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这两年过后,即使兴哥儿几个还不怎么会种地,可是这坡地都成了熟田,请佃户也能容易些,而舅舅家有了属于自己的更多的田地,离着自家的田地还近便,日常下地的时候,对着自己苦心操持过的田地,到时候能不多多照看一下?岂不是平白多了两家来帮着监督佃户的人家?

齐氏那个算盘珠子拨拉的那是劈啪作响,怎么算都不会吃亏,还帮衬了娘家,让娘家也沾光有了立起来的机会,不说以后怎么样吧,反正这会儿两个舅舅那真是满脸的感激。

“那,那,我听说,这一次你买了好些田地,不说荒地,就是中田也又买了不少,这,这外甥挣钱就是再厉害,你能够用?”

看看,连舅舅家都担心了不是,可见这齐氏花钱花的多让人胆战心惊了。

“钱什么时候会够用?借了给你们,我这也就剩下些吃饭钱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到底我们家是渔民,他们还能出海,只要不是大风大雨的,就不怕没有收获,只要收了收获,那总能得些出息回来,不愁吃不上饭。既然能吃饭了,那自然剩下的就该做长远的打算,今年除了这么一个事儿之外,剩下的我也不准备再折腾了,以后挣的每一分钱,都要攒起来,倒是办喜酒用。”

合着你自己也知道自己折腾啊,这两个舅舅,听了这话,额头差点都要冒冷汗了,这妹子,往日在家的时候也没看出来是这么个能奔达的人啊,不过这奔达的能帮着他们兄弟,他们还是很高兴的。

第52章

不过是出去了一天,回到家这家中存银又只剩下七两,贾训只觉得脑仁都在发胀,忍不住捂着额头,闭着眼睛,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兴哥儿也是满脸的苦涩,张了好几次的嘴,都不知道和娘说什么好,他能怎么说?借钱的是自家舅舅家,还是一直以来对他们很好的舅舅家,如今他们家宽裕了总不能说舅舅想要置办家业,他们不帮衬不是?若是他是这样忘恩负义的人,那么这将近一年来,自家好过了之后,娘时不时的让他们兄弟送粮食,送鱼过去的时候,他才不会那样痛快,二话不说就一次次的往舅舅家跑了。

说一句不好听的,这舅舅家如今能在吃饱了饭的情况下,还能积攒下二两银子的家底,这里头贾家的帮扶那是怎么都分不开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要说不借给舅舅,这话他真的是怎么都说不出口,更不用说这一次不是送,而是借,舅舅家都已经准备用帮着种地两年来偿还债务了,他还能说不?这不是得罪人,让人说他无情无义?二十亩地,就是不给舅舅家种,那他们自己请人来做工,那也绝对不会少花销了去,两年的时间,说不得比这二两银子一家花的还要多些呢,这真说起来,还是他们占了舅舅家的便宜,他还能怎么说?

只是这一想到自家的存银又迅速下降,到了警戒线,眼看着若是他们不出海的话,这银子花到他准备成亲的时候,只怕是连宴席都置办不起了,他哪里能不发愁?他和贾训两个可是要读书的,还有小三,一家子三个娃的束脩可不是小数目,纸笔也一样要花钱。这钱紧巴的都快要挤占口粮的银子了。

“好了,你们发什么愁啊,真当你娘是个不会算计的人了?我都想好了,我和鱼娘每日除了做饭,就去海滩捡海螺,串风铃,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家织布,你们呢,出海的时候,尽可能的在近海,下海捞点好货色,这样一来虽然辛苦些,可是到底加在一起挣钱还是不少的,一个月挣出一两银子应该是没问题的,而家里存下的粮食,也足够我们吃一个月上下,用野菜,蘑菇,海鱼,饭菜一样不少,就是盐油,上次买的也足够用两三个月,到了一个月之后,秋收也差不多到了,那时候我们年初买的那六亩地的租子收上来,这粮食也不用买了,怎么也能吃到过年的,新买的地,种下的秋菜,到了十一月份也能收上一茬,不但能让家里有足够的蔬菜吃,还能卖出去换点钱,这样一算,最起码到年底,这每月一两银子的出息,基本上就不用花了,甚至还能多积攒一些,即使有其他零碎的花销,我算了算,这么攒起来,怎么也能有十两银子了不是。至于过冬的衣裳,去年新买的还好的很,自然也是不用再买了,这十两自然正好是用到了兴哥儿的婚事上头,那是足够的了,连着小苗那边的嫁衣都能置办出来。”

齐氏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的将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往外说,说的贾训都有些傻眼了,他都没想到,这个看着花钱如流水的娘,居然算的这么精,你还别说,让她这么一算,好像自家如今这七两银子存着都是多的,就是只存下五两,只怕也是够用的,毕竟这乡下地方,又是同一个村子里的男女成亲,能花销多少去?不过是请村子里的人吃一顿好的,置办几件体面衣裳而已,这能花多少去?五两也足够了。

更不用说,这王小苗本就是个要强的女子,连他都听说了,为了给自家长脸,她和王奶奶吃用都很是俭省,靠着织布和串风铃什么的,足足积攒下了二两银子,还请人帮着打了两个不错的木箱子,漆了红漆,还有两匹王奶奶自己织好,又去请了人染了色的细布,合着兴哥儿前些时候偷偷送去的一只银簪子,一对银耳环,再有家里日子好过之后,娘另外补上的一些聘礼的东西,像是梳妆匣子啊,两匹红布啊,还有一对银镯子,这出嫁的首饰,布匹上都已经很看得过去了,若是加上平日穿的衣裳,被褥什么的,也能收拾出两台的嫁妆来,在这样的村子里,有这么两台嫁妆,那已经是可以过得去的样子了。

这样一想,似乎这兴哥儿成婚,已经不再是银钱不济的样子了,毕竟这最大的一个大头,休整新房什么的,已经不用了,自家在起屋子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一步给一并做好了,如今正房西屋一明一暗两间房间里头,一应的家具都已经很是齐全了,即使比不上那些大户人家,地主什么的,可是在这个村子里那绝对也是属于齐全的。屋子又是新盖的,不用重新粉刷,那样还能花在哪里?

一想到这些,贾训立马觉得自己和兴哥儿似乎很蠢,居然连这么一个目不识丁的妇人都比不上。只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好容易过上了相对宽裕的日子,这一下子却有重新紧巴了起来,要让全家人一个个都忙的像是个陀螺一样,才能保证日子顺畅,实在是有些让他沮丧。

“娘啊,可是束脩这里怎么办?那可要不少钱的。”

“我们不过是小户人家,只要学着其他人家的样子,给束脩就成了,不用太过多礼,若是这样,咱们挤一挤,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最重要的是,兴哥儿,二子,这一年来,咱们家收入急剧,又盖了如此的大屋,你们还上学读书识字,日子确实是好了很多,可是你们却也不能就此有了奢靡的心思,是,有银子过好日子谁都想,就是其他人家也比往年过得宽松,各个都挺高兴的,可是你们也该看到,咱们家和其他村中的人家却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咱们这村子里总计也不过是这么些人家,往日贫困的时候,即使艰难,各家都能相互扶持,若是如今有了银钱,却和其他人家生分了,那岂不是得不偿失?坏了大家邻里的情分?所以啊,你们即使挣钱再多,也该记着,该收敛的时候收敛,万不可做出和他人太过迥异的事儿来,这才是长久维持邻里之道。”

说起了这个,齐氏忍不住叹息了几声,看着两个儿子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这才继续说道:

“咱们家这屋子起来了这么些个时候,除了一开始大家过来瞧瞧,如今上门来串门的人家却没有以往在山洞多了,这事儿娘放在心中已经好些日子了,好在最近就是莫大家那样住屋子都要挤在一处的人家,如今也有了家底,开荒的开荒,起屋子的起屋子,大家的情况越发的好了起来,这才松了口气,不然我这心中只怕越是难受,你们想想看,兴哥儿和小苗定亲这么久了,以前王奶奶可有想如今这样拼命?吃饭不愁了,可是这织布却一刻不停,我去劝她歇歇,她都不肯,为了什么?还不是因为如今咱们家眼瞧着兴起来了,她怕小苗没有嫁妆,嫁进来让人看不起?银钱是个好东西,可是这银钱也作孽,生生的让王奶奶这么一个老人,这样的费神费心。”

这些话,简直就是暮鼓晨钟一般的敲入了兴哥儿几个的心中,回过头想一想这些时间这村中的事情,可不就是如此,银钱是多了起来,可是因为他们家如今几乎是村中家产比村长家还要厚实的一家,倒是和村中其他人拉开了距离,往日常常上门的人都有些局促起来,不说别人,就是兴哥儿自己,那最是要好的几个少年,最近往来的都少了些,虽然是因为读书,因为时间不够,出海频繁,不得不总是和自家弟弟在一处,可这多少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了。

想到这里,兴哥儿也一脸严肃的点头说道:

“娘,若不是你说我都没发现,确实,咱们和村民都生疏了,这样,后日我和二子出海的时候,叫上往日和我一同出海的几个一起吧,多聚几次,总能消除一些,其他的就像是娘说的,咱们也该收敛些,娘和鱼娘辛苦些,好歹也好让各家知道,咱们家的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和大家一起在海里讨食吃,不是那种脱离了根本的人家。”

这一次齐氏敞开心扉的话,让这个似乎在追求银钱的路上又多了几分厚重,倒是少了几分暴发户式的张扬,就是贾训看着这样的家,也不住的欢喜,想想贾家,之所以落败,或许就是少了那么一个人能有这一份低调的见识,少了这么一份约束自然张扬而喧嚣,而世道本就是如此,越是张扬的人家,越是受到瞩目,而越是被瞩目的人家,自然也越容易被人掀翻。倒是如今这个小家,从一开始就懂得什么是收敛,这样的人家若是能慢慢积攒,只怕未来更加的可期。

第53章

好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跟着贾训,那些海底的宝贝也不是分分钟都等候他去随便摘取的,所以这之后的几个月里,贾训并没有能再一次扭转家中的经济,倒是村中的其他人,有几个运势不错,在海底捡到了不错的大海螺,买了个好价钱。

齐氏带着一家子人每日辛辛苦苦的操劳,不是织布就是捡海螺,就是最小的小三,每日从学堂回来,也换上一身补丁最多的衣裳,跟着往日的小伙伴们去山上拾柴火,挖野菜,采蘑菇,一刻不停,时间不久,往日的气氛就又回来了,家中时不时就会有邻居过来说说话,交换些刚得的好东西什么的。

还有不少人过来找齐氏,买他们家如今刚浮出来的第一窝的小鸡,准备学着齐氏的样子,在家里也置办上一个鸡棚,好让家中出息再多一些,这些时日不说卖鸡蛋能得多少钱了,好歹贾家一家子吃鸡蛋倒是方便了不少,让几个孩子脸色越发的好了,这可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谁家大人不心疼孩子?自然也想着用这个又能挣钱,又能时不时改善一下自家伙食的法子。往日是没有那么多闲工夫,也没有那个心思,更担心这喂鸡的消耗,可如今看着野菜,虫子,贝壳,这鸡都能吃,他们倒是放心了不少,自然也想着跟风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了冬日,出海的人渐渐开始少了起来,就越发的明显了,大家都有了些空闲,日子也眼见着过得比去年好,那些妇人自然有了更多的时间走门串户了。

“莫大娘,您来了啊。”

兴哥儿和贾训走进家门,一眼就看到和自家娘坐在院子里,一同摘菜的莫大娘,立马就打了一个招呼,如今莫大家的房子已经起好了,这一家子人多,自然屋子也多,这么一盖起来,虽然还是海草的顶子,可这密密麻麻的一片屋顶,还是很能看出气势的,再加上那三十五亩的田地,虽然是坡地,是刚开荒的,可是却也是数一数二的地主了,在村子里倒是也有了一些兴旺人家的样子,连带着往日忙碌的才四十不到,就已经开始花白了头发的莫大娘脸色也越发的好看了起来。整张脸也不再是往日愁眉苦脸的样子。

“你们兄弟回来了啊,辛苦了,对了,兴哥儿,大娘问你,这一次你们家坡地上收的菜什么时候去卖?”

“就过几日,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想着等你们空闲下来,你莫大伯要借你们家的骡车用用,也好卖菜不是。”

这倒是,这村子里虽然说一家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些了,几乎所有的人家屋子都变了样,猛地到这村子一看,几乎都会以为这是个新建的村落,可是真说起来,那也不过是表面的风光,真算算家底,却依然薄的很,即使基本上每家都有了几亩的坡地,可是这地刚开始养,能带来的收益少,能种出蔬菜来,补充一下买地的本钱就不错了,更不用说有银钱置办车子了,所以到了如今,这村中真正有车的不过是贾家和村长家,就这么两个车子,十几家人家要用,紧张那是肯定的,所以提前来问也是正常,兴哥儿一听便应了下来。

“知道了,这样我那边弄好了,就和莫大伯说就是了。”

“那就好,你舅舅家人手够不?不成我让你莫大伯他们一同帮帮手?”

莫家别的不多就是人手多,她刚才就过来说借车,想问问齐氏这边借车是个什么价,毕竟这可不是一次两次,想要把这些地里的东西都卖了,她算计着,怎么也要个四五日的功夫,若是这样,她可真是不好意思白用,可不想齐氏怎么也不肯说,往年虽然用车的时候也有,可那是村长的车,又是托村长帮着卖鱼的,这和单纯的借车子又有不一样,她是真不知道该怎么算,如今听着兴哥儿说这菜地里还没有收,立马就有了主意了,不给钱也行啊,那咱们就出力好了,帮着收菜这总是成的,这样一来,即使不给借车的钱,她自己心里也安生了。

兴哥儿听了倒是一愣,随即有些不安的问道:

“不用吧,你家的地可比我家还多呢。”

“我家不是人多嘛,那么些孩子,还有你莫爷爷,都是能出力的,再说了,人多,收拾起来也快。”

见着兴哥儿没有立马反对,莫大娘立马就这么把事儿给定了下来,顺嘴还说道:

“你们以后啊,可别那么见外了,如今我们也算是亲戚,你是不知道,我刚才还和你娘说起呢,你莫大伯给你大牛哥定亲了,就是秋山村你们娘族里那个老七家的大闺女,那是你们表姐吧,这么算,大牛可就是你们表姐夫了,这关系可不远。”

跟在后面一直听着他们说话的贾训听着这关系谱,脑子里立马闪过了这老七的家境,还真是不远,说起来,也是他们堂舅,只是这个舅舅比那城里的那个三舅更远些,又隔了一代,这一家子人口少,不过是二老带着大闺女,小儿子,一个十五,一个十岁,土地也少,不过是二亩坡地,家境实在是艰难的很,好在这个舅舅还会做点泥瓦的活计,附近有什么人家起屋子什么的,总会叫上他,零零碎碎的倒是也能挣点钱。

想想前一阵子这渔村起屋子大兴,除了那些想省钱,自己翻修老屋子的村民,好些重新起屋子的,都有喊人,其中这七舅就来了三回,自家起屋子的时候,也曾过来帮忙,人倒是一下子鲜活了起来,好像就是莫大家弄屋子的时候,这舅舅也过来了吧,这起屋子起的,就成亲家了?还真是可以啊。

“是七舅家?”

“可不是,前儿不是咱们家起屋子的时候,请了你七舅过来做活嘛,这歇着的时候我正和人说起几个孩子的亲事呢,正好就有人说了,你那表姐正合适,年纪合适,人也勤快,模样也不差,倒是般配,我们家也不是什么有家底的人家,你七舅家和我家也差不离,今年正说着挣了点钱,要跟着你大舅他们一同再买上三亩坡地开荒,这一说二说的,我就心动了,等屋子的事儿好了,就请了媒人过去,果然,一说就成了,如今就等着过了年去下聘,明年大牛也就能成家了。”

莫大娘把那侄子侄女从小养大,和自己亲生的也没什么差别,想到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要成亲了,这脸上的喜色是怎么都遮不住啊,这齐家老七家好啊,这泥瓦手艺,这一年里在自己村子里挣得估计就能有三四两了吧,若是在加上别处的活计,怎么也能有五两,这可还没到年底呢,修屋子的活计还没算呢,也怪不得他们家不过是二亩坡地就能养活一家子人了,这有手艺的人就是好。再想想这家如今也多买了点地,家里已经有了五亩坡地,又只有那个十岁的娃子继承家业,也就是说最起码十年里,这一家子的日子是绝对好过的,只要没有个三灾六难的事儿,那么十年后,说不得这五亩就能变成十亩,二十亩,加上这家的手艺,那是绝对不用担心日子不好过的,那样一个亲家,以后大牛有了孩子,就是日子不好了,也能有个帮衬的人,多好。

当家长的总是给自己的孩子千算万算的,莫大娘知道,自家情况不怎好,即使如今有了这大屋子,可毕竟不是一个孩子一个院子,只是两个房间而已,不算是宽裕的,这田地分到孩子头上,也不过是一人五亩,有心人都能算的出来,这样的家底,又拿不出什么大笔的聘礼,只有那么一对银镯子,想要娶什么日子好过的人家的闺女,真是想都不用想,所以她更看重的是对方家里人口,还有未来的可能。

听到莫大娘这么说,贾训那是第一个笑了起来,忍不住插嘴说道:

“说起来,今年定情的人家可真是不少,莫三叔家的二哥,也和我家二舅家的表姐定了亲,老张叔家的德柱,定的是我二舅家的表姐,孙大宝又定了秋山村的包家的姑娘,这就已经是三个了,如今再加上大牛哥,接下来还不知道还有谁家,我看从年底我哥的喜事儿开始,这一年里,只怕咱们村子这喜事儿就不会断。”

莫大娘听到这话也跟着点头,笑着说:

“可不是,往日里,咱们村子里娶媳妇那是最难的,谁家愿意将闺女嫁给一个穷得连命都难保的人家,可如今呢,咱们村子里各家好歹都有了些田地,屋子也都翻了新,瞧着可不就是日子越发的好过了嘛,既然日子好过了,自然也就有人愿意嫁过来了,不说嫁过来了,就是村中的姑娘,如今想着求娶的也不少,你家鱼娘可不就是选了个好人家?我算过了,咱们村子里,从十五岁到二十岁,没成亲的小子大概有二十多个,最近定下的就有十个,加上兴哥儿这样原本就定好的,那算下来,就是十五个,剩下的估摸着也快了,像是孙大宝家,三兄弟都是能干人,家里如今也起了正紧的院子,成亲的屋子是不用愁了,地也跟着买了十亩,虽说不是村中日子最好的,也算不得最差了,像是这一次收菜,他们家可是第一个,听说,这十亩的坡地,居然就让他们挣到了,足足有五两呢,一半的本钱可就回来了。你说能干不能干?”

确实能干啊,这么快就收拢了银钱,贾训都吃了一惊,他们这都种什么了?眼光这么好?一下子就卖了高价?可见这孙大宝脑子也是个活络的。

“如今大宝这孩子定了亲,估摸着等明年就该是二宝了,我都已经想好了,过了年,等把我家老大老二的亲事定下,就把二妮定给二宝,他们是表兄妹,嫁过去不用担心处不来,住的有近便,将来也好照顾。”

虽说这莫大娘多少也有些势力了,往日这孙家日子没好起来的时候怎么不说这话?可再想一想他们家的情况倒是也情有可原,如今能在这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已经够可以了,毕竟这孙大宝家实在是算不得最好的,就莫大伯家如今的情况,闺女想要嫁给更好的人家也不是不成的。

“二宝?那也是不错的,人老实本分,做事儿也勤快,眼睛更厉害,出海看鱼情,总能看的准准的。”

兴哥儿最是个能看到人好处的家伙,一听莫大娘说起孙二宝,忙跟着说了一通的好话,当然这里头也多是实话,谁让他更这些和他差不多大的村中少年们都比较熟悉呢,都是一同出海搏命过的兄弟呀。

莫大娘听着兴哥儿这么说自是越发的高兴,怎么说那孙大宝三兄弟的娘,那可是莫家的闺女,也是亲戚呢。

“可不是,你们都是一处长大的,最是知道根底了,这说起来,如今这么喜事儿一桩一桩的,过上两年,兴哥儿,你这舅哥做的可就越发的有滋有味了,这村子里现在算算,就有三个姐夫,妹夫了吧,若是以后这些个孩子们又有了孩子,那以后喊你舅舅的人可不少。你可别到时候只顾着自己的娃子,不知道怎么当舅舅。”

长辈说起这个,总是一脸的戏昵,兴哥儿一听,果然脸一下子就爆红起来,一时间手足无措,挠着头,就往屋子里冲,根本就没有反驳的力气,充分的满足了这莫大娘的恶趣味。贾训听得也是一头的汗,这说着说着,居然就绕到了自家头上了,这嘴上的功夫,谁说不读书的女子嘴巴就笨拙来着?只是,大哥,你怎么这么不讲义气,只顾着自己跑,把我拉下算是怎么回事儿?看看,莫大娘的眼珠子已经往我这里瞄了。

“哎呀,这二子也不小了,都十岁了,过年该十一了吧?。。。”

快跑啊!

第54章

天气越来越冷,海边也再看不到出海的人,甚至在海边临近村落的地方,好些渔网被排列着支了起来,这是渔村的土法子,将渔网隔开海岸和村落,一来能用这个方法探测海边的风有多大,二来也是一种心理作用,似乎这么一放,就能遮挡一定的风一般,让村子里的人们心中对于海风少一些畏惧,甚至有些还将一些海鱼干也挂在那里,将那海风低温,当成天然的冰窖。

村中的人们这会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在收拾东西准备猫冬,或者准备过年的食物,就连串门都少了好些,毕竟这还是北方,又是最冷的海边,若不是每日能最早迎接阳光,各家又都烧着火炕,这地方住人可真不怎么样。

贾家这会儿也忙乎的很,齐氏正在准备兴哥儿成婚的东西,一边收拾,还一边和身边忙乎着做自己事情的孩子们说道:

“看看,我就说了,咱们家只要勤快些,这银子还是能有不少存下的,加上卖了冬菜的银子,这一次可是存下了足足有十二两,兴哥儿的婚事不用愁了,二子,看看,还能把你们兄弟明年开春上学的花销都攒出来了,可见这买地确实是个最上算的事儿。”

说起这个齐氏就是一脸的笑容,她真是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有这么一天,新盖的大屋,厚厚的墙壁遮挡住了所有的海风,新砌的火炕,按照二子说的,在地上也留几道烟道,就能连着地面都是暖和的,再不用担心屋子冷了。

因为这个他们家是最早起屋子的,这留烟道的法子让不少人家学了去,前几日还有人过来,提着鸡蛋感谢他们,说是因为学了他们家的法子,让家里的老人,今年冬天少受了不少罪,地面暖和,自然往年村子里的老人几乎每一个都有的腿寒症也减轻了不少,这真是积德的好事儿啊。那些因为是修屋子,没能重新收拾火炕的人家如今看到了好处,想来明年他们也一定会学了去,到时候这村子里冬日就是再冷,想来也不会和往年一样要冻死人的没法子熬了。

说起如今家家都能不间断的在冬日里烧炕,暖地,那还要说起今年他们村子不砍柴火直接买石炭的事儿,不过是一些石炭,最便宜的东西,一文钱就能买上好些,即使味道不好些,还要留着出气口,免得中了炭毒,比较麻烦,可是这三五个就能烧上一天,实在是划算的紧,往日他们怎么就没有想过用这个东西烧炕呢,真是魔怔了。

齐氏坐在炕上,膝盖上盖着一层薄薄的被子,手轻轻的一抹,又是一阵欢喜,如今这被子都不用厚实,将二子弄来的又大又厚实的直接分开变成两床,就能又是铺盖,又是被褥,真是方便又实惠,自家小子那路子真是越发宽了,从去年开始,这好东西就不住的往家里弄,还每一样都便宜实惠,只有往常不到一半的价格,连着村中的其他人都羡慕的紧。

在想想厨房边上那小屋里,五袋子的粮食,齐氏心中那个安生啊,六亩中田,一亩能出一石半,将近两石的粮食,那就是将近二百斤,总计一千二百斤,去了每亩三斗,月三十斤,总计一百八十斤的税赋,还有每亩一斗,总计六十斤的力役钱,剩下九百六十斤,自家五成的租子,那就是四百八十斤粮食,从秋收后开始,这都过年了,足足过了两个月都多,还能有这样多,足够吃到明年开春之后了,更不用说她还聪明的在收获的第一时间,就将其中一多半的粮食都去换了糙米和黄面,直接又省下了好些,足足让粮食翻了一倍,如今家中单单是吃饭的粮食,就足够他们吃到明年秋收了,就这还是他们给自家两个兄弟家,王奶奶那里送了好些粮食的结果呢,几乎一家一石呢,想想明年开始,这中田就有了十二亩,还有二十亩的坡地,那又该是多少粮食?

如今的田地,坡地和下等田,一般都是一亩出九斗或者是一石,税赋也只有两斗,力役更是只有七升,也就是中田的七成,而上等田呢,虽然他们买不到,可是听说,那个也不过是出产二石,到二石半的粮食,可这税赋却要五斗,力役一斗半呢,算起来,还是这中田最是划算了,价钱合适,税赋也承受的起。

更不用说,明年他们家的坡地可还是免税的时候,那家里能积攒下多少粮食?越想,齐氏就越觉得自家这买地实在是英明之举,别说是他们家了,就是其他人家,那些买了地的,也没有一家说是不上算的,像是莫大家,三十五亩的坡地,就今年秋天抢种一般的种下去,只是一个多月,那菜收上来,卖出去,就足足卖了七两多银子,可把莫大家给乐的,这一辈都没有那么快挣过这么多钱。还有娘家的兄弟,原本还有些扣扣索索的,买了一家五亩坡地,那脸色苦的,可如今呢,那是恨不得开年再买上几亩,可惜了,这钱滚钱是容易,只是起来的本钱少,这滚起来自然也少了些,五亩地,也不过是一两多的收入,明年开春,还要种豆子养地,攒粮食,终究是吃饭最要紧,这攒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

“娘,您又想什么呢,这银子抓在手里不放的,这东西可不能生崽子。”

兴哥儿正想过来和娘说事儿,不想正好看到齐氏发呆的样子,就说笑起来,听得齐氏一阵的尴尬,要死了,自己胡思乱想的样子都让儿子看了去,真是丢人,眼珠子一转,看着鱼娘和贾训似乎什么都没看到,只顾着做自己的事儿,小三也正在练字,没顾得上自己,这才定下了心,却又遮掩似的忙说道:

“还能想什么,还不是咱们家那两口猪嘛。这都养了一年了,你成亲的时候,杀上一头,倒是正好用的上,只是可惜了这猪没能产仔,明明卖猪仔的人都说了,不到一年就能开始配种,四个月就能产仔,过上一个月就能重新开始配种的,开始咱们家这猪仔,怎么也有九个月了,就是没消息,白瞎我买了一公一母了,早知道这样,当初我就都买母的了,你看看,那母猪可比公猪大上一圈呢。”

齐氏不过是随口一说,可不想她这里说,那边兴哥儿却不住的笑,小的齐氏都有些恼了,一巴掌拍到兴哥儿的肩膀上。

“你个死小子,这都笑什么呢,娘还不都是为了这个家,若是能产下三五只小猪来,那明年咱们家养的猪可就能卖大钱了,你居然还这么没心没肺的。”

兴哥儿躲也不躲,这手劲,也就是和挠痒痒差不多,躲什么,他笑的是别的事儿:

“这世上只听说过人经不起念叨的,不想这猪也是一样。”

他这么一说,齐氏不知怎么突然就是灵光一闪,猛地从火炕上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惊喜的说道:

“莫不是,那母猪真的有了崽子了?”

看着儿子点头,齐氏那脸,立马就开始泛红了,

“喜事儿,果然是喜事儿,这就好,双喜临门啊。”

怎么一个囧字了得,兴哥儿整张脸都僵了,这是把他和那母猪放到了一个位置?他这地位下降的可太快了些。一边的贾训已经开始偷笑了,就是小三,也憋得小脸通红,若不是顾忌大哥的威严,顾忌这会儿都能笑出声儿来。

“娘,您说什么呢?”

“怎么?娘说错了,哎呦,是糊涂了,不该这么说,不过兴哥儿,这绝对是好事儿啊,这么说,开春,咱们不用买猪仔不说,说不得还能卖猪仔?村子里可是不少人也想跟着买猪仔来养的,这可又是一笔收入,就是不卖,那养到明年年底,在卖,也能攒下不少钱了,一头猪一二百斤,二十五文一斤肉,就算纯肉不过是一百斤上下,加上杂七杂八的东西,那也是将近三两的银子,一头猪能生多少来着?好像最少三头猪仔,多有五六头的吧,那咱们家可就是有十两以上的收入,到后年鱼娘成亲的银子可就全出来了。”

齐氏那个兴奋啊,忙不迭的准备下炕,去看看她那已经变成银子的母猪,好在还有兴哥儿在一边拦着。

“娘,这会儿天都黑了,还去看什么?那猪又不会跑了?”

“也是,也是啊。”

说到这里,齐氏多少也有些冷静了下来,转头一看,那钱匣子还在炕桌上,忙对着默默地在一边缝制鞋子的鱼娘说道:

“赶紧的,拿出二两来,明儿记得提醒我,去买些红纸,也好开始布置新屋子了,另外把钱匣子受到炕柜里头去,咱们家粮食够,冬菜也攒了不少,被褥新衣服也准备妥当了,肉食有那公猪,到前一日杀了正好新鲜,还有鱼干什么的,菜也算得上齐全,家里还有五只鸡能杀,到时候村子里再买上五六只,一桌上一碗全鸡汤,一碗红烧肉,一大碗炖菜,一大碗的炖鱼,再有那些山菇杂菜一碗,那菜式绝对敞亮的很。”

说起这个,齐氏一个转头又重新开始忙乎起来了,似乎把那猪仔的事儿都忘了,可再看看那红润的脸,贾训摇着头,知道这会儿自家娘估计还激动着呢,也不去惹她,只是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起身往自己的屋子里去。冬天不上学,他正好自己多学点,把进度往前再赶一赶,到了开春说不得又能省下不少的功夫了。说起来,今天好像又是抽奖的日子了吧,也不知道今天能抽到什么?果然每一个月这个日子自己是记得最牢的,真是期待啊!

第55章

如今的抽奖大转盘空间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可能是一周年的关系?也许吧,反正在贾训看来只要往好的方向发展,那就是好事儿。大大的空间里,大转盘已经不再是占据了整个世界的样子,土地的范围已经有了约莫十亩上下,这空间的拓展,随着一次次的抽奖越来越大,贾训都有些期待,有一天这地方能有整个村子,甚至是整个县城那么大。不是他贪心,而是他如今算是对这个空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利用,比如这空间的土地,已经能种植了,那三颗桃树,五颗枣树,一丛竹子,还有地上那些零零碎碎种下的药材等等,就是最好的证明,连蜜蜂都不用,这桃树自己就能开花结果,真是奇了。另外在空间土地靠近转盘的方向,还有一口小小的泉水,给这个空间增添了生机和水源,让贾训欢喜不已。

至于那大转盘,更是增加了不少的东西,像是这一次,他一进来就看到这转盘上那越来越细小的格子上,又增加了好几样实用的物件。

“这是什么?全套的农具?这是让我自己种地去?还有这个,这是什么?玉簪子?咱们家能出来这东西?恩,让娘当大嫂敬茶的回礼也不错。咦,这个好啊,是全套的四书五经?大部头,这可好,省下的钱更厉害,到现在家里还只有蒙学课本呢,有了这个,读书可就方便了。还有这个,全套史记?这个是资治通鉴?这怎么说的,这一次怎么一下子出来了好几个格子的书本?难道这是说让我接下来把心放在读书上?也是,都一年了,也该上进些了。”

说道读书,贾训的眼睛又有些迷蒙起来,他似乎又回到了贾府,在那间小佛堂里不断的抄写经书的时候,还有在家学,边上的人打打闹闹,他在一边看热闹,而贾兰,最是用功,双耳不闻窗外事,只顾着自己读书,那个时候日子其实真的不怎么好过,可是他如今回想起来,却好像别有味道一般。

“算了,不想了,还是抽奖吧。”

一阵急转,大转盘停了下来,果然如他所想,这一次中的就是那一整套的四书五经,厚厚的书本就这么出现在贾训的面前,每一本似乎都带着墨香,只是细细的看却也能看到这书怎么都不是新的样子,纸页都有些泛黄,只是被保存的不错罢了。

“又是这样,我这就没有出现过新的东西,莫不是这大转盘只能给二手的?”

贾训都想要挠头了,就是上一次的笔墨纸砚,也一样是旧的,那墨更是夸张的被磨去了一层。好在贾训也不是那种不知道好歹的,不管是新是旧,好歹这东西没让他花钱不是。

将书本放到边上他偷偷弄进来的一个木架子上放好,再看了看好几样自己一时半刻没法子带出去的东西一眼,一个转身开始收拾起那些土地了。他每一次抽奖都是在晚上,奇怪的是只要是从这里出去,他就会睡不着,睁着眼睛直到天亮,所以后来他索性就在这空间里忙乎一会儿,算着大概要到了天亮,这才起身出去,也算是消磨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和兴哥儿在一个屋子,还有些顾忌,每一次都有些偷偷摸摸的,可是到了后来,到了新屋子,齐氏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分好了屋子,他就越发的大胆起来。

地上的药材都不是那种很名贵的品种,毕竟这药材多半都是从东山上挖来的幼苗,那里能有什么好药材,左不过是些常见的品种,好在这要是有了一定的量,也能卖点钱,又能把这空闲的土地利用上,贾训这才那么尽心的收拾。

说来也怪,这土地或许是别有生机,凡是移栽过来的药材就没有一株是不活的,就是那些果树,不过是半年的时间,他看着也比外头的要长得更粗壮些,或许这土地另有玄机?还是那泉水特别?这些贾训都不知道。

说起来刚开始发现这里头有了一口泉水的时候,他第一时间是不敢用,生怕有什么问题,也因为这样,所以他特意在这里种了些东西,就是想要用这泉水来浇灌,从而辨别这水到底如何,等到发现这水没有问题,树木什么的长得很不错,他也试着用这水喂给家中的牲口,等到都没有问题了,这才试着喝了一口。

树木生机旺盛,鸡鸭,猪,骡子吃了都没问题,自然他自己吃着也没有问题,可也就是没有问题而已,他疑惑中以为这水增加了这树木生长的可能也没有发现,因为他喝了之后,也只是感觉水很是清冽,甘甜,在没有别的征兆,如此一来自然也就是说这水并没有比旁的山泉什么的多些玄妙。

要说贾训不失望是不可能的,这奇奇怪怪的大转盘都有了,这水怎么就没点别的作用?比如能治病救命什么的?或者是让人身轻体健?神仙话本里不都是这么写的吗?

没有了神仙水,破灭了贾训好些神神叨叨的美梦,倒是让他也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心。这或许也是这泉水的作用了。

给土地上浇上一些水,往那大冬天还依然果子林立的枣树下转了转,摘了几颗看着很不错的枣子啃了几口,贾训算着这天估计也该亮了,匆匆的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才换上一身衣裳,他就听到外头开门的声音,不用说,这么一大早的估计是大哥去担水了,家里就大哥这么一个壮劳力,这挑水的活计,只要兴哥儿在家,那是必定抢着先做的。

贾训虽然如今不过是还不到十一岁的孩子,可是心里上总是个大人,心下对这个承担太多的大哥很是不忍,总是将兴哥儿和贾珠,贾宝玉去对比,越看越比,就越觉得这个哥哥的好,自然也越是尊重,越是上心,这不是,一听到这声音,手脚越发的快了起来。

推开房门,果然是兴哥儿正挑着水桶准备往外走。

“二子怎么这么早,天还没亮呢,赶紧进屋去,冷的很。”

你自己不冷嘛?看看那鼻头都红了,贾训也不多话,只是快步走过去,从柴屋里头又拿出了两个桶,对着兴哥儿说道:

“家里有骡车呢,干嘛还挑水?用车运回来不就成了,还一次就能运上半缸呢,省事儿多了。大哥,你也别太折腾自己,过会儿可还要去运石炭呢,这也是费力气的活计。”

为了让家里银钱多攒点,兴哥儿在入冬,不用上学,不用出海之后,又去找了一个运货的活计,带着自家的骡车,每一次都能有不少的收入,最近周边石炭用的量越发的大了,自然这运石炭的活计也就越多,因为运货还带着搬运的力气活,给的钱比旁的多些,兴哥儿自然就寻摸了这个。贾训也常跟着一同去做,反正钱是按照石炭的分量算的,五百斤运一趟给二十文,他好歹也能帮把手,给兴哥儿减轻点负担。

听着自家弟弟这么说,知道这是心疼自己,兴哥儿笑的越发的灿烂了,将手里的木桶往边上一放,就小声说道:

“成,哥听你的,不过你小声些,娘还没起来呢,你去后门,把骡车弄出来,我在这边等着。”

齐氏那里是没有起来,这会儿她已经在窗边梳头了,看着两个儿子在那边说着悄悄话,脸上也带着几分慈和的笑容,这家里是越发的好了,他们兄弟还是如此的齐心,这才是家和万事兴。

冬日里的村子比往日寂静的多,只是在水潭边上却还是已经有了早起的人,几个叔叔哥哥的,看到贾训他们兄弟过来,忙让了个位置,还在一边打趣说道:

“兴哥儿也来了,你们兄弟如今可算是好了,有骡车帮着运水,这省了大力气了,大叔瞧着都眼红了。”

“你懂个什么,这是兴哥儿要成亲了,这就开始攒力气呢,好保证一举得男,给老贾家添丁。”

谁说男人不八卦来着,这说出来的话,也一样韵味十足,调侃的兴哥儿脸都涨红了,边上还有好几个不满二十的小子在偷笑,这气氛,弄得贾训也分外的尴尬,忙寻了个话头把事儿给扯开了。

“德柱哥,正想问问呢,老张伯会杀猪不?过几日我家那公猪,娘说先要收拾了,好空出时间来做血肠什么的,对了那些猪下水,她也不会弄,想问问谁家会收拾这个?”

一说是杀猪,一群人立马忘了前头说什么了,开始询问起别的了。

“二子,你大哥婚宴上是不是吧杀猪菜上上去?要是那样,这菜式可不小,我听我娘说,你娘还准备再买几只鸡,到时候还有鸡汤是吧?”

“说起血肠,这个我娘最是拿手了,往年在舅舅家她就是个好手,到时候让我娘来,那猪下水也会弄。”

“兴哥儿,你这婚宴,这么操持,怕是我们这海螺村,百年来头一份吧,听听,这都多少菜了?还都是荤菜,三五年的肉食都比不得了。”

男人毕竟没有女人细心,这说着说着,声音就忘了把关,一时间吵吵的愈发的大声起来,引得离着最近的人家开始狗叫鸡闹了,而这个时候,那太阳似乎也想跟着凑热闹,猛地跳出了海面,万道阳光洒满了海面,照射到了这开始沸腾起来的村落,那些海草遮盖的屋顶,在阳光中闪着墨绿的色泽,就像是墨玉一般的样子,白色的沙滩上浅蓝的海水,不断的波动,银色的水珠倒射七彩的光芒,贾训一个转身,看到的就是如此的画面。

这里真美!

第56章

转眼兴哥儿的喜事儿就到了,小苗家抬出来的嫁妆真真是让人侧目,如此一个只能寄居庙里,无父无母,只有一个祖母相依为命的女子,不声不响的,竟是准备出了六台的嫁妆来,一抬被褥铺盖,一抬夏衣棉袄,一抬两匹细布,一抬梳妆用具,一抬鞋袜幔帐,最后还有一抬放着一匣子首饰,虽说这些东西看着都不怎么显眼,可若是细算,只怕也要十来两银子才能置办,更不用说这些箱笼也都是不错的木料,制作的还算是精细,不过是一年多的功夫,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如今这样□□整齐的嫁妆,可见这王奶奶和王小苗花了多少的功夫。

这还没算那箱子里用红绳穿好一百钱一串,总计二十串的压箱钱,这可是足足二两银子。看的贾训都忍不住对着这虽然休整一新,却依然带着几分陈旧的庙宇内深深的看了一眼。他很清楚,能置办出这些来,只怕这王奶奶和小苗已经是用尽了全力了,而之所以这样,也是为了贾家的脸面,为了让这大嫂过门之后,不至于被人小看,让人说她这是攀附。

村中其他人见了,多半也都是一脸唏嘘,很能知道这王家祖孙的心思,忍不住为她们这一份心,暗暗的赞叹,觉得这一老一少,实在是性子要强的紧,想想这二人,平日里能有什么出息?左不过是那些个村中最是琐碎,最是不怎么花费力气,却也挣不到多少大钱的营生,可就是这样的营生,也让他们操持的如此地步,可见她们有多努力。

往日里兴哥儿给这祖孙送些吃食,村中也是知道的,也知道这是贾家帮衬,总以为这以后,这祖孙二人必定是依附这过活了,还暗暗觉得这是王家祖孙有福,到了如此境地,还有如此的亲事,如今看来到是小看了她们,即使没有了贾家,就凭着她们这心思,本事,怕也不至于过得差了。

若是不知详情的或许还会说,这或许是贾家给的聘礼多什么的,可是村中都知道,兴哥儿家早几年前就已经下过聘,即使有心帮扶,也没有下两次聘礼的说法,最多不过是另外给上些撑场面的首饰,成亲当日能戴在身上而已,却也不会太多,不然让人知道了,只会惹人笑话了王家。可见这些东西必定是这祖孙自己攒出来的。

往日越是觉得这王家祖孙不济的,到了今日就越是感觉震撼,越是细想,越是感觉这二人心性之坚,平白倒是越发高看了她们几眼,可以想见,到了日后,这王奶奶即使依旧一人住在这庙宇内,也不至于让人欺辱了去。

等到新人行礼,贾家摆开了宴席,足足二十桌,请亲友入座,大家又是一阵议论,前些时候,他们或多或少都已经听说了这贾家这一次置办宴席十分的上心,筹备了不少的东西,可真的看到桌子上这些菜式,才知道远比听说的更好些,大鱼大肉,鸡汤丸子,尽是足足有八菜一汤,脑袋大的海碗端上桌子,看到大家一阵的口水。

韭菜炒鸡蛋,蘑菇炒木耳肉片,四喜丸子,红烧肉,蒸咸鱼,白菜炖血肠,红烧大虾,酱海螺,外加一大碗的鸡汤。

“真真是没想到,咱们居然还能吃上这样丰厚的宴席,如此一看,我家送的那一篮子鸡蛋,一百文钱,竟是薄了些,我们一家子七八口人,吃的都能挣回三四倍来。”

“吃你的吧,谁家办喜事儿是为了挣钱的,老贾家置办这么好的饭菜,那是他们敞亮,大气,你这话一说,真真是没了趣味了。难不成咱们送礼金的时候,还算计划算不划算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