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亲这事的起因让卫仲道都觉得难以启齿,最近蔡府午餐里一些有独特滋味的卤菜,还有那次的烤肉后,并且蔡府的烤肉的味道也越来越好,连他这不怎么爱吃肉食的也觉得齿颊留香,蔡圭得意的在课堂之上说这也是蔡琰在逐一尝味后试制的新菜式,而那些香料是自己家的商队从西域带回的。

卫仲道从名字也可以看出他是次子,但他却是千真万确的嫡子。上面有个庶出的哥哥,虽然掌管着家族的生意,但父母对他的期望是从他出生之日就已经确定下的。他从小就知道,生意是下等事,他惟一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听说蔡邕收徒,父母千山万水的把自己送来,并且把他一人放在南方读书,住的地方就是卫家在吴地的大商号后面的大宅里。父母还派着最信任的老管家一起前来照顾,对他殷切的期望就可见一般了。为了父母的期望他也不忍心放弃,只有苦苦的坚守着。

那日有新的香料到货,老管家照例送些给老师家,所以他也没多问,没想到竟然能被做得那般美味,所以回商号吃饭时,随便跟老管家提了一句。

父母在河东,在这儿的就只有管事的老管家,老管家可是久经考验的老行商了,当时其实带回的人也不太清楚到底有什么用,但商人就是这样,管他有用没用,先带回来再说,谁知道哪朵云彩里会下雨?当听说蔡家竟然不用一天的时间就找到了做法,他马上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便让卫仲道回去把做法抄回来。卫仲道可不屑这种小伎俩,不理他,结果老管家便写信给父母,两人竟然飞快的赶了来,也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竟然带上大把珍贵的礼物上门来求亲了。

仲道知道了就觉得头大,一次小小的救助还不至于让他对十一岁的小女孩,产生什么歧念。再说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即使自己成了孝廉,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所以即使先生不会拒绝自己,但师母一定不会答应。所以在家里商议之时,他便已经明白的告诉了父母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父母却不为所动。他还想着要慢慢劝服,没想到父母竟然直接闯了过来,想来想去,他觉得他有必要跟蔡琰谈谈。

“你学这个做什么?”仲道想了半天,才憋出这句话来。

“生存!”蔡琰还在忙自己的,“你说分绽能拉出更细的线,怎么分?家用的话,工艺难吗?”

“不太清楚,我也是只在家里的织厂里看到过。”仲道有点不好意思。

蔡琰点点头,是啊,他会纺线已经让人吃惊了,自然不能指望着他能真的帮自己改良纺车了。她知道卫家是大商贾,但一直不知道到底大到什么地步,现在有点概念了,有自己的织厂,并且有能走丝绸之路的商队,难怪他们一定要嫡子读书了,这么大的家业,自然需要自己的势力了。可是这个仲道能成为家族的支持吗?可能性并不大,就算是他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代大儒了,还不是时时的提心吊胆。其实在她看来,这时,乱世求财最好,讲什么门第,真是笨人。

仲道看她又不说话了,才想起,董祀有次说过,蔡琰不说话的,蔡圭也说过,妹妹是神童,神童哪能天天说话。没想到神童还有世俗的一面,竟然会对这个纺车感兴趣,以蔡家之地位,才女的二小姐本不用来学这个的,即使真的学,也应该学抽丝线啊,干嘛要学纺羊毛?

“我父母…我不知道…”他决定实话实说,可是心里想得好好的,开口却语不成调。

“放心,没事的。”蔡琰没心没肺的安慰着他,她还没自恋到以为卫某人会对自己一见倾心,所以忙打住了他的解释,脑子转得飞快,看看手,又看看自己闲着的脚,如果把手摇改成脚踩会不会方便点,双手可以解放出来,线断了也不用停机接线头了。她是会踩自行车的,手摇改脚踩倒不是很难,只是那机子就得接高?会不会影响造价?蔡琰不太确定,也许跟木匠商量一下?

“不是,我是说…”仲道急了,他百分之一百看得出蔡琰误会了,他必须得跟她说清楚。

“你说改成…”蔡琰听到仲道的声音,便想先跟他商量一下,现在搞技术保护只怕也没什么机会,只怕人家的织厂里早就用的是脚踩的纺车了。可是抬头看看仲道的脸色,她住嘴了,并且放下了手里的活,请仲道坐下,决心认真的听他说说。

也是,人家父母在自己父母那儿谈婚事,明知道不成的,可是怎么说也是师兄,面子要给的,而且她也不想得罪人,河东巨贾啊!有钱人中的有钱人!心里略微的有了一丝丝的满足感,黄金小开也向自己来求婚了,多么幸福的事啊!现代这样的钻石王老五可轮不上自己,所以万恶的旧社会也存在着一丁点的福利。

是啊,如果嫁到卫家也不错,想想,商人,有商队可以去波斯,再往西还有别的国家。中国乱了,去外国啊!等打完了再回来,再说嫁个有钱人就不愁吃喝了,而且可以置身事外,怎么也拦不住她吃香喝辣,混吃等死对不对?多棒的事啊!自己也不用再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事了,学母亲那样会管家会撒娇就好了。再看看小卫同学,长得也不错,虽然没有董祀那么漂亮,可是也是帅哥一枚,性格看上去也不错,听蔡邕说过,这位是九子中天赋最高的,所以无论是‘财富’的‘财’,还是‘才干’的‘才’都是一等一的好选择。

仲道哪知道此时蔡琰的心里已经转了九曲十八弯了,还低头组织着自己的语言,怎么让蔡琰同学相信,父母来求亲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是与他无关的,他绝对没有对她丝毫的觊觎之心。

“你父母为什么要来求亲?”蔡琰可没美国时间跟他耗,清清嗓子直接的问道,现在已经知道嫁到卫家是好选择了,于是可以讨论一下未来的公婆是怎么想的,要自己是去抬高门第还是什么别的原因?

目前蔡琰能想到就是,卫家想娶出身六世祖勋家族,又有当世大儒父亲的自己,除了抬高卫家的门第之外似乎是没有什么更多的益处的。所以不管蔡家是不是倒霉了,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门第这种东西,不会随着一时的得失而消失,相反越是久远越贵重。怎么算对于商贾之家来说,都是一种高攀的行为,能对他们的门第有不少的助益,说出去也是蔡家的姻亲,连带着仲道将来的官场上也好混点。

不过,他们不用计算成本的吗?风险与收益从来都是成正比的啊。有人支持就一定有人反对,他们也想让卫仲道继承蔡邕的在朝中的有毒影响?所以她不觉得大商人的卫家老爹不会计算这笔帐,所以还是问清楚比较好,省得将来卫仲道真倒霉了,他们反而怪自己就麻烦了。

“不是我父母…不是,得重头说…”于是卫小哥汗颜的从老管家说起,杂七杂八的说了一大堆,蔡琰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是这样。老管家不会只是为了要卤菜的配方就这么大阵式吧!这个配方又不是高精尖的玩艺儿,问蔡圭就行,用得着还联姻?虽然自尊心有点小小的受损,但蔡琰同学一向理智多于情感,很快调适了心情,再清了一下嗓子。

“单子你找蔡圭要就是了,问厨房也行,他们都会,所以你可以跟你父母说,省了聘礼了。”其实她本想要点技术转让费的,但想想还是算了,不想为了这点小钱得罪人。

卫仲道再傻也知道自己似乎有做错的地方,但具体哪错了,还没想明白,也是,他才十三岁,读书成,猜女孩心思要是成了,蔡琰早把他打出门去了,所以茫然不知所措的退出书房,回过头,蔡琰小朋友又趴下研究纺车了,胸中泛起几许失落。

第16章 婚姻的条件

蔡夫人很生气,看到礼物是很高兴,可是当知道这些礼物是准备给蔡琰的聘礼时,蔡夫人差点把东西扔到卫夫人的脸上,把他们赶出家门。脑子里反复只有五个字,‘怎么敢开口?’

是啊,怎么敢开口,蔡家即使是现在倒霉了,可是圣恩尤在,‘蔡邕’两个字放到哪儿也不敢让人轻瞧,现在蔡夫人剩下的情绪就是后悔,不该贪那么点小钱,收留卫仲道,不然卫家也不敢这么轻视自己,以为用几个钱就能和自己平起平座。

不过蔡夫人怎么说都是大家闺秀,总算是维持着表面的平和送走了卫家夫妇,礼物也一并退回,卫家也没指着蔡家一次会答应,客客气气的退出,但也表明,过几天再来。让蔡夫人恨不得把卫仲道一起打出去。

晚上大家吃饭,董祀心情不好,在自己房间吃,他当然知道蔡夫人没答应,可是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蔡家答不答应的事了,而是蔡琰本人对仲道的态度,竟然跟自己一样,这对小董祀脆弱的小心肝是一次严重的打击,自然要时间来抚慰。

蔡夫人可没时间去想董祀的心理创伤,她还受伤了呢!饭菜上桌,下人们自然知道夫人今天心情很差,要回避。于是上完了菜,大家都退得干干净净,并且贴心的带上门,让他们一家大小在一起。

蔡邕也战战兢兢,虽然觉得卫家唐突了一些,但他个人还是很喜欢卫仲道的,性子平和,天赋超群,没有羊家两子的浮夸,也没有董祀狭隘,虽然出身差一点,但本人的素质还是很过硬的,所以他也想不到夫人竟然能气成这样,反正也没打算答应,推辞就完了,何苦把人都得罪了呢。

蔡琰也恹恹的,打击啊!竟然因为她认识香料来求亲,这不是打击是什么?明明就是伙计也能干的活儿,不是拿着大炮轰蚊子吗?伤自尊啊!

蔡圭倒是心情最好的一个,学堂里都闹翻了天,用大师兄的话说,从不多言多语的卫仲道竟然向同样不说话的蔡琰求亲,将来他们成亲了会不会生个小哑巴的孩子出来?大师兄家是有小宝宝的,她去看过,觉得好好玩。想到蔡琰也会有这样的宝宝,但不会说话,她就觉得好笑,怎么也想像不出卫仲道和蔡琰成为夫妇的样子,他们会像爹娘一样,天天火苗乱窜吗?她倒是觉得蔡琰还是应该嫁个开朗些的,省得天天相对两无言,那日子过得多难过?

“老爷!明天让仲道不用来了。”蔡夫人其实等着大家问自己,自己好顺势发火,可是,父女三人端着碗都默默的吃饭,看都不敢看自己,完全不给她发飙的机会,这怎么能让蔡夫人忍得下去,狠狠的一拍筷子,厉声说道。

“这个,夫人,是否小题大做了一些?”蔡邕总不能再不理了,小声反驳着。

其实卫家夫妇一走,蔡夫人就已经这么说了,他也跟蔡夫人解释了不可以原因,没想到蔡夫人竟然还要当着孩子们的面再来一次,她不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这个婚约家里是如论如何也不能同意的?被求亲的是可是蔡琰,这个对身外之事物完全不放在心上的孩子,怎么会在意这个?

“什么小题大做?当初好心收留,现在却遭如此羞辱,妾怎么咽得下这口气?要不是老爷悉心栽培,仲道岂能被推为孝廉,卫家如此不知道感恩,恩将…”

“娘!”蔡琰觉得蔡夫人真的口材好,这也能联系在一起。蔡邕收卫仲道可是蔡夫人为了卫家的束修,跟好心一点关系也没有,更不要谈什么恩了。就像当年自己学校的老师说什么自己是红烛,也不以为然,她交了学费,老师也拿了薪水,谁也不欠谁,都是在尽义务罢了,何苦把自己说得那伟大?

蔡夫人看蔡琰开口了,也就住了嘴,以为她会说什么,结果她又低头吃饭去了,她又急了。

“琰儿,你不气吗?”

“为什么气?”

“这种身份也敢向你提亲,你不气?”蔡夫人觉得自己说了这么半天,她竟然当没听见,又快抓狂了。

“什么身份?”

“商贾之家,一门白衣…”

“我们也是白衣。”

“咱们哪里相同?我们六…”

“那是祖先,父亲的成就也是他的,与我无关。”蔡琰淡然打断。

“你是才女!”

“他是才子,父亲说了,他天赋不错。”蔡琰终于抬起了眼帘。

“可是…”

“琰儿,你喜欢仲道?”蔡圭含着筷子轻轻的问道。

蔡琰摇摇头,都没说过两句话,不过,她好像跟谁也没多说过几句话,告诉她只是不喜欢母亲说话的方式?句子太长,她会累,于是只摇头。

“琰儿,这是你自己的事,你不说爹娘怎么办?”蔡邕偷看了夫人一眼,鼓起勇气说道。

“老爷!”蔡夫人果然跳了起来。

“我才十一!”蔡琰轻叹一声,这些人着什么急啊!

蔡邕夫妇对视一眼,想想也是,十一岁着什么急?再想想又不对,十三、四成亲的又不在少数,现在卫家开了头,来求亲的一定会蜂拥而来,现在当然得让蔡琰开口,让他们做父母的怎么办,蔡琰的家,估计他们也当不了。

“十一不小了,你不说我们可再不问了,挑我们喜欢的人就定下来的。”蔡夫人语带胁迫。

“什么是好人家?”蔡琰想了想,看着这一世的父母。

“当然是门当户对!”蔡夫人抢先说道。

“要至诚君子。”蔡邕想想说道。

“要像羊大哥那么漂亮。”蔡圭撑着下巴说道。

“羊大哥哪漂亮?”蔡琰白了蔡圭一眼,完全理解不了她的欣赏水平,撑头想一下。

‘门当户对’她同意,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这个了,相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两个人可以减少夫妇之间的磨合过程,不会因为一些非感情的问题而产生的摩擦而影响感情;‘至诚君子’她有所保留,‘君子’这个在现代是骂人的话,所以还是算了,真的让她‘举案齐眉’她会死的。不过老爹说的,那就当是对人品的看重,也行吧;漂亮倒也是,起码从遗传学的观点来看,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的长相还是应该尽量的好一点。

“说话啊!光点头我们知道你想什么?”蔡夫人急死了,怎么生了这么个懒得说话的女儿,真是有什么事也被她急死了。

“你们说得对,照着选吧!”蔡琰慢慢吞吞的说道。

蔡邕夫妇和蔡圭仨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没想到蔡琰竟然会同意他们仨人的观点?还没有任何的意见?他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也同意娘拒绝卫家?”蔡夫人觉得自己应该还是确定一下好了。

“哦,卫家是想要卤菜的方子,姐,你抄一份给他们就是了,告诉他们不用为了这点事就娶儿媳妇。”蔡琰才想起来,顺便说了下。蔡邕和蔡夫人脸都气白了,一时间同仇敌忾起来。蔡琰才懒得再说什么了,回房去洗澡看书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白天对纺车的一些心得体会她也得把它们记录下来,省得忘记了。

第17章 难缠的卫家

根据记载,我国传统的婚聘礼仪,最典型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或称纳成、纳币)、请期、亲迎。

六礼是西周时就已确定了的,其内容仪注都比较复杂。但当时有所谓“礼不下庶人”的框框,并未达于民间。至汉代,六礼才开始普遍施用,但违礼之举亦不罕见。元始四年(公元4年),立王莽女王氏为皇后,仅有纳采、问名、卜吉及遣使奉迎等程序。东汉以后,社会动荡,婚姻仪式大为简化。

再说从周时就有了官媒制度,也就是说,如果有女儿的人家到了十七岁还没成亲或者定婚,就要到官家登记,由他们来指定人家,反正是不让人剩家里的。所以一般的人家,会在此之前自主的完成婚姻大事,省得为难政府,当然也是不敢太相信政府的眼光就是了。自己定下了,拿着双方的定婚文书到官媒那里登记注册就算是完成了一切古代的合法程序。所以并不是跟电视里说的,两人随便找个庙拜个堂就算是成亲了的。

这些事才十一岁身躯,纯现代灵魂的小蔡童鞋自然不知道的,在她看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她从小听惯的封建残余思想,是要批判的,当然如果不让她操心着急的情况下给她找个饭则她倒不太介意。

而卫蔡两家的折腾了半个月,竟然连纳彩都还没有搞定,纳采,也就是男家请人向女家说明缔婚的请求,相当于后世的提亲、说媒。我国传统上盛行包办婚姻,男女没有自主权。到了当婚当嫁的时候,男方家长便请媒人向早已物色好的女方家长提亲,表达想和对方联姻的愿望。

求亲之事愈演愈烈,每隔几天,卫家派的媒婆又提着大雁隆而重之的来提亲。尽管纳彩是婚聘的第一个步骤,也要携带礼品。先秦时就已经开始有了送大雁的习俗,所以这个仪注也叫“奠雁”。之所以用雁,是因为雁是候鸟,冬天飞往南方,夏季生活在北方,来去有时。纳采用雁,实际上是告诉女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应该像雁那样适时选择其所在。还有其它的纳采礼物,而且具有象征意义,如送羊表示“吉祥”、送鹿表示“福禄”、送胶、漆表示“和谐”,卫家的东西摆出来足有一里地去,这么走街过巷的来往几次,蔡家就被弄得快疯了。

正常提亲的步骤是先遣媒说合,两家都同意了,再才会双方父母见面,定盟婚约。不同意因为没有明确的表明,成与不成都有余地;当然如果父母早有结亲之意,也会于找一媒,来完成婚姻的手续。这些都全是建立在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毕竟如果被拒婚双方的家庭都没面子。由此也知,卫家没经媒而自己冲到蔡家直接求婚已经落了下乘,被婉拒之后,他们其实应该就此罢了,大家保留一份体面就完了,可是他们却不肯,竟然正儿八经的找了一个大嘴巴的媒婆再来撞门。于是卫求蔡女成了吴地一景。

“卫家想干什么?不是已经把方子给了吗?老爷,我都没脸出门了,一出门就被人问,这么下去,琰儿还有谁家敢求?”蔡夫人都快气疯了。

蔡邕也烦好好的怎么就成这样了,蔡家一下子就成了全城的焦点,就算是在课堂上,孩子们都无心听讲,都用好奇的目光来看着自己,想知道这事会变成什么样,怎么办?

“去把二小姐请来。”想了半天,指指身边的那个丫头,丫头忙跑了出去,现在整个蔡府最镇定自若莫过于还在书房里的还在研究的纺车的蔡琰了。

蔡琰并没在意外面发生的问题,只知道卫家已经派人来说过几次亲了,但具体的她没问,她不关心这些,就像当初说的,她只注重结果。这些过程没有意义。她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改良纺车,她找了木匠看了,弄个皮带子带动转柄,连着踏板。这个速度快多了,但还是没把羊毛弄成她想要的像丝一样的细。蔡琰还围着纺车转,正在的考虑着要不要跟卫仲道谈谈,分锭看看能不能达到目的。也许,就这样纺成粗毛线也行,可以考虑织毛衣,可是她好像不会织毛衣。就看见别人织围巾送男友了,可是她从没那个心,当时想着买的多好看,自己织的怎么看也没机器织的细致,颜色配得好看,现在后悔了,早知道也俗一次就好了。

“小姐,老爷和夫人请您去内室。”小丫头强忍着笑意。

蔡琰没听清,想了一下,把锭子移了一下位置,她好像听人说过,改变间距是可以调整什么的,唉,真是没被人说错,自己就是‘不学无数’!

“小姐!”丫头加大的声音。

“哦!什么事?”

“老爷和夫人请您呢!”丫头笑意更深了,看着就是等着看笑话的主。

蔡琰的脑子还没转过来,想了半天才明白是什么意思,点点头,用布罩上纺车,默默的提裙去了后宅,丫头几乎是雀跃的跟在后头。

内堂还是保留着汉家的制式,没像外室弄得全是胡凳、胡桌子,本来蔡琰也跟大家一起睡榻,后来蔡琰知道有胡床这种东西后,马上要求换了。胡床跟后来木床差不多,至少在蔡琰看来,好歹也不是在地上睡了。但是在蔡氏夫妇看来,胡床哪有榻舒服。

蔡邕夫妇跪坐在小几边上,看脸色已经知道应该和婚事相关了。先不行礼,回头看着跟进来的小丫头,小丫头马上收回了笑容,垂头丧气的出去了,边上的下人们一看这情形,马上全退了出去,而且还知道从外面把门带上。

等人全退了,她恭谨的给父母请了安,跪坐在对面,等着他们先开口。

蔡邕夫妇已经习惯了,清清嗓子,“琰儿,卫家的事你怎么看。”

“你们问清楚没有,他们道底想要什么。”蔡琰觉得这些事有什么可问的,想也知道求亲是为了结为亲家,可是为什么?门第还是觉得自己有用?

“当然是你!这还用问?”蔡夫人奇道。

“为什么?为什么要我?”蔡琰强忍着给蔡夫人的那个白眼,克制的说道。

蔡邕愣了一下,这是什么问题?本就是一家有女百家求,这要什么理由?家族有脸面,女孩子只要不丑就成了,还用什么理由?

蔡夫人也觉得有点匪夷所思,女儿为什么就不能问点她懂点的话。

蔡琰看看父母那表情也就知道他们不明白了,也就更别指望他们问点实际的问题了,想了一下,“简单一点说,我不介意嫁到商人家里,可是我要知道他们怎么想的,要我什么?是要咱们家的声望门第,还是要我本身?别告诉我是因为卫仲道喜欢我,我不相信。”

“为什么不相信?”蔡夫人不乐意了,自己女儿又不缺什么,凭什么不相信是因为卫仲道喜欢而这么做的?

“他才十三!”这次她还是没忍住,一个又大又白的眼球给了蔡夫人,蔡夫人想想也是,那个笨家伙怎么看也不像是有那心气的。

“为什么不介意到商家?”蔡邕想的是另一件事。

“嫁谁不是嫁?朝堂之上多少事儿,花哪有百日红?”蔡琰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的说道。她相信蔡邕应该深有体会的,少年就得志,结果还不是被迫在这小地方躲十多年了。

蔡邕想了想,不再做声了,蔡琰的想法倒是让他有些警醒了,是啊,开始时,他并不看好卫家的亲事,蔡家还没落迫到要和商人联姻的地步。只是不想搞得太僵,毕竟卫仲道路是他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这么为难也是因为这个,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而闹僵,在尺度上不好把握,可是卫家却没这份自觉性,于是现在头疼的是被求的,而不是求亲的。现在蔡琰倒是给他了尺度,既然不介意了,那么就可以谈了。

“你要什么理由才肯同意?”蔡邕不动声色的喝了一口茶,此时既然蔡琰已经谈到理由了,那么就应该有答案。

“无所谓,说实话就成。”蔡琰更不以为然了,她希望直白一点,从古至今本来婚姻就是交易的一部分,她只是希望能把交易进行得公正公开一点,不想玩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这是什么话,难不成说因为想你回去帮着做生意你也答应?”蔡夫人急了,怎么也想不通,他们父女怎么会正儿八经的谈起婚事了。不是在想怎么拒绝的方法吗?

“真是这样,我就答应。”蔡琰笑了,真的想找个能当家理财的当家媳妇回去倒是真的中了蔡琰的下怀,那多好,进什么货,去哪赚钱,自己说了就能算,可比当蔡家二小姐好玩。

蔡夫人要疯了,女儿怎么会有这种低贱的想法,看向了蔡邕,希望蔡邕此时能起到父亲的作用,训斥蔡琰一下。

蔡邕则低头想着自己的心思。此时蔡琰心里怎么想,他倒是能摸倒一、二了,这丫头说白了就是怕了,估计是前些年的事儿蔡夫人跟他们说过,就让她记在心里了,于是不肯再找豪门世家了,生怕有个一的二的不好躲藏,虽然有些孩子气,但也是实在话,虽不在朝堂之上,政事他还是知道一些的,十常侍与朝臣之前的矛盾一触即发,谁知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不管谁赢,一场腥风血雨的杀戮是再所难免的,可能还是嫁入商贾之家更加安全些。

第18章 太轻敌了!

第二天蔡邕夫妇请来了卫家夫妇,省得再过几天媒婆再来一次。这次蔡邕夫妇一起在外厅里郑重接待,蔡琰也接到信息之后,在后堂里默默的透过幕布观测着双方父母的对答。

一番寒暄之后,双方按位置坐好,上了茶,蔡邕呵呵一笑,“卫兄,小女姿容平庸,却承蒙错爱,让愚夫妇很是不安。”

“先生真是太谦虚了,二小姐自小才名鼎盛,仲道时常在家提及二小姐之聪慧过人,能求得小姐于归,是卫家之幸。”卫老爷五十岁上下,可看上去脸呈红色,看着就是常在外奔波之人,不像蔡邕显得细皮嫩肉。

蔡邕瞟了夫人一眼,他说的人听不懂,或者说人家根本就没打算应自己的问题,他又没法说得太直白。

蔡夫人可是久经考验了,笑了笑,清清嗓子,侧过身来看着身边的卫夫人,“卫夫人,我是直率人,想问问您看上我们老二什么了,说句不好听的,老二就是个书呆子,聪明倒是一等一的聪明,只是觉得可能为人子媳会差点,而且也还小。”

“瞧您说的,我们仲道不也还小吗?不过是跟着先生念了几年书,混了个人模狗样。卫家是生意人,看到好的自然要先定下来,不然真的等二小姐长大了,还轮得上咱们?”卫夫人二十九岁,娘家在河东也是数得着的商家,卫老爷大夫人去世,也没留下嫡子,本来卫夫人还没到给人做填房的地步,不过因缘巧合下成就了这段婚姻,她也是有福的,过门第二年就生了仲道,随后几年又生了几个儿子、女儿,在卫家也就成了说一不二的,养成了快人快语的性子。

蔡琰在幕后轻轻的敲着自己的脑袋,是啊,真是笨蛋,看来还是没经验,是啊,对卫家一点了解也没有怎么就会想到这是好亲事?应该调查研究下家世背景的!想像不出三十岁的老婆婆,说不定自己死了她还没死,有这年轻的太后在,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当家作主啊?这样的婆婆好对付吗?难说!看来把婆婆想成老太婆真是太笨了。蔡琰一边摇头,一边自省,总的来说,三个字,太轻敌!

蔡夫人快崩不住了,有想打架的冲动,什么叫跟着先生变得人模狗样,那他们家先生成什么了。还有什么好的要先定下来,当蔡琰是什么?这夫人真是有意思。

“蔡夫人,千万别介意,我夫人就是有些心直口快。二小姐和犬子同窗数年,相互了解至深,若能结为连理,想必能相敬如宾,先生能否考虑一二。”卫老爷想想笑了笑。

“为什么是老二?老大才和仲道一个客堂里坐了好几年的,比起老二,老大脾气更好,其实老实说,老大比老二更适合为人妻为人媳。”蔡邕决定实话实说了,这么兜圈子真是要说到明天早上了。

卫氏夫妇对视了一眼,想了想,卫先生想想迟疑了一下,拿起杯子喝了一口茶,掩饰了一下情绪,好一会儿,才轻轻的放下杯子,“犬子在先生门下多年,敢问先生心目中对犬子有何观感?”

“仲道天资极高,是老夫最心爱的学生之一。”蔡邕认真的答道。

“您觉得他适合做官吗?”卫先生笑了笑。

蔡邕想想摇摇头,卫仲道适合做才子,做学问,却不适合玩政治。

卫老爷点点头他一点也不觉得诧异,想想继续说道,“您觉得他适合做生意吗?”

这次蔡邕笑了,连头也不摇了,这听起来像是笑话。

“您也觉得像笑话对不?我也这么看,仲道若是在太平盛世成就一番才名一点问题也没有,将来和先生一样做个清雅的文坛领袖也没什么不好,反正家里也不缺那几个钱,养着他就是了,只是现在…”

“老二有什么让你们觉得适合仲道?其实老二本质上跟仲道没什么两样的。”蔡邕想想还是觉得相对于仲道的木讷,其实蔡琰就是冷漠,对身外的事物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关切之情。

“聪明!咱们商队才来一天的东西她就能凭口尝找到吃的办法,卫家商队还没这么容易赚过一笔钱。以往的买回的东西总有一半要扔了,对我们来说买回十件能有一件能卖就很好了。”

蔡夫人灰心了,原来真是这样,指望着蔡琰来替仲道做仲道应该负起的责任。真想站起来就走,可是没法子,她还得顾着身份。

“嗯…”蔡邕想想,本想答应的,毕竟蔡琰说过,只要他们说出理由,就可以答应。

“卫老爷、夫人,您两位跟咱们说了实话,愚夫妇现在明白了,我们再商量一下,请两位暂时别再找人来了,如果愚夫妇有了决定一定派人告诉两位。”蔡夫人慌忙接口说道,虽然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可是不是说了实话就要结亲的,一定要再商量一下。

“在下已经把真实想法如实告知两位了,两位是否也给在下夫妇一个答案?”卫老爷显然有些吃惊,自己说了半天了,竟然还是得不到确切的答案,显得有些不平了。

“是啊!愚夫妇非常感激两位的高义,婚姻之事关乎两个孩子的一生,自然要慎之又慎,您两位说了实话,老夫也说句实话吧!其实这件事愚夫妇是做不了主的,老二和老大不同,她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好独断专行徒增埋怨,两位是不是回去也和仲道商量一下,老夫也劝一下老二,其实以老夫来说,老夫是很喜欢仲道的。”蔡邕恳切的看着卫老爷说道。

卫氏夫妇对视了一眼点点头,起身告辞,蔡邕夫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齐回头看了掩着的幕布。他们知道蔡琰一定在后面听着,此时有决定权的人只有她了。可是静了半天,幕布后一点动静也没有,两口子奔到后头,根本就没人,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离开了。

“老爷,不能答应,琰儿的性子能做生意?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到婆家不得被嫌死?那婆婆一看就是不好处的,您一定要让琰儿明白,这不行。”趁着蔡琰不在,蔡夫人急切的说道。

蔡邕想想,细细的回想刚刚与卫氏夫妇的谈话,想着卫夫人刚刚的表情,虽然粗俗,但一看也知道她的精明强干,想想蔡琰的淡然,只怕真像夫人说的,以蔡琰的性子来说,与这位泼辣,年轻的婆婆怎么相处?

晚饭时,蔡琰还是如常的吃着饭,当然,还是一言不发,大家的情绪都不高,连一直抱着看好戏的蔡圭都保持了警惕,把菜早早的挟在自己的碗里,埋头大吃,先把肚子糊弄囫囵饱了再说。

董祀咬着筷子看着大家,这气氛太诡异了,今天知道蔡家请卫家来谈,大家中午都没有八卦的心情了,大家默默的吃饭,而卫仲道也默默的边看书边吃饭,好像一切与他无关。这边闹成这样,而北面的曹操也得到了消息,写信来调侃过董祀了,蔡家有女在京里都传开了,还问要不要也过来凑个热闹,替他求求看,但话锋一转,提及局势越来越差,此时吴地反而是安全之地,让他在蔡家安心读书。董祀再傻也知道曹操说替他求蔡琰是玩笑话,他心里没这事儿,董祀第一次痛苦自己是个孤儿了,所有的家财都在曹操那儿帮着打理着,自己并没有权利掌握。就算是掌握了自己能派谁来提亲?

“别咬筷子。”蔡琰抬头挟菜时看到了,敲开了他的手。

董祀慌忙放下筷子,他知道蔡琰最不喜欢他咬筷子了,可是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却总是改不了。

“别理她,快吃。”蔡夫人现在特烦蔡琰,很烦,给董祀挟了两块肉。

董祀对蔡夫人笑笑,埋头快吃,是啊,也许曹操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扔在这儿读书,蔡夫人从没对自己另眼相看,她平实的当着师母,公平的对着每一个人,即使现在卫家已经惹火烧身,但蔡夫人对卫仲道还是保持着公平,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他们九子不管有娘没娘的,其实都把蔡夫人当成自己的母亲。

饭后蔡圭想也不想就直接拉着董祀离开了,以她多年对父母的了解,蔡琰今天一定逃不开,所以她得拉着董祀躲远一点,决不当炮灰。

董祀跟着跑了几步,想了想甩开了蔡圭的手,想冲回饭厅。

“傻子,你想听什么?”

“不能听吗?”

“不能,琰儿你不了解啊?你们可是从小在一块的,我觉得小琰喜欢仲道,不然也不会这样了,爹娘也不会今儿请卫家老爷夫人来谈了,一定是小琰的主意。傻子!”

“先生和师娘会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