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子木然的嗯了一声:“我数着,两只手都数满了,今天该数脚趾了。”

  身边的人又是半天不说话,都是饿的,没力气。

  “哦。”

  汉子只是想说说话,有人应就继续说:“我没娶妻。父母已逝,没有兄弟姐妹。打了十四年的仗,也没攒下钱。”

  “嗯。”

  “我本想攒够了钱就娶一房妻子的。”汉子说到这里,话里多了一分感情。

  他是云家的家兵,还是自己投上门的,因为高大有力气才被选中。

  当他被云家选中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他。

  那一刻是他最风光的时候了。

  当时他带着家里所有的钱,心里想的是当了皇帝的兵以后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了。皇帝不打仗,这钱就是白赚的。等他干够十年就回家,娶妻子生孩子,也买两亩地,买几个奴隶种一种,日子就舒服了。

  但云家却不给他发饷发粮,在营里自然是有吃有喝,也有衣穿,但却不给钱,说是怕一给钱人就跑了,就不当兵了,那云家不是傻吗?花力气练好的兵,拿了钱就跑了。

  所以,想当兵可以,进了营就别想走了。不但不给钱不给粮,跑了抓回来还要打,没打死就去当军奴,再也不能睡在屋里了。

  等什么时候云家不要他们打仗了,就会放他们走了,到时攒下来的饷银会一口气全给他们!

  他就走不掉了。

  大概过了五六年后,家乡人给他送了个口信,爹娘都走了。

  他也就更不用回家了。

  现在,他躺在城墙下,可能明天就死了,也可能今天晚上就死了。

  他却想不出他这辈子挣来了什么东西。

  活到现在,没有孝顺父母,没有养下妻儿,离乡背井,死了连个名字都留不下来,就是让抬到外面扔了让野狗吃的命。

  “……我想逃。”他说。

  这个念头已经在心里转了有大半年了,开始想一想都能吓得他心快要蹦出来,现在真说出口了,却一点都不害怕了。

  “我不想当兵了。我听说在公主那里,谁去都有地种,种地不用给官府交钱,活下去……很容易。”他说。

  他想活得容易一点。

  他早就想活得容易一点了,说不定活得容易点,他就能活得长一点,不知能不能攒下钱,盖个自己的屋,如果能娶个妻子,或者有女人愿意替他养个孩子……

  这样的美梦他不敢做。

  他说完很久,久到太阳渐渐西移,头顶上的大火炉像是走了,这一块的天都变阴凉了。他身边的人也没说话。

  然后,黄昏到了。

  城里响起了钟声,跟这座城一样有气无力,懒洋洋的敲了几下。

  另一边盖城墙的奴隶们还不敢停下来,他们往这边张望着。

  他努力站起来,踢踢身边的人。

  那个人没动。

  他站了一会儿,蹲下来,仔细去看身边人的脸。

  身边的这个人垂着头,一动不动,眼睛半睁半闭,好半天,眼都不眨一下。

  他的胸口像要发出呜嗷,可却闷着出不来。

  他蹲了一会儿,干涩地叫唤:“喂。”

  “起来。”

  “该去吃饭了。”

  那人一动不动。

  他又蹲了一会儿,蹲累了才站起来,慢吞吞的往奴隶那边走,走到了就指挥他们回营去,明天还要来干活。

  奴隶们像一群行尸走肉,死气沉沉的,看到他来之后,就转身往营地走去。

  他跟在后面,跟了一会儿,慢慢停下来了。

  奴隶们不知道,哪怕身后的看守越来越远,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径直照着以前走的路走下去。

  他渐渐看不到奴隶们了。

  他站直了。

  他扔下“枪”,摸了摸身上。他的铺盖和一身衣服还放在营里呢。

  不要了!

  他转身往与营相反的方向跑。

  用尽全力使劲跑。

  一直跑到他再也没有力气为止。

  途中他看到野草就拔出来吃掉,看到老鼠夜鸟就抓,抓了就吃,却一步都不敢停。

  公主的城在哪里?

  就在前面。

  身后什么时候会追上来?

  不能让他们追上他!

  他只要再向前跑一步。

  荒芜的野地里,只有野兽的身影。

  一行商队正在慢腾腾的走着。商人坐在车里,四面是纱壁,通风散热。他面前有一瓮溪水,水里放着一个小酒壶。水镇过的酒,更好喝。

  在盛夏酷暑的天气里,赶路时还能这么享受,可能别人都以为他是做大生意的。

  商人想到这里就会发笑。他得意的向后看了一眼,那长长的队伍里运的全是一车车的马草。

  只是草而已!

  谁能想像得到呢?

  公主竟然能把草也变成商品。

  多亏了公主。当时,在他得知公主城里的人开始种马草之后,万应城也很快跟着种起来,唯有凤凰台还没有开始种。他就立刻把“马草值钱”的消息放了出去。

  凤凰台的人都是傻子。他们不听公主的话,早晚要后悔的。

  他跟随公主从鲁到此地,什么时候也没见公主犯过错。

  既然公主城和万应城都开始种马草,那马草一定是好东西!

  他还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外面,果然听说的人得知是公主城先做起来的,都纷纷响应。

  所有的商人都知道,只要跟着公主,就能赚钱。

  马草种得多了之后,公主果然就拿出办法来了。只不过是在地上挖坑,将马草压实,压成方块,立刻就可以运出去了!这样还不易发枯,哪怕放上十几天,运到地方后打开,里面的还是新鲜的。

  现在除了凤凰台之外,河谷那一片全都需要大量的马草。他们打来打去的,自己的事都不干了,连喂马的马草都要从外面买。

  价格再低贱,走这一趟也不亏。

  那些城里的有钱人都想逃出来呢!

  再说了,路上还能拾些奴隶带回去。来回都不空手,他怎么会不发财呢?

  这时,外面的护卫过来说:“捡了一个人。”

  商人点点头说:“死了没?没死就喂点水扔到车上去带着吧。”

  护卫说:“没死也只差一口气了,已经灌了水,放在车上了。不过看起来是个当兵的,手脚都不错,没残废。”

  商人:“看他的命大不大吧。命大的话,回到凤凰台,公主肯定愿意收下。”

  他路上拾的人,基本都“免费”送给公主。这样的礼物,公主一定会收,还不用多花钱,多好!

第702章 送行

  夏季, 往年这个时候, 城外应该都是旅人和商人, 走亲访友的百姓, 来往两地的歌伎乐伎等。

  “看看外面, 看看城里。”毛峰指着街上:“现在是夏天, 外面却一个乘凉的人都看不到,连小孩子都不出来了,你见过这样的华城吗?”

  仇道千沉默着不说话。

  毛峰是凤凰台毛氏子弟。少年就出门求学,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凤凰台。他三十四岁时投到华城仇氏门下,成了仇道千的宾客, 两人之间亦师亦友, 后来他娶了仇道千之妻的妹妹,两人更加亲密无间。

  仇道千的心事只有他知道,在整个仇家, 他也只敢以毛峰面前说说心里话。

  毛峰之前就不太赞成仇家掺和进去, 可那个云贼来索了三次粮后, 又打起了华城丁壮的主意, 要在华城征丁, 仇道千这才转而投向了义军。

  可华城并没有自己的军队, 族中也没有擅长领兵的勇士, 哪怕投入义军, 对华城而言不过是换了一个找它要粮要钱的而已。

  这段时间以来, 仇家已经把城中富户都给要遍了, 城中百姓也吃了大苦头, 街上没有哪家店铺还敢开门,百姓也只敢把家门紧紧关上,男人和女人都不敢出来。

  毛峰建议仇道千从义军中脱离出来,不要管什么义军了。

  仇道千发愁他现在离开,反而会被义军中的其他人记恨,就是云贼那边也不会放过他。

  毛峰说:“我愿意去凤凰台,见一见我的族兄,或许……如果凤凰台那边愿意站在华城这边的话……”仇道千不报希望。凤凰台外强中干,皇帝连云贼都放走了,现在这里打成这个样子,各家都在拼命的集结兵力,屯集粮草,打造兵器,皇帝不是一样管不了吗?

  可现在除了找皇帝求救之外,也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仇道千最后只能答应毛峰,让他去。

  他亲自替毛峰挑选从人和护卫,准备行装、马车,把毛峰送出了城,依依不舍地对他说:“如果不成,就早些回来吧。”

  毛峰握着他的手重重的拍了拍,“放心交给我吧。”

  仇道千目送马车远去,仍旧愁眉难解。

  凤凰台。

  姜姬正在听风迎燕解说战报,顺便吸引一点地理知识。

  云青兰和义军发生大战的地方,是一片平原,也正是她当年到凤凰台时经过的那一大片眼馋的好地,非常适合百姓耕种居住。

  但正因为那里适合人居,所以那里的大姓、小城特别多,星罗棋布。可以说走两步就能碰到一个村镇,村里能随随便便找出两三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大姓。

  人多、地多、粮多,云青兰在挑选抢劫对象时,理所当然选了那里。

  她之前接到的不交税不交赋的奏表,也在其中——人多胆子大。都觉得自己可以站起来伸伸腰,不听皇帝的话了。

  她把奏表挑挑选选,送给了云青兰。

  云青兰就借着这把刀,捅上了这些城。

  这些城当时肯定没想到,他们试探皇帝,起反应的却是云青兰。

  要说挖皇帝的墙角,云青兰才是第一个挥锄头的人啊!明明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他怎么对他们下手了呢?

  而且手中竟然有圣旨!起旨的还是徐公!

  所以从一开始,义军的气势就有点不太足,还有点摸不着头脑。

  后来还是有人抓住徐公不再是徐公,而是庆国丞相的事说徐公已从贼,这圣旨也有问题,算是多多少少挽回一点颜面。

  不过这个仗仍然让他们打得节节败退。

  云青兰那边气势如虹!

  虽然在姜姬或徐公看来,云青兰从凤凰台逃走是一步臭棋。但在云青兰自己和他的属下看,这明明是一步好棋!

  当皇帝显然有点太难了,退而居其次,当个诸侯王不是很好嘛!

  他们到了河谷以后,王宫也建起来了,封官授爵人人有份,比以前屈居在皇宫里当个护军好多了呢。

  而且有徐公和姜姬在背后给云青兰鼓劲,云青兰打起仗来一点都不怕的。

  别人说要去凤凰台告状,要告诉天下人,云青兰擅动刀兵,乃大不敬之罪。

  云青兰哈哈一笑,竟然说“凤凰台与家无异”。就差说安乐公主对他真心一片,谁去告状都没用了。

  他这里上下一心,都觉得自己走在光明大道上。

  义军那里,各自为政,各有心思。

  姜姬还发现,她算错了一件事,就是各城拥有的兵马,可能根本没有她想的那么多。

  风迎燕以灵武打比方,他实话告诉他,灵武真正的兵马数只有两千余人,而且非常单一,没有步兵,全是骑兵和弓兵。

  在他后面的固卫,虽然有着看守诸侯王的“职责”,但崔家到固卫后,觉得花钱养兵没有必要,反正这固卫又不是他家的,真大军压城了,出城投降就是,这样方才不伤一民一物。所以固卫的兵数可能只有一千左右。

  她恍然大悟。

  在这样一个“和平”的世界里,以打嘴仗为主要模式的世界,任何一个城池都不可能花大力气养兵。

  只有那么几个比较特别的。

  剩下大多数都是不想白白花这个钱的。

  他们可能会屯集许多兵器,比如箭头、刀、枪头等铁器,因为打仗时武器的消耗是很快的,打造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但他们不会长年累月的练兵,更不会没事屯上几万兵。

  各城屯兵大多以千为单位,过万的很少,小城更可能连几百人都没有。

  平时根本用不到,等到真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把城中的男人都召集起来,发给他们兵器,临时操练一番就让他们上战场了。

  等到这一群乌合之众联合到一起时,手里有兵的,当然不愿意白白消耗掉;手里没兵的,只能给钱给粮,当然也不会心甘情愿的一直给。

  这就是义军最大的矛盾。

  所谓的义军,其实是由某几个家族倡议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顺便扩大地盘。

  风迎燕从商人送回来的情报中告诉她,这段时间里发生的联姻代表着什么,又有哪几家因为无法支撑而有了退意,更有浑水摸鱼的人。

  比如安城,他们那里就不出人也不出粮,只出了一篇慷慨激昂的美文,以振奋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