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王心中一凛,暗忖早上才吩咐暗影办的事情不应该这么快就传到丞相耳中,可除了这个。他也没有别的事情瞒着了啊?想着,巴王不由问道,“丞相所指何事?”

老丞相冷冷道,“难道不是王上派人去截杀秦使?!蜀国国书都已然递到案头了,还想骗老朽不成!”

巴王隐隐意识到什么,可是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心里最担忧的却是眼下巴国内忧外患,脊背顿时冒出一层冷汗,急辩道,“寡人并未做此昏事!”

老丞相他的神色,也相信了几分。

巴王情急之下,连忙扶老丞相坐下,不敢隐瞒的将祭词的事情都细细说了出来。

老丞相自然也能看出此事是有人推波助澜,但他可是反巫党的领头人物,这整个巴国就数他最恨那些大巫。甚至连巴王想除掉大巫的决心,也多少有几分是受他影响。

这恩怨要追溯到十几年前了。老丞相有三个儿子,早年那两个战死沙场,眼看就要断了香火,好在上苍垂怜,在近四十岁的时候又赐了一子,他自然宝贝的很。这儿子也很替他争气,虽然在溺爱中长大,难得十分聪慧,性子也极好,十七岁那年娶了妻,一年后育有一对双生子。这是天大的喜事,他觉得上天待他不薄,怜他子嗣单薄才如此恩赐。

这对双生子长到两岁时,阆中城外突发瘟疫。就是那么恰巧,在半个月以前,老丞相的儿媳妇曾带着这对双生子去郊外玩过。这年头双生子本来就稀奇,能养活的也不多,因此人们印象深刻。当那些大巫问起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时,自然也就一并说了。

谁知,十二巫就一口咬定双生子是妖孽。

只要是大巫说的事情,没有人敢反对。老丞相当年已经身居高位,但他深深明白一己之力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便决心将此仇紧记于心,日后图谋再报复。

那一日的情形深深的刻在老丞相的脑海里,两个活泼可爱的孙子被绑在刑台的铜柱上,在烈火堆里哭喊祖父,生生把他的心都撕碎,随着孩子一并烧成灰烬了。

儿媳妇受不住打击,当夜便投缳自尽。唯一的儿子怨恨他身居高位却丝毫不顾惜孙子性命,连一句情都不肯求,便与他断绝父子关系,至死不肯相见。

这笔血仇!这笔血仇如何不报!

“丞相。”巴王见他神色僵硬,气息也渐渐不匀,焦急唤道。

“无事,无事。”老丞相回过神来,深吸了一口气,目露精光,“王上放手去做,至于蜀国,有老朽斡旋,保证一时半会打不起来。”

以往巴蜀之事全由丞相斡旋,从未出过差错。巴王听见他的承诺,不禁松了口气。他知道许多年前那件事情,更知道老丞相恨大巫,所以这些年越来越倚重他。

可惜,也许是这些年老丞相把恨掩藏的太好,所以巴王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笔报复起来不计代价的血海深仇。而且随着他年纪越来越大,报仇的心也越来越急切。

随着小阁这一场秘议,随后在极度信奉神明的国度掀起了一个滔天巨浪。人们信奉大巫,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充当了与神沟通的使者,而不是信奉他们本身。而这次的传言,却关系到了神明。

人们开始质疑大巫,认为就算是误杀了舜帝转世,也必须要以死向神明请罪才行。

短短十日,举国上下已经有不计其数的人请求巴王做主裁决此事。

巴国丞相和蜀国交涉中也是下了血本,一口气划出七个城池。巴蜀地区多山,连年征战导致人口也不是很多,七个城池无论是对于巴国来说已经是极限了。

蜀王看着那块肥沃的土地,有些动摇。

这时张仪立刻提出返回秦国,在走之前求见了蜀王一回,所说的话并不多,可是句句掐在要害上,最后临别一刻更是掩面痛哭,“悲乎美人兮楚楚!”

那个楚楚动人的美女,多可悲啊!被劫到巴国肯定会被巴王临幸,巴王后又善妒,注定是红颜薄命的结局啊!

极为隐晦婉转的一句话,但蜀王听懂了张仪一句感叹背后的种种意思。回宫之后,看见自己为子朝所建的精美楼阁,看见那幅美人出浴图,又想起自己日日夜夜的期盼,一切负面情绪顷刻爆发,转身就召集群臣商议攻打巴国之事。

这时,又传来巴国内乱的消息,蜀王恨不能登高仰天大笑——真是天助大蜀!

第204章 那就打仗吧(一更)

这一场罕见的春雨终于停了,但是巴蜀之地真正的狂风暴雨才刚刚开始。

医令从籍羽恶变的伤口上刮掉腐肉重新包扎,但是高烧持续不退,宋初一每日处理完事务便守在他榻边。

连续六日不曾好好休息,宋初一原本就瘦削的身子越发如竹节一般,风扬起宽袖大袍,彷佛能乘风而去。

所幸籍羽的情况渐渐有所好转,清醒的时间越来越长,让宋初一总算稍微松了口气。

而短短几天,巴蜀已经乱象横生。

蜀王起初决定攻打巴国,多半是因着一时之气,但巴国之中内乱未稳,蜀国挥军直下,一口气几乎逼到阆中。

这是巴蜀对峙中从来没有过的胜利,因此蜀国上下欢欣鼓舞,下定决心要一鼓作气灭了巴国,索性暂时放弃了对苴国施压,全力灭蜀。

只要灭了巴国,区区一个苴国算个甚!

苴国虽只是蜀国一个小附属国,但是占据土地肥沃、最为富庶的汉中地区,国力也不容小觑。若非迟迟攻不下来,蜀国也不会一直放着它在那里碍眼。苴国终于在蜀国攻打巴国的空隙喘了一口气,但苴侯一直惴惴不安的观注战局,一听说蜀军直逼阆中,心中大骇——倘若巴国被灭,苴国绝没有任何存活的希望!这个三国鼎立的局面绝不可以被打破!

这时巴国丞相派来的使者抵达苴国,请求一起抵御强敌。几番思虑之下,苴侯立刻发兵,在蜀国背后捅了一刀子。

这一举动算是彻底激怒了蜀王。

三国掐的如火如荼,掰扯不清,早已经将开战的原因抛之脑后了!

苴国的国力到底是比巴蜀弱一些,连续两个月的混战,颓势已经十分明显,但一向与之交好的巴国目下已经自顾不暇。根本腾不出手来救援。

苴侯不得已只能想着向外求援。而距离它最近的就是秦国,于是五月中旬,苴国派出使者携带十车金银财物急奔秦国求援兵。

巴国兵力此时也已经捉襟见肘,又被大巫之乱所扰,整个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巴王受苴侯启发,也想到请外援。山东几国暂且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近的话。就只有楚国、魏国和秦国。

楚国这个庞然大物一直对巴国虎视眈眈,早就有吞并之心,数百年来交战从未停止过,前不久还被它狠咬了一口。所以巴王想也未想便将楚国排除了。

至于魏国,魏王也是野心勃勃之人,而且魏国从安邑迁都到大梁,路途遥遥,这一来一回等援兵到了之后说不定蜀君已经破了阆中!

相对之下,秦国一向被山东诸国视为蛮族,而且几十年来被一个魏国打的几乎无还手之力,近十来年才挣扎著有些起色。若是求外援的话,秦国看起来最合适不过了!

巴蜀之地多天险。所以不像中原的城池一样建有高大的城墙防护。外人对这些天险束手无策,但巴国和蜀国气候、地形相差无几,照着这样的速度,不过半个月阆中就要沦陷。容不得巴王多想,立刻护送使者杀出重围,奔向秦国求救。

蜀王一看两国都向秦国求援,心想万一秦国贪图两国的大礼。真的出兵救援…哪怕就出个三万人也会坏事!其实要不是巴国内乱,蜀国根本没有实力以一敌二,就算现在看似占了上风,却实际已经渐渐后力不济,眼见大军就驻扎在距离阆中城外十里,只要再加一把劲就能破巴国都城,蜀王纵使一向胸无大志也抵不过这个诱惑。

蜀王想着秦蜀刚刚建立通商不久,总算有点邦交之情。于是也令使者带上二十车金银财宝去求援兵,并且承诺等到统一巴蜀之后,每年会向秦国纳贡。

秦国咸阳宫。

赢驷在偏殿秘密接见了蜀国使者。

“蜀王给出的回报倒是十分丰厚。”赢驷心里冷笑,纳贡?若是蜀国一举统一巴蜀,不想着进犯秦国就已经算很讲道义了!

蜀国使臣听闻他的话,喜形于色。“秦公的意思是…”

“君上,客卿来了。”门口内侍禀报导。

“请他进来。”赢驷道。

房门打开,一袭青灰色广袖大袍的张仪走了进来,“见过君上。”

“嗯。”赢驷将国书往前推了推,“张子如何看?”

内侍连忙将国书捧到张仪面前。

张仪展开国书,仔细看完一遍,拱手道,“秦蜀有通商之谊,既然蜀王有求,理应出兵相助!”说罢,又愤然道,“臣上次出使蜀国,半途竟遭巴国截杀,实是无视我大秦,此仇不报,大秦颜面何存!”

使臣代表的是国家,巴国肆意截杀,自然不是小事。

张仪曾经两次出使蜀国,那蜀臣认得他。听闻张仪指责巴国卑鄙,不禁暗喜。

“不错。”赢驷看向蜀国使臣,道,“不知蜀王欲借兵多少?”

蜀国使臣答道,“八万。”

八万已经不少了!蜀王也担心借太多会反被秦军制肘,但考虑到秦军不知巴蜀道路,若是没有蜀军指引,再多也只是无头苍蝇,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才大胆开口。

张仪愣了一下,道,“使者应知道,我军刚刚与魏国一场恶战,虽然打的胜仗但着实损了不少元气,八万人实在有些多了。”

蜀国使臣一听如此,觉得秦国的确没有什么不轨心思,于是道,“外臣虽闭局一隅,却也听说,秦魏最近一场战,秦国屠魏军就有八万,魏国此番元气大伤,近段时间绝不敢再进犯,八万人马对于秦国来说也不算太多吧?”

这件事情震动天下,只要入秦,轻易便能打听到。

如此大规模的屠军有些骇人听闻。不过秦魏宿仇,上上代君主更是死于秦魏战场,秦几乎被魏灭国,如今秦国强大,图谋报复也在情理之中。对于这件事情,列国倒是没有多少人异议。

“善。”赢驷道,“你回禀蜀王,秦国愿意出兵八万,但请蜀王不要忘记承诺。”

使臣大喜,躬身道,“秦公万岁。”

这厢打发才蜀国,张仪又忙着跑去安苴、巴两国使臣的心,当着两位使臣的面愤然指责当初蜀王对秦公十分无礼,不将秦国尊严放在眼里,这会厚颜过来求援,秦国是绝不会答应的。如今表面上答应蜀国,也是为大局着想,万一秦国一旦不答应,蜀国情急之下强攻两国,岂不弄巧成拙?

待分别送走三国使臣,秦国便派出使臣拉着他们送过来的大批的财物去韩国谈邦交去了。

关键时刻,秦国必须将周边关系处理好。魏国虽然一战惨败,但倘若韩国对秦发兵,焉知魏国不会过来凑合一脚?列国打仗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大军,八万人马不算多,但秦国意在灭蜀,不仅用的全都是精兵良将,暗中还另有五万人马已经悄悄抵达南郑,加起来着实分了很大一部分兵力。

巴蜀生桀纣之乱之事天下皆知。

五月底,秦国便举起“平乱”大旗,将八万大军开往巴蜀。

韩国见秦国出的是仁义之兵,倘若在背后捅刀子是为不义,万一魏、齐、赵抓住把柄,趁机出兵讨伐韩国该如何是好?又见秦国送来一批豪财,当下便放话,一定全力支持秦国平巴蜀之乱。

在这大争之世,邦交就是如此奇特,列国一方面如虎狼凶猛,一方面又步步小心谨慎。

南郑郊外。

艳阳高照,已经有了夏季的感觉。一个瘦削的青年叼着一根狗尾草躺在坡上晒太阳,坡下守军训练场地中整齐洪亮的声音传来。

他旁边盘膝坐着一名身材魁梧的男人,正垂眸看这守军训练。

“羽,入秦军吧。”青年忽然睁开眼看向魁梧男人,刺眼的阳光令他又眯起眼睛。

籍羽回头看了她一眼,不答反问,“先生,未曾有过及笄之礼吧?”

宋初一不以为意的道,“我这辈子也没打算正经跟男人过日子,及笄礼可有可无。”

“我以为所有女子都期待良人。”籍羽很好奇,什么样的人能教出这样奇特的女子。

宋初一嗤笑一声,把嘴里的狗尾草换了一边叼,“这个年月,处处战火燎烧、鲜血浇灌,不合适做梦。”

“如果天下太平,你可愿与那人在一起过安生日子?”籍羽目光落在校场中一袭玄色铠甲的赵倚楼身上。

“诶?”宋初一坐起身来,顺著籍羽的目光看去,“你这人一贯这么无趣!”

“你呢?”宋初一转了话题,“打算找个婆娘过日子?”

“是,但她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籍羽想起亡妻,神色黯然。

他很少把情绪写在脸上,并非因为不善表达,而是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和事能真正撼动他的心。但是这次濒死,宋初一和季涣衣不解带的照顾,让他将心扉稍稍敞开了一些。想到宋初一也不过是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亦有些心疼她。

宋初一知道他妻子已经故去多年,一时不知如何安慰,正巧看见山下有个士卒匆匆向这边跑过来,便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叼着狗尾草缓步下山,“那就打仗吧!夏将军垂涎你很久了。”

好好的话到她嘴里就变味!籍羽看着她瘦长的背影,却是莞尔。

第205章 披挂亲上阵(二更)

十日后,从咸阳出发的八万大军已经抵达南郑,与秘密驻扎的五万人马会和。

司马错为主将,张仪、宋初一为军师,统领十五万大军一并入蜀。

进入蜀国的道路百年前便存在,北起陇西勉城,经阳平关到白水关,再到广元昭化,然后南下剑门关到达成都平原。后来秦蜀往来不甚密切,平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商贾行走,因此到霞萌关一段便只有细窄的栈道,若想通过此处,商人只能用马驮货物,而不能用马车。所以宋初一才会设谋让蜀国重修这段道路。

因蜀王拓宽道路主要是为了运输会屎金的神牛,所以往来的商贾便称它为金牛道。

六月的巴蜀已经有些湿热,整个蜀中都是一片苍茫的绿色,风一吹过,掀起层层树浪,崇山峻岭,莽莽山林之中一条依附山体蜿蜒的道路若隐若现。

带头黑甲军已经走到半山腰,那边还有人在另外一座山。这些羊肠细径对于跑惯了一马平川的骑兵来说,实在艰险,所有人无不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小心翼翼驱马前行。

“莫要往下看。”宋初一出言阻止身边的士卒往下瞟的目光,缓缓道,“又不要你侦查敌情,张望个鸟?”

那士卒方才只看了一眼便两腿发软,心知宋初一是为了他好,连忙应了一声。

张仪仰天叹道,“我的老娘啊!举目望去便是一片让人眼晕的绿,愁杀人吔!”

张仪出事过两次蜀国,但是每一次看见满眼绿油油的树就觉得头疼。

“军师,前方还有两座山便到苴国了。”一名士卒从前面返回。

张仪精神一震,道,“大善!”

“楚国那边还没有消息吗?”宋初一握紧马缰,转头问张仪道。

“我早上在前头便得到得到消息了,楚国已经蠢蠢欲动,也打着平乱的旗号准备进巴蜀捞一把。”张仪笑道,“放心吧。如此大好时机。楚国不会放过。”

张仪先前是同司马错行在前面,因为快到苴国,为了保护军师安全,才让他到队伍后面与宋初一同行。

说到楚国,宋初一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之前发现的那名加君令使。可曾查出幕后主使?”

“离开咸阳之前尚未有明确结果,不过…哼,据我猜测,多半是楚国昭雎所为。”提到这个人。张仪便咬牙切齿。

宋初一前世也曾特别了解过此人,不禁挑眉道,“昭雎呀,这个人有识人之明。”

“识人之明!哼!”张仪愤然道,“他就是个老瞎子,那双眼睛纯是摆设!张仪纵使是个贼,也是个偷尽天下的贼。谁稀罕他一块破玉!”

昭雎当初冤枉张仪偷美玉,险些没把他整死。也就是那次,张仪从楚国逃出来之后又被人贩绑了,途中偶遇宋初一。

“是么?我瞧着他那双眼睛雪亮着呢,否则岂会一个个忠臣都逃不过他的手掌心?”宋初一一脸认真的评价道,“此人是忠臣杀手,兄遭此人迫害,必然是忠臣无疑!”

张仪本是心情不愉,听宋初一这么说却是笑了出来。“你这说法倒是新鲜。”

昭雎是楚国丞相,从客观评价上来说,也不是没有丝毫可取之处,可偏就天生跟忠臣不对付。前前后后给他祸害的人可不在少数,而且全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譬如春申君、屈原、张仪等等。宋初一想想,目前屈原活的好好的,还没跳江。

昭雎数十年如一日,把祸害忠臣这份事业越做越大。不错杀一个佞臣。不放过一个忠臣,的确可谓有识人之能!

“倘若我不是深受其害。倒也乐见他做忠臣杀手。”张仪苦笑道。

宋初一笑了笑,道,“此人纵然可恶,毕竟是一国丞相,轻重总分得清,他们得知秦国君令使的秘密岂会用来耍一个如此低劣的手段?”

“怀瑾是旁观者清啊!的确不是他。”张仪说着,沉吟道,“此人要么是故意露出破绽,向秦国示警,要么就是初出茅庐,手段不精…罢了,不扯那些远的,还是做好应战准备吧!”

宋初一点头。有些事情,没有根据不可能想到结果,还不如不想。

张仪举目,看见原本漫无边际的苍绿变的稀疏,远处雾气迷蒙中隐隐看见了依山而夯的土墙,高大巍峨,犹如一扇巨大的门。看着虽近,但山路盘旋,少说也得一日功夫才能到达。

侧耳倾听,远处仿佛隐隐约约有战鼓声。

巴蜀苴的战争还在继续,蜀王宫内,蜀王早已经急的团团转。大殿中被挖开的一个鱼池里面已经种上了芙蕖,碧叶亭亭,拥拥挤挤的从池子里争相往外生长,荷花或开或半开,形态各异。

如此美景,周围数百个大臣却是无一人有心思欣赏。

“报——”

一声传来,蜀王大喜过望,“传进来。”

侍者高声转达。少顷,外面便跑进来一名密探,“回禀王上,秦军将至霞萌关,但是据探子回报,大约有十余万之众!”

“什么?”蜀王失声。

满殿哗然,一名大臣立刻站出来,“当初借兵八万尚且犹豫,现在却偷偷派了十万,王上,秦国这是居心叵测啊!”

“这么说来,秦国是打算帮苴国了?”蜀王不可置信的道,他想象不出,秦国有什么理由帮巴国而不帮蜀国。

“眼下看来恐怕秦国与巴、苴两国早有密谋!王上,请下令迎战吧!”丞相道。

一时无人想到秦国存了吞掉整个川地的心思,毕竟以十来万人,想灭三个国家纯属痴人说梦。

“何人能统军御敌!”蜀王问道。

那可是十几万大军啊!此话一出,大殿上一片静谧。

放眼一看,整个殿上的武将竟是无一个能够统帅大军,唯一一个屠杌部族出身的大将军现在还在与巴国的战场上,一时半刻回不来。

蜀王顿时火气上来,拍案怒道,“寡人披挂亲征!”

蜀王本人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骁勇悍将…就是不知道声色犬马这么多年,本事还剩多少。

丞相本想劝阻,可是转眼一看也的确没有可用之人。毕竟秦国十几万大军不是开玩笑,以目下的情形,若是秦军轻易进来,蜀国很快便要灭国了!到时候蜀王一样是亡国之君。若能把秦军挡在霞萌关外,说不定还有些希望。

丞相想着,把阻止的话咽了下去,转而道,“王上,当务之急先令人一支轻骑去拆了霞萌关栈道!”

第206章 占咽喉要塞

拆毁葭萌关栈道刻不容缓。

当晚一支一千人的飞骑从蜀国王城出发,披星戴月的赶往葭萌关。

一个月前,苴国被蜀国打的无力还手,如今还有两万蜀军驻扎在汉中。

秦国并没有明确的告诉苴国会发兵多少,十三万大军虽然太多,让苴侯有些没底,但转念又想,就算秦国有歹意又如何?反正被秦国灭也是灭,被蜀国灭也是灭,苴侯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心觉得就算亡国也不能让蜀王痛快!

葭萌关在苴国而不在蜀国,结果蜀王派出的那一千骑兵刚到苴国境内便遇到了强力的阻拦。

驻扎的两万蜀军得到王命,立即与苴国展开一场恶战。

巴国方面也得到了秦军的消息,然而南边楚国竟打着平桀纣之乱的旗号趁机开始对巴国发难,一时之间,巴国要应对蜀国、楚国,纵使心里再明白秦军意图,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蜀王随后领军五万从王城出发,丞相立即用兵符将在巴国的兵力召回三万,加上驻扎在苴国的两万,总共也有十万了。蜀国君臣认为,秦军不了解巴蜀复杂的地形,打起仗来必然没有他们得心应手,以十万对十三万,即便不稳胜,也绝对能将秦军挡在葭萌关外。

葭萌关地势险要,只要死守,秦军粮草难以运进来,坚持不了一个月。

可惜蜀王算漏了两点,一是苴国人没有死绝,巴蜀民风彪悍。就算是老弱妇孺拿起兵刃也能守一阵子!二是,那葭萌关的栈道不仅没有偷工减料,还生怕不结实,特地加固好几层。所以当一千骑兵在两万蜀军拼死开道之下堪堪到达葭萌关时。才发现根本拆不动。

那些蜀军不是工匠,对栈道结构不了解,只能拿着大斧胡乱劈砍。才半个时辰,刚欣喜的发现有些松动,便与秦国大军狭路相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