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曹操苦哇!

其实对别人真不用理由,可是对董祀,曹操还真不敢没用理由就杀。董祀这些年虽然只是挂了个校尉的闲职,可是他是对曹操的事业有潜在大功的人。

最早给曹操提供经济支持的人就是董祀,而且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支持着,只要曹操需要,他几乎是可以倾其所有。这种支持开始时,可以解释为是父子、兄弟之情。但日子越久,曹操越听不得有人在自己面前夸董祀了。在他看来,这种夸奖,本生就是在暗示,若非董祀的经济支持,他走不到今天。他的性子本就是刻薄寡恩的,他可以容忍部下有缺点,但绝对不许有丝毫的擅越之心。

董祀虽没有这种想法,可架不住有人说他有啊。比如丞相在外期间,董祀对丞相毫不关切,甚至在家公然骂丞相为猪;再就是,如果不是董祀献船,怎么会有铁锁连横的主意?搞不好董祀这么多年来行走东吴,只怕早对丞相生出了反叛之心。先阻止丞相南征,见阻止不了,于是献此毒计来陷害丞相…

这话若是十年前说,曹操第一个把说这话的人杀了;如果这话在五年之前说,曹操会一笑置之,说不定还会直接把这个当笑话讲给董祀听;这话若是在赤壁之前说,曹操会当着文臣、武将的面大声斥责一番,转头叫来那人,让他盯紧董祀;可是这话却是在曹操战败之后,正是觉得没脸见人的时候,这话自然听进去了,而且会深信不疑,为何呢?

因为人啊总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无罪的理由,十几万人扔在江面上,他真没脸回来见人。可是事以至此,总得找个为何失败的理由?于是提供大船的董祀,可不就是最好的羔羊?

可是话说回来了,正是这样,曹操也觉得难办,只是捕风捉影的说,因为献大船,于是有罪,以后谁还敢帮自己做事?

于是他这几天想来想去,还是决定把董祀送到心腹的军营之中,这样神不之,鬼不觉多好。

结果几天了,军营那边一点消息也没有,一打听,人家还不肯背责任呢,丞相不下旨,他们可不敢杀,万一将来丞相后悔了,或者说有人不满了,自己这边就是另一只代罪的羔羊了。

曹操那个气啊,可又没法子,总不能收回成命吧?有权利的人一般不会为某一件事头疼很久,为啥呢?因为身边抬轿子的人多。

曹操烦了几天,于是某人送上了曹操所需要的那把快刀,当面奏请,要给董祀治罪!什么罪呢?大不敬之罪!董祀当年拒绝少帝联姻,还在宫中公然对少帝无礼。

曹操一听如获致宝,这事他知道啊,就是这么回事。当年提亲的可还是自己,挑来挑去给董祀挑了个听说相貌不错,颇有家财的公主。可没想到,董祀直接冲进宫中,吼了少帝一通,连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跑出了京城,之后半年没露过面!这是什么行为?无君无父,治他一个大不敬,还真是便宜他了。大笔一挥,扔出下阶去,让人去传令。

下面的人听了,心里那个拔凉拔凉啊!这也算理由?若这算理由,当年您干啥去了?过了十三、四年了,您现在想起来他大不敬了?这会想起来要对少帝表决心啊?早干嘛去了?但谁敢这么说啊!都低头专心的观赏曹府的地砖,果然是丞相家的,擦得就是比自己家的干净。

有那感情丰富的,也会替董祀在心里掬一把伤心泪;再有那想像力丰富的,只怕还得联想到蔡琰身上,这位还真是克夫啊,也就匈奴那位命硬点,这一头一尾,敢情都没超过一年。

这边青萍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什么也没说就冲出了家门。敏儿傻眼了,小姐这是干嘛?天,她还没披斗蓬。拿了斗蓬,赶紧追出去,看到下人也顺便吼一声,‘快去把夫人追回来!’

于是青萍一个人在前面跑,后面一群人叫夫人的叫夫人,叫小姐的叫小姐,行人哪见过这个,一个个都停下来看,这是怎么拉,碰着追的人中有眼熟的,忙拉一个下来问。

‘哦!因为我们家老爷造了几条船送给丞相,结果丞相把这次失力的罪责全推给了他们家老爷,现在还治了老爷一个大不敬的罪,要杀了老爷。这不,夫人本就精神不好,一听这个,可不就得疯吗?不跟您说了,你看,我们夫人的鞋都跑掉了,夫人!’

‘听说了吗?丞相要杀了董校尉!’

‘为啥?’

‘没事找事呸,这年头,好人吃亏嘛!对了,他们家那个疯夫人冲去找丞相了,刚我看见了,鞋都跑掉了,真惨啊!’

‘可不是惨吗?你说丞相怎么尽不干好事呢?人家在匈奴当王妃当得好好的,非把人弄回来,哪有当妈的舍得孩子?回来了还逼着再嫁,再嫁也算了,现在还把人的饭碗给砸了,让她个女人咋办?’

‘咱们跟去看看吧!董校尉人不错,这些年没少给街坊们出钱出力!’

青萍这些天脑子一片混乱,来来回回的就是董祀嘱咐家将头儿的话,‘如果有事,让她回家!’他在交待后事,他让她回匈奴蔡琰身边去,至少在那里,会有自己的一片安身之所。再会想到蔡琰那‘小心’二字,她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吗?既然知道为何不说清楚?为何不把解决的办法也写上?小心有什么用,他们已经不能再小心了,难道她不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话?终于跑到了曹操的门口,她拼了命一般死叩着门环。

里面曹操还挺高兴的,终于解决了一件事,心里那个畅快啊!正想说点什么,结果来报,门外董夫人求见。

曹操倒也不吃惊,自己要杀人丈夫,老婆来求情是应该的,此时也是时候表现自己宽仁的一面了。马上让人去请,这边还跟下面的文武百官们大发感慨,“想当年老夫与蔡中郎惺惺相惜,引为莫逆,这是他家的小女儿,最是疼惜,老夫虽为国法不得以而为之,但愧对蔡中郎啊!”

下面的人除了想出大不敬之罪的那位,其它人都跟没听见一样。曹操倒是想发火,可是想想,刚刚吃了败仗,还是忍着点吧!清清嗓子,继续说道。

“蔡小姐至小文采出众,尽得蔡中郎的真传,大家一会…”

话还没落下,大堂口上,竟然出现一个蓬头垢面,还赤着双脚的女人。曹操心时咯噔一下,心道,这位不是真疯了吧?不对,她本来就疯了,这次不会从文疯到武疯吧!

自己若是斩杀一个疯女人,不知道外间会不会乱说一气?脑子里正转着千百个杀人之后的解释之辞,手里已经握住了腰间的短刀的刀柄。只等着门口的女人冲上来,自己便可以一刀解决。

而这电光石火之间,青萍已经走到了大堂的中间,仆伏在地,哭泣起来。

敏儿追进来,在门口站着,也觉得鼻头发酸,也不管不大顾了,冲进了大堂,“相爷开恩,小姐病没好,知道姑爷出了事,便这么冲了出来,奴婢照顾不周,相爷恕罪!”

曹操这才放松了握刀的手,和颜悦色起来,“不怪你,二小姐本就处境堪怜,快给小姐把鞋穿上吧!”

“请相爷恕免我家姑爷之罪,不管姑爷对小姐如何,对小姐来说,他总算是个依靠不是,求相爷看在天上老爷,老太太的份上,给姑爷一个恩典吧!”敏儿胆子大了些,猛的磕起头来。

边上坐着认识蔡邕的无不鼻酸,但无一人敢开口求情。

曹操正想喝斥敏儿的无礼,门外管家匆匆忙忙的进来,附耳在曹操耳边低语了几句,曹操面色变了几变。管家也没说咐啥,就是说邺城的百姓没事做,把丞相府给围了。

其实说百姓围府还真冤枉他们了,他们看上去更像是来看热闹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董祀与曹操不得不说的故事》。

聪明的小贩看到了商机,挑着茶水炉就过来了。有一就有二,于是卖茶的、卖瓜子的、卖糖果串的;还有个卖虎头帽的,有人哄笑的问他,这儿有你什么事啊?他倒绝了,说十个人里人有一个买他的,他今天也就能吃上肉了…大家哈哈大笑,看他手上的虎头帽确实好看,于是也就纷纷的掏钱来买;要说最聪明的还属那个出租板凳的了,站着多累,一个大子租条长凳,三个人坐,还送一包瓜子。

于是,当天丞相府门口成了最大的集,反正大家打定主意,董祀这事没下文他们是不会走了。

曹操倒是很想让人出去赶,可是人家做啥了?就是在自己门口坐着聊天,买卖东西。当然,丞相府门口是不可以这么没规矩的,可是曹操一向自诩是中产阶级的代言人,誓死打破门阀壁垒的。你让他对百姓说,‘滚,老子门口不许摆摊?’不是把多年苦心经营的形像打破了?于是他郁闷了,看看敏儿手上就一件斗蓬,于是对边上的丫环说,“去后头找夫人要套鞋袜,再打盆热水来。”

然后起身,下来用热毛巾亲自为青萍擦干净脚,看到脚底被石子划得伤口纵横,也不禁叹了一口气。

“余与尔父何等投契,董祀又是老夫亲手抚育成人,做此抉择,余比尔心疼百倍。”

第12章 夫人贤

“请放了他,起因是我,我替他死。”青萍轻声呓语,而正好周围的人都听得见。

大家突然想起来了,当时董祀拒绝少帝是因为那时蔡二小姐失踪了,董祀正火上房似的四处寻找中。某人想想倒也算是个理由,可是看看曹操,决定还是别说了,看看情形再说。

其实青萍说的是实话,如果不是曹操挑中了自己,自己那个没用的弟弟怎么会想到把自己嫁给一个校尉?更何况,那倒他自身难保,哪里还想得起他这个同父异母,又不是十分亲近的姐姐?现在曹操拿当年说事儿,那她就说当年。

“判决的文书已经发出了。”曹操还在做最后的挣扎,拿过丫环送来的新的布袜,给青萍亲手穿上。心里很无奈,曹操这么伺候过谁啊!若不是门口被百姓堵着要看结果,他何苦学刘备那伪君子,这般假仁假意。

丫环还送上一双新的绣花鞋,曹操看这双鞋有点眼熟,想起来这是夫人最近亲手在做的,说是要送给谁的。他目光一闪,看向送鞋的丫头,这是卞夫人身边的夏红,顶顶出尖的一个。

“夫人说,这本就是为董夫人做的,说董少爷自小的衣服鞋袜都是几位夫人们亲手做了送到蔡家,虽是叔嫂,但情同母子。夫人早就说要给董夫人亲手做双鞋,欢迎她成为一家人,只是年纪大了,手慢了,现在才做好,望董夫人莫怪她才是。”

夏红笑着回着话,也不敢让曹操动手了,赶忙上前,小心的给青萍穿上了鞋。并且轻轻的拍着青萍因跌跌撞撞跑来,又摔倒后留下的灰尘、污渍。

“罢、罢、罢!来人,去追回判书,把董祀接回来吧!”曹操想到董祀小时候坐在自己膝上,自己亲自给他启蒙。那时原配丁夫人没孩子,一直把董祀当自己的孩子百般娇惯着。

后来陆续进门的妻妾们也无一不对董祀疼爱有加,他知道原由,董祀不牵涉曹府的继承权,疼爱他没有负担。

后来府里的孩子越来越多,董祀也送到了吴地读书,妻妾们自己窝里斗得不亦乐乎,但到年节,要往吴地送东西时,倒空前的一致,无论他到哪位的房里,除了不认识董祀的,其余的夫人们,几天几夜的忙个不停,虽有攀比的意思,可是却有真心在。

卞夫人在提醒自己,这是自己的孩子,怎么可以杀死自己的孩子?曹操突然觉得没力气了,慢慢的拖着脚步回到座位,看看枯槁的青萍笑了笑。

“昭姬,你去你嫂嫂那里住几天,等祀儿回来。”

青萍知道,卞夫人唤回了曹操对董祀当年的情感,泪喷涌而出,拼命磕起头来。

曹操一时间也红了眼眶,不是为了青萍的磕头,而是为自己刚刚收回成命而感到庆幸,不然也许自己差点做了一个会让自己后悔终身的决定。

下面的大家伙们,听到称呼变了,知道曹操这会儿念起董祀的好来,松了一口气,于是此起彼伏的赞扬曹操的宽仁大度。

大家都很了解曹操,又跟董祀没仇没怨的,此时夸董祀就是让董祀找死,于是全对准了曹操的屁股使劲的拍着,这下曹操满意了,很好,很舒服,自己果然永远正确。

卞夫人其实就是大堂后面的廊下,她在后院正想着要不要弄点补品给曹操吃吃,结果内管家飞快的来报,丞相要杀董祀,而且判书已经发出了。

卞夫人差点气厥过去!卞夫人从来就不管曹操在外头的事,可是董祀不是外人啊!从小在身边养大,除了不姓曹,跟曹家人有什么两样?

逢年过节的。无论他在哪,他也总想着给大哥、大嫂、侄儿们备上可心的礼物,大小车的送来。十多年来,无论是曹操还是自己在艰难时,董祀永远默默的站在身后,人家对曹操还有所图,董祀这些年图过什么了?

气归气,但还是咬牙忍住,不能坏了曹操的规矩,可是却越想越气,问清了事情的经过,什么也没说,只把挑事的那位的名字清清楚楚的刻在心里。

过了一会儿,侍女进来要鞋袜,才知道董祀那痴呆媳妇来了,蓬头垢面的,鞋袜都跑掉了,也不会说话,只是趴在地上哭。

卞夫人那个心酸啊!董祀真不在了,这傻媳妇怎么办呐?拿紧拿了新的鞋袜本想交给来人,想想叫来夏红,把自己要说的话细细的教了,夏红复述准了才放她出来。卞夫人才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希望相爷这次能悬崖勒马。越想越担心,还是忍不住跟着站在廊下,等着消息。

不一会儿夏红喜悦的跑出来,看到夫人正想说话,卞夫人摇摇手,看她的笑容就知道了,相爷改主意了,这就好,这就好。

慢慢的回到自己的住处,正想慢慢听夏红说说当时的情况,却见青萍被扶着进来了。

“这是怎么啦?”卞夫人还不知道,曹操留下昭姬住下的主意。

“相爷看董夫人情况不好,让她留下休养,等着董少爷回来。”管家忙解释道,心道,不留下也不成啊!门外一堆等着看笑话的,这位痴夫人出去,谁知道会出啥乱子,还是留下安全点。

卞夫人也就不再问了,想想也觉得相爷想得周到,怎么说这痴痴呆呆的,回也出什么事怎么跟董祀交待,忙让人烧洗澡水,拿衣裳,亲自动手,帮着青萍打理干净了,让人扶着她坐下,拉着她的手轻轻的拍拍。

“你别怪相爷,相爷也是一时…没法子,人家告了,他总不能不闻不问吧?说他徇私舞弊?其实私下里,他真的疼爱祀儿。”

“是!”青萍总得给她一点反应吧!

“祀儿前些日子进来看我,说你好多了,让我别挂心,现在看看,是好多了,好多了就好。”卞夫人看她有反应了,倒一阵的惊喜,上次见还是问一句,等三刻钟也不见得能点头的。

“让夫人操心了。”青萍惟有报以微笑。

“不操心,不操心。好好的在这儿养着,等祀儿回来,你们好好过,将来生个大胖小子,什么就齐了。”卞夫人按按眼睛。

青萍想想这话就不好接了,能把董祀弄回来,是不是应该劝他远离?不对,应该说,他早就想远离,只是曹操不放,现在倒是个时机了。

卞夫人见她又呆了,也不好再打扰,让她歇着,自己回屋了。晚上曹操回来,看看青萍不在,看向夫人,卞夫人也不给他好脸。

“还生气?”曹操搓着手,陪笑着。卞夫人一般不会为些拈酸吃醋的事儿耍脾气,但给他脸子看,定是有原由的,所以曹操反而对夫人这样有些畏惧的。

“臣妾怎敢生相爷的气?连自己的孩子都可以说杀就杀,臣妾一个外人,不是更是如此了?”卞夫人夹枪带棒。

“不是就说到那儿了吗?话一出口,我也后悔,可是没一个人出来拦着,你看,昭姬一来,我不是就算了。想想我也是气,你说祀儿一肚子才华,就是不为我所用。”曹操越说越有理了,“蔡门九子,五个在帮东吴,哪一个不是名声大振?羊家二子,也都做得有声有色。就只有他,头些年,倒还行,你看看,这十多年,被蔡二小姐迷得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人我给弄回来了,结果呢?他这两年看看干了什么?生意不做了,天天在家混日子,我也是恨铁不成钢不是。”

“唉,早就跟您说了,您说,当年卫家要娶二小姐时,我跟您说啥了?让您给蔡老大人写封信,先替祀儿把人定下,当时定了,哪有后头这些事,只怕也早就是您手下的大将了。”卞夫人一向是见好就收,拿出补品,双手奉给他,絮叨起来。

“是啊,我也后悔不是,给公主他都不要,你说说这小子笨不笨?那时我就后悔了,早知道说啥也给他早早的把人求回来,省多大的事啊!”

曹操叹了一口气,那会他忙,前途未知,最重要的是,他也自卑。自己虽然和蔡邕是朋友,但也知道,以蔡家的声望不会同意把女儿嫁到与自己相关的人家。他怕自己写了信也是自取其辱,对董祀的伤害更大,还不如让蔡二小姐先跟董祀有了感情,董祀求自己时,再写信,更有把握一些。结果一个迟疑,便错过了。

“今天我看清楚了,昭姬模是好,性子也不错。等祀儿回来了,你别再逼他们了,祀儿本就是个没啥心机的孩子,三十多了,跟孩子一样,到时由他们去吧,知道的是您想就近看顾着他们小两口,不知道的,只怕您要给祀儿高官显职,惹人妒嫉,再害到他。”卞夫人趁势说道。

曹操想想也是,董祀本就无所求,早就想派个官他,他也嫌烦,不肯去做,说做生意自由自在,还能帮他弄钱,现在可能是看到自己不再缺钱了,于是连生意也懒得做了,天天混得还挺高兴,那些人真坏,这样一个人还妒嫉,还要置他于死地,真可恶。曹操开始恨那个挑拨的人了,一点也没想起来,人家只是顺着自己的心思在说,谁没事妒嫉个小小的校尉啊?

第13章关于传说

第二天青萍起来就去给卞夫人请安,于公是丞相夫人,于私是大嫂。没想到昨儿曹操在卞夫人屋里歇的,正在吃早餐,她默默的给两人规矩的行了礼,静静的低头等着大人们吩咐。

“怎么起这么早?吃了点心吗?”曹府奉行一日两餐,早起叫点心。卞夫人忙问道。

“是,谢夫人关切。”

“相爷看看,是不是好多了,问话也知道答了。”卞夫人喜滋滋的对曹操说道。

“嗯,好好养着。”曹操点头,嘴里还咬着点心,说得有点含糊。好容易咽下了,想想总得找点话说不是,左顾右盼了半天,也没找出话题。谈她爹,过了十几、二十年了,自己都记不太清楚了,谈董祀,人家保不齐心里还在埋怨着,谈她自己?痴不痴、呆不呆的,可惜了当年才女的名声。

“咳,祀儿常回来说,你读书破万卷,现在还在读书吗?”他终于找了个安全点的话题。

“是!”青萍反正也不抬头,静静的回了一声。

“不过现在好多书都没了,想当初你家的几世藏书多么让人羡慕啊!”这话曹操说得倒是有些真情实感了,当年他可没少去跟老头借书看,老头也乐意借给他,现在…

“对了,你们家的书在羊家吗?”他反正打定了主意,若是在羊家,他便让人去取,谅他们也不敢说个不字。

“父突遭变故,昭姬与母随夫君怆惶出逃,家中典籍,尽数散失。”这是蔡琰教的,那些书原本在南匈奴,蔡琰可不愿意有人知道,于是在她回汉时告诉她,若是有人问起那些书,就这么回,省得麻烦。没想到还真有人问,问的竟然还是曹操这位奸雄。

“那真是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曹操搓着手,一脸惋惜。

“我们小姐…”敏儿对曹操映像不错,急急的想替青萍说,家里有羊皮卷。

“昭姬有些文章勉强倒还能记得一些。”青萍可不想把羊皮卷交出来,如果说她能看出笔迹的问题,那么曹操怎么可能看不出,他可不会像自己那样轻易放过,自然要寻根问底的。

“真的?”曹操简直就是惊喜了,“那我给你派几个笔贴士,你念他们写?”

“男女授受不亲,还是昭姬慢慢默写出来,交于丞相为好。”青萍低头说道。

“好好好!需要什么叫你嫂嫂说!”曹操大喜过望,看来痴有痴的好,痴了,至少不用脑子,全用来记小时候的书了。真是太好了!

于是从这天起,青萍就关着门在卞夫人的客房里默写书稿,敏儿知道自己不该乱说话了,虽然小姐回屋之后提也没提过,但内疚之情溢于言表。

青萍还真没生气,她没时间生气,说是能背几篇,问题是,她真的只会背那几篇,如果董祀不在她默写完这几篇之后就赶回来,她就真没辙了。

曹操同事还真是好学不倦,天天来问进度,她也真的努力在写,这一年她也有照着蔡琰的笔迹在练习,虽然知道也许外面对这位蔡二小姐的笔迹不见得流传得开,但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

所以每天等着曹操下朝了,敏儿就会把写满字的大纸拿上十几张给他,他自然知道,里屋的昭姬还真的没有偷懒,可是他实在等得很急了。

“相爷,别急,昭姬这几日已经很努力了,除了吃饭和小睡一会,其它时候都趴在那儿写。”

“是啊,是啊,已经很快了,果然是才女。虽然看着傻里傻气的,记性还真是不坏。”曹操啧啧称赞着。

“相爷!有您这么夸人的吗?不过是怕见生人,估计跟祀儿在一块时,会好点。”

“别指望了!知道那天丫头说啥吗?‘不管姑爷对小姐如何,但对小姐来说,总算是个依靠啊!’你想想,这是啥意思?”曹操白了夫人一眼。

卞夫人也是在内院里斗争了这么些年的人,怎么可能会不懂,面色暗了暗,“这孩子,千辛万苦的把人给他找了回来,他这是干啥?”

“我倒是明白,你想,他们从小在一块,感情纯,那会蔡二小姐就跟白莲花一样!是啥成色?现在呢?跟了别人,还生了孩子,是男人也不乐意了;现在还痴不痴,呆不呆的,祀儿已经算是厚道的,也没纳妾给她难看,小心的照顾她到今天。得了,现在她求着把祀儿的保住了,你等祀儿回来再敲打一下,为愿他们好好过,都不小了,快点生个孩子才是正经。”曹操心情不错,倒是说了两句实在的话。

卞夫人点头,看着白纸上那娟秀的字迹,轻叹了一声,“真是怪可惜的,多好的小姐,命苦了点。”

“这还命苦?夫人啊!你知道每年匈奴抓去多少人?又有几个能只伺候一个男人?她和那位大阏氏真算是命好的。她又比大阏氏命好,刘豹我是很熟的,看着粗鲁,其实心善得很。她落在刘豹手中,这十多年日子一定过很好。”

“那还把人弄回来?您才真是,人家好好的两口子,又生了孩子!”卞夫人真是不了解了,曹操明知道她的日子过得很好,却为何这般蛮横?

“她不回来,祀儿就得两头跑,你没看见,她回来了,祀儿就哪儿也不去了?祀儿跟刘豹太近不好,刘豹对女人心善,可是也不代表他是善茬,南匈奴将来的霸主必然是他。有她在中间牵着,刘豹和祀儿说不定就得连成一线,后果不堪设想。”曹操放下书稿,轻叹了一声,“虽然知道祀儿不会背叛于我,但如果我的敌人是蔡二小姐!结果还不一定。”

“所以您才急急忙忙的要把人弄回来?”

“是啊,大单于就是个摆设,我把他弄了来,其实就是让五部自相残杀,由他们内耗最好。结果却没有,刘豹一人控制着四部,去卑控制那部虽被我封为监国,其实实力相差太远。”曹操轻轻的叹息着,有时似乎只有在卞夫人这儿,他才能真的放下心防,说些想说的话。

“上党太守出缺,羊衜是最好的人选,为人清正廉洁,能力也很好。可是若是昭姬在刘豹那儿,这个位置也不能给他,人家成连襟了,这个关口怎么替我守着?所以说什么,蔡昭姬是不能留在刘豹身边的。也不能让他们藕断丝连,正好祀儿喜欢,才急急的让他们成亲,断了刘豹与祀儿之间的关系。现在昭姬在咱们这儿,羊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您啊,就是想太多,不然怎么老是头痛?”卞夫人看曹操轻轻的敲着自己的额头,把曹操放到自己大腿上,轻轻的给曹操揉着。

曹操舒服的叹了一口气,闭着眼,好一会儿,“明儿祀儿就该回来了,我就不见了。你留他们吃顿饭,好好送回家去。”

卞夫人没有作声,曹操也不需要她的回答,他相信她能做得很好。

第二天曹操就出去巡视了,近午时,董祀才回来,卞夫人抱着他哭了半天,这眼泪倒有大半是真的,差点就见不着了,董祀也哭了起来,刚刚接到要处死自己的判决书,脑子里还在想,也不知道青萍怎么样了,羊家应该会来接她的,然后自然知道送她回蔡琰那去,只是…只是…

正在五味杂陈的,又是快马而来,丞相收回成命,并且请董祀回去。董祀还以为自己发梦了,拧了自己一下,确定了是真的时,真的喜极而泣,原来高兴狠了也会哭,好了,青萍不用回羊家了,自己不用死了。

回来的路上还在问呢,到底怎么了,丞相怎么会短短的时间内,发出两道完全不同的指令?

来人当时也不在内堂,正挺高兴的坐在丞相府的门口台阶上听说书呢!什么董夫人疯跑丞相府,转了多少个弯,摔了多少个跤,顺便说说前因后果…听得正舒坦呢,里头叫他。

原来是让他快去追前面的马,收回成命,丞相赦免了董大人。他忙问为什么。结果被管家打,让他快去,哪有为什么。于是他一边牵马,一边还不忘记跟刚刚说书的那位说,丞相赦免了董大人…

结果他说完了,下面一群人马上喊到‘夫人求情,感动丞相了’。

他路上想想也是,想当然的,夫人那样冲进去,自然能感动丞相的。于是蔡昭姬蓬头垢面,赤足救夫的故事算是完满了。

董祀听得来人说得眉飞色舞,而他云山雾罩,这是一惯冷静的青萍?平时穿个袜子都能用半个时辰,小心翼翼的,不以容许有一丝一毫的不服帖,她能光着脚,天寒地冻的在地上跑?还蓬头垢面?梳头有时她老人家会在铜境前坐一下午,这样的人会蓬头垢面?是他们说错了,还是自己听错了?

于是这一路的,他让人快马加鞭,总得知道为啥不是!可是,为什么一进来,曹操没见,卞夫人冲上来抱着自己大哭,好吧,这位也算是养母之一,算是关切自己,可是为啥青萍不在?她不是应该也在这儿等着自己吗?或者丞相没去通知,于是她还在家里等着。

第14章 突破

卞夫人哭完了,看董祀魂不守舍的样子,边拭泪边笑了起来,“你媳妇儿这几天在我那儿,相爷突然想到蔡家的藏书,这几天正拼命的默写藏书呢?”

“啊!”董祀头大,真够一晕的,那位真的强啊,看过书,就敢说会背书?

“现在还在默书?”董祀忙说道。

“看看真是老了,你急着见媳妇儿,快去吧!就在我院的西厢里,我还没告诉他,你今天回来。”卞夫人笑着。

董祀松了一口气,这里是熟门熟路的,马上向大院跑去,卞夫人看着他的背影轻轻的叹了一口气,“看见没,说是感情不好,人家这是从小培养出来的真情。”

“是啊,听说董少爷从不外宿呢,就算是醉了,听说谁也不能碰他,他只要回家。”夏红忙凑着趣。

“嗯,祀儿从小就重情意,看看那些年他对蔡老夫人,二小姐失踪那么多年,他就把老夫人当亲娘一样伺候着。多不容易,所以说了,‘易得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董祀跑到西厢,青萍还在埋头苦写,一脸的愁眉苦脸。

“你真是笨了,这么麻烦的事还接来做?”他整整衣服,很有派的推门进来,用一惯的口吻的来骂她了。

“姑爷,小姐还不是为您?”

“行了,快去跟夫人说,我们回家,这是我会背的最后一篇了。”青萍头也不抬,很无奈的说道。

董祀气死了,自己死里逃生,老婆连头也不抬,完全不关心自己的安危,真是太过份了。

“喂,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