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着老远小冬就听见脚步声响,王府里没一个走路是这动静的,连小丫头都知道步不惊尘,懂得什么叫娴静养气。这脚步声又重又杂,听起来简直象是一头野牛——

然后眼前忽然一暗。

没错,就是一暗。

那两人已经站到了门口,本来阳光照在门口地下的方砖上,一片亮晃晃的光,被挡了个结实。

真象忽然间关上了门一样啊。

小冬忍着笑,只想,不愧是将门虎子。

而且这兄弟俩动作真是一致,同进同退,可以想见,要是遇上打架,那也是并肩齐上。嗯,真是打虎不离亲兄弟啊。

那两人嗓门好大,齐齐抱拳说:“见过世子!”

哦唷,小冬只觉得耳朵给震得嗡嗡作响,知道的这俩来拜客,不知道还以为是来寻仇的呢。

赵吕虽然年纪不大,可到底是王世子,待人接物客套礼节这是必修课,含笑说:“两位不用多礼,快请坐下。今天怎么有空来寻我?”

罗家兄弟在一旁坐下来,老大推老二,老二推老大,末了儿还是做哥哥的罗骁说:“今天难得天气好,世子没有出去逛逛?”

这句寒暄干巴巴硬梆梆的,不象邀请倒象质问,赵吕还没说话,小冬先捂着嘴,她实在忍不住笑,怕自己会笑出声来。

隔着屏风看出去的一切都变得柔和而模糊,象是一场老电影。太阳斜斜照在了屏风的一角,上面的锦线闪着光,纱屏风更加透明,几乎象是一面玻璃。

小冬有些恍惚。

…这么些天来,她也一直都没有太过真实的感觉。这个时代,这个地方,她一直觉得自己象个局外人。

就象她现在隔着屏风看到的一切。

仿佛伸手就能触到,可是中间始终隔了一层。

红绫扯扯她,小冬没有再看下去,跟着她从后面绕了出来。

红绫有些奇怪,看着郡主刚才是笑了,可是出来之后心情却不好,头垂着,走路也没精打采。

红绫琢磨不出来小冬的心事,只是想,郡主到底为什么不高兴?难道是世子去陪客她落了单所以心情不好?

红绫就引着她说:“郡主,咱们去找沈姑娘玩儿吧?”

小冬可有可无,点点头。红绫就牵着她一只手去找沈芳沈蔷。其他的丫鬟在身后跟着,拿着斗蓬手炉点心盒那些零零碎碎的东西。

半路上她们遇着明夫人,她带着几个丫鬟从回廊那头走过来。天气暖和,明夫人穿着一条洋红的裙子,在阳光下象是要烧起来火焰。

真是冤家路窄。

两边的人都僵了一下,然后生硬地相互问好。

明夫人倒是笑容盈盈,跟小冬打招呼问好,又说:“郡主要不要去我那儿坐坐?宫里头贵妃娘娘赏了新茶…”

小冬眨眨眼睛,转头朝一旁跑开了。

红绫她们急忙追上去,把话说到一半的明夫人甩在了原地。

“郡主,别跑,小心摔倒。”

红绫追得气喘吁吁。小冬人矮,可是跑的却实在不慢。

“郡主,郡主。”

小冬脚下一顿,她迅速转了一个弯,钻进了假山石洞里。

身后追赶的红绫她们没有留意,仍然顺着石子路朝前追了下去。

小冬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大概是刚才在屏风后面的感觉让她觉得心里不舒服。

和赵吕,和其他人,象是处在两个世界,他们都在屏风的那一边,只有她一个站在阳光照不到的黑暗中。

也可能是明夫人的目光和语气让她不舒服。

在这座王府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她心怀善意。

小冬闷闷地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

阳光从头顶的石隙中照进来,小冬看看自己坐的这块石头。

就算有太阳,就这么一线,也不可能把整块石头照得这么暖和吧?

而且,这不象是被太阳照过的石头会有的温度——嗯,倒象是有人曾经在这里坐过,是体温熨暖了石头。

小冬转头看,是的,这里很干净,没有积尘,也没有异味。

头顶上假山石堆垒的没那么密不透风,阳光从孔隙间射入,石洞也显得不那么黑暗,地下那些零星的光斑象是金色的老鼠,看上去仿佛随时会跳起来逃窜开来。

石洞并不深,有个少年站在那里,细碎的金色阳光仿佛给他那件平常的衣常撒上了无数金粉,让他象每个少女的深闺梦中人一般,俊逸不凡,熠熠闪光。

“静哥哥?”

小冬被雷得一哆嗦,直想冲自己吐口水。

这什么称呼啊,不行,得想一个合适的称呼把这个替换了,不然喊一回自己就要哆嗦一回。

这人猫在这儿做什么?

“这儿静,我在这儿看会儿书。”

嗯,这儿是挺静的。

小冬看看一旁石头上撂的几本书,有薄有厚,都是旧书了,但是想必主人很爱惜,书一点儿都不显残破。

小冬走近了一步,沈静却不着痕迹地朝侧面移了一步,轻声问:“郡主怎么跑这里来了?”

咦?怎么还挡着不让她看?

按说,她现在只是个刚开始识字的小孩子,就算沈静把书给她看,她也未必看得懂。

他这么做,分明是心虚。

要是看的圣贤书,还用得着心虚么?

小冬扯着他的袖子,奶声奶气地说:“静哥哥,抱抱。”

沈静这一刻的表情,好象喉咙里噎了一枚鸡蛋。

小冬向来乖巧,可是并不随意和人亲近。而沈静在沈家时,也很少有时间与年幼的堂弟妹们玩耍嬉戏——抱孩子这种事,嗯,应该不难。

第十八章 出门

 很好,支手叉脚的一通忙乱,有名的沈三才子总算把小郡主给稳稳当当抱起来了。

就是——抱得有点儿紧。

小冬有点不舒服,但是很体谅。毕竟抱得稳当点儿,省得摔跤。

“我渴了,要回去。”

不说不觉得,一说她倒觉得真渴了。沈静两只手都用来抱孩子,那当然是没有空着的手去拿他放在一旁的书了。

小冬于是非常善解人意的指着书说:“那个,我拿。”

沈静的脸色顿时十分精彩起来,眼睛忽闪忽闪的,看得小冬直想笑。

嘿,这孩子是不是在这儿偷读《西厢》之类的小黄书呢?这下让她逮个正着了吧。

沈静这会儿也正矛盾。

这书让小冬拿,他可不放心,但要是撂在这个地方,就更不放心。虽然这里隐蔽,可难保要是进来个人呢?王府里能看书的不过廖廖几人,这书被旁人发现了,他…

两下里一权衡,沈静点了点头。

小冬终于把那几册书抓在了手里。书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样子,书皮上写着青亭诗集,

瞅着沈静向前看路,小冬偷偷把书掀开一条缝。

呃——

和她想的不一样。

不是XX艳史,XX外传之类的。

《天元剑侠传》这,这是什么书?

再翻一本——《独臂刀客》?

这是…咳,侠义小说?

小冬把脸埋在沈静肩膀上,想笑又不能笑,只好硬忍着。

不知不觉间,刚才的沮丧失落都不翼而飞了。

沈静不知道她偷瞄,小冬刚开始识字,料想看不懂这是什么书。

小冬忍笑忍得太辛苦了。想不到沈静这么斯文的书生,竟然偷偷躲起来看武侠小说。

嘿嘿嘿,小冬一向觉得沈静很有距离难以亲近,现在却觉得,这世上哪有神仙人物啊,再飘逸绝俗的人,他也得吃五俗杂粮不是?沈静少年稳重才名赫赫,也会偷偷躲在假山里看侠义小说啊!

也许每个少年的心里,都曾经有过一个剑客的梦想吧。

红绫她们往前没有追着人,已经又折回头来,沈静抱着小冬走在长廊上晃晃悠悠好不显眼。红绫跑得发散钗乱,脸腮通红,一手撑着腰,喘气喘得急,说不出话来。

小冬心里觉得过意不去,自己心情不好乱跑一通,倒让她们受惊受累。

红绫缓过一口气来:“谢天谢地,刚才找不着郡主,把我们魂都吓掉了。”又向沈静道谢:“多谢表少爷。”

她伸过手来接,沈静松了一口气,把小冬递了给她。

小冬还没回过神来呢,手上的书已经被沈静抽走了。

他动作可够麻利的!

红绫一点儿不恼小冬,她只恼明夫人。在她看来,郡主一向乖巧懂事,为什么遇着那姓明的女人,听她说了两句话,就任性起来了?府里这么多人,也没见郡主对旁人任性发作啊?可见这是那姓明的女人自己不好,面似柔善,心藏奸诈。

红绫抱着小冬向前走,一路上只顾回想明夫人刚才说了什么话,脸上又是什么表情。她没碰着郡主,应该不是偷掐小孩子——红绫听胡氏说过,有些后宅妇人摧磨婴孩幼儿,净是掐在扎在不易发现的地方,小孩子只疼,又说不出来只会哭…

咳,这个着实是她想多了。

明夫人就算再借一个胆,也绝不能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下动什么手脚。

小冬看着沈静的背影,阳光将他的影子抹在地下,明暗分明,渐渐走远。

沈芳正在桌前描花样子,沈蔷老老实实坐在一旁。

红绫抱着小冬进来,沈蔷站了起来:“咦?小冬妹妹不是跟世子去学认字儿去了?”

红绫说:“世子爷有客,我们就先回来了。”

沈蔷欢欢喜喜拉着小冬的手到一旁去,给她看一个刚糊起来的灯笼。屋里还有一股浆糊味儿,不重,也不难闻。

那是个最简单的四角灯笼,灯笼上绘着简单的水墨图画,几竿竹,一丛兰。小冬看看里面,竹枝上的浆糊渍还没干呢。

沈芳微笑着说:“这个做得不好。往年在家,我们就自己做灯笼。三哥做的尤其好。大家一起动手,到过节时一起点了玩。一年里头也就那么一回,能痛痛快快的玩一晚上。”

沈蔷说:“我想糊个兔子的,糊好给你玩。”

小冬抿嘴笑笑,伸手轻轻戳了一下纸面儿,沈蔷忙拦她:“小心,别戳坏了。”

灯笼不稀罕,可是自己做的当然不一样。

“小冬妹妹,你要不要也来学着做?”

小冬也有些跃跃欲试,红绫忙拦:“竹篾割手,这个可玩不得。”

沈蔷说:“我家小弟比你大些,他也自己糊了一个呢,竹架是旁人替他扎的,挺容易的。”

赵吕遣了个人来传话,小厮没有进门,在外面回的话。

“世子问郡主想不想出去逛逛?”

小冬怔了下,回过头来。

红绫很是意外:“逛什么?”

“罗家两位公子约世子出去,世子问郡主要不要也同去?”

不等红绫反应过来,小冬已经干脆俐落蹦出话来:“去!”

她还没有逛过这时候的街——王府外面,究竟是什么样子?

红绫却说:“不可,外头多冷,人又多又杂胡妈妈和齐妈妈一定不许。”

小冬一点儿不怕:“我去问爹。”

要是安王同意,胡氏和齐氏也没有办法拦阻。

而且,小冬直觉,以安王的性子,还有对她的宠溺,一定会同意。

她撒开腿就跑,红绫没办法只能跟着出去。

沈蔷扶着灯笼的手慢慢松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