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子睡得像头小猪仔,不会醒的。”

正说着,门口传来一个细细小小的声音:“爹娘你们在干什么?”

招儿受到惊吓,忙在薛庭儴身上挣扎了一下,可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角度,让两人同时达到了那不可言说之境地。

她哆嗦着,差点没急哭了,想要跳下来。还是薛庭儴够镇定,不着痕迹去拉下她的裙子,又转头对儿子道:“你娘迷了眼,我给她吹吹。”

灶房里灯光本就暗,再加上小孩子懂得啥,见确实有些像爹每次给娘吹眼睛时候的模样,倒也没再发出什么奇怪的疑问。

弘儿揉了揉胖乎乎的小肚子,道:“娘,我饿了。”

“饭马上就好了,等会儿就能吃。”

随着招儿站直了,一个奇怪的声音响起。她差点没摔出去,幸好她腿长腰细,平时也是上山下地啥都能干,再加上薛庭儴扯了她一把,悬悬站住了。

就在这时,灶膛里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她的心总算是松了下来。

弘儿来到近处,指着灶膛里已经只剩余火的干黑炭:“娘,你做饭怎么火熄了。”

“呃,因为这菜已经烧好了,所以火自然就熄了。弘儿乖,这里头烟熏火燎的,我让你爹带你回屋,等会儿就能吃饭了。”招儿脸上泛着可疑的红晕。

“我给娘烧火。”勤劳孝顺的小弘儿,就想去那灶膛前的小杌子上坐下,却被他爹凌空抱了起来。

“好了,让你娘做饭,咱们回屋。”

“烧火。”

“不烧火,等你以后长大些再给娘烧火。”

见他终于将儿子哄骗走,招儿这才狠狠的挖了他背影一眼,忙转头去收拾自己。

*

招儿整整生了一夜的气,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原谅他。

她也不得不原谅他,这厮太无赖,硬是赖在床上不起来。不光自己不起来,也不让她起来,然后一家三口就在炕上磨蹭到日上三竿才起。

薛庭儴说他今天没事,大后天赴琼林宴,赴了琼林宴后,才会忙碌起来,所以这两日他很闲。

招儿索性连饭都没做,一家三口出去吃。

靠米市口有很多吃早饭的小摊小店,而褪去了状元服,薛庭儴就是个长相斯文的读书人,京城这么多人,人有相像之处,也不怕被人认出来。

这是薛庭儴给出的解释,招儿本来还担心他被认出来了,可他既然这么说,她就听着。

弘儿要吃馄饨,到了一家馄饨摊前,薛庭儴去跟老板说下三碗鸡汤馄饨。老板看着他,有些疑惑道:“我怎么看小哥长得有些像那状元郎?”

薛庭儴眨了眨眼,脸都不红地扯瞎话:“你看我像?还别说这两天跟我这么说的人不少。我若是状元公,能来这种小摊子吃馄饨?”

老板也不生气,点点头赞同道:“还别说,状元公也不能来。”

等薛庭儴来到招儿身边坐下时,招儿瞅着他抿嘴直笑。连弘儿也笑,出来的时候娘与他交代过,不能当着外人说爹是状元公,不然就不能出门玩耍了。

对弘儿这种年纪的小娃来说,不能玩耍是一件很严重的事,自然闭紧了小嘴。

一家三口吃完了馄饨,便往人市去了。

所谓人市,其实就是买卖人口的地方,不过并不会昭然若揭点明了是卖人,都是以骡市、牛市作为遮掩,行那买卖人口之实。

但凡是京城本地人,没人不知道这地方,可没人管,久而久之老百姓们也都视为寻常。经常能在人市里看到标草自卖的人,都是些家里穷得过不下去,只能到了卖人的地步。

尤其是逢上河北、河南、山东一带出现灾情,京城这里更是会人满为患。且人口十分便宜,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各府各家大肆买人的时候。

招儿其实并不想来这种地方,才会薛庭儴之前就跟她说了,她一直没办。如今也是眼看不能拖下去了,才会提出来人市。

可她还是把这里的情形给想象得太好了。

随着日头的攀升,天越来越热。

招儿手里抱着弘儿,薛庭儴则在她身边撑了把纸伞。虽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多少挡一挡太阳,而招儿的目光则放在跪在低矮破旧房檐下的人。

其实能跪在房檐下,已算是待遇极好了,招儿注意了下,只有那些看起来十分虚弱的人才允许躺在房檐下,其他的都是跪在露天下,遭受烈日的暴晒。

他们身上又脏又臭,瘦得皮包骨头,嘴唇干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来到什么人间炼狱。

招儿只顾去挡着弘儿的眼睛,倒是薛庭儴主动走上前,问道:“这位大哥,我记得平时人市上没有这么多人,怎会突然多了这么多人?”

那私牙也没想瞒他,也可能是一贯地套路,愁眉苦脸道:“小兄弟你大概不知,河南那边发了大水,许多老百姓家的房子地都被冲没了。这不,实在过不下去了,才会卖人。我这人心善,也见不得人来求,多少花些钱将他们买下,说不定也能救一家子人。”

薛庭儴没有说话,而是侧头去看那些人。

私牙见他似乎有些兴趣,便忙凑在一边搭话:“这小兄弟,你要卖人?尽管买,放心,都是实诚的乡下人,给口饭吃就能帮你拼命干活儿。也不贵,五两一个,你可瞅着了,平时像这种壮丁,怎么也得卖一二十两。这不,实在是我这里快容不下了,就想便宜些卖算了,也能给他们找条活路。”

见薛庭儴不光看他家的人,目光又投去了另一边,他生怕生意跑了,又忙道:“我再给你少一两,四两!四两你随便选,看中哪个就拉哪个回去。”

招儿在一旁听得心浮气躁,忍不住道:“庭儴,走吧,我不想待在这里了。”

这私牙看似卑微,一说一脸笑,听他说话似乎也是好心人。可若是知些事的便知,他这短短的几句话里,无不透露出吃人血馒头的意思。

这些人哪里是被他买下的,不过是给口吃的就跟着走了。招儿不敢去看这些人的眼睛,那些人眼里没有活人的光,虽然还在出着气,可形同死了一般。

薛庭儴走过来,道:“怎么了?不是说要买人。”

“我胃里有些不舒服,这里的味道太难闻了,弘儿也不喜欢,咱们走吧。”

弘儿眼神可怜地看着爹,似乎有些被吓着了的模样。

薛庭儴喟叹一口,道:“那咱们就走吧。”

那私牙跟在一旁不愿走:“小兄弟真不买一个?我给你便宜,三两!三两一个,你看中不中?”

其实还真如招儿所想,这些人都是他去灾地捡来的,给口吃的就有人跟你走。每次哪处闹了灾,连官府的人都不如这些私牙们消息灵便,他们会宛如蝗虫也似冲到灾地。

无本的买卖,人弄回来就能生钱。

这私牙这趟去河南运气不错,就先回来了,可他清楚后面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入京,这也是他为何会降价卖的主要原因。做什么生意都是有风险的,若是供大于求,这些人到最后只能砸在他手里,每天白贴口粮,所以私牙想赶紧脱手。

“咱们现在不买,你去找别人卖吧。”招儿道。

“我再给你便宜,十两四个,最便宜的价钱,保准你走遍整个京城都没有这么便宜的价。”

招儿的脸绷得很紧,薛庭儴正想出面帮她撵人,谁曾想突然听她道:“十两五个,你这里的人我都要了。”

薛庭儴怔住了。

那私牙也有些吃惊:“所言不虚?”

“不虚!”招儿咬着牙道。

这里差不多有四五十号人,十两五个,也就是得一百两左右的银子。其实银子倒不是最大关系,而是这么人弄回来放哪儿?

薛庭儴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他了解招儿的性格,她做下决定的事,很难有人能改变的。再说,其实四五十号人也不多,两处作坊就能放下。

招儿唯一提出的要求,就是把这些人送到她给的地方,也正是那两处作坊。私牙也答应了,接着就见他也不知从哪儿弄了两辆破骡车,将这些人都赶进骡车里。

明明一辆骡车装十人就会很拥挤,可硬生生被他塞了二十个,这私牙还笑道:“幸好有两辆车,一趟就去了。”

随着这些灾民麻木的站起,掩在他们背后的一个人暴露了出来。

这人似乎受着很严重的伤,不光脸上沾满了尘土,似乎腿也有问题。他身边人想帮着搀他一把,却没搀起来,再加上私牙用鞭子抽他们,就赶忙上了车,任此人摔倒在地上。

薛庭儴目光一凝。私牙见此,怕招儿他们反悔:“你们之前说好的,十两五个,都要了。这个人也就是受了点伤,我是没钱给他治,你瞧他块头这么大,治好了肯定是个壮劳力。”

而此时,薛庭儴也终于从那张肮脏的脸上辩出一个人——

胡三。

为何胡三竟会出现在这儿?

作者有话要说:中间拉灯去微薄找,搜‘骡车’,在那条微薄的第二个链接里。别私我,这种私发被人举报了,就是传播那啥。自己找吧,找不到就算了。

~

这几天有点累,明天上午十点不更,五点的时候更两更。么么哒,爱你们。

☆、第152章 第152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就在薛庭儴发愣之际, 招儿说话了。

“我们也没说不要, 你不用这么着急,只是人既然伤了,为何不给他治, 你就不怕出了人命?”

很显然招儿的话让这私牙十分不屑, 不过他肯定也不能当面得罪招儿,也没说什么话, 就是赔笑了几声。招儿也心知肚明, 不再说什么。

因为要带这些人去作坊,所以招儿又雇了辆车,而私牙的那两辆骡车实在放不下这个受伤的人, 就把人放在招儿他们这辆车上。

一路上,弘儿对这个人十分好奇, 而此人方才摔了那么一下, 已是人事不省。走到半道上的时候,招儿说先将他送去医馆,却被薛庭儴制止了。

“他脏成这样, 医馆不会收的。”

这倒是实话, 招儿只能按捺下心中的焦虑,先把这些人送到作坊,让薛湖他们帮忙安顿了, 然后又让人去请大夫。

这期间找人给此人清理了身上的脏污, 洗掉了满脸的尘土和剪掉那些打结的胡须, 才发现此人脸上竟是受了伤。

是刀伤, 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伤口,那伤口已经翻卷了,此时结成了一道狰狞的暗红色血痂,像一条大肉虫趴在脸上,触目惊心。

他受伤的还不止这一出,后背也有刀伤,腿也摔折了,也不知道这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后来从那些灾民们口里才得知,原来此人竟是那私牙捡回来的。

私牙贪财,见此人晕倒在河边,又还有气,以为这人是失足落入河中侥幸没死,谁曾想捡回来后才发现,竟然伤得这么重。私牙几次想把此人给扔了,却碍于这些灾民同病相怜的苦苦哀求,而此人就靠着灾民们,你一口水我一口饼的一直撑到现在。

大夫来后给他治了伤,又开了好几副药,让好生养着。

看此人奄奄一息的模样,被人折腾了这么半天,都没有醒来的征兆,招儿真怕他会死。可大夫却说,此人顽强着呢,要死早死了,不会拖到现在。

她这才放下心来。

高升收到信也来了,招儿将安顿这些人的事交给他,就和薛庭儴回了家。这么折腾一番,等回到井儿胡同已经是快下午了,招儿忙去做饭。吃罢饭一家三口便歇下了,本想着就小憩一会儿,谁曾想等醒来后天都快黑了。

于是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晚上,高升来了一趟。

说那个人醒了,就是问他什么都不说。高升还说看此人模样,以及他身上受的那些伤,不像是个普通老百姓,问招儿怎么处置。

于高升来想,这样的人自然是不能留的,没得给自己找麻烦。招儿也赞同高升的说法,打算等这人伤好了后,就让他离开。

倒是薛庭儴似乎表现的对此人十分有兴趣的模样,还说了明天再过去看看。按下不提,第二天早上起来后,招儿做了饭,一家三口吃罢饭,就收拾着出门了。

作坊在西城的边缘处,离东城有些距离,招儿就雇了辆车。

到作坊的时候,工坊里已经开工了,招儿站在门口往里看,就见许多工匠正紧锣密鼓赶制着绢花。

如今王记花坊的生意做得很大,高升他们来后,有了他们帮着在外面联系商户,接送货物之类,招儿俨然一副北直隶最大的绢花商人之一。

只是人手还是紧凑,这也是招儿为何愿意买下这些人的主要原因。一来是于心不忍,二来也是想培养一些自己的班底,这样也不用成日为人手不够而发愁。

招儿只是随便看了看,就往后面院子去了。

工坊后面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平时用来做仓房,也能用来居住之用。那些灾民们就被安置这里,床铺肯定是不够用的,幸好现在是夏天,怎么都能将就一番。若是换做冬天,光考虑怎么安置他们,就足以让人头都大了。

受伤的那人被单独安排在一间房里,招儿到时,薛庭儴似乎在和此人说话。她也没放在心上,就去看那些灾民了。

经过了一番收拾,这些灾民们比昨天看起来好多了。

衣裳还是破旧褴褛,但最起码人没有那么脏了。招儿这才发现这帮人,也不光都是男人,还有几个妇人,有老有少,最大的年纪好像有四十多岁,另外还有两个小孩儿,一个男娃,一个女娃,都是七八岁的模样。

见招儿盯着她们看,一个瘦弱的妇人似乎有些慌张,抱着那女娃就道:“东家你放心,我们都能干活儿的,我闺女也能干活。”

她这是怕招儿嫌弃她们。因为昨日私牙卖人的时候,一直以壮劳力当幌子,这几个妇孺都是鱼目混珠进来的。其实昨天招儿便看见里面有小孩儿,不过她当时什么也没说。

“大姐你放心,我不会撵你们走,先好好住下吧。至于干活,也得你们把身子养好了再说。”

这些人看似都好好的,实际上身子都亏得不行。

是被饿的。

那私牙虽说给他们口吃的,但也真是只给口吃的,饿不死就算了,哪能让吃饱喝足。再加上适逢大变,这些人都是惊魂未定,招儿可做不出让人现在就给自己干活的事。

在一片感恩戴德中,招儿走出了这间大仓房。

她的心情有些低落,老百姓是最苦的,尤其是这些乡下人,一辈子靠天吃饭,老天爷甩个脸子,就能使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她什么也做不了,哪怕就是这些人,也是超出她能力之外了。

“招儿姐。”

招儿出来的时候,正好碰见高升,两人去找了一处说话,其实也就是商量以后怎么安置这些人。

高升知道招儿姐心善,所以见她弄这么多人回来,他也没说什么。不过他也想了,以后做生意总是要用上人,到外面雇人,哪有用这些有身契的人放心。

再不济,他们就在京里把送菜的生意也做上,总能让他们混个肚儿圆。

高升的想法和招儿不谋而合,两人细细地商量了一番,又谈了些生意上的事,招儿才去找薛庭儴。

而另一头,薛庭儴看着眼前胡三,心情并不平静。

在那梦里,这胡三是‘薛庭儴’的心腹之人,那薛庭儴孤苦一身,六亲断绝,若论最亲近的,也只有胡三这个贴身的随从。

胡三跟了薛庭儴几十年,可能在他死后,身后事也是胡三办的。

可在那梦里,胡三最起初却并不是薛庭儴的人,是薛庭儴帮他报了大仇,胡三才誓死追随的。

到底是不一样了,现实中的命运已经和梦里差之千里,不光薛庭儴的命运改变了,连胡三这个本该是几年后才会出现的人,也提前出现了。

薛庭儴初见胡三,胡三是身负血海深仇,而两人的仇人竟然相同。彼时,薛庭儴是吴阁老最看重信任的乘龙快婿,而胡三是暗杀不成反被抓的阶下囚。

是薛庭儴的人抓住了胡三,一问之下两人竟如此有渊源,薛庭儴就把胡三收入了麾下。

那时薛庭儴见到胡三时,胡三就已毁了容,瘸了腿。照现在来看,这很显然就是胡三毁容瘸腿之始,这期间到底出了什么差错,让本该应是延迟几年的事,提前发生了?

薛庭儴百思不得其解,而胡三一直用防备的目光盯着他,并没有打算说点什么。

想到胡三身上的遭遇,薛庭儴放弃了追根究底的打算。

毕竟此时非彼时,以胡三的性子,现在也不可能对他说什么。再说了,他也解释不清自己为何会知道那些事,反而会弄巧成拙。

所以薛庭儴只是问了问胡三的来历,胡三也编出一套家中遭灾,只剩了他一个人,又运气不好碰到歹人,才会受伤至此的说辞。

刚好这时招儿来了,闻言叹了口气,让胡三不要多想,好好养伤。

*

接下来的日子里,薛庭儴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先是赴琼林宴,再是受赏状元朝服并受封翰林院修撰,跟着是状元代表新科进士上谢恩表,而后是去国子监‘拜褐簪花’。

忙完这些琐碎事后,便是立进士题名碑。

国子监孔庙的外院共立了一百多方进士碑,从元开始至大昌,其中元代三方,明代七十七方,而大昌也有三十多方。

这进士碑分碑座、碑帽、碑身三个部分,青白石底,其上刻有每科所有进士的甲底、姓名和籍贯。

这大抵是一个读书人最至高无上的荣誉了。不说名留青史,至少立在这些进士题名碑前,见着那几百年前的碑上,镌刻的一个个名字,即使其上有很多大家都不认识的人,但也让所有人都不禁肃然起敬。

更不用说这碑上还有许多名留青史的名臣,他们或是流芳千古,或是遗臭万年,可俱是一代人杰。如今自己等人竟能与他们位列一地!想象着若干年后,自己已变成一抔黄土,可后人还是能从进士碑上瞻仰出自己当时的种种风采,所有人都有一种豪气干云,意气风发之感。

报效朝廷,不负皇恩!

当进士碑立起,以薛庭儴为首的新科进士俱是如此宣誓。

听着这些慷慨激昂的声音,薛庭儴不禁有些感叹,皇权者最是会笼络人心,打从及第之始,这一出出一幕幕无不是如此表现。

而他,明明经历过两遭,此时也有一种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激奋心情。

就是不知这些情绪能维持多久,也许若干年以后,这些朝廷的新进人才会忘掉自己的初衷,也变成那汲汲营营、只为自己谋私的官员。

不过,谁又知道呢?

*

一切终于尘埃落定,馆选的结果也出来了。

毛八斗和李大田果然不在其上,也就是说他们入不了翰林院,只能如之前所想的,或是入六部从基层做起,或是外放出京任一方父母官。

当然留京是最好的。俗话说天子脚下好升官,可这只对有背景有门路的而言,没背景没门路的,就只能被外放出京。唯一寄望的是能被外放去一个好地方,而不是那种穷山恶水之地。

不过此时说这事,还有些为时尚早。即使是外放,也得等待有了空缺,才好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