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璟虽严密封锁消息,但她相信,不出数日,裴瑾的死必然会传入裴晟耳中。

只待裴晟得知裴瑾的死讯,将会有何举动。

在等待消息的这几日来,姚丹青再没接到律文灏派人传来的任何消息,却听宫人说起一个消息。

楚亲王轩辕煜,在牢中夺了前来送饭的小卒腰间佩刀,挥刀自刎,血溅当场。

轩辕煜生母贵太妃律令羽闻其死讯,当场晕厥,自此一病不起。

宫中接连发生的几件大事让整个帝都流言四起,坊间有传言这一切皆因如今宫中最受宠的菡昭仪而起。

这一场流言经过数日的盛传后,竟一发不可收拾,不仅盛传于整个帝都,更传遍晋国各个州城。

十月初九,裴晟挂帅出征已有四月,支援薛林后分别收复豫州、漳州、苏州等六个被北胡攻占的城池,将胡军逼退千里。

接二连三捷报传来,天下百姓大喜,可轩辕璟心中的忧虑却远胜于欣喜,当即派人八百里加急,以金牌令箭召回正与北胡交战的裴晟。

十月十六,裴晟却不受皇命,上疏轩辕璟,言奸妃误国,迫其斩杀澹青菡。

轩辕璟收到上疏,当即召集律文灏、段韶、澹霖等重臣议事。

澹霖听闻裴晟奏疏内竟是要斩杀女儿澹青菡,当即跪倒在地,恳求道:“皇上明鉴,废后裴瑾之死与小女毫无干系。”

轩辕璟手中紧紧捏着裴晟的奏疏,目光隐约泛着几抹寒色。

律文灏见轩辕璟不语,这才缓缓开口道:“想必皇上也有听闻,进来帝都无端端起的流言,所谓‘诛奸妃,定国策’分明是有人刻意而为之,意在毁皇上威信,让天下百姓认定皇上因菡昭仪而误国。”

“说得不错,宫中皆知淑妃滑胎皆是废后裴瑾所为,证据确凿,不容抵赖。可有心之人却将此事转嫁给菡昭仪,可见其居心叵测。”段韶所言至此,眼波一转,分析道:“微臣斗胆,猜测此事乃大将军命人所为,目的便是为了让皇上失了民心。”

夏炎甚觉此话有理,点头附和道:“段大人说得不错,奸妃误国此谬论已为天下人广泛传唱,微臣斗胆猜测,裴晟这第一步让皇上失了民心,第二步便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领兵逼宫了。”

轩辕璟闻言,冰冷地目光将在场几位重臣脸上的神情细细打量一番,问道:“那众爱卿可有什么好想法?”

纪来之禀道:“那皇上便杀了菡昭仪。”

段韶驳道:“此时若皇上杀了菡昭仪,不就证实了皇上确实被其蛊惑,坐实了废后裴瑾的冤死吗?”

陆太师点头:“不错,此时道有些骑虎难下,左右为难了。”

律文灏听众人几番商议,这才开口道:“臣认为,皇上首先该做的便是命人混入百姓中,将菡昭仪是奸妃此言论转化为菡昭仪是贤妃。并定下裴瑾与轩辕煜通奸之罪,谋害龙嗣之罪,嫁祸菡昭仪之罪。”

轩辕璟觉得律文灏所言甚有道理,“继续说。”

律文灏又道:“皇上不仅要定裴瑾之罪,还要定裴晟之罪。”

这倒是难倒了轩辕璟,他犹自低语道:“裴晟有何罪?”

“谋反之罪。”

“谋反?”

“皇上召裴晟归帝都,他却不受皇令,拥兵自重,胁迫皇上诛杀菡昭仪,并散播有损皇上威名的谣言,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段韶忙接话附和:“律丞相说的不错,皇上便可以此罪名收回其兵权,他交了虎符,便可将其押解回朝定罪。”

轩辕璟却问:“若他抗命不遵,带兵反晋呢?”

“虽然裴晟战功赫赫,手握重兵,可这天下是轩辕家的,兵权也是轩辕家授予他的,不受其令的将士大有人在。更何况,此时裴晟正与北胡交战,若他调转头来反晋,必然腹背受敌,单凭北胡大军就够他受得了。”段韶说到这里,脸上一片讥讽,一副料定了裴晟不敢在此刻反晋的模样。

轩辕璟亦点点头,笑道:“好,段韶听令,此事便交由你全权去办。”

·

腊月初三,轩辕璟在帝都“诛奸妃,定国策”的流言下,晋封澹青菡为正一品贤妃。

并以裴晟不受皇令为由,向其下发第三道金牌令箭,定下裴晟之罪,收缴兵权。

腊月初八,裴晟不受皇令,上疏奏报将一举攻克北胡,直捣黄龙,似定了决心欲将北胡大王耶律德斩杀,一举平定北胡。

丞相府内,幽暗的林间梅花绽放,两个黑影一前一后伫立,迎着凛冽北风遥遥而望。

漫天飞雪倾覆了二人的发丝,却浑然未觉。

“如今已是第六道金牌召裴晟归朝了,裴晟接连抗旨不遵,天下早已闹得沸沸扬扬。裴晟反晋是必然,只可惜轩辕煜太过儿女情长,竟自刎于大牢,否则如今我们便可拥立他为帝。”黑夜笼罩其身,却仍可借远处微光辩得其容,正是裕王凌玄素。

“一个只顾儿女情长的人,难堪大事,死不足惜。”律文灏温润的声音浅浅传来,在寂静的林间显得格外清晰。

凌玄素轻轻一声叹,只为轩辕煜而惋惜,随即却赞赏道:“这些日子,我虽派人混入百姓中散步裴瑾与轩辕煜通奸之罪,裴晟欲谋反之罪,却反倒激起了百姓之怨,看来在百姓眼中,裴晟的威名早已根深蒂固,难以撼动。可笑那轩辕璟不但未斩杀澹青菡,反倒册封其为贤妃,更激民怨。”

凌玄素一番嘲讽后,又问:“不知接下来,律相有何打算?”

第121章 姚丹凤之死

律文灏道:“裴晟如今是铁了心要抗旨不遵,一心剿灭北胡,那便是我们的大好机会。”

“不错,如今裴晟攻打北胡已是关键时刻,此番耶律德御驾亲征,若是被裴晟擒住,那他便是剿灭北胡的第一大功臣,到时候他必然凭借赫赫战功一举直逼皇城,清君侧,夺帝位。可他远在千里之外,要打回帝都,途经多少州郡,少说三个月,那我们便有三个月的时间谋大事。”

“谋大事,还得有借口才行。”

“看来律相已想好了借口。”

“现在派人去找废太子轩辕珞。”

“轩辕珞?可时隔数年,大晋之大,往何处去找?”

“倾尽一切,务必找到轩辕珞。否则,谋划多年的计划,终究是要功亏一篑。”律文灏的话语冷硬如冰,响起轩辕煜的死,心中不觉动了几分怒,“你不该杀了裴瑾。”

原本谋划好一切,便等这一刻名正言顺拥立轩辕煜登上皇位。

可他的死,却将所有的计划打乱,导致他们要去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失踪数年的轩辕珞。

“若不杀裴瑾,如何能彻底逼反裴晟?这么多年来,裴晟都没反,如今姚丹青的死是个导火索,裴瑾的死才是最大的契机。”凌玄素谈起裴晟,眼中迸出浓浓恨意,想起父王被裴晟谋害至死,心中便甚是痛快,只有这样,才能给裴晟最痛一击,“逼反了裴晟,与我们打的旗号相同,皆是清君侧,诛奸妃。找到轩辕珞,拥立他为帝,才比裴晟更加名正言顺。”

这一番话,却被躲在不远处的姚丹凤悉数听在耳中,她不禁觉着寒意直灌心间。

今夜本是为折几支梅花,却不料听到这样一番大逆不道的话。

姚丹凤只觉不能再继续留在此处,若被律文灏发觉,必然要遭受灭顶之灾。

正想着轻轻移动步伐离去,却又听见一句话隐约传入耳畔。

凌玄素问:“你打算如何安排姚丹青?”

姚丹凤的心,忽然一阵停滞,竖起了耳朵欲听律文灏的回答,也忘记了赶紧离开的事。

律文灏微眯眼眸,“她所做的,已经够了。”

凌玄素却莞尔一笑:“只是想提醒律相,不要如轩辕煜一般,儿女情长。她是我们手中的利刃,不仅牵制了轩辕璟,还能成为重击裴晟的一枚棋子。”

……

姚丹凤紧紧捏着裙角,在此时得知了姚丹青没死的消息,止不住一阵欣喜。

原来姐姐没死,这个世上她并非孤身一人。

从他们的谈话中可见,他们打算拿姐姐作为借口,行谋逆大事。

那么姐姐的性命堪忧,她必须给姐姐传个消息,让她知晓真相。

想到此处,姚丹凤猛然起身,便匆匆离开。

殊不知,姚丹凤奔跑的步伐太急,被梅林间的二人觉察。

“有人!”凌玄素一惊。

律文灏却认出了那个匆匆而去的身影,“是姚丹凤。”

凌玄素寒光乍现,低声嗤笑:“原来是律相的夫人,此事关系重大,万不可走漏。若律相下不了手,我可以代为处置。”

·

姚丹凤回到屋内,即刻于案前掌了灯,研了墨便动笔于宣纸上书写着。

动笔急切,眼神坚决。

才写到一半,紧闭的门扉却被人自外头轻轻推开,一阵呼啸而来的北风卷了进来,吹散珠帘,卷起案上书籍。

姚丹凤一惊,正对上凌玄素那冰冷如霜的面容,她骇得手中毛笔掉落,惊惧中瞧见了一旁尾随而至的律文灏,眼中似有求救的意味。

凌玄素见她那惊恐的神情,一语不发地走近桌案,将她那写至一半的信拿起,迅速审阅一遍,才悠悠开口道:“原来姚将军是自刎而死?”

“还给我!”姚丹凤瞪着凌玄素,咬牙切齿。

“原来姚家灭门那一夜,你躲在水缸里什么都听见了。”凌玄素不由轻笑一声,倒是律文灏闻言,眼底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是,我什么都听见了,父亲知道是先帝要杀他,悲愤之余,拔剑自刎。我要将这些全部告诉姐姐,不能让你再利用她来谋逆!”姚丹凤第一次面对律文灏,如此的坚决,“枉你口口声声说爱姐姐,却这般利用她。”

“律夫人该做的,就是本本分分待在佛堂诵经念佛,何必非要插手这些政斗。”凌玄素却一步一步逼近,杀意凛然,姚丹凤只觉惊惧,只觉危险逼近,转身欲逃开。

凌玄素却一把将她扯了回来,右手已袭上她的颈项,左手紧紧按着她挣扎的身子,使她不得动弹分毫。

姚丹凤只觉顿时喘不过气来,不断挣扎着,朝律文灏望去,希望能得到他的救助。可律文灏却至始至终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一声不吭,漠然地看着她。

“文灏……救我……”她哀求着。

“很可惜,你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律文灏不再看她的目光,缓缓转身,脸上隐有不忍。

“你想隐瞒……姐姐……不会原谅你……”姚丹凤感觉气息一点一点的被抽离,她放弃了挣扎,只是含着泪意盯着律文灏的背影,似要将他铭刻在心。

她要铭记着他的残忍与无情,告诉来世的她,千万不要爱上一个叫律文灏的人。

她的眼中渐渐模糊,仿佛又回到八年前,她醒来第一眼便见到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他于床榻便静静地凝视着她,眼中有太多复杂的情绪,只是那一眼,他的面容便深深印刻在心中。

姚家灭门,她至此孤苦无依,在她最煎熬的那段时日,是他陪在她身边,他承诺会照顾她,让她将律府当作自己的家。

他问起姐姐的点点滴滴,听的认真且凝重,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隐忍苍凉。那时的她就知道,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姐姐。

那时的她就暗暗发誓,要替姐姐来爱他,她天真的以为自己的真心能换来他的几分真心,可原来到最终,自己在他心中什么都不是,就在此时此刻,他能如此眼睁睁看着凌玄素置他于死地。

看着面前那个泪流满面的姚丹凤,凌玄素手中的气力未松懈分毫,冷冷地盯着她的面色愈发苍白,呼吸一分一分被抽尽,最终轰然倒地。

 

第122章 宁负天下,不负你

一场风雪呼啸而过,姚丹青被窗外的扫雪声吵醒,她揉了揉惺忪的眼眶,隐约可闻屋外三五个宫人聚在一起窃窃私语的交谈声。

“若烟。”姚丹青一边翻身下榻,一边唤着外头的若烟。

若烟一听呼唤,忙匆匆入内,“娘娘醒了。”说着便捧起衣衫上前,为她穿好。

姚丹青问道:“外头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若烟喟然一叹,“听说律丞相的夫人昨夜自缢身亡,宫中早已传遍了。”

姚丹青的脑子“轰隆”一声炸开,呆滞凝望屋内一角。

若烟瞧见她脸色煞白一片,“娘娘怎么了?”

“你方才说什么?”姚丹青猛然掐住若烟的胳膊,提高了音量厉声问。

头一回见如此激动失态的姚丹青,若烟有些不知所措,只得惶恐地禀报:“律丞相的夫人姚丹凤,昨夜自缢身亡。”

“自缢?为何自缢?”姚丹青急切地问。

“据说是因常年受律丞相冷落,一时想不开才自缢的。”

“仵作验过没?确定是自缢而不是他杀?”

“听说已经确认过了,是自缢。”

姚丹青无力地后退几步,仍旧不能接受姚丹凤的死,脑海已是混沌一片。

前些日子才遭逢裴瑾的死,而今连她这世上唯一的亲人都离她远去。

这么多年,她明知道姚丹凤还活着,却刻意与之保持距离,只是不想因自己的复仇而牵连姚丹凤,只想让她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保留姚家最后一丝血脉。

自打得到姚丹凤的死讯,姚丹青一整日都没进食,神色有些憔悴。

直到深夜,姚丹青打听到轩辕璟又召了许多重臣于御书房议事。

揽月被仗毙后,她与律文灏之间的消息便断了,此时的她迫切的想见律文灏一面,于是将守夜的宫人打晕,换上她的宫装悄悄出了丹青阁。

时至深夜,四周来往的宫人稀少,唯有四处巡逻的一拨拨守卫,姚丹青功夫不弱,很轻易便避过守卫,悄悄躲至出宫的必经之路等候律文灏。

姚丹青未免守卫起疑,特地找了个隐蔽的丛林,半蹲下身子。

大雪纷飞,早已将其满身覆满一层厚厚的雪花,半蹲着的她早已冻得手脚麻木,可她却浑然不觉,只知今夜定要见到律文灏,要问个清楚明白。

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听见陆陆续续的脚步声传来,她借着宫灯的光芒朝声音处望去。

终于在人群中见到律文灏,此时的他正与陆太师同行,不时低头正在交谈什么,神情严肃。

她也顾不得许多,便朝律文灏奔了过去,靠近她时刻意将头垂低,避免被人认出。

“律丞相慢走,奴婢有要事禀报。”

律文灏认出了一身宫人打扮的姚丹青,当即扯过她朝无人之处走去,压低了声音斥道:“你怎么跑出来了?”

姚丹青对上律文灏那略带责问的目光,低声问:“这几个月,你不见我,也没有口讯传来,我只有冒险前来找你。”

律文灏闻言,盯着她满身被积雪覆盖,双唇被冻得发紫,心下微微一动,声音不由放软几分道:“这些日子朝廷不太平静,而你才设计陷害了裴瑾,若是我与你交往过密,只恐皇上起疑。”

姚丹青知他向来行事谨慎,他不见她必然有他的考量,只是……

“我听宫人说,丹凤自缢身亡了?”

律文灏眼底一凛,随即抬手为其将发丝间的雪花拂去,“我也没想到,丹凤这么想不开。”

“可我所认识的丹凤却不像是一个会如此想不开的人。”

“你记忆的姚丹凤一直停留在多年前,我承认,这些年对丹凤是有冷落,她的死我难辞其咎。”律文灏的话,却换来姚丹青良久的沉默,便问:“你不相信?”

姚丹青心中虽然存了疑,却苦于被困宫中,不能亲自出宫找寻真相,当下也只有先相信律文灏的片面之词。

姚丹青终是妥协,淡淡岔开了话题:“裴晟会不会反?”

“皇上今日已下了第五道金牌召他,他只命人回了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如今裴晟已将胡军逼至绝境,此番看来是铁了心要擒拿御驾亲征的耶律德,若是大胜,定会带兵直逼帝都,反了轩辕家。”律文灏将如今的情形简单明了地告知于她,“而今,你只需在宫中等待,什么都不要做。”

姚丹青问:“宫外那些流言——诛奸妃定国策,是你找人散布的吧?”

律文灏诧异:“你怎知?”

“散布这些流言,嫁祸给裴晟,只会对你有利。”

律文灏有些无奈地叹了声:“看来,还是你最了解我。”

姚丹青轻轻笑了出声,盯着他的目光熠熠生辉,“时至今日,我不得不佩服你,你的布局之精妙,环环相扣。若有朝一日,必须用我的命来完成你的计划,我希望你不会对我手下留情。”

律文灏如墨的目光中倒映着她那清丽的容颜,眼睛愈发苍锐深沉,“律文灏宁负天下人,不负你。”

姚丹青听在耳中却突觉讽刺:“不负?裴晟也曾对我说过。”

“律文灏,你以为我不知从最初你让我以小菡的身份活下去时,就是为了让我留在宫中吗?什么假死药,什么远离仇恨的纷争,都是说给我听的,你很了解我的性格,家仇未报,怎可能远离帝都,苟且偷生?”姚丹青看着他的神情一分一分冷寂,心中因姚丹凤之死而隐忍一整日的泪水,终于潸然滚落。

“宫中遍布我的人,为何偏偏要留你?”

“因为我是姚丹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