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都拜托李千户了!”

“那世子爷你……”

“李千户能不能去一趟我家?当初南监祭酒章大人送了我好些书,我还没来得及看多少,如今既是有闲工夫,还请你行个方便,送来让我看着静静心。”

“好,这事简单!”

朱厚照这三四日上午去文华殿听讲,下午回来和晚上就在御前侍疾,笨手笨脚亲自喂药不说,甚至还变着法子哄父皇高兴,丝毫没有之前执拗认死理的架势。张皇后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上午儿子不在的时候,她少不得就对弘治皇帝唠叨嗔怪,道是之前不应对朱厚照这般严格,弘治皇帝自不会和妻子相争,不过置之一笑而已。

此番他突然犯病,本是一丁点不碍事的小风寒,可刘文泰那日留侍御前,小心翼翼地说不妨借此给太子加些担子,他立时就动心了,接下来便有意因朱厚照之前那匪夷所思的“病”迁怒太医院上下,不让其余人诊脉,又以病倒为由把朱厚照叫了回来,继而下旨免朝。果然,朝臣纷纷上书问安,朱厚照亦是有些悔过了,接下来便是真正让他这儿子知道,何谓天子。

民间都说孤臣难为,而作为皇帝,独夫亦是万万不能!

于是,看完揭帖雷霆大怒发落了徐勋和张永的这一日晚间,弘治皇帝就突然流起了鼻血,那鲜红的颜色让乾清宫的上上下下都吓了一大跳,哪怕是起头想要劝谏一二搏朱厚照欢心的几个乾清宫答应都打了退堂鼓,又忙着去太医院宣召院使院判和几个御医。然而,面对面颊赤红显然火气未退的皇帝,几人又因皇帝不给诊脉,无不是叩头之后说了些不痛不痒的话。

这会儿几个太医又下去斟酌方子,弘治皇帝在孙洪的搀扶下斜倚榻上,耳边尽是萧敬禀报今日奏折节略以及前日内阁票拟的声音。听着听着,他就只觉得整个人异常疲惫,竟是不知不觉闭上了眼睛。

“因皇上因病免朝,端午节免宴,元辅刘阁老率群臣于各衙门插了茱萸……鞑虏入独石堡等地大掠,巡按御史奏请逮问守备都指挥马经分守左参将杨英左少监唐禄问罪,内阁票拟姑且宥之,戴罪立功……太常寺奏,今有铺户从户部的关领物中,竟有市面并不通行的洪武通宝……”

“且住!朕记得早就吩咐下去铸弘治通宝,怎的到现在还用洪武通宝?传旨户部,速去查勘这是怎么一回事!”

“是,奴婢遵旨!”

萧敬虽想劝说皇帝安心养病暂且对这些事撂开手,可看着皇帝那流露出不正常艳红的脸,他仍是不得不按捺下了这番劝谏,接着便挑了几样无关紧要的念了。末了他正要率其他人退下去,却不料王岳突然被叫住了。他忍不住抬头偷觑了皇帝一眼,见其并没有留下自己的意思,这才失望地退出了大殿。

眼见萧敬等人悄然退下,王岳这才上前几步,却在龙床前的踏板上跪了下来,恭恭敬敬地问道:“皇上可是还有吩咐?”

“你去一趟锦衣卫诏狱,看看徐勋和张永怎么个光景,然后让他们上表请个罪。”

揭帖之事,他虽是吩咐王岳派人仔仔细细去查,看是谁的手笔,可朝中大臣的反应亦是要顾及,所以哪怕他是下了中旨,可毕竟是绕过内阁的,就必须得先做出一个姿态来!

弘治皇帝说到这里,又吩咐旁边侍立的孙洪去取凉水,仰头一饮而尽后,这才继续对王岳说道:“这火器和火药是朕拗不过厚照分拨下去的,如今这揭帖来得可疑,若事情再这么闹下去,张永也就罢了,徐勋一个外臣,众矢之的却不好受!他上书请罪之后,朕可以放他外官,一两年之内就没人再记得这事了。”

“是,皇上一片保全之心,奴婢一定说给他知晓。”

“去吧。”

弘治皇帝疲惫地挥了挥手,待王岳出了门去,他突然又开口唤道:“孙洪!”

“皇上可是还有吩咐?”

“去取文房四宝。”

尽管孙洪有心劝阻,可见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光景,他只得亲自前去张罗,末了又搬了一张小桌子来架在床上。等他卷起袖子磨好了墨,又将狼毫晕开,饱蘸浓墨后递了过去,继而则是展开一张宣纸,用镇纸镇住了两头,这才又便扶着皇帝坐直了身子。然而,眼看皇帝勉力提起笔来写就了两个字,他不禁大为狐疑。

“世贞……皇上,您这是……”

“你与他说,朕记得他尚未有表字,这二字表字赐他,让他自个去好生琢磨!”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51章 先抑后扬,王岳碰钉

等到孙洪应声告退,弘治皇帝这才疲惫地往后靠了靠,斜睨了一眼孙洪出去方向的帷帐,他突然开口说道:“厚照,不要再躲了,进来吧朕已经看见你了!”

朱厚照脸色很不好看地掀开帷帐进来,盯着弘治皇帝看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咬着嘴唇问道:“父皇,为什么?”

“为什么?你说的是那请罪折子?只要他写了,便足可见是对朕对你忠心耿耿。”

“那他不写就是有异心?那父皇你还赐他表字干什么!父皇,你这简直是儿戏!”

眼见朱厚照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弘治皇帝的眼里闪过了一丝忧心,张了张口,最终还是放弃了把人叫回来的打算。他这个儿子被他和张皇后宠坏了,执拗认死理,倘若不是用事实说服,根本不要想把人拉回来,且先由得人去再说。等到这病好了,他自然会把徐勋放出来,但若是有个万一……他好歹也给朱厚照留了个忠心耿耿可以随其成长的臣子!

尽管是东厂督公,但王岳踏足北镇抚司锦衣卫诏狱的次数却是屈指可数。这会儿他在叶广的亲自陪侍下从大门下了地牢,借着那一条长廊中的松脂火把,顺利寻到了那监房前。见张永和徐勋竟然关在一块,他忍不住斜睨了叶广一眼,却姑且没逮着这事做什么文章。

“徐勋,张永,司礼监王公公来了。”

徐勋和张永又不是眼神不好,早就看见王岳来了。这时候两人对视一眼,徐勋就弹了弹衣角先站起身来拱了拱手,而张永则是慢吞吞跟在了后头。

王岳对东宫那几个太监素来看不惯,此刻见张永这怠慢样子心中就不喜,口气中不免多了几分冷峭严峻:“咱家今次来,奉的是皇上口谕。如今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朝中沸沸扬扬,你二人且写一份请罪折子,皇上自会斟酌。”

徐勋和王岳不熟,只听萧敬捎过话,道是此人曾有跟着李荣兴风作浪。这会儿王岳甫一照面就是这样硬邦邦的话,原本就心怀郁气的他更是恼怒,不知怎的竟险些按不住这股邪火。然而,他沉默着还不曾质疑这道口谕,外头的人竟是比他反应还激烈些。

站在木栅栏外的王岳见徐勋久久不答,不禁沉声喝道:“怎么,你还敢质疑皇上口谕不成?”

“徐指挥自然不敢质疑,只王公公可敢说,这些话一字不差都是皇上口谕?”张永那会儿亲自跟着朱厚照走的斋宫,此时此刻根本不能相信这是皇帝口谕,一句话噎了回去,他就冷笑道,“皇上就算是让我二人上书请罪,也必然还有其他话,王公公莫要说半截藏半截!”

王岳原是要解说皇帝苦心的,可被张永这品级差着十万八千里的一顶,他顿时怒火中烧,不禁气极反笑道:“好,好,果然是狼狈为奸,好一张利口!既是你二人不领皇上口谕,那咱家也不和你们磨蹭时间,立时就去回禀了皇上!”

撂下这话,他便扭头看着叶广说道:“叶大人,这锦衣卫诏狱也不是头一次关着犯人,从前可有两人一监的规矩?而且看犯人在狱中便好似在家一般逍遥,你这提点北镇抚司的未免太过纵容了吧?”

“王公公言重了,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下官这些年办过那许多案子,除却郑旺这等无赖刁民,其余的下官秉公处断不说,就是在狱中也是从不难为,家属送来的东西只要没有夹带,亦不会克扣半分。”叶广不卑不亢地解说了这两句,见王岳面色发僵,他这才略微躬了躬身道,“至于两人一监,确实是下官疏忽,立时让人把隔壁一间监房收拾出来。”

“哼!”

王岳一时心中更怒,可却找不出理由驳斥叶广这话,当即拂袖而去。然而,他还没走出几步远,长廊另一头就传来了一阵说话声。这下子,他立时停下脚步,转头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叶广说道:“叶大人,这锦衣卫诏狱也能随便进人,这就是你的秉公处断?”

叶广不料突然出现这样的变故,一时心中大为恼火。然而,等到眼力极好的他一下子认出那下来的前后两个人影,立时微微笑了起来:“王公公说笑了,锦衣卫诏狱当然不能随便进人,但若是如同王公公这样带着圣意来的,北镇抚司中人岂敢阻拦?”

王岳这时候才刚刚看清跟着掌刑千户李逸风下来的人竟是乾清宫答应孙洪,这一惊顿时非同小可。他自恃刚正,最讨厌那些蛊惑挑唆太子的佞幸,因而刚刚对徐勋张永才没有好声气,这会儿孙洪下来,他不禁猜度起了其人究竟什么时候来的,一时颇有些不安。

而孙洪见着王岳还在这儿,忙客客气气叫了一声王公公,又和叶广厮见之后,这才主动解说道:“王公公一走,皇上又记起一件事,这才差遣我来一趟。”

解释了这么一句,孙洪就冲着李逸风微微颔首,见后者立时眼疾手快上前打开监房的木门,他就弯腰走了进去,面北立定之后,他才开口说道:“皇上口谕。”

王岳刚刚才传了一次口谕,这会儿孙洪一来又是口谕,不但监房里头的徐勋和张永大为狐疑,就是叶广和李逸风也忍不住瞥了一眼王岳,暗想这位是不是真的假传圣旨。至于王岳就更不用提了,脸上一阵青一阵白,心里犹如惊涛骇浪一般上下翻腾。

见徐勋和张永慌忙行礼,孙洪才不紧不慢地说:“皇上口谕,传与府军前卫掌印指挥使徐勋。与他说,朕记得他尚未有表字,这二字表字送他,让他自个去好生琢磨!”

说完这话,孙洪就把手中纸卷郑重其事地双手捧了过去,见徐勋连忙接过,他才笑呵呵地说:“皇上赐徐世子表字世贞,满朝文武当中,有这份殊荣的,我可没听说过第二个!”

这边让人写请罪折子,那边使乾清宫答应颁赐表字,哪有这等道理!

已经觉察到不对劲的叶广免不了死死盯着王岳,而后者脸色更加黑了。这时候,大为解气的张永不禁哂然笑道:“这倒是怪了,刚刚王公公到这儿对咱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地训斥了一大通,还说是皇上口谕令我二人写谢罪折子,切勿自误,怎么这会儿孙公公却来颁赐表字?”

王岳险些被张永这话气得七窍生烟:“孙公公,咱家不过早走一步,皇上既是改主意,怎不叫人把咱家追回来!”

“王公公走得太快,我已经是紧赶慢赶,这不是才刚到北镇抚司?”孙洪知道王岳刚刚指不定说了什么过头的话,可他虽犯不着得罪这位司礼监秉笔,可也更犯不着得罪东宫,于是忙干咳道,“皇上是说让二位写谢罪折子,但这是保全之意。皇上说,朝中沸沸扬扬,二位上书请罪之后,此事便能暂且压下。若是群臣再过不去,顶多放世子一个外官,贬张公公一级,过一两年事情就过去了。”

这本当是要王岳所传的话,可孙洪觑着那情形就知道,王岳肯定是态度生硬,只逼着两人上书请罪,没说另半截更要紧的,于是索性就当不知道似的笑眯眯说了出来。紧跟着,他就仿佛没注意到王岳那尴尬愠怒似的,以乾清宫还有要务为由匆匆告辞。

他这一离去,王岳自觉得留下更没意思,冷哼一声扭头就走。李逸风斜睨了一眼叶广,跟在后头大声叫道:“王公公慢走,下官送你……”

口中说送,李逸风脚下却没挪动半步,等人已经没影子了,他才嘿然一笑,扭转头冲着徐勋张永竖起大拇指道:“王公公平时那样说一不二的人,今天却在这里栽了个大跟斗。刚刚孙公公算是说对了,皇上钦赐表字,这还真是听都没听说过,只要这消息传出去,外头那些揪着你不放的大臣,料想也该知难而退了……”

“不,这事情还请叶大人和李千户替我暂且保密,千万不可泄露出去!”

叶广多年执掌北镇抚司,要说老谋深算决计不亚于那些文官,他和徐勋关系本就亲近,眼下就笑道,“今天这事除了皇上,只有王公公孙公公和我们四人知道,绝不会再有人知。”

“多谢叶大人!”

“谢我作甚!我还担心你乍得殊荣把握不住,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倒是颇有大将之风。皇上钦赐你表字,不外乎是褒奖你此前的勤勉,而让你上书请罪,却是压一压朝中如今的势头。”

“皇上一片苦心,我自然铭感五内。”口中这么说,徐勋心里却怎么想怎么觉得今天这大起大落来得诡异,再加上他根本不愿意在这节骨眼上离开京城,于是索性又对着叶广和李逸风说道,“叶大人,李千户,我还有一件事想要求二位。若是宫中有什么消息,二位可否先给我二人透个信?若是干系重大也就罢了,但若不是……”

话还没说完,叶广就打断道:“此事你尽管放心,我会让人留意!”

李逸风也忙附和:“哪有什么干系,这都是一句话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你们在这儿缺什么要什么,尽管说!等到你们出去的时候,破财消灾摆上一桌请叶大人和我吃一顿就成了!”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52章 召见阁臣,天子苦心

宫城东南文渊阁,三个平素还算和睦的阁老这会儿各在各的直房,四下里鸦雀无声,可忙忙碌碌的文书官却都忘不了刚刚那番纷争。

对于这突然冒出来的揭帖一事,三人各持己见,刘健觉得是看不惯徐家暴发户的科道言官,也该是时候杀一杀任由太子妄为的这股风头;谢迁却觉得罪及徐勋一人足矣,捎带上王守仁却是池鱼之殃,那些东宫讲官气量狭隘;而李东阳则是力持己见,以为此事需得速断速决,不可在皇帝病倒期间闹得沸沸扬扬,有个结案的由头就可以把事情暂时揭过去,须知弘治皇帝的中旨毕竟比当年成化皇帝少多了。

于是,首辅刘健罕有地大发脾气,道是李东阳就知道左右逢源,于是首辅和次辅竟是闹了别扭,这会儿谁也不理谁。就在这一片静悄悄的时候,外间一个文书官蹑手蹑脚地进来,将一封奏折小心翼翼地摆在了刘健的案头。

“元辅,这是刚刚转来的。”

刘健瞥了那文书官一眼,知道这当口上来的东西多半是司礼监转来的,于是信手拿过翻开一看,眼神立时定住了。好一会儿,他才站起身来,本要按照习惯命人去请李东阳,可想想刚刚那一番争执,他索性拿着东西径直出门到了谢迁那里。一到地头见谢迁起身要叙礼,他没好气地摇了摇头,信手把奏折撂在了谢迁的面前。

“看看这个!”

请罢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司礼监秉笔太监李荣陈宽王岳……

才看清了头几个字,谢迁立时大吃一惊,也来不及去看刘健什么表情,展开来仔仔细细看了起来。待到咀嚼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便面色凝重地说道:“元辅怎么看?”

“那上头一串名字,要是全都撤下去,司礼监换谁来主持!这些个言官说得简单,监火药局和军器局的内官失职,司礼监难辞其咎,必得要他们担责。可他们也不想想,皇上一年到头能见咱们几次,这些太监却都是日日在皇上跟前,哪里可能说换人就换人!”

“说是换人,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应该只有萧敬一个吧?看来人家不止是对徐小子看不惯,连萧敬都惦记上了。”谢迁眯了眯眼睛,却说出了另一句话,“元辅觉得,之前焦芳众矢之的,这回却换成了徐勋,会不会是这两个人之间有什么龃龉,于是互相打嘴仗?要知道,焦芳和司礼监秉笔李公公之间的关系,可是暧昧得很。”

“你提醒了老夫,确实有这可能!”

刘健一下子想起这一茬,一时立即计上心头,“不管是不是如你所料,先让他们两边去斗!你我约束门生故旧,切勿掺和进去……”

这话还没说完,外头就传来了一个书吏急切的声音:“元辅,谢阁老,司礼监来人了,是司礼监的戴公公!”

闻听此言,刘健和谢迁同时愣住了。天顺年间还好,可从成化开始,皇帝就鲜少召见阁臣,就连那些司礼监顶尖的大珰也极少到文渊阁来,有什么事就是司礼监文书写字居中传话,又或者是直达天听的密揭。今天这是为了什么事,竟然劳司礼监秉笔太监戴义亲自前来?

久经风雨的两人想起皇帝病了,同时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对视一眼就慌忙往外走。谢迁步子太急,甚至带着那把太师椅挪动了,那刺耳的声音更让他一阵心烦。等到了前头的大厅,见李东阳已经陪着戴义等在了那里,刘健也顾不上先前那点小龃龉,快步走上了前。

“戴公公,今天你这是……”

一见刘健谢迁出来,戴义就再也坐不住了,霍然站起身就急匆匆地说道:“首揆,李阁老谢阁老,皇上口谕,宣你三人去乾清宫!”

宣见乾清宫!

这样从未有过的事情,无论是急躁的刘健也好,求稳的李东阳也罢,亦或是洒脱的谢迁,全都是大吃一惊。只这会儿没有丝毫犹豫的工夫,三人当即齐齐答应,先出来吩咐了那些文书几句,立时就跟着戴义出了文渊阁。尽管从文渊阁到乾清宫的距离并不多远,可大热天再加上三人之中最年轻的谢迁也已经奔六了,一路走到乾清门的时候已经完全汗流浃背,好在马上有人送了凉毛巾来伺候三人擦脸,收拾齐整了才由戴义引进了西暖阁。

尽管不过是六七日朝会不见,可当看到坐在御榻上的皇帝时,已经心里有些准备的内阁三老全都是心中咯噔一下,旋即强自镇定上前行礼。虽是酷暑,西暖阁却不曾用冰,甚至还比不上文渊阁中的通风凉快,可当他们见皇帝取水饮用后却依旧呼热时,那股惊惶就别提了。

“朕如今三十六,嗣位大统已经十八年,没想到如今这一病,竟是几乎不起,这才召来三位先生托之以大事。”

尽管是托之以大事而不是托之以后事,可领头的刘健仍是心惊胆战。可看着弘治皇帝那镇定自若的样子,他只觉得眼睛一酸,又不敢抬手去擦,只能强自镇定心神磕了个头,这才说道:“皇上不过是龙体违和,只要徐徐用药调理,自然便能痊愈,何来一病不起之说?”

李东阳亦是沉声接口道:“元辅所言极是,臣观皇上气色还好,万望不以这区区小疾为念,此乃天下万民之福。”

紧随其后的谢迁更是干脆:“圣主自有天佑,万望皇上勿出此不祥之语!”

弘治皇帝端详着眼前这三大阁臣,见他们无不是眼露水光,竭力按住那种猝不及防的惶然,他便哂然笑道:“人谁无一死,朕虽是贵为天子,但总也逃不过这一关。朕昔日降生时就是九死一生,幸得母后将朕隐匿,又有义宦从旁襄助,这才得以在多年之后面见宪庙。之后朕受册为太子,又继承大统,如今想来仍然历历在目。”

说到这里,他便看着一旁侍立的司礼监众太监说:“伺候笔墨!”

尽管从阁臣到太监都想劝皇帝莫要轻动,可面对皇帝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刘健三人不由得都沉默了。而戴义冲着扶安李璋微微一颔首,见两人一个去拿纸,一个取砚台,他就去拿了朱笔和朱墨来,须臾床前便已经齐备。皇帝取了朱笔在手,略一思忖正要写,跪在床前的萧敬突然开口说道:“皇上病体不可劳累,还是皇上口述,让戴义代书。”

“萧公公所言极是,请皇上让戴公公代书!”

刘健连忙附和了一句,见皇帝稍稍犹豫就把笔交给了戴义,他总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眼见得弘治皇帝靠着那厚厚的引枕,从当年藏身冷宫的凄惶,到册为太子后的谨慎,再到登基天子之后不敢稍有懈怠,一直都是慢悠悠地说着,一如往日上朝一般仁厚宽容……原本只是眼圈红了的他不知不觉已是泪流满面,手不由自主地撑着地面,强忍着不敢放声。不止是他,他身边的李东阳和谢迁亦难以自已。

等到戴义密密麻麻写满了一张纸,弘治皇帝说得差不多了,这才点头示意刘健三人上前,却是拉着刘健的手说道:“三位先生多年在阁佐理朝政,向来辛苦,这些朕都明白。此前你们屡次致仕朕都不准,实在是因为朝堂离不开三位。东宫素来聪明,只却年少,万望三位先生勤加教导辅佐,让他做个好人。”

做个好人而不是做个好皇帝,这其中的殷切希望三人又哪里会听不出来,一时竟是都哽咽难以出声,老半晌,刘健方才缓过神来,却是涩声说道:“太子殿下聪颖天成,如今已是日渐勤学,臣等敢不竭力?万望皇上徐徐调理,不要挂念这区区小疾,自会康福安泰……”

这一番话下来,弘治皇帝却犹嫌未足,竟是拉着三人絮絮叨叨又说了许久,直到三人全都是泣不成声叩头告退,他又屏退了几个太监,这才躺倒下来长长吁了一口气。

有了今日这由头,明日开始让朱厚照这个太子监国一段时日,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那孩子孝顺是孝顺,却从来没经受过磨练,也只有让他当一回家,才能知道治天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张皇后此次的小日子又照常来了,看来命中注定他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若如今不把人教好了,日后他怎么能放心的下?

“皇上,该喝药了。”

“放下吧!”

听到外间这声音,弘治皇帝淡淡吩咐了一声,等一碗药汤放到了床前的小几子上,他斜睨了一眼,也没放在心上。这些天他根本没有让任何一个御医诊过脉,只随便扫过一眼他们进上的方子。深通医理的他自然知道,这方子上头都是些滋补之物,再加上每次合药都是太监和御医同行,尝过之后才进上,因而他自然放心每天服用。

“想当年仁庙为太子的时候,曾经在南京总揽朝政数年之久,若非仁庙猝尔早逝,宣庙又英年早逝,仁宣盛世想来会更长久些……此番是让厚照监国一个月……还是更长些?他就没个长性,一定得多给他压压担子,让他知道治国艰难,也让他知道朝中没有那些老大人不行……”

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喃喃自语了不知道多久,弘治皇帝突然瞥见了药碗,伸手过去试了试温度,发现已经凉了,他便取过来一饮而尽,随即信手搁在了一旁。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53章 大变(上)

皇上在乾清宫召见内阁三位阁臣?

听到李逸风亲自带进来的这个消息,徐勋和张永不免面面相觑。不同于徐勋去年才进的京城,张永十岁就入乾清宫服侍宪宗成化皇帝,又在茂陵司香多年,弘治九年方才调回京伺候朱厚照,宫中的规矩风情他是了若指掌。这会儿他拳头攥紧了松开,松开了又攥紧,声音中竟是带出了几分沙哑来。

“乾清宫乃是内廷,除却皇亲国戚之外,鲜有人能踏进那地方,即便是内阁阁老也是一样……看来,乾清宫是真的有什么变故……”

李逸风身为北镇抚司的掌刑千户,往这儿送消息之前,心里也知道这变故指的是什么。正因为如此,往日他是拉交情,如今就是切切实实为今后铺路了。见徐勋亦是紧紧抓着那木栅栏,脸上那股紧张之色怎么都遮不住,他想了想便轻咳一声劝道:“不管如何,如今你们身在监牢,万千事情都管不着。就是有万一,太子那儿也是铁板钉钉的,这北镇抚司的诏狱水泼不进,外人谁都管不着,叶大人和我都不会变,你们且安心就是。”

“嗯,多谢李千户。”

徐勋心不在焉地答应了李逸风一声,直到这位走了,他才一把将张永拉到了角落中,深深吸了一口气方才用最低沉的声音问道:“张公公,依你之见,若真有那一天,太子殿下会是怎么个反应?”

“这……”张永不料徐勋会提出这么一句话,顿时就愣在了那儿。老半晌,他才声音发涩地摇摇头道,“说实话,我还从来没想过这么一茬,毕竟皇上如今正当壮年……太子殿下那性子最是依赖皇上的,若真有那一天,他多半会伤心欲绝……再说了,先前才闹过那样的别扭,只怕是一定会怪上自己……唉,这当口我居然蹲在这种地方,要我在殿下身边,一定会想方设法把他的心思引到别处,要知道这伤心二字最是伤身……”

张永的这些话徐勋听在耳里,心中已经是雪亮。靠在墙上的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怎么也想不明白弘治皇帝最初只说是生病免朝,怎么倏忽间就会闹到这般凶险。思来想去不得要领,他不觉烦躁地握拳敲了敲额头,旋即目光就落在那边案头用黄丝带系好的那一卷纸上,还有自己才写了百十个字的请罪折子上。

皇帝是不是早就自知病重,所以才赐了他世贞二字表字,告诫他要忠贞不贰?可倘若皇帝早知道,又怎会让他上书谢罪,而后说什么要放他外任?除非皇帝此前并非病重到那等程度,这才会觉得他年纪轻轻需要磨炼……

狱中无日夜,徐勋只记得这一日的第三餐饭用完,原该来收拾碗筷的狱卒却迟迟不至。等着等着,他几乎觉得有些不对劲了,那边长廊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但说话声咳嗽声却是丝毫听不着。待到那一前一后两人到了监房前,为首那个大热天还戴着风帽的人放下帽子,他才一下子惊呼出声:“萧公公!”

张永也几乎在同一时间认出了萧敬,一瞬间的呆若木鸡之后,他立时生出了一种最坏的预感来,一时间按着地面要站起身却几次三番地失败,最后好容易才站起身来。

“叶广,把咱家带来的衣裳给他们换上。”

陪同前来的叶广二话不说就上前用钥匙打开了监房,把手中的包袱丢给了徐勋,这才沉声说道:“快换上,动作快!”

大变在即,徐勋立时上前打开包袱,见里头是两件青帖里的内侍圆领衫,他抬头看了萧敬一眼,立时把其中一件塞给了张永。两人谁也不敢耽搁工夫,三下五除二扒掉了身上那身已经发臭的外衫,又彼此帮忙系扣子束带子,待收拾停当齐齐出了监房,徐勋很想开口问萧敬究竟怎么回事,但思量再三还是忍住了。

“叶广,锦衣卫交给你了。你这个缇帅一直是名不正言不顺,等这次的事情过了,你这个都指挥同知变成都指挥使,那是铁板钉钉的。京城五府六部,都察院和那些杂七杂八的衙门,你吩咐人给盯死了。还有那些藩王在京城的产业铺子,也一概看好!”

尽管萧敬从来就没掌过东厂,可听着其吩咐这些,叶广没有半分犹豫,立时三刻答应了下来。这时候,萧敬才看着徐勋和张永做了一个跟他走的手势,旋即二话没说扭头就走。接下来出监房的这一路上,也不知道是叶广早有安排,还是派在外头的李逸风接应妥当,总之众人竟是什么人都没碰上。一直到出了北镇抚司,萧敬径直领头上了一辆马车,见徐勋和张永跟了上来关好车门,他便轻声吩咐道:“去,径直往北安门!”

张永忍不住问道:“萧公公,走西安门不是更近?”

“西安门?西苑那么大地方,一路过去要碰到多少人,万一有什么人心怀叵测,转眼间就是老大一场风波!别问了,北安门和玄武门咱家已经做好了预备,能够妥妥当当把你们送进乾清宫!”说到这里,萧敬的脸色稍稍一缓,又语带告诫地说,“进了乾清宫之后都警醒些,皇上的精神很不好,也不知道能见你们多久!”

张永原就觉得萧敬不至于这般大胆,此刻听说皇帝召见,他立时打起了全副精神。而徐勋注意到萧敬那青黑的脸色,思量再三,他还是挪动着坐得更近了些。

“萧公公,是皇上请您来宣召我们的,还是别人传话?”

萧敬何等老到人,一听就明白了徐勋的言下之意,当即冷哼道:“你以为咱家是三岁小孩子,会被人这样蒙骗?自然是咱家在御前亲自领了口谕,又得了皇上赐的金牌,否则叶广有天大的胆子,敢私放你们这样因中旨而被发落到诏狱的钦犯?不用担心,宫中还没乱,这会儿算计咱家想要往上爬,这样的疯子早就死绝了!”

确定这不会是林冲擅闯白虎堂的翻版,徐勋终于稍稍安心了些,可接下来这一路上仍是在心里思量着皇帝召见的各种可能性。等到入了北安门,有年轻太监抬着凳杌上来拥了萧敬上去坐着,他和张永依言一左一右随侍左右,一路无话地进了玄武门,又从乾清宫后的北穿堂,又过了两处披檐,过了右小门川彩门,一行人方才绕到了乾清宫前。正当徐勋和张永随着萧敬要进去,却正好有人从里头出来,两边竟迎面对上。

“萧公公?”

见是萧敬,里边出来的李荣王岳愣了一愣,目光继而就落在了萧敬背后的两个人身上,一时勃然色变。王岳正要开口喝问,李荣立即伸手挡了挡,随即便低声问道:“萧公公,皇上才刚刚合眼睡下,太子殿下正侍奉在旁,你若不是……”

“圣命不敢违,咱家总得带着他们进去。实在不好,在旁边就是等一晚上,那也得等。”萧敬径直打断了李荣的话,见其拉着王岳侧了侧身让开道,他欠了欠身就带着徐勋和张永入内,只一脚踏进门槛时,他就头也不回地说道,“当然,这是非常之法,李公公王公公若是没有不得不现在做的要务,不若陪着他们一块进去,也好做个见证?”

“不用不用,谁还能信不过萧公公不成?再说了,太子殿下和戴公公陈公公都还在里头。”

“那好,我就带着他们进去了!”

有意落在最后一个跨过门槛进去的徐勋敏锐地察觉到,落在自己脸上的除了王岳那不满的目光,还有李荣那阴晦的视线。只这会儿他也顾不上这许多,快步跟上了前头萧敬的步伐。当进入西暖阁,闻到那股扑面而来的药味,见这偌大的地方空空荡荡,除了垂着半边帷帐的御榻,以及蜷缩在踏板上的那个人,再没有别的人,他那一丝侥幸顿时无影无踪。

“谁?”

随着一个清亮的声音,坐在御榻前踏板上的朱厚照一下子抬起了头,认出萧敬身后那两个人,他不禁又惊又喜,噌的一下跳了起来就匆匆奔上前,本待要伸手抓人到近前看个仔细,可碍着萧敬,他只得缩回了手,上上下下把人打量了一个遍。

“你们两个……还好吧?”

徐勋和张永同时扫了一眼御榻上的弘治皇帝,一个轻声说殿下不必担心,一个低语道小的身体壮健。而听到这话,朱厚照按着胸口舒了一口气,但旋即眼睛就红了。

“你们是没事了,可父皇他……父皇他……”

“皇上吉人天相,一定会没事的!”

张永几乎想都不想就迸出了这么一句安慰,而徐勋就不敢打这样的包票了。他斟酌了片刻,就轻声说道:“殿下,皇上还睡着,若知道您眼下这般伤心难过,一定连养病都不安稳。”

“嗯,你说的是!父皇正病着,我好容易劝着母后去睡了,我一定会打起精神!”

见朱厚照勉强做振奋精神状,徐勋心头稍稍一松,但旋即就听到御榻那边传来了一声呻吟。几乎是一瞬间,不管是朱厚照也好萧敬也罢,亦或是他和张永,几乎同时拔腿就赶了过去。果然,四人在御榻边上一站,就看见弘治皇帝已经悠悠醒转。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54章 大变(中)

“萧敬,你带着太子出去歇一歇。”

御榻旁的烛火映照在弘治皇帝的脸上,越发显得这位天子的脸色晦暗不明。说完此话的,见朱厚照一脸的不情愿,他立时沉下脸道:“都现在这时候了,你还不肯听朕的话?朕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你熬坏了,你让你母后怎么办?”

朱厚照原本想再辩驳几句,可面对弘治皇帝那愠怒的眼神,只得耷拉了脑袋应道:“父皇,你别生气,儿臣听你的话……您好好歇着,有什么事就让人来召唤儿臣就是。”

眼见朱厚照一步三回头地出了西暖阁,旋即萧敬也跟了出去,徐勋正要说话,却不料弘治皇帝又伸手一指张永:“张永,去外头看着,哪怕皇后太子,没有朕的吩咐也不许让他们进来。至于其他的人,无论是以什么借口靠近此处,你都记下名字,回头发落!”

徐勋怎么也没料到弘治皇帝竟是连张永都屏退了。当他按照皇帝的吩咐又上前两步,在床前踏板上单膝跪了下来,却发现这位天子竟然是撑着手坐直了一些。因四周没有别人伺候,他几乎是本能地拿了一个引枕垫在了弘治皇帝的腰下,随即才退开了半步。

“知道朕为什么这时候见你?”

见徐勋摇头,弘治皇帝哂然一笑,这才淡淡地说:“朕自登基以来,垂拱九宸统御八方,但除却朝会之外,鲜少见外臣,这么多年在文华殿见过的臣子,统共也是有数的。你年纪比太子稍长,论别的并没有什么极其出色的地方,但朕前后却见了你数次,便是因为太子和你亲近。除了你的胆大心细之外,有度量有谋略,为人尚属赤诚,这是朕期许的。至于这次你把自己陷进了监房里,本是朕的旨意,所以朕思来想去,便赐了你那表字。至于让你上书谢罪……朕原本是打算放你外任,可没想到……”

弘治皇帝看着头顶的帐子,想起之前见过三位阁臣之后竟是莫名昏睡了整整两个时辰,急得张皇后和朱厚照无比惊惶,他不禁觉得心中异常沉重。他本想用这么一场极小的风寒,把朱厚照推上朝廷去尝试一下主持政务力担天下是什么滋味,可若是他真的有什么万一,他给妻儿留的预备实在是太少了,少到连他自己想起来都觉得不安害怕。

“皇上……”

尽管此时此刻,徐勋按照规矩该说一些铭感五内肝脑涂地之类的话,可是看着面前这位天子,他却只觉得喉头微微有些哽咽,心里竟有一种说不出是什么的感觉。然而,下一刻,他却只觉得有一只手重重压在了他的肩头。

“但是,这都不是朕今晚上召见你的理由!”弘治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了,竟是石破天惊地开口说道,“就算不放你外任,朕也本打算让你定定心心去训练你那两千府军前卫,但现在没那个工夫等他们编练成军。朕予你调兵的虎符令箭,你现在就去十二团营,调神机营神铳手五百,三千营骑兵五百,五军营刀牌手五百进京。随军千户一概留在十二团营不动,由百户统带兵员即可。然后,你把你那两千府军前卫也全都拉回来。加上徐延彻他们那几个系出名门的,哪怕是用家世压人,也要压住场面!”

听到这样的命令,徐勋原本就沉甸甸的心不禁更加沉了下去——要知道,弘治皇帝这番话怎么听都像是交代后事的意味。可皇帝从刚刚醒过来说话开始,条理就一直极其清楚,如今虽然形容憔悴人也消瘦,怎会真的到那样的地步?

但这个节骨眼上容不得他多想,他只能立时领命,但旋即就抬头轻声问道:“皇上,可这些人带回来要如何安置?须知除了轮流上番的官军之外,这内城素来是御马监勇士营和四卫营统管,若寻常百姓瞧见十二团营这一千五百人进城,只怕是倏忽间就会谣言四起……”

“起不了谣言。”弘治皇帝打断了徐勋的话,继而就看着他一字一句地说道,“朕这病一时半会好不了,所以从明日开始,便是太子监国,你可明白?”

见徐勋那目瞪口呆的样子,弘治皇帝便微微笑道:“此前寿宁侯已经请其夫人通过皇后,禀奏了你们几个开解太子的事。能够想到做到这一点,朕自然是信得过你。御马监亲军不可轻动,苗逵是朕一手提拔到这个位子的,当然可信,可太子监国,用太子信得过的人,他必然能更添底气。但你此前不过是纸上谈兵,如今做这件事,要紧的是不能出纰漏,你可明白?”

此时此刻,徐勋终于明白了弘治皇帝爱护朱厚照的一片苦心。身为做儿子的,对于这种天子的父爱,他哪怕不能感同身受,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就立时应道:“皇上放心,臣必定尽心竭力,绝不敢有丝毫荒怠!”

“好!”弘治皇帝从枕头底下拿出了一样东西,郑重其事地交给了徐勋,又嘱咐道,“这是朕让萧敬去兵部刘尚书那里要过来的,中旨朕会让萧敬写给你,但你需得记住,让你领军,是为了防患未然,而不是为了其他!至于你的罪责,朕会传旨叶广,以查无实据结案!”

“是,臣明白!”

接下来弘治皇帝又是好一通其他嘱咐,事无巨细无所不包。尽管徐勋总觉得皇帝似乎谈不上病入膏肓,可这些话语太过不祥,因而他心里一直沉得很,到皇帝吩咐完他退出西暖阁,他才勉强消去了那种挥之不去的感觉。而下一刻,他就看见朱厚照越过张永气咻咻地走了过来,后头还有一个宫装丽人,瞅着三十出头,不施脂粉却异常匀净的脸上露出一丝掩不住的疲惫。只这会儿瞧见他,那疲惫之色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雍容盛气。

“徐勋,父皇都对你说了什么?”

见朱厚照那急切的模样,徐勋忙轻咳一声道:“皇后娘娘,太子殿下,皇上刚刚让臣出来时吩咐,若是您二位来了,立时请进去。”

听到这句话,朱厚照立时忘了追究父皇都对徐勋吩咐了些什么,二话不说就冲进了西暖阁。而张皇后就不像他这么急切了,尽管她几乎不见外臣,这会儿仍是仔仔细细打量了徐勋老半晌,这才颔首道:“厚照提过你多次了,心眼好,人又机敏多智,是个难得的人才。之前你被人诬陷,皇上不得不从众意把你下狱,如今既是出来了,今后当更加竭力报效才是。”

“是,臣谨遵皇后娘娘吩咐。”

张皇后见徐勋深深行礼,这才示意女官打起门帘,自己急急忙忙地进了西暖阁。等到一应人等全都进了门去,徐勋才上前对张永使了个眼色,又对萧敬拱了拱手道:“萧公公,按着皇上的吩咐,您予了我手令,我和张公公眼下就出城去十二团营。只这会儿实在是太晚了,您可能派几个人送我们出去?”

此刻已经很不早,萧敬看了一眼旁边的铜壶滴漏,只一沉吟就点了点头:“也是,此刻不早了,无论是宫门也罢城门也罢,都不那么好进出。我让孙彬送你们,否则就算你们是奉了圣命,到十二团营也不是那么容易办事。他是司礼监写字,往那边办过几次公差,勉强算得上是上下人面熟。”

尽管张永在门外也曾经竖着耳朵仔细倾听,奈何弘治皇帝的声音很低,而天子因感染风寒,原本通风的竹帘子换成了厚实的棉帘子,他只能隐约听到几个词。一直等出了北安门,孙彬去那边招呼马车,他才抽空对张永解说了此去十二团营的目的。

“皇上对太子实在是……”

即便张永跟随朱厚照多年,得知这一番内情仍然是眼圈微微一红,良久,他才摇了摇头道:“只希望太子殿下能够明白皇上的这番苦心,这才不辜负了这一番厚望。唉,闲话少说,咱们赶紧走。如今掌总的是英国公张懋,他年纪大了不可能时时刻刻呆在十二团营,这会儿应该在家里,但这么大的事总不能避过他。为了稳妥起见,我送你们走一趟铁狮子胡同的英国公园。”

说话之间,孙彬已经把马车赶了过来,竟是他自己端坐在车夫的位子上。见徐勋微微一愣,他跳下来一把打开车门掀开车帘示意两人上车,又直截了当地说:“老祖宗吩咐过,事出非常,乱七八糟的人知道越少越好,所以安排下了这些。只委屈了徐世子你继续穿这一身,毕竟英国公园不比其他的地方,实在是不好进。”

徐勋当然知道孙彬是什么意思。英国公张懋乃是英国公张辅的幼子,前头兄长早就过世了,因而张辅战死土木堡之后,他九岁袭公爵,无论是在景泰天顺成化弘治这四朝,全都是备受荣宠,而且按着辈分也是勋贵中的头一位。这会儿他和张永先后上车,尽管一路上马车异常颠簸,车程亦是漫长得让人心焦,可他却一丁点睡意都没有。

也不知道行驶了多久,马车突然停了下来,乍听得外头孙彬轻声说已经到了,徐勋不免拉开一丁点窗帘一看,见马车正停在一处角门外,隔着不远的三间五架金漆大门赫然紧闭,前头挂着四盏写有英国公府四字的灯笼。随着孙彬叩响了西角门,里头很快就传来了应声。

“这么晚了,谁啊!”

“烦请去通报,咱家司礼监写字孙洪,奉命来见英国公!”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55章 大变(下)

漆黑的官道上突然闪现出了几点影影绰绰的光晕,随之而来的便是由远及近的马蹄声。不多时,两个马上挂着琉璃小灯笼的骑手疾驰而过,嘴里还发出尖锐的呼哨声。两骑过后又是两骑,如是三四拨人之后,方才是一辆双马齐头并进的马车。尽管在夜色中只能看见那车厢极高,两边亦是宽广,可车头挂着的琉璃大宫灯在这黑暗的夜里大放光明,自然引人注目得很,若有盗匪,这简直是天然的靶子。

然而,纵使真有盗匪,眼看这前有探马,后有护卫的架势,也绝不敢轻易动手。因而这一行人一路出城而来,赫然是畅通无阻绝无留难。此时此刻,马蹄声、呼哨声、凌空挥击的马鞭破空声汇集在一起,带来了一种极其急促的感觉。

外头黑洞洞的,车厢中却是灯火通明。偌大的车厢中除却主位,两边还都安设有客位,还有一张小方桌子,再加上茶水果盘捧盒点心等等,一应俱全。而主位上的英国公张懋背后还有高高的柜子,两边都是一个个小抽屉,这会儿一个站着的小厮就正忙着从那一格格的抽屉中取出那些银勺竹签之类的小玩意,将削好的一盘苹果恭恭敬敬送到了徐勋面前。

张懋斜睨了徐勋一眼,见其心不在焉,便说道:“你这后生,不要心急!我见过你爹,骑射都是有一手,可听他说你才认他不到一年,这些都没学到。要真的依你骑马走夜路,不撞得头破血流才怪。这一程路顶多半个时辰就能到了,况且你也不可能连夜把人拉回去,就算半夜折腾,也得等到天亮才能进城。况且,我让人送那张公公去府军前卫的地方了,料想他那边动作也不会快多少!就算连夜动员整军,你明日白天能把人拉回京就不错了。”

“确是英国公想得周全,是我一时情急,没想到这些。”

徐勋见张懋说得在理,忙欠身点了点头,只目光却再次一扫这车厢。之前他看过朱厚照所乘的寿宁侯张鹤龄座车,要论奢华犹有过之,可要说宽敞大气却犹有不足。果然,这一打量,他便注意到张懋所坐的锦褥等物都是半旧不新,看着仿佛是多年前的。

“这辆车是当年英庙赐给我的,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材料,哪怕是这些年修修补补,可仍然比如今那些新家伙强,比疾驰的奔马也慢不了多少,只我这把老骨头禁不起颠,不免让他们稍稍慢一些。人老不中用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张懋说到这里,就饶有兴致地看着徐勋说道,“尤其是你这样的年轻人,一来就把京城许多勋贵子弟都比下去了。”

“英国公过奖了,我也只是一时机缘好。”

徐勋这当口实在没什么心情和人扯皮,强笑着谦逊了一句,他就忍不住打起窗边的斑竹帘看了看。却只见前头那一个个光点宛然,可其他的就顶多影影绰绰看见周围的树丛,他只得放下了手。然而,还不等他遮掩似的去喝茶,耳边就突然钻进了一句话。

“徐勋,老夫倚老卖老问你一句,你此行是奉了圣意,可皇上给了你什么名义没有?”

被张懋这么一说,徐勋才陡然醒悟到自己之前在御前被弘治皇帝连番话语说得心神乱了,竟是忘记了这一茬。想到这里,他把手往袖子里一伸,旋即才想到萧敬所书盖着玉玺的中旨,已经是给了英国公张懋。而他此前也并不是没看过,那上头只写着调兵,却没写给他什么名义。

“所以,你毕竟年轻,果然嫩了些。”英国公张懋揪了揪自己的胡子狡黠地一笑,继而就慢吞吞地说,“这事情还不容易,府军前卫如今只两千人,远远不够,因而从十二团营调精锐千五充实其中,令你这个掌印指挥使一并统管。”

“这……”徐勋见张懋深有把握,虽是想到自己才因私调火药火器被人参劾,但立时就站起身作揖道,“多谢英国公一力相助!”

“好,你到底是认下了!这才对,要是因为之前蹲了一回大牢就畏首畏尾,皇上也不会托付这样的事情给你!不过我可告诉你,十二团营刺头多,懒汉多,自命不凡的更多。皇上固然是英明,每营所调皆不满千,可那些百户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