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袁宇倒还好,袁杰却是眉心一皱,道;“娘,您不必为父亲说话,白日里您不是没有瞧见,爹爹抛下我们,抱着那个女人去了后营,而且,我听得清楚,那些士兵唤那个女人夫人!”

安氏闻言,面色便是微微一沉,只道;“杰儿,母亲与你说过多少次,不可在背后说父亲的不是。”

袁杰听母亲这般说来,遂是将眼眸低垂,不再开口。

夜渐渐深了,安氏将小儿子哄睡,回眸见大儿子面上依旧是不忿的样子,遂是上前坐下,对着袁杰道;“还在生你父亲的气?”

袁杰摇了摇头,道;“母亲,孩儿不敢与父亲置气,只觉得父亲对咱们太过无情。”说完,袁杰抬起头,望着母亲的眼睛,接着说道;“这七年,咱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母亲吃了多少苦,只有儿子知道,如今咱们一家人千辛万苦,总算是团聚在一起,可父亲却陪在另一个女人身边,对咱们母子不闻不问!母亲,您一直和孩儿说,我的父亲是一个英雄,孩儿也记得,在儿时父亲曾将孩儿抗在肩头,带孩儿去山上打猎,他那时那样疼孩儿,可如今,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连看都没多看孩儿一眼…”

安氏见儿子伤心,自是心疼起来,只将儿子揽在怀中,温声抚慰道;“杰儿,在来时的路上,母亲就与你说过,咱们与你父亲分别七年,在这七年里,你父亲身边不会没有女人,母亲了解你们的父亲,他不是无情无义之人,无论他有多少女人,也不会将咱们母子弃之不顾,你要记住母亲的话,往后见到你父亲,你一定不可如今日这般将心底的不满全挂在脸上,你要讨得父亲的欢心,让他像儿时那般疼你,明白吗?”

袁杰今年已是十三岁,多年的隐忍与苦难早已将这个少年磨砺的深沉内敛,此时听母亲这样说来,心头顿时了然,只坐起身子,对着母亲点了点头,道;“母亲放心,孩儿明白。”

安氏抚上儿子的脸庞,目光满是慈爱;“杰儿,无论你父亲有多少女人,你都是他的长子,这一点,谁都改变不了。”

袁杰闻言,眼睛顿时一亮,终究还是孩子,听了母亲这一句话后,心头顿觉好受了不少,母子两又是说了些旁的话,未过多久,就听帐外传来两道男声;“夫人容禀,属下孟余,夏志生求见。”

安氏立时拍了拍儿子的小手,示意他站起身子,自己则是捋一捋衣衫,温声道;“孟先生与夏老快快请进。”

孟余与夏志生走进帐子,袁杰顿时俯身对两人行了一礼,口中只道;“见过孟伯伯,夏爷爷。”

孟余与夏志生皆是连忙还礼,口中直呼不敢,袁杰这般称呼两人,除了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外,无形间还将彼此的距离拉近了不少。

尤其是夏志生,更是打小看着他长大的,眼见着当年那垂髫小儿已成翩翩少年,心头自是感慨万千,又忆起这些年母子三人在外所受的苦楚,眼眶便是蓦然一红,似是要经不住的老泪纵横起来。

“夫人与公子如今总算是苦尽甘来,老朽这把老骨头,还能见到夫人与两位公子得以和元帅团圆,也是得偿所愿。”夏志生与孟余一道站在帐里,任由安氏相劝,两人却仍是说什么也不愿坐下,神情亦是毕恭毕敬,与面对袁崇武时并无二致。

“夏老说的哪里话,这次云州被围,王将军命人将咱们母子三人送到烨阳,途中若不是夏老命人前去接应,咱们母子又怎能顺利赶往军营,与夫君团圆?”安氏说着,遂是对着袁杰望去,吩咐道;“杰儿,快谢过你孟伯伯与夏爷爷,此次若不是他们相助,咱们母子只怕是凶多吉少。”

袁杰得到母亲吩咐,顿时对着两人深深作了一揖,两人慌忙将其扶起,见眼前的少年虽是年幼,可眉宇间却是俊朗不凡,英挺坚毅,像极了他父亲。

孟余捋须微笑,只道;“大公子好相貌,倒是像极了元帅年轻的时候。”

安氏闻言,则是站起身子,对着孟余与夏志生敛衽行了一礼,两人一惊,顿时拱手道;“夫人行此大礼,真真是折煞了属下。”

“孟先生与夏老都是岭南军中的肱骨之臣,又深得夫君器重。我这妇道人家,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夫人请说。”

“杰儿今年已是十三岁了,这些年来跟着妾身流落在外,过着苦哈哈的日子,连大字也识不得几个,他的父亲能文能武,又岂能有这般不中用的儿子,妾身只愿日后,两位可多多提携一二,好让杰儿也不至于与他父亲相差太远。”

安氏话音刚落,孟余忙道;“夫人请放心,公子乃是元帅长子,便是岭南军中的少帅,属下定是竭尽全力,扶持少帅。”

夏志生当即也是俯首,与孟余一道,一腔忠心,万死不辞。

安氏见状,心头悬着的大石总算是落了下来,只拉着儿子,对着两人深深拜了下去。

而当孟余与夏志生从帐中走出时,天际明月高悬,军营中四下无声,只有巡夜的侍从,不时传来几道脚步声。

两人一路都没有说话,只默默像前营走去,路过训兵场时,夏志生终是忍不住,开口道;“元帅为人向来果决,这次真不知是为什么,竟会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丫头给迷住了心窍。”

孟余闻言,遂是微微皱眉,道;“这便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元帅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可却偏偏对那位夫人只讲情,不讲理,若再这样下去,可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夏志生沉默了片刻,又是道;“眼下大战在即,元帅分不得心,明日不如咱们一道去劝劝元帅,将夫人那丫头一起,一道送到元帅府去。”

孟余颔首,道;“不错,凌肃十万大军随时都有可能杀来,军中的确留不得女子,元帅也该狠起心肠,做一个了断了。”

两人这般说着,渐渐走远了,而后营中,主帐里的烛火却是彻夜不息。

姚芸儿已经醒来,自醒来后,她便是抱紧了自己,只缩在床角,连一个字也不说,唯有眼泪一直掉。

袁崇武守在一旁,瞧着她这样,只觉得心如刀割,却实在说不出旁的话来,两人坐了许久,直到姚芸儿哭累了,抽噎起来,袁崇武方才一叹,起身不由分说的将她一把抱在了怀里。

“芸儿,是我对不住你,你有气,只管往我身上撒,别殴着自己。”袁崇武伸出手,为她将脸上的泪珠拭去,眼下的这个局面,他也是从未想过,他也并不想去解释什么,也不知自己还能说什么,去安慰怀中的女子。

“他们,真的是你的妻儿?”姚芸儿隔了许久,方才抬起眼睛,对着袁崇武问道。

袁崇武点了点头,道;“不错,他们是我的妻儿。我十六岁时,父母便为我聘了妻子,在我十八岁和二十岁时,得了这两个孩子。七年前,我领军与凌家军开战时,他们被凌家军掳去,我只以为…他们已不在人世,不曾想,还有相见的一天。”

男人的声音低沉而艰涩,说到最后一句,却是带着淡淡的沙哑,似是再感叹造化弄人。

“那我…算什么呢?”姚芸儿望着他,有大颗的眼泪顺着她的眼眶里落下,短短的一夕之间,她挚爱的夫君不仅娶过妻子,更有两个孩子,姚芸儿想起白日里见到的少年,他瞧起来已是十二三岁了,竟是比自己小不了几岁。如今想起,只让她心痛如绞,几欲晕厥。

她的孩子已经不在了,但是她的夫君,却还有两个孩子,两个那样大的孩子…

姚芸儿在他的怀里挣扎起来,任由男人双臂似铁,她虽是撼动不了分毫,可依旧是挣扎着,扭动着身子,要从她怀里逃开。

“你骗我…”姚芸儿泪水一行行的往下掉,只挥起小手,拼命的向着男人身上捶去,她的力气小,打在男人身上也没有丝毫痛意,可袁崇武的脸色,依旧是慢慢变得惨白。

他知道自己的小娘子一直都是温顺而乖巧的,从不曾似今日这般蛮横,而如今之所变成这样,全是因着自己伤了她,而且还伤的那样重。

102章我这一生,定不负你

袁崇武只将她箍在怀里,他向来最见不得她哭,此时面对她的泪水,更是让他不知该说什么,他能说什么,他又能怎么说,所有的话在此时都显得苍白无力。

到了后来,姚芸儿的眼睛已经哭红了,哭肿了,犹如两只小小的桃子,袁崇武一手揽着她的后背,另一手则是将她的小手握在手心,微微收紧。

姚芸儿合上眼睛,心里依旧是悲苦难言,她开了口,声音沙哑而微弱;“往后,我就是妾了,是吗?”

“不,”男人的声音沉稳,只道;“你是我的妻子,没有人能改变。”

袁崇武语毕,则是伸出大手,为姚芸儿将泪珠拭去,乌黑的瞳仁迥深黑亮,一字字的告诉她;“姚芸儿,你记住,我这一生,定不负你。”

那短短的八个字,个个掷地有声,而袁崇武在说完这句话后,遂是站起身子,道了句;“你早些休息。”而后,便是头也不回的走出了营帐,大步离去。

姚芸儿望着他的背影,知晓他定是要去见他的发妻与儿子,她坐在那里,唯有烛光将她的身影拉的老长,她捂住了嘴巴,只觉得孤苦无依,偶尔有一两声细碎的轻泣,那是她没有抑制住的呜咽。

两个孩子都已经睡着,安氏轻手轻脚的为他们将被子掖好,长子的容貌酷似他的父亲,虽然如今年岁尚小,可眉宇间已是有了几分英挺坚毅。而次子的容貌则是更像她,清秀白净的多些,她默默的凝视着两个孩子,思绪却是飘到了许多年前,那时候的她,与袁崇武还只是岭南一对平凡的庶民夫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两人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成亲后,袁崇武勤劳肯干,又有手艺,就连地里的活也做的好,家里的日子虽不富裕,但也还算殷实,就连村里那帮同龄的姐妹,都羡慕她嫁给一个好夫婿。

袁崇武性子冷,平日里话不多,但无论待她,还是待孩子,却都是真真切切的好。她现在都还记得,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家里无论有什么好吃的,他向来都是从不沾口,全都省下留给她和孩子。就连那年岭南蝗灾,家里没米没粮,他不得不去城里,给官府服苦役,得来的粮食却也是一口也舍不得吃,硬是从城里连夜赶了几十里山路回来,将那袋粮食交给她,让她熬些粥给孩子们喝。

而他自己的脚,早已是鲜血淋漓,被路上的石子划得血肉模糊,她一直都不知道,当年那几十里崎岖不平的山路,赤着脚的他,究竟是怎么走的。

若日子能一直这样过下去,虽说苦了些,但他们一家人终究是在一起,其乐融融,父慈子孝,夫妻间虽无花前月下,但却是少年夫妻,老来成伴,也并非不好。要怨,便也只能怨那天杀的官府,若不是家中良田被夺,公婆惨死,她与袁崇武至今也还会是岭南一对相依相守的夫妻,又哪里会分别七年,又哪里会有别的女人与她一道伴在袁崇武身边?

安氏闭了闭眼睛,想起姚芸儿,只觉得心头酸涩,白日里虽是匆匆一瞥,却也能瞧出那女子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容貌甚美,最为要紧的,便是袁崇武待她昏厥后,那眼底的焦灼,狠狠刺痛了她的眼睛。

她从没见过他那样子。

自嫁与他为妻以来,她从没见他失过分寸,从没有。

她虽然明白这些年来,自己夫君的身边不会没有女人,可却怎么也没想到,那女子竟会如此年轻,安氏微微苦笑,伸出一双粗糙干枯的手,这双手在这些年来,独自抚育两个儿子长大,早已不复从前的白嫩柔软,她轻抚上自己的脸,她已年过三十,肤色虽仍是细腻白皙,可她自己知道的,她的眼底早已布满了细纹,就连华发间也略有白霜,她老了。

在仍然英挺矫健的男子面前,她早已老了。在年轻貌美的姚芸儿面前,她更是被比了下去。

安氏凄楚一笑,只将手垂下。听到身后的声响,她微微一颤,即使分别多年,她却仍是记得男人的脚步声。

她回过头来,就见袁崇武魁梧的身躯立在那里,烛光将他的面容映的模糊不清,淡淡的阴影。

“相公…”安氏站起身子,刚要迈开步子,可见男人不声不响的站在那里,想起他白日里抛下自己母子,去将姚芸儿抱在怀里,心底便是一恸,那脚步便是无论如何也迈不开了,一声相公刚从唇间唤出,便是停下步子,微微别开了脸。

夫妻两人七年未见,如今骤然相见,却皆是沉默不语,安氏的心一分分的寒了下去,她曾想过无数次与夫君重逢的情形,却不料,竟是如此。

袁崇武走到榻旁,见两个孩子都已睡熟,他在榻前坐下,只静静望着两个孩子,一言不发。

分别时,袁杰不过六岁,袁宇只有四岁,如今七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都早已不似他记忆中的样子,他瞧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心头却又一丝恍惚,怎么也无法将眼前的两个儿子与自己记忆中的小儿融合到一起去。

他终是伸出手,抚上儿子睡熟的面庞,汪洋般的眼瞳里,种种神情,溢于言表。

“这些年来,辛苦你了。”袁崇武收回了自己的手,转过身子,对着一旁的安氏言道。

安氏转过身子,强自将自己眼睛里的雾水压下,只摇了摇头,轻声道;“如今能与相公重逢,之前的那些苦,便算不得什么。”

袁崇武沉默片刻,方才道;“终究是我负了你们母子,亏欠你们良多。”

安氏望着他深隽的面容,脚步却是不由自主的像他走近了些,“这一切,都怨不得相公,要怨,便也只怨凌肃那狗贼。”

安氏声音本来极为温婉,可在说到最后那一句时,却又透出无尽的怨怼,就连眼瞳中,也是深不见底的恨意。

若非凌肃,她又怎会与袁崇武夫妻分别,她的两个孩子,又怎会与父亲父子分离,她们母子三人,又怎会流落在外,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袁崇武听到凌肃二字,深邃的面容依旧是不动声色,他没有说话,隔了良久,终是开口道;“眼下凌家军压境,两军随时可能开战,我已命人打点好一切,送你们母子去秦州。”

安氏闻言,眼皮顿时一跳,颤声道;“相公,是要我们母子走?”

“烨阳朝不保夕,唯有秦州,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袁崇武说完,遂是站起身子,任由安氏出声挽留,他却仍是头也未回,离开了安氏的营帐。

大战在即,主帐中灯火不熄,诸人已是等在那里,待看见男人后,皆是躬身行礼,袁崇武彻夜不眠,将战事一一部署,直到凌晨,便有加急密报,自京师传来。

袁崇武将密报打开,看完后,神情当即一变,继而将那张纸对准烛火,焚烧干净。

“元帅,不知信上,说了什么?”孟余见男子面色不定,遂是最先开口问道。

“信上说,皇帝已抱恙多日,梁王密谋夺权,太子已将御林军遣至东宫,京城内乱不休,恐生大变。”

孟余一听,当即喜道;“凌肃这些年来一直力挺梁王,此番皇帝病重,为保梁王登基,凌肃定是驻守京师,无法亲赴烨阳,倒是能让咱们喘一口气。”

袁崇武却是一记冷笑,道;“凌肃虽无法前来,但却将帅印交给他的义子,命其统领大军,凌家军此时怕已离烨阳不远。”

“义子?”夏志生听得这两个字,顿时眉眼一震,上前一步道;“敢问元帅,不知这凌肃的义子,可是姓薛,单名一个湛字?”

袁崇武颔首,“不错,正是薛湛。”

就这两个字,却令帐中一片哗然。诸人皆是大惊失色,更有甚者,一听薛湛二字,脸色顿时铁青,一个个无不是眉头紧锁,似是在思索良策,半晌无人说话。

不知过了多久,孟余终是言道;“元帅,薛湛此人年纪轻轻,便能平步青云,在凌家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在是不容小觑。”

孟余话音刚落,夏志生也是道;“此人手腕颇深,原先不过是漳州的一介贫民,投身凌家军后,却屡建奇功,这些年来凌肃年岁已高,凌家军中诸事皆由此人处置,近些年凌家军征战漠北,讨伐胡虏,驱除蛮夷,皆由此人领兵作战,立下赫赫战功,朝中皆是再传,岭南军下一位统帅,必是这薛湛无疑。”

“两年前,属下曾于浔阳见过此人一面,当时便觉此人非同小可,若此番真由他领兵与咱们对战,元帅对此人,定是要多多防范才是。”

诸人你一言,我一语,袁崇武一一听了,只把玩着手中的杯盏,面色依旧是沉寂如故,一语不发。

天色微亮,诸人纷纷行礼告退,袁崇武却是开口,只将孟余留了下来。

“你亲自送她进城,安置妥当后,你也不必回来,留在城中照应即可。”

孟余心思一转,顿时明白元帅口中的那个“她”指的是谁,当即开口道;“元帅又何不将夫人与安夫人一道送往秦州?”

103章安明霞(当年的真相)

袁崇武闻言,微微摇了摇头,道了句;“你只需按我说的去做,不用废话。”

见他这般说来,孟余便不敢多言,只恭声称是。

看了眼天色,袁崇武站起身子,一夜未眠的眼睛里已是布满了血丝,他没有在理会孟余,只径自走出了主帐,向着后营走去。

守在帐口的士兵见到他,皆是俯身行下礼去,一句“元帅”刚要脱口而出,便被男人一个手势止住。

两个士兵面面相觑,眼见着自家元帅在帐外站了许久,却终是没有进去,而是转过身子,越走越远。

帐中的姚芸儿,仍是沉沉睡着,压根不知道他方才来过。

余下来的几日,男人依旧是在前营处理军务,商讨战局,无论是安氏,还是姚芸儿,皆是一面也不曾见过。军中士气大震,只等大战的到来。

“娘亲,这几日孩儿一直跟着刘伯伯和谢叔叔在校场上练兵,尤其是谢叔叔,待孩儿极好,手把手的教孩儿骑射,还说等凌家军赶到烨阳后,要领着孩儿上战场杀敌!”

袁杰一袭银装铠甲,衬着一张面容格外俊朗,已是颇有些小小少帅的味道了。

安氏瞧在眼里,心头自是宽慰,只拿起绢子,为儿子将额前的汗珠拭去,一旁的袁宇则是趴在案桌上,一笔一划的练着字,清秀的小脸上,极是认真的神色,似是对母亲与大哥的话充耳不闻。

“宇儿,不要离纸太近,仔细伤着眼睛。”安氏吩咐着,就听小儿子脆生生的说了句;“娘,您放心,孩儿马上便写好了。”

安氏微微一笑,回眸看向长子,温声道;“你谢叔叔和刘伯伯都是岭南军中的大将,骑射功夫都是最好不过的,难得他们有心教你,你一定好好学。知道吗?”

“母亲放心,孩儿很用功,今儿个一早,接连三箭都是正中红心!”

见袁杰脸上是喜形于色的模样,安氏摇了摇头,依旧是轻声细语的告知孩子;“你父亲虽是元帅,你平日里更是不能过焦过躁,对那些叔叔伯伯,一定要谦虚有礼,虚心求教才是,千万不可骄狂气盛,记住了吗?”

袁杰闻言,脸上的沾沾自喜之色便是收敛下去,面色渐渐变得沉稳起来,只对着母亲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母亲说的极是,孩儿受教了。”

安氏点了点头,极是欣慰,只将长子揽于怀中坐下,未几,就见袁武捧着一阕大字走了过来,对着母亲道;“娘,孩儿想将这幅字送给爹爹。”

面对着亲儿这一派拳拳的孺慕之情,安氏心头一软,只摸了摸袁宇的小脸,对着长子道;“带着弟弟,去找你们的爹爹。”

袁杰神色一黯,却是摇了摇头,道;“母亲,父亲这几日一直在主帐里商讨战事,除了孟伯伯和夏爷爷他们,他谁都不见。”

安氏心里一窒,道;“那位姚氏,他也不曾见过吗?”

袁杰点了点头,“那个姚氏一直都待在帐子里,父亲已经好几日没去瞧她了。”说完,袁杰唇角微勾,又是道;“还有一事,母亲有所不知,父亲已是将一切都打点好,要送咱们母子去秦州,可这个姚氏,却只吩咐了把她送到烨阳城里,根本不与咱们一起去秦州。”

安氏眼皮一跳,就连声音都是隐隐的变了,道;“你父亲将她留在烨阳,不让她与咱们一道走?”

“是的母亲,烨阳马上便要开战,凌肃十万大军随时都会杀过来,目前也只有秦州,才是最太平的地方,父亲将咱们送去,还是看重咱们的。”

安氏的心却是一沉,当着儿子的面,她却什么也没有多说,只微微一笑,道;“你们都是他嫡亲的骨肉,他又怎么会不疼你们?”

袁杰听着,遂是咧嘴一笑,带着袁宇去了外头玩耍,剩下安氏一人,却是眉心紧蹙。

深夜,四下里万籁无声。

“元帅,安夫人求见。”有士兵走进主帐,对着孤身一人,坐在主位上的男子言道。

袁崇武抬眸,捏了捏酸涩的眉心,只道;“告诉她,就说我已经歇下了。”

“可夫人说,她有十分要紧的事,一定要见到元帅不可。”士兵的声音小了下去,只垂着脑袋,不敢去看男人的脸色。

袁崇武眉心微皱,只将手中的公文合上,终是道了句;“让她进来。”

安氏走进了帐子,就见她一袭素色衣衫,荆钗布裙,朴实无华中,却十分端庄整洁。

“何事?”袁崇武看向她,声音不高不低,平静到了极点。

“明日里,相公便要将我们母子送到秦州,晌午时宇儿写了一阕字,想给你瞧瞧。”安氏说着,遂是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来,展在男人面前。“相公诸事缠身,他们也不敢来扰你,念着明日便要走了,妾身便想着将这字送来,也算是了了孩子一桩心愿。”

安氏声音温和,缓缓那字打开,小儿字迹拙劣,虽是歪歪扭扭,却足以看出写的人下了极大的功夫,一笔一划,亦是十分认真。

袁崇武瞧着这字,面上的神色遂是和缓了下来,嘱咐道;“宇儿身子不好,这一路,倒要劳你多费心思。”

安氏轻言;“照料孩子,本就是母亲该做的事,又哪有费心一说?”

袁崇武将纸折好,只道;“时候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安氏心口一酸,微微苦笑道;“一别七年,相公如今,倒是连话也不愿与明霞说了。”

明霞,乃是安氏闺名,这两个字,袁崇武已是多年不曾听过,此时骤然从安氏嘴里说出,倒是让他微微一怔,数年前的回忆,汹涌而来。

安氏见他沉默不语,亦是缄默下去,两人静默半晌,就听男人终是开口,声音低沉;“明日还要赶路,回去吧。”

安氏抬眸,见男人脸色已是恢复到原先的淡然,心头遂是沉甸甸的往下落,再也没个可依傍的去处。

“如今烨阳战乱,朝不保夕,若是相公信得过我,不妨让姚氏与我们母子一道赶往秦州,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安氏的话音刚落,袁崇武便是抬起眸子,向着她看了一眼,安氏眼眸清亮,依旧是端庄贤淑,迎上他的眼睛。

男人摇了摇头,道;“不用,你们母子只需将自己照顾好,其他的事,我自有安排。”

安氏的心一分分的凉了下去,只垂下眸子,轻声道;“相公是要将姚氏留下,却惟独将咱们母子三人送走。”安氏静静说着,鼻尖却是酸涩起来;“相公不要忘了,杰儿与宇儿,是你的亲儿,这些年来,他们日日盼着和你团聚,而相公如今却为着一个女子,不惜将亲儿送走!”

袁崇武闻言,面色依旧如故,只沉声道;“你既然知道烨阳大战在即,朝不保夕,定是明白我将你们送走,是为了护你们周全。”

“那相公,又为何不将姚氏送走?”安明霞凝视着眼前的男子,不放过他脸色的任何一个表情。

袁崇武没有说话。

“相公若想要身边有位能同甘共苦的人,妾身妾身甘愿带着孩子,留在烨阳,与相公共患难。”

安氏声音温婉,却透出坚定,许是见袁崇武依旧是一语不发,只让她不知该如何是好,隔了片刻,她轻轻在男人身旁坐下,垂首道;“咱们一家人已分别了七年,如今好容易团聚,往后,就让妾身和孩子跟着相公,哪怕是为了两个孩子,相公也不要将我们送走,他们不能没有父亲。”

安氏声音沙哑,带着隐忍,说到后来,喉间已是轻颤。

“团聚?”袁崇武咀嚼着这两个字,面上却是渐渐浮起一抹苍凉,他淡淡一笑,那笑声中,亦是无尽的寂寥与沧桑。

“你我夫妻为何团聚,你自是心知肚明,无需我多说。”男人的声音淡然,一语言毕,那一双黑眸炯炯,盯着女子的面容,就见安氏的脸色“刷”的一下变得惨白,只望着眼前的男人,说不出话来。

“七年前,岭南军征战黑水,凌肃趁机命人将岭南军军眷掳走,你们母子三人,便也是在那一次被凌肃掳去。而后凌肃逼降不成,遂是将岭南军的家眷尽数屠杀,我一直没有问你,你当年带着孩子,究竟是如何从凌家军手中逃了出来?”

安氏听了这话,全身都是抑制不住的轻颤,就连唇间亦是褪去了血色。

袁崇武接着道;“岭南军退守暨南时,凌家军十万大军却突袭而至,对岭南军行军路线了如指掌,那一仗,我岭南军七万男儿血洒临安,被俘者数千人,在京城被枭首示众。”

袁崇武双目血红,一字一字的说着,说到后来,终是抑制不住的闭上眼眸,那双拳紧握,一直隔了许久,方才睁开眸子,字字冷冽蚀骨;“渝州大战,岭南军惨败,我七万同袍死于临安,我苟活至今,为的便是要为他们复仇雪恨,可笑的是,始作俑者却不是旁人,正是我袁崇武的女人。”

104章相公杀了我吧

安氏面如死灰,眼瞳中亦是灰茫茫的,仿佛瞬间苍老了好几岁。

“妾身是为了孩子,凌肃用杰儿和宇儿来威胁妾身,妾身实在是没法子,他们…也是你的儿子。”安氏声音凄苦,一语言毕,眼泪终是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滚落了下来。

袁崇武闭了闭眼眸,他的声音低哑,终是开口道;“我是他们的父亲,可我更是岭南军的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