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芬芳听说许向党要来省城,当然要见个面吃顿饭,顺便见见侄媳妇。

许芬芳早几年就调到了省城,周红军干脆也把生意重心转移到省城来。大儿子在市公安局上班,女儿在省检察院上班,小儿子在英国留学,他还留在余市干嘛。

酒店门口那条路堵上了,一家四口提前下车走过去。

“算算,有三年没见你姑姑了。”许向党感慨,上次见面是老太太八十岁大寿,妹妹一家上来给老太太过寿。

俞思敏听得心头涩然,兄弟姐妹有了自己的小家,关系难免疏淡,尤其还不在一个城市,见个面都难。过上几年,她和大哥之间也难以避免。

忽的手上一热,侧脸就见许家宝碰了碰她的手,安抚一笑。

俞思敏不觉也笑了下。

冷不丁的听到一阵哭啼,四个人不禁循着声音看向广场。

蓬头垢面的梁母被一根绳子绑在栏杆上,日复一日的重复着那几句话,“你们有没有看见我大儿子阿伟,这么高…”连比带划接着道,“还有我孙子牛牛,眼睛大大的,脸蛋圆圆的…”

故意露出瘸了那条腿的梁老二跪在地上,前面是一张铺平的写满了字的纸箱,简直就是人间悲剧。

哥哥一家和妹妹出车祸没了,他瘸了,老父亲悲痛之下中风偏瘫,熬了一年也去世了,老母亲疯了,而他为了给父母看病,卖了房子,只能带着母亲乞讨,筹集医药费给母亲治病。

许家宝没有认出梁母,他是听见阿伟和牛牛这两个名字之后才反应过来,那个披头散发瘦骨嶙峋的老人竟然是梁母。

目光下移,那么那个跪在地上磕头的人是梁老二?许家宝仔细看了几眼,依稀辨认出来。

没了梁红英,他们竟然沦落到了乞讨的地步,不知道此时此刻,他们有没有后悔,后悔逼迫过甚,逼死了梁红英。

这时候,四名城管突然出现,梁老二想跑,他一点都不想被遣返,就算是要饭,他也不想在家门口要。

然而就凭他一条腿还有个被绑起来的梁母,往哪里跑,只能束手就擒,被城管推搡着上了面包车。

不经意间,梁老二看见了十几米外的许家宝,突然激动起来。许家宝居然没死,他居然还活着,他活的好好的,可他呢,坐了牢还断了一条腿。

俞思敏纳闷,“认识?”那个男人在喊许家宝的名字。

许向党和周翠翠脸都黑了。

许家宝神色倒是没有太多变化,“梁家人。”

俞思敏一怔,他前妻的事情,许家宝跟她说过,她前未婚夫的事情,她也说过。

“我们进去吧,姑姑他们应该等久了。”许家宝说了一声。

俞思敏收回目光,点了点头。

许向党和周翠翠见她神情如常,皆是松了一口气,忙道,“对,赶紧进去,太阳这么晒。”

被扭着往面包车里送的梁老二死命掰着车门不肯进去,一双眼睛牢牢盯着许家宝以及他旁边的女人,这女人是不是他新娶的老婆。

一名城管走上来询问许家宝是否认识梁家母子。

许家宝只道,“在津市见过,他们是津市人。”

城管又问了几个问题,希望把人尽快遣送回籍贯地。

许家宝除了没说这是他前岳家,其他知道的都说了。

说完了,便带着家人走向旁边的酒店。

梁老二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许家宝走了,他被强行塞进了面包车,扭着脖子死死地盯着许家宝,看着他们走进金碧辉煌的酒店大门。

梁老二眼睛都瞪红了,突然扑过去厮打梁母,“都怪你,要不是你逼死了红英,我怎么会变成这样,我可以去找许家宝,可以找他的。”

要是梁红英没死,她去求求许家宝,他就不用沦落到讨饭了。再不济,有梁红英在,他哪用得着像条狗似的到处要饭,还得被其他要饭的欺负。

都是死老太阿婆害的,还有老大,这个畜生居然跑了。

梁老二死命打着梁母,梁母凄惨哭叫,挣扎间,露出身上青青紫紫的伤口,都是梁老二打的,他一气不顺就拿梁母撒气。

厉喝、痛骂、惨叫充斥了小小的车厢,久久不绝。

第309章 第三百零九章

从省城回来之后, 许家宝和俞思敏便领了结婚证,三个月后在农庄举行了婚礼。

许向党和周翠翠笑逐颜开, 一桩心事终于了了,然后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当爷爷奶奶。周翠翠不敢明着催,怕给小两口压力,不是说越着急越怀不上嘛。她就经常炖些营养品给许家宝和俞思敏补身体, 儿子受过伤身体不比平常人,而儿媳妇当护士得上夜班,熬夜伤身体。

大抵是汤汤水水起了效果, 来年春天便传出了好消息,一家人喜得做梦都能笑出来。

到了年底,瓜熟蒂落, 俞思敏生下一个粉粉嫩嫩的女儿。

俞思敏有些担心,担心公婆失望。

若说许向党和周翠翠一点遗憾都没有,那是骗人的,他们生长在那样的环境里, 难免更希望是个孙子。不过一想儿子差点就没了, 如今能醒过来能娶妻能生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再贪心, 老天爷都要看不过眼了。

周翠翠还让许家宝安慰俞思敏放宽心,好好坐月子, 她生孩子的时候都三十了, 不比小年轻恢复容易。

许家宝安慰着, 公婆每天都得来月子中心看一次女儿,笑容满面爱不释手。俞思敏也逐渐释怀,觉得自己否极泰来,这回遇上了好婆家。

宽了心,又有专业月嫂照顾着,俞思敏迅速恢复起来,离开月子中心时,她气色红润,身材也恢复了大半,人瞧着比怀孕前还精神了点。

母女俩回到家没多久就是除夕,以前都是许向党和周翠翠眼热地看着兄弟逗孙子孙女,这一回总算他们也有孙女逗了,乐得合不拢嘴。

老太太看着二十多个儿孙,同样笑得满脸菊花开,又遗憾缺了好些个。今年许清嘉一家都不在。韩东青要留在部队和战士们一块过年,许清嘉小年的时候上来了一趟,过年就不回来了。还有三胞胎,在国外上学,那边不放假,元宝也在外头上学,这一个两个的大了都往外头跑了。

看出老太太的遗憾,许向华笑着道,“再过十天就能见到了。”

正月十二,是老太太85岁生日,在他们老家那边有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说的是这两个年纪是一个槛,很难熬。

科学依据是没有的,但就是有人信,尤其是在他们老家那一带,这好不容易把八十四熬过去了,老太太也能松一口气,兄弟三个就想给老太太庆祝下,也借机尽尽孝心,让老太太看看满堂儿孙。

八十开头的老太太,说句不吉利的话,指不定哪天就一睡不醒了,可不得趁着还健在多多孝顺,别等人没了再来遗憾。

老太太嘴里说着瞎折腾浪费钱,心里却跟喝了蜜一样的甜,翘首以盼那一天。

初七那天,许向党和周翠翠先带着老太太坐火车回老家,这个生日老太太想在老家过,见见娘家人见见老邻居,说不得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许向党和周翠翠相对比较空闲,农庄交给许家宝之后,两人就闲下来,而且老家那边他们最熟,他们先回去打点下,也让老太太多两天休息,到时候精神更好。随行的还有这几年专门照顾老太太的看护以及两个保镖。老太太八十五,许向党和周翠翠都是六字开头的人了,哪放心让他们三个老的单独行动。

一行六人定了两间高包软卧,虽然火车比不得飞机快,但是对老人家来说更舒适安全。

抵达余市火车站时,周红军已经带着司机在车站等着了,老岳母上次回来还是99年,许家阳回老家办婚礼,时隔八年再回来,他这个唯一还留在浙省的女婿哪能不来迎接。

“妈,三哥,三嫂。”周红军迎了上来。

坐了一天火车,老太太精神头却还不错,离老家越近她就越激动。

老太太端详女婿,乐呵呵,“比去年瘦了点,生意这么忙,注意身体,你也老大不小了。”去年许芬芳去京里开会,周红军也跟着来了。

周红军笑着道,“老来瘦是福气。”从老婆到儿子到女儿都让他减肥,怕他三高,他能怎么办,只能游泳打球慢慢减肥,不过这人瘦了,精神的确好了些。

老太太赞同的点点头,“瘦一点是好,可也不能太瘦了。”

周红军拍了下自己的胳膊,“我这离瘦子还差得远呢。”没办法基数大。

说的老太太乐了。

一行人先去吃饭,坐在车里,老太太就问周红军,“飞飞对象一起回来吗?”孙子一辈里头就许清熙和周如飞还没结婚,不过许清熙的对象,老太太见过了,唯独小外孙的还没见过,是以老太太十分好奇。

“昨天打的电话,说一起回来给妈您贺寿,他们二十八号到。”周红军也挺高兴,他只见过小儿子女朋友的照片,还没见过本人。

这女朋友是小儿子在英国读研的时候认识的,毕业后两人留在了英国,都打算在那边积累几年经验再回国发展。

如今周红军最大的心事就是让小儿子赶紧结婚,大儿子大女儿都结婚有了孩子,就小儿子还没定下来。

大儿子周如龙02年结的婚,儿媳妇是一名法制记者,两口子在工作中认识的。04年生了个小孙女,可招人稀罕了。

女儿周如媛03年结婚,女婿开了家网络公司,做啥软件的,他是不懂的,就知道经营的还可以。外孙比孙女小了半岁,是个调皮鬼。

眼下他就等着小儿子结婚,把三个孩子终身大事办完,便是功德圆满。

老太太乐呵呵的,“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随着正月十二的临近,分散在各地的许家人陆陆续续出现在村里,三家村都因此热闹起来。

这些年来,许家在村里办了不少实事,学校敬老院活动中心健身场地都建了,路也修了。还把之前承包的那座山捐给村里,由村委和村里的三大姓许马纪四方派人经营,再请了县里监督,确保钱落到实处,用于助学治病改善村民生活。

除了村里,就是镇上县里市里省里都不只一次收到过许家的捐款。像这一次老太太过寿,儿孙们各自拿了一些钱出来,多的多拿点,少的少拿点,不在多寡就是各人一片心意,凑了850万以老太太的名义捐给市区红十字会用于扶助孤寡老人。

~

十一上午,许清嘉和韩东青在余市下了飞机。

“爸,妈。”

许清嘉接住兴奋地扑过来的女儿,16岁的小姑娘已经和许清嘉差不多高了,“几点到的?”

已经长成美少女的西西亲亲热热地搂着许清嘉,“9点半到的。”他们三个坐昨天晚上的航班过来的,天亮了正好抵达余市,知道爸妈快到了,就在机场等候。

“累不累?”许清嘉摸着她的头发问。

西西摇了摇头,“一路睡过来一点都不累。”

“行李都是我们拖得,她累个毛线。”左右各放着一个28寸行李箱的北北抱怨,当年憨吃贪玩的小家伙已经长成一米八三的小伙子,面如白玉,眉眼风流标致。

西西哼了一声,“有点绅士风度好不好。”

北北耸耸肩,“想让别人有绅士风度,你也得像个淑女。”

“韩怀谦,你皮痒了是不是。”西西一脚踢过去。

北北灵活一闪,得意洋洋,“打不着。”

西西咬着牙冲过去。

北北赶紧躲到南南背后,跟西西玩转圈圈。他可打不过她,擒拿术学的比他和老大都好,一个姑娘家这么暴力,完了完了!

许清嘉好笑不已,大概八岁开始,西西和北北开启了内战模式,而南南作为大哥,两不相帮,或者说坐山观虎斗。偶尔会翻船,掐架的两个忽然握手言和一致对付他。

被当做盾牌的南南被转的头晕,揪着北北送到西西手里。

北北惨叫,“叛徒,你个叛徒。”

西西狞笑一声,上去把他下飞机前对着镜子精心打理了半个小时的脑袋一通揉,揉成了鸡窝头。

顶着一个鸡窝头,北北飞扑到许清嘉怀里,可怜兮兮,“妈,你看,你女儿欺负我。”

许清嘉拍拍他的脸,这年轻就是好,满脸的胶原蛋白,“你都说是我女儿了,我能怎么办?”

北北伤心欲绝,眨巴眨巴桃花眼,转头看向含笑站在旁边的亲爸,“爸,你儿子被人欺负了。”

“大小伙子被姑娘欺负,挺长脸?”韩东青语调凉凉。

北北把头靠在许清嘉肩膀上,“小白菜啊,地里黄啊,有个哥哥,有个姐姐,他就没人爱啦。”

西西嫌弃的不行,摸着不存在的鸡皮疙瘩对南南道,“戏精又开始了。”

南南微微一笑,“真该录下来放到学校论坛上。”

西西心里一动,掏出手机,开启录像功能。

然而北北的表演已经结束,擦了擦莫须有的眼泪,“爹不疼娘不爱,哭了也是白哭,我找外公外婆哭去。”

许清嘉就笑,“嗯,我等着你彩衣娱亲。”拍了拍他的背,“先去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哭不是。”

北北沉沉一叹,“就知道我不是亲生的。”

“你能长得这么帅,怎么可能不是亲生的。”许清嘉义正言辞。

北北心花怒放。

西西小声对南南嘀咕,“自恋狂。”

南南失笑。

西西蹬蹬跑回去,把她爹手里的箱子推给北北,然后左手挽着爸,右手挽着妈,“我饿了,爸妈,我们快去吃饭。”

北北瞪眼。

西西会回过头,一脸的小人得志,“生儿子干嘛用的,就是当苦力用的。”说罢,头一甩,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步往前走。

许清嘉笑眯眯地回头,“小伙子们辛苦了。”

韩东青更无情,连头懒得回,关怀备至的询问女儿在学校的情况。

“我们肯定不是亲生的。”北北沉痛地对南南道。

南南握住行李箱,“什么叫物以稀为贵,你怎么到现在还没认清现实。”

北北上下打量他,“所以我是被你连累了。”

南南呵呵一笑。

北北干笑,“倒带重来,有个兄弟真是好,打架一起上。”

南南扫他一眼,求生欲不错,“走吧。”

一家五口去了市里颇有名气的酒楼。

“国外的中餐馆就是没有国内那个味道。”北北心满意足地感慨。

西西吞下油爆虾,瞪着他,“还不是你起的妖风。”

北北不甘示弱怼回去,“又不是我求你们跟着我出去上学的。”

出去读高中,是北北主动要求的,从五岁开始他学习马术,渐入佳境。国内还没有像样的马术比赛,没法切磋,许清嘉就带他去港城参加各种比赛,小有斩获。

北北在那交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一个准备去查非中学,那所学校的马术社团十分有名,很多马术选手就读过该校,并且是‘小常春藤十校联盟’中学之一,每年都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名校。

北北也想申请这所学校,如果在国内读高中,他想在马术上更进一步很难,氛围和教学技术的差距切切实实摆在眼前。虽然他还不确定自己要不要走上职业马术选手这条路,但是他喜欢骑马也喜欢在赛场上拿到荣誉。

许清嘉和韩东青虽然有点不放心他这么小就出国,但是对于孩子的兴趣,他们惯来是支持的态度。不断的尝试,哪怕犯错了也不要紧,瞻前顾后只会养出畏畏缩缩的孩子,试过了才能发现合不合适。

结果就是一个想出去读书,另外两个也蠢蠢欲动想飞,查非中学的确是所好学校,孩子们想去读,父母还能硬拦着不去。

15岁不算小,三个人还可以作伴,调皮是调皮了点,不过大事上从来不掉链子。况且元宝也在附近上大学,有事能照应下。

所以许清嘉和韩东青考虑了下都同意了,然后就是开始申请,想读这所学校不容易,许清嘉很是废了些功夫才争取到三个名额,幸好三胞胎自己也争气顺利通过面试笔试,从此开启了异国他乡求学的生活。

这大半年生活下来,除了吐槽吃不惯以外,三个孩子适应良好,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三个孩子成长迅速。

尤其是北北的马术进步神速,他已经在国际马术联合会注册成为职业骑手,并且成为一星级骑手,正在为今年的一星级CIC三项赛准备,即盛装舞步赛、越野赛和场地障碍赛。

国家马术队还联系过她们,为了奥运会。在奥运会马术比赛上,他们国家一片空白,这项运动在国内普及度太低,正经学起来花费过于高昂。北北这十一年下来,两个马场不算在其内,他们已经投入上千万,随着他水平的上升,投入还会持续增加。

主要是好马金贵,就拿奥运会来说,参加比赛的马得是在国际马联注册的三星级以上,市价在150万-450之间,更好的没有上限。而按照国际惯例,一名选手一般需要4-6匹马。

这一次是在家门口举办,相关部门不想再开天窗,遂早早的开始挑选手。在这个圈子里,她家小儿子少有才名,便把网撒了过来,反正就算捕不到鱼对他们而言也没损失。

那边希望北北争取参加盛装舞步赛,明年他就满16周岁,符合参赛年龄,至于能不能上赛场,得看他能不能通过考核以及预选赛。

北北兴致勃勃,训练的更加上心了。出生在军人世家,这孩子荣誉感比一般人更强,这才想去查非,兼顾学业和马术。

西西心塞地用力咬着海参,只怪叛逆期来的不是时候,一心想‘逃出’爹妈的五指山,too yang too simple。

“你是没求我们,可是谁唉声叹气,自己这小身板要是被外国人欺负了怎么办?”南南记性特别好。

北北耍赖,“有吗有吗?没有的事,我可是会中国功夫的。”

西西似笑非笑地活动手指,“会中国功夫的,待会儿咱们找个地切磋切磋。”

“大过年的不宜见血。”北北语重心长。

南南就笑,“那到了学校再切磋,那边不过年。”

“爸妈,你们听,他们打算凌霸我。”北北转脸告状。

许清嘉和韩东青皆是一脸笑吟吟地听着他们耍花腔,养孩子就这样,整天眼皮子底下待着嫌吵闹恨不得赶出去,离开了又觉得冷清,世事难两全。

第310章 第三百一十章

吃了饭, 一家人并没有急着去三家村,而是去了本市商业中心——嘉阳文化广场。里面有一个私人博物馆, 许向华投资的。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他走南闯北收集了不少古董字画。后来做生意发迹之后,也陆陆续续买了不少古玩做收藏,在古玩圈子里也是有名的。

00年的时候许向华忽然觉得独乐乐不如总乐乐,便有了建设属于自己的博物馆的念头。左右权衡之后, 放弃了京城,定址在余市,免费对外开放, 权当做是回馈家乡。

彼时许清嘉还特别大方的想把自己的宝贝都捐出来,上了大学之后,她心思都放在生意上, 对收集古董热情骤减,所以存货都是早年收集的,跟她爸没法比但是也有一些。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大抵是有了三个外孙又有了孙子, 女儿再也不是宝贝疙瘩蛋, 许向残忍地将鲜血淋漓的真相摊在许清嘉面前。

她收集都是一堆破铜烂铁。破铜烂铁?破铜烂铁!

许清嘉差一点一口血吐出来。

许向华还落井下石表示可以开一个馆放她的这些宝贝,作为反面材料向参观者科普, 以免受骗上当。

许清嘉:“呵呵。”

最后许清嘉郁闷地处理了那堆当宝贝藏起来的破铜烂铁, 为了挽回面子,把收藏的邮票拿了出来, 古董是假的, 邮票却是货真价实。

许芬芳早年在邮局工作时每每都能收到许向华和秦慧如寄回来的包裹, 她心里过意不去,知道许清嘉集邮,遂每次上新,都会买三套寄给许清嘉。

一寄就是十几年直到她离开邮局,而许清嘉因为时不时都能收到姑姑寄来的邮票,心里记着这一茬,有机会就会收集一些比较稀少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