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道,梅景铉其实并不喜欢和商场上的人打交道。之所以选择来到上海,无非是因为弟弟梅景铄逼得太紧,把他外公的产业一一蚕食——他不能坐视不管,更不能坐视外公的属下全部破产。所以才来到上海,步步算计处处为营。

说白了,她并不觉得梅景铉是个天生的商人。他拥有的优势,无非是真正对古董的了解,以及他外公留给他的雄厚人脉罢了。

但是证明了自己可以接管外公的产业以后,他的父亲梅伯勋再次青睐起大儿子。这不,梅老爷子明年春节要亲自来上海一趟——办理内地的人事交接。

梅老先生已经十几年不涉足内地的古董交易圈子了,这次回来内地,目的也很明显——那就是宣布内地的市场到底属于哪个继承人。所以,梅景铉未雨绸缪着这一次交接仪式,从五月开头就忙碌起来。又入住了位于黄浦江边的高层别墅区。

回到上海的时候,她先住的是宾馆。后来说想念大哥了,梅景铉就把她送到了孟家老大在上海的公寓去。和大哥久别重逢,他们抱在一起难过了好一阵。大哥的咬词不清,依旧断断续续地说道:“小五妹妹…你,你,终于回家了。”

她想到那个夜晚,也是满心歉然:“大哥,对不起。”

“别,别对不起。小妹,你要笑。大哥…喜欢看你笑。”

在大哥这里住了两三天,因为大哥的腿脚不便,终究是她辛劳的比较多。到了第四天,梅景铉就过来接人了。直接告诉她:“小五,以后你跟我一起住。”

她有些犹豫:“你跟你家人说过我们的事情了吗?”

梅景铉道:“那栋别墅是我名下的财产,不需要别人答允住什么人。”

“我不是这个意思。”她解释道:“这不是带一个朋友回家过一夜,是过好多夜。既然如此的话,我们的关系就不可能是单纯的。”

梅景铉明白了,这也是他做事不细心,没有事先说明。其实,早在前年回香港的时候,他就有心把小五带回家了。于是他解释道:“爸他知道我交了女朋友,景铄他亲眼见过我们在一起。你放心,住进去的人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女朋友。”

“你不是很忙吗?”

“再忙也不会让你住在外面。”

“那好吧。”她说服不了他,就告别了大哥,跟着他走到了公寓的外面。

看着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大上海。她忽然有些感触:“景铉,你为什么这么认定了我?”

她并不奇怪一开始梅景铉对自己倾心,因为彼此是最难相逢的对手。亦是最难获得的知己。没有人比她更加了解古董,也没有谁比梅景铉更加热爱古董鉴定师这个行业。棋逢对手,又难得女才男貌,所以走到一起真的太正常不过。

但她自从那一天选择了给秦禾陪葬以后,没有想过获得梅景铉的原谅。毕竟,小五并不算无可替代的人物。但小五已经在爱情和复仇之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是永远会把责任摆在第一位的那种女人,作为陈归宁也好,还是作为孟小五也好。

那一天,她已经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爱情。现在,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执着。

一年的等待…几乎没有任何希望下,梅景铉没有放弃她,也一直在设法努力地救他…她不是对自己过度自信的女子。相反,她一直对自己的一切有着太多的不确定。而唯独在爱情上,梅景铉让她看到了真正的确信。

她想知道这一股确信来自哪里。如果是她的某个优点,就发扬光大,如果是某一些缺点,就千万不要改正。

“你想知道?”梅景铉问她。

“当然。”她拽了拽他的袖子:“你就告诉我嘛。”

梅景铉看了下手表:“先下楼再说。”“哦。”她慢吞吞地走下了楼,目光一直不离他。

“有一次,我去福佑楼看一看,站在楼上,我看到下面的工作台旁有个女孩收拾一堆碎瓷片。瓷片大部分属于一个康熙青花,但这女孩把混杂在其中的其余碎瓷片也分门别类挑拣了出来,还将它们拼凑到该放置的部位。”

她不觉得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怎么了?”

“碎成残片的瓷器,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已经毫无价值。它们既不可以上拍卖行,变成真金白银,也没有了观赏收藏的必要。所以,大部分的人,想要的只是那些完整的瓷器。但不会钟爱残缺,也不会欣赏一砖一瓦的艺术。”

她点了点头:“在我眼里,一件瓷器碎了,只是商业价值没了。但它们既然有一片瓷留存在这世上,就有这一片瓷的历史厚重感。我喜欢把这种厚重感还原,也可以通过冰山一角来窥视完整器物的美…这有什么问题吗?”

梅景铉的脚步忽然停下来,他很好笑。给一万个人,一万个人里面也找不出一个如此回答的人。而人海茫茫,被他遇到了。几乎是一边欣赏的情况下,就一边在意,一边在意,就不知不觉越陷越深了。这就是他的答案,

他道:“问题已经解决了。”

小五想了想,忽然明白了什么。却是也自嘲一笑:“我还以为自己这样的人是个异类,当初为了修复完整那些瓷器连命都不要…”猛然想到梅景铉不许她再提陈归宁的事情,赶紧改了口:“没想到,还有人和我一样是个异类。”

“小五。”

“嗯?”

“和我在一起可能会很无聊,我不喜欢和人交往,也不擅长让女孩子开心。回到香港以后,我住在香港博物馆。有的时候工作忙起来,可以忙个几天几夜…你得有个心理准备。”言外之意,梅景铉并不打算因为她改变自己的个性。

“知道了。”她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别说是住在工作室了,哪怕是跟着他住在阳台都乐意之极。

但到了梅景铉名下的这间别墅,她才开始赞叹梅先生生活的品味真高。阳台不仅能住,还能跑一个百米冲刺来回了。

这里不是那种暴发户式金碧辉煌的装饰,而是清一色的明清家具格式的装潢。甚至有几件是真正的古董家具。她自然一眼就认得出来——比如走廊尽头那一件红木祥云雕刻边柜。甚至连卧室的床也是纯手工红梨木雕花床。

而中式实木酒柜里,摆放着中外各色名酒。梅兰竹菊四季变换屏风后的博古架上,摆放着数十只青花瓷器——看得出来,原主人对青花瓷格外钟爱。

她自然不会以为,这里本来属于梅景铉。毕竟看客厅那仿古花梨木八仙桌的一点破损痕迹,起码在这里使用了不下十年了。

“景铉,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别墅的?”

“喜欢吗?”

“很喜欢。”

“这里是外公留给我的一处家产。外公去世的时候,我还小,听外婆说过这别墅是外公留给我当结婚的…”梅景铉忽然住了口,小五知道他不是后悔说出结婚两个字,而是后悔提到了外婆。他答应过她了,以后不再提及外婆的事情。

她也装作没听见:“我的房间是哪间?”

就这样,她正式和梅景铉住了一起。梅景铉实在不放心她的身体,她得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才可以按捺住他的不安。

别墅里,靠近走廊的那一段全部是玻璃幕墙,连地板都是半透明的。着实有些“一览众楼小”的意味。只是她比较恐高,所以大白天的时候不敢接近那一块地段。只在夜晚的时候,趁着夜色的掩盖才走到了阳台上。

她往往望着远方出神的时候,梅景铉就回来了。这天也不例外。

“想出去了?”

男人捏了捏她的手腕,嶙峋的骨头几乎可以一块块摸出来——她还是太瘦了。以前的小五虽然也很苗条,但抱在手里还是有几两肉的。所以现在的她,才让他如此不放心。好在小五已经长重了五斤,他有信心让她的体重突破百斤大关。

但小五不这么想,她抽回了手腕:“我怎么觉得你现在是在把我当个宠物在养?以前我们不是这样的。”

“小五。”梅景铉冷笑,从后抱住了她——手臂收紧——她还真好意思提到以前!当初他是很想和她好好相处一段时日的,结果小五做了什么?!丢下他就是大半年!宁愿陪着那个人面兽心的秦禾,也不愿意以女友的方式回到他的身边!

好在现在,她会窝在他怀里反抗:“你轻一点。”

他回敬的方式是屈起手指,敲了敲她的大脑门:“记性不长。”

小五这时也反应过来了,他敲得也不怎么疼,于是立即纠正了自己的错误:“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真正相处的日子也不算多。这样吧…你要不要考虑让我重新回到福佑楼?我可以在福佑楼独当一面,或者你派我入驻和盛拍卖行也可以。”

梅景铉不以为然:“以你的水平,整个福佑楼的师傅们饭碗都要砸掉了。”

说的也是。想想何师傅他们讨一碗饭吃实在来之不易。自己就别去凑这个热闹了…那么自己可以干什么呢?

她不是游手好闲的人,事实上,因为这辈子,上辈子都是十分十分勤劳的人。养成了她绝对闲不住的性格。既然现在“养身体”没有事情做,而梅景铉又不准她出去,所以不如…有了,她立即想到了那一个心愿——

著书。

第75章 专著(大结局上)

说来也是遗憾,除了几篇文章之外,陈归宁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甚至连她生前的研究资料,也在那一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了。

但早在78年之前, 她就有打算编写一本涵盖自己所知的古董鉴定书籍。只是, 一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完成这个梦想。而今, 那个“她”已经走了, 但现在的“她”继承了她的一切知识。同样的, 她也继承了她的梦想。

但首先, 她需要征求到身边的人的同意。

“…这件事,我也想过许多遍了。现在,古董高仿的手段越来越高明, 市面上滥竽充数的高仿也越来越多, 但鉴定的方法自从80年代以后很少有所突破。这也难怪,现在没有当年那么宽松的近距离学习条件, 许多古董孤品都被永久收藏…”

梅景铉坐在沙发上泡茶, 听她说着自己的理由。又漫不经心地问道:“所以你要动这个脑筋?”

她点了点头:“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这么幸运。”

梅景铉点了点头, 又道:“那你想怎么编写这本书?据我所知,只有成名已久的鉴定专家, 才有这个资格出版相关的专著。也只有得到文物保护协会认证出版的专著, 才会被纳入古董鉴定参考书籍的范畴…”

“你是说,我现在不适合写作这本书?”

“过了五十岁再写也不迟。”

“不成,那时候我的记忆就不如现在这么深刻了。”

随着岁月的变迁,关乎陈归宁的记忆势必也要慢慢地消退。总会有一天,她会完全忘记那一场往事的点点滴滴。至少在那之前,她需要记录下来。

“那好。”梅景铉同意了。

得到了梅景铉的大力支持后,她的工作正式开始了。

编写一本书,并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前一世,陈归宁花了三年的时间,都没有写完那一本《陈氏鉴宝掌故》。毕竟,研究,探寻古代工匠奥秘的法门需要花费终身时间。其中的心得,体会,个人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个人对古董鉴定的独到心得,都是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之后才能得出真知。

而她的心更大,视野更广。

她不是要编写一本科普书,也不是一本给古董爱好者,初学者的入门书。而是一本顶级专家才能一窥法门的文物鉴定书籍。其中大量的古董鉴定,古董修复手段,都是那英年早逝的陈归宁没有来得及教导给世人的财富。

可以说,她想把囊括了两段人生经历的所得全部记录下来。既是作为纪念,也作为见证——见证那个女人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见证我继承了她的一切,也如她一般,爱上了沉默于历史当中的匠心独具,爱上了流年当中的古色古香。

先头准备工作是收集资料。比如要去博物馆拍摄实物,这个需要经过博物馆的特殊许可才成。比如去上海档案馆查资料,这个就要经过行政许可了。好在梅景铉人脉关系宽裕,上下打点完毕以后,她就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接下来就是三个月时间的专心致志。

三个月以后,她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书——《青铜仿古》——顾名思义,书中记录的是关于古董中的青铜项目的研究。主要编写了青铜食器、酒器、盥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这几个青铜专项上去伪存真的手段和方法。

文章不仅仅讲述了每一件古董的起源,流传有序间,各地的制作工艺,分门别类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介绍了如今那些高仿得神乎其神的手段,以及具体的鉴定方法等等。有一些高仿的工艺,是陈归宁死去后才发明出来的,她也要加以细微的辨别。

当然,她的目标不可能是一部书。毕竟古董鉴定上也向来讲究“分门别类”。她就按照瓷器,青铜器、杂项、书画、玉器、家具…这六大项为基础,再在六大项上分别撰写一本《仿古》一本《新鉴》。统共十二本书。用来彻底介绍古董的仿古工艺,和最权威的鉴定手段。

这是她的第一本完成品,完成的时候,年尾的钟声也悄悄走近了。她决定先将此书出版,然后再规划接下来的另一部《青铜新鉴》。

平心而论,她有些忐忑不安。因为,这完全是她个人的作品。

在编撰的过程中,梅景铉想找几位鉴定理论专家来帮她的忙。但小五拒绝了——她坚信自己的实践得来的知识,绝不是书本上的泛泛而谈。更何况,梅景铉和她自己就是如今中国数一数二的古董专家了,想找比他们更专业的…只怕要去香港请梅家老爷子。

她当然没有那个兴趣请梅家老爷子,甚至后来连梅景铉都很少请过来看看。

所以,这本书从头至尾是她的风格,她的作品。

联系好了出版社以后,她亲自与出版的编辑进行了谈判。对方很欣赏她的作品,也请教过专家人士进行了参考,那些专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本十分专业的古董青铜器鉴定书籍。但出版商方面,希望她可以请到几位国内权威的古董鉴定专家进行推荐和认证,说是如此,可以帮助此书打好上市的广告,提高书的整体销量…云云。

她倒是认得几位目前住在上海的青铜鉴定专家,但请到人家来推荐自己的书的把握性不大。倒是沈遇安可以考虑考虑,于是她先去拜访了他。

将书的样品给沈老师傅观摩了以后,对方仔细看了许久许久。她发现老师傅的眼角渐渐溢满了眼泪,把书还给她以后,沈遇安才道:“没想到…你年纪不大,已经在青铜鉴定方面研究得这么深了。连我现在,都不见得比你还权威。”

沈遇安并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一直以来,他只是以为自己是他吴师兄的孙女,吴师兄的继承人。这个秘密,也将永远封存下去。

她也只能付之淡淡的笑容:“沈爷爷,您廖赞了。”

最后,沈遇安答应为她的作品署名推荐,还邀请了两三名朋友帮了她的忙,把她的这一本书推荐到了上海文物协会去。得到了协会的认可。

过了新年以后,她的书正式由上海文物出版社出版。

新一年的二月二十六日据农历来算,应当是个好日子。她的书《青铜仿古》正式上架,第一批购买者来自城隍庙古玩街上的那些古董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八日两天,这座城市的几乎所有的报纸刊载了这么一条夺人眼球的新闻——

“二十岁天才鉴定师出版古董鉴定专著,业界人士好评如潮。”

这条新闻倒是完全没有想到的意外。本来,她只想有专业人士推荐,专业协会的认可就大功告成,就算书卖不动,被束之高阁,也是她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没料到,出版社方面倒是很会来新闻,居然拿起她的年纪做文章。

结果就是,一时间她的书居然成为了当月的一本畅销书。当然,很多人买书完全是为了看看“二十岁的天才少女鉴定师”到底写了一本怎样的专著,也有业界人士买来更是为了把她的书从头到尾批评一通,结果发现凑不了这个热闹。

几乎所有阅读完这本《青铜仿古》的专家都评价为:此书图文并茂,文辞准确,专业性甚至超过了眼下古董青铜器交易界的鉴定最高的水准。完全是一本教科书般的鉴定理论著作。

书的销量自然大涨,仅仅一个月,书商就加印了三批。而原先的报酬也水涨船高。不少其他家出版社闻风而动,纷纷联系上她,要购买下她下面几本书的版权。有的书商甚至愿意先付全部的报酬,只待她写完再交稿也不迟。

自然而然的,她的这个年过的不算太好。不少人电话打过来要采访她,她没那个闲工夫出去应酬,只好一一回绝。于是看热闹的观众,更是多了一份好奇心。甚至有人出言说“此书决不可能是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写的!起码是个故宫博物馆专家的水平!”

她也懒得出面解释这些,清者自清,何必在乎这些闲言碎语。

就这样,上海出了个天才少女鉴定师的新闻开始发酵了。连原先她在北京参加鉴定大会的影像资料也被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倒是梅景铉的反应很小,她问他为何如此淡定。梅景铉只是道:“小五,如果内地的古玩圈子不肯承认这本书的话,那才是迂腐到无可救药。”

近些年来,内地的古玩圈子越来越崇尚“排资历,轮齿序。”非要熬到好大一把年纪了,说话才有权威性。君不见,那些上得了台面的鉴定师们,个个都是白发苍苍。梅景铉之前跟她笑谈过一次:“这是一汪没有波澜的死水。”

她忽然想:不会是他把我出这本书的事情桶上报纸的吧?但接着否定了:梅景铉绝对没这么无聊。而且出版之前,她已经和他约法三章了:先行出版的费他来支付,等到拿到第一批稿费了,她还是要有借有还的。

思来想去,小五就这么认为了:出版社的推销手段还是挺高明的。

只是过完年以后,梅景铉的父亲要来上海了。她也要借这个机会和老爷子见一见面,继而敲定一下自己身为梅景铉女朋友的地位。当然,她也知道梅老爷子来内地一趟很不容易,连上海的市长都要抽出空来接见一下这位名扬海外的中国第一古董商。所以,她和梅景铉商量了一下,只能借着第三天晚上吃饭的机会,由梅景铉带着她见一见老爷子。

没想到的是,梅老爷子到了上海的头一天晚上,忽然来到了她家。

当小五开门看到梅景铉和他爹站在一起的时候,忽然就像是看到了年老的梅景铉和现在的梅景铉站在一起了。父子两个长得还真是像啊:都是一样的清癯面容,目光深邃中带着些嶙峋,鼻子高高,下巴的弧度像是日耳曼人那般英朗。

当然,梅景铉年轻了许多许多,从内至外都是英气勃勃。而梅家老爷子更多了几分沉稳老练。

她立即开了门,用最灿烂的笑容迎接这位贵客:“梅伯伯。”

“小五,爸说他今天想过来看看你。”梅景铉跟她解释道。

但这个造访有些措不及防了,进了客厅,餐点早就过了。她立即布置了些水果放在桌子上,又想到老人家晚上可能不吃东西,就泡了一杯明前龙井过来。梅伯勋接过了茶杯,目光放在了她的身上,看得她不自觉地有些紧张起来。

“小五,爸说他前几日看了你的那一本书,想跟你谈谈。”梅景铉面带微笑地看着她,她回敬一眼,从他的目光中看出了“我对你有信心”六个大字。咳咳,她这辈子也好,上辈子也好,还是第一次接见所谓的“公公。”难免那个…生疏。

于是谦虚地笑了笑:“我那本书,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梅伯勋点了点头:“在你的书里,确立了商代中晚期青铜器的演变和铭文鉴定手段。仅仅就是这一项,就把青铜器的研究往前推进了一个十年。”

这个评价就高了,她真是谦虚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梅伯父,我相信十年以后,人们对于青铜的高仿和鉴定,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目测的水平上了。我写作这本书的目的,也仅仅是把那些还有鉴定价值的手段给呈现出来。”

梅景铉也道:“小五她的计划是写一个系列的鉴定书籍,现在这本只是一个开端。”

梅伯勋终于露出赞赏之情,打量着她的目光也慈祥了起来:“小五,你是打算走古董鉴定理论研究的这一条路?”

她说道:“不,我是主张古董鉴定实践的。在我的书中,想必您也注意到了,鉴定的线索只来源于古董本身的特征和工艺。写作鉴定理论,这要留给那些对窑口,考古,断代感兴趣的人来做。俗话说得好,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

“那你的研究最主要的在于哪个部分?”

“瓷器方面,目前古玩市场上滥竽充数最严重也是高古瓷的仿造。”

“瓷器…”梅伯勋看了一眼儿子,又是一笑:“景铉本来的专业领域也是研究高古瓷,但他在青铜方面的研究不及你。我看你在书中一共介绍了三百多个钟鼎文,他顶多认得其中的两百个。看来以后,青铜器方面还要你来指导他。”

小五这下真的不好意思了,梅景铉没有插手她的写作,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谈到青铜研究,的确是她略高一筹。但梅景铉倒是很大气:“爸,小五的高古瓷研究也很不错。以我的眼光来看,她至少是内地无人能及的高古瓷专家。”

梅伯勋瞥了儿子一眼:“你从哪里找来这么个人?”

小五更不好意思了,但梅景铉笑了笑:“两年前,我们就认识了。”

“那两年的时间,你都不带她回来看看父亲?”梅伯勋语气中更多的是遗憾。他真的是很遗憾,前几日,下属递过来孟小五的专著。看完了以后,连他都觉得“受益良多”。更是敏锐地看出来:这绝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青铜研究专著。

小五主动说道:“伯父,不是景铉的栽培,我也不会在和盛拍卖会上学习到那么多的知识。”

老爷子摇了摇头:“和盛拍卖会的那些青铜鉴定专家,只怕都不及你的一半。罢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这一代,老喽…”又跟儿子道:“过来。”

小五看着他们两个站在阳台上谈话,心里犯嘀咕:刚才没有说错什么话吧…听说梅老爷子跟儿子感情不太好。但她倒是觉得老爷爷人挺好的。

也不知道梅景铉跟老爷子说了什么,回来的时候,梅景铉一直看着她微笑。等送走了老爷子以后,她就坐在了他的身边,看他把袖子折了起来,削了一只苹果摆在了她的面前。她拿起苹果啃了几口,才问道:“你爸怎么说?”

“他想让你去香港,在总部担任古董鉴定总顾问。”

“我觉得我留在上海挺好的,再说了,你不是要留在内地吗?”

“爸他觉得,上海也好,北京也好,氛围没有香港的自由。再说了,我们结婚的话,一定是要回香港的。”

“谁跟你说结婚了?”她不会被他绕出话题来:“既然你在这里,那我也会留在这里。”

梅景铉看着她认真的模样,一时间有些感慨:小姑娘自从回到他身边以后,一下子就老成了许多。不仅凡事都有分寸,都有计较,而且对待他似乎也不如从前那般热情了。但现在看来,她还是十分依恋他的,只是,她学会了恰到好处地展示感情。

真正是,他就是拿她没办法。

“那好,我跟爸说:我们留在内地结婚,结婚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当顾问。”

“谁同意跟你结婚了?”

“不想结婚?”

“我不…”话还未说完,小五忽然被拉入了一个怀抱。紧接着,男人的唇就火热地压了下来。这是他开始前的前奏,她知情知趣地把双手放在了他的腰间,回应着他的感情。唇齿纠缠间,周围的温度升高,她下意识地拽住了沙发的扶手,却被他的手覆盖上了她的手。然后,五指也一一插入到了她的指缝当中,不断摩挲。

记不得什么时候,他把她放在床上的。周围的被褥被掀开了,他把她压在身下,全身心地包裹住。被单也随着他们的动作起起伏伏…

剩下来的理智,系数被他封印在了抢掠般的动作当中。她已经习惯了他的进入,所以当他要求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分开了双腿…只是攀上他肩膀的时刻,她的脑子里又有一丝的清明——今天不是个做那事的好日子,具体来说就是…

“景铉…你戴上那个了没有?”

“今天不需要。”

“万一我怀孕了怎么办?”这是个现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