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刑部大娄尚书进宫向太后请安。

皇帝这些日子形容清减脾性浮躁,太后暗忧在心头,日日思忖如何从后宫中寻出良方来替皇上宽解。大娄尚书进宫时太后正在细问小太监皇上这几日晚上的动静,听见传报后心里倒喜了一喜。来个娘家人说说话,且松半日的心。

不过来的是大侄儿不是小娄尚书,太后略有遗憾。

太后的两个侄儿大娄尚书娄予省和小娄尚书娄予明,一个城府一个轻浮。太后和天下的长辈异曲同工,嘴上总夸那个稳重的,心里却向着滑头的。两位侄儿去向太后请安时,大娄尚书从来矩礼进退,恭谨有度,不像小娄尚书时常说个逸闻趣事给太后解闷。太后闲话时曾与其兄如是说:「予明年少,难免浮了些,等几年一过年岁大了自然稳重。倒是予省,年纪轻轻就锁着眉头满面劳牍,衙门里哪有这么事情要他操心,官未二品便此副模样,三公宰相可还怎么活。」

果然,太后道了允见,小太监去传话,片刻后,大娄尚书进殿,凤椅前数尺循礼跪拜,太后尚未开口问娘家一切可都安好,大娄尚书抬起一张心忧天下的面孔道:「娘娘,臣有要事,需单独向娘娘禀报。」[之梦论坛]

太后屏退左右,垂问何事,大娄尚书从袖子里拿出一副对联恭敬呈上。太后抖开看了看,道:「哦,当是什么事儿呢,一些笔墨小事。读书人偶尔发酸写些牢骚句子,睁只眼闭只眼粗粗一罚就算了,别在这上头太较真,当真要造反的就不会这样写了。」

大娄尚书道:「娘娘凤察细微宽厚仁慈,但娘娘可知道,写此对的人是哪个?」太后道:「难道此人还有些来历?」

大娄尚书道:「此人叫程适,太后约莫听说过。当年在民间救出睿王且同住了一年的两个孩童,其中一个就是他。他与当年的另一人顾况去年明经科同中了末榜,曾在秘书监做过楷字。后来约莫因睿王举荐,皇上将顾况赐封为蓼山知县,赐程适为吕先军中掌书。」太后的一双蛾眉微蹙了蹙:「你这副对子,竟是从蓼山县得的?」

大娄尚书躬身,「正是。此对是蓼山县衙的师爷献来,臣已派人取程适在楷书阁的笔迹核对过,确实无误,吕先将程适派至县衙做知会文书。」太后沉吟,娄予省上前一步,低声道:「而且据臣所知,吕先去蓼山县时,睿王殿下亦化名随在军中。蓼山县衙内新近住着位窦公子,据说与睿王殿下形容相仿。」太后默声不语,片刻道:「你已在查着了?」

娄予省再躬身:「是,臣已派人去军中拿程适回刑部。」

太后道:「也罢,你就先查着吧。此事哀家去和皇上说。」

大娄尚书奉命告退,继续撤查。

一日后,查到了程适和顾况的两位师父刘铁嘴和宋诸葛,得知两人一个说书,一个算命。

再一日后,娄予省禀报太后,近日京城小儿游戏时常唱一首歌谣,「新年初,月弯弯,弯弯待十五,十五话团圆。灯笼满城挂,烟火天明前。」

又一日,娄予省再禀报太后,程适与顾况与程太师和吕太傅分别同乡且同村。

等到了正月初十,太后方才觉得该让皇上知道。再传娄予省进宫,将对联与卷宗同时呈到恒爰面前。恒爰听着娄予省与太后陈述,一面将对联卷宗一一打开,御书房外天已尽黑,雪落如絮。程适正在尚川城内的火炉边喝小酒,顾况在县衙内看卷宗,司徒暮归陪着恒商在蓼山县的客栈里小酌。

司徒暮归道,韩湘子诗赠韩昌黎,言他雪拥蓝关马不前。行不得退不得,踯躅难进,当是最无奈时。

恒商便握着酒杯道,其行一路,漫漫迢迢,一夜风雪阻却蓝关,半生皆过,望雪但醉又如何。

仰头又灌了数杯,再看窗外。司徒暮归瞧着他,良心微现,有些自责。司徒大人平生有个小毛病儿,自己也管不大住。看见某人有个小疮疤,总忍不住伸手去揭一揭。

恒商那日求他陪自己出了县衙,不想见顾况,又舍不得离开蓼山县,只在客栈里住着,饮些伤情小酒,再遥望蓼山县衙,聊以度日。他喝酒司徒暮归必要作陪,陪酒的时候总忍不住放些应景的话出来,引得恒商触情一醉。于是乎一揭一醉再一醉一揭,数天就这么过了。

赵禁卫长带着密禁卫们潜伏在客栈中,将这几日的情形一一详记:睿王殿下和司徒大人同进同出,饮酒谈诗,司徒大人每每服侍殿下安歇。

娄予省将这几日查探一一详述完毕,恒爰阖上卷宗,大娄尚书叩头道:「此事干系社稷,皇上明鉴。」

太后道:「皇儿,此事当谨慎处置。」

恒爰将卷宗拢在手中,道:「朕都已经明白了。」望着娄予省,一字字道:「卿说了这一堆,又拿了这些东西,无非是想告诉朕,睿王要谋反,抢朕的龙椅。吕先是合谋,太师和太傅都是幕后主使。睿王是太师太傅十几年前就留下的一颗棋子,布局数年,这次去蓼山乃是去勾结江湖帮派和草寇。程适的这个对儿是造反的暗语。造反的时间就在正月十五半夜。朕说得对不对?」

大娄尚书再叩头:「皇上英明睿智。」

恒爰道,「只是那首小儿唱的歌谣,朕没瞧出什么啊。」

大娄尚书道:「皇上,那支分明就是逆谋歌谣。据查将那程适和顾况养大的两人,一个在京城说书,一个在京城算命,歌谣之源可想而知。弯弯待十五,是说等到十五那天。灯笼满城挂,元宵的灯笼就是逆贼的暗号。烟火天明前,时辰就在天明之前。而且…」

恒爰含笑点头:「而且睿王昔年在皇子中行十五。解得好,朕竟一向疏忽了,卿是如此一个妙人。依卿的意思,此事当如何处置?」

娄予省道:「虽证据尚不确凿,但事关社稷,依臣愚见,可让吕先带军先在京城二十里外驻留,只让吕先单骑入宫,再派人代掌其军。元宵那日且看城中动静。臣听说太傅府上有人从江南松了几盏花灯,太师与睿王殿下府中俱有此灯。」

恒爰道:「睿王府和太师府太傅府门前一挂起那灯笼便抓?」娄予省不言。

恒爰含笑再点头:「计献得妙。那灯笼,吕先也呈给了朕两盏,朕正准备元宵晚上在乾清宫里挂一挂。娄尚书是不是连朕一起抓了?」

娄予省顿时大惊叩头不迭:「微臣不敢!微臣不敢!」

恒爰将卷宗往桌上一丢,冷笑道:「不敢!?娄尚书的胆子不小,怎么还道不敢。区区一个对联,穿凿附会,将太师太傅大将军连朕的亲弟弟一遭都扣成了逆贼!你既当此是大事,查了这些时日,怎得到今天才来禀报朕!刑部的无头案堆塌了房梁,你倒在此事上下工夫!」

娄予省脸色蜡白,只管磕头。

太后开口道:「皇上这是在训斥娄尚书还是训斥哀家?此事是哀家让娄尚书去查的,也是哀家吩咐过几日再告诉皇上。皇上若要撒气,只管拿哀家撒,别怪错了主儿。」

恒爰这些日子心中火气正炽,娄予省恰在此时撞在箭靶前,太后一句话却将恒爰一堵,只得按捺火气道:「母后怎的这样说?只是太师太傅吕先,皆为重臣,一干证据,尽是攀附。睿王是朕唯一的手足,单凭此就定罪谋逆,委实可笑。」

太后道:「哀家知道皇上宽厚仁慈,哀家也望此事乃是附会,但如今娄尚书这些证据,皇上说当不得真,又能说它是假么?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防患未然,何妨一查。清者自清,若真不幸中了那万分之一二的可能,便关系社稷安危。这样吧,皇上只将此事情算在哀家身上,若娄尚书查错了,哀家愿代他受罚,太师太傅睿王处,一一请罪。」

恒爰被噎得血气翻涌,一时又无可奈何,只得苦笑。太后得偿所愿,回寝宫安歇。

娄尚书领旨继续徹查,有太后做保,越发要将证物收集齐备,人证物证两确凿。一面等王经训的消息,一面下密令将刘铁嘴和宋诸葛缉拿归案。

但娄尚书此案抓人颇为不顺,明明行事严密,偏偏刘铁嘴和宋诸葛不知从哪里得了消息,竟然跑得无影无踪。查来查去,最后得知乐风观外摆面摊的桂花嫂与宋诸葛关系不寻常,于是将桂花嫂抓进刑部大牢,开堂审问,桂花嫂只说不知道,动刑,依然不知道,再动刑,还是不知道。审了三四日,年过半百的老妇人哪能禁得住这样折腾,挣扎着最后两口薄气骂道:「你们这些狗官,除了剥皮就只会冤枉好人,朝廷若垮了,也是被你们弄跨的!皇帝瞎了才让你这种人做官!老天有眼,早晚给你报应,天雷轰死你,天火烧死你,阎王的油锅滚你,你家代代生女做婊子生儿子没把!」

大娄尚书脸色青绿:「兀那妇人,满口秽语,大逆不道!」一拍惊堂木,「上刑!」

桂花嫂一句话也喊不出了,残着半口没咽完的气被拖到城门口绑在柱子上示众,干瘪老太太变成干尸,寒风一吹,动来动去,玩耍看热闹或路过的孩童颇有几个被吓出了失惊症,尿了好几年床。从此后大人吓唬孩子多了花样——「闹,再闹,干尸老太婆半夜来抓你!」

刘铁嘴和宋诸葛此时已到了京城数里外的小山村里,刘铁嘴还在打趣宋诸葛,老树碰见的老桃花还是朵救命的花。若不是寡妇的面摊有个老主顾在刑部当差,两条老命就只要喀嚓了。宋诸葛摇头晃脑道,那个当然,她说卖完再一天的面,算算也该赶过来了,到时候老夫天天吃面,偶尔也分你一碗儿。

王经训没拿到程适,猜测程适回蓼山投奔同党,于是快马加鞭,赶向蓼山县。

恒爰身边尚有密禁卫可以差遣,命其携带密旨连夜赶往蓼山县,再飞书传旨赵谨吕先,务必护送睿王殿下回京,刑部人等不得随近。

蓼山寨的探子也赶在去蓼山县衙报信的路上。[之梦出品]

段雁行及玉凤凰替程适安排流亡江湖路,程适道:「多谢,但兄弟非再回趟蓼山县不可,我和顾况从小就是一条绳上栓的两只蚂蚱,我出事一定牵连他。劳烦段兄快去京城救我的两位师父。」

第二十一章

正月十三,蓼山县的小县衙很热闹。

顾知县开堂审理上任来第一桩大案。县城大户卢员外家儿子女婿过年吃酒不和,陡生间隙,吵嚷数日,闹至要分家。卢员外劝解不成,急且气,气且堵,终将一块痰堵在喉咙,一口老气没上来,呜呼了。卢员外共有一妻一妾一女一婿一子,一窝蜂闹到县衙来,抢着击鼓喊冤枉。

妾和子扯住婿,说他图谋卢家家财害死丈人。

卢夫人与女婿揪住卢家儿子,要告他忤逆不孝气死亲父。在大堂上打成一团,又吵嚷着要分家产。都请青天大老爷明断。

青天顾大老爷被吵得头晕眼花,两位卢夫人吊起嗓子,哭得跌宕起伏,顾况双耳嗡嗡做响,一拍惊堂木,「肃静!」两位卢夫人且住了一住,将嗓子压了一压,继续抽噎,「顾大人,您——要为民妇做主,老爷他走得冤——」

顾况瞧着堂下,十分没有主意,耳中正轰鸣时,侧旁忽然有人道:「出了要紧事,快随我到后堂。」

顾况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侧抬头一望,眼前的人竟是恒商,情不自禁傻了。

恒商神色急促道:「快退堂!」

顾况懵懵回身坐正,道:「卢府一案干系重大疑点甚多,待详查两日后开堂再审。」再一拍惊堂木,「退堂!」

卢家人头还未磕下去,知县大人便被人扯住袖子,迅速向后堂去。

顾况又见到恒商,心中五味杂陈,尚未来得及想恒商神色焦急所为何事,为何能径直闯到堂上来,人已出了角门,一干衙役都对着院中的一人跪在地上,顾况大惑望去,那人正向这边望来,却是司徒大人,甚是反常地神色凝重。

恒商道:「什么也莫问,到书房再说。」迳自向后院去,司徒暮归向地上的衙役们道了声「都起来吧」,随着恒商向后院。

顾况一肚子疑水翻江倒海,匆匆进了内院。一路上未看见丫鬟小厮,到书房门前,顾况在先,伸手去推房门,刚推开一条缝,门内伸出一只手来,扣住顾况手腕,将他一把扯进门去。恒商大惊,一掌挥出,闪身进门,门后一人正笑嘻嘻对着顾况咧嘴:「小幺,是我。」

司徒暮归也进书房来,反手将门扣上,恒商道:「程适,出了如此大的事情,你还敢回蓼山县。」

程适露着牙齿道:「没办法,我若跑了顾况一定遭殃,怎么着也不能留他一个,大家要跑路一起跑。」扒住顾况肩头,「谁让咱俩从小到大,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恒商冷然不做声,顾况终于得以问道:「究竟出了什么事情。」恒商望了一眼程适,程适低下罪魁祸首的头,「说起来…」

司徒大人轻声道:「此事紧迫,还是简略一说吧。」看了看程适又看顾况:「程掌书写的那幅对联『天地云开共祥瑞,江山日晓待盛妍』 ,被人以有逆谋之意告到刑部。刑部派人来拿程兄,恐怕顾知县也脱不了干系。」

恒商冷冷向程适道:「房梁上的两位和你是一道来的吧。」程适抬头看了看顶梁,心道睿王的眼倒尖:「是,两位江湖上的兄弟。都是好身手。」

恒商道:「那便好,不拘哪帮哪派,先在江湖上找个安身之处,避开一时风头。千万…」话说到一半,踌躇了一下,却咽了,转眼去看顾况。

顾况陡然听到这件惊天事,正在木然中。恒商望着他,想携他手,终还是缩了回去,取出一张纸放进顾况手中,「刑部的人可能一时三刻便到,你同程适快走。」

程适拧着眉毛斜眼看去,觉得有些不对劲。顾况将手抬起来瞧了瞧,那纸原来是张银票,便折了一折,道:「你让我和程适走,要替程适顶缸么?」

恒商神色微动,顾况苦笑:「殿下把我顾况当傻子么,告程小六谋反,他一条光棍无权无势,拿什么造反。一定告他背后有人主使。」

程适晃头道:「不错不错,小幺,果然你我心有灵犀所见略同,都一眼就瞧出来了。我本以为告我背后的主谋是吕小面瓜。刚才见殿下对顾小幺那场相送戏才晓得,原来攀上了殿下。哈,我这个靠山不小!」向房梁上抱一抱拳头:「两位老兄对不住,请你们先回寨中去吧。」围着顾况踱了个圈儿,「顾知县,我人在这里,你喊人来绑吧。」

顾况瞅着他沉默片刻,转身向房门去,恒商的神色已是变了又变,道:「这是做什么!」

程适叉起膀子,「殿下,我程适虽不算个好人,好歹也是个爷们,一人做事一人当。若殿下小吕因为我一副对子给牵连了,千古罪人的名声我可担不起。」

顾况木着脸道:「自作自受,如今也只好绑了你,道是殿下拿的,一应麻烦都没了。」抬手去开门,一直做壁上观的司徒大人忽然伸出一臂,将顾况拦住。

司徒暮归笑道:「两位的作为在下佩服得紧,但此事若能这么容易了解,办事的也不叫朝廷了。这桩事到如今说不上谁因谁果,其实并不是对联的错。对联不过是个引子。即使没有对联,天长日久,也会另生出个把柄来。此事既然起了,自有一番动荡,程掌书能不能拿到,却是小事情了。」

程适与顾况皆对朝廷政事一窍不通,听司徒暮归的话都云雾重重。恒商再向顾况道:「慕远说得已很明白了,趁刑部的人未到,你与程适快走!」顾况心中火燎油烹,若走了,不仁不义。不走,可能反做累赘。

程适道:「怎么能走!司徒大人说得再有道理也不能走!」耸一耸肩头,「我总是主因吧,连累旁人上刑堂我跑路自在这事我做不出。」恒商再叹气,司徒暮归轻叹道:「现在想走也走不了了。」

只听一阵嘈杂由远及近,脚步纷乱,兵器哗然。有人大声道:「本官乃刑部主事官王经训,奉命缉拿逆谋疑犯。本官已布下天罗地网,逆贼速从房中出来投案!」显然衙役小厮已将一干人都进了书房一事告之了王主事官。

王经训快马加鞭赶到蓼山县,立刻英明神武地冲进县衙,随手抓起一个门房询问,得知方才有人举着皇上赐的令牌进了县衙,此时正和顾知县在书房。王经训来时,大娄尚书已有暗示睿王殿下与此事有干系,于是王大人英明地断定大鱼在书房中,遂将书房团团围住,上前喊话。上句喊完,停顿片刻,继续喊道:「半炷香后本官便命人进去搜,逃脱无门,还是速速出来。」

恒商冷笑,「王经训好大的胆子,他此时该知道本王在房中,程适还未审过,已将本王定成逆贼了。」

司徒暮归轻笑道:「人皆有糊涂处,不过个人的糊涂不同。其实殿下当听臣的劝告,只让蓼山的探子来报信。可惜殿下话未听完就匆匆赶过来。殿下是,这两位是,皇上也是。带得臣也想糊涂一回。」抬头向梁上,「借两位的兵器一用。」梁上的两人面面相觑,扔了一把匕首下来。恒商程适和顾况都大惊,恒商道:「慕远你…」程适道:「司徒大人,原来你也会两下子,难道你想带兄弟们杀出去?」

司徒暮归接住匕首,「事已至此,只能无奈中寻个不得已。」转眼向顾况:「顾知县,你将这位程兄看住了,在房中万万不要出去,待没有动静后快些和房梁上两位离去。事关大局,切记。」

顾况第一次见这位司徒大人冷起面孔说话,竟有一股高高在上凛然之气直压过来,不由得恭恭敬敬点头道:「好。」

司徒暮归拔出匕首,架上恒商的颈边,没奈何地笑了笑,「殿下,暂时得罪片刻。」

王经训在院中等了片刻,又喊道:「时辰到了,再不出来本官即刻下令…」

书房中传出一声,「且慢。」声音不大,院外的人却都听得清楚明白。

王经训明知房中的人可能是睿王,仍然一口一个逆贼,其实心中颇有些忐忑,听见这声且慢,忍不住瑟缩了一下,只见书房门慢慢打开一条缝。王经训手中渗出冷汗点点,忽然倒抽冷气,撑起了眼。

睿王殿下的脖子上架着一把匕首,缓步出门。而那位敢把匕首架上王爷蛟颈的狂徒,依稀仿佛,十分像是皇上心爱的司徒大人。

睿王殿下,众人都认得。司徒暮归大人,众人更都认得。所以王大人和刑部的众人都成了木鸡,一动不敢动。不晓得这两位在唱哪一出。

王经训只知道睿王在蓼山县,并不晓得司徒大人也在蓼山县。王大人装做不知情对睿王殿下喊了半天逆贼,此时眼前却金星乱冒。司徒大人的刀怎么会架上睿王殿下的脖子,他又应该说什么好。

场面很吓人,王大人很恐惧。

毕竟出身刑部,王大人抖起仅剩的肝胆,很明智地大声道:「大胆司徒暮归,你挟持睿王千岁,意欲何为!?」司徒大人握着匕首,很沧桑地道:「刑部的精明出在下意料之外,吕先的胆子也出在下意料之外。我以睿王为质,吕先仍不肯交兵与我,居然还是秘密通报了朝廷。可叹我谋划多时,竟败在这两个意料之外上。」

王大人骑在马上,阴云密布,寒风刺骨。

人人都明白,司徒大人这是演戏替睿王现象脱罪。偏偏司徒大人将戏做到十足,一番话说得天衣无缝,顺路连吕将军的罪都洗个干净。王大人十分想立刻驾起云头飞回刑部,抱住娄尚书的袍子下摆说下官不干了。

司徒暮归缓声道:「王大人,事已至此,在下只想要条退路。你若想保殿下平安,就让开一条路,放在下出县衙。」

王经训实在不晓得该答什么,皇上的密禁卫早已经在大家都能看见的某条屋脊上站着。但是司徒大人当他自己没看见,你能拿他怎么着。

赵谨飞镖出手的时候,手也有些抖,但是他身为皇上的密禁卫长,身上自然要有几样极致的功夫罩着。飞镖破空而出,精准无比地扎进司徒暮归执匕首的手腕,匕首顺理成章地掉落,司徒暮归顺理成章地被拿下。

数日之后,押送回京城。

密禁卫早王经训一日回到京城,赵禁卫长将当时情形向恒爰秘密仔细陈诉,声泪俱下,十分动情。另呈了一本万字的奏折。

龙颜大怒。[之梦出品]

恒爰掼下奏折,脸色铁青:「一向唯恐天下不乱,到这个时候也强出头瞎掺和!都什么份上了,居然开唱顶缸替罪的忠臣戏!」

赵谨伏在御案下,不敢抬头,听得圣上一拳砸在案上,龙齿咯咯作响,颤声冷笑道,「他对睿王倒忠心,司徒暮归也有不要命也要护着的人!好啊,他想唱忠臣戏,朕就让他唱到底!」

小牢房门向北窗向南,司徒暮归住在里面。

皇上下了口谕,口谕如是说:「司徒暮归自供涉嫌谋逆,暂打入天牢收押,待朕亲审。任何人等不得探视。」

但御审一事,过了三、四日,也未得进行。朝堂上早乱做一团。恒爰实在无法顾及他事。

早在正月十五,司徒暮归尚未押回京城时,朝中就已如遍生白蚁的梁柱,几欲坍塌。

大娄尚书大展手段,京城人尽皆知,朝中的众臣心如明镜,哪个看不出这是太后与娘家娄氏借题发挥,欲将睿王与吕程两家三根眼中钉拔除。一方是外戚,一方是王爷与重臣,两虎争斗不知谁死谁伤。元宵那日,百官进宫朝拜,恭贺上元。吕太傅和程太师俯身丹墀,称病向恒爰请旨归乡。

恒爰道:「太师与太傅匡除乱党,扶持社稷,功绩赫赫。身正壮年,何自言老矣?无两公,朕如少一臂。此话尚不是提起的时候。」

太傅与太师待要再请时,娄尚书越列而出,道:「太傅太师称病退隐,下官却一向未闻得两位大人有什么痼疾。莫非是素有积郁在胸,隐忍待发时却因故不能发,遂成急症,须归乡避之?」

吕太傅没说什么,程太师却是个忍不得窝囊气的,这几日娄予省在京城穷搅和,刨着理由欲治他和吕谦的罪,太师胸腔中激愤正炙,哂然笑道:「娄尚书凤门虎子,见识灼灼。不瞒娄大人说,老夫的病还真的是新发的病症。病因说出来都是笑话。老夫的府上窜进来一只黄鼠狼,想在老夫家里寻只鸡吃,竟遍寻不着,于是日日在房顶上下神请仙,跳跳唱唱。房梁上的灰被它蹦下来不少,迷了几个人的眼,污了几个人的衣裳。老夫本欲一棍子将它打死,又听闻人说,黄鼠狼是天上王母娘娘的亲戚,乃仙眷神兽,打不得。打不得,黄仙舅看上了太师府,四处乱钻挖窟窿,怎生好呢?只好老头子拖家带口搬回老家去,把太师府腾出来请黄鼠狼仙舅住。」

娄予省脸上青一时紫一时,恒爰哈哈笑道:「有趣,太师家的这场祸害闹得有趣。朕身为人君,却不知道能不能治得了这条黄鼠狼仙舅。太师这样一说,朕也有些头疼。这样吧,太师先在府中住几日,真闹得不行了,朕出银子,再给太师建座太师府如何?」

程太师叩头道:「皇上圣恩浩荡,这样说,倒像老臣在向皇上讨房子住了,老臣遵旨。」

恒爰含笑道:「太师请平身,不过太师和太傅一起称病请辞,难道太傅家也住着一条黄仙舅?」吕太傅躬身道:「回陛下,臣家中的和太傅家中的是同一条。」

恒爰道:「这奇了,太师和太傅两府离得甚远。一条黄鼠狼怎能晚上既在太师家下神又在太傅房顶上跳仙?来回奔波,岂不劳累哉?难道这条黄仙舅也曾行过江湖路,身负轻功?」吕太傅道:「这个老臣不得而知,许是轻功,亦许是神通。」

恒爰道:「甚是,那太傅也先回府暂住几日吧,且过了元宵再说。」

娄予省在百官面前被尽情嘲讽一顿,五脏渗血浑身乱抖。退朝后小娄尚书劝兄长道:「大哥此时收手尚且不晚,朝堂上皇上的圣意大哥也看见了。我们娄家虽有姑母撑着,到底天下还是皇上的,是恒氏的。睿王、太师、太傅都不是善主儿,搞不好扳不倒还要搭自己进去。何必呢?」

娄予省道:「你懂什么,正是因为近日朝堂上的一番,连皇上都把事情挑到了明面上,此事譬如离弦之箭,收不回来了。」

退朝后不久,近正午时,吕先大军已道京城外。

刑部派人到军前,道朝中有命,大军驻扎京城外十里处,不得进城。

吕先向传令的人道:「请教大人传的是朝中哪位的令,吕先奉圣上旨意到蓼山平定江湖纷扰,皇命未覆,不是皇上的圣旨,本将军恕不能接。烦请大人回去转告娄尚书,做了许多年的官,身掌刑部,居然分不清朝廷的法度。几曾何时,文官竟能干涉兵武。擅越职权,当判何罪。」

传令的主事汗流浃背,叩头连连,滚上马回城去了。

吕先率军到了城门前,兵部尚书曹征在一顶软轿前昂然而立,道:「本官奉太后懿旨,请抚远将军帐下众兵后退十里扎营待命,吕先解剑卸甲,进宫见驾。」

兵部虽总管兵务,但吕先官拜三品大将军,品阶比从三品的兵部尚书高了半阶,勒马落地,礼道:「本将皇命在身,不能耽搁,烦请曹大人让开道路。」

曹征道:「大胆,吕先你不接懿旨,便是藐视太后,当断何罪!」

吕先面如淡水,道:「本将皇命在身,只接皇上旨意,曹大人拦住去路,阻本将覆命,乃是对圣上不敬,又该何罪?」

与曹大人同来的众下属与吕先帐下的兵士们大气也不敢乱喘,曹大人和吕将军在城门外对峙,竟等于太后和皇上对峙。

太后大些还是皇上大些,听太后的还是听皇上的?

曹征被逼到死胡同里,额头渗出颗颗冷汗。吕先微微笑道:「这样吧,本将军命将士们先在此处等候,且先亲自去宫中覆命,曹大人可否一让?」

曹征且松了一口气,忙点头道:「好,将军请行。」让开道路,吕先径直入宫,御书房见了恒爰,叩拜陈述。

恒爰道:「母后欲借题发挥,朕此时也无可奈何,暂且委屈太师太傅与少卿。」

吕先道:「但看臣今日进城,娄予省尽力一搏之事已然可见。臣斗胆,冒昧说一句,外戚与权臣,乃历朝纷争祸源。皇上此时,恐怕钦断曲直已在其次,综观朝局,孰轻孰重,万岁心中可有定论?」

恒爰默然不语。

元宵晚上,银月高悬,圆如明镜。京城百姓竟无一人敢挂花灯,天一黑早早上床睡觉,灯都不敢点。早有风声传出来,那位刑部的大人要抓逆党,就以灯笼为凭据。谁挂灯笼算谁是反贼。

皇城外,京城内,只有太师府太傅府与抚远将军府花灯高悬。当日晚上,京城的老百姓们在自家被窝里听得密密整齐的脚步声疾疾,火把的光亮红了半条街,有呐喊打斗声。

第二日清晨,挂灯笼的三家府邸门前一片狼藉,太师太傅与太傅的儿子吕将军、太师的儿子秘书令都因谋逆罪进了刑部大狱。

正月十六开审,太后亲自到刑部听审。太师与太傅立于堂上,不跪不拜。娄尚书大怒,在谋逆上又加了一项罪:对太后不敬。

吕太傅笑道:「娄尚书的道理有趣,解说法理也有趣。老头子虽被你扣了个谋逆的帽子,却还没定罪,万岁未下旨罢我官职,请教太后,一个三品尚书,在两公面前如此无状,又算什么罪?」

太后昧着良心栽赃,底气总有不足,噎着不说什么,这一天未审出结果。

再两日审时,依旧未果。

又过一日,密禁卫带回了司徒暮归认罪的奏折,司徒暮归被押回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