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瑄:“她与蒋家两女交恶还不奇怪,又为什么要去得罪公主?”

  姑嬷辩解道:“不是阿乔去得罪公主!是公主不喜阿乔才故意这么对她!难道谁招惹公主,都是别人的错吗?”

  冯瑄道:“是公主需要阿乔,还是阿乔需要公主?”

  姑嬷坚持道:“公主若肯对阿乔好,必获益非浅!”

  冯瑄无话可说了。

  姑嬷该回宫了,她离开前对他说:“虎头,我明白你的意思。但那是阿乔,她就是靠这个活下来的。”她摇头道,“如果我打破她的自尊,那她就算活下去也不会快乐。”

  冯瑄回去,冯甲道:“你何不进宫劝一劝公主?如你所说,公主极为聪明,只要她肯对阿乔好,我们冯家可以站在她身后,为她所用。”他想了想道,“公主不是喜欢龚家那小子吗?她要是不想嫁给蒋盛,难道不需要冯家为她出力吗?”

  冯瑄叹道:“……我这就进宫。”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姜姬“终于”又见到了冯瑄。在冯乔从她这里跑掉后的第二天,冯瑄就来了。就算是姜姬,也忍不住刺了一句:“稀客。”

  冯瑄拱手为揖,“请公主恕罪。”

  姜姬笑了一下,请冯瑄上座。

  冯瑄再三推辞,才在下首坐了。

  “先生,是来看望我的吗?”姜姬笑问。

  冯瑄拱手道:“家中女儿冒犯公主,我是来代其赔罪的。”

  姜姬微微点了点头,等他接着往下说。

  冯瑄暗叹一声,低声问:“公主,大王已经和蒋公谈妥了您的婚事。”

  姜姬毫不意外,就算这件事没人告诉过她,但从冯瑄这里听到时,她竟觉得这是个“旧闻”。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和龚獠两人骤变的态度。

  “是谁?”

  “蒋盛。”冯瑄道,“公主若是不喜此人,最好快下决定。冯家愿为公主保驾护航。”

  这是冯家给的筹码。

  姜姬都不用问他们要什么,一望即知。

  她沉吟片刻,突然对冯瑄说:“我不喜蒋盛,欲嫁先生。”

  冯瑄惊的手中的梨都掉了,不过吃惊过后,他犹豫了一下,断然拒绝,“若我迎娶公主,将成众矢之的。”人人都会把他当第二个蒋淑对待。蒋盛或许对此甘之如饴,但他可不想要这样的人生!

  姜姬笑道:“既然这样,那就请冯家答应我另一个条件吧:冯夫人不许再提教养姜旦的事。”

  冯瑄沉默半晌,劝道:“公主,小公子在夫人身边长大,对他是有好处的。王后是不可能会教养小公子的,蒋家的目的,应该是想生下大王的儿子。”

  “难道冯家不想?”姜姬奇道。

  冯瑄说了实话,“……见过蒋茉娘后,半子和阿乔都不可能再有机会。”

  姜姬道:“可如今大王十分宠爱玉腕夫人。”

  “假的。”冯瑄肯定道,有蒋茉娘在,男人怎么会看别的女人?

  “就算半子有可能生下大王的儿子,阿乔绝无可能。小公子在阿乔膝下长大,就像阿乔的儿子一样。”冯瑄道。

  “不可以。”姜姬也像刚才的冯瑄一样,断然拒绝,“姜旦是我的弟弟,我不会把他交给任何人!”

  冯瑄听到这番话不算很吃惊,早在很久之前,冯营就断言公主养育小公子,所图非小。现在不过是从她嘴里说出来而已。

  “冯家不要再想利用姜旦。”姜姬看着冯瑄说,“我会教养姜旦,我也会好好看顾冯夫人的。”

  冯瑄拱手道:“就如公主所愿。”

第82章 为王

  一场意料之外的暴雨袭击了莲花台。

  姜姬半夜就听到了暴雨击打屋檐的声音,她独自睡在二楼,心里迷迷糊糊的想着不知在摘星宫的姜武他们怎么样,屋里有没有做好防水……不过应该不用担心……

  蟠儿匆匆跑上来,她听到了楼梯的声音。他抱上来了一床锦被,轻轻盖在姜姬身上,然后才去检查每一扇窗。二楼为了观星,所有的门窗都可以打开,造成全方位无死角的观星体验,所以它其实也是一座巨大的凉亭。平时是很好,在这种天气渐冷的时候就不那么好了。

  姜姬从重重床帐中探出头,立刻感受到了床外沁凉的空气,温度至少比昨天下降了五度。

  蟠儿听到动静过来跪在床边,“公主,奴奴在此。”

  他大概以为她害怕。

  姜姬说:“给大家都加一床被子吧,别冻坏了。”

  蟠儿笑道:“公主不必担忧,其他人都起来了,他们正在烧火。”役者都是睡在石板上的,发觉突然变冷后干脆就都起来准备做早饭了。

  “天快亮了?”她吃惊道。

  “还早,公主继续睡吧。”蟠儿拉起床帐,“公主放心睡,奴奴守在这里。”

  但姜姬也睡不着了,她现在一醒来就很难再入睡,而且外面的天气变成这样,她没办法不担心姜武他们,不知当时留下的钱物够不够他们用……

  蟠儿听她说,道:“公主,奴奴明日出宫去看望大兄吧?”他回宫后就开始称姜武为大兄,姜旦为幼弟,对姜谷姜粟也叫大姐二姐。

  姜姬虽然想让他去,但现在出门肯定不方便。

  “等雨停了吧。”

  结果这雨一下起来就停不下来了,城外护城河暴涨,街道泥泞,看不到一个行人。

  蟠儿坐车去了摘星宫,回来后浑身湿淋淋的。姜姬坐在一楼,外面的雨下得像天漏了一样,她担心姜武那里没有存下足够的食物,还担心天气变化这么剧烈,姜旦、姜谷、姜粟会不会生病,那里有没有存药,等等。

  她担心了几天,看雨势不减,蟠儿还是出宫了一趟。

  “家中无事。”蟠儿只来得及换了衣服,头发胡乱擦了一下就先过来告诉她,“幸好我去了,大兄说他们担心公主,正打算进宫看看呢。”

  姜姬松了口气,两边互相担心,幸好都没事。

  “我告诉大兄,宫中无事,公主也无事。”蟠儿笑道,“家中存了不少粮食,大兄说以前饿怕了,公主留下许多钱,他就让人盖了粮仓,藏了许多粮食和盐。”

  姜姬听了笑,蟠儿见她开怀,更是道:“公主不知,大兄养了许多鸡鸭鹅,姜礼幼时家中饲鹅,会骑鹅,小弟见过后也想骑,但大姐二姐皆不许,小弟一哭闹,大姐二姐就拿公主吓唬小弟,姜礼见小弟哭闹,就偷偷带他骑,可鹅却掀了小弟一脸鹅粪,小弟这才不说要骑鹅了。”

  姜姬听了就问:“姜旦就没做别的?”被鹅掀一脸鹅粪却不报复,这不像姜旦。

  蟠儿笑道:“小弟欲宰那鹅出气,大兄道若是小弟能抓住那只鹅,自然宰了给他出气。小弟追不上鹅,只好作罢。”

  姜姬听了叹气,“他这脾气什么时候能改过来……”

  蟠儿劝道:“公主勿忧,依我看,小弟这脾气倒也好,日后不会吃亏。”

  “我怕他对着家里人不吃亏,对着外人就该吃亏了。”姜姬道,“姜礼、姜智他们仍是让着姜旦吗?”

  蟠儿道:“让是要让着一些的,但若是姜旦发火,他们都会跑,不会站着挨打。”

  也算是个好点的消息了。

  蟠儿去洗澡洗头,又饮了一大碗生姜汤,姜姬又吩咐中午炖两只花椒鸡,蟠儿和那个送他的役者一人一只,吃完发一身痛汗,解解寒气。

  蟠儿打理干净后上到二楼来,看姜姬又隔着雨幕望着宫门。他以前不懂,现在懂了。公主以前看宫门是想出去,现在看宫门是在想兄弟姐妹。

  “公主,我在外面听了个消息。”他说。

  姜姬好笑道:“你出去一趟又听了个消息?什么消息?”

  蟠儿道:“现在外面的人说,天降暴雨,是因为大王至今没有祭祀持定王,持定王在天宫告了大王,天帝令龙王将持定王的泪水化为雨水降下,这才造成莲花台数十日的暴雨。”

  持定王是第一代鲁王,据说死后上天做了天官,他的儿子和孙子分别是持戟王和昆仑王,也都被他召到天上做天官了,但后来的子孙就没这个好运气被祖爷爷叫上去了。

  姜姬不太懂这个,问蟠儿:“该在什么时候祭祀?”

  蟠儿也不知道,他记得的就是神话传说,比如持戟王,在持定王归天后,第九年才祭祀他,还是因为发生了大旱,鲁国死了很多人,持戟王没办法,宫里也没有水和吃的了,他就跑到山陵去哭,哭到眼泪都流干开始流血,持定王在天上心疼儿子,求来天水降雨,之后更是担心持戟王,所以在儿子死后就立刻把儿子拉去当天官了,而到昆仑王时,持戟王也是心疼儿子,早早的把儿子也带到天宫。父子三代都一样。到第四代鲁王时,也想上天宫当天官,昆仑王铁面无私了,说不行,终止了鲁王死后代代当天官的宿命。

  但鲁王继位后应该哭上几天先王是惯例了,这也就是祭祀的由来。

  姜姬听完觉得有点不对:“……都是这样吗?”

  蟠儿道:“都要这样做的。”至于大王为何至今不提祭祀的事,他也不懂。

  姜姬,懂了。

  每一代鲁王都要哭先王,那姜元去哭谁?哭伪王吗?

  冯营站在廊下,望着连绵的雨幕,头疼不已。

  “现在外面都是这种传言。”冯甲道。

  冯营不说话。冯甲道:“我现在才知道,大王其实是在这里等着我们呢。”前面大王对他们几乎是言听计从,他还沾沾自喜,现在才知道,是他想得太简单了。

  冯营还是不说话。

  冯甲看着他的背影,“如果你再病下去,蒋伟再闭门不出,大王要做什么,可就没人管了。”

  “本来就没办法管。”冯营其实在把王玺和冯乔送进宫后就明白了,大王一直在等着他们出手,他一直不动,是因为没到他动的时候。他转头对冯甲道,“大王继位,本来就该把鲜公子迎回来。让他孤身在外,无人祭祀,是我们的过错啊。”

  冯甲道:“迎回鲜公子不错,但大王只是要迎回鲜公子吗?”一个没有登上王位的早夭公子,往山陵里一送就行了,可他现在才察觉大王的真心,他绝不是只要迎回姜鲜而已。

  “自古父传子,兄传弟。”冯营道,“大王的王位只能承自其父,而非伪王。大王想迎回鲜公子,想以他为王,我们是不该拦,也不能拦的。”天下公道正义都不在他们这边,伪王篡位,姜元回国后把王位继承导回正统,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拦的。

  冯甲冷笑道:“世上的事如果可以用道理说通,那还有什么纷争?伪王在位三十年,真以为他就没一个忠臣吗?”若无忠心之人,伪王凭什么坐上三十年的王位?

  冯甲道:“大王不该这样做的!”有些事就该糊涂一点!

  冯营没有说话。当年朝午王夺得王位,他也认为朝午王这么忘恩负义,坐不稳几年的,可朝午王顺顺当当的做了三十年鲁王。世人都是健忘的。今日看大王此举过于莽撞冲动,但几年后真的还会有人记得朝午王吗?至少大义是在大王这里的。

  而且,大王也用四个女人,牵制住了他和蒋家。

  他有点小看大王了。

  “莲儿。”姜元抚摸着王玺,看着面前他锲刻下的第一道国书,“去唤姜奔进来。”

  怜奴跪在下首,恭敬道:“遵命,大王。”

第83章 风波起

  姜奔在王宫中实在很不起眼。纵使是被大王带回王宫的养子,但人人都看得到姜武深受公主喜爱,他就算在宫里,公主也想不起来他。大王身边又有一个姜莲,久而久之,姜奔在那群侍卫中竟然成了一个无所谓的角色。有事时想不起他,没事时不会找他。

  这样的姜奔被叫进金潞宫,之后怀中揣着一只匣子走出来,径直往摘星楼而去。侍卫中有看到他的,都道:“大王遣他去给公主送东西,不知是何物?”

  另一人羡慕道,“若我是姜奔,也可以常到摘星楼去了。听说公主时常烹肉,宫中的人都能去吃。”侍卫平时想吃肉,只能自己去附近的山中捕猎,山中猎物若是捕到鹿、猪等,却必须要奉给大王,不止他们,乐城人在附近山中捕到鹿、猪,都是要送给大王享用的。他们只捕一些小猎物。

  一个蹲在地上的人跺了他一脚,笑道:“你若想去也不难,换身衣裳,挽髻涂脂就行了!”

  “那他要把脸低着,不然被公主看到,问他怎么会长了胡子,他怎么答?”众人哄笑起来。

  天空像吸饱了水,阴沉沉的。

  好不容易不下雨了,轻云撒欢般在摘星楼附近踩水。姜姬在楼上看到,心疼道:“在这里,委屈轻云了,想跑一跑都不行。”

  蟠儿道:“公主何出此言?轻云以前在蒋家只能被关在马厩里,每日只在沐浴时能被人牵着在外面走一圈。”他也看向下面,“它都吃胖了呢!”

  轻云踢踢踏踏,忽见前方来了一人,它轻快的跑过去,绕着姜奔跑了一圈再跑回摘星楼,在楼上一边用力踏蹄子,一边仰头唿哨。

  蟠儿听到动静,开窗看到了姜奔。

  “我这就要出宫。”姜奔抱住怀中的匣子拍拍,“爹爹要我去冯家找玉腕夫人的爹爹。”

  姜姬知道玉腕夫人是冯乔的姐妹,但她爹是谁还真不知道。

  蟠儿道:“是冯家四房的冯丙。”

  姜奔就是听了怜奴的话来给姜姬说一声,说完就起身道:“那我走了。”

  姜姬没想到姜奔会来跟她说这个,不由得问:“你来找我,爹爹知道吗?”

  姜奔摇摇头,走了。

  蟠儿回来说:“这不像二兄的习惯。”

  “是啊。”连蟠儿都看出来了。姜奔要这么有兄妹爱,之前刚进宫时,他一回都没来过。如果说是因为姜武不在宫里他才来的,可这都快一个月了,他不在她刚回宫时来看望她,不在刚下暴雨变天时来看她,出宫前来?

  不是他自己突然想到的,就是有人提醒他的。

  姜奔没有马,出宫步行找到冯家。怜奴指点过他,宫中有八道门,前后各三道,左右各两道,每道门都对着一条街,早年的莲花台八姓,就住在这八条街上。冯家,在东二门。

  冯家很好找,一条街只有这一户人家。

  冯家大门紧闭,姜奔上门,直接推门,自然是推不开的,他绕着冯家走了一圈,看到一扇小门打开,一个人正从里面出来,他便挤了进去。

  那是冯家从人,没想到冯家还有强人上门!这从人一时没反应过来叫姜奔进去了,待反应过来要责问姜奔,就被姜奔问到脸上:“玉腕夫人之父在何处?我要找他!”

  从人把话咽回去,打量姜奔,见他穿的是宫中侍卫的衣服,便关上门,对姜奔道:“随我来。”

  从人以为姜奔是受半子所托给冯丙带口信,悄悄带姜奔见到冯丙。

  冯丙听了从人的话,也以为是这样,特意偷偷见他。冯营不肯进宫,他除了在半子刚进宫时进去两次,一次送衣服钱钞,一次送侍女,就再也没有进去过。现在宫中传言半子深受大王宠爱,他是想信又不敢信的。毕竟把女儿送进去,还是盼着她能顺顺利利的。

  见到来人,他连忙问:“夫人在宫中可好?”

  姜奔一言不发,从怀中掏出木匣,放在冯丙面前,道:“大王有事相托,不知冯公可敢应承?”

  冯丙愣了。

  冯丙没有犹豫太久,姜奔进来的事很快就会被家中的人知道。他叫来心腹从人,让他守在这里的门口,如果有人来就一定要拦住。他却抱着木匣,带着姜奔从后窗溜走,溜到了以前半子的屋子里,灯也不点,推开半扇窗,他打开木匣,见里面是一块百年龟甲。

  龟甲上锲着王旨。

  冯丙的脸色变得惨白。龟甲万年,这样的王旨,日后大王是要带到王陵里去的。鲁王一生,以百年龟甲颂下的王旨,可能还数不满一只手。

  他今日就见了一个。

  他抖着手捧起龟甲,下方还有一方木简,木简上的王旨和龟甲上的一样,王旨上盖着王玺,殷红的颜色早就浸到了木简上锲字的深处。

  冯丙捧起木简,把龟甲藏在怀中,见木简上写着要他去迎回姜鲜,如违王旨,尸骨不存。

  冯丙恭敬的跪了下来,捧着木简沉声道:“臣,领命。”

  冯丙悄悄带着姜奔带着从人趁冯家其他人没发现前溜走了,不敢耽搁,直接出了乐城,马不停蹄就下了山,打算直接坐船去涟水。

  姜鲜当年死在辽城后,有忠义之士特意去辽城把他给送到涟水安葬,姜先也是那时随车到的涟水。

  冯丙前脚走,后脚冯营就知道了,他立刻喊来冯甲:“快去追他!!”

  姜鲜这件事上,绝不能有冯家掺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