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大将军暗暗松了口气。

他终于劝好了寿康公主,同意让他一个人找桓广阳去。

桓昭出来送他,小声把在青云巷的情形说了说,“…一开始还是很和谐的,后来外叔祖把阿兄叫出来说了说话,然后气氛就变了,说不出来的诡异。阿兄有些呆呆的,以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那样,心疼死了。”桓大将军略一思忖,柔声道:“陵江王年青时和你外祖父有储位之争,阿璃你也知道的,储位之争事关重大,难免有流血牺牲、阴谋诡计。桓家和王家是支持你外祖父的,若是当年曾经和陵江王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那也在所难免。”桓昭懂事的点头,“阿父,我知道,我只是同情阿兄。”桓大将军叹口气,“阿璃,时候不早,你早些回去安歇吧。万事都有阿父在,不必想太多。”安慰女儿几句,急匆匆的走了。

“阿兄可怜,阿父也可怜。”桓昭喃喃,“外叔祖和外祖父争储位的时候,桓家家主还是祖父啊。就算真的有什么不愉快,也不是我阿父下的令,也不是我阿父动的手,阿兄和阿令多相配啊,可惜因为祖父一辈的事,我这么出色的阿兄都被嫌弃了,唉,前人的恩恩怨怨要算在我们这些小辈身上,真是很不公平,很不合理。”闷闷站了一会儿,没情没绪的回去了。

“笃,笃,笃。”桓大将军到了桓广阳卧室前,很有礼貌的敲门。

“请进。”桓广阳声音不大,却十分清晰。

桓大将军推门进去,看到眼前的光景,不由的愣了愣。

桓广阳已经换下见客衣裳,卸下了发冠,一头如丝绸般柔顺亮泽的长发披在肩上,慵懒、散漫,他大概就要上床就寝了,只穿了件纯白里衣,赤足踩着双木屐,更显得肤光胜雪,精致绝伦,如诗如画。

“你早多少年都不给阿父抱了,明知阿父会来,还打扮成这样。”桓大将军抱怨。

桓广阳不理会他,踩着木屐踢踏踢踏到了床畔。

他人生的美,走起路来姿势也好看,看的桓大将军心里痒痒的。人家王丞相的儿子多好,三十多岁了还肯给阿父抱、坐阿父膝上,十三郎却是早就不肯了。唉,看来没有别的办法,只有给十三郎娶了新妇进门,生下和他儿时一样雪团儿似的小郎君了…

桓广阳径自上了床。

“陵江王说了什么?”桓大将军在床沿坐下,问道。

桓广阳面色冷淡,把陵江王的话简单说了说,“…他追过去了,重获芳心,然后他又遇刺,又失约,这一次天人永隔,永远失去了她。”

桓大将军愣了半晌,方道:“那位女郎也是可怜,先是心上人失约,她被迫另嫁他人,然后心上人追过来了,说尽甜言蜜语,哄的她回心转意,她已经准备和离,准备嫁给他,然后他又失踪了,不见了…”想到那位至死也没等到情郎的可怜人,不禁生出恻隐之心。

桓广阳闭上了眼睛。

他眼睫毛细细长长,一张面庞无可挑剔,灯光下看他的睡容,会觉得非常美好。

桓大将军发愁的看着他,“十三郎,这可怎么办呢?你祖父当时是支持你外祖父的,如果说他为了你外祖父派人去袭击陵江王,这事是完全可能的,连我都相信…”

这事可不可能是真的?太可能了啊。皇帝不是现在才平庸无能的,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没有决断,拖泥带水,先帝很不喜欢他,好几回都想废掉太子改立英勇果决的陵江王。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两场刺杀,现在能坐在那个宝座上的人是皇帝,还是陵江王,谁能说得清。

桓广阳捞过被子蒙住了脸。

桓大将军替他拉开,“逃避是没有用的。十三郎,阿父出面替你出面解释,如何?”

“没用。”桓广阳简短道。

桓大将军默然。也是,陵江王和任平生俨然是一家人,陵江王的仇人就是任平生的仇人,这些事如果是真的,那是怎么解释也没用啊。

“那,求和?石州靠近蜀中,划给陵江王?”桓大将军苦起脸。

“陵江王不是这种人。”桓广阳摇头。

把桓家的地盘划给陵江王,他就前嫌尽释了?没有这样的事。

“那,离间陵江王和任平生?”桓大将军出起馊主意。

“怎么可能?”桓广阳语气淡淡的,“任将军很可能是陵江王的亲生儿子,如何可能离间。”

“十三郎你说什么?”桓大将军大惊,声音不知不觉提高了。

桓广阳微微皱眉,“阿父您声音小点儿。我这也只是猜测和感觉罢了,到底是不是,还有待查证。不过,陵江王和任将军不可分割,这是一定的。阿父,您如果频临绝境的时候被人救了,这人还对您关爱有加,无微不至,您可能会背叛他么?”

“不会。”桓大将军呆了呆,道。

对啊,换了他是任平生,也是绝对不可能背叛陵江王的啊。

桓大将军挠挠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要不你…你换个人喜欢吧…”

“不换。”桓广阳怫然。

“十三郎你终于承认喜欢阿令了,哈哈哈。”桓大将军忽然开心起来,捧腹大笑,“养了你这么大,头回听到你红口白牙的承认喜欢上别人了,哈哈哈。”

桓广阳脸上泛起可疑的酡红,如喝醉了酒一般。

桓大将军把他笑话了一番,心情变好了,“十三郎,不能因为你祖父和外祖父当年做的事便把你和阿令耽搁了。放心吧,阿父会替你想办法的。”

“我自己来。”桓广阳坐起身子,脸色郑重,“我会让陵江王改变主意。”

“你打算怎么做?”桓大将军好奇。

“这您就别管了,我心里有数。”桓广阳浅浅笑。

桓大将军颇觉欣慰,笑着拍拍他的肩,“十三郞,有事尽管跟阿父说,阿父会帮你。”

桓广阳道过谢,便舒舒服服的躺下了,闭上了眼睛,“阿父,您走的时候,劳驾替我带上门。”

桓大将军一笑,俯身替他盖好被子,“阿父走了。十三郎,好梦。”

“好梦。”桓广阳道。

桓大将军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出去之后转过身,替他把门关得严严实实。

桓大将军走后,桓广阳重又睁开了眼睛。

他眼前仿佛浮现出任江城秀丽的身影,不禁胸中一热。

是,他和她之间确实有一道鸿沟,难以跨越,可是那又怎样呢?他不会甘心,不会认命,不管是奋力将这鸿沟填平也好,或是架起一座桥梁也好,总之他会排除万难走到她身边,和她共度这一生一世。

他和她注定是要在一起的,谁也无法阻挡。

陵江王不能,过世的桓大司马不能,当今皇帝也不能。

第119章

这年初秋时节,南朝和北朝和谈成功,和亲事宜也一并谈妥,三皇子元绎即将带领北朝使臣回国,要和他一路同行的还有淳安郡主、任淑英,他的王妃和侧妃。

淳安郡主对于这桩婚事很不满意,不过她被大梁册封为淳安公主,备极尊荣,北朝又以林城、山城及大批珍贵珠宝做为聘礼,非常隆重,南朝则增加了泽城和海城做为陪嫁,因为老皇帝的宠爱,也因为老皇帝迫切想要和平,所以除了例行的公主陪嫁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古董珍玩、名贵丝绸等物,淳安郡主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对这桩婚事倒没那么抵触了。

会稽王妃心痛爱女,这些时日不停的劝说,“北魏并未立下皇储,元绎也是有机会的。你阿父将来自会助你一臂之力,将来元绎坐上那个尊贵的位子,你成了皇后,世上还有比这个更风光的事么?”淳安郡主闷闷不乐,“可是,北人有杀子立母之说,我这辈子休想母凭子贵,让我亲生的儿子继承皇位,成为尊贵的皇太后了。”会稽王妃伸出纤纤玉手点她额头,恨铁不成钢,“傻孩子,生孩子要怀胎十月,临生产之时又要在鬼门前关走一圈,何等凶险。你为什么要自己的亲生儿子登上皇位,让别人替你受十月怀胎之苦,让别人替你生下儿子,你抚养他长大、扶他登上皇位,怕他不将你当作亲生母亲来尊敬么?”

淳安郡主问道:“十月怀胎真的很辛苦?生孩子很凶险?”会稽王妃一脸心疼,“傻孩子,你连这个还不懂呢,真是不应该这么早便出嫁的。这女人生下来便命苦,十月怀胎只是累、心烦,生孩子的时候真是会要人命的。生孩子是什么好事了?乡野村姑是生孩子越早越好,越多越好,皇室女儿金贵,和她们可不一样。你快别惦记这件事了。”淳安郡主想了想,“可我还是想要自己亲生的孩子。这样吧,我生女儿好了。”会稽王妃忙交待,“阿珠,你还小,这生孩子的事不急,至少再过几年,等你十七八岁的时候再说,或是再晚一些也使得。”淳安郡主点头,“好,知道了。”

淳安郡主出嫁在即,会稽王妃万分不舍。

她背着人的时候不知对着会稽王垂下多少泪水,“阿珠才这么小,我舍不得她,放心不下。”会稽王无奈,“那怎么办?你当作保姆陪嫁过去?”会稽王妃眼泪如泉涌,眨眼间便湿了一条手帕,“也行。”会稽王被她弄的哭笑不得。

会稽王妃越是心疼女儿,就越是怨恨任江城,无人之时和会稽王商量了不止一回,“怎生摆布这个任八娘才好?若她一直好好的,难消我心头之恨!”会稽王皱眉,“对付任八娘,便是对付她父亲任平生。单单一个伏波将军任平生倒还罢了,偏偏他背后还有陵江王,那便难办了。你也知道,陵江王和陛下是同母兄弟,陛下就算不喜欢他,对他和其余的叔父们也不一样,非常宽容。你要摆布任八娘,等叔父回封地之后吧,到时候任平生一家人落了单,随你怎么报复都行。”会稽王妃咬牙,“陵江王什么时候回封地?”会稽王苦笑,“陛下年事已高,眷恋故人,怕是要留他在京城住一阵子了。”会稽王妃气的眼泪汪汪,“那咱们要等到哪年哪月方才可以动手?这口气憋在心里出不来,快把我憋死了。”

淳安郡主若是见了会稽王,也是必定要抱怨任江城几句的。

会稽王妃和淳安郡主一再撺掇,会稽王终于被她俩说的动了心。

一则他确实疼爱淳安郡主这个女儿,二则和亲这件事上他一直和太子较着劲,因为最后和亲北朝的是淳安郡主而不是太子的女儿,他颜面尽失,在太子面前好像矮了一头似的。有这两个原因,他哪会不怨恨任江城呢?只不过这份怨恨藏在他心里,隐而不发,会稽王妃和淳安郡主时常跟他提起来,便愈来愈烈愈来愈浓,藏也藏不住了。

会稽王妃本来是没有把青云巷任家放在眼里的,但是自从她知道寿康公主也对任家另眼相看之后,便命人密切监视起任家的一举一动。陵江王和任平生一家人到寿康公主府赴宴时旧病复发,之后回青云巷休养的消息,自然没能瞒过她。她把这件事告诉给了会稽王,“殿下想想这件事,能据以做些文章么?陵江王在青云巷养伤,不回王府,咱们应该能挑拨陵江王妃吧?萧凛也不会满意的,应该有机可乘。还有,姐姐和姐夫和太子来往的密切,对咱们冷淡,对桓家,咱们也不必太客气了,殿下以为呢?”

“陛下和陵江王从前嫌烦隙甚深,现在却好像过于太平了些。”会稽王细细思忖良久,笑道:“或许是时候让陛下再回想起陵江王威胁储位、令他寝食难安的岁月了。到时候陛下看到陵江王便不舒服,自然会命他返回封地,咱们再想收拾任平生一家,便易如反掌。”他却没有提到桓大将军和寿康公主。

“对,让陵江王赶紧返回封地是正经事。”会稽王妃极力赞成,“他可是先帝最宠爱的儿子呢,若他在京中呆的久了,朝中大臣拥戴了他,可如何是好?”

会稽王和会稽王妃不由的相视一笑。

老皇帝虽平庸,却已登基多年,他的地位哪里是陵江王所能动摇的?可是,身居高位的人总是疑心重的,尤其是坐在皇帝宝座上的人,高处不胜寒,没有哪个是不怕兄弟、儿子、大臣造反夺宫要抢他位子的。皇帝若知道陵江王在京城开始和权臣频繁来往,他会不会害怕,会不会起疑心,会不会担心陵江王继续留在京城会对他不利?当然会啊,不会才怪了。

会稽王进宫陪老皇帝下棋的时候,似乎是无意中提起来,“叔父和姐夫倒是很要好,前天在姐姐府中赴宴之时不知吃坏了什么,旧病复发,就叔父那个性子,居然没和姐夫生气,还好好的。”

老皇帝闻言咪起眼睛,慢吞吞的问道:“是么?”

会稽王熟知老皇帝的性情,知道他这是往心里去了,便笑着说道:“自然是真的。叔父也是奇怪,旧病复发之后不回陵江王府休养,反倒住到青云巷任家去了。任家您知道么?他家那位女郎便是因为逼迫北魏三皇子而声名雀起的那位了。”

会稽王说任江城“因为逼迫北魏三皇子而声名雀起”,其中的话意就是暗指任江城的行为纯属钓名沽誉,一切全是为了自己出名,是含着贬意的。

“原来是那多事的女郎。”老皇帝不悦,“因为她多事,我大梁倒要多陪嫁两座城过去。”

会稽王干笑了两声。

他有点尴尬,按说南朝少了两座城池他应该是反对的,可因为那是陪嫁给他女儿的,他的感觉却和老皇帝截然不同,暗暗想道:“陪嫁越多越厚重,阿珠在北朝才越容易立足嘛。”

老皇帝生了会儿气,皱眉道:“你叔父这两天住在青云巷,没回王府?”会稽王打起精神,“是,没回王府,听说叔母为此很不满呢。”

其实陵江王妃对这个有没有不满他并不知道,因为陵江王妃就算是不满也不会跟他说的。不过,他现在反正是要调拨离间,知道的或是不知道的,又有什么是他不敢说的呢?

“成何体统。”老皇帝沉下脸。

会稽王唯唯诺诺的低下头,心中窃喜。

老皇帝都觉得陵江王不成体统了,之后大概会越想越气,命令陵江王离开京城返回封地居住吧?那样的话,他就有冤报冤,有仇报仇,毫不客气的下手收拾那害了他女儿也害得他丢了颜面的任平生一家了。会稽王觉得,以他的实力,要收拾任平生这一家人真是易如反掌,手到擒来。

“你回去吧。”老皇帝生了会闷气,烦恼的摆摆手。

会稽王不敢违拗,便即站起身,“儿告退。”

离开建章宫,会稽王心情愉快,就等着老皇帝冲陵江王发难了。谁知老皇帝行事也是出人意料,非但没有发作陵江王,反倒命宦官携了许多药材补品前往青云巷慰问,丝毫也没有发怒的意思。

会稽王摸不着头脑。

皇帝这是…老了老了,反倒顾念起兄弟情意来了么?

桓大将军面见老皇帝商议朝政,正事说完,老皇帝漫不经心的问道:“听说你和阿婧一起招待你叔父了?他情形如何啊,这几天朕都没有见到他。”桓大将军老老实实的说道:“叔父不大好,旧伤复发,病了,现在正养着呢。大夫说无甚大碍,过几天便行动如常了。”老皇帝那混浊的眼眸中闪过异色,“你叔父才到你家坐了坐,便旧伤复发了?”桓大将军脸色便不大好了,“叔父身上的伤没有四十年也有三十多年了,多年老伤,逢阴雨天便爱复发。那天正好下了大雨,大概是因为天气的原因吧,和桓家无关。”老皇帝嘿嘿笑。

桓大将军用探询的目光看了看老皇帝,“我和公主并没有邀请叔父,叔父是不请自来的客人。陛下,叔父是来兴师问罪的。”

“有这等事?”老皇帝兴味盎然。

桓大将军淡笑,“是,我没有追究叔父当年狠心不救我孩儿的旧事,叔父倒怪起我来了,怪我桓家两次刺杀,害得他几乎丧命。陛下,我真不知叔父这话是从何说起。叔父因此旧伤复发,也怪不到我身上。”

老皇帝眼光闪了闪,“对,怪不到你身上,怪不到你身上。”

桓大将军更进一步,“陛下,我和公主不会去看望叔父的,也不会跟他赔罪。就算别的恩恩怨怨我都不计较了,十三郎小时候受过的苦,难道我可以忘记么?”

老皇帝不自然的笑了几声,笑声干瘪,“阿惕啊,过去的事便过去了,宽宏大量些,莫和你叔父计较了。”安慰了桓大将军几句,命他退出去了。

桓大将军告辞皇帝出来,嘴角浮上丝冷笑,“是谁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了?查出来这个人,我饶不了他!”

他大步流星的离开了建章宫。

元绎离开建康的前夕,忽然命人到青云巷送来信函,向任江城索要钟大家。

他在信上说,如果任江城想留下钟大家也不是不行,那就要给他和他的侧妃一个面子,届时出城送送任淑英,顺便和他道个别。

“这小子想什么呢?”任江城接到信之后自然是和任平生、范瑗、钟大家等人一起商议的,任平生看过信之后大恼,气得差点把信给撕了。

元绎肯定没安好心,隔着信纸都能闻着馊味坏味,都能闻着他的坏心思。

钟大家咬牙,“宁可我跟着他回北朝,八娘也不能去送那个任淑英。元绎肯定不是想和你告别这么简单,他不知操的什么心!”

看着娇花软玉一般的任江城,她眼眸中闪过怜惜之色。

她落到李安民手里会很惨,可是这样娇滴滴的小娘子若是落到元绎手中,难道会不惨么?

任江城笑道:“我若不去送送他,他一定会在陛下面前瞎说八道,亲自要人的。现在南朝和北朝什么都谈好了,陛下以为已经万事大吉,当然不会驳回他这个小小的要求,会命我把人交出来。呸,这小子倒是把时候算的很准,逼的我不得不去跟他见最后一面。”

“八娘。”钟大家大惊失色。

“阿令。”任平生和范瑗也皱起眉头。

“放心,我会做好万全的准备。”任江城笑着把信收起来,“来,咱们来想想看,元绎和李安民到时候会出什么馊主意,会如何对付我?”

“你这是明知山有虎,明向虎山行啊。”钟大家无奈。

任平生果断道:“反正不管怎样,阿父要一直跟在你身边保护你。”

“我也是。”范瑗也道。

任江城心里暖融融的,嫣然而笑,“阿父,阿母,钟大家,我毕竟也姓任,和任淑英是堂姐妹,平时躲过去也就算了,现在她离开建康远嫁异国,我连送也不去送送,岂不是很异常、很发人深思么?这一送是躲不过去的,没什么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这么聪明,还能让元绎那臭小子算计去了么?”

任平生和范瑗虽是舍不得,却也知道她说的有道理,忍痛点头,“好,到时候咱们一起去送送她。”想起那个讨人嫌的任淑英,咬牙切齿,一阵厌烦。

陵江王身体已好了许多,可他不愿回王府,还在青云巷住着,任平生和范瑗不敢瞒着他,便和他商量去了。任江城说要向杜大夫要些防身的药物,去了杜大夫的住处。

“杜大夫,杜神医,我来啦。”还没进院子,她便欢快的叫道。

“小丫头来了?进来吧,正好陪我老人家喝一杯。”杜大夫兴致勃勃的声音。

任江城脚步轻快的进了院子,愣住了。

院中花树下摆着胡桌胡椅,杜大夫和另外一个人正对坐小酌,那人不是桓广阳,却是哪个?

见到她进来,桓广阳缓缓站起身,“女郎。”

任江城嘴角牵了牵,轻声道:“十三郎君。”

数日未见,两人之间似乎有些陌生。

杜大夫拉任江城坐下,“小丫头别愣着了,坐下,喝酒,十三郎带了上好的西域蒲桃酒,你要冰镇的还是没有冰镇的?”

任江城在杜大夫身边坐下,“不要冰镇。”

杜大夫本来要给她倒酒的,提起酒瓶却又放下了,“不行,我是老人家,你俩得照顾我,哪能我给你们倒酒呢?”任江城一笑,“好,我自己来。”桓广阳也道:“我来。”两人的手不约而同一起放在了酒瓶上。

两人的手不经意间碰在一起,桓广阳触手一片温软,不由的心神荡漾,又回忆起牵起她小手的甜蜜时光。任江城却是脸一红,脱口道:“不好意思。”手又飞快的收回去了。

桓广阳握着冷冰冰的酒瓶,心也凉了凉。

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他碰到她的手,她不会像被冒犯了似的,飞快的躲开。

虽然他现在和任江城面对面坐着,离的很近,他却仿佛看到了两人之间的鸿沟,深不可测、幽不见底的鸿沟…

杜大夫摇晃着手中的高脚酒杯,“十三郎带来的酒不错,酒杯也不错,全是从西域过来的。小丫头,我老人家现在简直是心满意足啊,你打点我的衣食住行,给我收拾的这院子舒服极了,而且有门通街,我想来便来,想走便走,丝毫也不受拘束。我老人家生平过的最舒服的日子,便是在这里了。”

任江城替他想的很周到,他在青云巷不仅可以有许多珍贵药草供他研究新药,而且可以随意出入,门口的抽屉里永远放有金银和铜钱,想买什么便买什么,不需要跟别人伸手。

这样的日子,对于杜大夫来说真是太惬意了,太享受了,满意的无以复加。

“小丫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吧,找我老人家要什么?”杜大夫大喇喇的问道。

任江城清了清嗓子,“那个,元绎要我出城送他,否则他就向朝廷索要钟大家,我想要些防身的药物。”

“毒死他!”杜大夫拍案大怒。

任江城见他这样,又觉好笑,又觉感动,“杜大夫,他是北魏皇子,真毒死了很麻烦,你给我些迷药什么的,我把他迷晕就行。”

杜大夫气哼哼的,“就不明白了,这世上坏人怎这么多!小丫头等着,我去去就来。”进屋拿药去了。

任江城和桓广阳遥遥相望,默默无语。

遥遥相望么?是的,虽然是面对面的坐着,感觉却有一道天堑将他们隔开了,距离遥远。

“女郎。”他轻声唤她。

“嗯。”她轻轻答应了一声。

他凝视她清丽脱俗的面容,语气缓慢而温柔,“我和你之间有一道鸿沟,很深很深、难以跨越的鸿沟。我会一点一点填平它,不管要花费多少力气,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在所不惜。”

第120章

北魏使臣离开建康的这天,旌旗招展,绣带飞扬,声势浩大。

淳安郡主,不,现在应该叫她淳安公主了,临时搭在路边的锦幕之中,许多人前来送行。会稽王妃一直在抹着眼泪就不说了,她的堂姐庆元郡主、表姐桓昭、瘐涵等人,那是肯定少不了的,还有灵寿公主的小女儿王湘,也言笑晏晏的陪在淳安公主身边,陪她说话,做最后的道别。

庆元郡主侥幸逃脱了和亲的命运,本来应该是趾高气扬幸灾乐祸的,其实却没有,还和平时一样温婉端庄,言辞谨慎。会稽王妃和淳安公主几回讥讽于她,她也只当没听见,笑一笑便过去了。因为庆元郡主的一再忍让,这里的气氛还是很和谐的,至少没有吵起来。

“其实,做公主的人远嫁异国皇子,也是好事。”淳安公主身着北魏王妃服饰,似笑非笑,似喜非喜,斜睇庆元郡主,“无论南朝北朝,皇室总是特权最大、最尊贵的。公主下降本国臣子,生下来的孩儿便是普通世家子弟,比自己兄弟们的孩子凭空矮了一截。还不如嫁入他国皇室,以后若生下孩儿,尊贵无比。”

庆元郡主心平气和,“岂只尊贵无比,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呢。”

淳安公主说这话本来是要刺激她的,见她不为所动,镇静依旧,美丽的大眼睛便睁得圆圆的,狠狠瞪了她两眼。

王湘年纪虽小,却很机灵,甜甜的笑着说道:“表姐,愿你此去北国青云直上,飞黄腾达,和表姐夫恩恩爱爱,白头偕老,伉俪情深…”她这一连串的话说出来,众人都忍俊不禁,“湘儿你才多大,知道什么叫恩恩爱爱?”王湘嘻嘻笑,“人家这不是想显摆显摆新学会的词么?”众人笑意愈浓。

这一打岔,就把淳安公主和庆元郡主这姐妹二人方才的不快给岔过去了。

范瑗和任江城母女二人走入幕中的时候,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范瑗是位神采飞扬的美女,虽然人到中年,美艳依旧,气势不减,那是不用说了,任江城年纪不大却天生丽质,秀美绝俗,肤光胜雪,眉目如画,她走入幕账之中,众人登时眼前一亮,可以想像,她是何等的风华,何等的容光。

“范娘子来了,阿令来了。”桓昭和瘐涵亲热的迎上去。

王湘眼珠转了转,也跟着桓昭和瘐涵一起过去了。

庆元郡主不像桓昭和瘐涵那么亲热,也是彬彬有礼的,“范娘子,八娘,多日不见。”

会稽王妃和淳安公主就没什么好脸色了,会稽王妃眼中好像要冒出火来,死死盯着任江城看了好几眼,如果她的眼光能够杀人,任江城早已死了一止一回,淳安公主皮笑肉不笑,“哟,智计过人的任八娘子来了?失迎,失迎,八娘子,你辛辛苦苦用计骗来的两座城池现在要被我带到北国去了,也不知你心疼成什么样子了呢,我很是过意不去。”

桓昭蹙眉,“阿珠,那天你明明也在的,阿令难道不是为了保护你和庆元郡主才和北魏三皇子周旋的么?你不感谢她也就算了,还这么讥讽她。”瘐涵也道:“是啊,别人以讹传讹就不说了,咱们都是在场的,真实情形如何,再明白不过。阿令可没有骗人。”淳安公主见她俩帮着任江城,不由的红了眼圈,“我是你们的表妹,就要远嫁异国啦,你们不帮着我,反帮着外人,真坏。”

“阿令可不是外人,她是我阿兄喜欢的人,以后就是我阿嫂了,我们才是一家人呢。”桓昭心中暗暗想道。

“阿令不是外人,是我的内人。”瘐涵却揽着任江城,用开玩笑的语气说道。

内人一般是用来称呼妻子的,她这么一说自然是可笑的,范瑗和庆元郡主等人脸上都露出笑容。

“阿令才不是你的内人,她是…”桓昭脱口说道。

她想说是“是我阿兄的内人”,可是这话太过造次,如何能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