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这么一说,姜奔就来了兴趣。

  王姻道:“不急,某淋了雨,受了害,等某换下衣服,再喝一碗热汤,再把此计告诉大夫。”

  姜奔:“如果你敢骗我,我就把你的四肢全砍下来,最后再砍掉你的头。”

  这果然是个凶人。

  王姻不露惧色,点头道:“某怎敢欺瞒大夫?”

  来到旧将军府,如今的大夫府。王姻大大方方的跟姜奔进去,就在姜奔隔壁房里换了衣服,擦干头发,姜奔就叫他过去喝汤了。

  屋中有一个小鼎,鼎中煮食。这就是乐城著名的鼎食,不管是世家还是百姓,家家户户都吃这个。

  王姻在家中只当成新鲜东西尝过一次,觉得也就普通,但到了乐城后才发现,乐城处处家家都是鼎食,不说街上卖饭的都爱推着一具大釜煮鼎食售卖,到了吃饭的时候,他都能看到百姓在外面的灶上煮鼎食。

  此时他才发现,鼎食其实是很方便的一种食物,可以煮汤,可以放谷米,加酱加菜,家里有什么都可以放进去煮着吃,到了天冷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更是暖和。

  但乐城鼎食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风行起来,得益于燕煤。

  燕煤在乐城的市场中价格相当便宜,家家户户都买得起。

  有燕煤,才有鼎食。

  而燕煤,是从商城传来的。商城的商人先开始大批的从燕国收购燕煤,然后才把此物带到了乐城。

  但如果要细究到底是燕煤成就了鼎食,还是鼎食成就了燕煤,这就很难分辨了。

  但这两样都跟摘星公主有关。

  王姻喝着汤,想着这个公主。他从一开始就怀疑高人是公主身边的人,但如果真是如此,这个人就有可能是当年随公主一起到商城去的莲花台侍人了。

  当年摘星公主被先王从莲花台赶走,追随公主而去的宫女和侍人全都是义士,虽然他们的名字没有多少人知道,但他们的义举早就传遍了天下。

  但这些人到了商城后,就不知音讯了。有传说他们是被当时商城,旧称辽城的杨云海杨将军给害了,因为杨云海想控制公主,这些义士就为保护公主而牺牲了。

  但也有一个说法:这些人有一些死了,有几个还活着,后来这些人就成了商城的官员。

  有人觉得这种说法太可笑了,侍人就是去了势的男人,就算学富五卒,又怎么会有人让他们当官呢?

  便如果这里面有那个高人,那这一切就不是不可能了。

  王姻慢吞吞的喝汤,在姜奔像在考虑一会儿怎么杀他,从哪里下刀这样凶残的目光下,他还是镇定的把一碗热汤喝完了,还吃了两块炸香云。

  他舔着嘴说:“好吃。”

  姜奔:“可以说了吗?”

  这个人……到底是蓝家故意的,还是他本性如此?

  半点不以自己的野心和欲望为耻,反以为荣。

  王姻一边好奇的打量着姜奔,一边说:“大夫可知现在乐城世家女子为什么纷纷招婿?”

  姜奔的脸色不好看了,“不知道!”他还曾经向某几个家族示意过,想娶他们家的女子为妻,结两家之好,结果过不了多久,这几家的女子都纷纷招婿了。

  王姻就像没看见,继续说:“那他们的父母又为什么会同意呢?结亲是自古以来联合两家最有效也最可信的办法,一旦男女成亲,两家的关系可以延续几十年。”姜奔可没心情听这种故事,他恶狠狠道:“你要是想拖延,那我就让人把你刚才喝下去的汤全打出来!”

  王姻指着姜奔道:“因为像大夫这种恶人,势高权重,他们既不想得罪,又不愿意将女儿嫁给你,日后受你连累,所以才宁愿让女儿在家中招婿。”

  姜奔:“可恶!”他回身找刀要杀王姻,却不妨被王姻把刀夺了过去,反架在了他的脖子了。

  廊下的下人看到了,趁姜奔没看到他,悄悄溜了。

  刀在脖子上,姜奔不敢发火了。

  王姻笑着说:“还请大夫听完。这些人之所以会选择招婿,还有一点正是因为大王。”

  姜奔:“大王?”

  王姻:“大夫没发现?大王不拘人才,不看出身,在大王身边的人,有八姓,有二流世家,也有普通百姓,甚至还有无名无姓之人。”只要能陪大王踢球,踢得好球,大王都愿意跟他们玩在一起。

  “他们都看出来了,大王因为出身乡野,对乡野之人颇有好感,所以他们现在就开始选一些出身不显的人,先招到自己家中,以图日后能被大王所用。”

  姜奔:“难道你叫我去娶一个乡下女人?”

  王姻本想说这难道不是最适合他的妻子吗?有钱的商人,或外城世家之女,会看在姜奔姓姜的份上愿意给他一个女儿并支持他的。

  乐城本地世家已经不会再被他“骗”了。

  但姜奔显然不愿意,他根本不愿意娶比蓝家女稍差的妻子,他期望的妻子,要比蓝氏女更好。

  王姻发现了,只好转口:“自然不是。只是大夫可以挑选那些不愿意低嫁,又无父母兄弟支持,身有薄财的女子。”

  姜奔皱眉:“寡妇?”他还是不愿。

  王姻:“未嫁之身,但年龄稍大,大夫可愿屈尊?”

  这个……

  如果很有钱的话。

  姜奔点头:“大不了娶回来放在那里就行了。”

  这人真的很不要脸,还不觉得自己不要脸。

  王姻笑眯眯道:“我有几个人选,可请大夫参详。”

第432章 公道

  王姻虽然身在建城,但对乐城的大小世家如数家珍。他有心赖在姜奔这里, 自然要吊着他的胃口, 今天数一个世家女子如何如何,待勾起姜奔的兴趣了, 就让姜奔去打听这家这个女子的事, 等过得三五日, 姜奔打听出来这个女子要么是归乡了,要么是已经没了, 要么就是与人有情云云,姜奔气怒,王姻就会赶紧说:“大夫不要怒, 来来来,某再为大夫找一佳人!这乐城难道还找不出一个贤良淑德的佳人匹配大夫吗?”

  姜奔看他确实能说出某家某家有几个女儿,比他知道得详细得多, 就容他在家中无事闲逛。

  时间久了,倒觉得王姻此人还不坏。

  王姻于吃喝玩乐上是一把好手,他看穿姜奔为人,话里话外都肯捧着他, 还时不时的骂一骂大王, 骂一骂姜将军,骂完,姜奔就露出一副见到知已的样子,不出几日,已经任由王姻出入内院。

  他的内院中也有几个宠婢, 但都是他回来之后才找商人新买的。之前他的爱妾宠婢都是蓝氏带过来的,蓝氏回家之后,把人都带走了!

  这也是姜奔最可气的事。

  王姻在后院出入几次后,发现不见姜奔的子女,不免奇怪。他记得姜奔与蓝氏之女成亲日久,不可能没有子女啊。

  他没有问姜奔,找这家的下人打听。

  这个大夫府毫无规矩可言,上无管家,下无忠仆,下人们也无意替主人守秘,似乎在说起姜奔的丑事时,这家的下人反倒更快活。

  王姻就得知,蓝氏在归家时把子女都给带回蓝家了。下人们还知道,那些原本姓姜的孩子,现在都改姓蓝了!

  王姻瞪大双目,那下人笑得一脸兴灾乐祸,“这事,大夫还不知道呢!”

  王姻心领神会,“我今天什么都没听到!”两人相视鬼笑,喝完壶中的酒,下人就端着酒壶酒杯下去了。

  这个姜大夫,当真是个笑话。

  王姻在这家中守了数日,见这姜大夫也算是交游广阔,盖因他十分的不挑剔,不管来往的是君子还是小人,只要给他好处,他统统不介意。

  反正姜大夫和这些人也没什么不同。王姻本想来找姜奔说说话,再逗逗他,还没走近就看到姜奔和一个人在廊下说话,廊下那人连鞋都没穿好,像只狗儿般趴在姜奔面前。

  他看了一眼就嫌弃的扭过头,刚想悄悄退走,就听到那个人兴奋的高声说:“……那爷孙同享一女的事,半点不假!!”

  王姻脚下一顿,转身,施施然就走过去了。

  廊下两人说得正热闹,一个狼心,一个狗肺,十分不堪。等王姻都快走到他们面前了才发现多了一个人。

  说话那人猛然一悚,低头就要避开王姻出去。

  姜奔也是一脸警觉。

  王姻笑得垂涎,“在说什么呢?也叫我听听!”

  他露出这样的形容,姜奔就放松了些,叫此人回来:“继续说。”

  王姻做出期待的神色,那人小心翼翼瞄了王姻数眼,看他确实像是“同道中人”,才继续往下说。

  王姻听下去才知道是什么事。

  原来这人是来告诉姜奔在某家有一对祖孙,孙子新娶的媳妇十分貌美,禀性温柔可亲,祖父久卧在床,孙媳就朝奉食,夜侍寝,非常孝顺。结果祖父竟起了邪念,将青春娇美的孙媳拉到了床上,刚好被孙儿撞见。

  孙儿气怒,拔剑要杀了妻子,妻子悲极生怒,喊祖父相救,祖父听到娇声,就喊孙儿放下剑,自陈是他的错,与孙媳无关,孙媳反道孙儿想杀她,她也不想要这个丈夫了,如果祖父不弃,愿侍奉祖父。

  孙儿生气,祖父却动了心,孙媳又道,愿与孙儿和离后再嫁祖父,祖父就令孙儿与孙媳和离。结果孙媳归家后竟然不肯履行承诺,祖父命人前去相问:可还记得桃花树下的诺言?

  孙媳说:我只记得桃花树下有一老一小两个畜生。

  因为是丑事,这家也不肯宣之于众。但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到底还是被外面的人知道了,传得颇为香艳。

  王姻听了一下午道德沦丧,回去后一晚上胸口都堵得难受。可他很快发现,这不是一例,姜大夫日日都找人打听些这种事!

  这要不是姜奔性情奇诡,就是他另有目的。

  王姻忍住恶心,日日去听故事,听得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世家传承数百年,树大根深,深宅大院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也都不稀奇。父杀子,子弑父,强占儿媳,翁婿私通,姑侄、叔嫂……等等,多不胜数。

  就说王家,王姻都曾听过侄子偷婶娘的,也见过妹妹与姐夫眉来眼去的,其他的当儿子的掂记爹屋里的女人都已经不算事了,往上数,听说他姑姑那一辈也出过姑父与侄女有私情的。

  这么说吧,每一代都会出那么一两个特别麻烦的人,爱惹事,会惹事,他不招事,事会招他。

  酒色财气四个字,个个都会招来杀机。

  寻着一日,看姜奔酒醉,王姻捧得他心花怒放之际,道:“某能投在大夫门下,真是祖宗保佑!日后大夫不管有什么事让小的去做,哪怕要我去杀人呢,我都没有二话!”

  姜奔睁开眼:“你说的话算数吗?”王姻“醉”得东倒西歪,眼睛都快闭上了,还拍着胸脯放大话:“当然!说了不算,大夫要了我的脑袋去!”

  姜奔:“那正好,我有件事要你去做。”

  王姻:“啊?啊,大夫,大夫说吧。”

  姜奔像盯上猎物的恶狼,盯着王姻说:“我要你去告成家。”

  成家就是那个祖父威逼孙媳的家族。

  乡人听到不平事,愤而上告也是有的。

  王姻做出一副震惊样:“可、可……”他像是想到了什么,做惊讶状奢侈声音:“这成家得罪过大夫?”

  姜奔不耐烦的摇头,“不是。你敢不敢去?”王姻像是被逼无奈,壮胆道:“有何不敢?”说罢就要起身,摇摇晃晃的就要出门去告状,完全不顾此时是深夜。

  他走出去两步就“醉倒”在地了。

  姜奔过来叫了他几声,又踢了他两脚,他都假装醉过去了。

  姜奔:“哼!来人,把他抬回去。”

  王姻“醉”了一夜,第二天下午才醒,刚醒,就有个下人过来催他起床出门。

  王姻装傻:“去哪里?”下人又是同情,又是无奈,道:“公子昨夜喝得太醉了,答应大夫去替他告成家。”

  王姻:“告成家?告成家的谁?告他们家什么?”

  下人:“那成祖淫辱孙媳的事!”

  王姻这才“啊”的一声想起来,无奈,被下人催着匆匆出了门。

  出来以后,他就躲了起来。

  姜大夫晚上发现他不见了,也没有去告状,先是派人找他,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个人去莲花台告成家了。

  这个人,就是那个把成家之事告诉姜奔的人。

  王姻特意逃出去,就是为了逼姜奔加快脚步,他怕王姻去成家告密就一定会做点什么。至今他都想不通,姜奔打听这种事是为了什么。难道他还想故技重施?打听这些丑事后,抓了人,再去各家敲诈钱财?

  上回,他还是借着大王的名义行事,这次这么不顾脸面,得罪这么多世家,难道他就以为大王真能护得住他?

  世家的忍耐是有限的。

  此人一告,自然是替乐城百姓添了一桩趣事去谈论。

  他们嘲笑成家祖父为老不尊,自己老皮老肉,就算真娶得娇妻美眷,他也该自惭形秽,何况以他的年纪,还真能做什么不成?至于成家那个孙子,有骂他鲁莽的,也有可怜他的,那是祖父,他能怎么办?举剑杀妻确实冲动了,可要是举剑杀祖父,那就是大逆不道了,人也年轻,总难免冲动些。

  至于那个逃过一劫,平安归家的孙媳,大家对她就宽容多了,先是赞她孝顺,后又赞她机敏,还道经此一事,倒不如在家招婿,嫁出去的话如果再碰上成家这种人可怎么办?

  成家自然大怒,怒完就满城找人要杀了那个告状的。

  至于这件事,当然是没有的!

  家中老祖早就卧病在床,碗都端不起来,怎么可能强迫女子?

  至于孙子和孙媳为何和离,是因为两个小辈都脾气不好,成亲后不是打就是吵,不像夫妻,倒像十世仇人,他们看这样不行,才让两人和离的。

  另一家闭口不答。

  “为何不照实说!”女子在家中质问父母。

  母亲既悲又苦,怒道:“你是愿当一个脾气不好的女人还是想被人说是一个引得祖孙反目的女人?”

  女子愣了一下,既难过伤心,又委屈不平:“这又不是我的错!”

  父亲沉痛道:“此事一出,外人不会论真假对错,他们只会认为你们都有错!何况那是一家祖孙!起了色心的是一个行动不自由的老人,这错中,对方占三分,你就占七分!现在这样正好!一旦……只怕最后你只能一死以证清白了!”

  女子听得遍体生寒,跪下大哭:“这不是我的错!不是我啊!”

  两家都盼着大家赶紧忘了这件丑事。

  但快要过金秋节了,金秋节后就要过年了,今年还要再庆祝神女节,也在年前,一连要过三个节日,乐城近日的街上挤满了人,商人们也变得更多了。

  成家的这个趣事,并没有被大家忘记,反倒越传越广。

  成家恨得不行,却又不能堵住所有人的嘴,只能闭门不出。

  然后,第二个告状的人出现了。

  成家刚要喜,然后就发现,事情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糟了!

  姜姬在莲花台数着这几个官司,其中的因果都一清二楚,是非对错,旁观者也都能看得分明。

  这其中有逼良为奸的,也有狼狈苟合;有因财杀人,因名杀人;也有因仇害人,因势害人。

  与众不同的是,这些事全都发现在父母亲人之中,如果不是被人打听出来再宣扬于市,永远都不会被人知道。

  “这个是父亲逼奸女儿,致女惨死。”她在这件事上圈了个圈。

  “这个是父亲鞭子至死。”

  “这个是兄杀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