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上一章:第 52 章
  •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下一章:第 54 章

顾益纯道:“我看了你的文章。你也知道为人子须得听父亲的话。你须得你父亲答允方可!你父亲才是一家之主!”

拿别人的话来堵别人的嘴,还装得跟个守礼的书呆子似的。

老!奸!巨!滑!郑靖业这奸贼居然给他那个善良无辜的师兄下了这个评语,可见顾益纯装得有多纯良了。

梁横想的是,如果有顾益纯这样的人肯收他为徒,他爹一定会答应的。没想到顾益纯让他先回去问他爹,他要骗一下他爹,说只要他爹答应了,顾益纯就一定会收他么?梁横琢磨着。

郑靖业道:“你可是还有兄长的。”他心里可是幸灾乐祸的,梁横这样的人,一定会脑补的。

梁横马上脑补出来,嫡母一定会让父亲拿“先让嫡兄做顾先生学生”为交换条件,这种事情那个女人不是做不出来。问题是,不是顾益纯哭着喊着求梁横当学生,而是相反,顾益纯收他都是勉强,怎么愿意再要个拖油瓶呢?梁横无语了,父权,也是他提出来的纲领中的一环,因为没有办法绕开,所以不得不提。

第一百八十二章 这个梁横,毒啊!

郑靖业和蔼地道:“你出来时间不短了吧?家里你也作不得主,时间长了,有人问起来,也是一桩祸事。家里人知道么?”

“我母亲知道。”梁横的声音低低的。

郑靖业叹了口气:“回去照顾好你母亲吧。”

顾益纯也叹道:“你是有本事的人,不要妄自匪薄,你只差时机了。不过,还是先侍奉你的母亲吧。”顾益纯真是个有良心的人,不开心也承认梁横有本事。

郑靖业拍胸脯:“你的家事有你父亲在,别人寻常不能过问。不过,一旦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只管赴衙就是了,老夫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听起来像是许诺,如果梁横家族有其他人欺负他,郑靖业为梁横撑腰。实际上,郑靖业想的是,老子趁机弄死你。

梁横到底是嫩了点儿,到现在还以为郑靖业是个好人呢。什么奸臣,一定是世家羡慕嫉妒恨,所以坏他名声的。事实上,梁横对郑靖业还是挺羡慕的,挺想走权臣这条路的。难得的,他对郑靖业的评价不错,因为郑靖业没啥门户之见,郑党里面也是土鳖四处爬。

入夜,顾益纯与郑靖业同榻而卧,说的当然是梁横。

顾益纯翻来覆去睡不着:“这个梁横,毒啊!”承认梁横有本事,顾益纯还是不喜欢他的观点。

“放心吧,他不张扬便罢了,一旦张扬,有人比你我更急。他的死期也就到了。”郑靖业看得透彻,世家比他急呢。会有一大批人不希望梁横的观点为世人所知,不希望他传到皇帝的耳朵里。梁横会碰壁!没人为他介绍,他一介布衣,如何得见天颜?能跑出嫡母的手掌心已经算他运气了。

所以郑靖业才耐着性子装好人,才安抚梁横。他一宰相,顾益纯一驸马,没事儿弄死一个来求学的人,这不是自找麻烦么?再说了,梁横亲妈已经知道他来了。而且吧,他跟顾益纯已经装得够好人了,安抚住了梁横,至少不会被梁横记恨上。

“你看他此人如何?”顾益纯还是心中难安,“我看他是要生乱的。”

“他就是兴乱,也是自取败亡。没头没脑,瞻前不顾后。引外人来压父母,这小子心够邪的!”郑靖业评得很不客气,“而且眼光太小,一心为生母,就更该小心行事,这样乱闯一气,我若是他,先设法单过,再来求你。他这样,怕是还存着要回去耀武扬威的心呢!不是丈夫器!”

顾益纯微微笑,这就是他看中郑靖业的地方了。说得肉麻一点,郑靖业再那啥,心里还有爱,眼睛往前看。

“劝合不劝离,让人分家,毕竟不好。”

“我不是没说么?”

“难为你也肯为个小子费这样大的力气,四品以下,能与郑相公说这么多话的官儿,只怕也不多见吧?”

“那就是条疯狗,还是不要得罪为好。他弄的那一套,分明是要断大家活路!自此后,无臣只有奴!”

顾益纯手心一片濡湿,心道:老师哟,您当年说安民像张智,这回可真来了一个张智。

郑靖业抬起手来:“你果真着凉了么?怎么手里全是汗?赶紧的,顶头上开一剂药吃了就好,不然且有罪受了,你看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这么不小心?”

“哎呀,你怎么比阿宁他娘还啰嗦啊?你是宰相啊,要稳重稳重,不要唠叨唠叨。”

声音渐小。

第二天,两头老狐狸又祭出装X大法,客客气气地把梁横给送走了,那篇文章也没还给梁横。顾益纯还了他盘缠,另外给了他一枝笔,郑靖业还派人送了他一程:“熙山多贵人,近来脾气不好的又不止一个两个,路上小心。”

梁横对于拜师未成,昨天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觉得有点怪,他一心盯着目的看,咦?没办成。就有些狐疑。

今天早上这两只老狐狸的一番表演,堪称影帝,又把这疑虑压了一压。

被郑靖业派去护送他的人是马迎,也是个人精儿。庆林长公主本来就住在高档别墅区,周围都是权贵,谁脾气好、谁脾气不好他都知道,引着梁横路上遇了几拔脾气不好的人,要不是他拿着相府的名头护着,梁横肯定会被追打。

马迎还解释:“前两天翠微宫里几王都挨了训斥,风声正紧,小郎君你来的实在不是时候。”把梁横的疑心去了。

顾益纯对他师弟感叹:“后生可畏啊!”

郑靖业想的却是:没了“梁横”还有“梁竖”,这世上有几个皇帝能挡得住一言堂的诱惑呢?就算是今天觉得荒谬,明天觉得新奇,后天、大后天,一旦有想办而办不成的事情的时候,保不齐就想到他了。

顾益纯拒绝过许多登门拜师的少年,但是梁横给他的印象过于深刻,那双眼睛,真像困兽啊!顾益纯不喜欢这个人给他的感觉,也不喜欢他的理论,但是——“我怕他钻牛角尖啊!如果有人给予引导,也许就能引正过来了呢?”顾益纯又有点儿不太忍心看着一个比较有灵气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上“邪路”。

郑靖业轻拍着顾益纯的手:“你总是这样。谁给他引导呢?是你有这份功夫,还是我有这份功夫?就是下了功夫,就能掰过来了?”郑靖业绝对不是一个善心人,与其满腔仁爱地去感化,还不如克制这小子呢。

郑靖业是不想生事儿,他混到现在,靠的不是无理蛮干,也不是见谁要出头的就去伸脚踩,太活跃了容易出漏洞。故而只是一提,也没有真的草菅了梁横的命。不料顾益纯这呆子居然心软成这样了。

“试过了总不会后悔罢。”

“不要勉强自己啦,你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他,那就不是一个会招人喜欢的小子。实话与你说,这样的人,我若用他,也是拿来当刀使,用完就扔的。本性。狼偷了牲口吃,会被打死,你能教狼不吃血肉?”郑靖业对顾益纯是超有耐心的。

顾益纯沉默了一会儿,长叹一声道:“终是遗憾呐!”

郑靖业无声地咧了咧嘴巴,得,师兄大人算是被他忽悠回来了。

一个梁横,能让顾益纯与郑靖业费这样两天的神,也够他笑傲江湖的了。

顾益纯还有一个正在生病的儿子,愁了一会儿梁横,被小儿子弱地喊一声“爹”,就抛下了梁横这个倒霉孩子,抱起顾宽:“你娘呢?”

顾宽对着手指头:“说是去十七郎那里了,”说着说着,就带上了哭腔,“十七郎是谁啊?”真是好讨厌啊!呜呜,阿娘不要他了,跑去看十七郎了。顾宽决定讨厌这个“十七郎”,本来他娘应该陪他的!

这小子居然还真哭了,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呜呜,我要阿娘,我要阿娘。”一面哭,一面蹬着两条胖腿,这小子两周岁零几个月,庆林长公主把他喂得膘肥体壮,顾宽即使生了场病,撒娇耍赖的力气还是有的,顾益纯差点儿抱不住他。

满头汗地抱着顾宽就近找了个矮榻坐下,顾益纯一手搂着儿子,一手抹汗:“你这小子,怎么这样难缠?以往你阿娘出门儿你不是还很开心?”撒欢儿地跑啊跑地,终于没人会揍他屁股了!

顾宽嘟着嘴,抽抽噎噎地:“我就是想阿娘了嘛!”

顾益纯不得不很猥琐地恐吓儿子:“你阿娘会揍你哦~”

“呜呜,想阿娘~”

咳咳,小孩子嘛,又在生病的时候,当然分外脆弱了。再坚强的臭小子,病歪歪了,还是想要妈妈抱的。这是天性,对儿童心理学不十分了解的顾老先生是不会懂的。十分头疼之下,顾益纯很丢脸地落荒而逃,把儿子交给乳母:“哄他睡觉!”他老先生跑去折腾长子顾宁去了。

被顾宽记恨上了的十七郎非常应景地打了两个喷嚏,引得另一个关心儿子的爹问:“你怎么了?”

萧令先在面圣,皇帝把他内定为太子,虽然诏书还没发,心里已经有了八分了,近期自然是要多见一见,观察观察。一直观察到时间表上标着“册立”的那一天为止,如果没有新的证据表明他不合适,那就是他了。

所以萧令先现在是在翠微宫里的,他今天主要是来谢恩,然后被皇帝留下来谈话。谈话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天南地北,皇帝就是随口闲聊,从封号聊到地理,再到风土人情,再猛地来一句:“你知道某地情况如何么?”

今天比较巧,皇帝问的正是萧令先知道的,萧令先也就不客气地回答了。皇帝赞许地摸摸胡须:“这是你自己读书看到的,还是你的师傅教你的?”

萧令先道:“读书看到的,有不懂的地方,是秦师傅给讲解的,儿受益匪浅。”

“我问过郑靖业,秦越名声不是很显,但是学问扎实,他这个师傅给你选得倒是不错。”

萧令先含蓄地笑了,见皇帝要起身,忙上前扶了:“秦师傅文采不如旁人,事理却是很明白的。”

皇帝不置可否,然后又问:“你那娘子,相处还好?”萧令德是错得离谱,该打该罚也应该由自己这个父亲来,徐莹一个弟媳妇儿挠花了大伯子的脸,这说出去能听么?徐莹怎么就这么冲动呢?

萧令先想起来了,他媳妇儿在皇帝那里估计是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代为遮掩道:“她那脾气,也吓了我一吓,如今已是好了。这付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

皇帝小有不满,也不能表达得过于明显,这儿媳妇儿是他给挑的,有什么不好,儿子应该先怨他才对。皇帝现在的自我批评等级在上升。他也是满腹不解,江阴大长公主那么温柔不像是个会撒谎的人,她能相处得来又说“很好”,徐莹应该是个温柔又明事理的好孩子啊!

第一百八十三章 懂事儿就好

唉唉,笨蛋,你忘了徐莹跟江阴大长公主的关系了!对祖母孝顺了,可不一定对别人就圣母啊!

皇帝语重心长地道:“她护着你,诚心可嘉,只是这为人处事,还是要沉稳一些才好嘛。皇家媳妇,不能太冲动了。”这是日后要做皇后的人啊!

萧令先面红耳赤,仿佛被说的是他自己,连声应是:“儿子回去好好说她。”却是绝口不提萧令德。

皇帝也只能说到这些了,他忽然觉得,世家女也有世家女的好处,起码,不那么彪悍。

被父子俩讨论的徐莹是一个喷嚏也没打,这位大姐很是HOLD住。她在接待庆林长公主。

萧令先白被顾宽记恨了,他妈是去看“十七娘”,不是找“十七郎”的。

庆林长公主从郑靖业的话里很快就品过味儿来了,萧令先很有可能有大前途,既然这样,费一个庄园,换一个在未来皇帝生活困难时予以关照的恩情,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

庆林长公主是个富婆,她皇帝哥拿她当闺女养,很小的时候就给了她一座大庄园来玩。后来,她婚事不顺,皇帝也颇为自责,变着法儿地哄她开心,庆林长公主本人在皇帝那里很说得上话。有人求她办事,各种贿赂,她手上的园子就有三、四处之多。

萧令先夫妇呢,一是年轻,还没来得及存下太多家当,二也是地位不够高,萧令先生母既不和宠还早亡,又无得力外家,手头自是很紧。能混一个熙山的别业就不错了,这还是刚封王的时候,统一给配发的,他的地位既不高,给分到的也就是个小园子。要知道,开国近百年了,好东西早被人分得差不多了。

庆林长公主满是和气地对徐莹道:“往日里你在我那里玩的时候,也是叫我姑姑的,没想到,这会儿真是成了侄媳妇儿了。”庆林长公主与徐莹的爹是表兄妹,一声姑妈还是论得上的。

徐莹口角含笑:“您又取笑我了。”

“好好好,便不说了,”庆林长公主拉着徐莹的手,轻轻拍着,“哎呀,一转眼,你们都长大了,十七郎待你好吗?”

徐莹跟萧令先刚刚为萧令德那个猪头怄了一回气,幸而被晋升令一搅和,她又忘了,萧令先也就是当时说了那么两句,次后也没来得及再提这一茬儿。她居然很开心地道:“挺好的。”

庆林长公主笑道:“是么?那就好。前天你姑父过来道贺,回来跟我说,你们住的屋子未及翻修,略窄了些。我就想,反正我这里还有一处闲庄,倒是空荡,你们呀要是翻修屋子,正可挪过去换换风景。”

说着就从袖子里掏出只小匣子来,打开,里面装的是地契图形。

徐莹眨眨眼:“姑母,我们没要翻修屋子的…咦?”

哦!徐莹到底不笨,看到地契,知道这是庆林长公主找借口给他们庄子呢。徐莹也不肯收:“怎么能让姑母破费呢?”她也被母亲、祖母拎过去教授了一些经济事务,知道这熙山的一个大园子值很多钱。

庆林长公主道:“我的心意,你就收下了吧,我也是听了你们姑父念叨,临时起的意。”

徐莹是个爽快的人,庆林长公主特意跑这样一趟来,不说是专程为送园子的吧,至少这园子也是很重要的戏码。不再提拒绝的话头,而是试探地想问出庆林长公主的目的:“姑母这般疼爱,我们实在无以为报。”

庆林长公主摆摆手:“报什么报?你也说了,我是你们姑母嘛!”

正说话间,萧令先从皇帝那里回来了,总的来说,他是比较令皇帝满意的。他回到家的时候,庆林长公主还没走,正与徐莹说些悄悄话,用庆林长公主的话说,她既是姨母又是姑母,跟小两口的两边儿都比较亲,新娘子有什么不好意思说、不好意思问,又或者因为母亲离得比较远不方便请教的问题,她正好得闲,可以答疑解惑。

徐莹可算是遇上亲人了!嫁人之后就是这个样儿,没办法三天两头的往娘家跑,当人老婆跟在家里当闺女的情况是不可能一样的。一五一十地跟庆林长公主请教、抱怨、告状…

江阴大长公主跟孙女儿说过:“庆林是个明白人儿,你有什么难处也可找她,寻常事情她没有不结个善缘的,真合不来也没什么——只别惹她就是了。”对庆林长公主的评价是相当中肯。

庆林长公主果然为徐莹一一开解,听到萧令德骂萧令先的时候也跟义愤:“十郎就是这样没头没脑的,四处得罪人…”

“姑母?”

“没事儿,你接着说。”她忽然想起来了,她家老头子的宝贝徒弟,似乎也被这货调戏过?脩之有没有记仇啊?阿琰当时好像也旁观的来着,她还记得起来么?越想越觉得她这侄子前途无亮。

徐莹道:“我揍了他一顿,还跟圣人告状来着,回来十七郎还说我不对!”

“…”你这熊孩子,揍完人家儿子,还拎到人家亲爹面前,你没救了你!“十七郎说的是为你好啊,你想想,要是你哥哥,在外面被人打了,打人的还到你家门上了,别说你爹娘,就是你,生气不生气?”

“那我三哥要是做得不对,我也不护着他!”

“…”知道你家你三哥最会惹事,你也别说漏嘴呀!庆林长公主瞄了徐莹一眼,见她表情已经迟疑了,弯一弯嘴角,知道徐莹也算听进去了,就不再逼问。转而道:“新娘子可与家里的小娘子不一样的,你呀,慢慢就懂了。”

这时候萧令先也回来了,蜀王家令往内通报,也向萧令先汇报了庆林长公主到访。萧令先紧赶几步,来拜见姑母。庆林长公主笑吟吟地扶起侄子:“你也长得老大了,没事儿,我来看看你娘子。”

徐莹道:“姑母送了我们一座园子呢。”

萧令先有些惊喜有些疑惑,这没事情的,送他厚礼做什么?

庆林长公主也不说别的,只说:“昨天你姑父回得早,说你这里屋子没来得及盖太多,我一想,动工程太吵,你们怕住不得这里,这一季就要依旧这样挤了。正好我有一处空园子,白闲着也是寂寞。”

萧令先拜谢:“姑母太客气了。”

“客气什么?我统共也就这么几个园子,你们年轻,手头没攒什么家当,拿去用便是了。你是赶上了,明天你姑父再去赴个宴,说十八郎那里也挤,我就再没有给他的了。”

萧令先对徐莹道:“你去看看茶饭,今天请姑母一道用饭。”

庆林长公主也笑纳了:“正好让我看看新娘子的手艺。”

只剩姑侄二人了,庆林长公主才语重心长地说:“别跟十郎一般见识,他就是个没眼色的主儿。”萧令先脸上含羞,吱唔了两声。庆林长公主道:“你阿爹上了年纪了,听到这样的事儿心里不好过,”又回忆了许多小时候皇帝对她很好的事迹来,最后说,“大郎对我很好,我不忍看他烦心。就是对十郎,谁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与他计较,没的失了自家身份。”

萧令先这才答应了:“姑母放心,我固恼怒,也知道理。”

庆林长公主笑道:“这样才好,吃亏是福!你就当是为了大郎忍的,有孝心是会有好结果的。”

萧令先是个比较缺母爱的孩子,被个女性长辈这样一安抚,心里多少有些暖意,颇为感动地请姑母吃了饭,又很恭敬地送庆林长公主上车回家。徐莹也比较够意思,给了回头礼,是庆林长公主吃饭的时候夸的几道菜。

小两口送客归来,徐莹清清嗓子,声音也低了不少:“我打了猪头十,圣人是不是…生气了?”

“也没什么。”

“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不会。”萧令先很男子气地顶住了所有压力。

“还骗我!”掐!

嗷!疼!我忍!萧令先笑了笑,媳妇儿好像懂事了。大概是姑母来开导的结果吧?懂事儿就好,好生过日子呗。

庆林长公主跟她侄子侄媳吃了一顿很和乐的饭,回家来与丈夫儿子团聚,看到顾宽小脸上两道宽带泪地说:“阿娘要十七郎不要我了,十七郎坏蛋。”笑得直打跌。没良心的娘准备过两天带儿子去跟萧令先碰个面,让儿子当面报个仇。

顾益纯见媳妇如此高兴,实是松了一口气:“你可算回来了,往日总不见他这样粘人的。”

“儿子跟我亲!”

“那是,那是。”

“听说脩之来了?”

“嗯,正在书房呢,我有事要让他做。”

“正好,我有件事情要与你商量。”

顾益纯耳朵动了一动:“什么事?”

“我这里尚有几处园子,今天给了十七郎一处,他那里地方太窄不是么?要不那天你们也不用淋雨赶回来了,”见顾益纯一点头,续道,“我想,脩之在熙山也没个住处,现在能住在我们这里,等成亲了,难道要他到岳父那里住去?他是你学生,犹如一子,给他一处园子也不算什么。”

顾益纯道:“夫人想得周到~”心里颇为感动。

庆林长公主一笑:“他是你学生,这是应该的。好啦,你既答应了,我就先把那园子给腾出来——先别跟他说。”

“我知道了。他现在书房,我去看看,有些事儿得叮嘱。”

“这还用跟我禀报么?”

顾益纯去寻徒弟,一路上心情复杂得无以复加。池脩之在看顾益纯给他的文稿,就是梁横的那一篇,让他仔细看,看完了给感想。看得池脩之眉头拧成一个结,一张俊脸冷得像万年不化的冰山。

顾益纯推门而入,见池脩之把文稿摊在书案上,整个人坐得挺直,眼睛盯着文稿像是要把文稿射穿一个洞。

第一百八十四章 知识份子的良心

“看完了?”

池脩之起身,沉痛地点头。

顾益纯已经激动过了,此时表现得很淡定:“说说看。”

池脩之沉吟道:“这不是道理,但是太诱人。从来没有这样做的,所谓君臣父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既明臣则贤,父既慈子方孝。譬若一国之君昏聩无能,而臣下只知唯唯,则国亡可期。若为父者不明事理,或是谋逆,为子也当同谋?”

他说的才是真正的“封建伦理”,说的是为君为父,固然有极大的权威,也当负有义务。讲究个制衡、制约,再不喜欢世家,池脩之也得说,必须有一个能够制衡君权的东西存在,否则君权就会发展成一个怪物。眼下世家就是起着这样的作用的,而取代世家的力量还没有完全成熟,同时,世家里也不是没有人材的。比如顾益纯,比如李神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顾益纯道:“你仔细琢磨这些道理,要有理有据,最重要的是,能让人君听得进去。”

“敢问先生,这是何人所著?”

“一个狂生,叫梁横,自称是为家中嫡母所不容…”说着摇了摇头。

“那就难怪了,”池脩之与李神策混得久了,也染上了些毒舌,何况他本来就很犀利,“公报私仇呢这是!其人不得志,便仇视比他光彩的人,要不是他还要借圣人的威势,只怕,啧啧,天下除了他就没好人吧?”因顾益纯也是庶出,他就没再说嫡庶的问题。

顾益纯失笑:“忙你的去吧。”

“先生,阿琰——”

顾益纯一手扣到学生的脑袋上:“未婚妻当然是养在准岳父家的。”

池脩之蔫了。

顾益纯心说,你那准岳父,大概也在头疼这个梁横的学说吧?唉,这是会为乱天下的学说,不能不驳呀!说不得,我也不能置身事外了,想了想,取了枝笔,开始默写。顾益纯真是知识份子的良心。

郑靖业确实比较头疼。梁横的理论诚如池脩之所说,是歪理,但是皇帝很难抗拒,一不小心就要沦陷。要想对抗君权,光凭相权是不行的,因为臣权世袭,相权则不是,这么说来,世家还真是…促进民主共和的好物了?

口胡!

郑靖业把三子郑琛、长孙德兴、次孙德安、沉默者德平、八卦台长德谦、幼女郑琰统统叫到了书房,一指一旁的小案,对德兴道:“你坐那里,我说,你写。”案上笔墨已备,室内再无闲人。

郑德兴,理一下袖子,提笔凝神,听郑靖业说了头一句还不觉得什么,没写三句,手中的笔叭嗒一下就掉到了书案上,雪白的纸染花了。郑琰眼睛睁得大大的:这理论怎么这么熟悉呢?不是吧?

郑琛差点没跳起来:阿爹,您老没发烧吧?说这样的胡话!

这三位有这样的表现,足以证明郑靖业的表现实在是与众不同。他在背梁横的理论呢。

郑靖业看了长孙一眼,郑德兴拣起笔,胡乱又扯了张纸,重新誊抄,抄得差不多了,郑靖业接着说。郑德兴越写越冒汗,郑琛几乎要坐不住了。郑琰已经听呆了,郑靖业说的这些在她看来只是个雏形,她知道的比这更全面、也更祸害。

直到写完了,郑德兴一语不发地双手捧给郑靖业,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好。

郑靖业道:“你们都听到了?怎么看?”

郑琛先发言:“阿爹,这万万不可!”

时代发展至今,自有它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尤其是社会构成与道德规范,此外礼法也已经很全面。今天郑靖业说的这些东西似是而非,看起来与既有道理似乎是一脉相承,还表述得更加深刻,实则走上了相反的道路。

“说道理。”

“这、这、这分明是令天下无士。”郑琛憋了许久,方才憋出这一句来,德字辈的一齐点头。作为男人,郑琛比较看重君臣关系这一条,父子什么的描一眼,至于夫妻嫡庶他给扔一边了。反正他没庶弟,他也没庶子,先不管了。

郑靖业问女儿:“你看呢?”

郑琰比较关注妇女权益,却也知道现在不是主要说这个的时候,它们是一个体系,头一个不成立,后面的自然没有办法推行。就像奸臣是个系统工程,社会道德风俗也是一个整体。郑琰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慢慢琢磨着说:“皇帝喜欢。谁不喜欢当家作主?”

郑琛有些着急,也不得不承认,他妹子说的对。

郑靖业的目光放到了德兴身上,郑德兴道:“这不是天下兴盛的道理,是会乱套的!”他的基本功还是扎实的,慢慢地说,“君臣界限过明,难以交心,君臣不能一心,则鲜有圣君而贤臣绝迹。嫡庶界限不明,则家室不宁。”父子什么的,他没说。

郑琰接口道:“朝有大臣,七十而致仕。皇帝是要做到死的,父亲也是。”人不可能永远正确,也不可能永远把握住一切,当官儿还有退休的时候,为什么要让你退休?不完全是遵老敬贤,还有可能是因为你快丧失劳动力了,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在衰退。不再那么可靠!所以,不可以有绝对的权利,那样会把航向带歪,绝对会!

嚯!郑琛把身体从妹子那个方向往外扯一扯,被惊吓到的样子。

郑靖业沉着脸点了点头,又看德平。

郑德平不能再沉默,慢吞吞地问:“这是您的意思么?”

郑靖业眼睛里露出笑意来:“一个狂生。”

“别人知道么?”

“我还拿不定主意呀!”他甚至不能跟党徒们说,万一其中有一个想讨好皇帝的,这就是现在的垫脚石,郑靖业也要变成坏人了。他只有跟自家孩子说,还得选比较靠得住的,比较有眼光的,让他们心中有数,早做准备。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能有办法掐灭这个歪理邪说最好。

郑琰沉声问:“阿爹怎么看?”

郑靖业唇角一翘:“弹弹手里的纸,这小子,想出名想疯了!”

子孙们如释重负,郑琰却开心不起来。从理论上来说,新兴阶层的兴起是不可阻挡的,逆历史潮流而动,是螳臂挡车,只有死路一条。现在世家必然倒台,随之而来的势力而没有成熟。按照郑琰的知识来看,未来将是所谓读书人的天下,这些人,最后会变成一群很奇怪的人。

法治比人治更好,但是,如果这个法是恶法,就坏菜了。考试取人,比推荐更科学,但如果考试的内容不正确,比如,考这几张纸里的东西。理解不深刻不给做官,怎么样?

郑琰觉得,这几页纸代表的是更深层次的黑暗。一些在记忆深处的东西又被翻了出来,如果照着推广下去,大概最后就该是女人裹脚、男人变受吧?

她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一半盛唐一半晚清的对拼,从万国来朝恨不能生中华国,到八国联军谁都能踩两脚。

不是败在科技上啊,是败在思想的阉割。

不好意思,激动了,这孩子以前爱国主义教育学得太好了。

郑琰比郑靖业还重视这几页纸:“请阿爹明示,何人有此议,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

郑靖业很简明扼要地解说了一回。

这就不好办了,如果梁横同学到处讲学,宣扬理论,相信很快就会聚起一批信徒吧?

不料郑琛却道:“那便好!他还成不了势。”

郑琰反对道:“可不好说,单就夫为妻纲,你不乐意?美死你!”

郑琛哑了。

郑靖业一摆手:“你们知道就罢了,散了罢。”要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商议出个结果来,郑靖业也就不用这么惆怅了。

郑靖业后悔了,他想杀了梁横。这个祸害!他越想越不对劲儿,虽然他也是依靠皇帝的,但是却不想当皇帝跟前一条狗。还有,梁横这样心狠,其志不小,自己是宰相,恐怕是他的目标吧?或者说靶子?此人不得志便罢,一旦有机会,必须会垂涎于首相之位的。这样一个急于表现自己的人,这回被忽悠走了,一定还会找机会出差的!

不知道现在动手还来不来得及?就算这论述泄漏出去也没什么吧?世家更急,会更想梁横去死吧?

郑琰还是有办法的:以舆论对抗舆论!迅速抢占话语权!普及教育,开启民智!可以打造一个士人集团,不是么?“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郑琰落后一点,留下来想与郑靖业说话,正要说话,不期然看到了郑靖业显得冷酷的表情。郑琰对上父亲的眼眸,突然福至心灵。

“阿爹…”郑琰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口气也能用‘弱弱的’来形容。

“有些事情,你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郑琰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掌握着生杀大权的上位者,是杀出血路登上权利顶峰的人。心头一颤,低下头来。她本能地感到害怕,或许没猜到郑靖业要做什么,但是,肯定不是好事儿,这股杀气,她终于知道什么是“杀气”了。杀气不锋锐,只是让人胆寒,郑琰汗毛都竖起来了。

却听郑靖业道:“你是个聪明孩子,有些事情我总不想让你沾染,总想着,阿琰少知道一点吧,她会过得快活些。”

郑琰大气也不敢出,亲生父亲的气势,让她感到陌生。郑靖业应该是慈祥的,她还记得,小时候郑靖业还给她梳过头发。现在还会跟池脩之斗气。郑靖业现在的面孔,让她很不适应。

“阿爹。”郑琰又叫了一声。

郑靖业是有责任感没错,对于梁横的理论他也不喜,认为这是与正确的道理相悖的,是要掐死的,最好不要有人去理会。但他更会取舍,在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即使让皇帝知道有梁横这档子事儿,也要弄死这货!当然,他的手要干净,可以让世家去做嘛!都不是好鸟,你们咬去吧。再咬,我也是宰相。或者,世家赢了,自己更能跟皇帝走得近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