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们两个还顾及面子,没有直接扭打在一起,就是互相讽刺个不停。

  她想像那个场面,总觉得他们两个简直像是……两个蠢货。

  现在摆在凤凰台百姓面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今年这个冬天会比往年更加难过。

  首先,大部分跑掉的百姓,现在就算回来了,家里也已经没有粮食,没有财产。带出门去的衣物也好,金银首饰也好,都已经遗落在外,他们能够活着回到凤凰台来,已经是非常幸运的,至少他们捡回来一条命,有的人只有自己逃回来了,父母、妻儿、兄弟姐妹不是死在外头了,就是走丢了。

  这让整个新年都弥漫着悲凉的气氛。

  当天越来越冷以后,鼎食也不再施舍。终于有百姓们因为饿肚子而饿死了。

  他们有的就饿死在家里,有的则倒毙在街头巷尾。

  姜姬刚到凤凰台的时候就遇上过一回,那一次是连绵不绝的大雪令百姓突然间冻死在了家里。一切处置还算是有条不紊,所以这一次当她听说的时候王姻他们已经开始着手将尸体从城中运出去,运到城外进行深埋。

  因为有许多人都是已经寻不到他们的亲眷和家属,也很难得知他们的真实姓名,有的甚至只能从邻居口中打探出他们姓什么,家乡在哪里,或其他的一些零星的信息来证实这个人的身份。

  等到需要记录的时候就只好笼统地记下一个姓氏排行,家里住在第几条街第几巷?第几户?

  很多时候连这些都做不到。

  差役们只能匆匆把一具具尸首搬上车,运到城外去。因为很难确定每一具尸体的身份,他们被运到城外的一个大坑里全部一起埋下去,深埋。

  现在虽然是冬天,不会引发疫病,但等到春天的时候如果埋得不够深。狼、野狗、狐狸等走兽会把尸体拖出来,就有可能会引发疫病。

  毛昭夜观天象,心生不安。今年凤凰台没有降太多雪,而各地的天官也已经把过去一年的天象记录递进凤凰台,那隐约有点熟悉的记录让他不自觉的开始担忧。

  大梁内忧外患,难道现在老天爷也要在里面插一脚了吗?

  他又去查阅凤凰台历代的天象记录,反复推演中得出一个让他有点心惊的结论。

  这让他在很长时间里都难以成眠。

  他和白哥一直都屏除在姜姬的政治中心之外。他不确定他的话,是否能引起姜姬的重视,但是一种责任心,一种对大梁的忠义,对徐公的尊敬崇拜信任,让他写了一篇奏表递到姜姬面前。

  她会看吗?

  姜姬当天就把毛昭给叫来了。她指着奏表说你能确定吗?

  毛昭说:“十有八九,老天爷是不会骗人的。他老人家每隔十几年,几十年要打个喷嚏,还是很有规律的。前后总差不了几年。现在从河谷往南这一片都有水位降低的奏报,有可能我们接下来的一年会迎来一场大旱。”他沉重地说:“如果要发生大旱的话,粮食减产是必定的。而且在春天,也有可能会引发疫病,疫病会流行,因为今年死得人太多了。”

  毛昭没有想到的是,姜姬立刻就取信了他的话。

  姜姬说:“那照你所说的,写一本更详细的奏表送上来,以前凤凰台是怎么应对的?什么地方旱情更严重,什么地方受灾会轻一点,哪里的百姓跑得最多,哪里的百姓都没有跑,凡此种种都列上。”

  然后她把将要发生大旱的事告诉了王姻和龚香。

  对凤凰台来说,他们三人都是陌生人。

  说起鲁国的天候,王姻和龚香可能都能说得出来某年月日,某地大旱,某地地动,某地天降奇石,某地河川泛滥,等等。这些不止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家族中也会记载。

  但是在凤凰台,他们就真的是两眼一抹黑。

  这不是去读几本书,熟知凤凰台人物典故能了解的,哪怕凤凰台肯定有记录,现翻也来不及。

  但让他们就这么相信毛昭也不可能。

  两人不约而同,一开始是先怀疑毛昭的用意,跟着就怀疑毛昭此时递奏表是什么意思,他会不会夸大了灾情?会不会是为了让姜姬救皇帝设下的计谋?

  姜姬说:“不妨先相信他,我们对凤凰台来说都是陌生人,他一个在凤凰台生活了十几代的人我觉得可以相信他对凤凰台对这一片天地的了解。”

  王姻说:“假使说要发生干旱的话,那么现在城外那些被掩埋的尸体最好全部焚烧掉。为了避免在春季引发疫情。”干旱不止是影响人类,它会影响这一片所有的生命,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飞鸟走兽。

  花草树木长得少了,吃草的动物就没得吃了,它们会就饿死或迁走;吃肉的动物们找不到食物,就会挖出尸体来吃。死尸露在外面,就会散发尸毒与阴气,活人就会染病——这是龚香和王姻的现场教学。

  姜姬默默点头。

  阴气也好,毒气也罢,能认识到会引起传染病就可以了。

  龚香点头,难得没在这时反驳,说:“还有水。”

  目前凤凰台的所有的用水,靠的都是城外的河流。河流是最容易被污染的,因为它是开放性的,一旦发生干旱,除了人之外,野外的动物也会有大批量的死亡,一旦河流被污染。城中用水的人也会跟着染病,大量染病时就等于暴发了疫情,人群聚居,食水共用,同寝同卧,很难控制得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最好现在开始引导百姓使用井水。

  凤凰台现有的城中用井最好也进行一下严格的区分,这是为了避免交叉感染。

  一街一巷一户,最好能保证这个井水不会被外来人污染。而且如果干旱的话,现有的井深度应该已经不够了,需要再深一点儿。

  姜姬点头,说:“记下来。”然后她就把这活派给王姻了,跟着她就让王姻退下了,显然接下来她有事要跟龚香商量。

  她来确定两人的高低地位,就不用他们两人争高下了。

  也是因为她确实更相信龚香而不是王姻。

  然后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粮食。

  姜姬对龚香说:“我需要云青兰变的更疯狂一点儿,如果我把皇帝东西送给他,你觉得他会因此变的更疯狂吗?”

  龚香瞪大双目,非常不舍得、非常可惜的说:“不如造一套假的给他?”

  叔叔没反对已经让姜姬很高兴了。

  姜姬笑着说:“反正到时我会再造新的,我不会用大梁朝留下来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白留着,不让它们发挥一下最后的作用。就把这个给云青兰送过去吧,把这个大殿中能取下来都给他送过去。”

  她站在大殿中央,环视四周,露出小女孩儿在恶作剧一样的笑容,“他看到这个的反应我觉得会非常有意思的。”

  龚香苦笑摇头,背上全是冷汗,既恐惧又兴奋,因为他也想到了公主所说的场面。

  他说:“公主,我笑都笑不出来了。”

  这殿中的榻、香、几、鼎、钟、牌、箭、壶、瓮,等等,全都送过去!

  他也真想当场看一看云青兰的脸了!

第670章 大王真乃天下第一深情之人

  王姻走出宫殿回头望去,神色中透露出一丝不安, 还有一份不甘心。

  他自认并不比龚相差到哪里去, 但公主仍然选择相信他而不是他。

  天空慢慢放了晴, 温暖的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洒下来,照在贫瘠的土地上。地上、屋檐、石缝间渐渐冒出了一丝绿意。

  野草最先探出了头,只是枝叶显得格外细弱。吱吱呀呀的板车缓慢的连绵不绝地从城门驶出去,城外荒郊野地中远处可见一到烟柱直冲向天空,还没有走近就能闻到一股焦肉味, 一些饥饿的野狗, 野狼在附近徘徊着。

  为了安抚百姓,姜姬不得不临时又重新展开了祭祀活动。

  虽然神女是一个新兴的神, 而且还是从鲁国来的,只有她能够实实在在地给百姓粮食,哪怕现在每个人的碗里已经只有薄薄的稀粥, 也足够安抚百姓了。

  百姓们跪在宫门前, 他们在祈求姜姬的保佑。他们从来没有这么虔诚过, 每天都能看到无数的人跪在那里, 他们真的以为这样就能救命, 就能救自己,救家人, 能不再挨饿,能不生病, 不痛苦, 不会死。

  姜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几乎是迫切的将宫中的一些大件全部打包,再逼着龚香写了一篇深情绵绵的情书。

  运出去的时候,姜姬让人散布这些东西是兵器。

  大马车上放着打着巨大铜钉的箱子,箱体沉重,在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不管是百姓还是凤凰台的公卿们都相信这就是兵器。之前姜武离开时虽然没有惊动任何人,但后来从军营中调走的兵马并没有再回来,显然他们不只是出去巡逻一番而已。

  虽然城周围兵马的减少可以让大家稍稍的感到有一点安心,但更多的疑惑涌上心头。他们开始担心这凤凰台里的安乐公主打算让她的兵马去做什么事?

  他们已经不敢再小看她了。可安乐公主不是朝阳公主,他们可以随意议论朝阳公主,却不敢对一个身后挟着数万兵马的女人说三道四。

  他们只能去找毛昭和白哥。

  白哥是真的一无所知,但是他心中有一个猜测,或者说希望:这是姜姬派兵马去救徐公了。

  这让他下意识的替姜姬开脱。他开始宣扬安乐公主的慈悲、威武与气量不亚与男儿,说她是大梁血脉凝结出来的最后一个硕果仅存的君王之血。

  不该再用单纯看的女人的目光去看待她,应该把她当成一个君王去对待。

  毛昭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在之前向姜姬禀报说发生大旱,她明明已经相信了,但是为什么会在发生大旱之前又动兵马呢?兵马一动,不是更耗费粮食了吗?

  他怀疑姜姬想跑。

  因为比起凤凰台里面嗷嗷待哺的饥民来说,公主城和万应城反倒是粮食充足,百姓也早已归顺。

  他匆匆忙忙去找白哥,小心翼翼的问他会不会是姜姬想跑。

  白哥听了之后觉得非常可笑。

  白哥说:“你可能还是不了解她,她既然已经到了凤凰台,她就不会走。别说你只是告诉她明年可能要发生大旱,哪怕是现在外面百万军马压城她都未必会走。她有的是办法化解眼前的困境。”

  毛昭问:“那她干嘛要动兵马呢?”

  白哥说:“我猜她可能是想救徐公。”

  毛昭反倒比他更冷静,更理智,“我认为现在并不是救徐公最佳的时机。首先我要救徐公的话,皇帝和朝阳公主要不要一起救回来?如果需要劳动兵马这么大的手笔只救徐公一个人有点太过兴师动众了,总不能把皇帝和朝阳公主放着不管。”

  再有毛昭认为从安乐公主,也就是姜幽目前的行事作风看来她似乎是想完全屏除掉凤凰台的原班人马,她想重新建立一个属于她自己的朝廷。

  这样一来,她反而不会太过急切地把徐公救回来。

  反过来说徐公留在云青兰那里就比如一柄尖刀插在云青兰的胸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给云青兰致命的一击。以他对姜幽的了解,他觉得她有可能会宁愿让徐工留在云青兰身边。

  这话仿佛对白哥是当头棒喝,他突然发现他想的太简单了。徐公对他来说是亲人是父祖是老师,是没有血脉但却胜似亲人的亲人。他愿意不计代价去救徐公。

  但对公主来说徐公是一个似敌似友的人物。固然徐公帮过她,但是也给她造成了不少阻碍。

  她现在已经把凤凰台完全的抓在手心里,眼前根本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对他造成妨碍。对她既不需要徐公回来帮她压阵,更不需要徐公回来碍手碍脚。

  他陡然明白过来,姜幽不会主动去救徐工。

  毛昭看白哥陷入了沉思,就安慰他说:“云青兰已经拜徐公为相。他需要徐公站在他身边,他需要徐公的支持!所以你可以放心。再说徐公如果现在回来了反而不好办。回来以后如何面对安乐公主呢?姜幽如果真的要登基为帝,那徐公为全名节只有一死相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姜幽当上皇帝之后,以帝王之尊召徐公回来。”

  白哥说:“既然如此那当务之急就是要让安乐公主尽早登基。”

  毛毛吓了一大跳,以为白哥在说笑,仔细看他的神色却非常认真。

  “你不要胡来,你虽然不曾出仕为官,但你到底是徐公的子弟,如果由你来开口,倡导举安乐公主为帝,那等于是在徐公脸上抹黑啦。且我观姜幽的行事步步皆有章法,只怕何时何地登基早在她的腹案中了,你就算是想救徐公也不可操之过急。”

  “我知道你担心徐公在云青兰身边受害,倒是可以想想办法。”

  白哥说:“我孤身一人,手无缚鸡之力,就算我去了河谷见到云青兰,只怕也保护不了老师。”

  毛毛说:“你太蠢了。你为什么不想一想如何能够借姜幽的手保护徐公呢?她手中的人能用的总比你多。”

  白哥便打定主意,当天晚上就求见姜姬。

  姜姬想他深夜而来,以为有什么要事。结果见他一进殿门就大礼参拜,一步一叩的进来。

  姜姬问他可是为徐公之事而来。

  白哥起身点头,还没有开口,她说:“徐公暂时没办法救回来。”

  白哥跟脸色顿时就变了。姜姬接着说:“但是,我可保徐公在云青兰身边安然无恙,被云青兰奉如上宾。”

  白哥问:“你要如何做到?”

  姜姬微微一笑对他招手,让他过来,给他看了龚香替她写的情书。

  白哥接过来一看,简直以为是哪一个徐家小弟子青春年少时头脑发热写给情人的东西,通篇辗转难眠,寤寐求之,火热热情的让人不忍直视。

  姜姬说:“你看这信写的如何?”

  白哥不敢再看,把信掩上,满脸通红的说:“公主,因何戏弄我?”

  姜姬说:“如何是戏弄你?这是写给云青兰的。”

  白哥说:“公主为何到此时仍对云青兰这样勾勾缠缠,用意何在?”

  姜姬说:“你是男人你不懂这个,你拿这个去问青焰,她如果每晚在你耳边诉说如此的火热情话。你会如何看她?”

  白哥依言想去说,“如果青焰这样对我……”他的双眼不禁发亮,“那我必定更加爱她。”他转头说,“我与青焰是夫妻啊。公主与云青兰可不是夫妻。”

  姜姬说:“不是夫妻也没关系,我一直钦慕于他呀。”

  白哥哭笑不得,“公主,此时此刻就莫要再戏弄臣了。敢问公主是有何良策?”

  姜姬就让人点上灯,她牵着白哥的手,在侍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大殿。

  白哥本来心中惴惴,结果最后没往暗处或寝殿去,反而去了大殿。

  白哥不解:“公主,到底是何意?这里有什么?”

  姜姬道:“点灯。”

  侍人举起长长的勾臂,把灯高高的点亮。

  当大殿变得一片光明之后,一切都再无遮掩,全都尽现于眼前。

  白哥惊呆了!几乎认不出来这里是哪里!

  只见往日皇帝与臣子端坐议事的大殿已经变得空空如也。上到皇帝的座榻,下到臣子的席座。这些东西在这座大殿中有的已经存在了几百年,现在统统不见了!

  直到听到了身后姜姬发出的轻轻笑声。

  他转头看向她,“公主,这殿中之物去往何处了?”

  姜姬:“想知道?你猜呀!”

  白哥不敢置信地说,“莫非……”

  姜姬以衣袖掩口,轻轻点头,笑得一双眼睛弯弯。

  白哥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在河谷云青兰已经命士兵建造新的宫殿,他仍居住在王家,昔日河谷的长街有不少都已经推倒,一些大宅已经被扒倒,取出砖石修建城墙和王宫。

  目前庆国王宫只是浅浅的起了一道墙,依稀可见日后的宏伟模样。

  此地是徐公卜算出的龙兴之地,如果在此建宫,庆国云氏必有百代兴盛!

  为了给王宫让位子,周围的民居房舍已经全部推倒,仅剩的百姓也全部迁出,不知沦落到何方了。

  建造王宫所需的人力财物全都来自其余城的贡献。

  云青兰座下不止河谷,还有另外19座城。

  就算那些城曾经打算抵抗,但在云青兰干脆利落的干掉云重之后,在云家大军的威摄之下,在徐公的徐徐劝说之下,也不得不倾尽一切,以求平安。

  而云青兰为了建宫殿,除了索要砖石珍宝之外,又开始索要丁壮。徐公两边游说,才令那19座城再次俯首,答应开春之后,等春耕过去就将丁壮送上。

  但如果云青兰一心要建王宫,阻碍春耕的话,那很有可能明年大家一起饿肚子了。

  徐公就回来劝说云青兰,他就答应丁壮可延后数月,毕竟粮食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