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眼眶又比方才更红,“腊月十七与少祈和琳玥接风洗尘设了家宴,没料想蔷姐儿闹过之前那出还不够,又起了坏心思。那夜,她趁着府里的爷们哥儿都醉倒了,买通了看守角门的门子并内院的几个仆妇,支开了茂春园的婆子,竟然……竟然设法爬了少祈的床……”

“你说什么?”朱老夫人只觉得眼前发黑,胸口一震,便有些喘不过气来。

第11章 只能如此

侯夫人忙起身上前搀住朱老夫人的身子,焦急唤道,“母亲!”

朱老夫人大力地喘了口粗气,等胸口处顺了过来,才沉着脸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都道给我听,一个字都不许漏掉!”

侯夫人不敢迟疑,便将腊月十七夜茂春园内的见闻一五一十说出,“祈哥儿醉得人事不省,虽则衣衫凌乱,但床上榻上都干干净净的,可见并未成事。可恶蔷姐儿却故意发出那等声响,原是为了要引人前去,将事情闹大的。”

她抹了抹眼角,继续说道,“媳妇儿连夜将蔷姐儿送去庄子上,一来不能让此事闹开,搅了您好端端的寿筵,徒惹人笑话。二来荷姐儿明年三月出阁,过府便是当家的世子妃,蔷姐儿的事若是传了出去,荷姐儿有这样一位妹子,可让她如何当得起诺大的清平郡王府?萱姐儿芜姐儿和芍姐儿的名声,也不能被带累啊!”

设计去爬男人的床以攀得富贵,这是花楼的粉头才做的事。高门大户之中,若是哪个丫头因为爬了爷们的床被提了姨娘,便是成了半个主子,也是要被人暗地鄙夷一辈子的。

可蔷姐儿一个大家闺秀,却做出这样的不堪丑事来……

侯夫人心里既懊悔又酸涩,“平昌伯府不可能要个庶女当正经媳妇,咱们侯府也丢不起让女孩儿当妾的脸面。一个不好,便要伤到骨肉亲缘的,媳妇无法,只好当作什么也不曾发生那样,先将蔷姐儿关起来。”

她顿了顿,又红着眼补了一句,“也是媳妇儿的一点私心。元显和琳玥的亲事合得差不多了,只等明年开春过定,就算是成了,媳妇不想因为这件事拆散了这大好的姻缘。便想着能拖一日便是一日,等过了年,祈哥儿回了陇西,再跟您慢慢说这件事。”

朱老夫人面色越发森寒,她轻轻颔首,“岚娘的性子我知晓的,蔷姐儿入不了她的眼,况且祈哥儿正与梅翰林家的孙女议着亲,多半就这样定下来了的。大媳妇,你这事做得没错,保全了侯府的脸面和家里几个姐儿的名声,我该谢你。”

她须臾复又问道,“这事,祈哥儿后来怎么说?”

侯夫人轻轻摇了摇头,“祈哥儿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倒是他的随身小厮有所察觉,我已经令人与他叮嘱过了,母亲您放心,祈哥儿什么都不会知晓的。”

她抬头试探地说道,“蔷姐儿是再不能回府了。”

顾家的骨血,不可能打杀发卖的,但蔷姐儿的情形,也不再适合嫁人,若不是在庄子里拘她一辈子,便是寻个可靠的庵堂青灯古佛了此残生。

朱老夫人身子微震,有些无力地闭上了双眼,“你处置便罢,此事以后不必再回禀我了。”

若在规矩严苛的人家,蔷姐儿做了这样败坏门风的事,想必过不多久便要传出“病逝”的消息,但不管她再蠢再笨做了再坏的事,却总是自家的孙女……

朱老夫人心里难受,可也并不想再去多管什么。

她也不能管。

她凝神去想该如何应对侯夫人接下来的话,已经说到这个程度,该很快便就要入正题了吧?

果然,侯夫人抹了抹眼泪说道,“母亲,芜姐儿的生母是风尘女子,咱们虽然对外瞒着,但建安伯是何等样的人?只消一查,就能知晓的,芜姐儿的出身配不起建安伯的门第。芍姐儿那头,听说弟妹已经相看上了安国公家的公子。”

简氏若是闹起来,那可真是要家无宁日的。

侯夫人小心翼翼看着朱老夫人脸色,“再说,建安伯指明了就要萱姐儿……”

朱老夫人冷哼一声,“不敢伸手到芍姐儿头上,却敢明着来问我要萱姐儿。大儿媳妇,我只问你,芍姐儿和萱姐儿有何不同?都是永宁侯府顾家的嫡女,你却这样厚此薄彼,无非便是欺负三房没人,萱姐儿无依无靠,我这老婆子又年纪大了不当事罢了。”

她与侯夫人当了二十几年婆媳,还是头一次将话说得那样重。

侯夫人忙着解释,“母亲,您莫要误会了儿媳,实在是……”

朱老夫人打断了她的话,“萱姐儿三年不曾出门,每日里规规矩矩地在家,腊月十八那日,她清早来与我请安,后来你舅母来了,我又使人将她唤过来待客,一直到筵席散了宾客走了,她都不曾离开过。我倒是问你,建安伯不曾来过内院,何曾看到我家萱姐儿?”

她用力摆手,“莫说什么三年前见过,唬不了我。建安伯每年来咱们侯府的次数,顶天也就一两回,大房与三房并不在一处,府里有客来时,用膳也会将男女隔开,便是外头请宴,有家室的男宾在外院,未出阁的姐儿置在内院,根本就碰不到一处去。”

朱老夫人的语气越发凌厉,“便是碰见过几回,那也没做姐夫的心心念念将小姨子记挂在心里的道理。倘若建安伯果真如此,老大媳妇,你还要继续随着老大去攀这门亲事吗?就不怕带坏了府里的名声?”

她重重说道,“你是没有了嫡出的儿女要婚配,但且莫忘了,你还有孙儿孙女呢!”

这些话说得严苛,又多有冤着侯夫人处。

侯夫人听了便很是不舒服,她眼眶一红,带着几分哭腔说道,“母亲真是冤枉了儿媳,若不是建安伯真这样说话,儿媳又怎会明知道您护着萱姐儿的,还故意来惹您不快?这大过年的,若是惹得您心情不好,便是我这做媳妇的不孝。”

周朝恪重孝道,凭你再怎样能干,一座“不孝”的大山压下来,是能压死人的。

她拿着帕子掖了掖眼角,将泪擦干,“儿媳实在是为了贵妃娘娘和大皇子的安危,也放心不下茹姐儿亲生的那两个哥儿!母亲,您前些天还说永嘉郡主遗下的那位公子可怜,哪怕贵为皇亲国戚,没了亲娘,也是一样凄凉。”

永嘉郡主,是先帝堂兄弟襄楚王的独女,嫁的是裴相的长子裴孝安。

襄楚王擅用兵道,先帝时委以重任,手中掌握着周朝大半的兵权,后来北胡冠寇三十万侵我北疆,襄楚王亲自出战,不幸被流箭所伤,不仅丢了性命,还因此白白送了北疆五个城池。

先帝虽仍以亲王礼将襄楚王敛葬,但丢了城池心中总也不喜,便处处敲打着镇国公府裴家,颇有些迁怒的意思。过不多久,忧思过度的永嘉郡主早产下一名男婴之后,便郁郁而终了。裴家未过百日,就将继室娶进了门,还接二连三地生了男嗣,永嘉郡主的遗子裴静宸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

听说几度生死,虽然福大拣回了小命,却常年缠绵病榻,也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侯夫人是真的担心,因此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令人听了动容。

朱老夫人一会想到宫墙内踩着刀尖为家族拼着富贵荣华和锦绣前程的二孙女,想到她腹中已经辨出男女的婴孩,一会又想到病榻之上苟延残喘只吊着一口气的大孙女,想到那两个玉雪可爱的重外孙,心里那坚定的秤砣,不知道何时开始有了些松动。

她忽然觉得有些无力,“萱姐儿虽然没了父母,但武定侯府却还有她两位亲舅父在,她的亲事,你总要与武定侯府陆家的人商量的。否则,陆家的人虽然远在北岭,也定会来盛京找老大理论。”

这便是说,朱老夫人不会再为了萱姐儿出头。

侯夫人心里略松了口气,“这定是当然的。母亲放心,永宁侯府嫁女孩,一步都不会出差错的。”

她暗暗想,当年陆氏没了,武定侯府也不过派了两名后辈前来吊唁,虽说是因为战事吃紧的缘故,但后来又过三年,既不见武定侯府陆家派了人过来请安问候,也不见从北岭捎来片纸只言,可见陆家是决意不管三房这趟事了。

既如此,那所谓知会和商议,便就是过过场面的事,想来容易的紧。

侯夫人的脸上现出感激神色,“母亲,您的恩典,贵妃娘娘会牢记的。”

朱老夫人眼中越见复杂,她眼神黯然地摆了摆手,“我乏了,你去吧。”

侯夫人便福了一身,悄然退了下去。

严嬷嬷进屋伺候,见朱老夫人神色有些不对,忙问道,“老夫人,您哪里觉着不舒服吗?”

朱老夫人长长地叹了一声,“心里不舒服。可偏偏又什么都不能做……”

既然侯夫人已经这样说,她便再不能做任何私下的动作,将武定侯府陆家扯出来,也不过就是为了能拖延上一些时日,以换取那微小得渺茫的可能。

就算到了这等时候,她也仍然在心底期盼着,颜家那小子能够被子存说动了上门来求亲,她的心意东平老太妃和辅国公夫人尽都懂的,她如今的处境想必也瞒不过这两位人精,她只盼她们能念在萱姐儿的好,到时候尽力想法子助一助那姓颜的孩子。

可这希望到底还是太过渺茫……

难道只能如此了吗?

朱老夫人扶着明萱留下来那幅还未完成的画出了神,她低声轻叹,“萱姐儿,莫怪祖母……”

第12章 帮忙

漱玉阁的前院栽了一株红梅,傲雪凛然,独自盛开。

明萱想着朱老夫人喜欢梅香,便令婆子剪下几株,遣了丫头往各个房头都送了一些,又将长得最好的那两枝栽进羊脂玉抱瓶,亲自捧着送到了安泰院。

朱老夫人恹恹得靠在临窗的大炕上,精神很是不济。

她低声对着严嬷嬷说道,“大年初一进宫朝贺,我见着了贵妃娘娘,她虽然身子沉重,但脸色却很是红润,看起来过得很好。回来的马车上,大儿媳妇说,老大应下了建安伯的亲事后,建安伯果真立时将贵妃宫里的守卫都换上了他的人,如今贵妃宫里守护严密,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这话音低落,并不见一丝欢喜。

严嬷嬷斟酌着回答,“贵妃娘娘能平安康泰,是咱们侯府的福气。”

朱老夫人长长地叹了一声,“是啊,你说得不错,贵妃娘娘平安康泰,是咱们侯府的福气。”

可那却是用萱姐儿的终身换来的……

严嬷嬷不知该接什么话,正巧绯桃进来回禀,“老夫人,七小姐来给您送红梅。”

朱老夫人神情微顿,“让萱姐儿进来。”

明萱掀开暖帘进屋,身上披着的雀金裘很是耀眼,她一边将抱瓶递给绯桃,边向朱老夫人请了安,见朱老夫人神色有些晦暗,担忧地说道,“祖母脸色不好,要不要差人去请御医来瞧瞧?”

自从那日侯夫人来过之后,朱老夫人的精神便一直都不大好。大年初一,命妇按制要进宫朝贺的,她身子还未全好,又劳累了一日,初二初三一直到初七,又要应付前来拜年的命妇小姐,一刻都不得闲的,一直拖到今日初八,朱老夫人的脸色是一日比一日差了。

朱老夫人勉强笑了笑,“只是没睡好,不碍事的。”

她瞥见明萱身上的雀金裘,“这衣裳是你大伯母给的?”

明萱点了点头,“说是贵妃娘娘赏的,不敢不穿。”

她脸上闪过几丝犹豫挣扎,终于还是忍不住问道,“祖母,有件事孙女儿不大明白,贵妃娘娘为何无缘无故赏了我这么珍贵的衣裳,旁的姐妹都没有的。”

金线易见,雀羽也不算难寻,但要将雀羽用金线织入锦缎,却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事,像这样成色用料的雀金裘,就算是大内库房,也不会超过五件,实是千金难得的宝贝。

朱老夫人的脸色倏得凝重起来,原打算先瞒着的,至少等过了年再说。茹姐儿的身子再不济,太医说还能熬到三月,在茹姐儿没阖眼之前,这件事不会提起。只要亲事一天没有白纸黑字地订下,那么总还算是有一线希望,哪怕微渺,也总好过现在就让萱姐儿犯愁。

她分明嘱咐过的,却没想到贵妃娘娘会这样迫不及待。

朱老夫人挥退左右,将明萱拉到身边坐下,满怀愧疚得说道,“萱姐儿,祖母对不住你。”

她知道萱姐儿聪慧,既她已经开始怀疑,就没有必要再去瞒着了。

明萱闻言身子一窒,她张了张嘴,想要再问些什么,可那些话临到了嘴边,却又一句都问不出来。祖母既然这样说了,这件事情便差不多已经定了,质问根本就无济于事,还不如想想该如何应对。

她没有回话,垂着头一言不发。

朱老夫人见状,心里越发觉得歉疚,但事已至此,其实已经无力转圜。

她想了想,便伸手将明萱搂入怀中,低声说着侯夫人当日来时的情形,语气哽咽着说道,“祖母有心要护着你,可活在这世上,并不是事事都能称心如意的。原本蔷姐儿出了事,就算芜姐儿顶不上去,祖母也能想法子把你保住的,建安伯名声上头差了点,但总是有爵位的贵戚,族里旁支家的女孩子想必是要争破头去抢这门亲事的。可你大伯母却说,建安伯指名要你……”

明萱惊讶地张开嘴来,“建安伯指名要我?”

她猛然摇了摇头,“这不可能的!”

三年前的顾明萱纵然活泼明媚,但却是有婚约在身的,据媛姐儿说,她的前未婚夫韩修当时就已经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了。因此种种,建安伯梁琨不可能对她起意的。这三年中,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至今都不曾见到过永宁侯府以外的世界,就更不可能和建安伯有所交集。

无缘无故的,怎么会指名道姓地要她?

朱老夫人沉沉地点了点头,“我原也是不信的。后来请你子存表哥亲自去找建安伯试探,谁料到竟是真的……”

她眼眶泛红,眼角隐有泪滴滑落,“贵妃娘娘的前程不单干系着我们一家一族的兴衰,还牵动了整个朝局,事关重大,一句大局为重压下来,祖母一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来啊!萱姐儿,是祖母无用,没能给你寻一门好亲事,都是祖母的错!”

明萱掏出帕子给朱老夫人擦了擦眼泪,勉强地说道,“不怪祖母。”

她抬起头来,“祖母跟孙女说说,建安伯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竟像是接受了这事实。

朱老夫人见状,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难过,她想了想说道,“外头那些风评,你想必也是知晓的。建安伯虽是今上的股肱之臣,在朝中很有权势,又掌管着内宫禁卫,但在女色上头却很不节制,且……听说他残忍暴力,对女子很不客气……”

她轻轻捏住明萱的手,“但是萱姐儿,传闻并不一定就等于事实。”

明萱点了点头,“坊间以讹传讹,难免夸大事实,这道理孙女儿懂的。”

朱老夫人眼中露出欣慰神色,“我见过建安伯几次,他看起来甚是有礼温和,并不像那等残暴之人,茹姐儿身子不好,我却以为是因为她底子薄的缘故。你大姐姐幼时生过一场大病,一直就不得全好,后来嫁过建安伯府去就当起了家,连生两胎都没有好好坐月子,难免伤及根本,这才……”

她顿了顿,“祖母先前不喜欢这门亲事,倒不是因为建安伯的风评不好,只是不想你做填房,这是祖母的一点私心。”

明萱知道朱老夫人说的都是实话,这种时候了,祖母不会因为要安抚她而说些好听的假话来骗她的。可什么有礼温和她是不信的,建安伯也许没有传闻中的这么可怕,但她却绝不认为这会是个好人。

妻子还未咽气呢,哪里有先指名道姓为自己选好了继室人选的丈夫?

光凭这一点,建安伯就在明萱心里被认定为渣男了。

她想了想,开口问道,“祖母,如今只是大伯父和建安伯口头的约定,庚贴未合,文定未过,这亲事是不是还有可能成不了的?”

朱老夫人眉头轻皱,“你大伯母给北岭武定侯府你两位舅父去了信商讨这件婚事,但北岭路途遥远,如今又是冬季,大雪封山,这回信恐怕一时三刻回不来。但你父母出事时,陆家没有管,这回你的亲事,他们必也是不会插手的。”

她长长地叹息,“倘若你四哥在家,那便好了。”

三房没有顶门立户的男人,才会被牵着鼻子走,倘若元景在,强烈地反对这门亲事,老大又能如何?

顾明萱眼中倏得闪过光亮,她重复着说道,“倘若四哥在家,那便好了!”

她真心不想嫁给建安伯,他是姐夫,又是鳏夫,性子必然是凉薄透顶的,即便他果真不是传闻中那样喜好虐杀女人的男子,光凭前面那两点,就已经触碰到她的雷点。她是做好了盲婚哑嫁的准备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遇到完全不合意的婚配对象时,她必须得逆来顺受。

努力过了却仍旧不能改变,到那时,她会学着接受的。

朱老夫人抚了抚她额发,面色沉得像海,“你四哥被充作兵卒发配至西疆战场,初时咱们派去的人还时常有信回来,后来战事越发吃紧,派去打听的人也没能回来,就断了消息,只是朝廷的殓报上一直没有他名字,咱们便只当他还活着。但是萱姐儿,你莫要怀抱太多希望。”

提起顾元景,她心里便纠成一团。

元景虽是庶出,但却是三房唯一的男嗣,他生母难产而死,一直养在陆氏跟前,自小就是个极孝顺的孩子,不然也不会闯围场替父鸣冤了。可惜这番孝行,却只是害了他自己,三年未有音讯,如今怕是多半不在这世上了……

明萱点了点头,“孙女儿晓得。”

她又在安泰院陪了朱老夫人说了好一会话,这才辞了祖母回到漱玉阁。

琳玥正从李少祈处回来。她说好了要在盛京多呆一阵的,但少祈却有庶务在身,定了明日启程出发回陇西,这几日她无事便去劲松院帮忙收拾行李。

明萱见了忙拉住她手问道,“表哥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琳玥笑着点头,“嗯,其实我也是瞎操心,有小厮们忙着,你们府里也使了人帮忙,哪里还需要我亲自动手的。”

明萱捏着琳玥的手忽然紧了一些,她咬了咬唇问道,“琳玥,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第13章 韩府

明萱神情郑重地望着李琳玥,语气里带着深浓的恳求,“能不能帮我找到四哥?”

顾元景是她这世苏醒时见到的第一个人。

尽管已经过去三年,她与他相处的时间很短,但在她初来乍到时许多个不眠之夜,她总是会想起那张哀伤憔悴的脸,他红着眼睛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妹妹,你怎么这样傻,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该怎么跟父亲母亲交待?”

重叠反复的话,说了千遍,有时她想,也许她是因为觉得烦才会醒过来的。

明萱抬起轻颤的睫毛,睁大眼睛望着琳玥,“前日去辅国公府做客,我依稀听到你们说,皇上任命定襄侯府的沈二爷为护西将军,年前启程去了西疆协助镇西大将军用兵破柔然。琳玥,能不能帮我求求大表嫂,请她设法帮忙打听一下我四哥的下落?祖母说,殓报中并没有见过四哥的名字,我想他一定还活着的!”

永宁侯府的四爷,又是皇上亲自发贬至西疆军中的,走到哪里都该惹人注意,他若是真的战死疆场,镇西将军不会将他的名字从殓报中疏漏的。平昌伯世子夫人沈氏,是护西将军的嫡妹,倘若她肯帮忙,护西将军出马相查,应该会容易一些吧!

琳玥一时有些错愕,她想了一会才明白明萱说的是谁,“萱姐姐,都是一家人姐妹,能帮得你的我一定义不容辞,你放心,大嫂最疼我了,我现在马上就写一封信,明日请三哥捎回去便是。大嫂会放在心上的!”

她想了想,又有些迟疑地说道,“但这几年柔然屡次进犯,西疆那边的战事一直都僵持不下,镇西军伤亡不轻,如今的四十万大军,是几番补替后得的,前前后后加起来怕要有五六十万人,要从中寻到四表哥,也当真不算件容易的事。萱姐姐,恐怕需要多花一些时间。”

明萱忙道,“大表嫂若肯帮忙,我便已经千恩万谢了,寻人本就不易的,只要能有四哥的消息,时间再长也好等得。”

她目前的处境虽然急迫,但这番话却也是出自真心。

永宁侯府花了三年都寻不到下落的人,护西将军也不可能朝夕之间就将人找着,她作这番请求时,心底自然是希望顾元景能越快出现越好的,但更多的却是真心想要找回这个人。

她占用了顾明萱的身体,本该将她的爱恨情仇一并继承的。

但她不懂朝斗争锋,也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没有与今上将当年的是非曲直分辨清楚的能力。这君权至上的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上哪怕是真的冤枉了顾长平,她除了设法陈情,将那重如山的谋逆罪名搬开,还能如何?父仇母恨家姐的委屈,难道她还能从皇上那里讨回来不成?

至于那位韩修,朝廷爪牙奉命行事罢了,虽则新婚当日悔婚的举动太不仁义,简直当得起负心薄幸四个字,但换个角度而言,为求自保才会急于撇清自己,纵然她心内鄙夷,可若要论仇恨报复,她如今连自保的能力都无,又怎么能去对那位少年得意的青年权臣做些什么?

所以,便只剩下顾元景了。

倘若能将顾元景平安地找回来,帮他撑起三房的门户,保住顾长平和陆氏辛苦积攒下来的家业,逝去的明萱,定是会高兴的吧?古人最重死后哀荣,三房能有男嗣承继,将来能享子孙香火,也算是她报了得此身体的恩惠。

接下来的路,不管是好是坏,则都要由自己来承担了。

第二日清晨,天色还未晃开,仍旧黑沉沉一片,李少祈便要启程回陇西。

琳玥裹着厚厚一件貂皮大氅出门去送,明萱本不必也跟着去的,但想到在李少祈手中的那封信,她总觉得也该出去送一送,然后认认真真地跟三表哥道个谢,这才是求人的态度。

李少祈前一夜已经请辞过外祖母和舅父舅母了,也与几位兄长道了别,因而这会劲松院中,便只有元显元易和元昼这几个小的在。

元昼年纪最小,前几日才刚过了十一,是四房顾长安与薛氏膝下唯一的孩子。薛氏因与武定侯府陆家有些故旧,这几年与漱玉阁的走动便要多些,因此顾元昼与明萱很熟,见了她跟来,便笨笨跳跳跑到她跟前问道,“七姐姐,你也来送三表哥吗?”

明萱便有些窘然,她含含糊糊地回答,“嗯,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