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她还在逛御花园,四处都是皇后的人,要么就是一心想攀附皇后得好处往上爬的人。

然后,这事就捅到皇后耳朵里去了。

只是御花园偷听的丫鬟离的远,听的不真切,当时,郑贵妃是这样说的,“就她,还天命凤骨?我看是萧表少奶奶还差不多,道士说的对,死娘,死弟弟,亲妹在慈云庵吃斋念佛,这不是天生命苦又是什么?”

丫鬟听得模模糊糊,然后想当然的认为郑贵妃说,萧表少奶奶是天命凤骨,沈安玉是天生命苦。

丫鬟赶着立功,就把这话传给皇后听了。

皇后一气之下把派去照顾沈安玉的两个丫鬟找了来,严厉逼问之下,还真问出沈安玉天生命苦之事。

把皇后气的啊,她命苦,没得连累她儿子将来跟着命苦!

只是整个皇宫都知道,她宠溺沈安玉,沈安玉是她给三皇子选的人,不给她一个名分实在说不过去。

只是,安容是不是天生凤骨,碧玉不知道,那会儿她和沈安玉已经落荒而逃了。

碧玉怕死,赶紧将功补过,道,“娘娘,宫外那些假道士,指不定就是被人收买了,胡言乱语的,那御史家生孙子,那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肚子里怀的不是男孩就是女孩,随便一懵,也有五成蒙对,哪里比得上钦天监,让钦天监的大人给萧表少奶奶和五姑娘算一算不就知道了?”

皇后想想也是,只是钦天监顽固的很,从不跟她说坦白话。

碧玉就道,“那是娘娘仁厚,奴婢就不信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敢不听娘娘的。”

这才有了皇后找钦天监赵大人来威逼的事。

皇后不好测沈安玉的生辰八字,就测了安容的。

但是,这会儿,皇后的心是冰冻子,仿佛用木棍轻轻一击,就能碎了。

不用她胡思乱想,想方设法去求证什么。

萧湛那张脸就足矣证明一切!

那是皇家孽种!

皇上那么宠溺他,信任他,除了那是皇上的孽种之外,还作何解释?!

皇后坐在凤椅上,泪流两行。

好半天之后,皇后擦干眼泪,迈步下了台阶。

她瞥了赵大人一眼,狠声道,“今日之事,若是敢走漏半句风声,就别怪本宫心狠手辣!”

赵大人吓的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皇后没有理会她,径直去找徐太后了。

既然祈王不是敌人,那他们就该抱成团。

皇后把紫微星的事告诉徐太后,徐太后的脸…是青红紫轮换了变。

当初,钦天监传出紫微星在西南方向,徐太后就认定是祈王。

她找了钦天监来问,钦天监也说是祈王,这是萧老国公叮嘱的,他们必须要这么说。

徐太后信了,还叮嘱他们,不许走漏一点风声,否则要他们好看。

钦天监是夹在中间难做人啊,得罪谁都是死。

徐太后心底高兴呢,大周本来就是她的,要不是她儿子早死,哪轮的到皇上?

这些年,皇上虽然没有杀她,没有对徐家怎么样,那是他们有言在先,可是这些年她也过的够呛,如履薄冰。

徐太后想收回皇权,因为三皇子是皇上的儿子,所以她更喜欢祈王一些。

可是,现在,皇后告诉她,紫微星不是祈王,是萧湛!

徐太后没差点气疯了!

“又是那个贱女人!”徐太后咬了牙,眸底闪烁着恨意的光芒。

“要不是她,我儿又怎么会早死?!”徐太后怒不可抑。

皇后眉头一挑,太后口中的贱女人指的是定亲王妃?

皇后欲多问两句,徐太后就冷眼望着她,不愿多提一句。

皇后只好闭嘴了。

可是徐太后嘴里问不出来,徐太后身边还有贴身嬷嬷呢。

皇后问贴身嬷嬷,当然是好话说了一箩筐,才哄得贴身嬷嬷据实相告道,“皇后,你别在太后跟前提定亲王妃,太后讨厌她。”

皇后不解了,“为什么?”

在她看来,她们两个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啊。

而且,貌似应该是定亲王妃更讨厌徐太后才是,要不是徐太后,皇后可就是定亲王妃了。

贴身嬷嬷轻轻一叹道,“此事说来话长,皇后也知道,定亲王妃的美貌,便是如今,也没人能比的上,当年,太子对她也是如痴如醉,可是她却对太子不屑一顾,太子身子差,是皇上和太后捧在手心里长大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哪里受了拒绝之痛?要不是受打击太大,又怎么会早早的就去了?”

只要太子多熬一年,就一年啊,就能熬到先皇去世。

就算太子身子差,不还有太后当政。

哪怕太子登基第二天就死了,太后也能立才两岁的祈王为帝,垂帘听政。

又怎么会是今日光景?

大周,太后最想杀的人就是定亲王妃了。

她想嫁给皇上,除非太后死了还差不多。

只是这么些年,太后每每恨意涌动,就会派人去杀定亲王妃。

可是定亲王妃看似柔弱,却是绝顶高手,派去的人,从来都是又去无回。

太后不喜定亲王妃,更不愿意外人提到她,那是为了顾及太子的颜面。

因为个女人的拒绝,就死了,传出去,不会说太子情深,只会说他死了活该。

太子,当以江山社稷为重啊!

皇后听得咋舌,她没想到,定亲王妃当年居然和大周最尊贵的三个男人有瓜葛。

第五百八十九章 密折

厉太子因定亲王妃而死。

徐太后时常唤儿子厉儿,外人提到他,都唤厉太子。

凭心而论,这话说的过重了些。

厉太子久病不愈,身子差,这是人所周知的事,他不是因定亲王妃而病,若说早死一两年,或许和定亲王妃的拒绝有关。

可厉太子求爱,定亲王妃就要答应吗?

嫁给他之后呢,厉太子勉强活几年,定亲王妃就要守寡一辈子吗?

徐太后只想着自己的儿子,把厉太子的死强摁在定亲王妃身上,却不设身处地的替定亲王妃想一想。

就因为这段恨意,恼了定亲王妃。

后来得知皇上要娶定亲王妃,徐太后怎么能不癫狂?

徐太后可是一心认定是定亲王妃害死了她唯一的儿子!

却还想嫁给皇上,将来母仪天下,日日在她面前请安见礼,她如何能忍?!

只怕是见到,她就忍不住想抓花定亲王妃那张祸水脸。

那时候徐太后已经疯了,她见不得定亲王妃好过。

朝堂上夺嫡,比起定亲王妃要嫁给皇上都不算是事。

徐太后是女人,她懂怎么报复女人。

她找来郑太后,和她求和,只要皇上娶她侄女做皇后,她就支持皇上。

其实只要徐太后不反对,不从中作梗,太子之位,将来的皇位就是皇上的囊中之物。

徐太后难得放了话,不再添麻烦,郑太后怎么会不答应?

虽然担忧将来徐太后会把控皇后,借皇后之手为乱后宫,可不是还有她坐镇吗。还有皇上。

等坐上皇位,她徐太后就是手再长,也管不了掌握了大周生杀大权的皇上。

只是只能委屈定亲王妃做贵妃了,郑太后想的好,若是定亲王妃真爱皇上,会愿意为皇上有所牺牲。

可是这牺牲定亲王妃不愿意,看看靖北侯夫人当初的决绝。身怀六甲还和夫君和离。就知道萧家女儿的烈性了。

定亲王妃宁愿皇上只做一个王爷,哪怕是个闲散王爷,也不愿意在江山和美人中。他选择了江山。

皇上那会儿也是爱极了定亲王妃,这不和郑太后闹上了,不愿意娶皇后,皇位他自己能抢!

当初先皇也是知道厉太子为何而死的。心底对厉太子失望之余,也恼了定亲王妃。

现在又有一个儿子。因为她,不要了江山!

这女人,是萧老儿生出来祸害他大周的吧?!

这话,先皇当然只敢在心里说说。要知道萧老国公可是疼爱极了两个女儿,他要敢说他女儿不好,那是没事找堵受。

徐太后擅长揣测圣意。这也是她为什么在后宫站稳脚跟,地位牢固的原因。

徐太后知道先皇想把皇位传给皇上。又不满皇上美人不爱江山的做法。

她徐太后就看的爽利多,皇上不是不爱江山,他是江山美人都想要!

定亲王妃是敌人,皇上更是!

若不是这么多年,皇上和太子争高下,太子心情好,病情就好。

她根本就不会让皇上如愿的!

别说贵妃之位,就是一个丫鬟,她都不想定亲王妃出现在宫里,常伴皇上左右!

这不,徐太后就开始使坏了,在先皇耳边吹风,那时候先皇也是病糊涂了,徐太后说什么,他信什么。

徐太后说萧国公府权势太大,萧老国公又性子霸道,对先皇都敢有不敬之言了,要是皇上娶了他女儿,那可就是他的女婿了,那时候皇上敢在萧老国公面前吭气吗?

那整个朝纲,不都是萧老国公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这大周的江山,先皇传给的是自己的儿子,可不是他萧老国公。

一番挑拨之言,先皇觉得,皇上不能娶谁也不能娶萧老国公的女儿。

徐太后见皇上起了念头,继续煽风点火,说定亲王妃要是不嫁人,皇上压根就不会死心。

要是定亲王妃嫁的是等闲之人,别说萧国公府不愿意了,只怕皇上将来登基了,还会做出有损皇家威严的事来。

这是说将来皇上会不顾一切的把定亲王妃抢回来,这事,前朝不是没有过,让先皇引以为戒。

先皇觉得徐太后一心为朝廷,就问她,把定亲王妃赐婚给谁好。

徐太后就笑道,“只怕没有比定亲王世子更合适的人选了。”

定亲王世子,家世不用说了,两朝贵胄。

更重要的是,定亲王世子和皇上算是打小一起长大,兄弟情深啊。

皇上再狠,能跟自己的兄弟抢女人吗?

当然了,徐太后还有话没说。

皇上想抢回定亲王妃更好,到时候为人唾弃,定亲王能坐视不理,任由皇上为所欲为吗?

要是定亲王府和皇上,和萧国公府反目了更好。

徐太后挑起了先皇赐婚的心思,但是她通情理啊,先皇赐婚前,她还让先皇先问问郑太后的意思,若是她不同意,那就当她的提议没说。

她还催着先皇赶快去问问郑太后,这事慢不得。

徐太后太心急了,这事不早尘埃落定,她心底不安。

更重要的是那这会儿老定亲王妃正好在郑太后宫中!

先皇当着老定亲王妃的面问这事,郑太后敢说不同意,敢说定亲王妃她想留着给自己儿子做侧妃吗?

那时候,她还没和先皇说想给皇上娶徐太后娘家侄女的事,正妃没娶,就定下侧妃,还让萧老国公的女儿做侧妃,她说不出口啊。

再加上当时老定亲王妃已经高兴的站起来谢恩了。

郑太后除了在心底叹息一声,什么话也没说。

然后,先皇就下了赐婚的圣旨。

当天,先皇又把皇后赐婚给了皇上。

后来,当然还出了一箩筐的事。不过先皇刚愎自用,逼皇上在太子之位和退婚中选一个。

若是他一定要娶定亲王妃,就与太子之位无缘!

郑太后下跪苦求,逼皇上选了太子之位。

徐太后的目的达到了。

皇上娶了皇后。

定亲王妃嫁给了定亲王。

不过徐太后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把萧国公府和皇上得罪死了。

先皇驾崩之后,郑太后和萧老国公逼的徐太后抱着才三岁大的祈王去封地常住。

徐太后的娘家徐家这么多年更是夹着尾巴做人。

便是现在,徐太后回宫。也是步步小心。不敢行差踏错半步。

徐太后贴身嬷嬷说了一堆后道,“太后这么多年过的很苦,她可就指望祈王和三皇子了。三皇子身上流着徐家的血脉,祈王身上可没有,孰轻孰重,太后心里清楚着呢。只是祈王毕竟是太后一手养大的,多疼他一些也在情理之中的事。皇后切莫多心。”

皇后点头,表示她知道,不过她又皱眉了,“当年定亲王妃未婚先孕。还生下了孩子,怎么没公诸于众?”

只要把这事捅出来,定亲王妃肯定嫁不进定亲王府。皇上也不可能就此认命了才对啊。

贴身嬷嬷摇头,“这事奴婢也不知道呢。当年谁也没提定亲王妃怀了身孕的事,谁能想到,皇上还有个大皇子流落宫外?而且,当年靖北侯夫人确实身怀六甲。”

要是萧湛是皇上的大皇子,那靖北侯夫人当年生下的孩子如今又在哪儿?

听到贴身嬷嬷提到大皇子,皇后的心就一阵揪疼。

当年,她生下大皇子,不足三天,就夭折了。

她还记得那天,满朝文武都来参加大皇子的洗三朝。

皇家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大皇子,又是嫡长子,他的洗三朝,比皇后嫁给皇上还要热闹。

新婚才半个月的定亲王和定亲王妃也进了宫。

她还记得,那一天送洗三礼时,定亲王妃送了一块玉佩,那是一块麒麟玉佩。

样式虽然精致,可皇后不是什么没见过好东西的人,那玉佩,在她眼里,也只算得上定亲王妃送的礼贵重了些,也比较符合她的身份。

可皇后清楚的记得,皇上瞧见那块玉佩的时候,眸底有一瞬间的愤岔和怒火。

只一瞬间,快到叫人以为是看花了眼。

再后来,等洗三结束后,皇后心情很好的挑礼物,打算挂大皇子身上。

可是挑来挑去,都没有再见到麒麟玉佩。

她还记得问丫鬟,“定亲王世子妃送的麒麟玉佩呢?”

丫鬟回道,“皇上摔碎了。”

皇后眉头一拧,“摔碎了?”

丫鬟点头,“是啊,奴婢端了礼物进屋,皇上随手拿了麒麟玉佩,丢门外去了,砸在青石地上…”

皇后当时没在意,她并不知道皇上和定亲王妃之间的事。

只当皇上不喜欢那玉佩。

可是,当天夜里,大皇子就夭折了!

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是谁害死了她的大皇子!

她怀疑过郑太后,怀疑过郑贵妃,当时宫里只要得宠的妃子,她都怀疑过。

想着,皇后的心有些荒凉。

她不敢想,可她忍不住胡思乱想。

她的大皇子会死,和那块玉佩有脱不了的干系!

定亲王妃性子冷淡,又不喜言语,连皇宫她都极少来,除非逼不得已。

她不会,她也没那个机会害大皇子,因为她只是看了大皇子一眼,把玉佩搁下,就到一旁站着了。

那块玉佩,只怕是皇上当年送给定亲王妃之物。

指不定就是定亲王妃怀了身孕后,皇上送给她腹中孩子的!

麒麟,多是长辈送给小辈之物。

定亲王妃把玉佩还回来,皇上会怎么想?

孩子死了,那玉佩没用了,还是留给大皇子吧。

亦或者是,定亲王妃故意用那玉佩来刺激皇上,提醒他在皇宫之外,还有一个儿子,那才是他的大皇子!

皇上会想到什么?

会想到徐太后的逼迫,若不是徐太后苦苦相逼,他不会抱憾终身。

人总是容易迁怒的,她是徐太后的娘家侄女,是她霸占了原本他该给定亲王妃的皇后之位,还有她生的孩子,也抢了人家的位置…

越想,皇后的脸越是苍白。

她猛摇头,她不信!

她不信,她的大皇子不可能是皇上杀的。

虎毒不食子啊!

可是玉佩碎了,她的大皇子死了,当真只是一个巧合吗?

还有这么多年,皇上始终不提立太子的事,明知道紫微星指的是萧湛,他还给萧湛十三万兵权,皇上他到底想做什么,想把皇位传给那个孽种吗?!

皇后一怒之下,将手里的茶盏摔了下去。

上等牡丹彩窑茶盏,砸在大红牡丹地毯上,地毯瞬间成暗红色。

外面,三皇子迈步进来,敛眉道,“母妃,谁惹你生气了?”

皇后深呼一口气,脸色缓和了三分,道,“皇儿怎么来了?”

三皇子摆摆手,让屋子里丫鬟全部退出去,然后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折,道,“父皇派周御史去云州巡视,又不知道什么缘故,把周御史支开了,周御史写了封奏折回京,送奏折的官兵被杀,奏折刚好让我安插在云州的眼线捡到了,辗转到了我手中。”

闻言,皇后哼笑一声,“云州不干不净,皇上派周御史去查,他是出了名的铁血御史,眼明心细,肯定是查到了什么,送奏折的官兵才会被人追杀,他倒是命大,皇上把他支开了,不过,以祈王的手段,只怕这会儿也是凶多吉少了,对了,他查到什么了?”

三皇子把奏折递给皇后。

皇后接过,扫了两眼后,脸色一青。

眉头皱的能跟包子一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