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洛扬点头,之后却道:“你只管出主意就行,别的我和娘就能办。”

俞仲尧失笑,“一起做这件事吧。南烟是我们的妹妹,你怎么好意思把我择出去?”

她想想,还真是。

翌日,俞仲尧带着俞南烟游走在风溪街头,看到药铺就会停下来,进去看看。

俞南烟不解,“看这些做什么?药材都不齐全,是大夫太少的缘故,很多方子不能普及,开药铺的人只敢售卖众所周知的那些药材。我手里的药草,都是自己带着小厮去采摘回来的。”

“你不妨把手里那些医书推广开来,有心悬壶济世的人,看到之后就会慢慢摸索出门道。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只三两个大夫可不行。再者说,大夫人数便是需要些年头才能增多,医书推行至一些百姓手里,他们寻常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就能到药铺让伙计照着方子抓药。”

俞南烟无奈,“说来说去,药铺里不是药材不齐全吗?”

俞仲尧拍拍妹妹的额头,“就要有药材齐全的药铺了。”

俞南烟愣了愣才明白过来,不由惊喜,“哥,你是说…”

“没错。”俞仲尧这才把姜氏、章洛扬的心思告诉妹妹,“一个本就是风溪人,你则得了这里百姓的爱戴,总不能毫无作为的离开。”

俞南烟笑着握住了哥哥的手,轻轻摇着,“你们可真是太好了。”

回到俞宅,兄妹两个与母女两个说了,没人有异议。事情便这样定下来。

风溪也有书局,只是制作的大多是诗书礼仪琴棋书画相关的书籍。医书在风溪从来是少见的珍品,谁手里有,也不愿意公之于众。

眼下,这局面自然要打破了。

俞仲尧和俞南烟把手里本就有的、近期搜集来的书籍,全部拿到书局照样做成新书。数目却不求多,每一册只做三百本。有心的自然会买回家中阅读,无心的人是大多数。要是弄得家家户户都有一本,反而会失了该有的价值,怕是得不到重视。

随后要着手的是开药铺,买个大的铺面不难,药材到时候集各家药铺所长,照价买回来就是——毕竟是想开一个在这里药材最齐全的铺子,很多少见的药材就需要不少人手去采摘搜寻再处理,全部依靠人力的话,做成需要耗时太久,全无必要。

俞仲尧一方面是来赚钱的,另一方面则是来花钱的——不亏本的前提下,在风溪是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行事。说到底,回到大周还是要继续过日子,造福这里却把自己弄得拮据就没必要了。

大方面的事情都安排下来,便只剩了如何布置药铺这些细节。

章洛扬对室内室外的陈设很了解,对大周药铺的情形却一无所知——完全没机会去。

俞仲尧却跟她正相反,常年居住的环境没留意过,对药铺里情形却很是熟稔,印象颇深——以往有一年,不但难以入眠,并且头疼不已,每日都因此烦躁,满心都是无名火。后来头疼得以缓解,不再每日发病,是得了京城一位名医的诊治。

那位名医擅长以针灸治疗,但是到底出自民间,不愿意经常去宫中行走,怕开罪了太医院,饭碗都保不住。而那时俞仲尧经常留在御书房或养心殿,这方面也理解名医,便有意迁就,常亲自去名医的药铺。

去过几次之后,便觉得药铺里存放药材的箱箱柜柜制作得很是精致,常常一格一格拉开来细看。

日子久了,名医不再对他满心畏惧,半是打趣半是认真地道:“你是一身的病痛,府里该常专门设个药房,存放一些常用的药材。”

俞仲尧对存放药材没兴致,倒是愿意弄个小药房,亲自布置,画了图,并且与阿行亲自做了药架、箱柜的模型。名医得知之后,笑不可支,才知道人家是把这事儿当做消磨时间的趣事来做了。

俞仲尧那会儿是想,这种药架就似个百宝箱,等南烟回家的时候,可以适度改善,专门给她做一个,存放各色她喜欢的小物件儿。

后来…后来就出了那么多事,不是到如今,他几乎已忘了彼时所思所想。

但是,所经历的事情都有好处,如今还是能因那一时的心思而让妹妹开心,并且益处深远。

随后多日,俞仲尧和阿行亲自挑选了木料,又在书房里添了一张偌大的长案,亲手制作药铺里所需之物的模型。

两个人经常是边谈论正事边打磨雕篆手里的木料,手里精巧的小刀很少离手。

章洛扬这才知道,俞仲尧最喜欢的是这种消遣。连翘则笑道:“往后回到京城您就知道了,三爷做了不少木雕,特别精致呢。”

“嗯,到时我可一定要开开眼界。”

章洛扬如今手里的事情不算少,铺子里的事一段日子之后也就得心应手了,得了空要给付玥尽量多画一些花样子,还要时不时替母亲去醉仙居看看——蒋轩被处置之后,姜氏选了两个心腹取而代之。她知道主仆之间相处多年之后,近乎半个亲人,自是也不会藏私,将所知一切全部相告,只盼着他们在母亲离开之后安度余生。

两个人千恩万谢之余,用心记下每一道菜肴糕点小吃的做法。

俞仲尧这边的人忙忙碌碌,孟滟堂的日子也很充实,常强拉着简西禾到田间看看,将所见所闻诉诸笔端,交给俞仲尧过目。俞仲尧看过之后,自然会让皇帝命人送来作物种子,来年便能让居民播种。

但这种事没有简西禾是不行的。简西禾不是不爱民的人,只是以前作为廉王的幕僚,没机会更没时间去关心百姓疾苦。

孟滟堂则是真的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四处走走便能心情愉悦,这也是他欣然接受俞仲尧给自己这个差事的缘故。

一次,简西禾道:“俞仲尧此行,方方面面留下来的,足以让百姓世代受益。”

“的确是。他是治国安民的奇才,我人前人后从不否认,只是始终不能认可他的杀戮、残酷。”孟滟堂笑了笑,“这次过来,是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不需他一再狠绝行事。不然哪…这里的人往后享受着他给的好处,还不肯说他好。”

“这倒是。”

孟滟堂侧目凝视简西禾。

有一段日子了,简西禾一直都是对何事都提不起精神的样子,“你这是看开顿悟了,还是太消沉所致?”

“怎么说都行。”简西禾牵了牵唇角,“大抵是太过疲惫。”

孟滟堂心中已有某种预感,笑,“以往,我们在政务之余,算半个朋友。但是来到这里之后,我只把你当兄弟,你该明白。不管你来日作何决定,别忘了这一点。这绝不是收买人心,那样是对你的辱没。”

“我明白。”

孟滟堂用力拍了拍简西禾的肩头,“不论前路如何,好好儿地活着。”

简西禾颔首一笑,“自然。”

**

进到腊月,沈云荞几乎每日都来找姜氏,要她给自己做饭菜。

因着沈云荞是女儿好姐妹的缘故,姜氏对她自然也是满心的疼爱,很乐意每日亲自下厨。

到了冬季,沈云荞总是想吃热气腾腾的饺子,每日都要提一次。

姜氏可不会像章洛扬一样纵着她,只是中午给她做一些,“每日吃一次已嫌多,不准每顿都吃同样的,对身体不好。”

沈云荞知道这是打心底为自己好,也就笑嘻嘻称是。

晚间沈云荞要回住处,姜氏便给她准备了一些面条、小馄饨,“冬日容易存放,回去后让厨房做给你吃。”

“好啊。”沈云荞撒娇,“饺子也是一样的…”

“不准。”姜氏笑着戳一戳她的额头,“饺子要过来吃,给你备下的话,岂不是要好几日见不到你。”

沈云荞自然知道这是推搪之词,听了却是特别受用,“您就是不肯给我做或是做了好多,我也会每日过来烦您的。洛扬这段日子忙,我就替她陪着您。”

“你们都是好孩子。”姜氏满眼欣慰的笑意,又问起她铺子里的情形,“生意怎样?”

“好得很呢。”沈云荞眉飞色舞的,“别家铺子都知道我手里有很多脂粉香料的秘方,私底下都来找我,要把成品和秘方买回去,跟我说定了,日后只有我和那一家能够售卖。反正我知道很多很多大周近几年来新出的胭脂水粉,自己的独门方子都用不上,索性就高价卖给他们,很赚了一笔银子。等到我们离开的时候,我再每一家赠送他们一些就是了。至于赚到的银子,等年底清算出总数,拿出一半来给洛扬,让她帮着三爷和南烟开药铺——你先跟她提一句,不准不要——方方面面都要用银子,数目可不小。再说我也特别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这段日子过得特别舒心,总不能赚完钱就一走了之。”

“好。”姜氏笑着应下,“我会告诉洛扬的。”

沈云荞到黄昏之际道辞,回了自己的住处。

进门时,天已擦黑,室内的灯光看起来暖意融融。

这样的氛围,给她一种从没享有过的家的感觉。

进门去换了身家常穿的小袄、棉裙。

“馋猫,来吃饭。”高进在外间唤她。

她笑着走出去,见他正亲手摆饭。

红烧肉、火腿炖豆腐、干炸小鱼,还有一道,她一时看不清楚,走过去细看,“是雪里蕻炒肉?你做的?”

“没错,你尝尝。”高进给她夹了一筷子菜,送到她口中。

很辣,很爽口。她一面吃一面频频点头,挑了挑拇指,“厉害啊,再也不叫你高大人了,以后要改叫高大厨。”

高进哈哈地笑起来,把她按到椅子上,端给她一碗面,“面条是现成的,我突发奇想做的,凑合着吃。”

沈云荞看到碗里有薄薄的羊肉片,还有胡萝卜丝,“这…”

她不大爱吃羊肉和胡萝卜。

“不吃的话,别的也不准吃了。”高进吓唬她,“我可真做得出把饭菜端走的事儿。冬天吃这些好,跟你说多少遍了,怎么就不听呢?”

沈云荞眨着眼睛,回味着雪里蕻辣炒肉的味道,不自主地抿了抿唇,“我吃就是了。但是…这么一大碗。”

高进扯扯嘴角,“明明是一中碗。我可没忘记上次谁吃牛肉面,一连吃了两大碗。”

“…”沈云荞斜睇他一眼,老老实实用饭,一口面一口菜这样搭配着吃。面的味道居然不错,她眉宇愈发舒展,唇边噙着一抹笑。

高进满意地笑了,“明晚给你做火锅吃。准备了好几日,锅底汤料才勉强备齐了。”

“有时间吗?”沈云荞道,“看你每日一大早就出门忙这忙那,可别累着,不用总做东西给我吃。”

“没事。等回京之后,你想让我每日给你做也不可能。”

“那倒是。不过没事,还有姜老板呢。”

高进顺势问道:“回京之后怎么打算的?要是不愿意回沈家,是我给你安排个住处,还是跟姜老板母女住在一起?”

沈云荞听出言下之意,“你的意思是说,三爷已有安排?”

“对。”高进点头,“姜老板不可能回章府,回到京城之前,三爷会命人给她们置办一所宅院——是下午才提起的,要过一两日才会知会姜老板。”

“那好啊,我当然要跟她们一起住。”沈云荞笑道,“你可别忘了,我爹已经当我死了。”

“这样自然是好。你要是自己住的话,我还真不放心。”

**

进到腊月,药铺方方面面的事宜都已准备得七七八八,到明年开春儿便能开张。

最后的一件事,便是选一个可靠的人打理。

俞仲尧兄妹看法一致,就让本地那位大夫做老板,他本就通医术,日后可以在药铺给人诊治开方子。往后赚了钱财,自然会在别处再开几家分号——这是完全可以想见到的。便是他没这心思,别人自然会效法。最终目的,不过是为了日后百姓们不需为了看个病讨个方子还要跑上很远的路才能见到大夫。

但这心愿要过一些年才能实现,眼下他们只能做个铺路人。

末了,俞南烟迟疑地道:“哥,那个大夫,我并不是十分信任,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们再找个可靠之人督促着,照风溪的规矩来,请谢家等几家人做保人,立下字据。别的事一家独大有利有弊,可药铺医术这方面一家独大的话,受苦的还是百姓。”

俞仲尧颔首一笑,“你想找的可靠之人,是付淸宇和付玥吧?”

“你同意么?”

“当然同意。”俞仲尧笑道,“都一样,付程鹏与付珃是一回事,付淸宇和付玥则是另外一回事。”

“你同意就好。”俞南烟心安下来,“我是想,付家再不可能像以前一样了,但是他们兄妹两个和付大奶奶对我一向不错,让他们有个这样长久的营生,并且能受人尊敬,总不是坏事。万一付淸宇日后每况愈下,去找付玥的麻烦怎么办?与其担心着他们手足相残,倒不如让他们一同做一件事。付玥兴许不大擅长做买卖,但是她心地好,不会坐视另外两个人用这种营生大肆敛财却忘了初衷的。”

“我清楚。”

随后,俞仲尧亲自去跟姜氏说了说这件事,细说了缘由,也是不想她不快。

姜氏笑道:“我恨的只是一个付程鹏,她的儿女与我无关,这些年他们不曾刁难我,我到如今又怎么会迁怒他们。”

俞仲尧完全没了顾虑,亲自出面,尽快促成这件事。

身处一个处处与人方便的位置就是有这点好处,办何事都会特别顺利。

俞仲尧也分外享受这种日子,对这里不可避免地有了几分感情。

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懂得好歹明白是非,得到一点好处便会满心满意地感激,且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给予回报。自谢家等几家有头脸的再到寻常人都是如此。

只说风土人情,这里便已是世外桃源。

最初,他只是为着身边人的心意而去做一些事,到这时,已是出自本心。

能带给他无上权势地位的地方,他兴许一辈子都不会投入感情,不会有乡愁。

只有这种处处洋溢着朴实善良包容氛围的地方,才会让人由衷留恋。

只是,这里也只能是一个世外桃源,曾经到达已是幸事,终究还是要离开。

隐居田园,袖手天下,只能是他偶尔的憧憬。

皇帝始终比俞仲尧还盼着这一行人踏上回程的人,他急着卸下现在繁重的朝政,更急着与俞南烟相见。

得到俞仲尧称病的回信,忙不迭把宫里的太医、民间为俞仲尧诊脉的名医唤到面前,仔细询问之后,让几个人开方子抓药。另一方面,也按照俞仲尧的心思,让人备齐了不少作物的种子。最后,便忙着给俞南烟和章洛扬准备年节的赏赐,在自己的小库房里转了两天,挑选了几样自己的心头好。

东西全部筹备齐了,又给俞仲尧写了一封长信。

先是仔仔细细告诉俞仲尧,先服用哪个方子上相应的药,其次服用哪种,强调了好几遍:千万要按时服药调理好病情。到底还是身体为重,不要因为他心急就急着赶路。大不了他唤人开山铺路,命专人相迎。

随后便询问俞仲尧缺不缺银钱,在风溪那边黄金能不能花出去,要是手头拮据的话,他让金吾卫陆陆续续送来金条、银锭。

又问起有没有翻黄历定下婚期,说俞仲尧要是还没吩咐俞府的人,他可以帮忙张罗起来。

末了则是告诉俞仲尧,近来自己做了那些举措,发落了哪些贪官和动辄骂俞少傅和他的言官,字里行间透着喜悦。

惩戒贪官和言官,从来是皇帝最喜欢做的事。

腊月底,俞仲尧收到了这封长信,满心笑意。回信时,感谢皇帝的记挂,言明过完年会尽快启程。

小皇帝从小到现在,对他的关心是事无巨细,虽然很多时候关心不到点儿上,那份心意却是难能可贵。

之后,他找南烟过来,问了问姜氏调养得怎样了。

俞南烟笑道:“每日都是高高兴兴的,又经常做事、走动,情形很好。来日只要不走过于难行的路,没问题的。到底是习武之人,身体底子好,赶路没问题的。”

“那就好。正月忙完手边的事,我们启程回家。”

“嗯!”

俞仲尧把皇帝的赏赐拿给俞南烟。

俞南烟失笑,“让人这么远送过来,来日还要拿回去。但这心意难得。”

到了年节,俞宅与寻常人家一样,处处洋溢着喜气。

除夕夜,姜氏给章洛扬和俞南烟、沈云荞一人一个大红包,里面放的是几个金锞子,还有一串珍珠手串。金锞子的样式,是风溪独有的,手串也是请这里的首饰铺子做的。

给银票是没有用处的,这些物件儿却能在日后拿来把玩,算个纪念。

三个人拿到手里,都很喜欢,又分别准备了银锞子银元宝等物打赏院子里的下人。

大年初一到初六,以谢家人为首,很多人都来到俞宅,与俞仲尧、孟滟堂等人相互拜年,常去醉仙楼用饭。

这些人都已听说他们要离开,除去生意来往、个人的算计,到底还是有着几分情义在内。

初七开始,俞宅的人将手里的产业盘出去的盘出去,送人的送人,尽快转出手去。到了正月十六,风溪最大的一间药铺百草堂开张,作物种子也发放给部分务农的百姓,有专人告诉百姓如何种植何时收获。

至此,再无他事,要忙的只是整理行囊,择日离开。

谢家和付淸宇、付玥也找了不少年轻力壮的人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