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上一章:第 74 章
  • 奸臣之女/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下一章:第 76 章

“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不然我们母子就没活路了!”

我勒个大擦!怎么让我遇上了这样的狗血剧?郑琰想吐血,小心揭开窗帘一角,看到一个小腹微凸的青年妇人,年约二十上下,虽不十分美倒也有五分颜色,一身衣裙也算整齐,头发略有凌乱。

“把她带过来,让看戏的都戏了吧!”郑琰知道,有了围观群众,这事儿就不能按下去了。

孕妇被带到了郑琰的车辕前,郑琰冷冷地道:“你选得好时机啊!我是不管也不行了!”

阿崔声音亦冷:“你知道我们夫人是谁吗?”

孕妇又跪了下去:“妾固不知,只是今日吴王太妃移宫,过往必是贵人,妾也是没法子了,总不能让孩子去死!夫人救我母子一回,妾永世不忘,日夜为夫人焚香祷拜,祝夫人公侯万代!”

倒是会说话呢。

“长话短说,如实说,否则别怪我把你扔到宗正寺去!”

“妾钱氏,承庆郡王家侍婢,不敢有非份之想。不合让郡王临幸,有了骨肉,郡王厌恶这孩子会在孝期出生,知道了必要除之。王妃不忍,仅囚妾,妾恐生变,故而、故而…”

“这是郡王的骨肉吗?”

“自然是!”孕妇的声音大得都裂了。

“几个月了?”郑琰冷静地问。

“四、四个月。”

“那就不是孝期宣淫了?”郑琰问得很大声。

孕妇也大声道:“不是!可郡王…”

“够了!给她辆车,随我去宗正那里!”

郑琰快要气死了,众目睽睽之下,她被人拦了,就不能让什么不好的传闻跟她扯上关系。眼下最妥贴的办法无过于把人送到宗正那里,有什么事儿,你们萧家人自己掰扯!

这个承庆郡王她是知道的,先帝第十八子,萧令先他弟,名叫萧令恭,娶妻沈氏,是个文弱得有些神经质的少年。性别的局限,郑琰没办法与诸王多接触,她对诸王并不太熟,反倒是与皇帝接触得更多些。之所以知道萧令恭,乃是因为他是个大孝子!先帝丧仪,他哭昏了过去,尼玛当时连苗妃都没哭昏过去呢!只有江阴大长公主昏倒,这货就做了第二个。御医诊断,就是伤心过度。那御医郑琰认得,事后问过,确实就是伤心得昏倒了。

萧令先认为这个弟弟非常孝顺,曾多次夸奖,要不是事情多,被抽得脸都肿了,护头护脸都忙不过来,早把这兄弟弄成亲王了。

眼下出了丑闻,还让自己遇上了。

我究竟得要多倒霉?

郑琰还不能放松,万一这是个坑呢?如今朝上可不太平啊!怎么谁都不拦,就拦上自己的车了呢?郑琰生了疑心。

钱氏忐忑不安,她说的还真是实情,腹黑小白花又不是什么随处可见的品种,哪有那么巧就被遇上了呢?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彪悍的指数是会翻着番地上涨的,何况钱氏本也不算个太懦弱的人。

萧令恭这货,做皇子的时候,比萧令先还透明,可不知怎么的,他对他亲爹比萧令先还要孺慕。哭昏都是小事儿,哭丧哭得昏头胀脑地没功夫顾及后院的事儿,回来还病了一阵儿,病得一直没上朝,萧令先心疼弟弟,放假让他养病。这天他病好了,正好遇上钱氏有身孕的事情被禀了上来。

萧令恭裂了!尼玛我怎么不知道?

钱氏就是个侍婢,萧令恭“幸”她,纯属意外,谁都没放到心上去。遇上先帝大行,谁还关注一个侍婢呢?结果这侍婢就是命好,有了身孕了。大家也没当回事儿,都忙呢!王妃沈氏只关照不让她做粗活,别的也不用管了。其时待侍婢,都是这样的。

萧令恭之前并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一想到这个孩子会在孝期里出生的,哪怕明知道不是孝期里怀上的,萧令恭就不能忍受!不能让他生出来!

第二百五十八章 遇上这等破事!

沈氏到底是个明白人,没跟他一块儿犯抽,让钱氏到一处僻静的院子里呆着,别碍了萧令恭的眼,等孩子生下来了报个户口,不冷不热地养着呗。

萧令恭不肯干,亏得有沈氏拦着,沈氏觉得吧,这毕竟是萧令恭的孩子,弄掉个孩子,实在是有损阴德。让钱氏躲着别出来。钱氏吓个半死,不用提醒也不要自己小心的。躲了两天,正遇到苗妃移宫,萧令恭夫妇要出门道贺,府内管理松懈,钱氏拿出积蓄买通了后门的看门人,伪称要出去逃命。

出来就撞上了郑琰。

钱氏忍不住一直看郑琰,郑琰道:“你要说得属实,自当无碍。我是外命妇,管不得皇家事,只是你这一闹郡王面上要不好看!你想过以后要怎么办么?”

钱氏呐呐地道:“今日不闹,还能有以后么?”

郑琰哑然。

宗正今天没去周王府,正准备下班呢,冷不丁听到前面衙役飞奔来报:“不好了,不好了!有人堵门口了!指名让您出去说话呢!”

宗正大怒:“何人如此大胆?”

“是琅玡郡夫人,还带着个大着肚子的小娘子,让您出来一起面圣呢!”

“!!!”宗正心说,我没包养过外室啊?正一正衣冠,“我去看看。”

等出来一看,尼玛!还不如是自己养外室被打上门来呢!

郑琰就在围观群众的目光上揪着宗正一起入宫了:“郡王那里,也使人告诉一声吧。”

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我真倒霉,遇上这等破事!

郑琰进宫,肯定是先带钱氏见徐莹,宗正却是先报萧令先。大正宫,萧令先本在苦读来的,一听说了这件事,书也扔了,脸也绿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宗正苦着脸道:“臣也不知啊!是琅玡郡夫人路上被人拦了车,事涉宗室,就找臣来了。”

不一时,徐莹与郑琰也带着钱氏过来了,钱氏又诉了一回经过。郑琰道:“此事须怪不得郡王,这女子也是无辜,孩子更无辜呢。圣人一片慈心,必会有个妥善安排的。也必得妥善安排,当街拦车这样的事情,看到的人可多呢。”

承庆郡王夫妇刚从周王府回家,就接了个噩耗,萧令恭怒道:“我早说了!”

沈氏道:“当务之急,还是赶紧入宫自辩!”你早老实点儿就没这个事了!心里也埋怨钱氏不懂事,给府中添麻烦。

萧令恭入宫,直挺挺在地萧瑟的秋风中跪在大正宫的台阶前,自称有罪,一点也不肯认这个“孽子”。沈氏入内,自是不能说不要庶子,转而求帝后帮忙:“郎君只是一时气恼,眼下却是不能不管自家骨肉的,只是我们府里是住不下她了,寻一安静处住下,待生下来养个两三岁再抱过来吧。”

行,不用问了,这是萧令恭的儿子,不然这两位肯定先问钱氏一个攀诬之罪。

萧令先一口答应了下来:“就这样。”知道十八弟不是孝中宣淫,他的态度就好了很多,还觉得十八弟过于自律了。作为一个好伯父,他当然不能让侄子没出世就死掉。

徐莹道:“放到哪里养?”是啊,亲生父亲想要他死,别人要怎么小心回护?这孕妇放到宫中明显不妥,别的地方呢?

萧令先挠了挠头:“不拘哪处别业庄园,派两个内侍,两个宫婢,照顾去罢。”让萧令恭夫妇回府,孩子的事情不用他们操心了。沈氏甩出个大包袱,虽不太高兴,也算能接受。萧令恭是十分不乐意!以至于他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狠狠地记恨上了郑琰这个多管闲事的女人!

郑琰一直盯到没她什么事儿了才告退,萧令先很和气地道:“这事儿你受累了。”

郑琰道:“不过是遇上了,好歹是条命呢。”

徐莹见没旁的事了,她还要准备搬到昭仁殿,带着人一起退了出来,钱氏小心地跟着踱出了大正殿,此时方才觉得后怕,双腿一软,小内侍眼明手快地给扶住了。

徐莹与郑琰一起回头,郑琰道:“她也可怜。”

徐莹冷笑道:“十八郎当真没种!”

“她日后生活,衣食要怎么弄,你可得安排了呢,总不能缺衣少食的。”

徐莹漫应一声:“这还用说?”

郑琰挑挑眉,摸摸袖里还有一小口袋金钱,索性好人做到底,扔给了钱氏。

徐莹奇道:“你给她什么?”

“一点儿小东西。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权作个想念,也算不枉见过一面了。”

徐莹也不再问,只说:“你总这样对谁都要顾三分。”

“那可不一定,我得回家了。”

“去吧,这回别再遇个什么事儿再回来请见了。”

据说,大孝子承庆郡王又病了!知道内情的捂着嘴巴偷笑,叫你小子作!萧令恭想的其实并不错,他这孩子来得时机未免有些太不对,很容易让人往不好的方面联想,如今木已成舟,被钱氏给闹了出来,倒是去了他的几分嫌疑,不过是平白丢了一回脸,难免要得一个“不慈”的考评来。更有一些心思十八转的人,以己度人,据此以为萧令恭是个腹黑,对他添了些提防。

不管别人如何看,此时的萧令恭,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具什么威胁性——除了钱氏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徐莹与萧令先就钱氏的去向进行了一番讨论,孕妇和婴儿都是比较娇贵易碎的物种,交到了他们手里,最好不要出什么意外。最后定了一处京郊一处皇家庄园,指派了内侍等去。在这方面萧令先比徐莹更有经验一点,亲自出面恐吓了内侍宫女:“这是皇家血脉,容不得人作贱!好生伺候着,每月一禀!衣食不可少了,敢拿什么冷饭剩菜边角余料的衣裳给他,我活剐了你们!”

——由此看来,萧令先同学小时候很吃过一些苦头。

萧令先的话给徐莹以颇深感触,她本以为这是个二货,没想到居然还知道一点人间疾苦。啧!要是正事儿上还有这股精明劲儿,该有多好?

等内侍宫婢赌咒发誓会照顾好钱氏,萧令先才意犹未尽地住了嘴。徐莹笑道:“圣人倒是什么都知道。”

萧令先的脸色变得有点难看:“底下的门道多着呢,别看你是天潢贵胄,落到小人手里,是一点招数也没有的。”

徐莹识趣地转移了话题:“十八郎可真够心狠的。”

萧令先叹道:“他不过是太执拗罢了。”

“圣人还是劝劝他吧,这到底是他的儿子,如今不喜,以后可要怎么过?父子失和可不是件好事儿。护得了这孩子一时,可护不了一世。若是个女孩子还好,收养宫中无妨,若是个男孩子,咱们收养了,可比在宫外长大的又有一种不同。”

萧令先很乐天地道:“还有几个月呢,生下来再说,哪有父亲不喜欢儿子的呢?”

徐莹懒得再操这份心,提一提就罢了,郑琰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难道徐莹就想了么?不过是“不得不”三个字而已。“周王太妃已离宫,魏王太妃行期也将近了,宫女放出的事情已经开始了。我们放了一回人才觉着,宫里人手不大够用,最迟来年春天就要再采选宫女入宫服役。圣人是个什么章程?”

萧令先道:“你是皇后,这事你作主罢。有什么疑问,也可召问阿琰嘛,她倒是会有些好主意的。”郑琰又成了他心中会办事的人了。

徐莹自己也是打的这个主意,不为别的,就因为郑琰她爹她老公都是娴于政事的,郑琰似乎还有一些这方面的天份,哪怕没有,她也有真正的专家可以请教。当今天下还有比郑靖业更懂政务的人吗?而且,她也想借此与郑氏、池脩之等人打好关系。就算萧令先不提郑琰,她也会提的。

“明日就让她再写条陈好了。”

被帝后二人安排了新任务的郑琰正在家里跟池脩之抱怨呢:“十八郎好没担当!好狠的心!亲生骨肉都能不要,就为了一个虚名。”

池脩之认真地说:“今天这事儿,你本不当管的。他们家的事情,也不知道有什么门道,贸然插手,别把自己给折进去了。”

郑琰长叹一声:“嗷~我也不想管啊!钱氏半道上冲了出来,也太巧了!本来我是想去看看外祖母的,已经变道了,这还能遇上。我都起了疑心了。最要命的还是路上有一路的人,我跑都跑不掉!堵着宗正的门口,我都不敢挪步,众目睽睽地把宗正给叫出来交接了人,一道去的大正宫。”

池脩之对郑琰的“好运”也很无语,一脸同情地道:“难为你了。”

“算啦,也没什么,这要是实情没什么阴谋,也是救人一命的好事呢。十八郎真是的,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

“你道人人都像岳父那样好么?别说是这样与孝义沾边的大事了,更有一些人只因为子女生日不好便不举的。”

“那你呢?也有乱七八糟的忌讳么?”

池脩之一时没反应过来,尔后开始犯傻,脸上的表情先是迷茫继而顿悟,最后惊喜地道:“你有了?”

这下改郑琰迷茫了:“有什么了?”

池脩之还以为老婆怀孕了,然后有各种担忧。两人闹了个乌龙,鸡对鸭讲了半天,才弄明白,都有些不好意思。郑琰对于这么早生孩子是不赞成的,杜氏时不时提一提,她也权当是念经。池脩之正在新婚,虽是独子,目前对这事儿还没有迫切需求,倒也没有很失望。

两人又说了一回离京的事情:“虽是来年春天,该收拾的也都要收拾上了,不知道那里住得怎么样,要不要带家俱过去?”这是郑琰。

“我倒不太在意这个,”池脩之思忖着道,“当地总是会有家俱的,若是合意了,就不用这样折腾了,家里还要住人呢,咱们又不是不回来了。若不合意,在当地重新照喜欢的样子打造也不很费事。倒是这一出去,需要些人手,最好是精通庶务的。”

第二百五十九章 是个奇才呀

“这个才不用担心呢!当地难道没有人才?况且,不是我说,如今世家强盛,多少有钱有土的财主家等着一个不鄙视他们的郡守来辟任保荐呢。”

“总要有几个自己人才好。”

“看看熟人里有什么子侄,年轻人,出仕不用太高的官儿,倒也合适。只要不是眼大心空的主儿就行。”

池脩之心里闪过一些人,然后点头:“就是这样。”

郑琰又向他交代了一些家事的准备情况:“外祖母与舅母是不尚俗务的,咱们家里的田产,我一半拜托师母,一拜交给阿娘照看了。不过是取租而已,并不费多少事。玻璃作坊,我打算明年春天就给关了,带着匠人一道去鄢郡,看看情形再说。”

池脩之听完,想一想,正是此理:“这样很好。留叶远看家,叶文随咱们去罢。”

“家里是得留个老人儿照看着。咱们走之前,还要与熟人靠个别。”

叽叽喳喳商量了好一会儿才歇下。

第二天,郑琰就接了徐莹的通知去东宫。

东宫里,徐莹的正殿,空气中飘浮着躁动的味道,有些摆设已经收了起来,像是在打包。唔,苗妃已经搬出去了,徐莹这个新科皇后没有道理还在东宫住着,她得赶紧到昭仁殿去举行典礼。已经领到上岗证的她,尚不及举行庆典——没有封后大典在东宫举行的道理。

这庆典还有郑琰的事呢,她得全副披挂了,陪着徐莹参加,皇后的宝册由萧令先派遣的使者颁下递出,再由郑琰接着收好,交给徐莹过目,然后放到专门的地方存放。这才是整个仪式最核心的地方。

徐莹对郑琰道:“到时候你可要精神些哟。”

郑琰道:“以蒋相夫人、永安郡主的资历,怎么会轮得到我呢?”

“圣人与我,都意属于你。办得好了,我可有赏。”言罢,带着笑,故意昂起了头。

郑琰理所当然地鄙视了她一把:“封后大典,与者皆有赏。”想忽悠姐,没门儿!

徐莹神秘地道:“那这样,你再帮我办一件事,一准有你的好处,如何?”

郑琰耳朵动了一动:“什么事?”

“写个条陈吧,最迟开春就要再挑宫女了,事情是你开的头,下面还是你接手。”

两个女人心照不宣地笑了。徐莹自有盘算,让她窝在后宫里盯着萧令先的小老婆,她也不是很服气的,萧令先那个人,是真心不靠谱,她得从多方面对萧令先施加影响,让前朝也正视她这个皇后的存在。郑琰呢,也想借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她不但是郑靖业的女儿,还是池脩之的妻子,池家正在草创阶段,她也得努力。

这个条陈郑琰早就准备好了。宫中采选宫女,本来就有一些条条框框,以前的条例是魏静渊亲自制定的,已经是比较完美的了。比如,如果是家中没有成年男丁的人家,就不从这家挑女孩子入宫服役,多少给民间留些顶用的劳动力。郑琰要做的,只是细节上的修改,比如,各州郡的人员比例等。

修改好了条例,拿去给郑靖业看。郑靖业忽然叹了气:“魏静渊是个奇才呀!”

郑琰心说,这不废话么?不是奇才他能把自己给填坑里去?

“魏王太妃搬到晋王那里去了?”

“是啊,后日去给她暖屋子。”

“放归宫人也要开始了?”

“嗯,十七和徐九都在兴头上,尤其是十七,大概是觉得在男人身上折了面子,要拿女人来作脸。他比徐九还上心呢!”郑琰开启了吐槽模式。

郑靖业没有纠正女儿的用词问题,只是殷殷叮嘱:“你们这一去,少则三年、多则五年,要记得多与中宫通通信,让脩之也多与圣人通信。光有我记着你们可不行。”

“是。”

这份条例递得很快,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萧令先当场就笑纳了:“不愧是宰相女,亦有宰相材呀!”

徐莹笑道:“如此大才,圣人可忍心叫她屈居二品之位?就是朝上诸公,有人一辈子也未必能有这样的见识,做出这样的事来呢!再者,你与我都想要阿琰为使,可蒋进贤之妻却是国夫人,也是女侍中,就这样绕了开来,又要有人饶舌了。”明晃晃地给郑琰讨官讨爵。

郑琰自然要推辞的:“混着呗,想楚夫人在我这么大的时候,品级也没我高的。如今要我升了,未来二十年都是这个样子了,人生就没个奔头了。”

徐莹恨铁不成钢地道:“人都想往上走,就你万事不上心。”

萧令先本就想提拔年轻人,池脩之这样的都要直提到九卿,何况郑琰这只是升那么一级?徐莹真是摸着他的脉了,拿蒋进贤的妻子一比,萧令先哪怕本不同意的也会有三分意动。

“人主当赏罚分明!你立有大功,如何不能赏呢?”萧令先以郑琰首倡“义举”为名,把她给提成了韩国夫人。国夫人,正一品,天下间达到这个品级的女人屈指可数。

此时除了帝后,人皆有品,没有“超品”一说。也就是说,从此郑琰在品级上能横扫天下了,也就见了萧令先和徐莹用意思意思行一礼,见了其他人,膝盖都不带打弯儿的。

可是郑琰真想哭,叫个什么不好,叫“韩国夫人”!她闭上眼睛一想就想起武皇的傻X外甥女,再想就想起整容国来了!姐这辈子是纯天然的美女!

女人升职根本不像男人那样讲究,前朝也没什么人会唱郑靖业他闺女的反调——除非全家都活得不耐烦了。大家都很淡定,老婆比老公品级高神马的,很正常,很正常。

郑琰的诰命是柳敏给写的,接到委任状一看,郑琰就认出这不是池脩之的笔迹来了,细看行文,并无不妥,也得叹服柳敏这状态进入得快。伴随着这道任命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花钱行为。衣服、发钗、车马…统统要重新整修一下,添这个添那个,还有人来道贺,郑琰更忙了。

百忙之中,最重要的是行头。她得把自己收拾得端庄整齐了,然后在徐莹的册封大典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呢!

入冬,萧令先以郑靖业为正使、韦知勉为副使,持节册徐莹为后,徐莹这里以郑琰为正使,永安郡主为副使相迎。

仪式结束,内外命妇贺皇后,帝后还要一起乘车奔到宫门前的门楼子上“与民同乐”。郑琰个苦逼的得穿着大礼服,顶着一脑袋的首饰全程陪同!到仪式结束,众人还家,郑琰觉自己的脖子已经僵了。

回来就嚷着:“先把这一身披挂给我卸了!”

阿庆喜滋滋地道:“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呢。”

郑琰道:“你还当是好事呢!多少人那眼睛都快把我给吃了!”可不是,太让人羡慕嫉妒恨了有木有?

阿肖也上来帮忙,口中道:“娘子也就是这样说说,可没见你怎么怕呢。”

“那是,谁怕谁啊?怕就有用了么?”婢女们交换了个眼色,偷笑不已。

新官上任三把火,徐莹已经在烧火了,这回正式举行了典礼,干劲更足了。

三日一过,她又把郑琰给叫到宫里来,正式以皇后的身份在昭仁殿里主持了第一批宫女放归仪式。按照郑琰的建议,每年宫女放归在秋冬,由入京述职的刺史负责把退役宫女接回原籍,再依次发还家中。

特意选这个时间点,也是郑琰经过深思熟虑的:为了放归宫女再单独兴让从驿路返回什么不划算。而且宫女返乡,又不官员衣锦荣归,路上难免会吃些苦头,让刺史们带回去,多少有些照应。再者,到了秋冬,她们还能混一身冬装,比夏装实在。

昭仁殿前忽忽拉拉站了两三百号人,念到名字的上前领一份不多的路费,叩头谢恩。在郑琰的条陈中,宫女们随身衣物、首饰皆可带走,能说明来源的贵重物品也可带走。

徐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盘算着贤妃等过两天离宫,还要再办这样一次,已经有些期待了。

此时却生出一个小插曲来,一个宫婢扑倒于地,泪流满面地道:“奴婢家中已无亲人,孤女无依,请娘子开恩,留奴婢在宫里吧。奴婢什么活计都能做得。”早有内侍过来喝止。

徐莹与萧令先都挺怀疑宫婢里可能有太妃们的奸细,当然是不肯留的,又恐误伤好人,便说:“你不能立女户吗?”娘娘,你跟郑七犯了同一个错误,你以为平民人家的女儿跟你们一样自己有大把大把的钞票仆役啊?你们没了男人,是单身贵族,她们没有男人,那是单身劳工啊!

宫婢哭得更惨,郑琰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孤女生存不易呢。若家中有些恒产还好,她这样,指不定要忍饥受寒。”

徐莹眼珠子一转:“既如此…你就去给先帝守陵吧。”

宫婢忘了哭,眨眨眼,看着徐莹,徐莹和气地道:“你是侍奉过先帝的人,本已辛劳过了。圣人言而有信,不多加一日之役于尔等,我给你一安身立命之处,也不必再服役。”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哪怕是郑琰,也不得不说,这样的处理还真是不错呢。只是,这宫婢生得不坏,去给先帝守陵,还真有点儿可惜啊!要是生在个能过得去的家庭,也能嫁个体贴的丈夫,安稳一生吧。

余下的人里,大多是领钱回家,也有两三个见此宫婢求情得留,亦请留下。徐莹也痛快地答应了,一道打发去守陵。

接下来,贤妃等一一搬离,徐莹又把剩下的宫都给放了出去。徐少君等人也从东宫迁到了掖庭居住,她们的位份不够高,只好集中住在掖庭,尚无资格在后宫住宅区里有自己的一处宫殿。

第二百六十章 生了女儿

若大的后宫除了原东宫的一些宫女,就只剩些内侍了,宫女人手严重不足。徐莹不得不通知萧令先一声,先在京城附近征发适龄女子入宫服役。这件事情上,郑琰就不会管得太多了,毕竟事涉后宫。

当然,她也不是全无作为的,徐莹要给她做脸,时时宣她入宫,择采宫女的最后把关,她也是全程参与的。

一群十三到十五岁的少女站在昭仁殿前的青砖地上,逃不掉服役的家庭,条件总不是那么好,大冬天的,准宫女们穿什么的都有,虽然这大概是她们最好的衣服了,宫里的人还是看不上眼。

徐莹与郑琰连同徐少君等人都坐在殿内,待选的宫女一排一排地进去。这不是秀女大挑,还有撂牌子什么的,基本上是地上官按着服役名册点人,再有内侍省去挑。到了徐莹跟前的,基本都差不多了。她们要做的就是把特别不喜欢的排除掉,剩下的有看中的挑作自己的宫婢,其余的就统统交给内侍省去分配。这些宫婢都要由内侍省的人加以训练。

郑琰留意看着,徐莹选人也挺有技巧,那种嘴角带着挑逗意味的笑的,肯定被弄走,眼睛太亮的也不要。她又很有分寸,也留几个稍漂亮的。已经过了一次筛子的人,至少是五官端正的,徐莹也没有特别留下长得不好看的。萧令先身边已经有四个有名份的小妾了,以后还会有更多,犯不着拦着他!都是宫婢出身的才更好呢!

徐莹挑剔完了,对徐少君等道:“你们也要补些人手的,刚才有没有看中的?”四人都说:“我们并没有什么好挑剔的,圣人和娘子看着给就行了。”徐莹也不强求。

略坐一会儿,孙氏忽然有些不妥,郑琰心里咯噔了一下,算算日子,孙氏快要生了!郑琰对徐莹道:“孙宝林不宜久坐,还是回去歇息为好。”边说边认真地看着徐莹的眼睛。

徐莹不明就里,但是看孙氏捧着肚子,额上出汗,暗叫一声不好,不能让她在昭仁殿出事:“宣御医来!”

孙氏连说不必:“臣妾回去躺躺就好。”

争执间,她的肚子又不疼了,不用别人说,匆匆告退。没多会儿,她身边的小宫婢就满头汗地跑了过来:“娘子,宝林回去之后肚子又疼了!一阵儿一阵儿地!”

徐莹果断派人去找了御医,结论就是,孙氏是真的要生了。自徐莹以下,徐少君、尚氏、蔡氏的脸色都非常精彩,郑琰道:“娘子还是去看一看吧,毕竟是圣人头一个孩子。”

徐莹如梦初醒:“是要去。”

徐少君小声道:“臣妾也去。”尚氏、蔡氏都说要去,徐莹道:“你们都住在一处,不去看也要回掖庭!回去以后都给我到自己的住处老实呆着!生育本就忙,不要添乱去了!”一面派人通知萧令先。

郑琰顺势告辞,徐莹也没有心情留她,留郑七下来看她贤惠地帮老公照看小老婆生孩子?徐莹心里一阵阵一难受。

次日一早,郑琰收到消息,孙宝林在当天晚上生下一女,是为萧令先长女。估计萧令先不会太高兴,但是徐莹,一定会比较高兴的。

因为孙宝林生了女儿,徐莹对她的笑容就真挚了许多。孙宝林自己挺失望的,如果是个儿子,那就是皇长子,不说有什么野心吧,起码以后是个王,自己就是王太妃。要是生个闺女…孙宝林一个哆嗦,不说别的了,虽然也有公主能接母亲出宫团聚的,但是,闺女姓萧啊!一旦女人沾上这个姓氏,那就是个让人想把她塞回肚子里的存在!

尚氏还道喜来:“还是娘子疼你,那天那样乱,竟是亲自坐镇的,还不让我们添乱呢。”

蔡氏道:“是呢是呢,宝林终身有依,到时候可别忘了我们啊!”

尚氏忽然笑道:“那一位可是酸得很呢!”伸手一指徐少君住所的方面。蔡氏也跟着笑了起来。

徐少君与孙氏不太对付,是从她入宫头一天就结下的梁子,表面上看不出来,在细节里就带了出来。别看徐少君也来道贺,也送贺礼,实是不如尚氏蔡氏与孙氏来的亲密。这三个人,出身差不多,平日里免不了互相酸上一酸,但是萧令先现在不能入掖庭,倒让三人身上的酸味儿去了大半。与徐少君的表现一对比,谁比较有意见,一望便知了。

孙氏叹道:“她与我们,是不同的。”

尚氏、蔡氏一时失语,过了一阵儿,尚氏道:“也没什么了不起!”是的,后宫的女人要是没了斗志,那就混吃等死吧。有斗志的人,出身再卑微,也不是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像苗妃,出身比淑妃差了八百个数量级,最后等级还要高出淑妃一头来。

孙氏拍着女儿不语,心里着实担心徐少君记恨她。

尚氏与蔡氏对望一眼,不遗余力地陈述着徐少君的威胁确实很大。她俩开始觉得有徐少君在,对已经怀孕了的孙氏是个冲击,发酸的两人乐见其成。只是近来在徐莹那里,偶遇着萧令先,徐少君的谈吐更让萧令先喜欢,这两人就坐不住了。

极尽挑拔之能事。

孙氏智商也不太高,更兼心中有事,居然也听进大半,自此愈发提防徐少君。

这个时候,徐少君正在屋里读书呢,上一回萧令先偶然说了一个句子,她有印象,但是记不起全文来。回来正在恶补功课,争取把全书都给看了、背了,好与萧令先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徐莹也不含糊,正与她的生母郡主商量对策。郑琰再机灵,在亲密与可信上,比起郡主还是要差上一截的。

这位郡主因为是皇后的生母,被封作莒国夫人,确实挺担心孙宝林生个长子,等听说生了个小公主,莒国夫人比孙宝林的妈还高兴呢!“这样最好了,这二年,谁都得不着。你趁这时候,要与圣人多处处,待出了孝,最好怀上个小太子。”

徐莹心说,徐少君怕也打的这个主意呢,看她那个黏乎劲儿!又不想让母亲担心,只问莒国夫人:“徐梁在朝中有何动向?”

莒国夫人道:“他如今道老实,梁横还真是个福星!”口气里满是幸灾乐祸。

徐莹低声道:“若徐少君再有什么不妥之处,还请阿爹阿娘给我在外面盯住了徐梁,寻着他的错处来!”

莒国夫人道:“他是郑靖业的人,不太好办。”

徐莹道:“我看郑七是一点也不喜欢那个女人的。”

莒国夫人好奇道:“这又要怎么说?”

“怪冷淡的。”

莒国夫人道:“我的傻孩子!她们是亲是疏,岂是一眼可知的?你还是小心着点儿好!”

徐莹也疑惑了起来:难道自己看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