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流心道:早该明白,不是我的,怎么都留不住。那什么膏,本宫无福消受。往后只要走得稳,别再摔倒就是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完。求留言。

因为挖坑时间太久,什么月榜季榜都上不去了,所以请各位多留言吧。猫猫填坑的动力一直来自于各位的支持。

便宜后娘

长流饮下参汤,命宫人点灯传膳。

因皇后驾崩,庆帝下令茹素十日以寄哀思。

长流虽然没有什么胃口,但也知道十岁的孩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很该讲究些。夹了一块“银丝金卷”,金灿灿的千层饼里头夹着细白的豆芽,口感倒也爽脆。又吃了两块槐花酥,她忽然放下银筷叹了口气。

三日之后庆帝就会宣召她,询问愿不愿意养在柳思岚身边。前世的时候她年岁尚幼,为争一时之气便一口回绝了,柳思岚自然顺坡下驴不再提及此事。长流小小年纪,硬气是硬气了一回,但自此以后在宫中便越发势单力薄,无人照拂。按理说柳思岚是她的小姨,又是继皇后,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正因为如此,为服众立威也好,为贤德美名也好,于情于理柳思岚都不能不摆个姿态出来,主动向庆帝请求抚养长流。

长流若是答应,则必然要与柳思岚这位“新母后”同住。在她心里,母后始终只有一个,自是万万不愿意的。但倘若不答应,凭着柳思岚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别的嫔妃就是原本想抚养她,也不敢再起心思。

宫中如今只有她跟随波两位皇女。何况长流是元后所出,有资格抚养她的必然要占一宫主位。而这些人虽然娘家无不显赫,但敢与柳家叫板的却只有左相楼家。禹国以右为尊,是以虽然同朝为相,右相柳青纶还是隐隐高出左相楼凤棠一头的。这两股势力在朝堂上前者代表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而科举出身的新晋官吏则多以后者马首是瞻。

左相楼凤棠的妹妹楼书倚位列贵妃,如今正是宫中除柳思岚以外品阶最高的嫔妃。长流得不到柳家的支持,却也不能公然站到柳家的对立面去。她思前想后,都得不出一个稳妥的法子。不过论起前世,楼书倚倒是向她抛过橄榄枝的,但因为当时她刚刚丧母,心理上很难接受叫另一个女人母亲,所以并未思虑太多便回绝了。这点也令长流百思不得其解。一般来说想抚养她的都是年纪大了色衰爱弛的嫔妃,这些人自知靠承宠诞下子嗣的机会渺茫,或为排解深宫寂寞或为给自己将来寻一个保障,才会起了心思。但楼书倚年方十八,进宫不过才两年,庆帝对她也算得上宠幸有佳,她图的却是什么?长流知晓自己根本不得庆帝喜欢,抚养她要冒着失去帝宠的危险。别的不论,若是庆帝不想看见她这个女儿,便很有可能不再踏足她所在的某一宫。若说别人,指望母凭子贵,靠抚养元后的嫡女升一升位分,也合情合理。可是楼书倚已经位列贵妃,再往上也不过是皇贵妃,除了仪仗更华丽些,根本没有什么实质的好处。何况纵观禹国历代后宫,有皇贵妃封号的不过渺渺数人。一般是在皇后不得皇上心意,又一时废不得的情况下才会册封,柳思萦和柳思岚的情况就是如此。所以即便楼书倚抚养了长流,在位分上再进一步的可能性并不大。倘若单单为了下柳家的面子也说不过去。

长流从小在宫中长大,去了玳国又是皇后,宫中的云谲波诡她看了一辈子。饶是如此,但她还真猜不透楼家此举意欲何为。

一旁墨兰见长流对着一桌菜肴却食不下咽,便轻声劝慰道:“公主,您多少用一些。”一顿,她轻声道:“奴婢知道如今的情势,咱们宫里的用度都大不如前,可您就是心里不痛快,也得顾惜着自己。”

长流见她欲言又止的样子,轻声问:“怎么了,可是有事瞒着本宫?”

“回禀公主,按照份例,公主您的晚膳应该是十八道。如今却…皇后才去,就这么着,往后可如何得了。”说到此处,墨兰的声音已经隐隐带泣。

长流扫了一眼面前的菜肴,一共十二道。她刚转生回来,于这些琐事并不太记得,又因为方才思虑过重,若不是墨兰提及,她根本不会注意这些。

长流不以为意地轻声道:“就是因为母后去了,本宫自当节俭些为她祈福。何况这些也尽够了,并无不妥。”说罢不紧不慢夹起素三丝吃了一口。心中却是好一阵冷笑:我当柳思岚为何起了善心,独独留着一个用惯的墨兰不调走呢。原是为了这个。墨兰是母后亲自给我选的人,平日里说话做事是最妥帖的,绝不会露出藏不住心思的表情。前世她应该也说过这话,明着暗着说柳思岚苛待了我,好让我在父皇问起想不想被柳思岚抚养的时候一口回绝,方能顺了柳思岚的意。刚才顾轩求见,她明明可以直接把人带到不起眼的地方再来通禀,却偏偏把他撂在正殿外头扎眼。好个忠心耿耿的奴婢。我上一世年岁太小,竟是未曾留心,现在看来,怕是好些事也坏在她身上。

如今连自己的贴身宫人都不能信,可真是四面楚歌。不过长流知道眼下还不到拔去这颗钉子的时候,先想好如何应对三日后的宣召才是正经。到了这一步,找个便宜后娘势在必行,这不是是非题,而是选择题。在宫里,没有大树乘凉,只能日晒雨淋自生自灭。有道是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退一万步来说她要是真的顺势答应了柳思岚,反倒将了对方一军。且等着楼书倚的橄榄枝递过来再说吧。

次日,长流仍旧与众嫔妃一道奉旨哭灵,庆帝与柳思岚照例因为悲伤过度而卧病在床。长流不免暗自寻思着莫非这两位卧的是同一张床,否则怎么单单父皇身边的大内总管高胜一人来报呢。

时辰一到,众人照旧散去,长流仍如前世般跪着不动。少顷,待脚步声退了个干净,长流方转身回望,果然看到楼书倚带着两个贴身侍女上前。

“公主还请节哀。”

楼书倚细长的杏眼微红,目光却透出温和的善意,语气也颇为恳切。她素面素服的样子倒让长流想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这一句。楼家世代书香,楼书倚人如其名,动静之间犹如手执书卷,斜倚楼台,道不尽的娴雅清逸。

“有劳娘娘记挂。”长流连忙回礼。

“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公主可否带我去‘露园’走走。那里有几株腊梅还是从前与皇后娘娘一同植的。”

“娘娘有心了,请。”长流暗自好笑,什么一同植的,说得好像有多深厚的情谊一般。不过是宫中例行的赏花宴,让专职花木上的人栽种好了,再由众嫔妃执玉壶浇上两滴水,权作锦上添花。

几人穿过长廊,一时寂寂。只有瑟瑟秋风将一路上白色的宫灯吹得风雨飘摇。

“露园”这名字还是长流取的。只因此处植着一片湘妃竹,夏日里每每晨起,葱绿的细叶尖上总挂着露水晶莹。只是深秋之时未免显得萧条了些。不过楼书倚方才提到的几株腊梅倒是有数点荧黄玉珠一般开在枝头,便是离得稍远,清淡一脉冷香亦隐隐可寻。看来今年入冬较早。

“公主这两日可安好?如今‘凤箫’宫里的宫人少了一半,公主若是觉得寂寞,大可迁入‘碧横’宫与我作伴。”

长流闻言道:“多谢娘娘记挂。”接着又踌躇道:“娘娘美意,长流感激不尽。只是此事怕要经过父皇首肯才行。”方才楼书倚一个“迁”字可是大有讲究的,若只是小住几日叫她常来常往便是。

楼书倚展眉一笑:“你父皇那里由我来想法子,实在不能通融,还有太后不是。”

楼家与太后渊源颇深。传言当年太后只是楼家远房表亲,父母双亡后才入帝都投奔,不想从此因缘际会青云直上,对楼家自然感激在心。只是当今并非太后亲子,楼家也非太后本家,所以受的照拂有限。但饶是如此,楼凤棠不到而立之年已跃居相位,未尝没有这一层因果在里头。

长流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

楼书倚已知她心意,笑道:“如此甚好。这几日我便会吩咐宫人整理洒扫,公主只要静候旨意便可。”

长流谢过,将她亲送至宫门外才独自折返。方才她虽然随意找了个由头将墨兰支开,但今日她与楼书倚一道游园之事断然不会逃过宫中之人的眼睛。不过,楼书倚既然未曾回避众人的目光,想来对此事起码有七分把握,长流只需静观其变就好。

长流虽然仍旧看不透楼家为何走这一步,但也不怕楼书倚对她不利。她的玉碟不会改,仍在母后名下,且一旦由楼书倚抚养,她二人便共生共荣,同损同折。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完

于是女主果断抱了大腿。

这文人物多而繁杂,要细细铺陈雕琢,所以写不快。不过既然猫猫开始填坑就会尽力而为。不知道有没有童鞋猜到文章的走向其实是跟书名相反的?嘻嘻。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招财进宝

长流跪在三重宝帘外低眉敛目地等着庆帝开口。事情好像跟前世稍稍有了些不同,直到她的母后过完了头七,长流才受到庆帝的召见。

“朕听太后讲你同静贵妃甚为投缘?”“静”是楼书倚的封号。庆帝这一句漫不经心里头带着点不耐,让长流觉得自己就是那不受待见的讨债鬼之流,早打发了省心。

“禀父皇,是。静母妃前几日还同儿臣聊了些母后生前之事。”心道:楼书倚果然找了太后帮衬。

“也罢。虽然论起亲疏来你与思岚更近些,但她日后要统领后宫,且还有你皇妹要照顾。朕便准了静贵妃所奏。”

“儿臣谢父皇。”

“你退下吧。”

庆帝话音刚落,长流眼角的余光便瞥见水晶帘后头明黄色的一片衣角飘过,登时松了一口气。

出了“清风阁”再去“明月宫”,倒也顺溜。

进去的时候太后午睡刚醒,正在重整妆容。

前世印象中太后对她跟随波倒也一视同仁,都不冷不热的。不过想想也对,她二人虽是名义上的孙子辈,与太后在血缘上却八竿子也打不着。

按说太后与皇帝老爹没血缘关系吧,两人习惯倒是一模一样,都爱躲在帘子后头见人。不过这一回只隔了一道玉珠帘,那雾里看花的雾倒是淡了些。

“你这孩子,不叫你起来就一直跪着。快起来吧。”

“谢太后。”长流起来的时候不禁一边暗想太后不愧是宫里大神级别的人物,开口第一句就是神逻辑,一边暗自庆幸这宫里压在她头上的大神只有三个,不然她这小膝盖还真得跪出毛病来。

太后挡下了一旁黄嬷嬷要替她插上玉凤的手,再照了两眼铜镜,慢悠悠地道:“哀家看你身边也没什么得用的人,就给你几个使唤吧。”

“谢太后。”不愧是神级人物,不必回头就能看见。

长流来的时候轻车简从,回的时候后头却跟了一大串。

一路招摇着回到了凤萧宫,她才发现自己这块冷冷清清的地头今日热闹非凡。

殿外齐刷刷站了两排宫女,各自由掌事姑姑领着。

长流定睛一看,乖乖,这两个掌事姑姑的来头都不小。何嬷嬷是柳思岚的陪嫁嬷嬷,齐嬷嬷则是楼书倚的奶娘。两人一左一右,似门神一般戳在殿前。

齐嬷嬷看到长流,一张橘皮脸即刻开成了向日葵,恭恭敬敬行了礼:“给公主请安。老奴奉贵妃娘娘的命,带这些人来替公主做些杂务。”

“嬷嬷客气了。”长流忙将她迎进去。心道:果然,太后送人楼书倚那边早就得了消息,现下楼书倚自己送来的只说是粗使。她做事倒是周到。

“何嬷嬷也请进吧。”

何嬷嬷原想狐假虎威端着些架子,但长流根本不看她第二眼,已经率先跨入殿中,她也只好怏怏跟上。

何嬷嬷不等长流发问,先清了清嗓子,道:“娘娘得知公主这里宫人不太凑手,特地派奴婢送了来。都是娘娘亲自调|教过的,公主大可放心使唤。”

长流微微一笑,道:“劳烦何嬷嬷替本宫多谢娘娘美意。只是本宫身边原就有几个人,加上方才太后赏的,眼看着已经违制了。这当如何是好?”虽说柳思岚正位中宫已然铁板钉钉,但因为先皇后刚去,册封和祭告仪式尚要拖一些时日,所以何嬷嬷只能含混着称自己主子为娘娘。

按规矩,嫡公主可以有两名内侍,四名大侍女,十二名普通侍女近身服侍。太后这随便一赏,十八个人站成一排,凑成四桌麻将还剩俩候补,已经没别人什么事了。

何嬷嬷脸色一僵,心知这批人是送不出去了,连茶也不吃,便带着人退了出去。

长流摸出一个荷包,示意墨兰交给齐嬷嬷,道:“嬷嬷吃杯茶再走吧。”

齐嬷嬷接过冰丝绣彩珠荷包,揣入怀中的一瞬间捏了捏,眨眼间又由向日葵笑成了一朵迎春花:“谢公主赏赐。过两日公主迁宫,老奴泼水煮茶相候。现下娘娘还等着老奴回去复命,就不叨扰了。”

待齐嬷嬷告退,墨兰大约是有了危机意识,端茶递水好不殷勤。本来么,太后赏的人自然是要尊贵些的,她虽先来,此刻反倒要靠后了。

长流目光向两个内侍扫过去:“你们叫什么名字?都抬起头来答话。”宫中规矩,答主子的话必要低沉了眉目以示恭敬。只是长流第一次见他们,想认个明白。

待其中一个身量颇高的少年微抬了下巴,长流心中蓦然一惊。

他大约十三四岁的年纪,穿了一件浆洗得十分洁净的半旧布袍,红唇素容,眉间却似凝了一团化不掉的冰雪。整个人立在青灰色的地砖上,竟有一股萧肃气韵。那一双眼睛更是生错了主人,满目清华,好似浮着天边流云。

这样一个人却扑通一声就跪下去,还不忘拽下一旁明显在发愣,脸长得有点像元宝的同伴:“掌事公公说小的从前的名字不能再用,得等宫里头的主子赐名。”他的声音如同身姿一般,略显轻薄,却并不尖细,反透着一种异样的明澈。

“你从前跟的哪位主子?”长流明白他说的掌事公公应该是宫里头最大的人贩子,专管新进宫人的雷公公。

“小的运气好,一进宫就跟了公主。他也是一样的。”

长流不禁有些疑惑。这宫里的内侍多半从小就进来了,半道上练“葵花宝典”的却是极少。他旁边那个元宝还好说,不过十来岁。他却俨然已经是一个少年人了,何况还生得这般模样,怎么看都不像是因为家里揭不开锅而卖身为奴的。不过听他说话倒也恭顺讨喜。

“那你们就叫招财、进宝吧。”

“谢公主赐名。”招财从容磕下头去谢恩,仿佛根本不知道自己完全是被进宝连累的。其余的宫人想笑又不敢笑,一则怕引火上身,二则不敢在主子面前放肆。不过均想:这位主子到底年少,便是金枝玉叶也免不了小孩心性。

长流再向紧挨着他俩的四名宫女看去,模样确实比排在后头的齐整些,明白这是太后给她安排的贴身大侍女。就是不知道这十八个人煮成的一锅夹生饭里头,哪些有那份体面得过太后的赏识。

“你们呢,之前可跟过谁?”她的目光一一扫过四人。

那四人果然乖觉得很,一一出列,却只由领头的一个圆脸宫女答话:“禀公主,奴婢四人原就在太后跟前当差。奴婢叫和风,她们几个叫细雨、银霜、绛雪。”

长流心道:太后取名倒也有趣。寻常人不过用春夏秋冬四个字,太后取风霜雨雪,却又偏偏是和风细雨。只是不知霜雪取意为何,是志怀霜雪还是欺霜塞雪。

“本宫这里原也没什么事,你们自己挑擅长的做就是了。”

“是。”

剩下的那些人长流暂时未及一一辨认,反正来日方长。

长流在榻上坐了,示意招财烹茶。

招财在铜盆前以手过水,擦干后取出新贡的云雾茶置入碗状的双层茶洗中,又取过一旁红泥小炉上半沸的玉泉水往茶洗中浇淋去尘,再以银筷夹去老梗,待茶洗中的水透过上层小孔滤至下层才将涤后色泽翠绿,香如幽兰的茶叶移入青花盏,以沸水冲之。

一时之间,清冽盈室。

想不到他这名新进职员,一整套烹茶的动作却如同行云流水般优雅娴熟。

长流命众人散去,只留和风在一旁随侍,自取了一本讲禹国各地风物的杂记来看。读书品茗,倒也难得闲散风雅了一回。

傍晚时分,长流放下书册:“本宫出去走走,片刻即回。不必跟着。”

和风久在太后跟前,虽不曾近身服侍,但每日耳濡目染却也将黄嬷嬷的贴心学会了三分,忙命宫人掌灯,又取了一件对襟直领的滚银边披风来,服侍长流穿上。

长流独自步下玉阶,任凭长风拂开襦裙的裙褶。

她一直走到凤箫宫的宫门处才停下,转身面对着漫天云霞映照下的恢宏楼宇,整个人浸润在夕阳的彤光之中,眼中映着暮色沉沉。这里有她前世年少短暂的欢乐无忧,亦见证过她出嫁前冷宫般寂静无声的岁月,更埋葬着母后一生的无可奈何。如今到了该告别的时候。

招财站在正殿朱漆木门后的阴影里,逆光看着远处那抹立在斜阳淡金之中的玲珑身影,仿若冰雪,须臾之间便要化去。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完。之前内容改写过了。

招财的自称,长流的取名,柳思岚送人都是各有各的心思。

“填这个坑完全是因为各位的不离不弃和隔了这么久还有的强烈怨念。”这话不是说猫猫填坑勉强,只是说明某无良猫偶尔也会良心觉醒的。所以催更怨念什么的,还是有用的…再次汗颜地爬走~

这是个长篇,各位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

僧多粥少

长流奉旨迁宫的那日却是难得的秋高气爽,一扫连日阴霾。因昨夜刚下过雨,天空是一片荡涤过的澄澈碧蓝。当然她也知道皇帝老爹不可能因为她要挪个地界就小题大做去钦天监算卦,不过还是把天公作美看作了时来运转的征兆。

一大早,长流理所当然地做了甩手公主,只管在一旁看着众人打点。凤箫宫中的好物件早被洗劫一空。大部分被柳思岚以守孝逾制为由入库封存,余下的零散小物则被调往别处忧心前景的宫人冒险顺走。长流只来得及藏了些母后生前常用的物件,那日给出去的夜明珠就是其中之一。是以若认真论起来,她堂堂一个公主的家当实在寒碜得紧,统共装不满两车。这一去倒像是打秋风的,不过她仗着人小皮厚,只作不知。

“碧横宫”外建绿瓦重檐,内饰天光彩绘。远观似碧龙踏浪,近看如长桥卧波。晨雾缥缈之时则另有一番峡云深翠,瑰丽庄严。

长流下辇时看到楼书倚率众侯在朱漆点金的宫门口,快步上前就是一个大礼。

楼书倚倒也不推辞,大方受了才扶起长流迎入殿中。

齐嬷嬷待两位主子坐了,即刻上茶。长流对她甜甜一笑。齐嬷嬷素来稳健的手轻轻一滑,便又将掌中放着杏仁果脯的芭蕉叶水晶碟向长流推近了寸许。

“我这里暂时没有别的姐妹,公主初来也不必拘束。一会儿等他们收拾好了我再亲自带你去看。”“碧横宫”如今只住了楼书倚一个嫔妃,这独占一宫的架势,除了皇后以外在整个宫里头都是独一份,就凭这也没人敢将她这个贵妃小瞧了去。

“有劳了。唤我长流便好。”

“你这孩子倒会讨人喜欢。”

二人随意说笑了一回。一盏茶还未尽,和风便过来禀告屋子已经收拾妥当。说是收拾,其实只是将长流带来的东西归置一番,费不了多少功夫。

原来楼书倚将正殿辟了一半出来给长流作寝宫。其内摆设清雅富丽,一应俱全。书房与寝室相连,案上除了文房四宝还有一只存放着各类干果蜜饯的琉璃八宝盒,一把双面绣檀木宫扇。

长流明了,既然要抱大腿就不能嫌姿势难看,所以毫不吝惜赞美之词,何况是真的无可挑剔。

次日,长流随楼书倚一同到柳思岚跟前应卯。

磕了头,长流下定决心只管把自己当成蹲在花梨木椅子上的一颗土豆,不说话不挪地儿。嫔妃之间的眉眼官司,她也只作木纳,连热闹也瞧不分明。一个土豆知道什么呀,连一亩三分地都烦恼不着。

只不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句话在宫里那是行不通的。冷不防噼啪一个火星已经沾上了身。

不知是谁先提的子嗣二字,可戳到了在座所有人的痛脚。就连柳思岚想起这事都免不了郁结于心。

“贵妃娘娘可就好了,平白得了公主这么大的女儿。”不知是谁提了一句。

这下子可是油锅里头溅了水,炸开了。有酸有讽,有羡有妒,百味齐聚。柳思岚高坐上首,含笑看着众人议论纷纷。

“不过是皇上体恤信任,让本宫帮着照看大公主罢了。”楼书倚轻轻吹了吹面前杯盏里浮着的黄绿色茶梗,只待这个话题悠悠沉下去,不再开口。楼家世代清贵,楼书倚又有嫡亲哥哥坐镇朝堂,众人原也不敢得罪她,只待她抚养长流邀宠不成反受冷落,看够了笑话方能痛快。

长流不禁哀叹,这都是僧多粥少闹的。那么多女人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算计一个男人身上,能不出事么?她的皇帝老爹便是那群狼环伺中的唐僧,一众妖精天天虎视眈眈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要说皇上对安平公主可真是疼到了心坎里。”所谓捧高踩低,踩不着总捧得起。

“过几日就是安平公主的寿辰了,不知是怎么个章程?”皇后驾崩,按祖制宫中须禁歌舞酒宴三月。

“皇上说了,这次宴席就摆在本宫这里,也就图个热闹。”柳思岚语气淡淡,听不出是得意还是不满。往年随波生日都在乾坤殿设宴。要说乾坤殿可是个了不得的地方,一般只有外邦有重要使臣出访禹国,才会在乾坤殿设宴以示睦邻友好。

“那臣妾回去可得好好准备寿礼了。”

众人言笑晏晏直聊了一个多时辰方散。长流这颗土豆早就蹲得腿脚僵硬心思麻痹。曾几何时,她也在玳国的凤栖宫中高坐上首不动如山,俯看姹紫嫣红。原来心境变了,连肢体感受也会变。

方才众人七嘴八舌之际,长流自然也想到了乾坤殿。

君长流永远不会忘记十七岁那年与洛轻恒在乾坤殿初见。他似一道天光冉冉照进秋色连波的水中,也照进了她心里。

只是这一世再不能了,还有七年的时间,她必须早做准备,以期扭转乾坤。

从皇后那里散会出来,长流草草用过午膳便赶去“陶然阁”上学。

长流觉得这地方的名字取得十分具有欺骗性。陶然本为闲适欢乐之意,陶然阁却是历代皇子上学的地方。门口竖着两块石碑,右书“教者天子,不教者天子,君君臣臣乎!”左刻“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

相传太祖皇帝是铁匠出身,因为自己文化层次不高,自然也就不够尊师重道。一次他经过陶然阁,却看到自己的宝贝儿子被罚跪,当即教训楼太傅:我的儿子读不读书都照样做皇帝,你怎么能骨头这么轻叫他罚跪。谁知这位楼太傅却是个牛人,当即答道:皇子虽然读不读书都可做皇帝,但书读得好的,就有可能成唐尧与虞舜这样的圣主,不读书的,则有可能成为夏桀与商纣这样的无道昏君,所以责罚太子是在尽自己的为师之道。太祖说不过楼太傅,只能认栽,叫自己的儿子继续跪着。而传说中这位敢跟太祖爷单挑的最佳辩手楼太傅正是楼凤棠的老祖宗。可见楼家隔了这么多代还能出楼凤棠这样权倾朝野的人物,实在是有家学渊源。

因为庆帝无子,讲经史子集的老师们就开始长期旷课躲懒。如今讲课的却是一位女先生。

说是上学,不过听些《女诫》之类的老生常谈。

说来也颇为可笑,一直到长流九岁,庆帝也压根没想起来要让她读书明理这回事,反倒是随波在七岁生日宴上说要上学,长流才搭上了顺风车。庆帝的原话是:“安平一人上学恐不得趣,与长流结伴为好。”敢情她就是一陪读的。所幸,柳思萦早年已经开始教导长流读书识字,于诗词歌赋均有涉猎,否则堂堂一国公主到了九岁还是文盲,岂不贻笑大方。

长流坐在明晃晃的课堂里,觉得自己这买一送一后面那个“一”当得还算愉快。不知是不是柳思岚特意吩咐过,反正女先生从不向她提问,完全是放牛吃草的架势,却对随波督管甚严。

随波仰起粉嫩小脸,不解道:“‘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本宫出生时也是如此么?”

女先生嘴角抽了抽,道:“公主乃是金枝玉叶,自是与民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