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很明显的,没有出去逃荒的村民和出去逃荒的村民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鸿沟,前者非常排斥后者。于是,慢慢的,矛盾增加,双方之间充满了火药味儿。老族长无法,同当时的里正商量,便在村外三四里地的地方划出一块儿地方来,让逃荒归来的人到那里去生活。

后来,老族长死了。再后来,古云虎在京城出息了的消息传回村中,村民们人人以古云虎为傲。后来,古云虎封将军,皇帝问新鲜出炉的忠武将军想要什么赏赐,古云虎就请皇帝为他的家乡古家村减免一年的赋税徭役。皇帝高兴,准了,同时原要给他的赏赐也一样没少。

朝廷给予的减免古家村一年的赋税徭役的圣旨到了古家村,古家村沸腾了。同时,矛盾也来的。因为当年没逃荒的和逃荒的,双方之间的矛盾长年累月的发展,双方已经到了互不走动的地步。村民并不想将这样天大的好处与被分隔出去的那部分人分享,便闹了起来,还惊动了康溪镇县辅。

最后闹来闹去,当时的里正出了个主意,干脆一村变两村,以后谁也不许主动找谁麻烦。康溪镇县辅拍板,由此,出现了大古家村与小古家村。而忠武将军,自然成了大古家村的骄傲,忠武将军带来的好处都归了大古家村,和小古家村没有半分关系。奇怪的是,如此一来,双方之间的矛盾却是缓和了不少,村人再没工夫互相谩骂,都埋头过起了自己的日子。

两年前,憋着一口气的小古家村,终于出了个秀才老爷,小古家村这下扬眉吐气了。人们再提古家村,便有了出了将军的大古家村和出了秀才老爷的小古家村之说。之后,两村之间的村民,居然很神奇的来往了起来,关系日渐好了。

三四里地,并不远,青舒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小古家村的村口。这边似乎听到了什么消息,一个方脸的中年男人带了二三十个庄稼汉堵在了村口。

青舒见了这阵仗,挑了挑眉。

那方脸的中年男人一脸严肃地站在最前头,“我是小古家村里正古大树。不知道贵人们气势汹汹地来我们村子做什么?”

小娟往前一站,“自然是来找你们要人的。”

古府一个壮丁将村长儿媳妇的一个兄弟李大往前一推,“他的姑在你们村里,他的兄弟李二伤了人,便躲到了你们村。”

小娟接话,“是你们自己把李二交出来,还是让我们自己进村抓人,给个痛快话。”

古大树心里一突,“不知这李二犯了何事,需要贵人们追到我李家村?”

小娟瞪圆了眼睛要骂。

古大树忙解释起来,“这位姑娘不要生气,我刚出远门回来,对村中及附近村庄中近来发生的事情并不清楚。我只是想问清楚了,再派人确认李二是不是在村中,绝对没有包庇人的意思。”他是听村人说有一伙儿人打进了大古家村,于是为以防万一,招集了人手要保护村子的。

小娟不信,冷笑一声,大声说道:“鬼才信你的话。这李二前日里刺伤了守护将军墓的古元河,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你会不清楚?别废话,快说,是你将人送出村,还是由古府进去抓人?”

别说身为里正的古大树,就连古大树身后的众村民都纷纷变了脸色。事情若是属实,那还得了。这李二刺伤古元河的事,大古家村捂的很严实,别村人还真不知道。

古大树慌了手脚,赶紧带头让开道,并声称他带路,带他们去看李二是不是在他姑家。这时候,却有个半大小子跑过来,“爹,爹,坏了,大古家村的李二抢了虎子他娘的银子跑了,您快带人去追啊!”

小娟一听不干了,“好啊,你们全村合起来糊弄我们,将人放跑了。你们这些人,今日谁都别想跑。”

古大树急的一跺脚,“姑娘放心,我古大树今日一定抓了那李二交给姑娘发落,请姑娘给些时间,让我带人去追。”这会儿,李二伤人的事,他是全信了。那李二若不伤人,他跑什么?这事情不是明摆着么。

这时候车里的古元河说话了,“小姐,小的相信这位里长。”这意思是请青舒给古大树一个机会。说实在的,看到青舒带着人在大古家村大闹,他很震惊,同时,他也看到了张大等人对青舒的言听计从。昨晚他爹对他说:小姐有主意,也敢干,可惜不是男儿身。

他爹嘴上虽然说着惋惜的话,可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他当时不懂他爹的表情,现在,似乎有些懂了。对小姐不是男儿身的惋惜是真,同时,又以这样的小姐为荣。今日,他亲眼见识了小姐的胆大包天,还真怕小姐一个不高兴,不信古大树的话,直接打进小古家村去。

青舒也不傻,自然是听出了古元河在替古大树说话。于是叫住激动的一副马上要动手的小娟,“给他们村一个机会。”

小娟立刻收了张牙舞爪的模样,“哼,算你们走运。”

古大树一抹额头上的汗,向青舒作揖,然后一刻不敢耽搁,吆喝上村人,喊着一定要将那李二追回来。

小娟看那些人跑远了,看向青舒,“小姐,我们怎么办?就在这里等吗?”

青舒看了眼那个来报信的半大小子,“你叫什么名字?”

半大小子长得有点憨头憨脑的,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两匹枣红马,根本没听到青舒的问话。

小娟叉腰,“喂,小姐问你话呐!你是傻子还是聋子?”

“啊?”半大小子回神,立刻不好意思地往后退了退,看向凶巴巴的小娟,红了脸。

小娟不客气地数落他,“啊你个头。小姐问你话呐,问你叫什么名字。”

“啊,哦,古,古哲二。那个哲是,有学问的意识,秀才老爷说的。”这会儿连耳朵都红了。

青舒又问:“李二往哪儿跑的,你看见了?”

古哲二摸着后脑勺,“看见了,跑进村后的树林子里了。”

青舒点头,“你能带上我们的人,和村人一起去追李二不?”

古哲二猛点头,“能,能,村后的树林子里有什么,我比我爹都熟。”

青舒吩咐丁家宝,“你带上三个人,跟着古哲二去追人。一个时辰还抓不到人,马上回来,我另有安排。”

丁家宝领命,招呼背着大刀的吴小山过来接过青舒所骑枣红马的缰绳,这才挑了三个人,跟着古哲二进了村。

青舒把手中的长枪给了小娟,甩了甩酸痛的胳膊,想着还好自己有个力大无比的丫鬟,否则她要拿这长枪怎么办?她爹实在厉害,听说在战场上,马上用双枪,马下用大刀,老威风了。

有一年战事非常惨烈,她爹带领的三千人马被敌军八千人包围了两天三夜,而她爹两天三夜不曾合眼,带着这三千人不停突围,手中的双枪杀人杀的都弯了,背上的大刀砍人都砍的变了形。最后援军到的时候,鲜红的战场上,唯有她爹立着,瞪圆了眼睛,手里的断枪还在无意识地挥舞着。

打扫战场时发现,其实倒着的并不都是死人,敌军有七八百号人是累趴下睡着的,自己人也活下来几百号人,全部昏睡过去了。唯有古云虎站着。原来这两天三夜里,古云虎就跟疯子似的,不给自己人喘气的时间,更不给敌军喘气的机会,不停歇地突围、突围、突围,继续突围。活活将人弄得精神崩溃,没死的也被弄得累昏过去。

此战过后,古云虎得了个绰号,魔鬼。不仅如此,皇帝亲口下令,令人打造了一对长枪赏给了古云虎。后来,古云虎封将军,皇帝又命人在这对双枪上刻上烫金的“忠武将军”四字,这四字下边又以小字刻上对忠武将军的一些褒奖之词。

青舒今日讨公道,为何非要带着长枪,原因就在这里,这是御赐长枪。别说一个小小的里正,就是康溪镇县辅,敢惹她,她也敢打。只要她占理,这御赐长枪就是她全府的倚仗。当然,她不占理,她拿着御赐长枪乱来,她犯的就是杀头大罪。

古云虎再世的时候,从来没这么用过。古云虎过世五年,古叶氏做梦也没想过这么用,或许,她连这是护身符的作用都不懂吧。

这双枪,这双枪的由来,是在全府准备离京搬家当上车的时候,古强毕恭毕敬地捧出来,府内壮丁们毕恭毕敬地第一个往马车上安放的时候,青舒才注意到,并问出缘由的。

昨晚,关于古元河被人欺的事,她想了半夜,最后她想到了她爹留下的御赐双枪,并想到了御赐二字的好处,想着既然大家都忘了御赐双枪的存在,她是不是应该拿出来在人前亮一亮相,提醒提醒那些不长眼的,以后想欺压古府,先要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能不能拿出比御赐双枪更有份量的东西来与他们古家作对。

心里打定了主意,青舒后半夜便睡的格外香甜。什么萧知县,什么萧贵妃,全都一边儿去。他们古家有御赐双枪,你萧知县算什么?你萧贵妃算什么?萧贵妃再牛气,再嚣张,她也只是皇帝众女人中的一个,她能牛过皇帝,她能嚣张过皇帝?见到御赐之物,她也只有跪下磕头的份儿。

因此,青舒才一早支开可能会反对御赐双枪亮相人前的古强,一反安静扎根康溪镇的宗旨,大摇大摆地走过半个镇子,到古家村讨公道。

青舒他们正在村口等待,就见五六个村妇往他们的方向急急走来。原来是古大树去追人的时候,拐进了自己家,吆喝他媳妇陈氏赶紧到村口请了贵人们进村休息,并简单说了一下贵人们是来抓李二的事。陈氏慌了,说家里的茶水贵人哪能喝,这可怎么办?古大树就说,不喝茶水也得请了人进村歇脚,总之就是不能怠慢了。

陈氏这才慌张地跑出去,叫了村里几个相对体面的妇人,一起到了村口,请青舒他们一行人进村休息。

青舒只想抓李二,可没有给人添麻烦的想法,便拒绝了,让妇人们回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别管他们。

这时候村中有不少孩子正好奇张望。而大古家村那边也跑来了三五个孩子,远远地看着他们,更确切地说,是看着青舒姐弟骑乘的马。乡下地方,条件好的人家有一头耕牛就是件很牛气的事了,而马,只有大户人家才有,基本都是套车用的。乡下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马。

青舒侧过脸,见青阳看着那些孩子,问道:“要不要下马玩儿?”

青阳立刻收回视线,绷了小脸,“不要,小阳是和姐姐来抓人的。”

不过半个时辰,丁家宝四人押着灰头土脸的李二回来了,后头跟着古大树等一帮人。如此一来,古家马车后头就栓了四个人。

青舒向古大树道了声“打扰了”,掉头,带着人离开小古家村,往镇子的方向去。路行一半,却见一群衙役护着一顶轿子从对面跑过来,旁边有两个庄户汉子跟着跑,其中一个看着有点眼熟,而且正向他们比划着什么。

青舒一摆手,让众人停下,吩咐小娟,“把长枪立到我和小阳之间,字冲着前方。”

小娟不解,却也照办,走到两匹马之间,将长枪立到青舒和青阳之间的地上,长枪上的字正冲前方。

青舒伸出一手,握紧枪杆,“小阳,你也抓着。记住,你是大安英烈忠武将军之子。”

张大会意,让马更靠近一些,这样方便了青阳。

于是,姐弟俩个稳坐马上,共同抓握着立在地上的长枪杆子,看着越走越近的轿子与衙役们。

那看着有些熟悉的庄稼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古家村村长的儿子。而另一个,是里正的儿子。他们俩个第一时间跑到了镇子上,向白县辅告状,说有一行恶人闯进大古家村,见人就打,还抓了里正和村长。

隔着十米左右的距离,轿子落地。从轿子里钻出一个身高中等,穿着蓝黑色县辅官服的中年男人来。这人长相端正,留着山羊胡,下了轿子,正了正官帽,便咳嗽一声。

旁边有衙役便呵斥出声,“你们是哪里来的恶徒?见了县辅大人居然不下马,不磕头,好大的胆子。”

“你们好大的胆子,见到御赐之物,居然不跪下磕头?是想掉脑袋吗?”青阳板着小脸,以孩童清脆稚气的声音大声质问。

突然说什么御赐之物,还是个孩子说的,衙役们面面相觑,很想笑,却不敢笑。因为笑了,便是对“御赐”二字大不敬。

白县辅板着脸,“你是谁家的孩子?大人是如何教的?竟敢在此胡言乱语。”

“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这是当年圣上赐给忠武将军的双枪之一,是御赐之物。”青阳生气地说道。

康溪镇出了个忠武将军,忠武将军虽然英年早逝,但关于忠武将军的故事在当地那可是广为流传的。而忠武将军在战场上断了双枪,皇帝为嘉奖他的英勇,赐下双枪一事,大家也都听过,只是没人见过那双枪的真面目。如今突然被个孩子提起,而且还拿着一个,从白县辅到众衙役,眼中明明白白地写着不信。

白县辅刚要端出官威来呵斥一番,却见白县辅身边的师爷抖着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长枪的某一点,狠命地拉了两下白县辅的官袍袖子。

白县辅不高兴,侧过脸要骂师爷,却见师爷一脸见鬼表情地看着什么,手还抖啊抖的。白县辅很惊讶,好奇地顺着师爷的视线方向看过去,没见什么异常,刚想转过脸骂师爷,突然身子一顿,眼睛粘在了长枪上的金字上,然后噗通一声,趴跪到地上,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臣,臣,臣,臣白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刚开始结巴几下,到后头倒是恢复正常了。

师爷和衙役们也跟着跪趴到地上,猛磕头。村长的儿子和里正的儿子吓傻了,在他们的认知里,这县辅就是官老爷,是整个康溪镇的天。哪曾想,他们搬了康溪镇的天来要为他们爹主持公道,没想到公道没主持,反倒在路上给对方跪下一个劲儿磕头。怎么会这样?

离他们最近的衙役不停给他们使眼色。可这俩人都吓傻了,哪会注意别人给的眼色。最后那衙役没招儿,弯着腰站起来,往他们的腿弯上每人踹上一脚,将他们踹跪到地上,自己又跪了下去。

青舒给青阳使眼色。

青阳立刻挺起小胸脯,“我乃忠武将军之子,古青阳。听闻,康溪镇百姓与捕快近一年多来对忠武将军墓大不敬,并不时欺压守护忠武将军墓的古府功臣古元河。更有甚者,竟有人伙同康溪镇捕快,强抢古元河所种三亩薄田,将他赶出古家村,警告他不得进村一步。此事过了半月有余,请问这位大人,可有给过说法?”

白县辅的冷汗立时就下来了,“这,这,没听人禀报过。”他这就开始推卸责任了。

“最可恨的是,前日里,古家村里正与村长合谋要杀害古元河,刺伤了古元河。所幸当时村中有人看不过去,帮助古元河逃出村去。古元河连夜发起高烧,无人理会不说,还有人连夜前去要谋害于他。这位大人,此事过去已两日,你可有给我古府一个说法?”

白县辅眼一闭,咚咚咚磕头,“白正愧对圣上,愧对大安英雄忠武将军。发生了如此天怒人怨之事,白正居然一直被蒙在鼓里,一无所知,该罚。白正在此发誓,定要将那些谋害古元河之人绳之以法。”

青舒颔首。

青阳见了,立刻说道:“人,本少爷已经替你们抓了。这案子,还需要本少爷替你审吗?”

白县辅忙站了起来,直向青阳作揖,“不敢,不敢,捉拿恶徒、审案判案是小人的职责所在,不敢再劳累了古少爷。”

青阳冷哼一声,而后大声说道:“来人,将古家村里正、村长及受里正与村长指使,刺伤我古府古元河之恶徒李大、李二交给这位大人处置。”

有人到马车后,解了绳子,将狼狈的里正四人推向衙役。

“白大人,本少爷就信你一次。若你敢徇私枉法,包庇此等欺辱我古府之人,本少爷不介意请了知县大人、知府大人来为我古府主持公道。”青阳撂下话,“我们走。”

白县辅赶紧带人将路让出来,靠边站着去了。

青舒点头,让青阳松了手,并在小娟的帮助下,将长枪竖着双手拿稳,这才示意牵马的丁家宝可以了。

于是,丁家宝与张大两人驾一声,并排的两匹枣红马踏开蹄子,往前走。

目送青阳一行人走远了,一直点头哈腰的白县辅站直身体,怒气冲冲地走过去,狠狠踢了里正一脚,“好啊你,好大的胆子啊你们,天都要让你们捅破了,大人我的乌纱帽就要保不住了,知道吗?”最后他是用吼的。

里正先前还认定这群人是古元河找人来假扮的,他儿子进镇子里找了县辅老爷,县辅老爷定能替他做主。可是,当白县辅跪到地上喊万岁的时候,他脑袋轰一声,他知道,他完了。这会儿,他一脸死灰。

------题外话------

【hzhza86628407】 投了1票(5热度)

【hzhza86628407】 投了1票(3热度)

【lss151010】1票

【1369587450】1票

【不能随便888】3票

【jianghui123】1票

【寒食曲】1票

【在家的小猫】1票

【1301998】5票

【ipple825】1票

【玻璃珠222】1票

【yeyan1119】1票

【xixiduanwu】3票

【liuyan666】1票

☆、No.70看田庄

焦急的古强,在镇子口终于等到了青舒等人,叹了口气,跟着回到客栈。趁青舒和青阳回房间换衣服的工夫,古强叫住其他人,将事情的经过仔仔细细地问过一遍,最后对众人下了令,今日之事,过去就过去了,谁也不得再提起,尤其是关于御赐双枪的事。

折腾一上午,大家都饿坏了,厨房准备的饭食大家都吃了个净光。等青舒用过了饭,古强才找来。

房中只有青舒姐弟和古强。外边有苏妈妈亲自守着,不让任何人接近。

古强一脸愁容地道:“小姐,您惹大祸了,这可如何是好?”

听了这话,青阳不安地看向青舒。

青舒却不紧不慢地喝口茶水,才问:“惹了什么大祸?”

古强急的不行,“小姐,将军的双枪是御赐之物不假,可它不能代表圣上号令圣上的臣子,您却以此威慑白县辅,这可是惹下了滔天大祸。”

青舒却笑了,“管家,我知道,御赐双枪不能代表圣上,可它是圣上赏给我爹的不假吧?”

“这不假。”

“那这御赐双枪,便能代表我爹了对不对?”

古强怔了怔,最后点头,“能,若圣上赏给将军的双枪都不能代表将军,这世间便没有任何物件能代表将军了。”

“那你听听,我说的话有没有道理。青阳也听好了。”青舒认真地说。

“小姐请讲。”古强道。

“姐姐,小阳定会认真听。”青阳很是专注地盯着青舒说道。

“白县辅见到御赐之物,对御赐之物叩首,口呼万岁,这是对圣上的拥戴尊崇,这没错吧?”

“没错。”古强回答。

“白县辅见到代表我爹,就是代表忠武将军之物,它一个九品官,该有的礼数不可废,没错吧?”

“没错。”古强认可。

“白县辅身为当地父母官,纵容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为所欲为,对古元河先是强抢,后是利刃伤人。他们可以不将我们古府放在眼里,却不能对我爹的英魂大逆不道。我与青阳,为人子女,难道就眼看着别人如此对待自己的爹爹,看着自己的爹爹无法在地下安睡吗?孝字当头,我与青阳请出代表爹爹的双枪,威慑于他们,我们有何罪?”青舒将“代表爹爹的双枪”几个字,咬的很重。

古强神色复杂地沉默片刻,突然道:“少爷,请写两份状纸。第一份状纸,状告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抢田伤人,不仅藐视大安法度,更伤了热血洒疆场的无数英烈的心。老奴明日一早便将状纸递到衙门里去。第二份状纸,状告大古家村里正与村长伙儿同康溪镇捕快抢田伤人,恶劣之极,请知县老爷还我古府一个公道。这份,老奴会派人递到县上的衙门里去。”

青阳赶紧答应着,准备笔墨纸砚。

古强又道:“再有,写两份陈情书,将抢田伤人之事写的清清楚楚。再写小姐少爷因为不忿,请出了将军的双枪之一,想要威慑乡间恶徒,但那些人并不害怕小姐少爷,里正喊着将你们抓了绑去衙门的话为证。因此,小姐少爷大怒,便抓了为恶的四人,交于白县辅处置。后边再加上刚刚小姐说过的话,白县辅跪的是御赐长枪,敬的是圣上。小姐和少爷不忿,只因小姐和少爷不能忍受守将军墓的古元河受到如此对待,因为这等同于在地下安息的将军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青舒很吃惊,状纸也就罢了,为何还有陈情书,“递给谁?”

“锦阳城陈知府那递一份,往京中递一份。”京中递给谁,古强没有明说。在两个小主子站稳脚跟前,有些事,他还要继续隐瞒。若两个小主子日后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有个天大的秘密,他便要烂在肚子里,带到地下去。

青舒意识到,她前边是痛快了,但接下来,古强就有得忙了。于是她摸摸鼻子,“你们写着,我去练女红了。”说罢,走人,回房里抱着农书猛啃,根本没碰针线。

第二日,吴榔头被派往锦阳城,古强到康溪镇衙门递了状纸,又转去其它地方,采买祭拜将军所需之物。而青舒,带了青阳,跟着牙行的人去看宅院。

一处宅院是三进的院子,修建于四年前,占地约三亩。在当地,是屋舍最为精美、院中景致最好的。这里先前住着一位富商,两个月前富商举家搬往南方,这院子便交到牙人手上售卖。售价七百五十两银子。

另一处宅院也是三进的院子,修建于三年半前,占地约三亩半。冯牙人介绍说,这处院落中的屋舍外观上虽然没有先前看的那一处精美,院中的景致虽然没有先前看的那么漂亮,但无论是院墙还是屋舍,用的都是顶顶好的青砖,修建屋舍的木料也是当地最好的。

这里,以前住的是位行商的张老爷,后来家中幼子考上了举人,举人老爷得贵人赏识,在胡县谋了一份差事,举家搬去了胡县,这处院子便交给他们牙人售卖,售价六百五十两银。

青舒前前后后都看了一遍,连下人房都不落下。之后问:“还有别的吗?”

冯牙人想了想,一脸的为难,“不瞒古小姐,镇子上还有一处宅院,两进,地方没这两处大不说,闲置多年,有些破旧,没人敢买。”

青舒不由好奇地问:“为什么没人敢买?”

冯牙人苦笑,“不瞒小姐,那院子,七八年前原是位落第秀才居住的,有天夜里秀才全家上下十余口人,被收养的义字毒死在家中。官府虽破了案,可那院子没人敢住,就连秀才老爷的兄长都不敢住,说是闹鬼。这宅子多年来一直没人买,租出去过两次,可租住的人不过一个月都搬了出来,决计不肯再租。这不,就这么闲置下来,屋舍越来越破,价钱给的再便宜,也没人肯要。若是小姐不怕,倒是可以引了小姐过去看上一看。”

不管是不是真的鬼屋,听说是死过人的,青舒便打消了看一眼的念头。卖的再便宜,住的让大家都不安心这种事,她可不干。于是她说道,“这两处宅子,贵了些。今日就这样吧,你若听到哪里有合适的宅院卖,即便是其他牙人手上的,尽管到客栈知会一声,少不了你的好处。”

冯牙人答应着,锁了院门,恭送青舒姐弟乘坐马车远去,心里却想着:看来这小姐年纪虽轻,却不好糊弄。他原以为,京城来的,又是年轻的小姐,一听七百五十两银子,肯定觉得便宜,立刻买下的。

京城什么都贵,同样的宅院,在他们这里卖五百两银子,到了京城定能卖到一千两银子甚至更多。他听人说过,京城的宅院定价,不仅要看宅院的大小和精致度,还要看位于哪个区域。富贵区为最,其次便是集贤巷、集财巷等。

不过,他也不担心,放眼整个康溪镇,正在售卖的宅院中,唯有他手上的这两个最佳。京中来的,必定是挑挑拣拣的,很讲究宅院精致,肯定要从这两个宅院中做选择,跑不了。只是,冯牙人还放心的太早,也估计错了一件事。

青舒买宅院,不是非在镇子上不可,若是有合适的田庄之类的,田地有了,居住的屋舍也有了,便是两全。只是,卖田庄的不好碰,再说,她们总住在客栈中也不是那么回事,因此青舒才打算先买一处宅院住着,田地之类的事情慢慢来。她相信,到明年开春之前,多少总能在周围买到一些田地的。

巧的是,第二天有个姓程的牙人找了来。原来,康溪镇白家老爷白庆丰,家有一不成材的独子白达。这白达今年二十一岁,已有一妻两妾,却均无所出。如今,这白达闹着要捐官,要当官老爷。白庆丰就这么一个儿子,从小娇生惯养,基本就是要什么给什么的。捐官可不是花个几百两银子便能成的,没个上万两银子上下打点,哪能成事!

白庆丰想着,给无所事事的儿子捐个官也好,好歹来凤州有个族兄做官,到时候,有这族兄从旁帮衬,他儿子再没本事,可有这位做官的族兄照应着,定出不了差错。主意打定,他先是安抚了儿子,便开始张罗银钱事宜。

几家铺子里的进项,再加上秋收后田庄上大概有的进项,这些年攒下的银钱,他噼里啪啦打了半夜的算盘,摇头,不够。他想着哪里能出大笔银钱,便思谋了几日,没想到儿子又闹腾的厉害了,白夫人又一个劲儿地追他快些凑银子。

白庆丰考虑卖铺子不划算,便决定卖掉一个八十三亩的田庄。这个田庄,有四十亩的上等田,三十亩的中等田,十亩的下等田,剩下三亩,小宅院占去二亩,牲口棚、鸡舍、猪舍占去一亩。

康溪镇田地的行情是,上等田一亩二十两银子左右,中等田是一亩十八到十五两银子不等,下等田一亩在十一两银子到十两银子之间。白老爷要了一口价,两千五百两,整个田庄都卖了。这消息放出来七天,没人打听,没有一个有意向的人上门。

康溪镇的富户,统共不超过十家,今年又迁走了两家,剩下的,不是无力购买的,就是嫌价钱太高、府里也不是非买田庄不可的。连德县那边接了这营生的牙人都没信儿。

白庆丰正愁的不行,程牙人上门告诉他,镇上自京城迁来姓古的一户人,正在打听买宅院,或许,对田庄也感兴趣。白庆丰听了心中一动,便托程牙人跑一趟,中间给说和说和。他可是急等着用这笔银子的。

古府初来乍到,本不知道这消息,如今程牙人上门一说,古强很是心动,便第一时间告诉青舒这事。

青舒不加思索地道:“去看看。”

古强便安排了马车,留一半男丁守着客栈,带了另一半的男丁,簇拥着青舒坐的马车,跟着程牙人出镇子。白庆丰要卖的田庄,位置在小古家村和冯家村之间,大概位置在镇子的东北方向。

出了镇子,行了一个多时辰,与古强一起坐的板车上的三十多岁的程牙人,一指前方成片的庄稼地,“这片就是三十亩的中等田,一半种了苞谷,一半种了高粱,再等个十天半个月的,便可以收了。不是我要替白老爷说好话,方圆百里,白老爷这个庄子上的苞谷是整个康溪镇产量最高的,每亩高达一石四斗上下。”(一石=300斤,一斗=30斤)

青舒乘坐的马车跟在板车后头。青舒掀开帘子,看着路边挺立的失了绿色的苞谷秸秆,以及包裹在皮子里的只能算中等偏下的苞谷棒子,若有所思。亩产最高的才四百斤上下,增产空间很大。她目光一闪,似乎是没有去苗,太密了。植株太密,棒子结不大是肯定的。等下她要下车,走进去确认一下才成。

马车慢悠悠地走着,很快越过苞谷地,到了高粱地地头儿。高粱穗儿已经基本成熟,红的似骄阳,很是喜人。

不多时,高粱地被他们甩在身后,眼前是绿油油的大面积的菜地,宅子的院墙与房舍映入眼帘。程牙人又向古强介绍道:“这是四十亩的上等田,上一茬种的麦子,收割后其它作物接不上趟儿,全部种上了蔬菜。这些菜卖出去,定得不少银钱。”

青舒心里嘀咕:你怎么不说卖不出去,这么多菜只能烂到地里,反倒赔不少银钱。

宅院近在眼前,程牙人一边夸着里面的屋舍建的如何如何好,一边又不时说这庄子上的鸡能下蛋、猪养的如何肥、耕牛是如何的壮,最后下了车,带着他们一行人迈进庄子大门后,虚指一下北边,“宅子的北边,是十亩下等田,里面种的豆子。现在只有六亩的黄豆没有收割,红豆子和花腰豆已经收了,放在庄子的仓房里。”

走进宅院,很快便能看明白,原来是将整个院子一分为二了。右边,也就是西半院,又分成四个小院落,里面的房舍全是青砖房,明显是主子们过来时住的。

东半院,前半部分是平坦而碾压的硬实的地,以及齐整的一排不像是人居住的房子。程牙人说平地是用来晾粮食的,那一排房是仓房。再来,是五间房的小院子,说是厨房和储存平日所需米粮与菜蔬的仓房。这后头,又是一个院子,里面是低矮的两排土坯房,是下人和长工居住的地方。

看了一圈儿,他们很快从宅院中出来,要原路返回。青舒让小娟给古强捎了话。

古强便说他们回去的时候绕道走,再看看这些地。程牙人答应,带着他们绕远,从庄稼的另一头往镇子上返。

走到高粱地与苞谷地之间,古强说要下车看看,便和程牙人一边拨拉着苞谷秸秆,一边往地里走了走。

这时候,青舒由张大和吴小山在前边开路,带着小娟先是进了苞谷地,看了看株距,又试着抓握苞谷棒子,最后在小娟疑惑的视线里,居然蹲下来,抓了一把土看了看,最后竟让小娟包起一捧土。她一转身,一指旁边的高粱地。

张大和吴小山再次替她开路,拨拉开秸秆,护着青舒进了高粱地。因为怕将高粱穗的米弄落,因此他们的动作尽量小心。

青舒抬头,盯了片刻头顶上的高粱穗,“有刀吗?削一穗下来。”

张大看了眼愣住的吴小山,转过脸,徒手拧下一个高粱穗,交给小娟。

青舒瞄了眼小娟手上,高粱穗被拧断的部位还渗着的汁水,摇头,“可以了,出去吧!”

青舒回到车上过了片刻,古强才和程牙人从苞谷地里钻出来。

回到镇子上的石记客栈,青舒招呼了古强,还有今天跟去看田庄的、原在京城田庄上种地的几个男丁问话,“那庄子,你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