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上一章:第 37 章
  •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下一章:第 39 章

郑琰找到了她德谦侄子除了当护卫之外的另一个用处了,这样的家伙不拿来用,真是浪费了资源!情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郑德谦还要解释一下:“我就是闲着听听,没把这个当正事办的。”

这样画蛇添足的解释让郑琰会心一笑:“知道啦,跟我说实话,总不叫你吃亏就是了。”

郑德谦放心了,凝目一望:“哎呀,说了这么长时间的闲话,池郎君都走远了,那边人多,咱们不太好挤过去。”

“没事儿,已经看过了,他到宫里必不能立时出来的,使人到他那里说一声,想见他,到先生那里就能见到。他回来了,必要先往先生处问安的。”

郑德谦“嗳”了一声,抖一抖缰绳:“那咱们先往先生那里去等着了?”

“走吧。”未婚夫安然回归,又在自家内部挖掘出来了一个小八卦电台,郑琰悬了几个月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琢磨着顾家的厨房,里面的原料也是充足的,正好先到一阵儿,去做个青团子啊、荷叶羹啊什么的等着池脩之过来了好投喂。

庆林长公主最近在家的时候比较多,时近五月,马上就要过五月节了。五月节要准备很多东西,虽不用长公主自动手,清点核查的工作她是要最后把把关的。过了五月节后就要集体搬到熙山去避暑,今年她家又添了一口人,还是只粉嫩的团子,更需要小心照顾。

郑琰到庆林长公主家也没空着手,路过自己的私宅还顺了两坛子雄黄酒带上。

郑琰到庆林长公主家跟进自己家也没太大的区别,公主府家令看了他都不用进去请示的,一面通报,一面把郑琰姑侄二人给迎了进去:“长公主还说,今天七娘不定会过来呢,没想到竟真的来了。”

郑琰也顺口问:“师母还在忙呢?”

“就快收拾好了,二郎这几日不哭也不闹,公主很放心。”家令引着郑琰熟门熟路地往后走。庆林长公主按制建有前殿,俗称叫银安殿,银有七间,中间也设宝座,俨然一个小朝廷。庆林长公主平日却极少在这里出现,只有在重大节日又或者是自己的生日这样的时间才过来见客、受贺。这正殿的使用频率还不如郑琰自己院子里那五间正房。

郑琰带着郑德谦往后边走,边走边说:“是阿宁没逗他弟弟吧?”顾宁小朋友自从当了哥哥,每每想摆出兄长的架子来,他弟弟顾宽,到现在才两个半月大,真真正正一个小P孩儿,能听懂什么?被他骚扰得只好大哭。

“嘿…唉,咳咳,大郎手足情深…”

郑德谦心里拼命暗记:小话唠顾宁经常把他弟弟给逗哭掉!

家令把人送到后院儿门口,接着就由庆林长公主的侍婢把人给迎了进去:“公主说,五郎还小呢,也不是外人,叫一起进来。”郑琰忽然想到,如果现在郑琬也在,为了区别这两个人,德谦只好叫“小五郎”,肚里不由闷笑。郑德谦不明所以,奇怪地看了郑琰一眼。

庆林长公主正悠闲地点着单子:“哟,你今天还要过来?”

“师母今天专派人在门上等我,我怎么敢不来哟~”

“罢罢,不跟你磨牙了。脩之今天回来,要陛见,朝上不定有人要问话,圣人保不齐还要私下召他,心情好了,说不定还要留他一起用膳,你可有得等了呢。”

“咦?我看五月节要到了,给您送雄黄酒来,您提池郎做什么?”

庆林长公主撇撇嘴:“你就接着装吧。他回来了,你还能想着我啊?”

“他离京前我又忘了谁了?”郑琰一脸的冤枉相,“现在说这个话,真是伤我的心。”

庆林长公主手里的团扇盖到脸上:“总是说不过你。还有啊,你这话怎么越听越像是小郎君哄小娘子的呢?你在宫里就是这么哄贵妃的吧?”

“哪有?我今天可正经啦!”

“那就是以前对人家贵妃不正经。”

“哼唧。”

庆林长公主说笑过了,问起正事:“给宫里进了酒了么?”

“哪能忘呢?”

“就你机灵!脩之这一回来,要是有什么事儿,你只管去求圣人去,你既送了礼,看在酒的份儿上,圣人也要回护一二的。”

“要看也是看先生和师母的面子,还轮不到我呢。再说了,我也不是为着求人办事儿才对人好的。谁又是傻的呢?真心假意,多少还是能分辨得出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平日不浇水,渴了饿了想吃果子,不是白日做梦么?”

郑琰的道理张口就来,还说得特实在,一点儿也不掺水份。比如皇帝,要不是平常混得很熟,哪郑琰哪能告状一告一个准呢?都是靠日常中的小事积累起来的好感,等她告黑状、说坏话的时候皇帝才会比较认真地听,而不是先怀疑。不能说没有利用的成份,平常的接触里却也是比较诚恳。

郑德谦认真记录中…

这也是郑靖业的目的,所谓做人、所谓教导,并不是天天上课就能教出来的。试卷上写着爱国,现实中领五美分的也不是没有人。所谓言传身教,指的就是现在的这种情况。尤其是郑德谦兄弟几个的父母,规矩是够规矩了,依旧略有些呆,郑靖业希望孙子们能够圆滑一点。

庆林长公主作势要掐她的嘴:“你又练出来了。吃了你不少青团子,看来我今天是非得把脩之给留下来让你们见上一见了。”

郑琰被她打趣惯了,摇摇头:“我就蹲您门口儿也能见着他,现在还真是为看师母来的。”

“罢罢,见着你就要笑上一回,你阿娘到现在看着还这样年轻,是天天被你给逗得吧?哎呀,我什么时候也生个小闺女就好了。”

“那您可得防着她长大了使您的厨房做青团子喂了不知哪家小子。”郑琰丢下一句就轻快地跑去借厨房了。

庆林长公主对郑德谦招招手:“来来来,五郎跟我说会儿话罢。”

郑德谦很开心地答应了,八卦,我来了~

池脩之拎着支带花儿的箭一路招摇过市,唇边的笑意真心了几分,看到围观群众眼里,又是一阵尖叫。他人已经被盖戳了,还是收到了不少心意,本以为郑琰一箭穿心之后,围观的人应该收敛了,没想到群众们或许是被他们的举动刺激到了,大家迸发出了更大的热情,扔东西扔得更热情了。

到了朱雀门前,池脩之的帽子已经被扔过来的果子砸歪了,没想到这帽子一歪,给这张看起来“带着点儿禁欲诱惑”的脸添了几分风致,居然还有男子解佩扔了过来,场面一片混乱!

到了朱雀门前,警卫们才认真履行起职责来,拦人的拦人,警戒的警戒。池脩之下马,正一正衣冠,看在有心人眼里颇觉惋惜。池脩之的笑容已经不见了:被砸成这样,身上真心疼啊!幸亏还没娶媳妇儿,要是成了亲,晚上这一身的青紫,会被罚跪床板的!

而且,皇城门外的热闹不算热闹,皇城门外的欢迎也不代表着朝廷就是同样的态度。真正得一结论,还要看下面的表现。

第一百三十章 勉强算是个军功

今天为了徒弟,顾益纯难得上朝,义务站街来了。郑靖业是一直都在的,他对池脩之献俘的举动略有微词。顾益纯也是小有担心,却还是选择相信学生的人品:“他不是没分寸的孩子,也许还有后着。”

郑靖业哼唧一声:“你不担心,不担心你过来做什么?”

顾益纯咳嗽一声:“我这不是怕你担心么?”

算啦,两位都已经被池脩之这货给隐形陪绑了,一起来看着点儿,万一池脩之有什么疏忽,他们也好给堵个漏子。

郑靖业内心:臭小子,敢不靠谱你就给我小心了,我闺女可不能给不靠谱的小子!

顾益纯内心:臭小子,你最好给我靠谱一点,敢急功近利我抽碎了你回炉重造!

两人都黑化了。

或许是两人的气场太一致,有了叠加效果,让蒋进贤从这两张微笑的脸上读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蒋进贤也微笑,蒋卓回京的时候是比较低调的,虽然长相也不错,也没有形成这样的奇观。池脩之入城的这一场热闹,蒋进贤也在背后推了一把。

想来池脩之是京城本土人士,从小就是个美正太,长大了是美少年,平时走在路上回头率也是百分之百,还会惨遭不良人士调戏,总还没有今天这样热闹。有了功劳身上加了光环,更引人注目不假,背后的炒作团队也很值得注意。

捧得越高,摔得就越惨。

皇帝身边有池脩之,蒋卓就难以出头,不把他给挤下去,蒋卓日后岂不要更吃力?蒋进贤还存着谋“定策”的心思,这是一件紧迫的事情,当然要把意外因素给提前处理掉。不要别的,只要把池脩之调离现在的岗位就行。以蒋卓的见识,在皇帝那里站住脚并非难事。

蒋进贤微笑着恭喜郑靖业:“安民得一佳婿啊。”

郑靖业觉得牙疼:“借君吉言。”

池脩之入内面圣,并且要面对堂上诸公的询问。他也不慌,一丝不错地行过礼,听皇帝问完辛苦,自述:“臣唯尽忠职守,为君分忧而已。幸不辱命。且若无夏寔相助,臣一行也没那么顺利,实不敢居功。”

先前派去清剿的几路人也都有俘虏献上,皇帝经过了几场,已经有些倦了。池脩之是他身边的人,算是他“栽培”的,略有不同,皇帝只好打起精神给他这个面子:“卿果干材,你有俘带回?”

池脩之躬身一礼:“但凭陛下巡阅。”

皇帝不想出去蹓跶了:“带他们上来。”

池脩之微微笑,戏肉来了。他才不傻呢,早知道京中的争议分歧,有老师、老婆、岳父在,他不用担心挨黑砖,流血之后再流泪,感觉很好。这并不是他要的,他需要宣示一下自己是真不好惹。

于是尽心安抚流民,还拿着人头四处恐吓,这是对京外的。对内呢?他精心挑了些流民代表,亲自进行思想教育:“尔等皆良民,圣人自知之,只是你们确实犯了国法,也得有个说法。此番上京,当诚心悔过,求圣人谅解,圣人玉旨纶音,得圣人一言宽宥,以后也好重新做人。”

流民最怕的就是秋后算账,不管是造反还是投降,都是迫于情势,并没有主观意愿。降了之后看另造册,又怕被上头惦记,戴上个逆贼的帽子摘不下来。等池脩之点破这个,再加以许诺,大家一想,也对啊,皇帝亲口说了不追究,比官府好像更硬气些。

一个个路上都在打腹诽,想着怎么样痛哭流涕寻找理由,再对皇帝指天咒誓,感谢皇帝、感谢朝廷,感谢大家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到了殿上,用淳朴的语言说了出来:“天旱实在过不下去了,往年遇荒有赈济的,今年偏没有,这才听了恶人话。圣人是好人,派了天使来给咱们吃的、还给种子、又叫州府给借耕牛、分田。能过得下去了。往后便是圣人的顺民。圣人您是好人。”咳咳,文化水平有限,语言想不淳朴都难。天使这个词儿还是路上听得多了现学的。

你要以为池脩之“献俘”是炫耀武力,那就是猜错了,他这是在向皇帝拍马屁呢,告诉皇帝,你干得很好,大家很感激。

皇帝一开心,先是温言抚慰:“尔等既畏天威又知悔改,后当洗心甘命,各安本份,返籍后,遵纪守法,毋再为乱。”在流民代表泪流满面的感激声中帅气地赦免了众人的罪过。

然后就又不按照规定办事了:“池卿年少有为,然年资尚浅,不宜超擢,然朝廷不能不赏功,着为开国县男。”他给人爵位!

这也太差别对待了,四路抚慰使,就他得了爵位,这年头爵位多难得啊!魏静渊这个坏蛋规定了,爵位只有几种取得方式:一、皇帝家亲戚包括皇帝的舅舅家,皇帝家的女婿除非本身有爵位否则也不能因尚主而封爵,这个没话说;二、军功;三、没有第三。

开国县男是从五品,所有爵位里最低的一级,坦白说,就这,还真算是“幸进”呢。池脩之这个勉强算是个军功,但是按照首虏数,也就是刚刚踩到了线上。给个爵位太勉强了,给个勋位还差不多。

可皇帝乐意啊,话还说得很明白:“池脩之本是文职,不录勋,议爵。众卿若有疑议,只管说来——要言而有据,此番若有功比池卿高而不得爵者,尽言之,朕不循私。若无眼下无疑议,事后毋再言朕以爱晋之。”摆明了要耍横的。

郑靖业这一派是不会拆台的,其余人等不喜欢池脩之更不愿意得罪皇帝,只好捏着鼻子给认了。还要安慰自己:食封只有百户而已,再降等一爵,他儿子就没爵位了。

皇帝得意地看着底下,满意于无人唱反调,他这么做也是有自己考量的。第一,池脩之这是被人阴了,皇帝是要表明立场的,河阳周氏子侄被他授意郑靖业给清查了,只要不是官声好到无可挑剔,统统被削成了白板。第二,池脩之弄的这一手实在太合皇帝的胃口了,他正在要脸的时候,池脩之就给他做了脸。

让曾经敌对的人为你歌功颂德,是件再痛快没有的事情了。

顶着各色目光,池脩之从容舞拜,皇帝看着这个俊俏的小子,越看越满意。

皇帝,你又调皮了!

几乎所有的朝臣在皇帝用强硬的态度表明了立场之后,心中瞬间冒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这个年纪的皇帝,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呈现了“昏君”的某些特质,同时相对的,对于已经干了几十年的工种来说,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熟练度,对于想管的事情也是驾轻就熟——包括耍赖。在这个将要立储的节骨眼儿上,他一旦耍起赖来,大家都得让着他,轻易反驳不得。

这一次皇帝还真不是突发奇想,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钦命的抚慰使路上遇险,一群朝堂老油条岂能看不出里面略有问题?结合一下皇帝的立场,皇帝这是觉得被打了脸,他要找场子呢。当然也有看不出内中情由的,然而只要抬头看一看皇帝的脸色,也都乖乖闭嘴了,现在可不是跟皇帝顶牛的好场合。

于是乎,御史里最好邀名的人都不肯提出反驳意见了。只是——

蒋进贤双手持笏,跟着大家一起称颂皇帝英明伟大,又盛赞皇帝慧眼识英材,肚里却暗笑:“将士浴血,而不能得一爵,众心能服否?”哪怕不怀恨在心,池脩之也少不得要被人背后说是靠关系。

郑靖业对池脩之的表现尚算满意,躬身之时也在想:“只要这小子手上有硬本事,大家推他一把又怎样?”要说靠关系,在朝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靠关系好吧?尤其是这些世家子,有几个是凭奋斗出头的?细数一下,像袁曼道那样的人,实是百中无一。

被郑靖业首肯的袁曼道略慢半拍也悟到了皇帝任性背后的深意,脚都抬起来要出列抗议了,又缩了回去。眼珠子转都不转地思考着:池脩之此行遇险必有缘故,池脩之可是抚慰使,即使他做中书舍人略有讨巧,也改变不了此行是为国公干的性质,这种情况下有人要阴他,袁曼道心中是愤怒的。回去准备准备材料,摸摸情况,能参的一定要参!

皇帝见最终无人反驳,愉快地宣布结束本次工作会议,同时留下池脩之谈话。

散去的人潮三三两两,关系好的走在一处,说着些光明正大的话。郑靖业与顾益纯理所当然地一起走,两人的老心肝儿今天早上都受到了一点儿刺激,需要聊聊天平复一下。

顾益纯叹道:“素日自觉淡然处事,今日方知,不是自己淡然,只是对那些人、那些事不上心罢了。”

郑靖业嗤笑一声:“算他好运气!”

顾益纯抿嘴一乐,双臂展开,大正宫前伸了个懒腰:“口是心非。”

顾益纯老则老矣,依旧风度翩翩,哪怕是伸懒腰,也是风度翩翩地伸,居然还引来不少人围观。其中就有不少人向郑、顾两位道喜了,有向郑靖业恭贺“得一佳婿”的,有和顾益纯称赞“教徒有方”的。有真心有假意,不一二足。

蒋进贤路过这两人,也驻足微笑:“池郎此番令人惊叹啊!”

顾益纯报以一笑:“谬赞了,他还年轻,正是为国效力之时。倒是君家小郎(蒋卓),行止有度,宠辱不惊,不愧为世家子。”

蒋进贤笑着一拱手:“能得思玄一语称赞,我可要立时回去告诉阿卓才好。”告辞而去,一面走,一面琢磨上了,顾益纯这是客套话呢还是说真的呢?他到底是怎么看阿卓的呢?以他的名士脾气,应该不是虚应故事吧?

郑靖业似笑非笑地看着顾益纯,眼睛里明明白白地写道:你就忽悠吧!看着像夸奖,其实啥都没说好吧?什么前途啊、人品啊一概没提,打太平拳呢。

第一百三十一章 鹦鹉

顾益纯眼睛四十五度纯洁望天,天真无邪得堪比他家小儿子。

郑党诸人只觉这两只的气场略怪,等一郑靖业的笑容调到标准,才围上来道喜。顾益纯意思意思地对大家一点头:“我先回家了。”并不搀和到这些人里面。

郑靖业微笑着对党徒们道:“近日怕不得闲了,过得几日熙山那里,再举觞痛饮。”郑党哄然叫好。

池脩之与皇帝对面坐着,听到外面的喧哗声,皇帝问怀恩:“外面是怎么回事?”

怀恩亲自小跑出去打听了一下,很快就回来:“是郑相公,说是过几日到了熙山要请客,一群酒瘾上来的人正高兴呢。”

皇帝笑指池脩之道:“他们该谢你。”

池脩之笑道:“是相公喜七娘,臣是沾光。”

皇帝道:“哪里是‘喜七娘’?分明是怕!不但你岳父怕她,我也怕她,”倾过身子神神秘秘地道,“听说你在外头遇险,那丫头冲宫里来兴师问罪呢。”

池脩之惊愕一下,也倾身向前:“她真来了?”心道,正题来了!

“那还有假?”皇帝咳嗽一声,“你今番究竟遇到了什么?一一说来,不要有遗漏!”

池脩之用低低的声音说起一路经历来…

郑琰说是做青团子,还顺手做了其他几样糕点,盖上蒸笼盖子,忽然觉得鼻子发痒,急忙扭过头去打了个喷嚏,嘀咕一声:“谁骂我呢?”咳咳,身为奸党,此人极有自觉。

嘱咐烧火的丫头看好火头,郑琰解下围裙去庆林长公主那里等着。老远就听到叽叽喳喳的,郑琰觉得奇怪,有顾宁在,一句话重复个三、五遍是件很正常的事,奇怪的是,这一句“说请安”被重复了七、八遍,而且上一句是顾宁的声音,下一句就变得很奇怪,接着“笨蛋”又被一声高一声低地重复了若干回。

郑琰一进屋,就看到了庆林长公主跟前摆一鸟架子,上头一只花花绿绿的鹦鹉——谜底解开了。

鸟架子放到一个类似落地灯似架子上挂着,顾宁个头儿矮,正仰着个头,一跳一跳地训鸟,庆林长公主在一边笑得欢畅:“你阿姐来了,不要跟那只鸟胡闹了。”

顾宁一面怏怏:“阿姐好。”还剜了鹦鹉一眼。

郑琰弯下腰来摸摸他的脸,只觉手感很好:“阿宁在做什么呢?”

“阿红好笨!”顾宁吐槽,“我教了它好几天,他还是乱说话。”

郑琰差点笑场,抬眼看庆林长公主也是要笑不笑的表情:“你教它什么啦?”

顾宁伸手捅了捅架子,鹦鹉跟着微微晃了晃:“安好。”

顾宁睁大了眼睛:“你这贼鸟,看到漂亮小娘子就乖乖说话!”

“贼鸟贼鸟贼鸟…”

庆林长公主笑得前仰后合,郑琰抄起顾宁把他抱给庆林长公主。庆林长公主接过儿子,捏他的鼻子玩儿。家令使人来报:“驸马回来了。”庆林长公主看一眼郑琰:“脩之来了没有?”

“并没有。”

顾宁从她怀里滑到地上:“我去迎阿爹~”背后鹦鹉也不甘寂寞地来了一声:“我去迎阿爹~”顾宁一个急刹车,转过头来:“不是你阿爹啦!”鹦鹉也说:“不是你阿爹啦!”顾宁急了,小袖子一卷:“我拔你的毛!”

庆林长公主与郑琰两个没良心的女人抱在一起笑作一团,还是庆林长公主撑着对顾宁道:“你去迎你阿爹,它交给我。”顾宁气哼哼地跑出去了,身后跟着一堆侍婢,生怕小主子跑太快跌倒。

庆林长公主得意地对郑琰道:“怎么样?”

原来鹦鹉是你找来的?“不要总是这样玩啊,阿宁都快被你玩坏了。”

庆林长公主一愣,又笑了起来:“他那个口舌,让他背书吧,年纪又太小,哪能坐得住啊?不背书就去念叨阿宽,阿宽正是睡觉长个儿的时候呢。我就给他寻只鹦鹉。”

说话间顾益纯已经抱着儿子进来了,庆林长公主很自然地起身相迎:“把他放下来吧,怪沉的。”顾益纯掂掂儿子:“不碍的,正好。”

郑琰笑眯眯地问好,顾益纯道:“咦?你怎么还在啊?你爹可已经回家了啊。”

郑琰发出个鼻音:“明知故问。”

“他被圣人留下来问话呢,不定什么时候才出来,你不要在这里多等了,早些回家去。听说——你刚才差点儿谋杀亲夫啊?”口气也三姑六婆了起来。

郑琰一扭头:“厨房里有糕点,我去看看,等儿可别全吃了啊,给那谁剩一点儿。”

顾益纯在背后放声大笑,庆林长公主低声询问典故,顾益纯拍拍儿子:“去把这个,”指鹦鹉,“弄出去,回来咱们用饭。”又目视郑德谦,郑德谦心说,不听就不听,我可是看了现场版的。顾益纯支走了儿子和学生,跟老婆八卦。

郑琰终是没能在顾家呆太久,略有不甘地回家了。

一进家门,门上的马迎就道:“七娘,相公吩咐了,七娘回来先去书房。”

“知道了,”郑琰应了一声,又对郑德谦道,“你回来就不要再出去了,等会儿我许还有事寻你呢。”

郑德谦答应一声:“我哪儿也不去。”叔叔哥哥们也要回来了,有许多褂可以扒!

郑琰到了郑靖业书房,刚说:“阿爹,我回来了。”

郑靖业就板着一张脸:“你箭法练得不错啊?”声音危危险险的,郑琰觉得吧,她爹这话里的意思,大概就是:你要是觉得效果不好,我找你帮你把那小子射个对穿。

堆起笑来,郑琰故作谄媚地凑上前:“阿爹真厉害,什么都知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您~”

“哼。”

“阿爹,您真是什么都知道么?那您知不知道蒋卓那位未婚妻现在住在哪里?荣国夫人昨天去了什么地方?荣安公主想抬举哪位才子?”她一气问了好几个问题,都是路上问郑德谦的。

郑靖业皱眉:“蒋家没过门儿的那个小娘子还在原籍…”剩下的就不知道了,“你都知道?知道这些个做什么?”

“不是我,是德谦。”

郑靖业道:“他琢磨这些有什么用?”

郑琰不得不为侄子说两句好话:“您别小看了这些,事虽小,运用得宜,可有大用呢。比如荣国夫人,她又去见了个半仙儿,求神问卜的。那个半仙儿据说极灵,还会改运,啧,搞不好就是巫蛊呢。”

郑靖业心说,不是也能弄成是。摸摸下巴,流民打出了废太子的旗号,万一皇帝反悔了觉得太子还有人望,这倒是个现成的把柄。

“叫德谦来。”

“在家呢,我叫他先别出门儿的。”

郑德谦心中忐忑,不知道祖父和姑姑要把他怎么样。不想郑靖业与郑琰一样,只是考察他的八卦水平。

郑靖业忽然发现,他的孙子里,还是有些怪才的。

郑德谦就是个小八卦,也不知道他是怎么长的,他爹郑琇不像是郑靖业的儿子倒像是袁曼道的儿子,他娘方氏也是门风严谨的世家女,都是再正经不过的人,遗传基因是绝没问题的,具体可以参照他的两个哥哥——都是老老实实的好人,需要黑化的那种。

谁知道郑德谦哪根筋不对了,对八卦的热爱居然超过了对于正义的追求!

郑靖业问得口干舌燥,发现这京里京外,竟没几件郑德谦不留意的八卦,也是无语了。这小子对于信息有种天然的直觉,哪条可信,那条有假,大半都能分辨得出来。也算是一种才能啊!

郑琰得意地道:“怎么样?五郎很厉害吧?”

郑靖业看着郑德谦,直到把孙子看得心里发毛了,才说:“还不错,我还有事要与七娘说,明天你不要乱走,回来我有话要说。唔,你回去想一想,近来京中诸王都有什么新闻,明天报我。”

这就结啦?郑德谦有些糊涂有些开心,祖父不阻止他八卦,真是太好了。

郑琰觉得自己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比起筹划搞掉太子,对自家的意义还要重大一点。

情报工作多重要啊!想想《潜伏》想想《悬崖》想想…不好意思,思路飞得太远。一句话,情报到位,就好比预先知道了剧情,可以作出有针对性的反应。简直就是穿到了一部已经看过原著的同人里啊!

郑琰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大好事。从郑靖业现在的反应来看,至少是不反对的,这一点把握郑琰还是有的。君不见她爹都没有骂郑德谦么?非但没骂,还仔细询问了八卦的操作方法么?

建立比较完善的家族情报系统,郑琰觉得自己是贡献多多,比搞掉个把太子的贡献还要大些。郑琰等着郑靖业开口发问,她已经准备好了一大套的说词。

不料郑靖业把郑德谦支使走了之后一言不发,看也没看郑琰,兀自坐在那里沉思。郑琰也沉住气,并不紧盯着父亲,人坐在郑靖业的下手,眼睛在书房里慢慢滑过,溜到墙上的时候又心虚地滑了回来。那里本来是放着一柄古剑的,咳咳,被郑琰拿去便宜了池脩之,郑靖业后来又寻了一把刀给挂了上去。

郑靖业发现女儿的动作,哼了一声,郑琰回过神来,讨好地道:“阿爹?”

郑靖业又瞪了她两眼,发现吓唬不住女儿,才无奈地问:“你这回打了什么主意?”

“我就是猛然想到的,刚才不是跟您招了么?”郑琰很自觉,“嗯,我就想,五郎既有这样的本事,不用也是浪费了。人各有所长,不一定就是人不用,说不定就是没放对地方,您想,让阿舅去崇文馆,不用一个时辰就能让能给轰出来,可要是上阵呢…”

第一百三十二章 原来是净衣派的

“说、重、点!”

“旁人有什么阴谋咱们先知道了就能提前应对不致被打个措手不及。”郑琰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打。郑家这样混官场的,还政敌一大堆,背地里扎小人的恐怕不止一两家,当然要小心。

“你是怎么琢磨的?”

“五郎的这个脾气在外头怕也不是什么秘密了,咱们自己人灯下黑,没留意这个,外头人也熟了。无意间说的消息,他都记了下来。这倒是其次,难得在他能分辨真伪。消息灵通的好处不用我说,阿爹也知道。只是京里的根基的人家,消息不太好打听。倒不如多撒些人手,总拢了消息来,像五郎这样,一一剖析。”就是建立一个情报搜集、鉴别、分析的长效机制。

“还有呢?”

“单靠五郎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可这又要有天份,剖析这事儿,只好五郎跟着累一累了。敛消息却是好做的,茶楼、酒肆、教坊…人最爱闲聊,”郑琰的思路在回家的路上就理好了,当然也结合了不少看小说得来的经验,“京中的乞儿也不少,他们常蹲在高门大户后门边儿上,听到的消息怕少不了。还有游侠儿,这些人都是四处走动,消息最灵。”

郑琰说了一大堆,端起茶来喝了两大口,觉得喉咙舒服了,眼带期望地看向郑靖业。

郑靖业微笑着看着女儿,郑琰直觉他将要说的不是什么好话。果然,郑靖业道:“茶楼酒肆背后各有主人,你道京里还有多少地方能让咱们插得下手去?教坊司那里,也是归朝廷管辖的,就算能插得下手去,哪些消息有用、哪些又没用?消息要怎么递过来?一时之间要怎么联系?”

郑靖业说了许多,总结起来就是,建立一整套的情报系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按照郑琰的设想,谍报人员的培养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更重要的是:“用得上熟手的,只有军中!我要用一、两个人,于家那里就能调得来,再多了,不是自找麻烦?”

郑琰这才意识到,她的设想很不错,但是可操作性实在不高!谋朝篡位、封建割据离她太远,如果不想造反,建立这样的情报系统,这个阵仗也太大了点儿。

“可是…真有点儿不甘心呢。”

“你也不用这样,”郑靖业淡定地开口,“你爹我难不成就是只会看邸报的人么?”

“阿爹?”

“我入京没多久,署过京兆,那时候政令不太通畅,也用过些游侠儿、花子。”郑靖业点到即止。

郑靖业入京之后也换过岗位的,一度执掌京兆。那时候的京兆比现在还难混,郑靖业为了更好地治理京兆,也是非常在意情报资源的。用的就是利用“丐帮”的手法。

这也是迫不得已。京城多世家,世家有世仆,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弄个间谍混进去的。哪怕不是世家,就是普通的新兴勋贵,几十年过去了,最肯相信的也是家生奴婢。这个年代,奴婢们的忠诚度,在主人家没倒台的时候还是很高很高的,哪怕在主人家倒台之后,也会有一些忠仆不离不弃。这就是“义”。

郑琰结结巴巴地问:“阿、阿爹,这些、些、人,可、可靠么?花子不是…您是怎么用的他们啊?”不要歧视乞丐,人家虽然不全是良民,也不是黑户,当然管理得比较松散。你头紧了,穷一点,正常,不紧,又穿得人模狗样。

“不是有团头儿么?”

“嘎?那是什么?”郑琰一脸的土鳖相,听不懂郑靖业口中新出现的名词。

郑靖业只好解释:“就是乞儿的头儿!”

还真有“丐帮”啊?郑琰微张着嘴巴,样子有点蠢:“他听您的啊?”

这不废话么?郑靖业鄙视地看了一眼女儿:“我自有让他听话的办法。”

不是吧?正义的丐帮会当官府走狗么?您的风评还不咋地。郑琰突然之间对丐帮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情报系统也暂时放到一边了:“阿爹,您给细说说呗。”

郑靖业白了郑琰一眼:“有什么好说的?他们世为贱籍,这么些年,总会了些机灵人。一代一代做下来,家里也置田置地,也使奴唤婢,私下里也偷偷穿着绫罗,儿女也是娇养着,只是出身实在不雅。多少代经营下来,官衙也用得着他们,或有工程人手不足,也使这些人,给些饮食,发点工钱,也有夜间使他们打铃的…”

郑琰:“晕!”丐帮帮主原来是净衣派的,普通帮众就是污衣派的,净衣派的等级比污衣派的高!金大侠的千古迷团解开了有木有?

原来丐帮还带一点半官方性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类似于事业单位。一地乞丐都有个头子,大的头目不叫帮主也不叫舵主,叫“团头”,有些团头还挺富有,这些人手下还有小头目,然后再一级一级地控制着乞丐们,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形态。

“那游侠儿呢?也有个头子?”武林盟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