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智很有信心的摇头,“不会的。公主早就都安排好了,不管公子是什么样,他们都只能捧着公子!”

  不过,公主不在这里,没办法保护他们,他们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除了姜智与姜仁,他也没有随身的宫女或侍人,他也不要,不管谁来找他,或哭或求,或给他金银等好东西,他都不要,也都不信。

  他只信姜智和姜仁,他们是姐姐给他的。

  他们三个人吃的东西多数是抢别的宫人的,而且不固定抢,今天抢这个宫的,明天抢那个宫的。不过姜智说,这个宫里哪个宫都可以抢,有两个宫的不能抢,一个是金潞宫,一个是承华宫。

  “因为有人会想杀大王与王后,却不会有人想杀你。”姜智说,“抢他们的,我们万一吃到有毒的怎么办?”

  姜旦很相信姜智,因为他是姐姐特意送回宫来照顾他的人,更因为在姜智的帮助下,他们才能在莲花台过得这么恣意轻松。

  在姜旦渐渐长大之后,姜智就教他去捉弄宫女。

  姜仁想反对,姜智反问他:“那如果有朝一日,他们看公子长大了,污蔑他欺辱王后的宫女怎么办?”甚至,如果是王后……

  他每天都在思考别人会怎么害姜旦,就算不会杀他,但别的事呢?败坏他的名声,让他名声扫地,这样的公子就算日后继位了也只能当个摆设。

  在姜旦渐渐长大之后,姜智就立刻想到了蒋王后和她的宫女。

  蒋王后有多美,在她封后的那一夜,来金潞宫宴饮的人都看到了,他们不止看到了王后的美丽,还看到了大王对王后的轻蔑。

  在大王闭宫不出的这五年里,关于蒋王后的风流韵事在宫外有好几桩。乐城的人津津乐道着王后寂寞,与侍卫、与大臣,甚至是与宫中的粗役偷情的故事。

  如果姜旦和蒋王后有了暧昧,蒋王后的名声没人在意,姜旦就永远也别想抬起头来了。

  姜智说:“我们不能让他们不陷害公子,那就只能想办法削弱这件事的影响。”从一开始,就把它塑造成一件小事。

  于是从一年前,姜旦就开始时不时的袭击宫女。果然像姜智说的,这件事变成了一件趣事,不但宫女没有生气,宫中的侍卫也嘻嘻哈哈的围观,有时还会帮他围堵宫女,反倒成了宫中一景。

  摘星楼还是很干净的,因为常有宫女和侍人悄悄来打扫。

  这让姜旦相信,除了他之外,这个宫里还有人盼着姐姐回来,他们都想念姐姐。

  他坐在台阶上,望着头顶的天空,想,姐姐和大哥在哪儿呢?

  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呢……

  “这里,这里。”黄老带着阿布,“往这里种,要挖这么深。”一边回头看公主,这地里这么脏,也亏她待得住。他听说公主缺官儿,问蟠儿他和阿布能不能当官。

  蟠儿问他们想当什么官?

  黄老不敢说他还是想离公主远一点,虽然他同情公主——但他还是不想跟她住在一块!

  他说:“那个村长,能当吗?”

  能啊,有什么不能的?

  蟠儿去问姜姬,姜姬立刻就答应了,难道不知道她最缺村官吗?黄老和阿布过去了,她就能从村长中再抽两个人回来了!

  而且村官有什么难的?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管住田奴不让他们作乱,每天都要给他们找活干,建立“听话干活就有饭吃就不挨打也不会死”的条件反射。

  武力镇压的问题不用他们操心。

  黄老和阿布立刻走马上任,当天就换了两个人回来。卫始假公济私,先换回来的是两个侍人,丁家兄弟还在村里。

  卫开这次回来算是□□出了几个帮手,分给他们一些人马,成了村庄里的警备队,专管田奴之间的斗殴,抓住了不打不骂,麻绳一锁都拉去清河泥,去年清的河泥拉回来拌在田里,肥了好多地呢,今年的河泥也要早早的准备好,堆在露天和肥料混合发酵,等要施肥时就靠它了。

  黄老怕阿布不行,他只好辛苦一下,一个人管两个村,手把手教阿布。偏偏这个老头子还是个闲不下来的,看到田奴种地,手痒痒的就自己也去种,带拉着阿布跟着学。

  几天下来,两人带着田奴已经种了好几块地了。

  姜姬听说后也过来看,旁听半天,见黄老说的还挺一板一眼的,再看他这半天挖得坑下得种子,坑距都一样,深浅也差不多——黄老会种地,而且不是一般的会,是很擅长。

  姜姬大喜之下跟着黄老种了半块地,由于她的目光过于炙热,黄老频频回头实在忍不住——裙子都拖脏了!

  黄老不种了,他撑着腰说:“唉,老了,不行了,累了。”

  阿布喜的把手中的种子一扔,“我扶你!”

  黄老瞪着他:“去把种子捡回来,好好种下去!”

  阿布只得转头去了。

  黄老出来了,姜姬也出来了。两人坐到早就搭好的棚子下,姜义立刻捧来清水让公主和黄老洗手清洁。

  黄老背过身——他实在是怕了公主。明明有时看着是个好孩子,有时却又吓人的厉害。

  “黄老。”姜姬在身后温柔的叫他。

  黄老的心都要颤了,镇定回头,“何事?”

  姜姬笑:“您换个官做好不好?”

  黄老:“……什么官?”

  “司农。”姜姬歪头做可爱貌,“黄司农。”

  黄老:“……”

  老朽欲辞官归隐,不知可否?

  ——算了,肯定不让走。

  黄老点头:“……干什么的?”

  “种地的。”姜姬说。

  哦,那就还行。

  姜姬怕黄老心理压力太大,说:“您随便种,只要能种活,有收获就行,不要求一定要收多少粮食。”

  “……”黄老。

  您这是看重我啊,还是不看好我啊?

第249章 素手执棋

  黄老本质上是个特别负责任的人,虽然基本以坑蒙拐骗为生,但那要分人。为富不仁的,骗他是为民除害;好人,那黄老是舍不得也不会去骗的。

  连她这样的,黄老都能不忍心,对着两个村将近四百多个田奴,他就更不可能糊弄了。

  所以姜姬才提前打招呼,告诉他没有硬性指标,能种成什么样就种成什么样。

  可黄老听了根本没当真。他考查几天之后,决定这两个村的人不种人吃的粮食,种马吃的,也就是豆料和马草。

  而且黄老还很先进,他搞的是套种。

  这个是姜姬都没想到的。

  他先带着人去荒郊野地里把马草的根给挖出来,现在春天刚到,马草刚刚冒头,比别的草都长得快长得高,一眼就看到了。他带着田奴把能看到的草都给挖来了,全都给移栽到田里,然后挖坑埋草根的时候,还顺便下了豆子去。

  豆子是混合的,黄豆黑豆各种豆都有,抓一小把放坑里一扔,草根往里一埋,再填点土就行了。

  十天以后,马草都活了,长得歪七扭八欣欣向荣。

  野草嘛,自然生命力格外顽强,所以成活率也高得不像话。姜姬旁观了两天,发现田奴们种草的手势不一而足,有豪放派的,一抓一大把草,往小坑里一塞,填土,下一个;

  有狂野派的,抓一把草使劲往坑里插,使劲填土,种完草都只露一个头;

  还有婉约派的,轻轻抓一把草,轻轻往地里一放,轻轻盖一层土,走了,身后大半的草根还露着。

  系统化的种植需要熟练的农民,可惜,她自己不会种地无法提供现代文明的理论指导,而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专业的农业人才还不太好说,至少商城没有。

  就像医生如果技术不过关了,要看病人的命硬不硬;农民的种植技术不过关了,就要看粮种的命硬不硬了。

  马草的命很硬,硬到姜姬突发奇想,想知道能不能多找几个村种马草,或者种种别的草,反正就是耐活的经济作物,也未必非要种人吃的,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多了,只要有人要,种出来就能换来钱。

  她也不是死心眼非要让田奴们种粮食,经济效益有时是第一位的。

  商城今年的商业品种多了不少,首先就是砖窑、木材店与家具店,然后很快,更加细化的商人出现了。

  奴隶商人,出售壮奴、家奴、粗役、男奴、女奴、使女、歌伎、乐工、舞女。

  布商来了,带来了成山的魏锦、郑丝和手巧的织娘。

  金匠来了,可以化金化银,打金饼银盘,金银首饰——它也兼职银行,通存通兑。金银做为等价物,各国通用。

  人是带动商业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如果商城是从农业社会缓慢发展起来,那它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商业社会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为这有一个资本积累的过程,当有足够多的剩余产品了,才会产生足以消化它的市场。

  但商城的立足之初就是走商业发展的,城里的居民缺少的不是钱,而是商品。当他们拿着钱,却买不到需要的东西时,商机应运而生。

  “今年会是非常忙碌的一年。”姜姬说。

  不幸的是,她说中了。

  从年初起,涌入商城的人成倍增长着。去年那些观望的、还不知道商城的商人们,今年都来了,他们都想比别人快一步,因为比别人快,就意味着他们能赚更多的钱。

  莫言说现在每天城门外排着长长的马队等着通过。

  “公主,是否能多开几个门?”他问。

  商城的正门一直都是关着的,去年给商人使用的是两个侧门。

  这样是为了防止商城遇袭。

  “正门还是不能开,如果燕人真来了,我们的士兵却被商队被堵在城里怎么办?”蟠儿摇头拒绝。

  让商队走侧门是出于安全考虑。

  莫言说:“但现在城门口已经出现新的集市了。”

  由于涌入商城的商人骤增,被堵在城门外一天半天的已经不奇怪了,商人们就自动自发的在城门外搞了个野集,反正等也是等,何不在外面进行交易呢?等商定后再进城不就行了?

  这也是商城,或者说辽城的局限性。它本来就是个兵营,也就是说,地盘本来就不大。杨家拥兵最多的时候是二十几万人,可也不是一家人一个院子,而是几百上千上万人一个营,跟圈鸡圈羊一样,圈个空地就行。

  等杨家在此地扎根了,盖大房盖大院的只有杨家亲信,满打满算几百个人,就算一个人盖一个大房子,十个人可以组一条街,几百个房子能占多大地方?

  在原来的辽城,占地最广的是东西两个大营,以及武库、粮库等库房。这些地方现在还照样使用着。

  而原来的几百个房子,姜姬全部接手后,现在也差不多全或租或卖的出手了。

  够吗?

  显然是不够的啊。

  姜姬自己都再盖几个盐库,专门用来放浦合运来的盐土,库房是不嫌多的。她自己用不了还可以往外租。

  想得很好,唯一没料到的是商人来得太多,也来得太早了。

  她预计的是两年内,商城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或现在满打满算才刚半年。

  只能说她小看了商人们之间信息传播的速度,以及他们的胆量,还有就是商城对商人的吸引力。

  承认商人的身份,给他们优良的环境,几乎是偏向的城律,都让商城成了名实相符的“商城”。

  而现在的商城,太小了。

  姜姬说:“那就再建一个外城吧。”

  与其开城门让商人们都进来,倒不如绕着商城再建一个外城,就让他们在外城继续扎根。

  莫言愣了一下,就像打通了脑中的关节,豁然开朗。

  卫始在心中记下后,问公主:“要不要让城内的商人迁出去?”

  姜姬摇头,“不必迁。不过内城的房子不是租的吗?外城就让他们可以划地自建。”

  房子可以随便建,只要事先登记清楚就行。

  卫始笑道:“那先建的,肯定是库房。”

  蟠儿点头:“那就先给他们划区吧,还跟内城一样。”

  一个个尖顶圆帐的库房很快拔地而起,由于完全不加任何限制,除了要建在规定的区域内,要前后通达,中间的道路要留出两架马车并行的宽度等等要求之外,甚至不需要向官员行贿,也不需要向商城付一个钱,最简单的库房——更像帐篷,瞬间在荒野上四处开花。

  先到的商人建起库房后不是自用,而是出租,或者就是占地,他们先占着,后来人如果不想离商城太远,只能用他们的。

  他们建得太快了,姜姬都没想到。不过听卫始说这种库房就是用木料搭上架子,再搭上漆布用来防雨防水,所以才能一夜之间就到处都是。

  “里面有个台子,防止货物放在地上被水浸湿。”卫始说,“不过他们最大的目的是占地。”

  垄断是最赚钱的生意。

  如果被这些商人把持着通向商城的道路,那商城的发展就会受制于他们了。

  不过姜姬认为暂时不必过问。

  “让他们自己先争个输赢吧。”商城只要在后面捡便宜就行了,最后赢的是哪个,最声名狼籍的是哪个,商城就干掉哪个。

  同年的六月中旬,商城的外城已经初具规模了。

  而到了这年的年尾,外城霸主姜商,被缚下狱,家产充公。

  “那个姜商还真是胆大。”莫言拿着酒杯说,“我都没想到,竟然有人在商城城外,假称是公主的人,他就不知道内外只隔着一道墙,公主难道会不知道?”

  “他一开始自称是公主的侍从时,我们不是没管吗?”卫始说,“他自己说了四五个月,只怕自己都信了。不过,他最后是想把这个名份给定下来的,还带礼物求见公主。”

  只是公主没有见他,却收下了礼物。

  他大概以为这是一个信号,在外城就更加嚣张。

  结果,公主听说他已经拥有了外城四分之三的市场时,就说不必再留他了。

  在这段时间,姜商在外城的所作所为有两个好处。

  第一,他为了让谎言更加真实,模仿城律建立了外城商圈的秩序;

  第二,他除掉了很多人,除掉他之后,外城只剩下了一群不入流的小商人,他们没有能力做乱,正适合他们接管。

  莫言大笑:“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是啊……”卫始轻叹,站起来走到窗前,窗外大雪纷飞。

  不费吹灰之力。

  谁能想到,公主在三月说要建外城,八个月后,外城就到手了呢?

  外城不止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它其实就是一个变大了地盘的商城。

  公主已经说了,明年要绕着外城再建一个新的城墙,已经形成秩序和成熟的城区,会成为商城核心的另一重屏障。

  如果公主去年说,她想让商城扩大三倍,他会以为这是痴人说梦。

  他会担心这是公主野心在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