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来,仍回给他道:“裕亲王倒不亏有个怜香惜玉的名声,这体贴劲儿都用这上头了,只裕亲王下爱,晓晓却生受不起,出来的功夫不小了,想来夫子该惦记着,便不打扰王爷雅兴,这就去了。”说着蹲身一福,也不要斗篷转身去了。

待她走远,朱锦堂才进了乾清宫,刚走没两步迎头李尽忠走了出来,臂弯里搭着狐狸毛的斗篷,朱锦堂道:“人走了,这斗篷给我吧!我回府的时候正巧路过相府,顺道给她送回去。”没等李尽忠拒绝,一伸手把斗篷拿在自己手里,迈脚进了寝殿。

李尽忠望着自己空空的手,心说,今儿叫怎么回事啊,这已经够乱的了,裕亲王又跟着掺合什么。

刚李尽忠在外头可听了个满耳朵,皇上那些话一句都没落下,虽知道皇上对晓晓的用心,却无论如何也未想到如此之深,刚听那些,真真的不像话,为着晓晓这丫头连皇上都不想当了,这简直是着魔了。

慕容兰舟如此,皇上也如此,古人云红颜祸水,到底在理儿,可不就应在当朝了,如今李尽忠就盼着慕容兰舟顺顺当当的带晓晓走呢,从根儿上断了皇上的念想,日子长了没准就淡了,所以也想着借送斗篷的机会劝晓晓两句,今儿这事儿权当没发生,最好能瞒着慕容兰舟,反正她都要走了,何必还生事儿呢。

可惜半道给朱锦堂截了,只得作罢,晓晓出宫门上了暖轿,隔着轿帘问了一句:“裕亲王不是关进宗人府了吗,什么时候放出来的?”

元忠道:“相爷班师回朝那日就放出来,算着有一个多月了。”“他常来宫里走动吗?”元忠点头:“近一个月走的勤些,听见说要选王妃,想必因此事进宫的。”晓晓真不信,朱锦堂是为了选王妃进宫的,就他那个性子选什么王妃啊,跟外头的粉,头过日子不挺好,便选王妃进宫有什么用,宫里一无太后,二无太妃,他跟谁商量,跟小白商量,这不笑话吗。

想起小白,晓晓目光一暗,事情如何会发展成这样,这么多年自己怎么就没看出小白对自己有那种意思,难道是自己神经太粗,还是从一开始就把小白看成了小孩子,所以忽略了他对自己的依赖转变成了别的,不,即使经历了刚才那样的事儿,她还是不信小白对自己有那种想法,他才多大。

“姑娘,到了。”外头元忠的声音响起,晓晓回神,出轿子前又整了整自己的衣裳,觉着不可能看出什么,才下了轿子进府。

刚走到书房的台阶上,便落了雪,雪下的不大,稀稀疏疏落下来,像三月里满城飘飞的柳絮,晓晓伸手接了几片,雪花落在手上沁凉沁凉的,转眼就化成了水,忽的她的小手被一双大掌握住,人也被揽进一个温暖的怀抱里:“又淘气,那雪多冷,回头冻坏了你,真想看雪,进屋也一样。”

说着把搓了搓她的手,揽着她进里头去了,慕容兰舟的书房镶了一整扇的洋玻璃,想必是为了采光好,毕竟他经常在这里处理公事,如今赏雪倒更方便了。

晓晓盘腿坐在炕上,怀里抱着个暖融融的手炉,瞧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出神,记得前年冬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自己拉着小白在乾清宫的院子里堆了个老大的雪人,小白好奇的围着雪人转了好几圈,睁着一双大眼问她:“什么是雪人?”

于是她就给他讲了小雪人的故事,然后小白沉默良久说:“兔子真傻,再堆一个雪人不就得了。”当时晓晓还说他没良心,那是朋友,朋友懂吗,能说没了再随便堆一个吗。

按小白的思维方式,今儿不应该对自己这般才对,难道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晓晓从一开始就知道,小白对自己的依赖有些近乎与母亲跟姐姐,或许因为从小没有爹娘,缺少家庭温暖,所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畸形的依赖,但这种依赖,不应该也不该是男女之情啊。

唇边递过来一碗姜汤,慕容兰舟道:“把姜汤喝了,出去时夫子白嘱咐你了,冻得挺挺的回来,赶明儿冻病了怎么好,自己身子弱,还不精心些,就这般不让我省心…”

听着慕容兰舟的唠叨声,晓晓顿觉心情好了一些,就着他的手吃了姜汤,嘟着嘴撒娇喊辣,伸手从他腰上的荷包里拿出一快桂花糖来塞进嘴里,那丝丝缕缕的桂花味儿,充斥着味蕾,甜的晓晓眯起了眼。

见她那样儿,慕容兰舟忍不住笑了起来,点了点她的额头:“馋丫头。”

一起吃了晌午饭,没过一会儿晓晓就困得不成了,慕容兰舟把她抱进里屋,给她盖上被子,瞧着她睡过去,伸手摸了摸她的唇角,眸色沉了沉,走出来,元忠已经在外头候着了。

慕容兰舟坐下道:“说吧!今儿到底怎么回事?”

第72章

晓晓睡得不怎么踏实,梦里小白的脸一个劲儿晃,小时的小白,长大了小白,还有今天把她按在身下的小白,晓晓从没想过自己会怕小白,但那一刻她是真怕的,如果他不住手,她根本反抗不了,那后果…

想到此,晓晓吓得睁开了眼,映入眼帘的是慕容兰舟的脸,慕容兰舟伸手摸了摸她的脸轻声道:“怎么醒了,才睡了没一会儿呢。”

晓晓侧头看了眼窗外,没有日头,却瞧见大片大片的雪花隔着窗纸落下来,飘飘荡荡的像飞花。

晓晓忽道:“青莲居士的诗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江南的烟花倒像这漫天飞雪。”

慕容兰舟忍不住失笑:“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当你去过江南呢,既不想睡了也好,省得白日睡多了,错过盹儿,晚上又该睡不着了,如今正是数九寒天,江南就不要想了,倒是府里凌寒阁的梅花开了,映着雪好看着呢,你快着起来,跟夫子出去逛逛,我使人备下暖锅子,一会儿就在凌寒阁里头吃晚上饭。

晓晓其实没什么心情赏梅花,却见他如此费尽心思哄自己欢喜,若拂逆了总归不落忍,再说,今儿这事儿她不想让夫子知道呢。

想到此,强打精神起来,芍药领着婆子打了温水搅好帕子递给她,晓晓净了面,抬眼一看慕容兰舟没有回避的意思,不禁道:“夫子且去书房吧,待晓晓收拾妥当过去寻你。”

慕容兰舟瞧了她半晌,忽的笑了一声,意味深长的道:“如今还怕我瞧不成,?”

这话说的晓晓满脸通红,不由自主就想起北地山洞里的三日夜,虽然伸手不见五指,却生死相依,那种亲近,令人怀念,却也令人心热,虽没有越过最后一层底线,到底亲也亲了,摸也摸了,耳鬓厮磨之际,更说了不少情话儿,晓晓如今想来都脸红呢。

慕容兰舟见她脸红了,更笑了两声道:“既夫子讨嫌,这就去书房等你吧!”说着转身去了,走到门边儿上却站住道:“凌寒阁里头烧了地龙,暖和呢,里头穿的薄些不妨事,外头罩那件厚些的斗篷就是了,外头雪积的厚了,莫穿平常的鞋,恐不禁雪,回头冻了脚可不好,穿那双掐金的鹿皮靴,那个不怕雪,也暖和。”

说着这才走了,听着脚步出了堂屋的门,又听他的声音传来道:“一会儿出来莫忘了戴风帽,风大呢,仔细着了寒,闹头疼,把那个獭兔毛的领子给姑娘围上,省得钻进风去,冻了脖子。”

他说一声,芍药应一声,晓晓脸跟着红一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变得这般唠叨起来,其实她哪有这般娇气,以前没到相府的时候,在宫里还不一样要过冬,再往前倒,在梨花村的时候,前头还过得去,到后来她爹一病,冬天连件厚棉袄都没有,便是薄的,也是好几年的,早不暖和了,也没见她冻死,哪会如此禁不住冻,又不是美人灯,风吹吹就倒了。

虽这般想,心里却又甜丝丝的,跟吃了桂花糖似的,从心里往外那么甜,好容易听见他的脚步声远了,晓晓才小声道:“阿弥陀佛,可算走了,生生要唠叨死人的。”

芍药噗嗤一声笑道:“姑娘这可是得了便宜卖乖呢,咱们相爷可不是个唠叨人,奴婢在相府有些年了,不是跟那些大臣,相爷轻易不说话,都是惜字如金的,倒是自打姑娘进府,相爷着紧着姑娘,就怕奴婢们服侍的不周到,这才一句不落的都吩咐了,原是为着姑娘的一片心,姑娘怎倒嫌唠叨了。”

晓晓道:“我不过一句,瞧你说了多少出来,行了,知道你家相爷对我好,我领情就是,还不拿那獭兔皮的毛领子来给我围上,省得让你家相爷等急了。”

芍药忙拿来给她围上,仔细戴好风帽这才跟着她出了门,一撩开堂屋的团花棉门帘子,迎面扑来一阵北风裹挟着雪,晓晓忍不住打了个激灵,忙把身上的斗篷裹好,一抬眼就瞧见小门那边儿慕容兰舟正立在廊下候着她呢。

身上罩了件石青色刻丝灰鼠披风,头上滚着紫貂毛边儿的帽子,脊背挺直的立在雪中,身姿修长如松如竹。

晓晓从没想过自己会是一个花痴,可她瞧着这样的夫子,眼睛真有些移不开了,一瞬不瞬的瞧着他,心里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这样帅气出色的男子是自己的,虽说有些不真实,却是事实。

她这般样子,很是取悦了慕容兰舟,本来今天她从宫里回来,慕容兰舟还有几分忐忑的,即便两人已经云开月明,到底朱子毓不是旁人,他跟晓晓相识的早,又在一处待了三年之久,这么算起来,自己跟晓晓在一起的时候,远远比不得朱子毓。

且晓晓瞧着挺聪明,实则是个糊涂的丫头,有些事儿上一点既透,有些事儿明摆着她都瞧不出来,就如朱子毓对她的心思,宫里的李尽忠,甚至朱锦堂都知道,只她口口声声说朱子毓是她的弟弟,无亲无故的,哪来的弟弟,自己提醒过她几次,她只是不信,今儿见她回来那般脸色,慕容兰舟还怕她对朱子毓也有些什么,后来听元忠一说,才放了心。

她让元忠候在乾清宫外,可她不知道,她的一举一动,都有人会递过话来的,所以朱子毓强亲了她的事儿也瞒不住,可她却不想说,慕容兰舟也不会问,有些事儿让它淡了更好,自己提起来倒不好了。

朱子毓成不了气候,即使他有心思也成不了,自己可以把江山让给他,那是因为从一开始,自己就没想过当皇帝,但晓晓他不会让,晓晓是他爱的女人,他的心尖子,这辈子他都不会让的。

只不知她是不是可以彻底放下朱子毓,不过她这般瞧着自己,倒真让他欢喜呢,慕容兰舟唇角弯了弯伸出手:“过来。”

等晓晓走过去把手放在他的大掌中,他紧紧握住,瞧了她一眼,低声说了一句话儿,晓晓顿觉,眼前所有都化成了虚无,只有他跟自己,还有这漫天飞雪,她一点不觉得冷,她心里热极了,脑子里一直回荡着他说的那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多俗气的一句啊,却能令她如此满足,或许自己不该纠结小白,她应了跟着夫子呢,从此天涯海角也只有他们俩。

想到此,心境豁然开朗起来,手张开跟他的手紧紧交叉,握住了就不会分开。

当年礼亲王收拾王府的时候狠下了一番心思,想的是在此终老,不想没这个命,却白白便宜了慕容兰舟这个仇家,所以说,世上有些事你就不能较真儿。

凌寒阁是临湖的两层轩阁,一头临着湖,另一头是梅林,二楼临着梅林的一侧,装了整扇的洋玻璃,通透的玻璃窗把梅林的盛景映的格外清晰。

轩阁一层通了地龙,二层中间点了一个偌大的熏炉,里头燃着银丝炭,四角也拢着炭火,倒比一层还要暖和些。

一进来外头斗篷便穿不住了,慕容兰舟伸手把晓晓的斗篷卸下来,合着自己的,递给身后的芍药,然后挥挥手让她下去取茶。

一转身却见晓晓立在案头端详那边儿案头的比目磬,不禁笑道:“快着过来这边儿坐吧!瞧那劳什子做什么,你若喜欢,库里另有个白玉的,比这个好呢,回头让赵丰寻出来摆你屋里去,想多会儿瞧就多会儿瞧。”

晓晓这才过来,这凌寒阁二楼设计的很是巧妙,临着那扇玻璃窗,放了一张矮脚踏,中间炕桌隔开足够两个人侧卧的空间,炕桌上燃着一只红泥小炉,上头烧着水,不一时水滚了,芍药的茶也拿了来。

晓晓就这么看着慕容兰舟烹茶,玉泉山的水,敬亭绿雪,衬着窗外细簌簌的雪,跟远处艳红一片的红梅,令晓晓忍不住叹息,若能日日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茶刚得味儿,忽听外头朱锦堂的声音传来:“倒是本王有口福,刚在宫里吃了好酒,这送了趟斗篷,又赶上了绝品好茶,这清沁的茶香,不用说定是丞相大爱的敬亭绿雪了,不知本王可能讨一杯来解解馋。”

说话儿人已经走了进来,后头跟着想拦他没拦住的赵丰。

赵丰就没见过这么无赖的王爷,虽说相府跟裕亲王府就隔着一条街,以往却并无往过,不想今儿朱锦堂就登门了,进来了,先问丞相在哪儿,赵丰自是不敢隐瞒,便说在后头凌寒阁,后头不便见客的话还没说出口,朱锦堂已经没影儿了。

赵丰跺跺脚忙着跟上来,一边儿在他后头跟着,一边儿道:“相爷刚说了,今儿不见客呢,王爷还是改日再来吧!莫让小的为难。”

朱锦堂却根本不搭理他,拽住一个小厮问清了凌寒阁的方位,大步就寻了来,赵丰真是有苦难言,这会儿一见相爷的脸色,忙耷拉着脑袋道:“奴才知罪。”

朱锦堂还得了便宜卖乖道:“是该治罪,我不过进来讨杯茶吃,难道你家相爷就如此吝啬不成,非拦着本王作甚。”说着侧头对晓晓道:“晓晓姑娘,咱俩还真是有缘,这又碰上了…”

第73章

说实话晓晓挺烦朱锦堂的,总觉的这厮话里话外的没安好心,什么时候见他来过相府,今儿巴巴的来送什么斗篷,这事儿她还想瞒着夫子呢,他这一来能瞒住什么。

心里头烦也就没那么多好脸儿给他,白了他一眼道:“缘什么缘,有些人就是烦,没事儿在我眼前晃,想不遇上都难。”

朱锦堂得了个白眼,倒也不以为意,反而笑道:“想来晓晓姑娘今儿心情不好,本王也是好意,姑娘的斗篷落在乾清宫,我皇上侄儿哪儿可不怎么像话,丞相大人肚量大,我那皇上侄儿的后宫里可几位心眼小的,本来皇上跟晓晓姑娘没什么,若这斗篷落在那几位眼里,不定就生出什么话儿来,传将出去也不好听啊,倒是正好本王顺路,便跑了一趟,却听姑娘这话音儿,莫不是本王这一番好意讨姑娘嫌了不成。”

就是讨嫌了还用说吗,晓晓偷瞄了夫子一眼,倒是没瞧出慕容兰舟有恼的意思来,松了口气之余,不免也有几分失落,想着这般都不见他吃味儿,可见心里头也没多着紧自己,这么想着便垂下头去。

她这番心思慕容兰舟如何知晓,不过,朱锦堂这次来不可能就为了晓晓的斗篷,不定还有其他事儿。

正好赵丰进来说前头有些急事让他过去,便站起身来,跟朱锦堂道:“王爷宽坐,我去去就回。”

晓晓也跟着站了起来,巴巴望着他,见她这样儿,慕容兰舟柔声道:“你跟裕亲王在这里吃茶,不等这茶吃完,夫子就回来了。”

晓晓只得点头,慕容兰舟这才去了,晓晓依依不舍得目送他出了凌寒阁,还立在门口朝外望呢,就听后头朱锦堂道:“本王只当你对谁都没好脸儿呢,原来却是区别待遇,记着你跟北征大军出京的时候,还不情不愿的,怎么这回来就变样儿了,这才半年,就临阵倒戈,是不是快了点儿啊,果然女人是靠不住的,可怜我那皇上侄儿在京里头见天儿的盼着,望着,都快望穿秋水了,好容易把人盼回来,不想倒成了别人的,这叫皇上情何以堪啊。”

晓晓听了,咬咬牙蹭一下回过头来瞪着他,真恨不能踹他两脚:“少在哪儿说风凉话,说到底儿,有你什么事啊!”

是啊,有自己什么事儿啊,朱锦堂自己心里不也纳闷呢吗 ,以前这丫头在的时候没觉着,等她一走,这隔三差五的自己也总想起她来,今儿这事儿真是闲事儿,就像她说的,她跟皇上还是跟慕容兰舟,有自己什么事儿啊,自己巴巴的送什么斗篷,想来这丫头不定以为自己到这儿给她添堵了来了,殊不知自己自己真没那意思,他就是想借机见她一面儿,嘱咐她两句。

这势头他瞧着可不好,慕容兰舟跟皇上啥样儿,如今他也算看出来了,从大军回京,慕容兰舟就在料理手上的事儿,找人接手,这明明白白就是要还朝归政啊,虽说这事儿从一开始自己就是这么琢磨的,拿晓晓拴住慕容兰舟,一个得人。一个得江山,这事儿额就算两全了。

如今这事儿瞧着是照着这方向走了,可到底结果如何,却更让人悬心,这变数就在于他忽略了皇上对这丫头的情,哪怕得了江山,皇上也不见得能放得开,甚至,如果让皇上在江山跟这丫头之间选的话,他觉着皇上十有八九会选这丫头,所以说,事儿没到最后呢,难说会不会圆满。

朱锦堂是怕最终好好的闹成了祸事,如今这个死疙瘩算系上了,再想解根本不可能,朱锦堂能做的就是提醒这丫头一句,瞧瞧她是不是有法儿,把事儿整圆满了,虽说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也得试一试。

想到此,吃了口茶道:“是没本王什么事,本王这不是狗拿耗子就喜欢多管闲事吗,你就当我吃饱了撑的吧,我跑了这一趟,招待我吃口茶总成吧,瞧丞相这意思,估摸过不久你就得走了,好歹咱们也算相识一场,见面总有三分情儿吧。”

晓晓拿这个二皮脸就没辙,没好气的走过来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茶,朱锦堂笑眯眯的吃了,放下,瞧了她一眼,状似无意的道:“本王那皇上侄儿啊,也不知随了谁,我瞅着那扭劲儿,是一条道跑到黑的性子,又是个心里头有数嘴上不说的主儿,别瞧平常不声不响的,不定使出手段来,就是个惊雷,真较上真儿,估摸就是不死不休,本王不怕别的,就怕他回头整个邪的,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你这话什么意思?”晓晓心里咯噔一下,朱锦堂这话里有话呢,朱锦堂深深看了她一眼道:“什么意思旁人不懂,晓晓姑娘还不懂吗,总之,小心点儿总没坏处,得了,话说完了,想必你心里早把本王嫌弃死了,本王也识趣儿些,这就走了。”

说着站起来往外头,到了门边儿上,却忽然回过头来道:“本王今儿这番是狗拿耗子了,可也是难得管一回闲事儿,你自己斟酌吧!”撂下这么句模棱两可的话走了。

慕容兰舟回来的时候,发现炕桌的红泥小炉上水咕嘟咕嘟滚着,却不见晓晓泡茶,她正瞧着窗外的梅花发呆,两眼发直,眉头紧皱,不知琢磨什么烦心事儿呢。

慕容兰舟在她身旁坐下,一伸手把她圈进自己怀里:“想什么呢,眉头皱的这样紧?”

晓晓并没有回头,身子自然往后靠了靠缩进了他怀里,半晌道:“夫子,咱们出了京去哪儿?”

慕容兰舟道:“记得应过你去北地的,可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北地太冷,你的身子弱,恐禁不住,你前儿不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等过了年,河开了,夫子带着你沿河南下,咱们先去江南逛逛,逛够了天也暖了,再去北地草原上住些日子,然后瞧瞧你喜欢哪儿,咱们就在哪儿住下,一两年也成,三五月也罢,只要你喜欢,夫子就陪着你。”

晓晓忽然抬头看了他一会儿,支支吾吾的道:“夫子就不担心吗?”

慕容兰舟知道她想说什么,低头亲了她一下道:“放心,夫子虽舍了这江山,却不是谁都能算计夫子的,即便是他也不可能。”

即使他这般晓晓还是觉着忐忑,朱锦堂那些话,总在她脑子里来回的放,还有小白,那天他把自己压在身下的执拗,像一个被夺走了命根子的孩子,如果这个孩子有朝一日拿到了绝对的权利,他会怎样。

想到这些,晓晓便不寒而栗,自己先前是不是想的太所以然了,事情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晓晓的忐忑一直持续到了过年除夕宫宴这一天,从大军回京到今儿,一个月的时间里,慕容兰舟都在忙着交代自己手上的朝政,而今天的除夕宫宴,也是小白登基以来头一回君是君臣是臣的,以往模糊的界线终于分明起来。小白高高坐在御座上,接受群臣三拜九叩的大礼,然后是赐宴。

晓晓本来没资格参加这样的宫宴,毕竟如今她既不是丞相夫人,也不是宫里的宫女,但一早还是被召进了宫。

宣召她进宫的不是小白,而是新封的惠嫔,进了宫晓晓才知道,惠嫔就是春桃,这一晃有大半年不见她了,这冷不丁一见,晓晓差点儿都没认出来,那个靠坐在榻上,满身绫罗一头珠翠也掩不住憔悴的女人竟是春桃。

很有几分陌生,她脸上的妆有些怪,想来是粉涂得太厚,唇上的胭脂又太过红艳,使得她看上去有种诡异的违和感。

她穿着粉红的宫装,因为过瘦,粉红的宫装套在她身上,有些空落落的,就像偷穿了旁人的衣裳,她就这么看着自己,眼里的目光复杂到晓晓根本猜不透她想的什么。

晓晓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她,楞了一会儿,都忘了行礼,旁边儿的太监宫女,没一个敢吱声的,就这么垂头站在一边儿。

春桃看着眼前越加美丽的晓晓,心里说不上是嫉是恨,明明一处进宫的,怎么偏就她这般好运,无论宫里还是宫外,总有人宠着她,护着她,不用想着怎么出头,更不用受宫里这些太监宫女的夹板气,瞧她穿的什么戴的什么,瞧她那张小脸有多光彩照人。

她都跟了别的男人,皇上依旧丢不开手,变着法儿的要得到她,即使猜不透皇上想做什么,但他忽然破格封了自己为惠嫔,接着就让她邀程筱筱进宫,不用想也知道,皇上的目的还是她。

想想也是,皇上又岂会眼巴巴看着她跟慕容兰舟双宿双飞,想到此,春桃心里忽然觉得爽快,自己这般活的认不人,鬼不鬼的,凭什么她程筱筱就能幸福,她也该跟自己一样,这么活着才公平。

而且,她是如何轻慢自己,即使如今自己贵为慧嫔,她见了自己却依旧连个礼都没有,这么想着,春桃咳嗽了一声,晓晓这才醒过神儿来,忙上前刚要跪下磕头,就听外头一声:“皇上驾到…”

第74章

经了那件事儿,晓晓真有些怵头见小白,可到了这会儿想躲也不可能了,跟着众人身后迎出去,刚要跪下就听小白道:“免了吧!”

他这一句话倒令晓晓尴尬了,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还是春桃走过道:“这里又没外人,皇上既说免了便免了吧!”说着伸手扶了她一把,忽转头跟小白道:“如今天儿越发冷了,前儿臣妾给皇上绣了个护膝,也不知上头的花样儿万岁爷喜不喜欢,不如臣妾这会儿寻出来给皇上瞧瞧,若不好,臣妾赶着再绣一副来。”

小白道:“如此偏劳爱妃了。”春桃抿着嘴笑了一声:“瞧皇上说的,伺候万岁爷是臣妾的福气呢。”说着蹲身一福,进里屋去了。

春桃一走,屋里伺候的宫女太监不知是不是得了吩咐,转眼儿也退了个一干二净,晓晓不免有些忐忑,若是他还跟那天一般,自己怎么应付,不可能,这里是延禧宫,惠嫔的屋子,小白再如何也需顾及些体面。

这么想着,略定了定神儿,可当小白走过来的时候,晓晓还是不由自主往后退了一步,却听小白叹了一声道:“姐姐这是真恼弟弟了,那日是弟弟的不是,一听姐姐要走,心里头先慌了,想我们自乔家村相识又在宫里重逢,朝夕相对三年,弟弟早把晓晓当成了朕的亲姐姐,朕自小便无亲人,姐姐便是唯一的亲人了,这呼啦吧的,姐姐说要走,朕如何舍得,虽不舍,那般对姐姐也是朕的不是,朕恼了自己一个月呢,想着朕竟然对姐姐做出那等事儿,连个畜生都不如了,悔恨交加,有心跟姐姐认个错让她,却总见不着姐姐,无奈何这才托了惠嫔招姐姐进宫,姐姐莫恼才是,朕也是实在没法儿子了,才出此下策。”

他声音低沉诚挚,带着深深的悔意,且一出口便唤她姐姐,又用这般软趴趴求原谅的眼神望着自己,晓晓就心软了。

她一直知道自己心软,尤其对小白,他来硬的,她可远远避开,如今他这般,却让她想起了两人在一起的那些朝夕,他也总是用这种目光瞧着她,用这般温软的声音跟她说话儿,每当这时候,她便会什么都依着他了,对这样的小白,晓晓没有丝毫抵抗力。

她本来就觉那天的小白太过反常,不是他的本心,且,如今自己要走了,等过了年一开春,就跟着夫子南下,以后或许不会再回京城了,那么她跟小白也就见不着了。

别管先头如何,分别就在眼前,还计较什么,更何况,他都已经如此低声下气的认错了,自己若还恼他岂不有些小肚鸡肠。

想到此,对小白露出一个清浅的笑容,小白顿时眼睛一亮,伸手便来牵她,晓晓却避开了,小白眼里的亮光瞬间隐没下去,半晌才道:“姐姐还是恼朕。”

晓晓忍不住白了他一眼小声道:“这里又不是乾清宫,你的惠嫔就在里屋呢,这般拉拉扯扯的让人瞧了去可不好。”

小白一听顿时欢喜上来,却仍固执伸出手来牵了晓晓坐在炕上道:“放心,惠嫔是个聪明人,不会出来搅合朕跟姐姐说话儿的。”

这句话落到里屋的惠嫔耳朵里,真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儿,合着,自己这个惠嫔就是皇上的幌子,为着掩护他跟他所谓的姐姐说私话儿的,这偌大的延禧宫,若不是今儿程筱筱进来,想必皇上不会踏足一步吧,她都不知道,今儿程筱筱出了宫,自己还是不是延禧宫的惠嫔。

想到这半年自己过的日子,春桃禁不住怕,宫里的奴才最是势利,别管太监宫女还是那些嬷嬷,你得意的时候,她们上赶着巴结,一旦落魄,那就连北五所当秽差的太监见了,都敢给你甩脸子,更别提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没有不克扣的。

秋天那会儿还勉强能过,别管冷菜冷饭,好歹有口吃的,可入了冬就不成了,她原先也是住在这延禧宫里,却是前头的偏殿,跟前本该有伺候的人,却有还不如没有,成天怨声载道的埋怨她不得宠,连过冬的炭都领不来,那刻薄话说出来,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好容易接了圣旨升了惠嫔,先时春桃欢喜的什么似的,只当皇上想起了自己,可没等她欢喜够,福寿就来传话了,让她除夕这天招程筱筱进宫。

春桃这才明白,自己这个惠嫔还是因为程筱筱,一样的人,偏就两种命,她不认命都不成,可认了命能怎样,如今她都不敢想以后了,过一天算一天吧!

靠坐在门边儿的绣墩上,听着外头皇上柔声说着:“今儿朕认了错儿,姐姐也应了不恼朕,过后可不兴再翻旧账,若再翻旧账,朕不依。”说着顿了顿,状似无意的道:“朕就不明白,做什么非要走,丞相还朝归政,过去的事儿也便过去了,说起来,他虽把持朝政这些年,却把我大夏治理的井井有条,朕谢他还不及呢,更何况,他还是姐姐的心上人,不若你们就留在京里,依着姐姐想的封姐姐一个公主,御赐公主府,就在皇城边儿上,朕时时能见着姐姐,姐姐也能进宫走动,这样好不好?”

说着殷切的望着晓晓,晓晓愣了一下,从未想过留在京城,认真说,以前她都没想过自己会喜欢上慕容兰舟 ,更没想过,自己会跟慕容兰舟走,可现在就是如此了,她喜欢夫子,想跟夫子天涯海角,就像夫子说的那般,无论哪儿,只要有他就成。

女人爱上一个男人的时候,很傻也很自私,她也一样,她不会留在京城的,哪怕对小白那天的行动已经释怀,但她还是不敢冒这个险,尤其那天朱锦堂的话历历在耳,就算不相信小白会如何,她依旧会跟夫子走。

至于公主府,晓晓忽然觉得,自己以前的想法很幼稚,即使自己帮了小白,又怎么会冒出让他封自己当公主的想法儿,以这点儿恩情相要挟,自己跟那些算计小白,想靠着裙带关系捞好处的大臣有什么区别。

想到此,晓晓摇摇头:“小白,过去我说过什么你就别当真了,不过玩笑罢了,姐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村姑,当不得公主。”

说着认真端详他半晌道:“小白你长大了,以前的种种苦难,能不能当成老天对你的试炼,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身处逆境或许不都是坏事,往好的方面想,也许会发现那些苦难是登高的阶梯。”

晓晓难得讲这样的大道理,事实上,她最讨厌的讲大道理,可她怕啊,怕小白会记恨夫子,会像朱锦堂说的那样儿,不死不休。

晓晓是觉着,或许在小白心里最不能释怀的,还是被慕容兰舟囚禁宫里的这几年,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是毕生难忘的屈辱,所以,她苦口婆心搜肠刮肚的想了这些话来。

本来还以为小白会不耐烦听,不想他倒异常认真的听了,且听完了之后,笑道:“早听见人说女生外向,但凡女孩子嫁了人,就想着自己丈夫了,以前朕还不信,今儿瞧姐姐这般,倒不得不信了,姐姐说这些,不就是为了丞相吗,姐姐忧心什么,朕分得清轻重,若认真说,丞相该算朕的恩人,没有他说不准朕早没命了,不管他当初是什么目的,到底救了朕的命,朕又怎会恩将仇报,更何况,你那日说的对,丞相是朕的夫子呢,不说旁的只瞧朕的字,师徒之份想不认都不成,劝姐姐留在京城也是为着尽弟子之份。”

小白说这话的时候,含着浅笑,晓晓仔细瞧了他的眼,他的眸光坦荡真诚,晓晓终于松了口气:“你想明白就好,我是怕你钻牛角尖,记恨夫子,他虽有错,好在及时更正过来,借着姐姐之手教出了一个明君,也算将功折罪了。”

小白目光闪了闪道:“明君?姐姐如何知道朕就是明君了?”

晓晓笑道:“听夫子说的,他说这一个月你临朝听政,处理政事,颇有圣祖之风呢。”

圣祖?小白道:“倒要该多谢夫子教导了,只朕发现,当一个明君太累,倒不如当个昏君的好。”

晓晓笑了:“胡说八道,哪有皇上想当昏君的,如何对得起天下百姓。”

小白脸上挂着笑,心里却越发苦,他对得起天下百姓做什么,如果让他选,他宁可只对的起她一个,只要她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儿,天下百姓与自己何干。

可她却要走,她要弃自己而去,这辈子都不再回来,自己这般苦劝她都不成,苦劝不行就只有强留了。

想到此,问道:“姐姐跟丞相何时启程,去哪里?”

晓晓此时彻底放松了下来,现在的小白就像当初一样,让她毫无压力:“夫子说,过了年开了河就走,一路沿河南下,先去扬州…”

第75章

“烟花三月下扬州,朕记得姐姐提过多次的,倒是慕容丞相有心了,知道姐姐的心意,朕却只能困在这紫禁城里,哪儿去不得。”说着脸色有些黯然。

晓晓见他这般,心里倒真放松了,就知道小白是个明白孩子,说到底儿,有什么深仇大恨呢,又是亲兄弟,虽说他不知道,可这血缘在哪儿摆着呢,不求兄友弟恭,至少不该互相怨恨才对。

想到此,低声道:“其实夫子以往那般也是有苦衷的,小白你别记恨他吧!”

不记恨?小白望着她,心里头拧着个的难受,如今他的大妮心里都是慕容兰舟了,她要跟他走,要离自己而去,还要自己别记恨他,这怎么可能,哪怕慕容兰舟废了自己他当皇帝,自己都不会如此恨他,可他偏偏要抢走他的大妮,叫他如何不恨,只有他死了,彻底断了大妮的念想,她才会回到自己身边来。

心里恨到了极致,脸上的笑却越发灿烂,他拉着晓晓的手道:“那朕也只能祝姐姐跟丞相一路顺风了,不过朕的朝事忙,恐到时无法相送,姐姐莫要恼朕才是,时候不早,该去前头了,也不好让那些大臣候的太久,你跟着惠嫔过去即可。”

说到此,春桃已经一掀帘子走了出来,到了晓晓跟前握住她的手道:“皇上只管放心,有嫔妾在,必不会让晓晓受委屈的。”

小白淡淡扫了她一眼道:“这就好。”说着深深望了晓晓一眼转身去了,那挺直坚毅的背影,有那么一瞬,晓晓觉着很是陌生,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小白,如今的他,已经再不是那个溪边上望着自己的傻小子,他是不折不扣的一国之君。

宫宴算宾主尽欢,即使各存心思,面儿上也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和谐太多,被春桃扯着说了会子话,才放晓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