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棋结束,步三正在收棋盘上的棋子。

步忠君取了手边的茶水喝了一口,问道,“秋儿的娘可好些了?”

步三喜上眉梢地答,“好些了,害喜的反应没那么厉害了。”

步忠君捋着花白的胡子,“好,好,这就好。”想到二孙子,问道,“你二哥还是不肯成亲?”

一提这事,步三也愁。“还是不肯答应,说是不想耽误人家小姐。”

步忠君的胡子翘了翘,“这小子,真是个榆木脑袋。朱家小姐等他多年,他却迟迟不点头,这要拖到什么时候?”

“祖父,您别急,容孙儿再劝劝。”

步忠君面带无奈之色地将话题转到了另一个孙子身上,“你五弟的婚事可有眉目了?”

“祖父,暂时还没有眉目。”

“一个一个的,一点都不让老人省心!”

想到爹交待的事,步三硬着头皮说道,“祖父,爹今日从外边回来,说是右相拜托了爹一件事。”

步忠君立刻不高兴了,“这混小子,告诉他不要和右相来往了,就是不听。”

“祖父,右相有意与我们步府结亲。”

“嗯?”

“爹说,今日午时右相强拉他去喝酒了。在酒桌上,右相表示非常欣赏五弟,并隐晦地提了几句,大概意思是府中有年满十七岁的孙女,贤良淑德、貌美性善。言外之意是,愿两府结成两姓之好。”

步忠君哼了一声,“告诉你爹,祖父宁可让飞鹄一生不娶,也不会让右相府的小姐成为我步家媳。”

步三忙说知道了,心中却在想着:爹,儿子已经尽力了,别怪儿子。

步忠君突然语重心长地说道,“你要记住祖父的话。右相此人居心叵测,且奸猾的很,惯常做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虚伪事。这个人,每做一件事前都要掂量一番。有利可图他才会做,无利可图的事他从来不干。”

“祖父,您的意思是……”

“你爹是个大老粗,只会打仗,不会看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很容易被人绕蒙。右相突然有所动作,有意拉拢你爹,定是朝中发生了什么大事。他这是在拉拢各方势力,尽量让自己保持中立,之后想办法让各方势力互相牵制,他好借机保全了自己,并混水摸鱼地肥了自己的腰包。”

步五认真地记进心里,并说道,“祖父,今日上午彥公子一行人在南城门遇刺了。听说芸郡主伤的颇重,六王爷暴跳如雷地要杀人。至于彥公子,一反他低调的作派,竟是调集了多方人马在搜查、追捕刺客。以您之见,这二者之间可有联系?”

步忠君捋着花白的胡子不说话。

“听说忠武侯之女遇险,许多百姓模样的男子手持棍棒聚集到了彥公子的宅园前。那些人声称,要日夜保护古小姐。”

步忠君捋胡子的动作一顿,感慨起来,“不枉古云虎善待他们一场。”

步三不解,“祖父,您在说什么?”

步忠君,“错不了。那些人定是得过古云虎恩惠的退伍兵丁。唉!可惜了一个奇才。他一手训练出来的虎狼卫至今无人能超越。如果他没有英年早逝的话,祖父早两三年便退下来了,而骠骑大将军的接棒人非他莫属。”当年,皇帝是如何的欣赏古云虎,他们几个老家伙可是看的分明。只是,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一个都去了,只剩他一个人。

他称赞古云虎是奇才,不仅是因为古云虎的军事才能,还因为古云虎有一种特别能招将士们喜欢的魅力。如今,他死了多年,他的女儿遇险,居然还有人肯站出来,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保护他的女儿。除了他古云虎,这世上估计无人再能做到这点了。

舒苑中,青舒守在芸郡主的床边,亲力亲为地照顾还没清醒过来的芸郡主。她何德何能,竟然能让一位娇蛮、任性的郡主舍身相救?

民间名医、宫中请来的几位御医,说法相同。芸郡主所受这一箭,虽然没有伤及心肝,但因箭头带有倒刺又没入身体太深,郡主又是娇贵的,好起来并不容易。现如今,失血和箭伤令郡主昏迷不醒。若今晚郡主不烧、明早能醒过来,剩下的就好办了。可要是郡主烧起来了,明早又醒不过来,那就麻烦了,而且是麻烦大了。

青阳带着青灏和洛小荣过来了。他们三个站在内室的门槛之外,由青阳代表发问,“郡主好些了吗?”

青舒闻声回头,自床边摆的椅子上站起来,走了过来,“看着还不错,一定会好起来的。”

青阳点了点头,然后把藏在身后的手拿到前头,使得他手中拿的小册子现于人前。

青舒不解,“做什么?”

青阳把小册子塞到青舒手里,“姐姐,这是你给我们写的故事册子。郡主既然喜欢,那就送郡主了。姐姐,你不生气吧?”

青舒会心一笑,摸了摸他的头,“不生气,姐姐并不生气。”她回头,看着床上躺着一动不动的芸郡主,说道,“青阳,郡主爱听故事呢!你们几个,过来,都坐到床边去。把你们知道的故事一一讲给郡主听。觉得讲不好的,照着故事册子读也可以。”

洛小荣扑闪着明亮的眼睛问,“姐姐,郡主还在睡,我们讲故事,能听到吗?”

青舒,“听的到的。你给她讲,多讲几个,她听的高兴,说不准一会儿就醒了。”

青阳他们对青舒的话深信不疑,三个人挤到了床前。可他们遇到了问题,那就是谁该讲故事给郡主听。

青阳小大人似地认真思考了一会儿,立刻有了主意。他先讲一个故事,然后青灏讲,再之后才是洛小荣。三个人轮一遍就是讲三个故事。若郡主还不醒,他们再轮一遍就是了。

看着三个弟弟排排坐了,一人抱了本故事册子,按顺序认真读的模样,青舒看的高兴,沉闷的心绪好了一些。

这时,小欢走过来,在青舒耳边低语,“小姐,公子进宫去了,要您不要担心。”

青舒颔首,守在一边看青阳他们读册子上的故事给芸郡主听。

另一边,周伯彥进了宫。他先去御书房拜见了皇帝,禀报自己刚出城便返回的理由。而后,他去往太后的宫殿。

小太监禀报过了,太后宣周伯彥入内。

周伯彥见过礼,并不等太后允许,径自入座。他的这种行为是否会惹恼太后,他不在乎。“回太后娘娘,下官出得南城门,突然遇到了刺客。当时芸郡主受了重伤,下官不得不更改行程,返回城中找大夫救治芸郡主。”他的一句下官,是在告诉太后,他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太后面有关心之色,“御医已经禀报过了。快说说,芸儿醒了没有?”

“回太后,郡主还未醒。不过,下官却追查到了刺客的身份。”

☆、No.326暗潮涌动(中)

周伯彥说查到了刺客的身份,太后一脸愤怒表情地说道,“该死的刺客,抓到了定要严刑烤打,把幕后者吐出来。”

周伯彥古怪地笑了一下,然后眼露寒光,“回太后娘娘,不用严刑考打,伯彥便知刺客是谁派来的。爹娘死后,每隔一两年伯彥便会遭遇一次刺杀。如此怪异的事,怎能不引起伯彥的注意!可是,追查多年,一直没有结果。巧的是,此次来的刺客,伯彥看着那手法并不陌生,发现刺客竟是个相识的人。”

太后娘娘的眼中沉沉的,有什么划过,却也只是一眨眼的工夫。“有人胆敢谋算哀家的孙女与外孙,简直是大逆不道。彥儿,告诉皇帝,哀家允你挑走百名锦衣护卫追捕刺客。”

周伯彥立即站起来,“谢太后娘娘恩典。”

太后脸上染上点点忧色,“彥儿,去吧!一切要小心,万不能置自己于危险之中。你若有个三长两短,哀家如何向景菲交待!”她的话说的情真意切,还拿了帕子出来按了按眼角,“众公主之中,哀家最疼的是景菲……”她一脸悲伤地当着晚辈的面哽咽起来,“你是景菲留给哀家的唯一念想,你万不能有事,知道吗?”

听了这话,周伯彥凄然一笑,“为了我娘,为了太后娘娘的关爱,伯彥定要活捉刺客的背后之人,紫衣。”

太后的神色没有任何异常之处,“哀家的外孙岂是任人拿捏的?去吧!”

周伯彥再不多言,转身,迈着沉稳的步子离去。

太后娘娘就像牵挂晚辈的普通长辈一样,一脸忧色地盯着周伯彥离去,并叹了口气,“哀家累了,要躺下歇歇。”

宫女立刻上前伺候,扶着太后回寝殿,并伺候太后在华贵的大床上躺下来。

太后一摆手,“下去吧,没事别吵哀家。”然后一手支头,闭目养神起来。

宫女全部退下,并关上门。

须臾,有个腰背佝偻的老嬷嬷出现在太后的床前,垂手而立。

太后似有所觉,微睁了眼,“传令下去,副门主犯下知情不报之罪在先、三番五次忤逆主子之意擅自行动在后,解除副门主之职,以门规处置。”

腰背佝偻的老嬷嬷沙哑着声音应了一声,“是。”而后转身要走。

“等等。”太后叫住人,“通知右相,可以行动了。”

“是,主子。”老嬷嬷又应了,没有离开,等着主子做下一步的指示。

“哀家让你找的人,可是找到了?”

“回主子,找到了。”

太后淡淡地问道,“可是确认了身份?”

“这……”

“说。”

“回主子,经过多日搜寻,在崖下找到了一具尸骨。据门主推测,该尸骨应是女子,且是自高处坠落而亡,死了至少有六年之久。尸骨身上有些遗物保存还算完好。如左手腕骨上的玉镯,只是刮花了,没有碎。右手腕骨上空空如也,怕是另一支玉镯在坠落时碰到山石摔碎了。尸骨旁发现的一对金耳环完好无损。还有些衣料碎片,经过常年的风吹雨淋与日头暴晒,早已失色并破碎。拿去给有经验的老者看过,老者言不是普通衣料,应是非常名贵。离尸骨一丈左右远的地方,发现了残缺不全的玉佩一角。左近杂草中,还发现了一支金钗,样式与六七年前宫廷中颇流行的样式相同。根据以上种种,门主的意见是找到了主子要找的人。成大人的意思是,不能断言,还要再搜寻一番。”

“呈上来。”

佝偻的老嬷嬷一愣。

“发现的首饰,可是带来了?”

佝偻的老嬷嬷这下懂了,“回主子,带来了。”然后忙在身上翻找,很快从身上取了一个小布包出来,捧在手中。

太后在床上坐了起来,示意拿过来。

佝偻的老嬷嬷将小布包打开,露出面里的一只玉镯、一对金耳环、一支金钗、几片碎布片和残缺的玉佩,双手捧至太后面前。

太后不觉晦气,反倒仔细看躺在小布包中的首饰。突然,她眼泛泪光,一挥手,示意佝偻的老嬷嬷将东西拿开,“看着像是她用过的东西。听成大人的,再搜寻几日。若无收获,让人撤了。”

老嬷嬷佝偻着身子,应着,把小布包收了起来。

太后重新躺回床上,“下去吧!副门主的事,抓紧时间。”她自是不会让紫衣落入周伯彥之手。

佝偻的老嬷嬷无声无息的退下。

偌大且华丽的屋中只剩太后一人,安静的让太后突然生出身在旷野中的错觉来。她闭了闭眼,再睁眼时,眼角有泪珠溢出,顺势滚落。她喃喃自语起来,“景菲,若你乖些,一切听哀家的,便不会有那许多的伤心事。你怪哀家心思狡诈,一心为皇帝而不顾你的意愿,你竟是舍了哀家要独自去快乐度日。哀家怎能不伤心!为了帝王霸业,为了能让你皇弟成为杰出的帝王,哀家做了多少事、杀了多少人?你怎能挑拨是非,破坏哀家与皇帝之间的信任?”

“景菲,你是哀家最宠爱的公主,是令哀家骄傲的公主。你本应伴在哀家左右,陪哀家为皇帝保驾护航,可你……哀家并非铁石心肠,无论你犯任何过错,哀家都能原谅,绝不会斩断你的生路。若是你肯回头,若是你肯……”

太后一脸凄楚地坐了起来。她下床,在屋中慢慢地走,一圈儿又一圈儿地走,嘴里时不时低低地念一声景菲。华丽的宫殿,一个又一个舍她而去的儿女,个个头也不回地走掉了,这是为何?

景菲走了,宁可跳崖也不肯回来与她一同辅佐皇帝。皇帝怨她,将景菲的死全部算到了她的头上,再不肯好好与她说话。景阳疏远她,她不派人去宣,景阳根本不会进宫拜见她。老十三原本很听话,渐渐的,进宫拜见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每命人叫过来,他总是低着头,一副很怕她的样子。老六很好,一直很听话,直来直往的从不跟她玩心眼儿,如今,只因她气怒之下骂了他一回草包,他再不肯主动进宫请安了。

十六岁入宫至今,经历了无数风雨,最终从贵妃一跃为太后,一路的辛酸无人懂。皇帝和她有了隔阂,不再是一条心,处处防备于她。在这寂寞的深宫之中,她居然连一个能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景菲,若是景菲在就好了。皇帝,还是那个听她话的皇帝就好了。可是,她最在乎的两个人都伤了她的心,个个背弃了她。她觉得悲哀。悲哀之后,便是不甘。

她停下圈转儿的脚步,昂首挺胸地立在那里。她是大安史上功绩最为卓著的太后。她以贵妃之身,绸缪一切,让儿子成为太子,再一路劈荆斩蓟地杀开血路,将儿子扶上帝位。先帝懦弱无能,没有她,大安便没有如今的开明君主,没有如今的康泰盛世。

她必须掌握一切,必须控制住所有局势,这样才能让皇帝儿子成为大安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一切的牺牲都是值得的,任何阻碍她前路的人,必须消失。她不是普通的母亲,她是天下苍生的母亲,是帝王的母亲,她要一切以大局为重,她是对的。

想到此处,太后觉得堵在心口的郁结之气立时消散大半,整个人舒爽了许多。“来人,请国师。”

半个时辰后,一位头发花白、身穿道袍的老者颤巍巍地被请到了太后的宫殿中。

老者满脸的褶子,眼皮子耷拉着,看上去睁眼都有些费劲的样子。

太后雍容华贵地坐在首位之上,请了老者入坐后,一脸平易近人地问道,“国师近来可好?”

老道士眼皮并不抬,“回太后娘娘,贫道只是个普通道士,万不敢以国师自居。”

“国师太过谦虚了。国师肩负大安荣辱兴衰之命运,乃是大安神使。今日请国师来,哀家有一事要请教。”

老道士不言语。

太后也不生气,自顾自地说道,“有人说,两年内大安会迎来一位神女。帝王得神女,则一统天下。国师,此等传言可是真?”这一统天下,自是指打下周边所有国家,将临国全部纳入大安版图。

老道士的眼睛完全闭上了,“回太后,此等传言当不得真。这是有人在妖言惑众。”

太后听了,眉头微皱,“国师的意思是,没有神女?没有一统天下?”

“回太后,没有神女。”至于没有一统天下这种话,他不敢说。这位太后,笑里藏刀。一个不甚,便会丢了性命。

太后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让人送老道士回去。老道士被送出宫不久,便失踪了。太后听闻消息,拍案而起,吩咐人赶紧派人去找。

与此同时,失踪的老道士在一座废弃的大宅子里醒来。周围没有一个人,老道士喊了半天也没人应声。他却表现的一点都不紧张的样子,颤巍巍地在大宅子里走。他发现,厨房留有米面等食材,而大宅院的前后门却是紧闭的。他明白了,这是有人不允许他出去,要他在此处呆一段时间。至于会不会要他性命,不得而知。

周伯彥正在等消息,有个身穿斗篷不露面容的高大男子出现。男子单膝跪地,“属下见过公子,事情办妥了。”

☆、No.327暗潮涌动(下)

天色暗了下来。忙活大半天的周伯彥一直没得空回舒苑,晚饭也来不及吃一口。他心里盘算着,再进宫一趟,事情就安排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不必他出面,各方势力自会各显神通地斗上一场。如此,他就可以回去安心陪青舒了。到了宫门近前,他见有几辆马车先他一步停在宫门外,且正有身穿官服的几位大人要迈进宫门。

马蹄声引来这几位大人的注意。他们回头,见是周伯彥,竟是个个停下来,一副在等周伯彥的模样。

周伯彥的性子虽然清冷,但不是那种高傲而目中无人之辈。他从不在人前失礼。他隔着一段距离下了马,把缰绳交给了顾石头,而后大步走至这几位大人跟前,一揖,“周伯彥见过各位大人。”

五十多岁的左相慕容恭笑的一脸慈祥,“彥公子此来可是要面圣?”

周伯彥恭敬地回道,“正是。”

年近六十的右相左思明一脸欣赏之色地盯着周伯彥,“都说彥公子丰神俊朗,乃是与大安第一才子齐名的第一公子。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时隔五六年,他这是第一次与周伯彥碰上。

周伯彥脸上没有被夸赞的喜色,亦无不悦之色,非常淡然地回道,“多谢右相大人的赞誉。”他面前的这几位都是大安王朝的重臣,除了常驻边疆的古大将军,其他俱是浸淫官场多年的老狐狸。在这样的场合,谁要是信了从他们嘴里吐出的夸赞之语,那只能说那个人还太嫩了。

辅国大将军古寿,即古瑞星的爹,年近五十却不显老态。古铜的肤色,身材高大魁梧且精神头十足。往那里一站,武将的气势尽显,威风凛凛的。古瑞星既然是美男子,古寿作为古瑞星的爹,长相那还用说!年轻的时候,古寿也是迷倒无数佳丽的英俊小伙子,肤色和现在的古瑞星一样白净的很。是多年来的战火、硝烟、边关的风霜褪去了他白净的肤色,峥嵘的岁月塑造了如今沉稳内敛的他。不过,他的沉稳内敛也是分人的。他大掌一抬,大力拍在周伯彥的后背上。

周伯彥面不改色地喊了声古伯伯。

古寿哈哈大笑着收回手掌,“不错,跟老子想的一样,长的够结实。”他评价年轻人的标准和别人不同。在他嘴里,中肯的评价便是够结实或够男人;否定的评价是纸糊的或怂包。因为六小子跟周伯彥要好,他在六小子的婚宴上远远的看了周伯彥好几眼。只是当时太忙,他也没顾上把人叫到身边去说话。如今得偿所愿,他高兴的很,笑的肆意。

头发半白、面色红润的洛尚书不顾身份,拿小眯缝眼白了古寿一眼,“老了老了,没轻没重的。好在彥公子受得住你那一下,换作我家孙儿,早让你拍散架了。”

古寿不顾身份开起了玩笑,“我说洛尚书,你这身子再圆下去,可就要被拿到蹴鞠场上当球踢了。”

洛尚书也不生气,笑骂一句老不死的,提醒大家该进去了。敢让皇上久等,活的不耐烦了不成?

从辈份上论,周伯彥是晚辈。从品级上论,周伯彥可是差着他们一大截。因此,周伯彥请四位大人先行,自己落后几步跟在他们身后进了宫。来到御书房外,当值的小太监告诉他们,皇帝让他们暂且等着。御书房外已有先他们到来的几位大人,两相、一将和一尚书便过去,与那些大人站在一起等。

周伯彥没跟这些大人一起等,而是告辞离去,在华贵妃处找到了皇帝。

十一公主正坐在皇帝的膝头上撒娇。见到周伯彥,十一公主鼓了小脸,自动从皇帝的膝头滑下来。华贵妃带着十一公主出去,并把自己殿中伺候的宫女太监全部带出去。

皇帝一挥手,随驾的太监也退下了。屋中只剩舅甥二人。皇帝似乎知道周伯彥因何而来,“布置好了?”

周伯彥回道,“布置好了,只等有人耐不住性子往里钻了。”

皇帝颔首,并说道,“太医来报,郡主醒了。”

周伯彥听了,面露喜色,“太好了,郡主总算是脱离危险了。我这就回去看她。”然后作势要走。

皇帝却道,“急什么?舅舅问你个事儿。”

周伯彥停住,“舅舅请问。”

“楚国九公主的美名传遍各国,如今楚国有意送九公主至我大安和亲。彥儿,你一点都不心动吗?舅舅知你钟情于古家小姐。若你喜欢,舅舅作主将楚国九公主赐婚与你,古家小姐则立为侧室。你别多心,不是舅舅看低了古家小姐,而是从身份论,公主与臣女的份位必须如此定。名分是给外人看的,你心中偏重谁,关起门来谁知你的家务事。”

周伯彥想也不想便拒绝了,“彥儿知舅舅是好意,舅舅恨不能将全天下最好的都送与彥儿。彥儿也知楚国九公主的美名并没有掺假,她的确拥有闭月羞花之姿,亦是位才智不下于男子的奇女子。只是,彥儿心里唯有阿舒,即便有仙女下凡,彥儿的心也装不下了。”

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笑道,“你这执拗劲儿,也不知随了谁?你的心意舅舅知道了,自会回了那边。你且忙去吧!御书房外还有几只老狐狸等着舅舅拾掇呢!”若不是楚国那边点了彥儿的名,他定不会问这种问题。

周伯彥告退,离宫回舒苑。

周管家见公子回来,便一路跟前跟后的问,在外边午膳用的好不好,晚膳用了没有等等。

周伯彥不提午膳,只说晚膳还没用,肚子很饿。

周管家一脸心疼地絮叨了几句再忙也不能饿着,然后匆匆跑去了厨房,亲自盯着厨子炒菜、煮热汤面。

周伯彥本打算先看过芸郡主,再去青舒那边的。他进了春院,就见六王爷站在院子里正在指挥人进进出出的搬东西。他不解,走上前,喊了声六王舅。

六王爷没好气地哼了一声,“你小子,不可靠。本王要住这里,亲自保护芸儿的安全。”

人是在他眼皮子底下伤的,又是为了青舒伤的。周伯彥自然不敢有异议,任六王爷折腾了。他见安顿芸郡主的主屋里的油灯亮着,问道,“六王舅,郡主这会儿是否醒着?伯彥想进去看看。”

六王爷一摆手,“明天吧!芸儿刚睡,古小姐也要回去了,你就别进去了。”

正说着,青舒带着丫鬟从主屋出来了。于是,周伯彥和青舒拜别了六王爷,一边走,一边说话。

“郡主在午后未时左右清醒过来了,吃了一碗黄米粥,人精神了不少。御医每隔半个时辰把脉一次,要我们不要担心,说接下来主要就是慢慢将养的事。”青舒说罢,侧过脸,看了他一眼,“六王爷怕我们照顾的不够精心,从王府调来了两个婆子、四个丫鬟。六王妃带着普世子他们也来过,说什么时候郡主能移动了,什么时候就把郡主接回王府照顾。”

周伯彥没有异议,说六王爷怎么安排,他们怎么配合。

说话间两人便进了冬院。青阳、青灏和洛小荣还没睡。隐约听到院中有周伯彥的声音,他们三个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喊着哥哥。

大家进了屋,围着桌子坐了,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不多时,周管家亲自带人把四个炒菜、一碗热汤面送了过来。周伯彥午饭也没吃,只是用两块儿点心垫了一下肚子而已,此刻是真饿。他在青舒他们八只眼睛的注视下,快速且不失优雅地将送来的面和炒菜吃了个七七八八。

碗碟撤下,青舒让青阳、青灏和洛小荣洗漱了,然后看着他们躺进自己的被窝里,要他们闭上眼睛睡觉。她担心弟弟们经历了白天的事,晚上会做噩梦,于是吩咐人屋中的油灯要留一盏,要保证它照明到天亮。她还吩咐伺候的小厮不要睡的太死,多注意少爷们睡的是否安稳。

这边安排好了,她和周伯彥从冬院出来,在秋院门口道了晚安。青舒进了自己的秋院,走了六七步,回头,却见周伯彥还立在院门前,没有走。她轻声细语地问,“你都累了一天了,快些回去歇着。”

周伯彥看着她的眉眼,想到射向她的箭,心里一阵后怕,“我不累。外边冷,你快进屋去。看着你进屋了,我再回去。”

青舒迟疑了一下,返身走了出来。她立在他身前,抬头看了他片刻,主动牵了他的手,拽着他往自己院子里走。

周伯彥的嘴角现出笑弧,反手握紧她的手,跟着她进了她的屋子。

平日里青舒总说晚上喝茶水不好,丫鬟都记住了。小娟端来两茶碗的开水,小鱼伸手从托盘上取下来,给周伯彥和青舒摆上,然后跟小娟一起退了出去。

待热气稍散,青舒抿了两口开水便罢。

周伯彥一直在外边忙,茶水也没正经喝上,这会儿倒是觉得渴的厉害。他喝了自己那碗水,还把青舒剩的大半茶碗的水也给喝了。

青舒面上一红,低声问他要不要再倒一茶碗水。他说不用,伸手向青舒,意思是让青舒到他跟前来。

青舒没应他,从桌上的果盘中取了一颗橘子,低头剥了皮,又把果肉一瓣一瓣地剥开,再伸手递给他。

他笑,低声说道,“你喂我。”

青舒听了,白了他一眼,“不吃拉倒,我自己吃。”她说着,离开所坐的椅子,走到软榻跟前,并坐在软榻上将一个橘瓣放进嘴里秀秀气气地吃。

他追了过来,挨着她坐了。见她正要把另一个橘瓣放进嘴里,他忙从中拦截,抓着她的手,把她手里的橘瓣吃进了自己嘴里。她又要躲去它处,他忙把人拽了回来,按在腿上,搂着她的腰跟她低语,“若是明日醒来,睁眼你便十八岁了,那该多好。”

青舒自然是听懂了他的意思。她十八岁了,三年孝期就过了,便可以谈婚嫁之事了。可是,武木兰的警告又不能不放在心上。她得满十九岁才能嫁他。只是不知到那时,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否如今天一般?还要三年,他等的了吗?

见她失神,他关心地问道,“怎么了?”

她在他的臂弯里抬头,盯着他的眉眼,轻声说道,“遇见你,真好!”

他听了,眼睛一亮,“阿舒。”

她咬了咬唇,把手里剩下的橘瓣往他嘴边送。

他高兴的不得了,一个不剩地吃完,要求她再剥给他吃。

她低声笑言,“想的美。”然后窝在他怀里,闭上眼睛再不肯说话了。时间悄然流逝,慢慢的,她的呼吸变得平稳而绵长。她,睡着了。

她也是平常女子,今日经历的惊险,说不害怕是假的。再加上芸郡主昏迷着,他又出门去处理刺客事件老半天没回来,她表面上看着很镇定、沉稳,实际上很害怕。怕他出去遇到危险;怕芸郡主醒不过来;怕刺客不死心卷土重来……

她害怕的事情没有发生。芸郡主醒了,他安全地回来了,刺客暂时没敢再来。他就在她身边,她很安心,整个人也放松了下来。而紧绷神经的人放松下来的结果是,无忧地睡着了。

周伯彥没想到她这样就睡了。有心抱她到内室的床上去,又担心会惊醒她。就这么坐着吧,她着凉了怎么办?他一时拿不准主意。

“小姐,公子,天色晚了,各自回房安歇吧!”门外,小娟一脸紧张地提醒。她和小鱼可是小姐忠实的丫鬟,自然不想自家小姐坏了名声。她觉得适时的提醒是必要的,可不能让公子在小姐房中呆到太晚。

周伯彥的脸上没有任何不悦之色,“进来。”

小娟答应一声,推门进来。她看到自家小姐被彥公子抱在腿上的模样,一愣。脑中有相似的情景闪过,她立刻低头。

“阿舒累了,睡着了。你们手脚轻些,拿条被子过来,再拿个枕头。”他想好了,与其把她抱到内室的床上惊醒了她,还不如手脚轻些,把人安置在这张软榻上。炭盆烧着,被子盖着,屋里很暖和,冻不着她。

小鱼不知所措地立在那里。

小娟的适应能力却是不一般。她回神,二话不说进了内室去,很快抱了一条被子、一个枕头过来。她先把枕头摆好,然后抱着被子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