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钟再度敲响,谢朗才从蒲团上站起,默默地向长明灯合什,转身出了殿门。

他在寺庙内慢悠悠地走着,正想去找智惠方丈,才转过东耳房,忽然一愣,停住了脚步。

柏树下,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与智惠方丈说话。须发皆白的智惠象是正在劝解着她,而她仍然满面迷惘之色。

谢朗没料到竟会在这里遇到柔嘉,正想转身,抱琴已经发现了他,失声道:“谢将军!”

脚步唦唦,两人并肩在竹林里走着。柔嘉已经记不清,她和谢朗有多久没有这样相处过。

“明远哥哥…”

“柔嘉。”他打断了她要说的话,转过身来,肃容拜下。

柔嘉顿时慌了手脚,讷讷道:“明远哥哥,你这是做什么?”

谢朗凝望着她,轻声道:“柔嘉,我一直欠你一声谢谢。”

柔嘉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讶道:“谢我什么?”

“为了帮我洗冤,你吃了很多苦,做了很多事情。没有你,我的冤屈很难洗清,多谢。”

柔嘉没料到时过境迁,还能听到曾经十分期盼的这句话。她心底涌上一丝甜蜜,轻声道:“我也没做什么,你不用谢我。”她忽然感到面上一阵潮热,赧然地低下头,嗔道:“红菱也是,什么都对你说了。”

“不。”谢朗迟疑了一会,低声道:“不是红菱告诉我的。是…”

柔嘉一怔,抬起头来,“薛先生?”

谢朗神情黯然,默默地点了点头。

柔嘉怔了许久,看着眼前这张不复神采飞扬、阳光灿烂的面容,心疼之余又涌出一丝期盼来,喃喃道:“明远哥哥,一切都过去了,你就忘了吧。我们…”

“柔嘉。”谢朗急急道:“是,一切都过去了。以前我救过你一次,你不要因为我救过你,就想着要嫁给我来报答我。你身份高贵、性情又好,一定可以找到一个比我更好的驸马。”

柔嘉浑身发颤,忽然挺直了脊梁,秀丽的脸上露出一丝傲气,道:“明远哥哥,你放心,我绝不会因为帮过你便强迫你娶我。若因为这个,你应该去娶薛先生。她不是为你做得更多吗?好几次都险些死掉。”

“好几次都险些死掉?”谢朗心中一紧,忙问道:“柔嘉,到底怎么回事?”

柔嘉没料到薛蘅将自己做过的一切告诉了谢朗,而她自己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却从没提及。

她沉默了一会,将查案一路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薛蘅为了阻止裴无忌自杀,与羽紫过招而重伤;找到张若谷后,却因铁思的一掌而险些丧命;张若谷说她身有旧伤,不能劳心,她却为了破案连性命都不顾,累得吐血…

谢朗听得呆住了,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脸上神色数变。

柔嘉说罢,高昂起头,“明远哥哥,薛先生是为了让你娶我,才把我做过的事情告诉你。但我秦姝,绝不需要这样的施舍!”

说罢,她决然地转身,飞快地跑出竹林。

抱琴狠狠地瞪了谢朗一眼,便跟着她跑了出去。

柔嘉一边跑一边泪水扑簌簌地往下掉,抱琴赶了上来,心疼地一把拉住她道:“公主,为什么要把薛阁主的事告诉他?”

柔嘉转身抱住抱琴,泣不成声:“我宁愿他知道真相,也不要他瞧不起我…”

抱琴轻轻抚拍着她,喃喃地说道:“公主…唉,你真傻,真傻…”

正午的阳光移到竹林上方,透过稀疏的竹枝照在谢朗的衣衫上。

当——

青云寺午时的钟声敲响,如一记春雷,在谢朗心头轰然炸开。他猛地跳了起来,飞奔下山。

治德堂,太奶奶和谢峻坐在椅中,四位姨娘列于一旁,所有人的面色均是说不出的复杂。

谢朗深深地叩下头去,“太奶奶,爹,请恕孩儿不孝。孩儿这就要启程,往孤山去见蘅姐,求得她的原谅,再带她回来见你们。”

谢峻已无力再发作,儿子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难道还能锁他一辈子不成?

四位姨娘面面相觑,二姨娘刚要张口,另外三位齐齐对她摇了摇头,她的话便吞回了肚中。

太奶奶颤颤巍巍站起来,“明远,你随我来。”

谢朗扶着太奶奶走到松风苑,撩袍跪下,“太奶奶,求您成全。”

太奶奶凝望了他很久,颤声问道:“明远,你真的想清楚了?你可知道,你要和薛先生在一起,一辈子都要面对人们的非议和指责,都要承受异样的目光。别人会骂你不知羞耻,骂你…”

“太奶奶。”谢朗哽咽道:“我不知道被别人指着议论一辈子是什么滋味,我只知道,若是没有了蘅姐,我…”两行眼泪便流了下来。

太奶奶怔怔地看着谢朗,她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见到他哭过了。他从小性子就倔犟,被谢峻的板子打得昏过去都不会求饶,更别说哭了。一次摔断肋骨、一次摔断胳膊,他哼都没哼过一声。

她忽然觉得,这一刻,她已经无话可说。

她只得伸出手来,抚上谢朗的头顶,凝望着他,轻声道:“路上照顾好自己。”

谢朗大喜,重重地叩了三个头。他跳起来,奔到松风苑门口,又回过头来看了看太奶奶,然后转头奔了出去。

绚丽的夕阳铺满半面天空,涑阳城的西门似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箔。夕阳下,黑衣青年挥下马鞭,迎着黄昏的风,向西疾驰。

九二、幸有心事难成灰

天色是逐渐暗下来的,当浓云变成黑云,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是几声炸雷,暴雨便哗哗地落了下来。

雨下了一整天,黄昏时还未停歇。浮邱山脚下一座小小的酒肆内挤满了躲雨的人。由于浮邱山是西部十三州去往京都的必经之路,前后三四十里又没有集镇,这里便成了行路客必进的打尖之处。

行路客带进来的泥泞使客栈内十分湿滑,掌柜不时地嘱咐伙计,将饭菜端给客人时要特别小心。店里有客人喝醉了,拍着桌子吵了起来。正闹得不可开交,忽有人失声道:“女鬼!”

此时正是阴阳交替时刻,又恰有一道闪电劈过,心气不稳的人便吓得尖叫一声,所有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看向客栈外。

滂沱的大雨中,依稀可见街道上有一个身影。从身形看是一个女子,但她走得极快,远远看过去竟象在雨雾里飘。女子的头发散乱地披在肩头,偶尔被狂风一吹,在空中凌厉地撒开。

想起浮邱山曾经有过鬼的传闻,客栈内的人都紧张得心“呯呯”乱跳。掌柜的开始牙关打颤,“不、不会真的是、是女鬼吧?”

那“女鬼”飘到客栈前,直直地转过头来,便有人吓得“妈呀”一声,钻到了桌子底下。但随即众人也看清楚了她并不是“女鬼”,而是一位被暴雨淋得浑身湿透、双唇惨白、面无人色的蓝衣女子。

蓝衣女子没有走进客栈,继续在大雨中直愣愣地疾步向前走。

正在客栈内避雨的一名老妪摇头叹息,“这姑娘莫不是得了失心疯了?可怜年纪轻轻的…”

眼见那蓝衣女子就要消失在黑沉沉的雨雾之中,她身形忽然摇晃了一下,软倒在泥泞之中。

客栈内的人来不及发出惊呼,便均觉眼前一花,只见一个黑影掠向蓝衣女子,将她负在肩头,片刻又闪回客栈前。

这是一个身着黑色衣裳的年轻男子,他丢出一锭银子,吩咐掌柜,“两间上房,去帮我请一个大夫!”

薛蘅陷入半昏迷的状态之中,浑身打着冷战,身边有人在说话,声音依稀有些熟悉,她却不想知道那是谁。

“大夫,您看严重吗?”

“这位姑娘淋雨太久,染了风寒,而且她似是受了什么重大的打击,心脉极不稳定。我先开几帖药,试试吧。”

“多谢大夫。”

薛蘅不想喝药,可有人捏开了她的牙关,苦涩的药顺着喉咙滑下,她逐渐失去了知觉。再睁开眼的一刹那,她木然地转动眼珠,看清床边的人,又闭上了双眼。

“薛阁主,你这是何必呢?”一袭黑衫的吕青抱着双臂,轻轻地叹了声。

薛蘅不想说话,仍然闭着双眼。

吕青道:“薛阁主,在下不知道你是为了什么,要这样作践自己的身体。但在下皇命在身,需得保住阁主的性命。多有得罪,阁主莫怪。”

薛蘅毫无血色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厌倦,仍然阖着双眼,并不开腔说话。

吕青也不在意,从袖中掏出一块鱼符,道:“薛阁主,你的衣服已经湿透,我请老板娘帮你换过了所有的衣衫,这块鱼符是你原来衣服里唯一的一样东西,现在原璧归赵。”他将鱼符放在床边的黑漆凳上,轻轻叹道:“若一心求死,又何必在乎这块小小鱼符?这是故薛先生留给你的吧,唉,真正可惜了她的一番心意。”说罢,便轻步走了出去,关上了房门。

窗外密云急雨,打得屋瓦啪啪作响。薛蘅睁开双眼,慢慢地坐起来。她拿起鱼符,轻轻地转过来,鱼符内侧篆刻着一个楷体的“蘅”字,这是天清阁阁主才能持有的鱼符。

她定定地望着那个“蘅”字,忽然想起,十岁那年,到天清阁的第七个月,薛季兰把着她的手,一笔一划,教她写下一个“蘅”字。

——蘅,生长在野地上的草。杜蘅为药,蘅芜为香。

薛季兰轻柔的话语犹在耳边。薛蘅将鱼符攥在胸前,怔怔出神,两行泪水从眼中滑落下来。

吕青继续跟着薛蘅,见她一路西行,没有再故意淋雨,或跑到孤崖上彻夜吹风,慢慢地放下心来。

行得几日,路边的风景越来越眼熟,吕青见到了孤山附近的双雁村,知道薛蘅要回天清阁,这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可到了那片桃林后,薛蘅并没有上天清阁所在的主峰,而是折向主峰东面的碧萝峰。碧萝峰并不高,但极幽深僻静。约摸小半个时辰后,薛蘅走到一座茂密的松树林边。

青松掩映下有一座麻石砌成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先妣薛氏季兰之墓”。吕青这才知道这里是天清阁上代阁主薛季兰的坟墓,不知为何她竟没有葬在天清阁历代阁主安葬之处龙泉谷,只在这不起眼的碧萝峰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他见薛蘅在墓前跪下叩头,忙也上去叩首为礼。

薛蘅却在墓前一直跪着,直到冷月当空,她才站了起来,到林中寻了些果子吃了,径自在墓边的草庐中睡下。

吕青见这草庐略显简陋破蔽,料想应当是薛季兰刚过世的第一年,子女在此守墓所居之处。他有命在身,不敢失了薛蘅踪迹,只得在林中一棵大松树上寻了处较平整的枝桠,看着东面夜空中渐渐亮起来的繁星,取出一管竹笛,幽幽地吹了起来。

他以为薛蘅在薛季兰墓前不过呆上几日便会回天清阁,谁知她却一直住在草庐之中,饮山泉、食野果,浑无回转天清阁的意思。

她总是一整日呆坐在薛季兰墓前,神情木然,一言不发。晚间睡在草庐,纵使春夜清寒,她也不盖被毡,只在草堆上和衣而卧,瞪着眼睛直到天明。

这碧萝峰幽深僻静,鲜有人来。偶有天清阁的弟子往这处来寻野物,以薛蘅之武功,早早便听见避开,半个月下来,竟无人得知她回到了孤山。

这日满山瞑色、倦鸟投林时,薛蘅刚从墓前站起,忽然神色微变,跃上墓边的一棵松树,隐起身形。

山路尽头,薛忱正费力地推动轮椅往墓前而来。由于薛季兰遗命要葬在碧萝峰,当初修缮这条山路时薛蘅便考虑了要方便薛忱前来祭扫,遇有上坡处均设了机关拉索,但尽管如此,到得墓前,薛忱还是累出了一身大汗。

薛忱在墓前叩首后,环视松林,大声唤道:“三妹!”

云山茫茫、松林寂寂,只有他的呼唤声在悠悠回响。他再焦虑地唤了数声,颓然坐在轮椅上,怔怔地望着墓碑。

薛蘅藏在松枝间,眼眶逐渐濡湿,但她始终没有勇气分开枝叶,走到薛忱的面前。

薛忱终于失望地离去,夜幕低垂,薛蘅仍呆呆地坐在松树上。她靠在树上,疲倦不堪地闭上眼睛。

次日黄昏,山路尽头又有了动静,薛蘅忙又藏起身形,来的却是薛定。他在薛季兰墓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头后,爬上了松林中最高的那棵松树,瞧他的样子,竟是要去掏那树顶上的一个鸟窝。

眼见他如猿猴般攀了上去,却在指尖快要够到鸟窝时脚底一滑,“唉呀”一声,身形直栽下来。

薛蘅本能下不及思索,身形电射而出,右袖一拂,在薛定屁股快要着地时将他身躯兜住,轻轻一送,他便稳稳地站在了地上。

薛定笑嘻嘻地回过头来,面上殊无讶色,“三姐。”

薛蘅知道上了他的当,露了行踪,冷哼一声,正要叮嘱他几句,忽然身躯一僵,只见山路尽头,薛忱正往墓前而来。

薛蘅知道定是薛忱猜到自己呆在这里,让薛定前来相诱,她心中一慌,转身便欲跑开。

刚踏出一步,便听到薛忱焦灼如焚的呼唤声,“三妹!啊…”后一声却是惊呼,伴随着他摔倒在地的声音。

“三妹!”薛忱伏在地上,急急唤道:“三妹,你、你连我也不见吗?”

薛蘅心中一恸,脚步便如钉住了一般。耳听得薛忱的喘气声越来越剧烈,她终于转过身来,与薛定合力将他扶至墓前。薛忱三叩首后,拍了拍地面,二人分别在他身侧坐下。

薛定转动着乌溜溜的眼珠,说:“三姐,你别躲了,我们都知道你回来了。”

见薛蘅默不作声。薛定又拍拍胸脯,气壮山河地说道:“三姐你别怕,有我呢。谁敢欺负你我就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阿定”,薛忱轻声道,“你别聒吵,让三姐安静一下吧。”

薛定怏怏地坐了片刻,便似猴子一样扭来扭去。薛忱一拍他的背脊,“去玩吧,记住:不管谁问你,你都说没见过三姐。”

薛定正挂念着自己刚摆下的新阵形,闻言“嗖”地一声跳起,片刻便消失不见。

呆坐了许久,薛忱轻轻地叹了口气,“三妹,再过十多天,便是娘的忌日…”

薛蘅看着墓碑,一言不发。

薛忱有心相劝,但看薛蘅情形,竟是一副心如死水、万念俱灰的模样,千言万语便不知要如何说起。他只得勉强笑了笑,将话题岔开,“我们不在的这段日子,阿定差点就将天清阁都拆了。山下的桃花阵,他拆了又摆、摆了又拆,现在连我都要费一番功夫才能破解。聂师叔和郑师兄是前天回的,还被阿定的桃花阵给困住了,险些上不了山。这小子,在这方面有天赋。”

薛蘅还是没有说话,眼睛里充满了疲惫倦怠之意。薛忱心中难过,道:“三妹,你住在这里…”

“娘一个人在这里挺孤单的,我想在这里陪着她。”半晌,薛蘅方轻声说道。

此时此刻,薛忱只要她不避开自己便已知足,点头道:“好,那你自己要保重身体,我明天再来看…看娘…”

薛蘅低低地“嗯”了一声,将他推出松林。薛忱在山路转弯处回过头,只见她单瘦的身影在暮色里愈显凄凉,不禁心头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自此,薛忱每日都来墓前陪着薛蘅。薛蘅仍是很少说话,薛忱只求能每日看到她呆在眼前,也不敢多劝,反而觉得二人这样静静相处,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倒是一年来从未有过的安宁。他心中偶尔也燃起希望,期盼一生一世都能如此。但每当看到薛蘅空荡荡的眼神,他又恨不得将谢朗那小子揪到眼前,狠狠地痛打一顿。

这日薛蘅望着坟茔边盛开的一丛野花,低声道:“二哥,是不是娘回来看我们了?”

薛忱心中一惊,他偷偷看看薛蘅,见她眼神发直,正怔怔地看着那丛野花出神,不禁心中发酸,道:“也许吧。三妹,你别胡思乱想,娘也不希望见到你这样。”

“娘…”薛蘅望着在山风中微微摇摆的野花,低低地唤了一声。

薛忱正要开口,忽见薛定“嗖”地蹿了上来,一边手舞足蹈地大叫道:“三姐!三姐!欺负你的那个臭小子来了!”

薛蘅浑身一颤,但顷刻间又恢复了冷漠的神情。薛忱瞪着薛定,道:“什么臭小子?!别胡说!”

“我没胡说!”薛定眼珠子滴溜溜地转,道:“就是以前来过咱们天清阁的那个姓谢的,不是他欺负了三姐吗?”

“阿定!”薛忱急忙喝了一声。

薛定嘻嘻地笑,“我正在山脚摆桃花阵,看着他闯了进来。他问我三姐有没有回来,我说关你什么事?他说想求见三姐。我听聂师叔她们议论,说三姐被他害得好惨,我就对他说:三姐说你若是想见她,就在这里跪着。他二话没说就跪下了。我就发动了桃花阵,把他困在那里。嘿嘿,三姐,我替你出了气,你怎么奖励我?”

薛蘅好不容易才控制住自己颤抖的身体,她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走进草庐,关上了门。她一下子扑倒草垫上,只觉得心力交瘁,为什么就不能让她安安静静地呆在这里陪着娘呢?

唯愿前尘往事,尽皆忘却。

门外,薛定吓得一吐舌,轻声问薛忱,“二哥,我做错了吗?要不要放那个臭小子上山?”

薛忱眉间如聚霜雪,恨声道:“让那狼心狗肺的小子跪着!不许放他上山!”

作者有话要说:端午佳节快乐!

九三、苦无灵药治相思

谢朗在桃林中跪了三日,薛蘅始终没有出现。

到了第三日,他饿得头昏眼花,试图走出桃花阵,但走了十余遍,均以失败告终,只得继续摘些桃叶和桃花慢慢嚼着,聊解饥渴,吃罢仍旧在原地跪下。

这一日下起了雨,桃林中没有地方可以躲雨,不过片刻,谢朗便被淋成了落汤鸡。雨下了一天一夜仍不止歇,他又饿又冷,在树下瑟瑟发抖,眼前逐渐迷糊起来。

朦胧中,他似乎见到薛蘅的身影正向自己走来,不由喃喃道:“蘅姐…是我错了,我对不起你,你打我骂我都好,只别、别不见我…”

可等他勉力张开眼帘,只有大雨仍在哗哗地下着,哪有薛蘅的身影?

他心中又痛悔又失望,加上饿了几日,终于支撑不住,咕咚栽倒在泥泞之中。

昏昏沉沉间,他渐觉酷寒难当,牙关也在颤抖,心中知道自己饥饿过度、淋雨过久,染上风寒了。这般熬了一盏茶功夫,彻底昏了过去。

再醒转时已是天露晨光,身边一人目光冰冷,正是薛忱。

谢朗顾不得四肢酸软,骨碌爬起,连声问道:“二师叔,蘅姐怎么样了?她身子好些没有?”

薛忱看了他一眼,一言不发,冷若冰霜。谢朗急了,颤声道:“二师叔,蘅姐到底怎么样了?!”

薛忱将视线从他焦虑的面容上收回,拂了拂素袍,冷声道:“你来做什么?”

“二师叔,我、我想见蘅姐,我…”

薛忱一挑眉,冷笑一声,打断了他的话,“三妹她交游广阔,现在不定在哪里会什么张兄王兄。噢,对了,谢将军曾经说过她见谁都与你不相干,请问你还来这里干什么?”

谢朗羞愧得无地自容,讷讷道:“二师叔,是我错了…”

见薛忱的目光仍是十分冷漠疏离,他一咬牙,“卟嗵”一声跪下,眼神执拗热切地望着他,道:“二师叔,见不到蘅姐,得不到她的原谅,我绝不离开孤山!”

“随你的便。”薛忱抛下一句,便拂袖而去。

谢朗待他走远了,循着轮椅留下的辗痕往前走,可走不多远,眼前景色逐渐朦胧,“咔咔”之声不断响起,阵法变动,他又失了去路,只得怏怏地重新跪下。

所幸到了黄昏,薛定送来了几个馒头,一壶清水,还有一小瓶药丸。这小鬼神情郁闷地抛下这些东西后,哼了一声,便愤愤不平地闪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