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找死

太子露出关切的神情,看向江瑾瑜:“这是怎么了?”

“妾身,”江瑾瑜刚说出两个字立即又哽咽起来,拿着帕子捂住了脸,“没…没什么…冲撞到了太子爷,还请太子爷不要责怪。”

江家女在跟他道歉,而且是如此谦卑的模样,想想宫中趾高气昂的惠妃,太子莫名得到了些快感,仿佛他已经和父皇一样,能够让天底下的女人卑躬屈膝。

江瑾瑜话音刚落,已经有下人追过来。

太子故意面色一沉冷声道:“你们怎么敢怠慢冉大小姐。”

下人吓得跪在地上:“奴婢们不敢,方才…大小姐看到了府中的庵堂就…”

太子立即想到了江瑾瑜的处境,若是真的被晋王退亲,除了死之外也就只能在庵堂里了却残生,江瑾瑜就是因为这个才会哭泣。

这样的美人怎么能落得如此下场。

太子心中一动,若是他能将江瑾瑜收在房中,也算是和江家联姻,五姓望族都站在他这边,他的东宫之位就没有人能够夺走。

“你也不要伤心,”太子将帕子递给江瑾瑜,“我那弟弟…唉…着实太荒唐…这门亲事不知多少人羡慕,若不是有赐婚的圣旨,只怕江家的门槛早就被说亲的人踏破了。”

江瑾瑜擦着眼角,太子清清楚楚地看到江瑾瑜那吹弹而破的肌肤,不由地向前走了两步。

江瑾瑜见状立即躲开。

这样一走一躲倒让太子的心如猫抓般痒起来,只想一把将这美人搂在怀中。

“如今不可能了,谁愿意要一个被晋王退婚的女子。”江瑾瑜声音中满是悲凉。

“若是你愿意,”太子目光雪亮,“自然有很多人在等着,你看看这偌大的太子府,只有太子妃一个人苦苦支撑,假以时日…怎好没人帮衬…你若是愿意…”

江瑾瑜妙目中满是诧异:“太…太子爷…您…您这是…”说到后面本来苍白的脸上竟然浮起了红霞。

太子愈发相信江瑾瑜愿意嫁到太子府来。

“我说的都是真的,”太子道,“我会跟父皇说,让父皇将你许给我,只是侧妃有些委屈了你…”

“您这是…在…向妾身说笑吗?”江瑾瑜眼睛中满是受宠若惊的神情。

太子再次感觉到了满足,方才只是一时兴起,现在他却想要将这件事坐实,这对他来说百利而无一弊。

太子还想说话,江瑾瑜已经慌张地跑开,这是这次她没有再哭。

“走吧,”太子看着江瑾瑜的背影消失,这才吩咐管事,“去见定州知府。”

江瑾瑜气喘吁吁地在假山石后停下来,抚住胸口看着东嬷嬷:“我…方才做的怎么样?”

“好,”东嬷嬷道,“太子爷已经对大女动了心,只要再见一次,太子爷定然会向皇上求这门亲事,您虽然被晋王爷退了亲,却嫁给了太子爷,不会有人小瞧您,虽然那是侧妃…”

“现在是侧妃罢了。”江瑾瑜并不担忧,太子妃能死一个,就能死第二个,再说最重要的是将来的皇后之位。

所有人都以为她从此完了,她就要让他们看看,什么才是真的本事。她还要晋王后悔,就因为退了这门亲事,晋王就跟那皇位再也无缘了。

江瑾瑜看向旁边的东嬷嬷,东嬷嬷嘴角微微上扬,脸上是喜悦的笑容,不知为什么这些日子东嬷嬷看起来很高兴,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这般情形。

“你怎么会这样欢喜?”江瑾瑜问出口。

东嬷嬷柔声道:“因为奴婢很欣慰,大小姐遇到这样的事并不慌乱,还能想出应对之法,当真是长进了。”

江瑾瑜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

东嬷嬷眼睛中露出期望的神采,终于她等到了一个能够打击江家的机会,而且季大小姐还有可能是公主…只要想到这个她心中就激动不已,这次她定然要想方设法地帮忙,就算冒着危险那也很值得。

太子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神情:“你说什么?”

定州知府道:“从前朝廷查下来,我们用来充数的都是江家的人。”

太子仍旧不肯相信:“不都是迁移过来开荒的百姓吗?”

定州知府吞咽一口:“从前卑职也是这样想,现在…刚刚知晓…这…这都是江家…的屯兵,因为河东年年都有战事,皇上曾想要夺回安西四镇,江家就照皇上的心思悄悄地招兵买马,可惜皇上一直将这件事搁置,江家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只能将招到的兵卒分散开来,这样不会引人注意,等到皇上要征战西疆,又能立即将他们聚集在一起…”

“现在李家害死了江冉,知道江家必然会向他们问罪,就准备从这件事下手,在皇上那里将江家一军,江家自身难保,就不会再找李家的麻烦。

皇上当然不会说江家暗中招兵是暗中领了圣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要有个说法,江家八成就要吃亏,卑职担心李家紧拽着江家不放,我们这些年的作为也会暴露。”

太子皱起眉头,他最讨厌的就是引火上身,本来是李家和江家的争斗,却把他拉下水:“想想办法我们怎么才能脱身。”

“太子爷,”定州知府道,“您就没有想过帮江家吗?这可是天赐良机,您在危急时刻帮了江家一把,江家一定会站在您这边。”

太子皱起眉头思量,他帮江家就是要对付李约:“没有那么容易。”李约是什么人他很清楚,即便他是太子也不想有这样的对手,再说…当年的事…总之他不想李约回到众人视线中来。

定州知府道:“我知道太子爷在顾虑什么,如果能趁机杀了他们永除后患呢?卑职听说一件事,先皇的太子…还有后人在世,常宁公主的死只怕与这件事有关。”

太子睁大了眼睛:“你…你听谁说的?”他恨不得立即去捂住定州知府的嘴,“想要活命的话,以后一个字也不要提。”

定州知府不慌不忙地道:“卑职可不敢说,却有人要查出个结果。”

“那他就是找死,”太子咬牙切齿,说到这里他眼睛一亮,“你是说让我用这件事对付李约?”

定州知府躬身:“一切都是真的话,就算太子爷不提也会有人闹出来,太子爷不如先动手。”

太子攥起手没有说话。

定州知府继续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太子眼前浮起江瑾瑜的脸,江家不止这一件事需要他的帮忙,或许真是一个机会?

“你来到京城,定州可安排了人盯着李家和那季氏?”

定州知府道:“您放心,卑职不敢怠慢。”

“他们既然找死,”太子站起身在屋子里踱步,“就怪不得我动手了。”

季嫣然面前的就是林家在定州的一处宅院。

整个院落看起来并不大,留在这里的林家家人都上了年纪,守门的老家人见到季嫣然立即上前行礼道:“李三奶奶快请进吧。”

林让写了家书吩咐家人好生照顾季嫣然,季嫣然在定州时就准备在林家这处宅院落脚。

她来到定州已经有些日子,只是一直在卫所处置病患,今日才有时间登门。

老家人引着季嫣然走向内院,走进了月亮门,一处景致立即映入眼帘。

两次种着紫藤,花树的中间是一架秋千。

季嫣然心中一颤,耳边仿佛响起了欢笑声,似是看到紫藤花盛开时的情形。

眼前一切竟然和她梦中见到的一模一样。

……………………

鱼找鱼虾找虾

第二百七十三章 小时候的记忆

季嫣然回过神时,已经坐在了秋千上,微风吹在她的脸上,头上的木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抬起头就是湛蓝的天空。

虽然不是紫藤的花期,但是她却闻到了紫藤的香味儿。

“这孩子怎么就喜欢吃这花。”

朦胧中似是听到有人无奈的低喃。

她却小心翼翼地将紫藤花摆在点心上,然后小口咬下去,花瓣脆脆的软软的。

嘴里都是紫藤花,鼻尖上顶着紫藤花,她张开手笑个不停,好像自己也变得如同紫藤花般漂亮。

“已经好久没有人坐这秋千了。”

林家老家人的声音让季嫣然从记忆中回过神来。

老家人脸上是欣慰的神情:“这处宅院是我们大老爷第一次到定州时就看上的,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出自大老爷的手,大老爷在的时候每年都要在这里几个月。

大老爷去世之后,夫人就和公主住了进来。后来夫人和公主相继没了,公爵爷又回去了岭南,也就没有什么人再来…不过公爵爷吩咐我们定然要仔细打理,每年都要修葺花园,就像大老爷一家在的时候一样。”

林家下人说的大老爷就应该是常宁公主的父亲,

常宁公主小时候在这个院子里长大,所以她才会对这紫藤花记忆深刻。

季嫣然轻轻地晃着秋千。

“听说您是来治瘟疫的。”林家老家人端上一杯茶低声询问。

季嫣然点点头。

老家人欲言又止。

季嫣然抬起头笑道:“从前公主不是也治病救人。”

老家人眼睛亮起来也就打开了话匣子:“您也知晓我们公主的事?我们林家在定州的药铺就是公主开起来的,只不过后来公主就很少出宫,自然顾不上这边,药铺也就交给了几个管事打理。”

她现在脑海里只有些小时候的记忆,后来常宁公主都做了些什么,她一点印象都没有。

老家人躬身:“夫人说家里的药铺都随您用处,您来到定州有几日了,只是一直脱不开身,药铺上的掌柜也就没有去拜见您,您看看是不是要将他们叫过来。”

“不用了,”季嫣然道,“我有些累要先休息,明日下午再说。”

老家人有些惊讶,李三奶奶看起来是一副满不在意的模样,仿佛并不将这些放在心上,若是换做公主恐怕所有人都要忙的脚不沾地。

这瘟疫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十几天的功夫就蔓延开,现在到处人心惶惶,都说李三奶奶医术好,至少他们盼着李三奶奶能来。

除了李三奶奶在边疆卫所上名声很响之外,还因为李三奶奶跟公主师出同门。

难道是因为李三奶奶对平瘟疫已经胸有成竹?

“三奶奶,”下人低声道,“您还需要我们准备些什么?现在药材也不容易买全。”

季嫣然笑道:“我的药不用事先准备。”

那是为什么呢?下人有些怔愣。

“你们没听到外面怎么说我吗?”季嫣然边向院子里走边道。

老家人仔细地想着:“说您是…神医。”

季嫣然很满意这个回答:“我就是能救命的药。”

看着老家人那惊愕的神情,季嫣然忍不住笑了:“林家的药铺这些年生意如何?”

老家人半晌才缓过神:“没有公主在的时候好,不过…也算不错,大家都很念当年林家救助百姓的旧情。”

果然名声是很好的东西啊!

季嫣然心中惊叹一声,看向老家人:“这些日子可能要辛苦你们了,等大家都知晓我住在这里,只怕会不断有人登门。”

李三奶奶说的是慕名求医的人,他们经历过类似的情形,周围的郎中慕名前来,就想与释空法师和公主一起辨症,甚至有人想要拜公主为师。虽然公主是个女子,但是附近的郎中都对公主很是尊敬。

老家人道:“您放心,我们会好好安排,不会出什么乱子。”

季嫣然道:“你告诉大家,无论如何都不要慌张就对了,我能处置好。”

老家人躬身应下来,李三奶奶这样斩钉截铁地说话,光是听着就让人很有信心。怪不得夫人让他们都听李三奶奶的,公主当年也是如此,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稳住局面,身边的人也是谨慎、小心,做事滴水不漏。

“这处院子,”季嫣然指了指,“我能进去看看吗?”

粉色花墙的院落,从外面看朴实无华,无论是谁从这里走过,都不应该能够注意到,李三奶奶一定是凑巧了才会要去看。

老家人忙道:“自然可以,只不过那从前是大夫人养病的院子,您若是不嫌弃奴婢就去引路。”

推开门,屏风后进去就是暖阁,里面是一张软榻。

季嫣然好像看到小小的人影坐在榻上乞求母亲安康,可惜…不是任何病都能治好,母亲就这样慢慢消瘦下去。

屋子里静悄悄的,母亲大多时候闭着眼睛不跟任何人说话,仿佛是要让她适应将来没有母亲的日子。

就因为这样,她去求释空法师传她医术。

心中的一切慢慢明晰,她想要的答案逐渐展现在她面前。

季嫣然在房间里歇下,老家人才带着几个管事退了出去,正要给药铺管事送信,让他们明日下午来家中,门口的下人就来禀告:“不知从哪里来了人在门口吵闹。”

老家人一惊,李三奶奶在这里的消息这么快就传了出去?

“是来求医的?”

生了病心中焦急也情有可原。

下人点点头但是很快又摇头:“是病患…可…他们却不是求医问药…而是来骂李三奶奶骗人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