见杜文韬一个劲儿的添手指,只吩咐紫苏道:“你去厨房切几块姜片来,给哥儿手上涂一涂,他要是吃着了辣,就不会再添手指了。”

杜文韬就像忽然听懂了刘七巧的话一样,悄悄的把小手指从嘴里面拿了出来,可是下一秒却哇哇的哭了起来。

刘七巧一个劲儿的哄他,他还是一个劲的哭,最后刘七巧没办法,只好解开了衣襟让他吃起奶来。

不过如今杜文韬已经有了十五六斤重,这样抱在手中确实比较重,刘七巧还空着一个手在那宣纸上写写画画。杜文韬喝了一会儿奶,心情愉快,便和刘七巧玩了起来,刘七巧双手掐着杜文韬的胳肢窝,让他在书桌上蹦来蹦去,小家伙还真的用力在书桌上蹬来蹬去,好像要自己走路一样。

刘七巧正玩的高兴,忽然一不留神,只看见一条水柱子从杜文韬的开裆裤里头飙射出来,然后正好撒在刘七巧刚才写完的札记上头。热乎乎的尿液遇上黑乎乎的墨汁,瞬间变成一团完全不能辨认出形态的东西。

刘七巧尖叫一声,见那尿还在往杜若那一叠医案上流过去,只急忙道:“紫苏,快把大爷的东西搬走,快!”

紫苏见闻,只急忙上前,一把抱起了那些医案往边上走。

刘七巧看了一眼臭烘烘乱七八糟的书桌,只把杜文韬往赵奶娘手中一扔,气呼呼的道:“坏小子,你故意的是吧?”

杜文韬只咯咯咯咯的笑得开心,然后又开始美滋滋的舔着他的大拇指。

刘七巧郁闷难当,连连挥手道:“抱走抱走。”

是夜,刘七巧躺在杜若的怀里,气的牙根痒痒,只郁闷道:“可怜我写了一下午的内容,被你儿子的一包尿全毁了。”

杜若只小声安慰道:“娘子,都是为夫的错,别生儿子的气了。”

“他的错就是他的错,跟你有什么关系。”

“若不是有为夫,哪里来的他?这样吧,娘子既然觉得儿子不乖,那我们再生个女儿如何?”杜若只凑上去,亲吻刘七巧的耳垂,刘七巧一把推开杜若,背对着他朝着床里头。

“想都别想,睡觉!”

378

到了初二那日,刘七巧好不容易将课备好了,一大早带着紫苏和另外两个小丫鬟去了水月庵。才到水月庵门口,便瞧见水月庵门口早已经停满了各家的马车。刘七巧也没细看,紫苏扶着她下车,门口早已经有了大长公主派的人来迎接了。

那人见了刘七巧,只笑着迎了上去道:“杜夫人请随我来,很多施主已经到了,正在大殿中等着你呢!”

刘七巧双手合十,向小尼姑还了礼,只跟在她的身后道:“叨饶了佛祖,七巧真是多有得罪。”

那小尼姑只笑着道:“师太说了,杜夫人将的是悬壶济世的大道理,佛祖不会怪罪,只会嘉奖,今儿师太还特意让膳房准备了素斋宴,宴请杜夫人。”

刘七巧跟着小尼姑一路走,上了台阶,穿过几个客堂,才算来到的观音大殿的门口,只见大殿里面已经陆陆续续的坐满了人,大长公主正端坐在最前方,前面摆放着小几,上头的放着木鱼,大长公主一边念经,一边敲着木鱼。至刘七巧已经到了跟前,大长公主才念完了经,停下动作,起身道:“众位施主,今天要给众位讲课的人到了。”

一时间大厅里窃窃私语起来,不过刘七巧还是认出了好些个熟悉的身影。周菁和周蕙都结伴而来,陈尚书家的少奶奶也跟着梁家二姑奶奶一起来,孔家的大姑奶奶也带着下人来了。还有安靖侯家大少奶奶,这会儿肚子已经四五个月大了,也由丫鬟服侍着,坐在一旁。

刘七巧见了这么多熟人,原本有些紧张的情绪也不紧张了起来,瞧了一下下面坐着的几个刚生过孩子的产妇,见她们的身材还没完全恢复,便笑着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有时候这孩子明明已经生了下来,可瞧着就还想跟在肚子里一样的?”

此话一出,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有几个发福明显的,还被边上的人取笑了几句。刘七巧只笑着道:“所以我们有坐月子这一说,而为什么要坐月子呢,就是为了我们的身体能恢复到原先没有生过孩子的状态,我们怀孕生子要经历九个月,但是恢复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一个月尤为重要,不过这些是我下面要讲的内容,我今天来的主要目的,还是想说一说那些讲会发生在我们怀孕的那九个月时间里的事情。”

在座的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听说过刘七巧,不过只是听说过她的接生技术高超。她们对于这些知识的来源,有的是从生母那边得知的,有的是从小服侍她们的老妈妈说的,其实都得到的都不是系统的知识。对于她们来说,女人生孩子是一道坎,一种折磨、却又不得不迎着恐惧向前进。

“女人这一生有很多个砍,有句老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从出生的那一刻,也许你的命运已经被注定,但是我想说,前面的两个砍过去了,后面生孩子这个砍,是可以经过细心调养,安然度过的。很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很多风险也是可以规避的,要生一个健康的宝宝,并且快速恢复到原来没生孩子之前的状态,并不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事情。”

今儿听课的都是一些豪门嫡妻,所以规矩是不用说的,大家在听刘七巧说到这里之后,脸上无不露出羡慕的光彩。这也要归功于刘七巧自己的个人成果,就像是让一个胖子去介绍减肥产品,那肯定卖不掉一样。让刚刚才生完孩子三个月,就已经恢复到原先状态的刘七巧来讲课,几遍她讲的不够好,可大家看一眼她的精神状态,那就对她多了几分信服了。

刘七巧开始从怀孕初期说起:“有了身孕之后,除了在吃喝方面,要加倍注意之外,还有一点就是要保持心情的舒畅。心情舒畅的人,将来生出来的孩子性格会比较温和。反之,如果怀孕之后心情一直低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如果你觉得你的小孩不乖,脾气不好,你不妨想一想,是不是你怀孕的时候,经常发火暴躁呢?”

大家都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个个都很好奇,只笑着道:“真的会有影响吗?”

刘七巧只笑着道:“那当然了,从他在你身体里的那一天开始,其实他就已经开始接触你身边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他不会说话而已,所以千万别以为孩子在肚子里,他什么都不知道。”

刘七巧说着,只笑道:“在这里,我还可以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如果孩子一直哭,停不下来的时候,你们可以让人和一口水,在他的耳朵边上咕噜两下,过不了一会儿,孩子就不会哭了。”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好奇的问道。

“这是因为,孩子在我们肚子里的时候,会听见我们肚子里的声音,咕噜噜,咕噜噜,当他们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会以为自己又回到了母亲的肚子里,所以觉得很安全,就不哭了。”这个办法刘七巧在前世当医生的时候在众多的初生婴儿身上试过,当真是百试百灵,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她刚才说的科学原理,好歹是个管用的招数。

大家将信将疑,有的人只让丫鬟记下来,一会儿回去给孩子试试。

大长公主虽然这一生都没有生过孩子,但她也盘腿坐在大殿的角落里,听着刘七巧慢慢的讲述着怀胎十月里面的故事。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讲到了将要临盆的时候。

“俗话说,瓜熟落地,上天自有安排,但其实,到八个半月的时候,孩子已经长成,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早产的孩子,只是看上去外表小一些,其他的跟足月的孩子一模一样的原因。如果遇上早产半个月,那都是正常的情况,不需要太紧张,按照正常临盆的过程来,在思想上不要给自己压力。说句实话,如果只是早产半个月,那非但不是一件坏事,还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不至于太大,生起来不会太吃力。而一些足月的孩子,因为后期没有注意控制饮食,胎儿很容易过胖,生产的时候反而就有了危险。”刘七巧顿了顿,只继续道:“所以控制饮食,是整个怀孕期间都要时刻做到的事情。”

刘七巧看着这一屋子未满二十岁的高中生大小的管家少奶奶,只叹息道:“我们这个年纪,说句实话,身量还没有完全长开,想要安然的生一个孩子,确实不容易,正在的黄金生育年龄是二十六岁,但是我相信,你们的相公们绝对等不到你们二十六岁。”

大家听了刘七巧这话,又忍不住笑了起来,就拿平常的姑娘家来说吧,十六岁进门,要是二十六岁都没有生孩子,好人家只怕是已经忍不住要纳妾了,不好的人家没准早已经一张休书下来,打发她回家了。

“好了,怀胎讲完,下面是临盆的时候,临盆的时候其实只有三个注意点,第一就是客服恐惧心理,第二就是看轻疼痛,第三就是坚信孩子健康。做到这三点,其实已经离孩子健康的出来只差一步之遥了。其实被我接生过的人应该都有体会,我接生的时候,好言相劝的时候不多,一般劝不听的,都直接骂,如果作为一个母亲,没有办法承受住这样的考验,那么你又何必要怀孕,何必要生孩子呢?在最关键的时候,要对自己有信心。”

孔家大姑奶奶和陈家少奶奶听到这儿,都忍不住偷偷落下泪来,那生死攸关之下的勇气,的确是挽救她们的生命的唯一希望。

讲课到最后的时候,大家都的情绪都有些激动,生过孩子的感叹,没生过孩子的向往,而刘七巧只觉得口干舌燥。大长公主见刘七巧已经讲完了,只笑着起来,对大家道:“你们今儿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杜夫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陈家大少奶奶只笑着问道:“七巧,听说你要开一个宝育堂,什么时候开业呢?”

刘七巧也笑着道:“看样子也快了,我正郁闷,万一到时候没客人,岂不是要关门大吉了。今儿趁着人多,我也宣传宣传,宝善堂的分号宝育堂即将开业,到时候欢迎大家来宝育堂生孩子,做月子,保证把大家服侍的无微不至、宾至如归。”

一旁周蕙闻言,只凑到安靖侯大少奶奶的耳边道:“嫂子,不如到时候你去宝育堂生孩子吧,省得在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又放不下,还不如去个清静的地方,眼不见心不烦的,我算了算,其实也不过就是四十来天的时间。”

安靖侯大少奶奶这次也是第二次怀胎,自然格外小心谨慎,只开口道:“我原本是想请七巧给我接生的,可如今她开了店,只怕不接外头的生意,看来想请她接生,也只能去宝育堂了。”

刘七巧只笑着道:“大家的担心我都明白,不过我可以向大家保证,宝育堂绝对不会比各位的府上差,宝育堂的房子可是师太借我的公主府,里头的陈设景致,在京城那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家要是有空,可以去那边参观参观,有几个高档院落,现在开始接受预定。”

众人闻言,也都是一副好奇的样子,倒是很想去那边看一眼。

379

刘七巧回答完了众人的提问,才算是空闲了下来,大长公主只请了刘七巧去她的禅房小憩。茶香袅袅,刘七巧略略抿了一口,放下茶盏歇一口气。

“七巧,你今天说的这些,真是让我这个老太婆也受益匪浅,我从来不知道,生一个孩子,居然是这么复杂的一件事情,小时候在宫里,看着宫里的女人为父皇生儿育女,觉得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情。”

“生孩子这事情,说简单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是要用简单的心态去对待复杂的事情,也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处理。”刘七巧想了想,只继续说道:“要是把生孩子看的太简单,那可能会因为怀孕过程的疏忽,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悲剧,可要是把生孩子看的太复杂,那又会有强大的精神压力,对于孕妇和孩子,都有不利影响。”

“你这一会儿简单,一会儿复杂的,都把我给绕晕了。”大长公主只笑着开口道:“你也累了一上午了,随我一起去用些午膳吧。”

刘七巧对水月庵的素斋还是很喜欢的,每次大长公主相邀她都从不推辞,只跟着大长公主一起去了膳房用午膳。

用过午膳,大长公主按例要歇一会儿中觉,刘七巧觉得这时候回杜家也没什么事情,就顺道去了一趟公主府。宝育堂的招牌已经挂了起来,朱红大门重新上了漆,从外头看起来就非常的气派。刘七巧跟着紫苏一起进去,正巧就看见杜蘅从外面出来,见了刘七巧只开口道:“大嫂子来的正好,招弟院那边第一套的家具已经粉刷一新,刚刚搬进去了,我正说今儿回家要请大嫂子过来看看,可巧你就来了。”

刘七巧闻言,倒是也一阵高兴,杜蘅的办事效率还是挺快的,上回因为木材的事情,给耽误了几天,没想到这才没几天,杜蘅就已经办妥了。原本原本刘七巧觉得,招弟院和福来院既然是收治老百姓的地方,就用普通的松木打家具也就行了,可后来杜老爷看过之后,愣是补贴了银子给杜蘅,让他把松木换成了榉木,杜老爷的意思是:“这是长期投资,但是家具一定要配得上公主府这样的地方。”

刘七巧原本是想节省一点成本,既然老爷子如此慷慨大方,刘七巧也就不客气,当场就答应了下来。

刘七巧跟着杜蘅往招弟院去,招弟院是一个两进的小院子,有四间厢房,两间正房,后面还有一排后罩房,里头厨房厅堂,一应俱全。经过杜蘅的改造,这个院子可以容纳至少十二个孕妇在这里待产,其中有一间厢房改成了产房,在这个院子里待产的孕妇,统一在那间厢房里面生产。刘七巧在里头绕了一圈,发现产房已经布置好了,只笑着夸赞道:“二弟的效率还真是高呢,我原本还想着,这样一番改造,也不知道要需要多长的时间,等到宝育堂开业,只怕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杜蘅只笑着道:“大嫂子放心,按照这个进度,只怕不过重阳节,就可以开门营业了,怕就怕万一到时候没有人来,面子上倒是过不去了。”

刘七巧拧眉想了想,这倒的确是一个问题,开业是第一场仗,一定要打好了,而且这开宝育堂也不像是开药铺,只要有客人进门,看着热闹就好。万一到时候门可罗雀,可不是丢了刘七巧这个送子观音的脸面了?如果重阳节真的能开业,那刘七巧倒是要趁着这两个月,好好联系几个客人了。

刘七巧只想了想,开口道:“二弟,你明儿去找几个画师来,把每个院落都画几幅图下来,送去让人临摹几份,我们装订成册子。”

杜蘅他虽然是个生意精,但对这个也是头一次听说,只纳闷问道:“大嫂子,你画那么多画有什么用呢?”

刘七巧一边走一边道:“最近天气热,很多富贵人家的少奶奶不太愿意出门,况且若是对方有了身孕,我也不好让她们亲自过来参观,画成了画册,让她们看一看,就当是她们亲自来过了一样。”

“嘿,这个办法好!”杜蘅只笑哈哈的开口道:“大嫂,你这脑子里想的东西怎么都那么奇怪呢?”

“这有什么稀奇的,现在珍宝坊里头,早已经出了画册,平常他们去别人府上推销,只拿着画册去就行了,等太太、奶奶们选定了花样,第二天才专门送上门。不然拿着那么些贵重的东西出门,那也不安全。”

杜蘅只点了点头,将刘七巧送出了招弟院,兀自去安排事情。刘七巧又到绿柳那边看了看,见她正在和几个小丫鬟讲规矩,如今也已经是头头是道,一副大丫鬟的架势了。绿柳见刘七巧来了,只撇下了小丫鬟,上前迎刘七巧,又道:“这两个丫鬟,脑子太笨了,今天一早贺妈妈说的东西,一会儿就忘了,我刚才随便查问了一下,居然一问三不知,脑子被狗啃了。”

两个小丫鬟见绿柳当着刘七巧的面这么骂她们,只哭着下跪道:“奶奶息怒,奴婢…奴婢怕羞,不敢听。”

刘七巧闻言,忍不住就笑了起来,只开口道:“这有什么不敢听的?难道这辈子你不生孩子?”

这两个小丫鬟是前几日杜家采买丫鬟的时候,刘七巧看中了送过来了,原本是想着年纪小好培养,没想到小姑娘们还有这样的心思。

两个丫鬟脸红,不敢说话。刘七巧只坐下来,看了她们两人,继续道:“你现在怕羞不敢听,将来要是遇上哪个臭小子,欺负了你,只怕你还不知道呢!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开始就会,得慢慢学。绿柳,一会儿你再跟她们两个好好说说,要是说不通的话,那就送回府上,让李妈妈发卖吧。”

两个小丫鬟见刘七巧这么说,只吓的哭了起来,刘七巧看着娇小的身子颤抖着,忽然觉得自己对她们并不像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充满了同情。

“你们两个记住了,不管做什么,只有做到最好,才会被别人肯定,要想留在杜家、留在宝育堂,就必须遵守这里的规矩,好好学习,绿柳姐姐就是你们的榜样。”

绿柳见两个小丫鬟有了一点悔改之意,便也只笑着道:“行了奶奶,一会儿我再教她们一遍,听说奶奶今儿去水月庵讲课了,定然是累了吧?这会儿太阳辣,还不如先别回府了,去里面的榻上稍微小憩一会儿吧。”

刘七巧这会儿确实有些累了,只点了点头,捏了捏自己的脖子道:“我倒是还真的累了,一早上挺直了腰杆跪着,可真不容易了。”绿柳只扶着刘七巧进房内休息,暗表不提。

又过了几日,正好是八月初八,说起来也是巧合,去年八月初八是刘七巧嫁进杜家的日子,今年八月初八却正好是杜文韬过百岁的日子。上回满月宴,因为连着杜茵的婚事,所以刘七巧这边就一切从简了。这次杜老爷是卯足了劲儿要大办一场的,所以今天的客人可不是一般的多。再加上很多人知道大长公主要来为杜家长房的大少爷念经祈福,很多老太太们都过来凑热闹了。

恭王府因为还在孝期,所以并没有人出席,杜太太这边亲戚不多,也只有宁夫人一家,倒是杜老爷权衡了一下,请了洪家、孔家、还有安靖侯和安富侯等几家世代交好的人家。安富侯夫人最近是心宽体胖,杜老太太见了她,只感叹道:“想来也是奇怪,你们记不记得前年,老王妃带着王妃还有七巧一起去法华寺上香,那时候你还是忧心忡忡,还在为儿子的子嗣问题担忧,可这才短短两年,你家倒是频频传出喜事来,可怜恭王府里头,才进门不到半年的世子妃,又没了。”

安靖侯老夫人闻言,也只感叹道:“都说盛极则衰,水满则盈,恭王府如今在朝廷里确实是无人能及的,只可怜世子爷的命也太硬了点。”

“可不是,听说世子爷两次上战场,都深陷危机,最后都逢凶化吉了,谁想到他这么硬的命,会祸及妻小呢。”

众人闻言,都只窃窃私语,一个劲的说这事情玄乎,杜老太太只笑着道:“今儿大喜的日子,咱就不说这些了,改明儿有空,我们几个老姐妹也去恭王府坐坐,看看老王妃去。”

刘七巧在一旁听着,也只无奈笑笑,不过这些老太太们,如果不靠着这些八卦来聊解空闲,也确实没有什么更有建设意义的事情了。

众人正说着,外头紫苏只进来回话道:“回老太太们,派去水月庵接了尘师太的车已经到了,了尘师太这会儿已经往后头来了,各位老太太请去水榭那边入座听经吧。”

众老太太听说大长公主来了,便只忘了方才的话题,高高兴兴道:“大家一起去,一起去,了尘师太可是鲜少出水月庵讲经的,这会儿我们有耳福了。”

刘七巧瞧着这些老太太们一脸的兴奋和期待,想着不知道以后自己到了这个年纪,是不是也只会热衷于八卦和听佛经这两件事情。

380

若是说现代办酒席只不过就是到馆子店吃一顿,省时省力,可这古代摆酒席真的是劳心劳力的事情。虽然刘七巧如今不管家事,可毕竟是亲儿子的百日宴,她就想偷懒那也没有去处。好容易一早上念完了经,用过午膳,老太太们都随着杜老太太去福寿堂,休息的休息,闲聊的闲聊,玩叶子戏的玩叶子戏。刘七巧这边,洪家大少奶奶带着几个小姐妹们,早已经迎了过来。

刘七巧忙不迭的就请丫鬟端茶送水的,让大家伙都坐下。洪家大少奶奶的身份是户部尚书的闺女,可以说是官商通吃,来京城没几天,就已经和京城里头的少奶奶们打成了一片。安富侯少奶奶如今刚又传出了好消息,一脸的笑意,再加上她本就富态,看着人比以前都娇美了不少。洪家大少奶奶倒还是跟以前一样纤瘦,但是说话谈吐已有了精明的气势,想来恶婆婆走了之后,她在洪家的地位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

洪家少奶奶坐定下来,见刘七巧指使丫鬟做事,只笑着道:“我没来过你家的时候,就有人跟我说,你家的丫鬟取的都是中药名儿,我一开始还不相信,没想到竟是真的,我虽然不认识几味药,但这紫苏、连翘、赤芍、倒是都知道的。”

安富侯少奶奶闻言,也好奇问道:“可这好听的中药名儿不过就这么几个,万一以后不够用怎么办?再万一,要是叫上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岂不是郁闷?像我们有了身孕的,这麝香、红花就先不能要了。”

刘七巧只笑着道:“你到还真没说错呢,一开始这府上还真有麝香和红花,后来有人嫌弃不好听,就改了。”

众人哄笑了一场,丫鬟已经送了茶上来,刘七巧只开口道:“今儿一早我太忙了,要是有招呼不周的地方,你们好歹担待着点。”

孔氏闻言,只笑着道:“你是主人家,这种日子自然是忙的,你还不知道我家哥儿满月的时候,那时候我身子还没好,动也不能动,光是坐在房里,门槛都快被人踏破了。”

安富侯少奶奶也跟着道:“不过你倒是一个有福的,家里的事情不用你操持,哪里像我们,连一个能帮衬着点的妯娌也没有,事事都要自己做,也不敢去麻烦婆母,生怕惹了她老人家不高兴。”

刘七巧听她们这么一说,心里倒也是想到了这一点,只笑着道:“说起来我这位小婶子,的确也是不错的。”至少最近杜二太太不在,这家里头可以说是风平浪静的,半点事情也没有发生。月银是不用说的,肯定是第一时间发下来的,以前杜二太太的小家子气的一些规矩,如今到了赵氏的手中,也都改了。杜太太是个温婉性子,只要看着大差不差的,也从来不给赵氏挑刺儿。只不过因为杜二太太被遣去了庄子上的事情,这次杜文韬办百岁宴,齐家的女人一个人也没来。

三个人正聊着高兴,外头小丫鬟进来回话说:“大姑奶奶领着二姑娘三姑娘也过来了。”

刘七巧最近忙里忙外的,出门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多,杜茵几次回来,都没碰上面,如今她带着杜苡和杜芊一起来,想也不用想,肯定是为了杜二太太的事情。所谓家丑不可外扬,这些事情自然不能让孔氏和安富侯少奶奶知道,刘七巧只回道:“你告诉大姑奶奶,我这边有客人呢,让她先去找她二嫂子去吧,没道理每次回娘家,亲嫂子那边还没见呢,就先跑到我这边来了。”

杜茵是聪明人,听刘七巧带了这样的话过来,便知道了缘由,只笑着回声对两个妹妹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去找二嫂子去。”

赵氏那边,才刚刚送走一拨客人,正靠着软榻休息,小丫鬟服侍在跟前打着扇子,听闻杜茵过来,也一下子就明白了。赵氏掐指算算,这杜二太太去庄子里头,倒也真的有两个月时间了,对外头推说的是她去避暑去了,如今都已经入了秋,人要是不请回来,确实也很难交代。

赵氏见几个小姑子都坐着,只笑着道:“原本今儿是一家团圆的日子,我早该想着把太太给接回来了,偏生这几日太忙了,一时竟没想起来,都是我的不是。”

杜茵如何敢说她的不是,只陪笑道:“嫂子宽宏大量,我们也就不说什么了,再过几日就是中秋,如今我虽然出阁了,但也盼着家里能团圆,这样我也放心。”

赵氏素来知道杜茵聪明,也只笑笑,又开口道:“你放心,等我明儿回了老太太,就派人去把太太给接回来,到时候在给大妹妹你送信过去。”

杜茵见赵氏这边算是说通了,心里只感激刘七巧,又对赵氏道:“那我可就在家里等着嫂子的信儿了。”

赵氏心里虽然对接杜二太太是有些不情愿的,可是面上倒是一点儿也没表现出来,几个人说完这件事情,还笑呵呵的留了她们下来,陪着瀚哥儿和杰哥儿玩了好一会儿。

刘七巧送走孔氏和安富侯大少奶奶,杜茵也正好从赵氏那边出来,见了刘七巧只笑着道:“还是大嫂子厉害,给我指了一条明路。”

刘七巧一边走,只一边跟杜茵解释道:“我之前不是早说过了吗?这事情我们去说都不合适,只有你二嫂子去说,那才合适,不然的话,因为这事情是因她而起,你得顾全她的脸面。”

杜茵只点点头,跟在刘七巧的后头,如今她成了姜家的媳妇,为了姜梓丞将来的仕途,她也要学着和那些少奶奶们多沟通沟通。

不过今儿收获最大的人,还是刘七巧,上回喊了杜蘅安排画的画册,已经有一本到了她的手上,今儿她才把那画册给拿出来,那些个太太奶奶看了,无不叹为观止。说起来京城的有钱人不少,但并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有能力住最好的院子。像一些前朝留下来的豪门大宅,大多都在开国的时候赏赐给了有功的大臣,所以除了那些时代功勋的人家,一些新贵之家,毕竟还是小门小户的。

大家看着这画册上的院落,无不感叹,原来这京城里头,还有一处这么好的宅子。便是没打算再生孩子的太太们,也都起了要去参观参观的心思。

宁夫人首先挑头道:“七巧,不如趁着如今还没开张,你先请我们去游玩游玩,以后里面住了人,只怕我们这些闲杂人等,就不方便进去了。”

刘七巧见大家都有这个兴致,自然是欣然答应,只约定等过了中秋,下帖子让大家一起过去玩一趟。

正这个时候,外头忽然有小丫鬟急急忙忙的就跑了进来道:“回老太太、太太、奶奶,外头…外头宫里的公公来送匾额来了,还给了带了好些的赏赐,老爷们已经在外头搬了供桌准备接旨了,让奴婢请太太们都去外头。”

众人闻言,只都高兴道:“我这辈子还是投一回接到圣旨,倒是一起出去瞧瞧。”

刘七巧只急忙上前,和杜茵一人一边搀扶着杜老太太往杜家外院去。只见仪门之外,早已经备妥了桌案祭品,皇上身边的易公公和太后娘娘身边的容嬷嬷都在边上站着,见杜家一家老小的人都来齐了,这才上前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杜门儿媳刘氏,医术高明、性情纯良、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曾数度求人于危难,特赐‘天下第一稳婆’牌匾,钦此。”

众人叩首谢恩,两个小太监举着红布盖住的牌匾上前,走到刘七巧跟前,将圣旨递道她的手中道:“杜夫人,揭匾吧。”

刘七巧手里捧着圣旨,竟然有一种无与伦比的激动心情,简直比当初拿到硕士毕业证还觉得忐忑。刘七巧只想了想,开口道:“易公公,七巧想让老太太揭这个红绸,不知可否。”

易公公只推到一旁道:“杜夫人请便。”

刘七巧大喜,只扶着杜老太太上前,看着那红绸道:“老太太,这匾额是杜家的。”

杜老太太一时也感慨的热泪盈眶,只开口道:“我这一辈子,虽说没有什么大福分,却也揭过两次这御赐的牌匾,第一次是三十年前,朱雀大街的宝善堂开业,当时是先帝亲笔写的招牌,老太爷拉着我的手一起揭开的,今儿我的媳妇,又给我挣了这么一个匾额,我要拉着我孙媳妇的手,一起揭开。”

杜老太太只说着,和刘七巧一人一边,伸手摸上那红绸,两人相视一笑,大红绸缎飞上蓝天,露出黑的烫金的几个大字。众人一片欢笑之声,外头大门口,早有小厮放了点了长长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外头只围着一群看热闹的人。

容嬷嬷见众人高兴,只笑着道:“方才那是皇上的赏赐,我这边还带了太后娘娘的赏赐,赏杜家小少爷一对金麒麟、一对玉如意、另外玉碗、玉碟、玉勺子各一对、象牙筷五副。”

刘七巧上前谢过了恩,那边容嬷嬷只又偷偷的喊住了她,将一封信送到了刘七巧的手中道:“七巧,这是楚贵嫔让我带给你的亲笔信。”

说起来刘七巧和那楚贵嫔之间,也不过就是机缘巧合见上了那一面。当时刘七巧不过也就是察觉出了这楚贵嫔似乎是舍不得腹中的孩子,所以才稍加劝解了一番,谁会知道教坊司的当红花魁腹中怀着的,会是龙子凤孙呢。

刘七巧接过信,只打开看了一眼,差点儿不相信自己的眼神,只抬头看了容嬷嬷一眼,见她点了点头,才知道这件事情并非玩笑。楚贵嫔居然在信中说,她要出宫在宝育堂中生产,并且还钦点了梧桐院。三个高等院落,一为文屈院、二为梧桐院,三为麒麟院,楚贵嫔虽然怀着真正的龙子,却避过了麒麟院,至少可以表明她在宫中谦逊的态度。

容嬷嬷见刘七巧看完了信,只开口道:“楚贵嫔的预产期在十月初,到时候宝育堂这边能不能做好接驾的事务,七巧你要好好考虑考虑。”

刘七巧心里早已经有了想法,这种天大好事如何还要考虑。皇帝的小老婆都在宝育堂接生,单凭这一点,只怕不知道多少人都想着凑这个热闹,也想到宝育堂来生一回孩子呢。

“嬷嬷放心,一切就包在我的身上,保证让贵嫔娘娘顺顺当当的生下龙子。”

忙碌了一天,送走宫里的人,刘七巧早已经是浑身酸痛,才洗过了澡在里头软榻上靠着,连逗杜文韬的心思也没有了。不过说起来杜文韬今儿作为小寿星,也是累了一天了,这会儿正窝在宋奶娘的怀里饱餐一顿。紫苏送了一盏燕窝上来,小声道:“奶奶今儿晚上光顾着招呼客人了,也没吃几口饭菜,这会儿把这燕窝盏给吃了吧。”

刘七巧略略用了两口,便也没心思吃,想起杜若还在小书房里看书,只拢了衣袖也进去了。

杜若换了一身家常的中衣,连翘和佩兰正在跟前服侍,见刘七巧进来,便悄悄的退了出去。刘七巧往杜若书桌对面的软榻上一躺,托着腮帮子道:“今儿楚贵嫔的事情,我是不是答应的太快了点?”

“你若不答应,只怕到了日子,宫里头也会传了你进去,倒不如答应了,要是楚贵嫔真的在宝育堂安然产下龙子,那也是可以打响宝育堂的名声。”

“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后来觉得,把一个娘娘接到外面来,似乎不太合规矩,到时候万一皇上反悔了,我这招牌又打出去了,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规矩是人定的,你放心吧,楚贵嫔既然敢向你写这封信,皇上肯定是知道的,今儿容嬷嬷是跟着易公公一起来的,信也是当着易公公的面送给你的,皇上定然心中有数。”杜若只劝慰刘七巧道。

刘七巧想了想,觉得杜若说的也有道理,这才松了一口气,只继续道:“楚贵嫔的预产期是十月初,那就是说我们九月底的时候就要开业了,前几天二弟跟我说,要是工期赶一点,还赶在重阳开业,这样的话,就只剩下二十来天的时间了。”

杜若听刘七巧说到这里,只放下了笔,站起来在房里踱了几步,开口道:“七巧,以后若是宝育堂真的开业了,只怕你就更忙了,我虽然心里高兴,可还是…”

杜若的话没有说出口,刘七巧其实心里也已经明白了。现代的事业型女人往往家庭生活都很不幸,更何况刘七巧这种古代的事业型女人。刘七巧只想了想,笑道:“我向你约法三章,绝对先顾着家里,宝育堂那边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忙,但是只要上了正轨,那么多的稳婆和丫鬟服侍着,没有特别情况,我也不会在那儿守着。我之所以一心想开宝育堂,主要还是因为,想着让京城的太太奶奶们,可以安然度过临盆这一关。”

杜若见刘七巧这么说,顿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觉得心里头暖融融的,只想了想道:“要不要我辞了太医院的职务,过去帮你的忙?”

“那可不用。”刘七巧只急忙道:“如今杜家满打满算,只有你一个是学医的,我还指望着以后当院判夫人呢,你可给我保住了这铁饭碗,做生意的事情,万一我生意亏本,你也好养得起我。”

杜若闻言,只笑着俯下身来,在刘七巧的脸颊上亲了一口。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杜若继续看书,刘七巧在软榻上歪着,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又过了几日,刘七巧抽空又往宝育堂那边走了几趟,那些婆婆、老妈子倒也训练有素了起来,便是小丫鬟,提出几个问题来,也能答得上来。绿柳只笑着道:“这几日看了二爷那边带着工匠进进出出的,我心里就想着,难不成这园子就快修好了,宝育堂就快开了?”

刘七巧只伸手在她脑门上戳了一下道:“你性子倒是比我还着急,不过确实也快了,等过了中秋,我带着太太奶奶们来参观参观,到时候你可要好好的招待。”

绿柳自是乖巧的点头,又道:“奶奶,还有一件事情要回奶奶,老管家说,以前每年中秋,家里头会给下人们发一些月饼,银子都是大长公主在京郊的几个庄子上收的租子,如今这宅子已经是奶奶在用,老管家只问还要不要这老例?”

刘七巧只想了想,开口道:“宝善堂每年中秋也会给伙计们和下人们发月饼,家里头那边是二少奶奶统计的人头,外头伙计那边是二爷统计的人头,这样吧,你把这宝育堂的人头一起算齐了,交给二爷,我们也按着宝善堂的规矩来,不过需要多少银子,先在记录在账上,等这园子的工程完了,一次性结给二爷。”

“是奶奶,那老管家那边,我就这么回他了。”

刘七巧只点了点头,又道:“如今你在这边也不少时间了,什么时候找原先的账房把帐算算清楚,这宅子是大长公主的陪嫁,但是大长公主陪嫁的东西肯定不止这宅子,还有好些别的庄子店铺,这些我们都不要看,你只单独把这宅子的账务理清楚,然后从今往后,按照我们杜家的规矩,给她们从新定月银。”

绿柳只点头应下了,正打算起身离去,只听外头的小丫鬟挽了帘子进来道:“奶奶,府上的老管家来了。”

刘七巧对这个老管家还是很敬重的,只亲自起身迎了过去,见风杨正扶着老管家进来,一路上低着头,看上去倒是老老实实的样子。绿柳只偷偷的瞥了他一眼不说话。

老管家坐了下来,抬起头看了一眼刘七巧道:“奶奶,眼看着就要中秋了,你还这忙里忙外的呢?”

刘七巧只笑着道:“老管家不也是忙里忙外的吗?”

老管家只摆摆手,开口道:“我老了,忙不动了,身子骨不行了。”

老管家这会儿已经六十出头,在古代人来说,确实已是花甲之年,说自己忙不动了,也没有过分。刘七巧只笑着道:“忙不动那就不忙好了,把事情交给您的大孙子就好了。”

老管家看了一眼一直低着头的少年,只叹息道:“这几天我想来想去,这孩子念书还算聪明,不能因为他爹死在了上头,我们就不让他去上进,这几年他在府上做账房,这账务做的虽然不明白,但学问倒是一天没拉下,我前几天和他老娘商量过了,还是想让他去考个功名,不然我就是死了,也对不住他爹啊。”

风杨梗着脖子不说话,眼眶却红红的,显然自己也是很想入仕。刘七巧只想了想,开口道:“男孩子想念书是好事,老管家既然答应了让你念书,那你就好好的念下去,你父亲没考中,你就替你父亲完成这个遗愿。”

谁知绿柳听说风杨要去考状元,一张俏生生的小脸顿时就变了模样,只涨红了脸,看了着,眼底蓄着泪光。刘七巧转念一想,也是,万一这风杨中了进士,到时候怎么可能看上绿柳呢,绿柳虽然是个大丫鬟,可她家世代都是王府的奴才,到现在还没脱籍。这桩亲事,可是让刘七巧遇上难题了。

老管家见刘七巧答应了这件事,只一个劲的高兴,又朝着绿柳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又不好意思的开口道:“前几天,我去了水月庵一趟,见了见大长公主,我跟她说,我年纪大了,她的那些东西,我只怕再不能照看着了,如今这宅子是有人接管了,可那些铺子田庄的,还不知道要传到谁的手中呢,要是实在没人管,只能还给皇上去了。”

刘七巧倒是第一次听见老管家提起这些事情来,便开口道:“老管家,大长公主心里是个什么意思呢?”

“她能有什么意思,她一个出家人,视钱财为粪土,我这么一说,她就说,宅子我给了七巧,那些田庄、店铺的,你为了我劳碌了一辈子,我就给你了,以后你也不用每年给水月庵捐香火钱了,留着银子养老吧。”老管家一边说,一边掉眼泪。

刘七巧也不由跟着感动了起来道:“老管家,既然这是大长公主的意思,那你就收下吧。”

谁知道老管家只倔强的扭头道:“我不要,我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要这些有什么意思,所以我已经跟大长公主说了,这些东西我也都交给大奶奶你来打理了,我别的不求,只求每年若是有利银,还跟我以前一样,捐给水月庵当香火钱。”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