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白幡、白花花的队伍,在灰蒙蒙苍穹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

所以在两队相交的瞬间,最前方那个最为年长的轿夫突然抬起头,冲着前方用力咳嗽了一下。然后以一种异常夸张的声音干笑着喊了一嗓子:“今儿吉祥!遇见宝财啦!”

宝财,指的自然不是什么真的财宝。

那是一口棺材。

很简单的一口松木薄棺,简单到漆也没上,字也没写,因而跟队伍长长的人数相比,显得似乎格外寒酸。

尤其当距离接近时,更可见棺材上竟连盖板都没有。只有一卷厚厚的草席将整个棺身包裹着,上面插着支木棍,依次挂着四个头,新鲜割下的,正对着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滴滴答答一路淌着血,所以还没走到跟前,已可闻到扑鼻一股腥臭味。

以至令喊话的轿夫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却仍是硬着头皮使劲挤出张笑脸,继续喊了一嗓子:“今儿吉祥!遇见宝财啦!”

第401章 青花瓷下 十七

喜事撞上了丧事,正所谓红白冲。为讨个吉利,所以遇到这种状况,喜事一方的轿夫们会一边避让,一边用尽量热闹的语调对着棺材说些讨口彩的字眼,比如把棺材称作宝财。

但这口棺材虽然单薄简陋,实则很不普通,所以单凭简单一句吉利话,说出口时自然气虚了许多。再仔细一看孝子手上捧的那块牌位,我就知道它更不普通了,因为牌位上写着的那个名字,是杨阿贞。

众所周知,杨阿贞是景德镇内有名的神婆。有名程度,就连我这个来这里才个把月的人都知晓她的大名,由此可见一斑。

而我之所以会知晓她的名头,当然是因了那名死去丫鬟春燕的关系。

杨阿贞就是燕玄顺出重金请到万彩山庄,为春燕那具无人敢碰的尸体超度并殓葬的殓尸婆子。

曾听内院里那些丫鬟婆子们说起,这杨阿贞年轻时候出了趟意外‘死’过一回,不过很神奇,几天后又活了过来。而从那之后,她就能走阴阳,而且特别灵。所以但凡有谁死得凶或者死得异常,其家人都会去请杨阿贞到场专门收拾,因为她一到必然能镇得住那些死人的怨气,保得下葬时候平平安安,所以哪怕是衙门里的仵作,有时候都会迷信她,请她在验尸后替他们去收拾尸体。

据说她做这行当前前后后几十年,中间从没出过什么岔子。但唯有春燕这一次,她非但没给超度,而且刚把尸体收拾完,她就匆匆忙忙逃一般离开了万彩山庄,连殓尸的钱都给退了回来。

这种反常着实让那些熟知她的人感到困扰。

不过那之后,由于她一直都借口生病没再出过门,又由于万彩山庄的人对春燕的事全都守口如瓶,所以渐渐的人们也就把这事给忘了。

谁能想到突然间在这种时候以及这种地方,竟会再次见到了这位婆子。

而这个时候的她,再也不是那个为别人收尸的殓尸人,因为她自己已然成了一具尸体。

收尸人变成尸体,原本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人总难免一死,况且她年纪本也已经很大。

但怪就怪在,有那么多的人为她送葬,队伍里却竟连一个哭的人都没有,包括那个捧牌位的孝子。

而且杨阿贞从事殓尸行当那么多年,即便不说富裕,买口像样棺材的钱总还不至于没有。但到头来却只落得一副漆都没上的薄木板棺,并且连块盖板都不装,仅用一卷草席卷着,他们就这么把她抬出来了,这不是明摆着要让死者到了地下后头顶永无片瓦遮盖,年年岁岁受尽风吹雨淋么?

又还在棺材上插木棍,分别挂上牛,羊,猪,马四种牲口的头颅,这看起来就更奇怪了。

因为它们显然并不是用在葬礼上的祭品,而是活杀之后刻意摆放在棺材上,令它们流出的血能完全浸染棺材。说真的,从小到大纵然见过再多怪事,我也从没见过谁搞出过这么晦气的葬礼,试问有谁会往自家棺材泼上血?毕竟血为阳,棺材为阴,两者是相克的。

基于这些,于情于理怎么都说不过去,所以,这支送葬队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着实叫人感到有些费解。

想到这里,突然前方轿夫一声吆喝,蓦地打断了我的思路。

原来不知不觉中,那支送葬队伍已几乎近得要同迎亲队交织到一起。

虽然迎亲队伍一直在尽可能地回避,但野地里道路狭窄,最终无法避免两支队伍的这种交汇。所以有经验的老轿夫索性一声吆喝让前头队伍停顿下来,随后指挥其余人抬着轿子往路边走,试图给那支送葬队伍让出足够通行的空间来。

岂料这一停,却停出了问题。

原本两支队伍都在行进中时,我还没觉察出除了棺材之外有其它任何的不妥。但迎亲队伍刚一停,就好比一条游走中的火线突地停顿下来,然后轰然熄灭,一瞬间反衬得对面那支苍白的队伍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这让我清清楚楚看见,那些由始至终从没有哭过一下,乃至发出过一点声音的送葬人,他们的脸,根本就不是活人的脸,而是用白纸糊出来的。

也就是说,这一长串送葬队伍,除了孝子之外,竟然全是由纸扎人所组成。

直把我看得一阵心惊肉跳。

但这可怕的景象并没被我周围那些人所发现。他们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那名捧着牌位的孝子身上,因为面对眼前那条刻意为他母亲的棺材所让出来的路,他没再继续前行,而是突然离开棺材头,径自朝迎亲队伍走了过来。

一路虽然始终低垂着头,但仿佛头顶上长了眼似的,他不偏不倚走到队伍最前端,并准确无误地从那些层叠的人群中找准了目标。

他的目标是新郎官素和甄。

原本素和甄早已走远。

一人一骑,自是比扛着嫁妆一路靠走的仆从要快得多。

不过可能仆人赶上去告之,也可能终于觉察到了身后的异样,所以他很快又折了回来,并且远远看到了这支送葬队伍,所以当距离接近时,他安静得几乎无人察觉他的归来。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跟我一样看出送葬这些人的问题,但他显然对那口棺材更感兴趣。

所以当孝子突然朝他走来时,他的神情并不意外,直至那人到了近前,他亦没有阻止的念头,甚至挥退了原本想要将那孝子挡在队伍外的仆从,由着那人继续靠近。

几步之后,孝子终于不再前行,并且恭恭敬敬朝素和甄行了个礼。

这时两者距离近得几乎只有一步之遥,一个一身红衣,一个一袭白麻,两两相对,却是一样的沉默。

似乎都在等着对方先行开口,那样约莫过了几秒钟后,便见孝子将牌位慢慢放到地上,随后把腾出来的手朝素和甄伸了过去。

“你要什么。”素和甄握着马缰,低头不动声色问他。

“阿妈说,讨个喜钱。”边说,孝子边将苍白细长的手指合拢,里面不知握着什么东西,发出咔啦啦一阵轻响。

见状素和甄手指一弹,朝他抛下一枚早已准备在手里的银锞子。

按说出手很大方了,但孝子两眼动也没动,依旧直勾勾朝素和甄望着,随后将手再次捏出喀拉拉一阵响:“阿妈说,讨个喜钱。”

于是素和甄从怀里掏出枚银锭,再次朝他抛了过去。

十两头的银锭,落到孝子的脚边,沉甸甸的。但孝子依旧没朝它看上一眼。旁人见状有些沉不住气了,催道:“这位公子,既是给宝财送行,还不赶紧上路,错过吉时可对得起你家老母亲?”

任人说得满脸嫌弃,孝子始终没有理会,只继续伸长了手,直直望着素和甄:“阿妈说,讨个喜钱。”

“吚!你这人怎的这样贪心!我家爷已连着给了两回喜钱!哪有你这样一要再要的道理?1

“阿妈说,讨个喜钱。”

第四次听见这句话从孝子嘴里说出,众人登时怒了,团团将他围拢,不再避讳他一身孝衣,一副蓄势待发、若他再不识相就要将他打出去的凶狠。

至此我终于明白过来,不仅他们没发现那些送葬人有问题,一定也完全没发现这位孝子身上有问题。所以面对着他的时候,无论是给他喜钱,还是劝说他,乃至怒骂,全都是将他当做一个人来对待。

而事实上,无论他们给他多少银两,亦或者怎样对他谩骂,只怕他从头至尾始终只会说那一句话:阿妈说,讨个喜钱。

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一个人。

那是团通体乌黑,既像老鼠又像狗的东西。

约莫半个人高,穿着人的衣裳,头戴着人的帽子,所以一眼看去,就连身形也像个人似的没有太大差别。

很显然,这是一只成了精的动物。

或许是黄鼠狼,或许是猫鼬之类,化作人形,并用纸人变出了一大堆活人,借着刚去世的杨阿贞的棺材,在这里扮作送葬队‘拦路打劫’,劫持那些为了避免晦气,心甘情愿留下‘买路钱’的人。

可是旁人看不出也就罢了,为什么素和甄也看不出这是个妖精呢?

亦或者,在这个世界里的素和甄,其实跟普通人没有任何两样。所以才会如狐狸故事中所说,具有着普通人性的弱点,并因此在面对那些弱点所造成的结局时,眼睁睁看着,无力挽回一切。

正当我靠着窗这么胡乱琢磨时,忽然感到脚上有点沉。

冰冷冷的沉,也不知是轿子的哪个部件脱落到了我身上,压得我脚背几乎都有些发麻。

所以下意识挪了挪脚,却立刻发觉不对头,因为自己踢到了什么多余的东西。

遂低头朝下看去,原本黑漆漆什么也没瞧见,谁知刚一掀开面前那道充当茶几的搁板,扑面一股恶臭,我看到那块板下竟蹲着个一身黑衣,面色青得发灰的老太太。

是杨阿贞…

她仰头紧盯着我,两手抓着我的脚,嘴巴微微蠕动,正朝我一口一口吹着气。

当时大概太过吃惊,所以那一刻我呆呆看着她,居然没能做出任何反应。

当总算回过神将手朝衣兜里摸去时,她却突然直立了起来,没等我来得及找出狐狸给的那些错金币,她已飞扑到我身上一把掐住我脖子,张开嘴朝我发出毛骨悚然一声尖叫:“没魂啊!!怎么没魂啊!!”

叫声刺耳得令我身体一下子几乎完全瘫软。

依稀听见外面轿夫们啊呀一声叫唤,紧跟着嘭地声闷响,这顶轿子就跟断了链条的秤砣般重重砸到了地上。

巨大撞击震得我一刹那心跳骤停,却也因此让我重新找回点力气。

当即抓住杨阿贞那双干木头一样的手使劲往外掰。可惜,人的力气终究是敌不过一个毫无知觉的死人,因此当意识到即便使出吃奶的劲仍不起任何作用时,我立即伸手从衣兜里摸出那几枚错金币,打算用狐狸教的方法紧急自保。

但喉咙紧缩所所造成的缺氧,让我一时怎么也捏不稳那些钱币。

再继续下去更有可能连抓都抓不住。

所以横竖横不再去管更多,我抓着它们一股脑地朝杨阿贞脑门上砸了过去,并趁着她微一愣神的瞬间,一把扯下藏在衣袖里那把短刀将手掌划开,随后用带着我血的刀刃狠狠刺进了她的嘴里。

这一招却不是狐狸教我的。

也不是从任何一个地方听来或者看来。甚至在将刀割向自己的一刹那,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突然这么做。只是突然身体就比脑子更快一步地行动起来,条件反射似的。

但眼看刀尖就要透过杨阿贞的嘴穿透她的头,突然轿门吱嘎声响,被人推了开来。

几乎是在外面光线霍然冲入的瞬间,杨阿贞那团压迫在我身上的身体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唯有我手中那把刀维持着刺入时的姿势,笔直对着那道洞开的轿门。

于是门外那只原本朝我伸来的手立即停顿了下来。

“你没事么。”过了片刻,我听见素和甄在外头问我。

虽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知道从他收回手的那刻起,他就始终在若有所思看着我手里这把刀子。

甚至应该也已看到了我藏在轿子底部那只在震动中被震脱出来的包裹。

所以也就没再费那力气用裙子去遮盖它,我硬着头皮答了声:“没事。”

“为什么要割伤自己。”他再问。

“不小心。”

“为什么要带着刀子。”

“防身。”

“防谁伤你身。”

这问题我却是再也回答不上来了。只能慢慢收回手,一边继续紧紧握着那把刀,一边有些漫无目的地将另一只手上不断渗出的血,朝自己鲜红的裙子上擦了又擦。

眼见好端端一条光亮簇新的长裙被染得斑斑点点,他重新将手伸向我,阻止了我继续乱擦的动作:“舆杠断裂,你先同我上马。”

说罢,扶着我手腕的手微一用力,我身不由己就被他从椅子上拉了起来。

随即不得不在他牵引下往轿子外走,见状,一旁立即有婆子匆匆过来,带着点怯意笑盈盈劝说道:“姑爷…新娘子还未进门脚就落地,这…怕会不吉利的吧。不如稍微等等,待到换了舆杠,咱们再走不迟…”

“白事都遇见了,还怕招惹旁的什么晦气?”

淡淡一句话,令婆子没敢再继续吭声。

但就在我一脚将要落地时,他手臂忽地舒展开来,托着我背打横一个用力,将我稳稳抱进他怀里。随后朝全身僵硬住了的我看了眼,道:“不过,规矩总归是规矩,这一路总不会叫你随意落地。但你也该万事小心,刀具无眼,带着防身倒也罢了,倘若一个不慎造成更糟的伤口,你叫我今后该怎样面对你父亲和我家兄长。”

说话间,像是没见到我握着那把刀的手在微微发抖,他把我送上马背。

随后牵着马兀自往前走,同样,仿佛没有见到那支送葬的队伍正悄无声息地从他身后慢慢走过。

一路走,一路就见那个不知是黄鼠狼还是猫鼬的妖精低垂着头,小心翼翼将双手合拢在胸口处。

手里没有抱着杨阿贞的牌位,而是抓着一把东西。

想来是先前从素和甄这里讨到的,但既非银也非金,而是一堆铜钱。

一看到这个,我立刻想起刚才洒落在轿子里那些错金币。忙低下头想叫住素和甄,但他仿佛有预感般忽然抬头望向我,随后朝我抬起一只手,摊开掌心露出里面那几枚闪闪生光的钱币:“这也是你带着傍身用的么。”

我看了看,点点头。

“王莽时期的错金币,拥有它们的人不多,知晓它们用处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说到这里,不知是否察觉到了我的不安,他话音一顿,没再继续往下说。

只顺着我的目光望向送葬队里那口被逐渐抬远的棺材,随后道:“早先听人说起,曾有一种死后找活棺的丧葬风俗,绝迹已久,没想到今日会亲眼瞧见。”

“活棺?”

“因有些人生前曾做过污浊之事,死后怕入轮回吃苦,便会让人先用牲口的血撒在草席上,包裹住棺身,以逃避鬼差眼线,使自己在头七那天能出来寻找合适的人。而一旦寻到,则吞噬其魂魄,然后取代那个人的命盘继续在阳间存活下去,所以,被取代者的那副身子,就被称作是活棺。”

“那岂不等于是谋杀??”

“不过是传说而已,人死则往生,哪里可能借着魂魄去害人。”说到这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在我试图取回他掌中那几枚钱币时,手往回一收,随后目光转向身旁,朝那小心翼翼跟了来,却始终没敢出声打断他说话的小丫鬟看了眼:“喜儿,你是有什么话要同我说么。”

“姑娘的手在出血,喜儿想…”

“你家姑娘自是有我在此照顾,你且安心便是。”说罢,他翻身上马坐到我身后,朝喜儿再度看了一眼。

这举动令他刚才那番话纵然说得一如既往温和有礼,但对于喜儿来说,无疑像是吃了枚软钉子。

于是悻悻然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手上的伤,她朝后退了回去。

远远地同所有人一样在后面跟着,留我一个人跟素和甄独处在一道,并是在同一匹马背上,陷入一种无形中有些可怕的局面。

这让我浑身再次僵硬起来。

以至在他将我受伤的手握起时,我差点想从马背上直接跳下去。

但正当我设法克制着自己这种激烈情绪时,忽然他挥鞭朝马臀上抽了一把,令马吃痛,突兀朝前快跑了几步。

这让我猝不防备朝后倒了过去。

一头撞在他胸前,正要挣扎着重新坐稳,他手一伸一把将我肩膀用力按住:

“你太不小心。忘了么,这可是双能无师自通能烧制出映青瓷的手。”

随后似乎在从旁观察我听后呆愣住的表情,他沉默了片刻,然后有点出其不意地靠近我耳边,再次低声说了句:“所以我只问你一次,如意姑娘。你是真的要嫁入素和家,还是别有所图?”

第402章 青花瓷下 十八

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沉默,还能怎样。

于是低着头不动也不吭声,心知他不会因此继续逼迫我,即便逼了,大不了我以此作为借口,让他把我送回去,这样倒也称了我的心。

而素和甄也确实没有逼问。

或许对燕玄家好歹还有些顾忌,也或许比起答案,他更享受看我陷入不安中的僵硬。不管怎么说,怀疑归怀疑,这段婚姻他显然并没有想要打算终止的意思。

只是正由于他的这番话,令我不得不对燕玄如意这个人、以及她的感情,再度起了一层困惑。因为着实没有想到,这位如意小姐竟然会制瓷,而且是狐狸说起过的那种映青瓷。

那是种据说唯有‘鬼神的力量’才能烧制成功的瓷器。

如果真如素和甄所说,燕玄如意能无师自通将那种已近乎失传的瓷器烧制而出,那么她无疑是个制瓷界的天才。然而说来可笑,燕玄顺一心只想要个继承人,这继承人明明就在眼前,优秀之极,他却从没想过要好好培养她。

古代女性的悲哀,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即便是到了现代,依旧有部分地区仍存在这样一种偏见。

所以如意才会偷偷藏着那本《万彩集》。不让她碰触,她便偷着来,就如她面对自己未来的婚姻。

现在想想,可能她早已把里面的技术全都吃透,而燕玄顺却浑然不知。不过,即便知道又如何呢,他的三太太已经怀上身孕,不久之后或许给他生下一个他真正想要的那种继承人,到那个时候,他可还会记得这个被他嫁出门了的叛逆的女儿?

所以仔细想想,燕玄如意还当真是个相当有意思的人。

最初她让我感觉是个为追求自由恋爱敢于离家出走,以此抗争自身命运的女孩。简简单单,好似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

但后来发觉,她除了有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和热情,骨子里却似乎有点冷漠与自私,尤其对于她那些忠心耿耿的下人。

再后来,她的爱情也让我感到困惑起来。

我不知道她跟素和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纵使从别人的话里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她对素和甄的爱,可是这个素和甄无论怎么看,似乎都不像是个对她抱有同等份量爱情的人。尤其这短短一两天来的接触,我完全就没能从这男人身上感觉得出,他对这即将要成为他新娘的女孩,抱有哪怕一丁点的爱意。

尽管由始至终,他看起来都和他哥哥一样温文尔雅,并且体贴恭敬。

而那种几乎浮动在他体表的疏离感,又岂是能用温雅与体贴就能轻易掩盖得了的,尤其是在眼下,当素和甄突然对我说了那样一番话后,我实在想象不出,若此时此刻跟他坐在同一匹马上、听他将那句淡然到冷漠的话一字一句说出口的,是燕玄如意本人,那她究竟会做何感想?

所以,实在很让人困惑不是么,如意到底凭什么会爱上他,并且爱到非他不嫁?

甚至到了最后,他还会害死她,并将她做进自己的作品里…

更让我费解的是,就是这般的无情无义,为什么在燕玄如意死后,素和甄却突然后悔起来。

后悔得好似曾经有多么爱她似的,并在过了几百年之后,在燕玄如意死去了几百年之后,他仍还对这段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一霎那念念不忘,乃至刻意把我带到这里,要我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这罪孽的、令他懊恼痛苦的一切。

他这样做到底是为什么…

诚然,此类问题无论在心里问自己多少遍,我始终仍是无法给自己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答案。

不过倒是因此让时间变得短促,仿佛一刹那失神,那个原本看起来还很遥远的目的地一瞬间就近在了咫尺。

高岭山的素和山庄。

很气派,气派到让我恍惚明白了所谓‘宣德瓷中的王者’,究竟是个什么概念。

山庄位于景德镇‘瓷之源’的窑里。

距离坐落于珠山的万彩山庄大约一百多里地,因此,尽管天不亮就出发,当到达目的地时也早已经入夜。不过由于地处繁华的徽饶商道附近,又是有名的高岭土的产地,所以一路而来倒是没因时间而显得冷清,尤其越是接近高岭山,越是热闹,因这地方多的是陶瓷作坊,一听说是素和家的迎亲队要来,自是早早就在山庄附近等着,素和家在当地的声望和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但尽管在人前做足了场面,其实进门时,这场本该是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在当时这种社会环境来看应该是比较潦草的。这一点,从喜儿等丫鬟婆子的脸色和交头接耳的话语里,大致可以感觉到那么一些。

而潦草的原因相当简单。

一则,原本嫁出门时新娘坐的是奢华大轿,但由于半路上轿子的舆杠断了,新郎便借着这一点把新娘困在他的马背上,此后一直到高岭山的素和山庄,再也没有换回轿子。不知素和甄这么做是否是因为在轿中看出我准备逃跑的念头,他的行为极其不合规矩礼数,也让新娘嫁出门时的风光完全丢失了排场。说白了,这是直接抽掉了娘家人的脸面。二则,正因为新娘没坐轿子进门,自然在到了新郎家中后,原本应该有的一系列迎娶新娘的仪式就没办法进行,又因素和甄的哥哥素和寅抱病在床,更是一切从简,所以,原本我所担心的一大堆繁文缛节缛,到最后几乎全都没有照本进行。

这对我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对于一路跟随我来到素和家、骄傲且欣喜地等着看我拜堂成亲的那些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让人难堪的侮辱。

他们怎样也没想到,在万彩山庄时看上去如此温文尔雅,恭顺得体的素和公子,做事竟然会这样随心所欲,无视规矩。即便是借口自家兄长的病重,也不该是半点通融都无,抛头露面就将新娘子带进家门。

只是,无论对此有着怎样的委屈和恼怒,却也都无可奈何,毕竟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嫁出去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即便是燕玄顺在场,只怕也只能袖手旁观,又哪里由得旁人说些什么,怒些什么。

因此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像个木头人一样干巴巴坐在马背上,由素和甄一路带进山庄大门,再被他抱进新屋。而唯一能令他们松一口气的是,从头至尾,我这新娘子的两只脚倒也确实一点都没有沾过地,正如素和甄所承诺的。

“不是奴婢说丧气话,依奴婢看,姑爷的兄长只怕熬不过这几天了吧。”搀着我坐到里屋的床上时,喜儿冲着我低声咕哝道。

要说那些陪嫁来的人中最为忿忿不平的,想来应该就是她了。

奴婢总有个护主的心态,因为主子好,她们才好,若是感到主子受了委屈,她们简直会有如天塌下来一般如临大敌。喜儿是多么擅长察颜变色的一个人,所以早在吃了素和甄的软钉子后,她就开始担心了,眼见如今连天地都不拜我就被直接送进了新房,她心思沉重得仿佛连毛孔都透着一股不安。

当不安被久等的焦虑催化成一种恐惧后,小丫头就开始有点口不择言起来,尽管她的担忧其实不无道理,但我仍不得不用尽可能严厉的态度打断了她的话:“胡说些什么,好端端的想挨顿家法是么?”

“…喜儿只是为姑娘不平。姑娘倒说说,有哪家新娘出嫁时轿子不坐进夫家门,甚至还不拜天地的?刚还说稍待片刻就来接姑娘过去拜堂,可是您瞧,都稍待了多久了?再待下去只怕天都要亮了吧!”

“素和公子不是说得很明白了,他兄长病重,他几天不在家里,势必一回来要先去看看他兄长是否安康,才能有心思拜天地的。你不平个什么来?”

“姑娘还说喜儿。喜儿瞧着姑娘自个儿心里也还是有气的吧,否则,向来总是甄哥哥甄哥哥地叫,如今倒是客客气气地叫起素和公子来了?”

一句话把我说得一阵语塞。

果然还是对燕玄如意了解得太少,所以尽量还是少开口比较好。所幸头上罩着喜帕,喜儿无法看出我脸上一瞬间表情的变化,于是低下头不再理会这个焦虑得像个毛猴子样的丫头,那样静静一通干坐之后,喜儿终究有些熬不住,来回在床边兜了几圈,跺跺脚道:“姑娘先在这里等着,喜儿找外边婆子们问问,或者到前院里打探打探,看姑爷到底被什么事给绊住了手脚。”

这个提议我自然不会反对。

毕竟有她在边上多多少少是个束缚,当即点头,一等她脚步声啪啪跑远,我长出口气,一把扯下脸上那块喜帕,抬头用力吸了两口气。

然后放眼朝四周打量了一阵。

新房是套两进间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