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七巧闻言,顿时觉得身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差点儿急得从凳子上给跳起来。她自己陪嫁的时候还有一家店,如今是绿柳她爹管着,牛家庄的那些地都给了亲戚朋友种,她倒是不去管这些,每年李氏也会把租子钱给她,不过刘七巧知道大多数的庄子其实不赚钱,主要就是种一些吃喝,供给府上需用而已。

老管家看刘七巧似乎有推脱之意,比刘七巧先从凳子上给站了起来,颤颤巍巍的要给刘七巧行礼,刘七巧只急忙就扶住了老管家道:“那…那既然老管家这么说,我就勉为其难接了下来吧。”

老管家见第二步的请求也成功了,眉梢略略有些笑意,只转头吩咐风杨道:“你去外头候着,我还有话要和大少奶奶说。”

刘七巧这会儿算是摸不准这老管家还有什么想说的了,这身上的担子都撇的干干净净的了,就剩下欢度晚年了,他还能有啥事儿呢?刘七巧这会儿倒也不着急了,只等着老管家开口。

老管家见风杨走远了,这才开口道:“奶奶,我那孙子脸皮薄。”

刘七巧听了这话,顿时感觉有点意思了,只笑着问道:“脸皮薄也不是啥坏事。”

老管家只笑着道:“是不是啥坏事,可摊上娶媳妇这事情,可就坏了,看上了姑娘不敢开口,还要让我这个老头子来开这个口。”

刘七巧一听,画风不对了,边上站着的绿柳这会儿也已经是脸红耳赤的。刘七巧只忙笑道:“绿柳,茶凉了,去茶房再换一盏茶来。”

绿柳见刘七巧支走了自己,只急忙点了点头,低着头就往外头来,正好瞧见正站在廊下等消息的风杨,瞪着眼珠子撅着小嘴上前问道:“你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考科举呢?那都是读书人家做的事情,你就一个账房先生,你还想当官呢?”

风杨被绿柳骂得说不出话来,好容易才挤出一句来:“我…我不考科举,将来怎么封妻荫子呢?”

绿柳听见这一句,脸就更红了,只赌气道:“这是什么话,你也好意思跟我说,我可当什么都没听见。”绿柳说完,一跺脚就要走开。

风杨见绿柳急了,只急忙跟上去道:“你别走呀,我爷爷正在里头向大奶奶提亲呢,你要是不愿意嫁给我,我这会儿就让他别说。”

绿柳一听,果然是这个事情,越发就臊了,只捂着脸拼命的跑远了。

里头老管家也已经把事情给说完了,刘七巧只笑着道:“风杨这孩子,我看着也挺好的,他们两的婚事,我是一万个赞同的,可我才培养出一个这么经用的大丫鬟,就要给人当媳妇了,我也不甘心呀。老管家,不瞒您说,我身边如今就三个大丫鬟,连翘和紫苏都已经许了人家了,紫苏那边已经下了聘礼了,我正预备着等着宝育堂开业了,就把她的事情给办了。连翘那就更着急了,她今年已经十八了,再不嫁人就是老姑娘了,也就绿柳刚刚才十六岁,我是想着,再留她两年的。”

老管家知道刘七巧的难处,只想了想道:“这样吧,那臭小子既然亲自跟我说这事情,就说明他对这姑娘是真上心,绿柳姑娘在这儿管事也有一个多月时间了,确实是个能干的。我回去跟他说,就说少奶奶的婚是允了,只有一点,要等他明年中了秀才,才可以迎娶绿柳,这样的话,没准他一个用功,真的就考上了。退一万步,就算明年没考上,那时候绿柳姑娘年纪也大了,奶奶这边也上了正轨,到时候我们再来娶绿柳,奶奶也不会不放人了。”

刘七巧见老管家说的头头是道,很想送他四个字“老奸巨猾”。

不过刘七巧自己倒是也没预料到,不过就是来视察一下工作,倒还视察出一段缘分来了。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刘七巧一早就起了,只打了一个哈欠,坐在梳妆台前。

“奶奶,昨儿二太太掌灯的时候回府了,奶奶回来的迟,我就没跟奶奶说。”紫苏一边给刘七巧梳头,一边开口道:“听小丫鬟回来说,二太太看上去清减了不少,身上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衣服,看着很是落魄。”

刘七巧只脑补了一下紫苏的话,还是有点想象不出二太太清减的样子。杜二太太在刘七巧的心里头,那都是心宽体胖的人物。紫苏只将簪子给刘七巧带好了,继续道:“前几天我听福寿堂的百合姐姐说,老太太说姜家人少,今儿派人把姜家姨奶奶一家一起接过来吃团圆饭,还要把杜芸少爷也接回来。”

上回杜文韬百日宴的时候,虽然他们也都来了,但是刘七巧忙着招呼客人,倒是没怎么在意。如今想起杜芸少爷,倒是想起一件事情了,听杜老爷说,南边的大堂叔已经来信了,表示愿意结宁家这门亲事,只不过他希望杜芸以功课为重,想让杜老爷问问,宁家愿不愿等到乡试之后。这想法正好和宁夫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倒是让杜太太又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刘七巧跟前又高兴了几天。

刘七巧和杜若洗漱完毕,一起去了福寿堂,平常他们两个人也都是属于迟到大王,没没总是卡着时辰才到。今儿因为是中秋,特意早起了一点,没想到两人还是最后到的。刘七巧进门,一眼就瞧见了坐在右手边第二个位置上的杜二太太。说清减倒也算不上,不过可能是庄子里头太阳大一些,倒是看上去黑了一点,大约是这一点点黑,所以才让人看上去瘦了点。

刘七巧只上前,恭恭敬敬的拜过了杜老太太,让后又拜见了杜二太太:“二婶娘好。”

杜二太太许久没有人给她请安了,这会儿倒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只急忙伸手道:“不必多礼,快起来吧,快起来。”

她如今正是惊弓之鸟,深怕又做错些什么,惹老太太生气,整个人都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不过刘七巧也从中领教到了“送到庄子上去”这句话的厉害了。

刘七巧和杜若退到一旁坐下,刘七巧只暗中观察赵氏,见赵氏一派当家奶奶的样子,对杜二太太的态度既不奉承,也不冷落,算的上是可圈可点。相反杜二太太这下子倒是有些怕这儿媳妇了,见赵氏说什么,只小心翼翼的陪笑。刘七巧心里只估摸着,也不知道这狐狸尾巴能在杜二太太的屁股后头藏多久,当然最好是越久越好。

杜老太太见了杜二太太,也是没什么反应的类别,只场面上寒暄了几句道:“当时天气太热,你肝火又重,便送你去庄子上调养调养,我们杜家是医药世家,这点道理你也应该懂的吧?”

杜二太太这时候不管心里头有多少气,也只一个劲的点头称是,只小声回老太太道:“庄子上也没什么不好的,就是热了些…”

刘七巧差点儿就没笑出来,说了是去避暑的,回来第一句就说庄子上热。不过杜二太太说的这句可是大实话,这京城里头,能自家家起冰窖做窖冰的人家,还真不多,乡下庄子里哪里有这个条件。最热的那几天,刘七巧几乎是在百草院足不出户的。

杜二太太话还没说完,似乎是想起了哪里不对,只急忙改口道:“就是热了些那也是外头热,其实房里还挺凉快,哪儿还有一个荷花池,晚上的时候风挺大的,吹着也凉快。”

杜太太实在也是看不下去了,大抵觉得杜二太太这三个月确实过的可怜了,只开口道:“二太太什么也不用说了,如今既然回来了,那就让前面的事情过去了,我们杜家向来是和善之家,也没有记仇的人,老太太这里也已经消气了,不然也不会想着这大团圆之前把你接回来。”

杜二太太感激的抬头看了一眼杜太太,心里默默觉得,还是这个跟她明里暗里较劲了二十年的妯娌性子好一些,只点头道:“大嫂子说的是,下半年二姑娘的婚事要定,三姑娘那边也要张罗起来,我回来也有的事情要忙,倒是没空去想以前的事情了。”

杜老太太只开口道:“这样最好,过一阵子宝育堂就要开业了,家里的事情顺心了,生意上的事情也会跟着顺心的,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嘛!”

杜二太太闻言,只抬起头看着刘七巧道:“我才回来,还没来得及恭喜侄媳妇呢,一想到这皇上亲赐的牌匾是给我们杜家的,我脸上也跟着沾光。”

刘七巧只笑着道:“二婶子也来笑话我,那都是我沾了宝善堂的光,皇上是器重宝善堂,才会给我这个面子的。”

一时间众人说过了话,杜老太太只让人散了,杜二太太原本心里想着老太太会不会单独留她下来教训一顿,最后也没有,这才稍稍的把心又放回了肚子里去了。

出了福寿堂,刘七巧和杜太太一前一后的走在路上,杜太太只停下来,等刘七巧上前才开口对刘七巧道:“今儿是中秋,我知道你最近忙,所以也没去扰你,送去你娘家和恭王府的东西已经备好了,一会儿你是派人回去送过去呢,还是自己走一趟?”

刘七巧这几日确实忙乱,因为楚贵嫔要来宝育堂生孩子,所以梧桐院那边的陈设,刘七巧又亲自过去看了看,还亲自选了几个丫鬟,让绿柳和贺妈妈重点培养,务必到时候能做到万无一失。平常就是不出门的时候,刘七巧也是在家里头,做宝育堂的预算。

店还没开业,钱已经花出去了不少,要多长时间回本,收费按照什么标准,这都是要刘七巧一项一项的算出来的。可惜她以前不是财务专业,这方面实在算不上内行,所以耽误了不少时间。

刘七巧见杜太太都给自己安排好了,只笑着道:“还是太太想得周到,我这几日到真的忘了这事情了。”

杜太太只笑着道:“我看你最近也是太忙,今天难得中秋,就不用过去宝育堂那边了,你自己也歇歇吧。”

刘七巧只想了想道:“那一会儿我亲自把东西送过去吧,我也是该去恭王府看看王妃了。”

刘七巧用过早膳,便和杜若他们一起出了门,先是去了恭王府送月饼,至老王妃那边请安,又去青莲院看王妃。王妃最近精神已经好了不少,世子爷最近在军营没有回王府,所以王妃也就眼不见心不烦了。刘七巧只稍微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回了刘家。

李氏正在家里打扫卫生,刘九妹刚刚会走路,已经在大厅里面跑来跑去,钱喜儿紧紧跟在身后,寸步不离的看着自己这个小妹妹。

李氏见刘七巧回来,只急忙放下了手中的鸡毛掸子,迎上来道:“七巧,你怎么来了?”

刘七巧只懊恼道:“娘,这几日太忙,我竟然连中秋都忘了,早该给你们送月饼来的。”

李氏只笑着道:“你这么忙,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忘了也无关紧要的。”李氏一边说,一边招呼刘七巧进门。紫苏将车上的礼物都搬了下来,也进了厅里,钱喜儿高兴的迎了上去,紫苏便上前,抱着刘九妹和钱喜儿先出去了。

“娘,紫苏的婚事我定了下来,说的日子是十一月初八,我瞧了那天是个好日子。我想着让她在这儿出嫁,瞧着也像个样子,过几日我让人把我给她张罗的嫁妆都送过来,娘您不用太破费了,我都操办好了。”

李氏只点了点头道:“这样安排也好,要是在杜家,倒是没办法请了花轿去抬,不然怎么说?嫁丫鬟?没这种说法。”

刘七巧只点点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让她在这边出嫁,一路上吹吹打打的也热闹,而来也让喜儿能看着自己姐姐嫁人。”

“收养了喜儿和紫苏,这倒是我从没后悔过的事情,对了上回哥儿百日宴,你一直忙,我也没找着时间跟你说话,你爹同意让八顺后年考秀才去了,我听你爹说,王府的二老爷也是这个意思,说孩子还小,没必要拔苗助长,让他们学好了学问再去。”

刘七巧心道:果然有经验的人想法都是一样的。

“既然这样,那我也放心了,八顺如今正长身子,娘你这一日三餐可要费心着点,要是银子不够花,你只管对我说。”

“银子倒是够的,去年庄家收成不错,我手头还盈余一些银子。”李氏只说着,起身去为刘七巧倒了一杯茶,又道:“中午就留下来吃一顿便饭吧,今儿中秋,我打发下人也回去团圆了,家里头也没人,就哑婆婆一个人在,我们几个简单吃一点。”

刘七巧在娘家吃过了午饭,又和钱喜儿刘九妹玩了一会儿。钱喜儿针线做的越发好了,只是刺绣方面,因为没有师傅教,所以只是一般般。李氏平常也是针线好,刺绣就很一般,所以教不了钱喜儿什么。李氏便和刘七巧商量,说外头绣房有招女学徒的,想让钱喜儿去学一学。

一般的有钱人家,学这些都是专门请了师傅回家教的,条件差一点的人家,请不起徒弟的,只能自己上门学。刘七巧想了想,只开口道:“那娘就让她去学吧,只是还要近一点的地方,上下学让婆子去接,凡是都小心着点。”

李氏见刘七巧也同意了,这才放下心来,点头道:“其实要是家里再宽裕点,请一个师傅上门教也是一样的,但是喜儿说,要是请师傅回来,她就不想学了,这孩子也是一个扭脾气。”

刘七巧倒是觉得这一点钱喜儿和紫苏是很像的,只笑着道:“随她吧,那就让她出去学,我们这样的人家的姑娘,是不用那么娇贵的。”

刘七巧回到杜家的时候,姜家的人也已经来了。听丫鬟说杜茵这会儿正在西跨院和杜二太太说话,她们母女两个三个月没见,心里头自然是有一肚子话的。

杜茵瞧见杜二太太的样子,心里自是伤心,只一个劲的擦眼泪。杜二太太自己也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触,只将杜茵抱在怀中道:“我原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了。”

“娘你快别这么说,老太太就是一时生气罢了,这不是回来了吗?”杜茵只急忙开口道。

那边秀儿见了,只撅嘴,向杜茵告状道:“大姑奶奶,这可都是二奶奶使的坏,太太就是再怎么有错,那也是太太,也是她的正经婆婆,她怎么能让太太去那种地方受苦呢,这分明就是不孝!”

杜茵闻言,脸上立时就起了怒意,只站起来,一巴掌就打在秀儿的脸颊上道:“太太原本就是一个糊涂的,你不在这边劝着点,还一个劲的煽风点火,你到底安的什么心思,我听上次送你们去庄子上的婆子说,你当时可是哭着求着让她把你带回来,怎么这会儿跟着太太回来了,你又神气了不成?”

秀儿原本在杜二太太跟前是猖狂习惯的,杜二太太自己没什么本事,常听她们这些下人指使,秀儿也是习惯了这样的。如今没想到被杜茵这一番教训,一下子只觉得委屈的不行,哭着跪下来道:“太太,我说这些都是为了太太好,太太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奴婢也于心不忍啊!”

“哼,你于心不忍就是想着撇下太太,一个人回府上过逍遥日子?”杜茵只走到杜二太太的跟前,凑到她耳边道:“太太,秀儿的年纪也不小了,家里头也不是没有快到了年纪的小厮,不如就请二嫂子做主配了人吧。”

秀儿一听,简直只天打五雷轰,只哭着道:“大姑奶奶你饶了我吧,奴婢以后一定再也不乱说话了。”

杜茵这时候正在气头上,如何听她解释,只几步走到门口,喊了婆子把秀儿给拉走。杜二太太这话都还没来得及说,就眼睁睁的看着秀儿被人给带走了。

杜二太太只纳闷道:“茵姐儿,其实秀儿除了心直口快些,也没什么不好的。”

杜茵只扭头道:“她一个奴才,只要听话老实耐用就好了,要心直口快做什么?无非就是给太太你惹事,况且,她也是个墙头草,太太不如就把她交给了二嫂子,二嫂子至少心里也能知道太太并非是真的要害二嫂子,只是下面这些奴才们乱出主意罢了。”

杜二太太瞧了一眼杜茵,只觉得自己真的是有些看不懂这个闺女了,不过才出嫁三个月,就已经不再是以前在家里单纯的小姑娘了。

刘七巧难得歇一个中觉,却还是被外头的哭闹声给吵醒了。百草院什么都好,唯一的问题就是靠着花园太近了,这一路上有些声音,百草院里头都听得清清楚楚。还没等刘七巧发问,外头小丫鬟就进来回话说:“回奶奶,是二太太那边的秀儿姐姐,被婆子们拉出府了,说是要让她在家里等着配小厮呢!”

刘七巧倒没想到二太太这一次出手这么狠,只有些出乎意料,便多问了一句:“最近府上有什么适龄的小厮没有?”

这时候连翘正好从外面进来,只拧眉想了想道:“好些适龄的,一早都已经配好了,只等主子们肯放姑娘出去了,就完婚,比如说老太太房里的百合姐姐、还有太太房里的红藤姐姐,不过这秀儿配了谁,我倒真的不知道了,如今这府上,也就只有守祠堂的杜瘸子家的儿子没娶媳妇了。”

这杜瘸子刘七巧倒是知道的,听说是杜家家生的奴才,因为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就让他姓杜了,天生是个瘸子,所以也找不到什么好老婆,娶了个哑巴过日子,这下好了,悲剧发生了,生出来的孩子,是个哑巴加瘸子,所以现在二十好几了,也娶上个媳妇。杜家并不是祸害人的人家,所以自然不会把好好的姑娘家配给这样的人。可这秀儿在府上向来风评不好,况且还是杜二太太的人,也不知道赵氏这回,会不会做一次坏人。

刘七巧倒是觉得这事情有些意思了,只打发小丫鬟道:“你留个心眼,看看二奶奶到底会把她配给谁。”

382

后来说要把秀儿配给哑巴瘸子的事情也不知道是谁给传了出去,那秀儿知道了,当下就在家拿着布条抹脖子,幸好及时救了下来,倒也没弄出人命。

赵氏原本就是一个聪明人,叫她做那么阴损的缺德事也做不出来,后来愣是在庄子上下人里头选了一个去年死了老婆的汉子,虽然年纪比秀儿大了十来岁,好歹人家腿脚齐全,还不是哑巴,唯一的不好就是家里还有一个三岁的娃,和一个六十岁的老娘。

秀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倒是没想着再自杀了,只听说在家里头哭了一宿,没过两天那男人就驾着牛车进城来接人了。秀儿她娘正巧也是在庄子上的,所以这回她们也算是一家“团圆”了。

刘七巧听完秀儿的事情,放下手中的笔,忽然就想起了方巧儿来。赵王中秋节前已经进京,如果方巧儿真的是赵王府的奶娘,那么方巧儿肯定也是跟着回来了,也不知道她现在会是个什么光景呢?

刘七巧才纳闷呢,宫里头传了太后娘娘的懿旨,请刘七巧九月初九进宫赴宴。前年九月初九,刘七巧跟着老王妃进宫赴宴,赴宴是假,给皇帝选妃子是真,结果因为打仗,皇帝的妃子也没选。看今年的光景,只怕这次进宫,少不得也是跟选妃子类似的事情,不过这次选的,应该是赵王妃了。

赵王今年二十有四,连一个正妃也没有,不过就是有几个美妾,对于一个王爷来说,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太后娘娘再不给他操办这些事情,也实在是拉不下脸面了。

刘七巧圈了一下京城的名媛圈子,也不知道哪位姑娘,能有幸当这个赵王妃了。

宝育堂工期将近竣工,倒是和杜蘅估计的差不多,正好可以赶在重阳节前完成,但是刘七巧觉得重阳开业有些仓促,所以推后了几天,具体的日子已经给了杜老爷备选,也不知道杜老爷最后会选上哪一天。

这日刘七巧带着洪家少奶奶、周蕙、周菁、还有梁家二姑奶奶、还有宁夫人、陈夫人等,一并同游了宝育堂。

刘七巧一开始最担心的是利用率问题,公主府每个小院都错落有致,但是里头的厢房却不多,所以刘七巧很细心的把最小最别致的三个小院列出来当了高档病房。

首先带着大家参加的是麒麟院,麒麟院在公主府的东北角,地势非常清静,门外有一条小溪,从墙根下引至院内,越过小桥,方看见朱红色的大门,白墙之外绿树成荫,小溪边上还有一个凉亭,可以看四周风景。绿柳上前打开院门,里头早已经候着三个小丫鬟,两个年轻媳妇。

院子里前尘不染,里头的陈设古朴,除了那些古董字画都收了起来,换成了稍微普通的装饰品之外,其他的家具杯盏,都是原先公主府留用的东西。

众人看了,只不禁赞叹道:“在这样的小院里头,便是不生孩,只读书,只怕也要读出一个状元来了。”

刘七巧领着她们继续向前,又看了一下产房陈设,将那些东西的用处都一一介绍了一遍,众人也听的很仔细。

宁夫人只感叹道:“来这儿哪里是来生孩子的,分明就是来享福的,能在这边住上个十天半个月的,只怕都要年轻几岁了。”

众人说笑中又去了梧桐院,因为楚贵嫔钦点了要在梧桐院生产,所以梧桐院的陈设是刘七巧重新设计过的。原本这院子里用的都是紫檀木的家具,无可挑剔,不过就是一些帘栊纱帐年岁有些长了,所以刘七巧这次也下了血本,全部置换一新。紫檀木的家具配上雪青色的纱帘,富贵中偷着低调的华美,和楚贵嫔的身份倒也相得益彰。

“这就是楚贵嫔要来住的地方了吧?”陈夫人问道。

“正是这里,原本这里就不错,但是为了迎接楚贵嫔,我又稍微添置了一些东西,这些绣品帘栊都是新布置的,听说楚贵嫔不喜欢她华丽的颜色,且她的身份,也不能用上正红,所以我选了雪青色,倒也雅致清新。”

众人只一边点头,一边看,又道:“便是皇宫,只怕也就这样了,七巧你这次下了血本,预备收皇上多少拆红的银子?”

“他是皇上,自然他说多少就多少,他若不给,好歹我还落得了一个牌匾,也不亏了。”

宁夫人哈哈笑了起来道:“便是皇帝,那也不能欠着银子,到时候你就狠狠的开口,这仗都打完了一年了,皇帝的兜里总该有些银子了。”

陈夫人只笑着道:“这就不知道了,倒是要让洪少奶奶回娘家问问孔大人了。”

洪少奶奶闻言,只笑道:“要是皇上给少了,少不得我们贴补上也就得了,七巧你可真别去问皇上要啊。”

众人又哄笑了一回,刘七巧又带着他们参观了招弟院和来福院,几个太太奶奶也算是尽兴而归了。

只孔氏一人单独留了下来,和刘七巧又说了一会儿话。

孔氏只开口道:“还要谢谢七巧你介绍她们给我认识,说起来我们孔家虽然世代为官,但长居京城这还是头一次,我那嫂子也不是一个会交际的,如今也只能我出来走动走动,可偏我又是洪家的媳妇,洪家在江南那边是算的上一呼百应,到了京城可就不一样了,还要谢谢你们宝善堂给我们孔家这个机会。”

刘七巧只笑着道:“少奶奶快别这么说了说起来我这生意是亏是赚,我心里头也没底,但我心里想着,这是一件好事情,几遍是亏了,那至少我也是算是服务了百姓。说实话,我还真担心你们洪家的银子就这样打水漂了。”

孔氏只笑着道:“洪家拿银子打水漂,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我公公年轻时候去泉州跑船,一船几万两银子的货,还不是让大浪给卷了,做生意本来就是有风险的,要是真的一直是赚的,那人人都来做生意了。”

刘七巧没想到孔氏想的这么通透,也很是认同,只问道:“如今你和洪少爷都在京城,南边的生意怎么样?”

“南边的生意由老爷和二叔看着,老爷的意思是让我和相公现在京城站稳了脚跟,要是能在京城立足,自然是更好的,要是混不出一个样子,好歹回了南边,还有那些祖上基业,也是饿不死的。”

刘七巧只点头道:“你能这么想就对了。”刘七巧抬起头,见孔氏眉宇之中似乎有些愁绪,便只又多嘴问了一句:“少奶奶有什么心事,不妨跟我直说了。”

孔氏只叹了一口气道:“七巧,你也知道我的身子,只怕再给洪家添子嗣也是难事。老爷的意思是,他这辈子忙于生意,没顾上家里,以至于只有相公一个儿子,老爷不想相公跟他一样。”

“所以…你打算给你相公纳妾了?是不是?”刘七巧只开门见山的问道。

孔氏无奈点了点头,心道:“其实纳妾也没什么关系,我身边也有几个靠得住的通房,可就是觉得这心里头憋闷的慌。”

刘七巧来了这古代这么多年,要说还没入乡随俗,那也太矫情了点。纳妾啊纳妾…似乎已经是一个社会风气的,并不是靠一两个人道德上的坚持可以改观的。这年头,不纳妾的男人,那才是奇葩了。

“你既然都这么想了,那就好好的物色几个人选,记得要听话懂事的,我想着,最好找你娘家的人商量一下,或者最好就是你娘家的人,这样的话,将来就算有那么点嫌隙,她也不可能找你娘家的人给她撑腰,你是正经的太太,心胸开阔一点,应该可以和平相处的。瞧瞧我家二叔,四个姨太太呢,还经常凑一块儿打麻将,别提多和睦了。”

孔氏闻言,只点了点头道:“那既然这样,我改日回家跟我母亲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刘七巧送孔氏离开,接着自己也离开了宝育堂,想起过两日要去参加太后娘娘的重阳宴会,少不得亲自去杏花楼订了最上等的重阳糕。虽说宫里的重阳糕也好吃,可终究吃不出这市井味来。

刘七巧订完重阳糕,顺道便去了一趟宝善堂。杜老爷今儿正召集了几个掌柜的,一起研究宝育堂的定价问题,这些价格都是刘七巧定下来的,没个价格都写明了组成成分,里头包括了,折旧费、人工费、场地占用费、还有花木维护费、账房先生也是难得看见这样细致的预算,有几个账房抱着账本研究了半天,最后摇摇头道:“老爷,少奶奶这账务做的,我还真有些看不明白。”

杜老爷原本也没看明白,不过后来刘七巧给他解释之后,他顿时就明白了。只开口道:“我倒是觉得她这算的很精细,其实我今儿带这这账本过来给你们看,并不是想让你们给我出什么主意,我的意思是,你们照着这账本的明细,把每个店里面的东西,也按照这个版本来做一下核算,这样我就可以知道哪些药卖的贵了,哪些药卖得便宜了。”

众掌柜的一听,只吓得冷汗都冒出来了。

刘七巧在外面听着,也没想到杜老爷会有这么一招,只笑着进门道:“老爷,我这个是因为没有相同行业可参照,所以才用这种办法想出来的定价办法,店里头药材那都是卖了很多年的,而且也跟各家都比过价格了,所以老爷不必用我这个办法,我这个价格也是试行,要是过几个月和预期的盈利不符合,还要做调整的。”

众人见刘七巧来救场,纷纷擦了擦冷汗,只附和道:“大少奶奶说的对,宝善堂的价格,那都是十几年前定下的,每年根据药材的价格再微调,应该是错不了的。大少奶奶那宝育堂的生意,定价如何,我们还真说不上来。”

杜老爷看众人那一脸为难的样子,也知道这个办法可能实行不了了,只点头道:“那就这么办吧,都散了吧。”

杜老爷送众人离开,这才过来问刘七巧道:“今儿带几位夫人们去瞧了,大家反应怎么样?”

刘七巧只谦逊道:“倒是都说好的,只不过常人还是觉得家里跟方便些,不过老爷爷不用担心,我相信还是会有人来了,这世上想平平安安生下孩子的人大有人在。”

杜老爷只点头道:“最近你太忙,也要注意身子,既然宝善堂那边已经竣工了,你就好好休息几日,我昨天看了一下你送来的那些黄道吉日,九月二十八是个好日子,宜开业、动土、上梁,明儿我回了老太太,就定那天让宝育堂开业吧。”

刘七巧心下想了想,九月二十八开业,楚贵嫔的预产期正好是十月初,那么一开业就可以把楚贵嫔给接进来,到时候人少,也清静,倒是能安排的过来。

“那就都听老爷的安排了。”

过了两日,正巧是重阳,刘七巧便跟着杜老太太一起去宫里参加重阳宴。只不过才两年没见,之前见过的姑娘们都已经嫁为人妇了。所以今儿刘七巧见到的还认识的姑娘倒是没几个了。老王妃最近身子不爽利,并没有来参加宴会,倒是几位侯夫人都高高兴兴的来赴宴,还有一些官家太太,刘七巧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不过除了刘七巧是个年轻的之外,其他的清一色都是老太太。

太后娘娘见刘七巧和杜老太太都到了,只喊了刘七巧到自己的跟前,见那些官家太太们都落座了,只开口道:“今儿我跟你们介绍一下,这就是宝善堂的大少奶奶刘七巧,她的宝育堂这个月就要开张了,你们家里头凡是有人要生孩子的,尽管送过去,她要是收银子收贵了,你们只告诉我,我让她给你们打个折。”

刘七巧哪里想到,太后娘娘居然公然在宴会上给自己招揽生意,真是感动的五体投地,只福了福身子道:“众位老太太,承蒙太后娘娘看得起,我也在这儿跟老太太们说几句,大家都知道,一个家族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子嗣问题,子嗣繁盛,则家族兴旺,宝育堂很希望能帮到大家。”

刘七巧虽然从小也收到计划生育的宣传的洗脑,不过她现在已经彻底的接了当地的地气了。完全不开始考虑计划生育问题了。

安富侯夫人首先表示支持,只笑着道:“我先给我媳妇报个名,她是明年三月份的预产期,七巧,你可给我留一个好院子啊。”

刘七巧只笑着点头道:“好的,好的,明年三月份。”

安富侯夫人才说完话,那边安靖侯老夫人也道:“那七巧也给我孙媳妇留给位置吧,她的日子就在年底,也快了。”

刘七巧急忙又记下来,就这样饭还没开吃呢,已经有六七个老太太报了名。这现成拍太后娘娘马屁的机会,可不得牢牢抓紧了。也顾不得家里头儿媳妇孙媳妇同意不同意,都先排上了队就成了。

刘七巧数了一下,从开业到明年二月份,这高档院落算是有着落了。

众人用过了午膳,太后娘娘带着老太太们到处游览聊天。梁贵妃带着姑娘们去御花园里头游玩,几个宫女招呼着姑娘们走到一处水榭,众人走的也有些热了,便都坐下来,各自聊天。

梁贵妃只瞧了一眼刘七巧道:“没想到你还真做起这生意来了,我头一次听说生孩子也能做生意的。”

梁贵妃因为宫里头事务繁忙,看上去清瘦了不少,整个人倒是更比以前清雅贵气。刘七巧只笑着道:“我不过也就是想试一试,毕竟这是一件好事情,便是失败了,无非也就是损失几两银子,也不会弄的倾家荡产的,我怕什么。”

梁贵妃只羡慕道:“我要是有你这样的魄力就好了。”梁贵妃只低下头,脸上也稍稍有那么几分失落。

“娘娘这是怎么了?莫非贵为娘娘,还有什么心烦的事情?”

梁贵妃见四下无人,只有宫女远远的候着,这才开口道:“也算不得什么心烦的事情吧,你说我能有什么好心烦的呢?”

其实刘七巧一早就猜出来了,能让梁贵妃心烦的事情,无非就是两件,一件是皇后之位悬空,另一件就是太子之位未定。但两件事情又偏偏是关系紧密。若皇上立了梁贵妃为后,那么她的儿子就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自然是要当太子的。如今五皇子年幼,只怕皇上还不想那么早就定下来。有时候烦恼都是人自找的,在宫里混日子,与其说要有凌厉的手段,不如说要有淡定的心态。

“娘娘还在为这件事情烦心吗?七巧冒昧劝娘娘一句,眼下还不是考虑这事情的时候,虽然说只有定了下来,娘娘才有这颗定心丸,可皇上既然没这个想法,娘娘千万别在皇上面前露出些什么。娘娘只要拢住了皇上的心,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皇上如今对楚贵嫔正痴心一片,还说等她生育了皇儿,就要立她为妃,我是想,要是她一举得男,那以后…”

这也难怪梁贵妃会这么担心,她们正儿八经进宫的人,都是大臣们送进来,太后娘娘选进来的,皇上那边顶多是瞧了一眼,觉得还算顺眼,就要了。可这楚贵嫔不一样,那是皇上自己看上的人,两个人可谓是从相识相知到相恋都没有借助外部关系。最重要的一条,男人的通病,总觉得偷吃来的东西格外香甜些。

“娘娘不用担心这些,有太后娘娘在呢,那楚贵嫔的身世,我也听说了一二,便是生了皇子如何能跟五皇子比呢,我觉得娘娘应该把心思放在皇上身上,放在五皇子身上,因为娘娘如今能依靠的,除了梁大人,就只有太后娘娘、皇上、还有五皇子。”

梁贵妃只点了点头,脸色稍霁,笑着道:“我听你说了这一会儿话,倒是真觉得心眼里也开阔了很多了。”

过了未时,太后娘娘见天色也不早了,便没有将留大家下来用午膳。直到了第二天晚上,杜若在书房和刘七巧闲谈了起来,才知道太后娘娘果真在重阳节的那一群姑娘中,给赵王选了王妃,总共只一个正妃,两个侧妃。

“赵王妃的人选是敏贵妃娘家永昌侯正房的嫡长女,侧妃是梁大人家的三姑娘梁萱,还有一个侧妃是广安伯府的庶女。”

刘七巧只嘀咕了一声道:“怎么梁家的三姑娘反而是侧妃?”虽然永昌侯正房的嫡长女身份也是够的,可是梁大人如今毕竟是朝中首辅,按理不会把自己的孙女嫁出去给人做小…当然给皇帝做小那是两码事。

杜若见刘七巧果然这么问了,只开口道:“听说是赵王爷昨儿自己看中了,说要娶了当正妃的,但是太后娘娘没答应,后来赵王放宽了要求,只答应了做侧妃了。”

这件事对梁家无疑是一个打击啊,要是以后梁贵妃真的有机会当皇后,那么她和赵王妃的关系,又要如何处理呢!明眼人看的很清楚,姐姐当皇后,妹妹当小妾,这种事情要真是发生了,那才叫好笑呢!所以太后娘娘这么做,其实还是有心思要试探一下梁贵妃是不是想要当那个皇后。而作为当事人的梁家,答应的话,那大女儿往上爬的希望飘渺。不答应的话,等于告诉太后娘娘,她们家只想当皇帝的丈人,不想当赵王的丈人。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梁萱也是嫡女,如果梁萱是个庶出的姑娘,京城里头把庶出姑娘随便送出去当妾氏的,也不是一家两家了。

谁知道这件事情第二天忽然就有了转机,梁夫人亲自进宫,向太后娘娘负荆请罪,说梁萱其实只是一个庶出的姑娘,因为亲娘难产死了,所以记在了梁家大奶奶的名下,一直当嫡女养,原本是想以此给她找一门好亲事的,如今既然是要跟皇家攀上亲家,自然是不能欺君的。

刘七巧从来没预料到事情会有这样戏剧性的发展,梁三姑娘牺牲了自己的嫡女身份,化解了一场尴尬,不过刘七巧实在是打心眼里佩服想出这个办法的人。

383 大结局

“梁贵妃为了这个事情,已经病倒了,今儿我进去为他诊脉,正是心气郁结之症状,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神色看着便不太好,这事情若是传去了恭王府只怕王妃又要晚上睡不着了。”杜若只放下笔,看着坐在软榻上翻书的刘七巧,心里头琢磨:“你说皇上心里头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分明是倚重恭王府的,可是这件事却着着实实得罪了梁大人,听说梁大人昨儿也告病了,只怕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气的。”

刘七巧合上书,想了想道:“古来帝王都讲权衡之术,恭王府和梁府联姻,梁贵妃的后盾可不小,听说太后娘娘还有意要把大公主嫁给梁家大公子,按例说皇上还是倚重梁家的。”

杜若只拧眉想了想,忽然就想起一件事来,只开口道:“我想起来了,不过是宫里头的一些风言风语,我听宫里头的宫女说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听说是大公主当时也看上了金科状元,春心已动,结果被梁家二姑娘给捷足先登了。”杜若只接着道:“那日众多姑娘在宫里,大公主只请了梁三姑娘去她宫里小坐,听说在路上遇到了赵王。”

刘七巧这会儿不由就来劲了,若是真的和杜若说的这样,那这梁三姑娘只怕是替姐姐受冤了。相公没抢到,先干掉一个小姑子,宫里头姑娘的手段,也是蛮厉害的。

刘七巧只又翻了几页书,慢慢道:“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可怜了梁三姑娘,好好的一个嫡女愣是被说成了庶出的,还要嫁给人当小老婆,只怕她现在要哭掉几缸泪了。”

到了九月二十那日,宜搬迁、动土、杜老爷决定在这一天把胡大夫以及为胡大夫建立的医疗团队给搬迁过来。杜家几乎就是全家出动,都去宝育堂参观,就连杜老太太都兴致勃勃的一起过去了。

胡大夫坐在宽敞的诊室里头,瞧着那铁力木的大书案上放着他平时喜欢翻阅的医书典籍,后面的大书架堆满了这些年他的医案病卷,感叹道:“老头子我这辈子也没想到,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宽敞的地方给病人看病。”胡大夫说着,只连忙上前想杜老爷和刘七巧行礼。刘七巧急忙将胡大夫给拦住了道:“胡大夫,以后我这宝育堂就由你来坐阵了,从今天开始,胡大夫您就不用再出门看病了,任凭再高贵的客人,想要请您看病,都要亲自上门,按序排队,不过我这里做了一个标记,每天有十个人,可以享受超前待遇,但是挂号的银子是平常人的十倍。”

杜若一听只吓了一跳道:“十倍?你的意思是说,这是个人请胡大夫看病,不算药钱,每人进来要付五两银子?”

“是啊,付五两银子,就可以不排队,付五百钱的,就要排队。”

杜若只担忧道:“那百姓们说我们嫌贫爱富怎么办?”

刘七巧只笑道:“你放心吧,胡大夫值这个价,她们只不过是花钱买一个优先权而已,这也是生意跟嫌贫爱富有什么关系呢?再说每天只有十个人,总共也不会耽误一个时辰,我可以用这十个人多赚十倍的钱,难道不好吗?”

一旁的杜蘅听了,拍手称赞道:“好好好,简直太好了,富贵人家看一次病五两银子也算不得什么大钱,又不是天天看病,总比起排一整天的队强些,大嫂这个办法好。”

杜若瞧了一眼刘七巧,一时颇觉得有些无话可说了。

刘七巧又把由贺妈妈领头的几个稳婆都叫了过来,只开口道:“从明儿开始,宝育堂就要试营业了,从今天起,只要是你们认识的将要临盆的产妇,从试营业这一天开始到正式开业那一天为止,在宝育堂出生的孩子,分文不收银子,只要她们肯过来生孩子,你们拉一个人来,我赏你们一吊钱。”

杜若这回又不理解了,只问道:“娘子,你这还没开张呢,怎么倒先倒贴起银子来了,这样我们岂不是会亏本了?”

刘七巧又瞧了杜若一眼,发现他在生意上可真的没有半点的天赋,只笑着道:“相公如果走在路上,有两家饭馆,你不知道哪家的菜好吃,你会去有人的那家饭馆呢,还是去没人的那家饭馆?”

“当然是有人的,有人在里面吃饭,肯定是因为这家饭馆的菜好吃一些。”杜若只点头道。

刘七巧便笑道:“那我的道理也一样啦,先吸引大家过来,有了客人,客人才会帮我们宣传,有人宣传了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客人,相公你说是不是?”

杜若这回算是明白了,自己娶回家这个娘子,不光接生厉害,这脑子里的生意经也是不少的。

杜蘅对刘七巧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只崇拜道:“大嫂子出手果然非同一般,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那边杜老爷参观了一圈,这会儿也从外面进来,只开口道:“二郎既然这么说,那就多向你大嫂子学习学习。”

杜蘅只抓抓脑袋道:“我只学生意,不学接生。”

众人闻言,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十几个稳婆几乎覆盖了小半个京城,被她们这么一宣传,第二天果然有产妇坐着小推车来了。当然其中不乏有几个是看热闹的,刘七巧请胡大夫给她们把了脉搏,预产期至少还有一个月的都给请回去了。

丫鬟们带着产妇们在院子里稍微逛了一会儿,只嘱咐她们哪些地方是她们不能去的,那些地方他们能过去。刘七巧为了防止人多出乱子,一早就让杜蘅做了一批类似于腰牌一样的东西。按照等级划分,不同的人拿不同颜色的腰牌,各处有婆子守着,没有腰牌是不能随意走动的。

正好这日刘七巧收了一个外地随家人进京的孕妇,正陪着她在院子里闲逛,走到一处月洞门口,就看见门口守着两个婆子。那人便问道:“我刚才瞧见有人要从那边过来,被她们拦了下来,那若是我想从这边过去,她们可会拦着我?”

“那倒不会,我开宝育堂是想让夫人们都可以安心养胎顺产,首要条件就是安静,所以要是园子里人多了,自然就喧闹了起来,那环境不好了,过来我这边宝育堂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所以像招弟院和来福院两个院子里的人,是不能去别的地方的。而鹏程院和锦绣园里的人也不能去梧桐院、麒麟院和文曲院。”

“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你这么做,到是想的周到了,我原来过来的时候,心里头还想着,让我和一些市井女子住在一个院子里,我是不太愿意,如今你这么说,我倒是放心了,果然洪家少奶奶推荐的地方,是不会错的。”

那孕妇想了想,只开口道:“既然有娘娘要了梧桐院,那我就选一个文曲院,这次我陪着相公进京,也是为了他后年科举,能够高中。”

刘七巧只点头道:“那好,许夫人只管带着家人住进去就是了,其实文曲院里头环境清幽,便是许少爷过来陪许夫人几日,那里头也有小书房,可以供许少爷读书写字。”刘七巧只说着,便带着许夫人往文曲院那边去,只见小桥流水,树荫婆娑,几颗青竹掩映在白墙之外,分外好看。

刘七巧只带着她来到门口,丫鬟推门进去,许夫人四处走了,这才笑道:“不知道的谁会以为这是来生孩子的,还以为是来常住的呢,就这儿吧。”

“那这费用呢?”

“一天十五两银子,住一天算一天,吃用另算,许夫人如果家里带人过来,可以自己在小厨房里面开火,每个院子里都有自己的厨房。如果许夫人不打算自己张罗这些,我们这边有菜单,上头明码标价,和外头菜馆里头的是一样的,不过我们这里的菜色都是按照孕妇和产妇的身体状况订制的,只怕许夫人要是想吃一些自己平常爱吃的东西,还是要自己开火的。”

许夫人只点点头道:“住一天十五两银子,确实不算便宜,在你们这儿住上半年,都可以在京郊买一个大宅子了。”

刘七巧也笑道:“京郊的宅子里头可没有稳婆和大夫,京郊那边若是半夜肚子疼了,请个稳婆还不知道要跑几里路呢!”

许夫人也笑了起来道:“也是,孩子又不是年年都生,便是多花了这几个银子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