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子回答:“是的。你怎么知道?”

白汐大松了一口气。她终于找对了线索:“我怎么知道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画了郑贵妃肖像的童宾瓷器,去了什么地方?”

“那个啊,它是我的好朋友。”簪子不假思索道:“我的上一任主人,祖辈是干盗墓勾当的。郑贵妃的墓就是他家挖的。抗日的时候被摧毁了不少。留下来我和小童的瓷碗。后来,主人临终前,把我捐献给了博物馆。把小童的碗,给了一个救过他命的人…叫什么…赵从礼。”

赵从礼?!白汐立即把这个人名告诉了谢文湛。

谢文湛几乎哑然失笑——赵从礼,这个人他认识。赵从礼有一个儿子赵慎德,此人是父亲的好友。而他十四岁的时候,还在赵慎德手底下学过两年的明清书画鉴定。

但是,他小时候在赵家待过。赵家所有藏品,都十分熟悉。怎么就不知道他家还有一只童宾的碗:“你确定,你的主人后来把碗给了赵从礼这个人?”

“确定啊。”簪子道:“不知道现在小童还在不在了。”

事不宜迟。谢文湛立即带着她,去拜访老师父赵慎德。

赵家不远。开了四十分钟的车就到了。谢文湛初到北京时候,已经来过一次。今天又来探望老师。赵家人十分欢喜。一走进屋子,白汐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过来就拉住谢文湛的手:“湛湛,过来坐。老爷子今早出门去琉璃厂了,还没回来。你等等哈…哎呀,当初你从我家出去的时候,才这么点高。转眼,一表人才了…这位姑娘是?”

“师娘,我来介绍一下。她是我未婚妻白汐。”

于是老人家把热情转移到她身上。弄得白汐不好意思起来。客套了几句,白汐就问起了童宾的瓷器。老师娘想了半晌,还是摇了摇头:“家里没有。老头子要是藏了这么一只画了美人脸的小碗。那我肯定知道的。”

白汐又感受了一下周围的灵力——这里有很多古董真品。气息混杂。一时间,她还辨认不出是否真的有明末的御瓷。

很快。老头子回来了。又问起了瓷器,赵慎德也是那一句话:“没有。”又语重心长对谢文湛道:“湛湛,你小时候在我家里住。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全部见过。一件青铜槅,两件唐三彩女俑。一件东晋虎子。四五件磁州窑的明器,一件隋青釉印花四系壶…”老人家按照东西的稀有程度,开始历数自家馆藏。颇有得意之色。最后道:“…一个陶的麻花纹碗,解放初的。这些东西你都把玩过不下几百次了。”

谢文湛点了点头。的确没有明末的童宾瓷器。

但,白汐觉得有点不对劲。对了,陶的…麻花纹碗?!一个曾经听到的故事涌入脑海。她立即问道:“那陶的麻花纹碗在哪里?!”

老人家道:“那个最不值钱,给我家金毛当狗粮盆。”

言外之意,还不屑去拿。于是白汐自告奋勇,去了后院拿狗粮盆了。

她想起来的那个故事是——文。革时期。一批老博物馆研究员,为了避免珍贵的古瓷器被红。卫兵所砸。就趁夜,在瓷器的外面涂了一层陶土。再进窑子粗粗烧一下。这样,就成了不值钱的“陶碗”。等到文。革结束了,就把陶土扒下来。

那么,这一只陶瓷碗不会是…她走下了楼梯。看到了一只金毛狗。狗狗威武雄壮。龇牙咧嘴。她想靠近,狗狗就冲上来汪汪。白汐还是挺怕狗的,一时间不敢过去了。这时候谢文湛到了。金毛狗立即激动起来,却是蹭谢文湛的腿。谢文湛拍了一下狗狗的头,狗狗就欢快地绕来绕去。好像见到了老友一般高兴。

白汐看向他,怀疑人与狗有奸。情。谢文湛则解释道:“我接生的。”

她吞了一口唾沫。踏马的,除了生娃,还有什么事情是谢文湛不会的吗?!

不管了。她绕到了院子里。走向了狗盆子——咳咳,虽然很臭。但的确有灵气——捏着鼻子,伸手把盆子拿了出来。又拿到水龙头下冲了冲。才抚摸上盆身。一股清澈,纯粹的灵力传来——她终于找到了。童宾的那一只美人碗。

第112章 童宾

赵师父两口子很好说话,白汐说自己喜欢这只陶碗,就送给她了。临走前,还嘱咐他们。将来生了儿子,要去喝满月酒。

咳咳。儿子的事情,她不着急。

抱着碗回到了至尊行。谢文湛立即联系了技术部门,对这一只陶碗进行剥离。

一整夜,至尊行的几个老师傅都没睡。又是加热,又是打磨,又是冷藏。忙的不亦乐乎。他们打算用冷胀热缩的原理,让陶片自然开裂。

第二天早上,白汐去看的时候,只见陶土的外围,整个裂了开来。老师傅正在用镊子,一点点剥离。尽管很小心,但是内部的彩色,还是被破坏了不少。剥离了一小块。老师傅就挺心疼的样子:“是明代云南的珠明料,青花五彩的东西。可惜了。”

白汐也看出来了。边缘一角的釉色,属于青花五彩。所谓青花五彩,不是单单指青花+五彩。而是指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这种瓷器,盛于明嘉靖、万历时,由成化斗彩发展而来。

而珠明料,指的是早期青花瓷的釉料。是一种产自云南,贵州等地的黑祸色矿物(即钴土矿,中国称“珠明料”,日本称作“吴须”),把这种原料磨得极细,加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的乌黑东西,然后在坯上绘画,烧窑,就形成了青花瓷。

老师傅又剥离了半晌,终于,剥离出了碗上的美人脸。老师傅目不转睛盯住美人脸。手法更加细腻了,这美人是瓜子脸,罥烟眉,樱桃小口。唇红齿白。画的好像活人一样。白汐也凑近了看,但,越看越觉得熟悉。

好像是…在甪端的记忆中看过这个人,万历皇帝亲手下葬的杨宜妃。咦?这碗不是画的郑贵妃吗?!难道,郑贵妃和杨宜妃,长得一模一样?

不可能吧。一个姓郑,一个姓杨。

老师傅费了半晌功夫,终于把碗完整地取了出来。白汐拿过来,去了董事长办公室。

“文湛,东西应该就是了。”她坐在了谢文湛的对面。然后尝试着和碗对话。奈何,这碗好像沉睡的比较深。她唤了几次,还是毫无动静。谢文湛问她:“怎么样?”她有点慌张:“好像…我怕童宾附身的,不是这一只碗。”

她是被祭窑的少女,但满窑的瓷器,只附在了一只莲花碗上。

同样的,童宾的灵魂,该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大火的灼烧之下,附在了某一件瓷器上。至于到底是哪一件,这个鬼才知道。

白汐又尝试了几次,高足碗还是毫无反应。它就静静地,空空落落地,旁观这个世界。好像不愿意与她,产生任何联系。

白汐沮丧起来:“文湛,我感觉我们白高兴一场了。”

谢文湛的心情,比她还低落。但男人这时候,是女人的港湾。他起了波澜,怎么让她停靠。于是安慰道:“白汐,不要急。我们再想想办法。”话虽然这么说,但千辛万苦,只找到一个不能开口的碗。简直就像西天取经,发现取回来都是空白经幡。

白汐忽然泪意上涌。觉得此生大概是相守无望了。而谢文湛的安慰,倒更像是锐利的针一样,一下下戳进她的心脏。

她推开了谢文湛,拿起这一只美人碗,放在包包里。又站了起来:“文湛,我想再去定陵附近转一转。中午就不跟你吃饭了。”

“晚饭记得回来吃。”谢文湛没有阻拦她,又拿过自己的大衣,披在她的身上。

世上,总有一些路。得一个人走。不是因为孤僻,而是因为别人无法理解这条路的偏僻。白汐觉得,现在就走在这么一条路上。连谢文湛这么关怀备至的安慰,都无法使她感觉到轻松。毕竟,谁希望自己命在旦夕。

车开上熟悉的102国道。她再次来到了定陵。

现在是十一长假期间,人很多。定陵的组委会,临时在门口摆了一个黄铜铸就的大宣德炉。以供游人来上香,他们好赚回扣。

香是藏香。小支的10元钱一根,中支的20元,大支的50元。最大号的,简直有女儿家的手臂那么粗了。她买了一支小的,插了上去——虽然万历,不算啥治世明君。但也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死后还这么被折腾,算了,原谅他吧。

但是谁,会原谅她呢。妖怪爱上了一个人类,无法自拔。

再次走进十三陵的甬。道。她看到了上次见面的老朋友,红漆木箱。

一个木箱感受到了她身上的灵气,问她:“你包包里,是不是有什么陪葬的古董?”

她拿出了这一只美人碗。另一只木箱倒吸一口凉气:“这是…郑贵妃的碗啊。”旁边的箱子冷笑道:“哼,我就知道。郑贵妃还不是因为长得像杨宜妃,所以才受陛下的宠幸。”它是王恭妃的景阳宫出来的东西,向来痛恨郑贵妃。

白汐觉得,略不可思议:“郑贵妃…受宠幸,是因为杨宜妃?!”

“是啊。”红漆箱子道:“你不知道。郑贵妃要万历下令,烧一只画有自己容貌的瓷碗上贡。万历答应了,但是给御窑厂图纸的时候,万历是抽出杨宜妃当年选美人的图送过去的。结果东西烧好了,郑贵妃还以为碗中人是自己。”

“就是!就是!”另一件景阳宫的箱子道:“杨宜妃死了两年,郑贵妃才进宫的。郑贵妃一入宫,万历皇帝就非常宠幸她,越级册封为贵妃。因为这件事,万历还和底下的大臣们争吵了几年呢。直到贵妃生了孩子,才不吵了。”

白汐觉得,消息略混乱。她大致明白了关系如下:杨宜妃,是万历宠幸的妃子。但是十八岁就死了。同一年,万历皇帝十六岁。两年后,郑贵妃入宫,开始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生涯。打压皇后,生下孩子。过了十几年,万历要烧景德镇烧一批角先生。郑贵妃说,再烧一个画着我的碗吧。好的,万历皇帝把杨宜妃的画像送了去。由于两个人太像了,郑贵妃以为那烧的是自己。

好复杂。白汐表示理解不能。假如说,世界上有一个人,和自己长得非常像。那么,谢文湛也可以如此移情到这个女孩身上吗?她摇了摇头,两者怎么相比。

告别了红漆木箱。白汐决定出来透透气。人山人海的定陵,大都数游客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里实在没啥好看的。

她不想看人,只想安静一会儿。于是走到了定陵的后山。

谢文湛打了电话来,问她晚上想吃什么。她坐地起价:“我想吃河豚。”

谢文湛不太高兴:“能不能吃点安全的?”

“不,就要吃河豚。”

都说拼死吃河豚。她如果真的快死了,那么,不吃一回也太对不起活过了。其实,她还挺喜欢河豚那肥肥的身子。不过,谢文湛不太感冒这个。因为南方至尊行的一个小采办员,与人拼酒时点了一道河豚。老板急着赚钱,批量处理了河豚。单单就那人的没处理干净。食物中毒,卒。至尊行后来补贴了不少钱。

谢文湛亲手处理的赔偿事务,从此在公司规定上加了一条:任何宴会。不点河豚。

其实,河豚就像爱情。爱情有毒,处理不好会伤及彼此。

最后,谢文湛犟不过她。答应了:“那你早点回来。”

“嗯。”想到晚上能吃到河豚,忽然觉得人生还有很多期盼的。比如吃从没吃过的美味,比如,真的和谢文湛结婚了,身份成了谢夫人。再比如,怀孕,生个娃娃。那么,是否觉得连生命的乐章,都附带了一声“妈妈”。

她想了很多。五花八门的,然后走下山坡。看到一个小伙子催着牛车走过去。

与此同时,包包里什么东西在发热。

忽然,凉风一吹。她清醒了过来。发现自己不知不觉,走的离定陵很远了。刚才那纷纷扰扰的思绪。好像来的很突兀。因为她不是很多愁善感的人。千年的时光,早就让她的神经,变得无比的钝。很少去注意什么细节。

而且,走到这种地方来干什么?定陵山脚下,小小的村落。

这时候,前方的牛“嗡嗡!”了一声,她转过头。眺望——正好,那赶牛的人,也转过身子。看着她。目光相交的那一瞬间,恍惚了。她看到了这人的皮肤底下,隐藏着洁白的高岭土。高岭土里面。还躺着一具焦黑的尸体她走了过去。那青年也停下了脚步。

“你是谁?”她问。

“那你又是谁?”小伙子笑道:“大姑娘家的,一个人走在这山沟沟里,不瘆的慌吗?”

“不。”她说:“你似乎和我包里的碗有关系。”

“碗和人,有关系的多了去了。”那青年继续赶着牛,声音很沉:“不嫌弃的话,请你到我家中坐一坐。咱们聊一聊你的碗。”

白汐跟着去了。其实,她已经明白了。是美人碗带她过来的。瓷器的灵体,互相之间存在吸引力。何况是两个都成了形的灵魂。怪不得,这青花五彩碗至始至终不理睬她。因为灵体已经脱离了碗本身。成为了面前此人。

小伙子家徒四壁。庄稼人,靠着耕田与老黄牛吃饭。黄牛已经老了。耕田正在历史的潮流下,越来越少。所以,他的活儿也来越单薄。茅房的对岸,一栋栋高楼大厦,正在拔地而起。小伙子的几间草房子,简直穷的不像话。

白汐坐在不知道哪里淘来的旧椅子上。她已经很轻了,椅子还是吱吱嘎嘎响。小伙子给她倒了一杯茶,沏得酽酽的。

她先打量了下四周:“怎么不搬出去住?”

“离得定陵远了,行动就不方便。”怎么个不方便,小伙子没细说。不过白汐猜到,他能修炼有为,应该和定陵的风水有关。

“什么时候变成人的,靠什么过活的?”

白汐开始拉家常。老实说,对方的灵力十分温柔清澈。是那种真正纯粹的灵魂。这样的人,不会有什么坏心思,也和煞气无关。

“耕田,替人放牛。”小伙子笑了笑:“我是两百年前修炼成实体的。有一天,定陵山脚下演社火。我就下山去看了看,过了几天再回郑贵妃墓。墓就被盗一空了。回不到碗身上,我就干脆住了下来。一直住到了现在。”

“那你,叫什么名字?”

“童宾。”小伙子道:“还是沿用了本来的名字。”

白汐把碗拿了出来,按理说,这碗该是他的东西。她也是真的运气好,找到的第一只贵妃墓的碗。就是正儿八经的童宾瓷器:“我的来意。想必你也该明白。我的时间不多了,只有成为一个人才可以保命。所以,我需要你的力量。”

童宾道:“我也需要你的力量。几百年了,我只能在定陵周围行动。稍稍出一点距离,身体就吃不消。我也想成为一个人,再回景德镇,烧我的窑子。”说完了,他闭上眼。似乎十分回味生前,制作瓷器的美妙体验。

这就不好办了。都想成为人,咋整。

白汐觉得,好运气终于到头了。之前遇到的古董献祭灵力,开出的价码都不高。但是童宾不一样,他是个有心愿,有想法,活生生存在过的人。有了一点修为,就从墓里面逃出来。看社火,代表他对生活还是很热爱的。自己那一套:反正你也不是人。你不如让我活下去。我替你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对他丝毫不起作用。

她只能协商:“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吗?”

“这句话我也问你。”童宾道:“我也十分想要你的灵力。”

这可不行:“我有爱人。我要活下去。不能这么轻易地就把生命献出来。”

“那,我们来比试比试,怎么样?”童宾把碗拿了过来:“你是窑工,我也是窑工。咱们都是一行上的人。不如互相比一下技术。假如你的技术比我高超,那我可以把灵力给你。假如你比不过我,对不起,我要拿走你的灵力。”

她没那个底气。童宾绰号“风火仙师”。还是御窑厂出来的。肯定很厉害:“对不起,我死的时候才十五岁。技术不到家。”

“我死的时候二十五岁,半途出家学的烧窑。”童宾不甘示弱。

说完了。顿时,周围灰暗的家什,全部消失不见了。白汐看到,蓝天白云,一人高的窑子。各色釉料,白嫩嫩的高岭土,手工拉胚机。还有刻刀,贴花纸…一个完全仿古的,烧窑现场。她蹲下身,捏起一点钴土。是石子青钴料。

童宾,这是赶鸭子上架。真的要用烧窑技术,来决定谁生存呢!

作者有话要说:鉴宝小常识

说一下常见的青花瓷钴料

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尼勃青,苏勃尼青。苏麻离青属低锰高铁类钴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因为苏麻离青含铁高而含锰量低,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还会出现银黑色四氧化三铁结晶斑,即“铁锈斑痕”,俗称“锡光”。

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浙料浙江所产青料,也称“浙青”。国产料中,此料为上乘,重则浓红,軽则淡翠。浙料又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种,其中以元子为最佳。浙料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明代万历中期以后至清前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均采用浙料。

回青

进口青颜料的一种。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回青中之最珍贵者,在某一时期,其价格甚至超过了黄金。回青产于云南,可作烧制瓷器原料。明正德时已出现,嘉靖时成为当时青花的标志。

佛头青

回青颜料中色泽最美的一种。旧传因其用在佛像头上染色,故名。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石子青

国产青料名。明代中期始用。据【江西大志·陶书】记载:石子青产瑞洲诸处(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明嘉靖时烧造御器,在回青中按比例配入石子青呈色最佳。石子青多则色沉不亮。石子青也称石青。有人认为石子青即“无名子”。

画烧青

亦称“无名子”。一种江西钴土矿。经粉碎、磨细、掺水调匀,制成青料。于生胚上绘画,施釉后花纹被罩不显颜色,入窑烧出成兰色,故称画烧青。与“无名异”“石子青”为同一种物质。

陂塘青

国产青料名。又名平等青。产江西乐平县。明成化时用以描绘瓷器,呈色淡雅青亮。与明初永乐,宣德浓重青翠的苏麻离青截然不同,成为一时期青花瓷的特色。

珠明料

国产青料名。产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成份不一,以宣威所产较好。含钴量最高。外观呈灰黑色块状。经选洗、煅烧,然后粉碎,磨细,加水调匀,即成青花料供绘瓷用,约清嘉庆年间开始使用,而后逐渐成为主要青料。现代景德镇生产青花瓷也有使用。

叫珠

国产青料之一。也称土料。产江西赣州,呈黑色硬块状。粉碎磨细后,加水和匀即可用,一般用于青花粗器,因其中的钴含量低(约1.35% )锰含量高(20%)景德镇现用以配置紫色釉。

第113章 比试

白汐根本不想和童宾比试烧窑技术。

钧窑的窑工,一辈子烧的是钧窑。雕刻的手法好虽好,但远远比不上明代御窑厂。所以,真的比试起来,她也只有在单色釉这一块方面,有把握取胜。万一人家烧的是青花瓷,斗彩,粉彩,黄地绿彩等等不同的釉色。她就没辙了。

“你是不敢应战?”童宾已经在选石,她还在发呆。

“不,我…”她抿了抿唇,沉默了一会儿:“我必须和你比试吗?”

童宾说:“这是我的地盘。”言外之意,不比试一把。不会放她走的。这比赶鸭子上架还过分。简直是霸王条约!

难道真的和他比试烧窑吗?拜托,童宾是万历年间的人。而她是北宋人。万历!距离北宋五百多年了!瓷器的技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怎么相比?再说了,她虽然知道明清瓷器的烧制原理。但没实际操作过。怎么有这个信心取胜呢?!

别急。白汐对自己说,一定有办法的。

那边,童宾已经选好了材料。进入了“练泥”这一道工序:他将瓷石经水碓舂细、淘洗,除去杂质,沉淀。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土里面的渣质。再反复翻扑或敲打踏练,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使泥中的水分均匀、组织细密。这样,就得到了上好的“胎泥”。

“你怎么不开工?”童宾催她了。

白汐闭上眼——她也想清楚了。假如没办法回避这一场比试。只有,另辟蹊径了:“等等。不如咱们三局两胜。比试三种不同的瓷器烧制,如何?”

童宾停下了手:“三局两胜?”

“不错。你做青花瓷,我做青白瓷。这样,瓷器的类型都不一样,如何相比?!”她走到轱辘车前面:“不如,咱们比试三场。第一场,单色釉瓷。第二场,釉上彩绘瓷。第三场,青瓷。胜出两场,就算赢了。赢的人,拿走对方的灵力。怎么样?”

童宾答应了。他觉得这话十分有道理。

于是,第一场比试,是做单色釉瓷。这个难不倒白汐。

所谓“单色釉”。也称一色釉或一道釉。因釉中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在瓷器的坯体上施釉后经窑火烧,呈现出美丽的色泽,即成单色釉瓷器。单色釉的种类,约有 16 种:即白釉、红釉、蓝釉、黄釉、酱釉、青釉、仿龙泉釉、影青釉、孔雀蓝釉、孔雀绿釉、青金蓝(洒蓝)、茄皮紫、回青、瓜皮绿、仿哥釉、仿汝釉等。

值得一提的是,明清的单色釉,无论是民窑,还是御窑厂,都效仿宋代五大窑系。

后代人仿老祖宗的,当然是因为老祖宗的东西好。白汐就是老祖宗,她开始采土,练泥。将过滤好的胎泥,置于辘轳车的转盘中心,一边摇动转盘。一边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修坯完毕之后,将成形的胚体,放在木架上晾干。

这一次,她要做的是钧窑中十分罕见的一种单色釉——月白釉鼓钉三足洗。鼓钉洗,是仿造的青铜器样式的一种笔洗。是钧窑中常见的样式。但正宗的钧窑月白釉,十分罕见。史料形容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

那边,童宾的瓷器已经进了窑子。她也手握锥子,进行修饰。鼓钉洗的造型制成好了之后,就浇上特殊调制的釉料,放进窑炉中焙烧。期间,火候的控制,还有烧窑的时间长短,也十分重要。等了一昼夜,才可开窑。

童宾和她,几乎是同时开的窑。她看到,童宾做得是一件孔雀绿的单色釉碗。碗壁上,孔雀绿的绿,相当的晶莹欲滴。而碗的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器足内施淡青白釉,这是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

但,她的月白鼓钉洗,也毫不相让。

两样东西都摆在了桌子上。她先看童宾的孔雀绿碗。明代中早期,技术不发达。碗底常有塌,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但是童宾的瓷器,这些瑕疵都没有。而且胎细腻,釉色正宗。雕刻的莲瓣纹,刀法熟稔。显然是大家手笔。

拿在阳光下,看胎的厚度——几乎是半透明状。说明碗壁极薄。欣赏完了。白汐不得不赞叹一句:“很完美。”

童宾也拿起她的鼓钉洗看。敛口、浅腹、平底、下承以三云头足。外口沿棱纹两道,其间环列二十枚鼓钉纹一周,近足处亦环列小鼓钉纹一圈十七枚。通体釉呈月白色,边棱处呈酱色。笔洗中心,散落蚯蚓走泥纹。品相十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