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翰林院整整一年,他总算是掌握住了翰林院,把次辅在翰林院的影响力彻底的抹去。

这次谏言对尹薄意而言收获是巨大的,如果没有顾三少‘通风报信’,他也不敢笃定的上折子,乾元帝可是一位敢于诛杀满朝文武的帝王。

哪怕王端淳是个棒槌,尹薄意也会收他为徒。

退朝之后,尹薄意被朝臣围住,四皇子也面有喜色,这次可以消弭上次惹父皇不快的影响了。

四皇子抬头时,看到了迈步向金銮殿外走的顾天泽,照样无一人走在顾天泽身边,真不知道他还能嚣张到几时?

……

御书房中,乾元帝问道:“阿泽为何选了翰林院掌院?”

“您没问尹大人,问得是翰林院掌院,还用臣说?”顾天泽不满的翻了翻眼睑,“您让臣说什么?说您早就看次辅插手翰林院不满?说首辅觉察到了次辅下克上的‘意图’?还是说臣只是为了蒋侯爷?”

“您到底想听哪一件?”

“哈哈。”

乾元帝递给顾天泽一把红枣,“晓得你爱吃。”

“就几颗枣子?您太小气啦。”

“帮朕做点事,用得上这么多话?”

“没有下次了。”

“呦呵,跟朕耍脾气?不乐意了?”乾元帝继续逗顾天泽,“你可知道多少人想猜朕的想法而猜不到?唯有你……阿泽,唯有你明白朕。”

不愧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乾元帝很骄傲啊。

顾天泽转身向御书房外走,“臣去衙门。”

“哈哈,阿泽害羞了。”

“皇上……”

怀恩公公心中泛起一分的无奈,换个人猜中皇上的心思试试?不死也得脱层皮!

皇宫门口,顾天泽翻身上马,略略的出了一口气,总算把乾元帝的注意力引到了旁出,方才他最怕得是乾元帝发现王芷瑶,发现他甘心为王芷瑶所用……顾天泽提了提缰绳,纵马扬鞭赶去京城都指挥使衙门。

王端淳还在衙门等着他。

顾天泽就没见过比王端淳脑子还不开窍的人,直到此时王端淳还认为王芷瑶做得太过,弄得王家被夺爵,好不容有点清醒的王端淳又担心起王家。

顾天泽直接把他关进了衙门的牢房,省得他跑回王家去做质子!

一处牢房中,王端淳失落颓废的坐在小凳上,因有顾指挥使的吩咐,哪怕他被关在牢房里,也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吃用都是最好的,整个京城最富有的衙门就是京城都指挥衙门。

顾指挥使需要多少银子都会得到满足。

因此在旁边的桌上放着香茗,可口的点心,差役方才来问过,王端淳中午吃什么,哪怕他要求吃黄鹤楼的酒菜,差役也能给他弄到。

“指挥使大人。”

“顾大人。”

腾腾的脚步声让王端淳抬头,是他?顾三少,在京城比皇子更嚣张,更肆意妄为的人。

记得第一天,王端淳见到顾天泽就说,‘你有不臣之心,有违圣人教诲。’

顾天泽只是笑了笑,带着王端淳彻底领略了一番顾三少有多嚣张。

他的嚣张,颠覆了王端淳脑子里的某些既定的条条框框,王端淳眼看着顾天泽傲气冲天,无人敢惹……他记得自己站在马下,而顾天泽骑在马上,在他背后是缓缓西陲的夕阳,黄晕的斜阳让顾三少越发的耀眼,他说‘我就是这么长大的,以后也不准备改变。’

王端淳被震撼了,纵使无法像顾三少,但他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过得更自在一点。

此后,除了顾天泽进宫伴驾之外,他总是把王端淳带在身边,没有教导王端淳怎么做,只是让王端淳看清楚,他顾三少不仅有帝宠,同样也有本事骄傲。

因为什么事情都没隐瞒,王端淳知道是顾天泽和妹妹王芷瑶联手栽赃陷害王家,致使王家被夺爵,也知道了父亲王译信被降职罚俸……父命大于天,王端淳再一次纠结了,小妹固然是出气了,可王家的世袭侯爵没了,王家才是他们的家族,王译信是他们的父亲。

王译信受苦,他们这群做儿女的脸上能有光彩?

百善孝为先,一直是王端淳的坚持,他可以在学业上不如旁人,但他不能失去孝心。

“早膳没用?”

“是的。”

差役毕恭毕敬的站在顾天泽身后,“属下给他准备了好多样,他都不肯用。”

顾天泽眼里闪过一丝的不悦,不是因为王芷瑶,他会顾及王端淳?

“把牢门打开。”

“喏。”

顾天泽走进了牢房,盘膝坐在软席上,吩咐:“我想吃黄鹤楼楚家私房菜。”

“喏。”随从立刻去张罗。

黄鹤楼是京城最出名的酒楼,而黄鹤楼的楚大厨的私家菜是一绝,每月他只当一次大厨,光点他菜的人都排到了明年。

这一点,王端淳也是明白的,不大一会功夫,饭菜端上来,正宗的楚家私房菜。

“你们出去。”

“喏。”

随从和差役退了出去。

顾天泽倒了一杯酒轻轻的抿了一口,“我从小就长在皇上身边,从懂事起,旁人就跟我说,我爹是定国公,我并非是皇子。”

王端淳认真的听着,顾天泽眸色淡然平静,“我那做定国公的父亲把我丢了,他为何丢了我?我不乖?不够出色?还是不够孝顺?”

“陛下对您还是挺好的……”王端淳放下了自己的心事,转为安慰顾三少。

“是很好,皇上真心疼我,看重我,这我知道。皇上不可能永远把目光落在我身上,他会分神,会分心,皇宫很大,人很多,争宠的人更多。”顾天泽苦涩的一笑,“我不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也不是天纵之资的奇才,我受过的苦,你想不到,谁都想不到!”

顾天泽仰头喝了杯中酒,漆黑的眸子如同黑洞可吞噬任何的光芒,“最好的报复——他们越是嫉妒我,我越是得宠,父亲对我来说,也就是那么回事,孝顺……你想尽孝,你父亲也未必领情。”

“王端淳,我看不起你,你既然记得孝顺,莫非你就忘记嫡为尊的礼教?想让你父亲正视你,后悔放弃你,你得做出个样子来。”

顾天泽看着王端淳,唇边噙着一抹冷笑嘲弄,“事事让你妹妹出头,你配做兄长么?你怎么敢……敢让她费尽心血为你铺路?”

只要一想到王芷瑶为了王端淳的前程求旁人去,顾天泽心里就不怎么舒服。

“我……”

“你想孝顺他也不是不行,可你有本事孝顺他,做你们王家最优秀的子孙么?”

“我……”王端淳低下了脑袋,“我会努力。”

“这些日子,你一直跟着我,到现在还没看明白?你难道不明白我和你妹妹是怎么把王家最在意的东西毁了?你想做孝子贤孙,想让王家承认你是祖宗的优秀子孙,跟自己较劲有用吗?只要你能把世袭侯爵的丹书铁券捧回王家,王家人能把你当作活祖宗。”

“我……做不到。”

王端淳缩了缩身子,喃喃的说道:“我取不回丹书铁券。”

“我最不喜欢做不到这话,如果你是我手下的兵,我会让你滚得远远的。”

顾天泽平了平胸口的郁闷,摊上榆木脑袋的兄长,莫怪她笑得很少,“我给你个机会。”

“什么?”

“明日,你去翰林院,拜翰林院掌院为师。”

“什么?”王端淳从凳子上跳了起来,脸色激动的通红,“尹大人?他可是国朝第一位连中三元的大才,我……我……不,他肯收我为徒?”

“连中三元很难么?”顾天泽慢悠悠的喝酒吃菜,丝毫不觉得翰林院掌院有多了不起。

“你没读过书?”王端淳脱口而出的问道。

“我的启蒙老师是天下第一名儒。”

“……”

王端淳脚一软,跌坐在牢房的地上,天下第一名儒?专门来京城给顾三少启蒙?这是不是太浪费了?

对顾三少种种的特别,王端淳应该习惯了才是。

王端淳再也不敢说顾三少没读过书了。

“连中三元是很难的,往前推两百年才出现过一次。”王端淳给顾三少解释大三元的难得,“他只是小三元就已经名扬京城……第一名不是好考的。”

“你还没下过场?”

“是……”王端淳略觉得有些失落,“父亲一直不让我下场,其实就是下场我也是落第的。”

“小三元之上是大三元?”

“是。”

“行了,你准备准备,拜师去。”

顾天泽站起身,向牢房外走,“多吃点,我可不想明天看你太过失态,尹薄意……只是翰林院掌院而已,不用紧张。你若是功成名就,就算取不会世袭侯爵,王家依然会把你当作最最孝顺的子孙。王家不缺伺候主子的奴才,你想对王四爷尽孝,就用功读书。”

“我……我会努力的。”

王端淳握拳保证,看顾三少的身影消失在牢房,桌上的方才飘荡着诱人的香味,王端淳眼睛潮湿,呜咽道:“谢谢。”

如果不是顾三少,他根本没有拜师翰林院掌院的机会。

……

析产分居后,蒋氏领着儿女一直住在西宁侯府。

蒋大勇不乐意每次从衙门回来看不到懂事的小妞妞,自然不愿意蒋氏搬出去,西宁侯府地方很大,也不缺她们住的地方。

田氏对外说,蒋氏被王译信伤了,在娘家养伤,在父母身边尽孝,等另外买得宅邸重新修缮好后,蒋氏再领着姓王的儿女搬出去……

只要有个理由,旁人也不会在这上面挑刺。

“外公,舒服吗?”

“舒服,舒服。”

蒋大勇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去了,眯着眼睛享受着外孙女软乎乎的小手在自己肩膀上拍来拍去,心里那个美啊,有外孙女心情也变得很好呢。

王芷瑶按照穴位给按摩,时重时轻手法很纯熟,以前她就经常给父亲按摩……蒋氏和蒋家由她照顾守护,希望真正的王芷瑶也能代替她孝顺父母。

“小妞妞认识靖北将军的公子?”

“啊?”

王芷瑶回过神,靖北将军挺耳熟的,“萧将军?”

“你果然认识?”

“我认识萧校尉,娘领着我们从王家出来后,多亏了他帮忙我们才不至于露宿在雪地里。”

王芷瑶记得那位年轻校尉给自己行的方便,也记得是他把他们安排在信得过的客栈里……当然王芷瑶也不会忘记,顾三少陪了自己很长时间。

蒋大勇哦了一声,靖北将军家的小子不错,倒是可以给小妞妞考虑一番。

文臣那边,经过衍圣公的劝导,蒋大勇已经死心了,万一再碰上一个像王家那样的人家,小妞妞不得受委屈?只要让将来的外孙女婿不去疆场拼杀也就是了。

做个总兵总比在疆场上卖命强。

不过,萧家小子想娶走小妞妞可没那么容易,别看蒋大勇同靖北将军关系还算不错,但想让蒋大勇通融,外孙女婿得拿出真本事来。

蒋家儿郎排开了二十几号,先打过王芷瑶这群表哥再说。

打不过蒋家人,还敢说保护小妞妞?

蒋大勇默默的点头,就这么办,想娶小妞妞第一关,先上演武场。

“外公?”

“哦,没事。”

蒋大勇岔开话问道:“你娘给你哥哥准备得差不多了吧,翰林院掌院……小妞妞啊,听衍圣公老酸儒说,此人不简单且城府很深,还很护短,你哥哥跟着他是不错的选择。”

顾三少为兄长老师怎么会不好呢?

明天,王芷瑶一定要陪兄长一起去翰林院拜师。

除了想看看翰林院是什么样子,她还想看看王译信会不会惊讶得咬掉了舌头,被他放弃的儿子,转瞬成了他顶头上司连中三元的掌院尹大人入室弟子……王端瀚中过小三元,但同大三元天差地别,不可同日而语。

第七十二章 交锋

因为国朝考区不同,若是运气好了,小三元一年能出好几个。但是解元,会元,状元的大三元国朝三年都不一定出上一个。

出现大三元的概率很低,王芷瑶也听说两百年前出过一个。

早先,顾三少能把王端淳送给国子监祭酒做徒弟,王芷瑶已经很高兴了。

如今拜入将来有可能会做阁老首辅的尹薄意门下,王芷瑶不知该怎么感谢顾三少好。

在官场上,最雄厚的政治资本就是师徒。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有个前程远大的师傅,王端淳只要按部就班的提升,谁也不敢轻易算计他。

王芷瑶也侧面的了解了一番尹薄意的为人,仔细研究了他升迁的路线,看得出此人城府很深,同样也很懂得为臣之道,懂得妥协和争取。

而且尹薄意身后的人脉派系的影响力同样不小。

这么看,尹薄意将来倒霉的可能性很低。如果拜一个不懂得收敛过于耿直的师傅,哪怕这位地位再高,王芷瑶都不会答应的。

王端淳脑袋已经够木讷了,再被师傅带得不会转弯,将来很可能是炮灰命。

身为徒弟如果背叛师傅,那么这名弟子也别打算在官场混了。

蒋氏对王端淳拜师翰林院掌院也很高兴,按照习俗准备了齐全的拜师礼。

她本打算明日陪着儿子一起去,知晓尹大人在翰林院考较王端淳后,蒋氏同王芷瑶想得不同,不愿意再见到在翰林院为官的王译信。

她不知道见到王译信该怎么说。

王芷瑶对蒋氏保证,一定会全程陪伴兄长,王芷瑶也不乐意蒋氏再见王译信。

谪仙王译信对蒋氏的杀伤力太大,蒋氏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再被王译信勾引回去,王芷瑶会哭的。

况且,她准备在翰林院好好的欣赏王译信的惨样子,自然不希望蒋氏在场。

翌日一早,王端淳身穿儒衫,头带方巾,腰间挂着玉珏,外罩一件灰鼠皮大髦,他既有书生的文雅,又有透出几分的贵气。

虽然他没王端瀚俊美,但爹娘也给他遗传了不错的俊颜,经过顾三少影响,王端淳眉宇间的自卑,怯懦少了许多,这段日子他已经慢慢的适应在京城横着走了。

他没有顾三少的背景身份,可他起码不会碰见什么人都认为自己不如旁人。

“妹妹和我一起去?”

“嗯。”

相比较王端淳的精心打扮,王芷瑶衣着简单上许多,外面只穿了一件寻常的鹤裘,梳着一根长辫子,辫稍绑了一对珍珠头绳,白净脸庞两腮微微泛着桃粉色,唇角上扬,笑意盈盈,显得她极为干净,亲切。

“我不会给哥哥丢人的。”

“不是丢人……”王端淳有了几分的紧张,“不是说你给我丢人……是……我……”

“好了,哥哥,走吧。”

王芷瑶督促兄长上马车,她让小书童把礼物搬进去,回头向蒋氏笑了笑,她也钻进了马车,“去翰林院。”

马车出了候府良久,蒋氏才回过神来,唇边勾起一抹苦涩的笑容,自己到底还得让瑶儿操心到几时?

在蒋家,蒋氏自然是千好百好,兄嫂对她极为疼惜,什么好东西都给她送来,侄子们也很懂事,见到她也是姑姑前,姑姑后的,蒋氏的心里并不快活……只是她不敢让任何人知道。

她勉强自己不去打听王译信的近况,打听王译信有没有后悔。

蒋氏也明白,瑶儿是不可能原谅王译信的,蒋氏默默的叹息一声,既然无法再钟情于谁,就为儿女们活下去罢。

……

翰林院在皇宫东北角,离着阁臣们处理公务的地点很近,相比较六部衙门,翰林院离着皇宫最近。

王芷瑶随着王端淳早早下了马车。

王端淳显得很兴奋,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入翰林院,每年恩科只有三甲可入,当然也有庶吉士考试,但不是每年都有庶吉士考试。

“为什么不走中间?”王芷瑶不明白王端淳为何拉着她贴着墙边走,中间的路面很干净,也很宽阔。

“每年科举出名次后,不是有跨马游街吗?只有状元,榜眼,探花进宫谢恩的时候能走在中间的位置,寻常时候……”

“咦,有马蹄声。”

王芷瑶回头,顾三少一身戎装策马从道路中间呼啸而过,王端淳在王芷瑶狡黠的目光下,解释不下去了,喃喃的回了一句:“谁能同他相比?”

“也是。”

王芷瑶点点头,远远的看着他在宫门口下马,领人进了皇宫,感叹道:“世上只有一个顾三少。”

“小妹……”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