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边境撤蕃,鞑靼人少了阻挡,就一直嚣张凶恶得很,尤其是霍家军解散,霍红莲上京后,连宁安镇这样安稳了几十年的地方,也被铁蹄屡屡践踏。他们烧杀抢掠得极为顺手,自诩为狼,哪受得了“牛羊”的反抗?于是又连攻了宁安镇九次,誓要踏平此地。哪想到随着大赵军募集的兵员再添千五之数,随着漕帮运送的物资源源到来,随着所谓新兵们对战场和兵器的熟悉,加上程格奇诡的用兵之道,他们从第二战的小胜、第三战的惨胜、第四战的平手,之后五战就一输到底。而大赵这边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最后那战,还正式挑起了新霍家军的旗号。

望着那殷红凤飞旗上巨大的黑色霍字,仿如火焰般的霍红莲重生,鞑靼人信心全无,甚至到了闻风而逃的地步。

三月二十五,鞑靼人逃窜到西北其他边镇,想趁火打劫。哪想到晋王萧真早就带兵埋伏在这里,虽然以少敌多,但因为提早布置、阵法精妙,士气如宏,立即给予鞑靼迎头痛击。

进了四月,草长莺飞,天气转好,地面也不再泥泞难行。到此时,鞑靼人的马快、路熟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不仅每年春天的例行掠夺完全没有收获,还有被大赵军追打的可能。

五月,鞑靼王阿鲁台紧急上书萧左,痛斥霍家军侵边,已经深入鞑靼领土内。要求新霍家军遵守两国的友好条约,尽快撤兵。阿鲁台的态度虽然强硬,但语气却柔和,带着求和讨饶的劲儿了。至此,这场所谓的平匪之战大获全胜,萧左龙心大悦。而国内,雪灾的救助也接近尾声,百姓各回乡里,准备重建家园。这一切,似乎表明那个歌舞升平的大赵国又回来了,这轮似乎翻不过的困境也在慢慢消退。

“这就完了?”东京都,水府内,生生居,青柠一边侍候琉璃练字,一边懊恼地问,“合着咱们的人白给朝廷拼死拼活,到头来功劳全是那老混蛋的?”老混蛋,是指当今皇帝。

青黛在一边做针线,闻言静静地道,“这如何是给朝廷卖命?是为了边境百姓好不好?难道让他们长年受鞑靼人的气,官府又拘着他们,不让他们内迁,就那么任人鱼肉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青柠摆手。

“我懂,但你放心,这才是开始呢。”琉璃安心写着字,头也不抬,“萧左会很快下旨,让霍家军解散,然后大大封赏,给点甜头,让兵将们解甲归田种地去,再让程格待在宁安镇,封个很高的虚衔,让他当光杆司令。”

“他想得美!”青柠嗤之以鼻。

琉璃停下最后一笔,笑道,“是啊,他想得挺美。可正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再说了,就算咱们肯,阿鲁台也不肯善罢甘休。圣旨到达宁安之前,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可供发生变化呢。”她从开着的窗子,望向院子。

五月里,夏景尽现。到处一片苍绿,满园都是花团锦簇,就好像几个月前的严寒和遍地白雪皑皑是上辈子的事。其实,大地也好,百姓也好,都是这样,曾经经历生死,面临绝望,但春暖花开之时,生命立即就又蓬勃起来。

世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此。

可这,不包括阿鲁台。他,死定了!鞑靼人以狼为祖先,阿鲁台却只继承了狼的凶残和狠毒,却丢失了狼的傲性与尊严。他、他的父兄、甚至祖辈,因为霍家军的存在而不能越过宁安镇半步。他本人,与姐姐在战场上交手数十次,无一胜绩。

身为男人,他感觉受辱是可以理解的。可他明面儿上打不过,却不惜出卖身为战士的骄傲和身为鞑靼人的利益,和萧左联手,置霍家人于死地,断姐姐的后路,却绝不能原谅!

多少年了,她的噩梦中还在烧着那把大火,那把吞噬整个霍家的大火。那不仅是烧死数百的霍家仆役和养在府里有军功却伤残的士兵和他们的家眷,还有整个霍家的图腾,掘了整个霍家的根,不亚于刨人家祖坟!这还不算他卖土求荣,让姐姐失去坚守宁安的最后借口。

“阿鲁台肯,临山郡王殿下也不肯吧?”青柠小声地道,吐了吐舌头。

琉璃就有些想笑。

在这次雪灾的救济中,萧十一这个大金主低调得很,绝不主动出面,金银财物全捐给朝廷了,露脸的事都让萧左去做。这让萧左非常满意,所以没留神他暗中下的工夫。

要知道因为天气暴寒暴暖,是引发了瘟疫的。相对于饥荒而言,以及来年春耕的忧愁,来势凶猛又死亡率高的瘟疫更可怕,更令人闻之色变。到底生计好坏,朝廷不能撒手不管。可命这个东西全凭老天,没命的话就什么都没了。

这时候,民间又有传闻:十王之子天命之身,他有言在先:只要每个人于自己的本命限期(按属相区分的)虔诚叩拜北斗七星,就能获得福报。

生死攸关的大事,百姓们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反正不过是磕个头嘛。结果,只要能跪拜的,很快就会在家中发现秘密的赠药,不能说药到病除,至少是非常有效的。萧左忙得日夜不休,没留意到这一轮风潮。等他发现,想找幕后人时,却连风影都没了。

第三十八章 投名状

琉璃自然知道这是萧十一的手笔,自从去年钦天监预言,他就极其秘密的囤积了大量的药材,还分散在民间各地。名医高手,他自然也招揽了许多,此时这一番巧劲儿,轻飘飘就化解了官府的努力,百姓们都只记得十王赐福了。由此,十王之子是真命天龙的传说更深入人心。

琉璃曾请求他要救助百姓,他答应了,却连这也要捞取政治好处,琉璃简直绝倒。不过如今对她来说,还是得继续等。

果然没过几天,萧左的圣旨还没下,因为在新霍家军将士的奖赏方面,朝臣们之间的争议很大,于是耽误了些时间。而就在这时,阿鲁台却率领十万大军,悍然靠近盐池山地区。他声称,是大赵军侵犯了鞑靼国土,并掳走了他的长子脱脱不花。

盐池山本属中土,曾建有边塞重镇,非常繁华。但在大赵取代前燕时被鞑靼人侵占,一直未能收回。在盐池山生活的汉人,就像低等的牛羊一样受到奴役和伤害。到后来实在没有了活路,大范围的逃难,令盐池山几成空域。直到萧左即位,鞑靼人把盐池山双手奉还,以此作为双方签订友好条约的基础。十几年来,盐池山才恢复生机,哪想到又临兵祸。

盐池山总共才有守军一万,如何面对十万虎狼之师?

萧左大怒,认为程格带领的霍家军贪功冒进,造成如今的危局。大赵才缓过这一轮天灾人祸,根本无意,也不想陷入战争的泥潭。有那见风使舵、喜欢察言观色、揣摩上意的奸佞之臣就立即闻风弹劾程格,说新的西北军违背圣意、破坏两国邦交、置民于水火不拉不拉不拉……

一切,都只针对程格,却不提这支队伍的最高统帅是皇九子晋王萧真。若真论起责任,萧真才是首责才对。他们这样说,似乎是指责程格不服管教,已经脱了朝廷的控制。皇上用人之时。他们不吭声,皇上要杀人,他们很快就递上刀,简直卑鄙无耻到极致。就算是兔死狗烹也没有这么快的。

这时候,威远侯王岳却站了出来。他认为,阿鲁台所说是真是假,尚不能定论。西北远在塞外,不能凭他一家之言就认定局势。

“依老臣看,阿鲁台羽翼渐丰,觊觎盐池山许久,想借机夺回罢了。年前的时候,不是借着十王之子的流言,说要为皇上抓捕谋逆之人。试图东进?皇上英明,未予允许,他这才又生出此等奸计。”

“可是,他摆出了西北军入侵鞑靼的铁证!”有臣子反驳。

王岳冷笑,“铁证?朝廷至今未收到前方将士的战报。阿鲁台说铁证就是铁证?看起来再铁的证据,也可能是做出来的!难道他不能找自己的人假扮赵军?远隔万里,真相不是这么好判断的。退一万步说,就算侵边掳人真是我赵军做下的,也是他们鞑靼人欺人太甚在先,让他们吃点苦头又如何?请脱脱不花入京为质,也是鞑靼人该的诚意。何错之有?再者,大赵臣下有失,他就兵临城下吗?有的是外交渠道解决,难道他认为皇上不讲信义?哼,他这是明明是逼宫,要强迫皇上表态!我大赵要是忍下之口气。岂不助长他的嚣张气焰!”

萧左微微点头,深以为然。

他确实不想打仗,因为他这把椅子得来时血腥异常,所以大赵国武力的损失,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目前。能即刻顶上的的能兵强将非常之少。而且通过海运才丰盈起来的国库因为特大雪灾,又迅速空了下去。只是,他好面子,要做明君,要千古流芳,不能让人欺到头上还采取怀柔政策的。那让史书怎么说他?让百姓怎么看他?

再者,他有一层隐晦的顾虑,觉得阿鲁台并非为了要夺回盐池山才起兵。怕只怕,那混蛋蛮人大约是想占领一段时间,然后找到传说中的十王宝藏。毕竟,他极力避免战争,阿鲁台也没强大到可以与大赵抗衡的地步。阿鲁台冒险,目的其实却是其他。大不了到时候再退兵,反正鞑靼人的脸皮厚得很,自己承认是蛮人,就可以在国事上撒泼。倒是大赵号称礼仪之帮,做起事来束手束脚的。怪不得民间百姓都说,做个小人才快乐。

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十王余孽与阿鲁台联手。听闻,西南就有一起子逆贼活跃,若西北再搭上重兵……那才是他真正的麻烦。他与阿鲁台共过事,深深知道此贼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完全不顾信义为何。而十王余孽能给的,远比他多得多。比方……把盐池山割让?

思来想去,这时候他绝对不能软弱,给任何人可乘之机。而一念及此,他脸上就流露出坚毅的、凛然不可侵犯的神色。

那些看风向的大臣见此,立即明白了他的态度,迅速转了口风,七嘴八舌的赞同起王岳来。

萧左听得差不多了,就和颜悦色的问王岳,“依爱卿看,该当如何呢?”

“依老臣之见,阿鲁台号称十万大军,可眼下却是春牧季,未必是这个实数。所以,皇上先下旨痛斥此獠其心可诛,之后令守军全力死守盐池山。同时,立即着兵部调兵增援。如今大灾之后,民心虚浮,正好借此胜利振奋民心国威啊皇上。”

萧左犹豫了,因为若论增援,首当其冲就是打着“霍”字旗的新西北军。一来,他真的担心霍家军做大,若再立军功,成为百姓心之所向,就不好轻易的解甲归田。二来,他心爱的儿子在那里坐镇,本以为没有危险,可是现在情况突变……

沉吟片刻,到底咬牙点了头。自然,随后就是更详细的一番布置,真折腾到过了申时才算完事,连午膳都只随便用了几口。可当他拖着疲惫的身子才回到后宫,崔淑妃已经找来了。

“皇上要让新霍家军与鞑靼的军队对上?要死守盐池山?”摒退左右后,崔淑妃赶紧就问道,眼里急得泪花闪闪,“国家大事,臣妾一个妇道人家本不该插嘴。可是皇上。小九在那儿呢,您好歹把他先调回来啊。”

“胡说!”萧左本就心乱,此时更是烦躁,“前线临阵换帅。你是要动摇军心吗?”何况还是皇子!那让普通将士怎么想?是你皇上以为此战必败,所以把儿子换到安全地方?还是皇子就不能同甘共苦,只能享受天下?

“可是……可是……九郎是皇上最喜爱的儿子啊。”崔淑妃哭了,“臣妾宁愿丢了自己的脑袋,也不能让九郎有个闪失!”

“哼,和江山社稷比起来,别说小九的安危,你的脑袋,就连朕的脑袋,该挂在那儿。也得挂着。有缠磨朕的工夫,不如好好行些善事,为前线的九郎祈福。”眼见崔淑妃还要再苦求他,立即喝道,“你闭嘴!别仗着朕的宠爱就为所欲为。哪天惹得朕厌了。后果你自己想!”说完,甩袖而去,直奔月影宫。

崔淑妃跌坐地上,瞬间心里空落落的,只觉得什么都失去了似的。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盐池山,阿鲁台也有些心神不宁。他那号称被赵军掳走的长子脱脱不花。打扮成贴身侍卫的模样,见状忙道,“大军已出,开弓没有回头箭哪父王!”

“汉人们常说天下掉馅饼,我却觉得有这等好事,后面一定跟着灾祸。”阿鲁台拿起小银刀。割下片油渍渍的烤肉扔进嘴里,却似乎尝不出什么滋味。汉人管这叫什么来着?味同嚼蜡!

“父王,您是怎么的了?难道雄心壮志被磨没了?”脱脱不花说话不客气,“这件事,咱们进可攻。退可守。我们虽然没有亲身看过,但那宝藏绝对是真的,至少能养十万兵,整整两年!窦先生是那个十王萧煜的人,对咱们有所求,绝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不管大赵皇帝会有什么反应,咱们都师出有因啊。顶多……就是反应过度了。”

“我是担心霍家军。”阿鲁台恼火,“本以为霍家人死绝了就没事了,哪想到还能重新再拉起一批人,仍然是那么能打!”

“那是没与咱们的王架对上,父王你是当年……”想说被打怕了,却终究把话咽下去,“咱们来去如风,若新的霍家军仍然那么厉害,咱们拿了宝藏就走,最后给萧左服个软就是。若他们没那么强,我们就依约与十王合作。那时,不仅盐池山,连以东五百里,萧煜都答应给我们。”

“这么说,我们没有损失?”阿鲁台的心,终于定了定。

盐池山是从他手里丢的,这么多年,鞑靼内部就为此事对他诸多指责和不满。所以,他太想再拿回来了。甚至想要更广袤的土地,更多的草场,更多的“牛羊”。可是后方不稳,他一直不敢做大动作,若能与十王合作,倒真是一举两得。但前提是:那批宝藏是真的!

当年与萧左合作,盐池山是他的投名状。现在与十王合作,宝藏是十王的投名状。脱脱不花说得对,他进可攻,退可守,顶多就是丢脸,灰溜溜再退回去,怕的什么呢?

第三十九章 看,把人逼的

十万虎狼大军,囤于边界,大赵百姓才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守军只有一万,就算迅速增援,撑死了三万兵。以三对十,那是三比一,何况对方还是兵强马壮的蛮人。

然而,令人万万没料到的是,鞑靼居然是纸老虎。他们五月末攻击盐池山,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从新霍家军参战……稀里糊涂就败了,而且是惨败。号称十万大军,事实上只有一半,还被赵军斩首一万余,俘虏三千多,剩下全部溃散逃走。最关键的是,生擒了阿鲁台,谎称被赵军掳走的脱脱不花战死。

大胜!十几年未有的大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还是霍字旗下的那群子弟!霍红莲或者去世了,霍家确实没了人,但霍氏军魂仍在!闻听胜利消息的一刻,多少百姓激动落泪,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仅是西北的边民。

七月,新霍家军的部分将领押解俘虏上京。

此时已值盛夏,烈日当空,天气炎热,大赵兵将们有意想让百姓高兴一下,专门走沿路上人口密集的各大城镇,还特意放缓了脚步,一路敲锣打鼓,生怕百性们不知道似的。再看囚车中的鞑靼军各头领和带着镣铐枷锁走在后面的鞑靼士兵,开始还凶神恶煞、硬充好汉,到后来就一个个形容狼狈、蔫头搭脑、状如乞丐、类似丧家之犬,让争先恐后前来看热闹的百姓,心情大为舒畅。

“不是号称狼的子孙吗?黄鼠狼吧?还是被揪到尾巴的!”

“瞅瞅,瞅瞅。还说咱们汗人是牛羊,现在谁才是!”

“最前头那个是鞑靼王……吧?”这两字连着念,还特意加重语气,惹得众人狂笑。

“还得说霍家军!霍家军在,咱们就有好日子过哪。”

“很是很是。”听者皆点头,倒把朝廷和皇帝扔脖子后头去了。

“不过哦,听说带领新霍家军的主帅。咱们的晋王殿下伤了。”某知道内情的人叹息。

“咦,不对啊,不是说程格将军带的兵吗?”

“是程将军带兵,但坐阵的是晋王殿下啊。”那人道。“不过后来盐池山告急,晋王殿下也去增援。听说哦,生擒阿鲁台那战之后,晋王殿下失踪。你们知道为什么进了七月才进京向皇上报喜吗?就是因为要寻找晋王殿下。”

“找着了吗?”一个大姑娘急得不行。

“自然是找到了,不然程将军哪敢派人回京?好家伙,就算天大的功劳,却把皇子陷进去了,若真有个死伤,那也过大于功,不怕掉脑袋吗?”

“嘘。作死哦,这时候你提这些做什么。”有人提醒道。

“那晋王殿下的车架在哪儿?我要看看,到底有没有事啊。”某小媳妇也急。可见,萧真在大赵的女性之间,行情和名头都是极佳的。

“据说是受了伤。早就送到东京都了,哪能一路慢慢走。但既然京里平静,想必没有大碍。”

“那程将军不会有事吧?立了这么大的功,可别因为这些疏忽反而被降罪啊。战场上刀剑无眼,程将军也不想的是不是?”

“哼,到底是鞑靼人可恶,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趁乱生事。”

“放心吧放心吧,咱们皇上英明着呢,不会杀大赵的有功之臣。”

“唉唉,说这些干什么。快看那个,是阿鲁台的王子吗?”

“呸,他们的王子在战场上就被杀了。没那福气见识咱们大赵的繁华哪。”

一路上,这种议论比比皆是,而且大同小异,可见民心之所向。人群中,总有别有用意的倾听者。然后这些消息就汇总起来,流到东京都各大权贵的耳朵里,以及皇宫之中。

然后,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

咣当一声,琉璃手中上好的白瓷剔地飞凤牡丹纹茶盏掉了在地上。茶是热的,细碎的瓷片四溅,琉璃的裙角都湿了,脸色瞬间白了。

“哎呀小姐,有没有烫到?”青黛慌了,连忙拉琉璃坐下,仔细观察她裸露在外的皮肤。

站在门边的唐春也瑟缩了一下,他是水石乔专门派回来报信儿的,顺便和凌红蝶团聚几日。

很多正事未了,水石乔还在西北,没有回来。

“青柠,带你唐大哥下去休息。青黛,你也下去,帮红蝶姐姐备酒席接风,我要自己静一静。”琉璃深吸了口气,平静了下心绪道。

她知道,青柠想打听黎豆豆的消息,青黛惦记着程格。唐春回来是好事,她心里再有震惊的事,也不想当情绪污染者,害大家不开心。

唐春捎回来的话儿是:晋王确实失踪了,但根本没有受伤。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埋藏十王宝藏的地方。同行的,还有脱脱不花。死的,脱脱不花。另一个重伤的,身份不明的人!

怎么回事?琉璃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目前正乱着,明的暗的势力交错,所以很多飞鸽相传的暗信也断了。唐春又说得语焉不详,琉璃有太多疑问。

因为,这个消息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似乎在说,萧真没有关注真正的战场,而是存了私心,借机寻找十王宝藏,要命的是,还真让他找到了。脱脱不花是鞑靼人,重伤者据说是十王余孽,这两个人怎么会和大赵皇子在一处?实在太耐人寻味了。若在多疑的人看来,倒像是萧真与十王余孽及外族人合作,好推倒龙位,换个人坐坐。

到底,目前太子之位虚悬,景王萧中看起来最是靠近。以萧家男人骨子里凶蛮来说,眼看大势不妙,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伸手硬夺才是正途!

但,别人看得云里雾里,琉璃却明白得很。一来九郎不是那样的人。他就是为人太光明磊落,有时才让人觉得不适合龙位,想必萧左也有这层顾忌。二来,所谓十王宝藏是霍家的大秘密,她知道那宝藏在哪儿,也利用了那宝藏。其他知情的。有石头,有萧十一,但九郎却完全不知情。难道说误打误撞找到了?可天下哪有这等巧事!萧左是天下之主,暗中派人找了那么多年。不也没寻到半点蛛丝马迹?再说,九郎是从来是不信这些的啊。

偏偏,石头暂时回不来,密信联络又中断了。她心急九郎的处境,只能去找萧十一!她似乎闻到了陷害的味道,若说其中没有萧十一的手笔,那她得多不了解那个男人!

于是是夜,她一身夜行衣,独自出现在临山郡王府。

这时候,府内府卫和仆役齐全。入夜之后灯火通明,一派富贵景象。但她仍然没有遭遇到任何阻拦,算得上是畅行无阻。她心里明白,萧十一断定她会来,提前做了安排。那她也不必偷偷摸摸的。干脆坦然的进了他的内院。

院内无人,走廊下连灯笼也没挂,只有正屋里有灯光透主。萧十一身着纯白夹杂隐隐银线的宽袖大袍,正躺在院中竹椅上乘凉。

夜凉如水,月华飘洒,竹椅边的石几上凉茶伴着果香。他的衣襟半敞,赤脚散发。手里还拿着一把棕叶制的大蒲扇,若有若无的摇啊摇。这场景,美得像一幅画,似乎呼吸重点就会消散。这模样,令他看起来就像世外高人,谪仙下凡。与这尘世间格格不入。

但,琉璃却深深明白,正是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于他而言有如一盘棋,他信手拈来的棋子。就是生与死的角力,布下的,是进与退的迷局。

“小琉璃,快过来,今天的北斗七星格外明亮啊。”他都不看大门的方向,却招呼琉璃。

“我要解释,给我解释。”琉璃很严肃。

“诶诶,你别那么扫兴呀,先陪我看下星星不成吗?”萧十一仍抬着头,语气却懊恼。

琉璃忍了忍,终究走过去。发现竹椅旁边还有个小竹凳,似乎特意给她设的,只好委委屈屈的坐下。双膝并拢着,两只小手规矩而呆板的放在膝头。

萧十一终于低头,看到琉璃的模样,不禁乐了,“小琉璃,你真可爱。”他顺手轻轻捏一把她的脸,“每回看到你,我心都痒痒的。”她穿夜行短打,本是高挑苗条的身段,此时团成一个小团,眼睛明亮而闪烁的看着他,满是戒备,似乎下一刻就咬人了,好像一只小黑猫。

“看完北斗七星了吧?那就赶紧的给我一个解释。”琉璃盯死某问题。

萧十一就叹了口气,听起来很幽怨,像是做戏,可不知为什么,琉璃的心尖却是一颤,好像他那声叹息发自肺腑,令她觉得内疚起来。看,把人逼的。

“我记得,上回你大半夜里来,就是为了九郎。这一次,又是为了九郎。小琉璃,你知道我心里有多妒忌吗?你若肯为我在别人面前低头,为我能不惜名节,我就把命都给你。”

“上回我不是为了九郎来,毕竟那天被揍惨的人不是他。”琉璃努力板着脸,就怕下一刻破功。她可是来说正事的,别到头来又变成萧十一腻腻歪歪说些没用的情话。

第四十章 肚里的孩子是谁的

“啊,原来那是为了我啊。”萧十一笑,眼角却有涩意,“没错,九郎是遭了我的陷害。你就想听我说这个?那么现在,你是要恨我了吧?”

“所以我要你给我一个解释。”琉璃忽然很生气,一把就夺过那把蒲扇,“给我个理由不要恨你。”之后忍不住着补一句,“我不想恨你!”

萧十一闻言愣了愣,忽然低头,极轻的在琉璃额头上吻了吻,又迅速离开。

琉璃只感觉到那柔软而微凉的唇,隔着几丝碎发,贴上自己的额头,还有他的气息,穿过她的脑门。普普通通的吻而已,却让她的脑袋轰的一声瞬间就滚烫,浑身跟过电似的。

“为了你不想恨我,给肯我解释的机会。小琉璃,我愿意把命都给你。”萧十一却似乎很自然,一手捏着琉璃的下巴,目光很深,要望进她的灵魂深处。

琉璃甩开那只同样烫着她的手,几乎要暴跳了,使劲擦了擦额头,“快解释!不然你再说什么,我也不听了。”不是不相信他此时的情话,她能感觉到他的真。只是她很怕谈感情,更怕踩着九郎的尸体,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说过,要借这次的机会把九郎摘出来。”萧十一的眸子有如上好的墨玉,星光落入他眼中就沉淀其中,令他看起来无比认真,“所以,我如愿地把他摘了出来。”

“这是摘吗?这是陷进去好不好!”琉璃急得用蒲扇猛扇,“等等,你给我仔细讲讲,一时脑子转不过来。”

“真让人吃醋。”萧十一哼哼了声,身子一歪,头侧出躺倚,搭在琉璃肩膀上,“你这叫关心则乱,怎么遇到我的事。你永远那么冷静呢?”

“我这样子像冷静吗?”琉璃再推开他,气急败坏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

是的,在这件事上她失了冷静。因为她太知道情势的严峻性,搞不好会死人。就是……若十一挖得坑太深。九郎可能爬不出来,会死的!

天家无亲情,指望着萧左对九郎网开一面,下辈子吧。

“你的计划到底是什么?”她正色道。

“好吧好吧,给你细说。”萧十一从躺椅上坐直,心情无比愉快。

他不是想占琉璃的小便宜,才故意搞出些肢体接触,是因为她从心底那么抗拒他,他希望她慢慢习惯他的存在,慢慢亲近起来。当然。更多时候他是情不自禁,纯出自然。他从没试过这样认真喜欢一个姑娘,哪想到就像陷入流沙,根本拔不出来,越陷越深。而且越是挣扎,就陷得越快。而且毫无理智可言,简直傻到没边。

“你之前知道,九郎自请到西北平匪,是我的激将法。”萧十一开始说,“那么自然,他找到十王宝藏。也是我的谋划。但我得感谢你,你对身为盟友的我产生了信任,告诉我这宝藏的秘密,我才能充分利用起来。”

琉璃心下揪痛,“我姐姐已经奉命削藩,还嫁了那样不堪的男人。萧左想要的中央集权已经实现。而他,却还是要我姐姐死。为的,不就是那些财宝吗?怕的,不就是十王重临?我告诉你实情,是因为你答应要在三年时间内。把萧左从皇位上拉下来!”

她自己也做到把皇上拉下马,但就算加上漕帮,她的力量也还太小。挡臂挡车,需要十几二十年、甚至更久时间的算计,才会变成大象掀车。而既然通过联手能快点达到目的,她就急切起来,再也等不得。

这就是霍红莲必死的缘故!

当初诸王争天下,各蕃王按兵不动,两不相帮。因为无论谁登龙位,蕃王们认为自己是安稳的。就连野心勃勃而残暴不仁的临山王都因为自己没希望,选择了隔岸观火,而不是硬插上一脚。当时局势那么复杂胶着,谁都可能登顶,不相干的人自然不会表现出倾向性。至少,表面上是哪样。搞政治的人都明白一点:你可以做任何事,却绝不能站错队。

不过在暗中,霍家的家主霍江林,也就是霍红莲的父亲,琉璃的义务有些秘密举动。他不是为权势,霍家人骨子里都重情,所以他为的是情义。少年时,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十王萧煜结交,二人是肝胆相照的好友。

但霍江林背负着整个霍家和霍家军,纵有心,也不能挑明支持谁。萧煜非常谅解,因此从不开口提要求。两人私下里的交情,也极少有人知道。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大约就是这样的吧?都明白对方的难处,不会为此怪罪,仍然保持着最深的信任与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