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突然一个炸雷,就像活生生劈到了她的天灵盖上,她恶狠狠的瞪着他,恨不能将他拆吃入腹,又倏地想起了眼下的处境,还有漂泊在外的永昼,一颗心就像被人揉碎了,结实踩了两脚似的,霎时就偃旗息鼓了。

  人在矮墙下啊,没法子!你再横能横得过皇帝去吗?认命吧,好好活着,兴许还能图一图将来。

  她不情不愿的低头肃下去,“万岁爷您圣明,奴才听明白了。奴才谨尊圣意,不敢有半点违背。”

  皇帝一看她服了软,自己也算挣回些面子,赶紧顺着杆子往下滑,便道,“成了,起喀吧。再有下回,朕绝不容情!”又对远处跪着的宫女道,“把伞拿来。”

  那宫女打着颤的躬身把伞呈了上来,皇帝看着锦书问,“你这是要上哪去?”

  锦书敛神道,“回万岁爷的话,奴才要上寿膳房瞧菜去。”

  皇帝把伞接在手里,却并不递给她,对那宫女说,“再寻一把来。”

  锦书颇感意外,不知道他要干什么,也不敢多问,只得垂手静待着。

  李玉贵对长满寿一吧唧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儿吧?你要是去了,万岁爷脸上挂不住就得严办锦书,办完了心里又疼,然后就恨上你了,迟早得宰了你!要是咱们全装没看见,万岁爷在锦书面前压根摆不上谱,闹过一阵就过去了,这样多好,大家高兴。”

  长满寿摇头道,“咱们爷成了这样,真没想到!”

  李玉贵嗤笑道,“您擎等着瞧吧,这算什么?还有更出格的呢!指不定啊…”他朝坤宁宫的方向努了努嘴,“那儿早晚也有受牵连的时候!”

  这儿李总管侃侃而谈着,边上的长满寿“哟”了一声,“这是怎么的?万岁爷要上哪儿去?”

  李玉贵回头一看,皇帝和锦书一人拿了一把伞,看那架势是打算撑起来啊。李大总管惊出一身汗来,着急忙慌按住头上的帽顶子,三蹦两蹿就飞奔了过去,难为他一把年纪了,还有个肥得流油的肚子,跑起来居然一点儿都不含糊。

  他近前来打千儿,“主子,您这是要排驾吗?请主子稍等片刻,奴才这就叫人升銮。”

  皇帝斜着看他一眼,“别声张,几步远的地儿,用不着肩舆。”

  李玉贵知道皇帝这是要和锦书走走散散呢,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叨扰啊,他点头哈腰赔笑道,“嗻。只是奴才瞧外头雨大,又是雷又是闪的,还是传人拿油衣来,奴才伺候主子穿上,没的溅湿了衣裳。”

  皇帝听了眼一横,“李玉贵,你越发会当差了!”他又不是糖人儿,碰着点雨星子就会化了的。当年征战沙场,鸽蛋那么大的雹子打下来,照旧打马扬鞭顶风冒雪,如今反倒不成了,湿了袍子也不能够了。况且人家大姑娘也就一把油纸伞,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岂不坷碜死了!

  李玉贵惊觉自己说错了话,吓得腿都拧起了麻花,颤颤悠悠打袖却行退后几步,给锦书使了几个眼色,那边跟个木头人似的没什么反应,隔了好一会才纳福道,“还是请万岁爷进暖阁歇着吧,奴才是往值房里去,拉拉杂杂的庖厨、杂役,万一哪个冒失的惊扰了圣驾,奴才就是下两回油锅都不够炸的。”

  皇帝可不领她这份情,想了这么个冠冕堂皇的说道,不就是想撂下他吗?他还偏不让她得逞了!他清了清嗓门儿,“朕知道太皇太后爱吃什么,亲自过去瞧了才好。你什么都不用说,旁边伺候着就行。”

  李玉贵在边上直念佛号,万岁爷对锦书啊,好有一比,是光手端热粥盆--扔了心疼,不扔手疼!锦书这丫头也忒不知好歹了,凭你什么金枝玉叶,都改朝换代了,眼下就是个奴才!万岁爷瞧上了正是脱离苦海的好时机,上头不嫌她丧气,她也忘了国仇家恨这一茬,两将就着多好啊!偏要这么憋着,娘们儿家,哪来的这么大的气性儿!人说谋大事者不拘小节,皇帝篡了她亲爹的位又怎么的?古来多少女婿造老泰山的反?到最后日子不还得过吗!

  天上雷声轰鸣,雨势倒小了点儿,皇帝边打伞迈步出去,边回头道,“瞧瞧这龙翻身,真是不一般!开春解冻了,你心思那么沉,横竖苦的是自己,还是看开些吧!泰陵上的事儿朕打发人去办了,不为旁的,就看在高皇帝曾在你父亲殿上为臣,朕心里也念着三分的情儿,况且还有皇考皇贵妃…”

  他的声音渐次小了下去,转过脸看她,她眉眼间还是疏疏淡淡的,似拢着忧愁,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只低低应了声,“奴才谢万岁爷恩典。”

  皇帝略停了停,慢慢道,“估摸着六月出头就能完工,那时候还没往热河去,朕去和老祖宗说,让她给你放个恩典,容你上泰陵祭奠一下父母,也是你做女儿的孝道。”

  锦书猛顿住了脚抬头看他,眼里的一簇光亮得几乎燃起来,“您说的是真的?”

  皇帝嘴角绽出一朵花来,瞧着她满意,不知道带给他多大的欣慰。他颔首道,“朕从来不诳人。”

  她死死咬住了下唇,胸口起起伏伏,一阵喜、一阵悲,恨不能这会子就飞到泰陵上去,在父母坟头前好好磕个头,痛快放嗓子哭上一把,把她心里积攒了十来年的苦闷都倒出来。

  雨声簌簌打在油纸提花的伞面上,皇帝在前头走,她在后头亦步亦趋的跟着,他微微一转头就看得见那抹窈窕的身影,仿佛一道阳光直照在他心头,暖融融的,叫人舒坦。他暗暗的想,要是这条路没有尽头,能一直这么走下去,那就是他最大的造化了!

  第八十二章 烟火人间

  慈宁宫的寿膳房在东边的三所殿里,出徽音左门上夹道,朝北走,过了头所殿、二所殿,最后面那排红墙灰瓦的就是三所殿。

  原本出了门过去并不算远,脚程快点儿一柱香可以打个来回。以往太皇太后突然来了兴致想吃个什么艾窝窝啊,或者是芝麻炊饼之类的,等得发了急就打发她去催,她通常一餐饭要跑两趟,也是快步的来,快步的去,并不需要耽搁什么时候。

  哪里像现在!皇帝走得极慢,不像是要去给老祖宗吩咐菜,倒像是得了闲儿的逛园子,害得她只好在他身后跟着,又不能越过去。奴才给主子随侍,隔两三步的距离正合适。这是宫里的死规矩,近了怕扰着主子,远了怕贻误当差,离一丈,既能立刻听清吩咐,又不碍主子的手脚,再妥当不过。

  这样是最好的了,隔得稍远,一个前头静静的踱步,一个后头默默地跟随,脚印踏着脚印,用不着说话,仿佛能够一直走到地老天荒去。

  锦书看着他的背影,脑子里纷纷扰扰,也不愿去细究什么。恨也好,怕也好,这会子先撂开吧!尤记得头回在寿药房见他,那时候他一抬眼,简直是让她止不住的惊艳,那样的姿容无双!她从没见过一个男人能长成那样的,用什么词来形容才好呢?套句老太监说的,皇城根儿下的俊小伙儿!不是风吹倒的杆子,挺拔豪气,兼有一张漂亮的脸。好嘛!她那时候心砰砰直跳,只当他是个寻常的御医罢了,谁能知道他是皇帝呢!

  她缓缓长叹,可惜了,竟然是皇帝!

  天边的响雷带着闪,那电光火石让人心惊,一道电劈下来,能把半个紫禁城都劈开似的。雨还在下,雨点子不算大,和秋冬那会儿不一样了,不很细密,个头分量却要足些个,一滴落下来,砸在伞面上啪地作响。

  皇帝朝边上瞧,眼梢儿上再也看不见人影了,像是越落越远了似的。他脚下迟疑着,回了回头看,她低着头不知道在琢磨什么,一只手握着乌木的伞柄,衬得那肉皮儿像块又油又水的羊脂玉。

  当真是无可挑剔!并不是一眼就让人失魂的绝色,那是种细腻温婉到骨头缝里的味道,越看越让人爱不释手。他驻足看着她,纵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怎么开口。想和她说说宝楹的事,他心里怪愧疚的,本来皇帝爱宠幸哪个女人,那都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别人置喙的余地,可对着她,他前头干的那点事儿就变得龌龊丑陋了,倒像是该对她忠贞不渝似的。他自嘲的笑了笑,恐怕他有这个心,人家也不稀罕吧!皇帝做到这份上,真该一大哭才对。

  “万岁爷?”锦书轻轻喊了声。才出的徽音左门,甬道上空无一人,再走一段才到头所殿,这不前不后的怎么停下了?她顿步问,“主子有什么吩咐吗?”

  皇帝现在是灶台上的抹布,什么酸甜苦辣都吃够了。她和他就无话可说吗?除了值上定下套路的那些话,再没别的了?

  他微微叹息,“朕听说你挨罚了?”

  锦书心头一跳,接口道,“主子怎么知道的?”

  皇帝垂下了眼,这算什么?他连她每天上几次药,进什么膳都一清二楚。

  “别离这么远,说话也不方便。”他转身慢慢的踱,“朕原说让你随扈,要是跟着上丰台去,就没这趟灾祸了。”

  锦书在他身旁走,腔子里一阵阵发紧,就怕他追究起那只镯子来,上回的怀表惹他生了那样大的气,这回又是个玉堂春,万一他怪罪起来,岂不又要害太子连坐吗!

  “主子说得是。”她应道,“谢主子垂询,奴才伤得不重,这会儿又能活蹦乱跳了。”

  皇帝转脸看她,“伤得不重?连气都不会倒了!再挨上两杖,朕回来你都已经发送了。”

  她抿嘴一笑,“我是个奴才,发送什么?死了就埋乱葬岗呗,要哭啊,还找不着坟头呢!”

  她是随口说,皇帝听着却不是这个味儿。太叫人后怕了,真死了可怎么办!也可能是她接话茬子接得太快,细品了品,皇帝脸上微微泛红,忙别过头去,悻悻道,“谁为你哭!大不了找大悲寺的和尚给你超度超度,也尽够了。”

  她愣了愣,尴尬不已。怪自己没用脑子,这位是天字第一号,自己就是死十回,他也不会眨一下眼,更别说流眼泪了。她呵了呵腰,“奴才失言了,请主子恕罪。”

  皇帝直视漫漫甬路,思绪飘忽着,只道,“罢了。朕御极近十年了,早就忘了怎么哭了。下回要仔细,一言一行都要留神,像这种话叫太皇太后听见,一顿簟把子逃不掉。”

  锦书应个嗻,才发现自己忘乎所以了,下意识放缓了步子,沿着墙根不急不慢的走。青鞋踩湿了,从脚底心洇晕开,北京的初春还透着凉,袜子沾了水贴着十个趾头,寒意蚀骨。

  皇帝皱起了眉,催促道,“你上了枷?怎么又落下了?脚下快着点儿。就咱们两个人时用不着拘着,想说什么只管敞开了说。”

  锦书心道想说什么?什么都不想说,脑子里是个乱线团,哪儿是个头啊?她所思所想不过是交了这趟差,在太皇太后发觉之前,让这位万岁主子妥妥当当歇在慈宁宫的暖阁里,这样就齐全了。

  皇帝最想问的话在舌尖上滚来滚去,含了半天到底是出不了口,便问,“老祖宗说了要什么菜?是湘菜还是粤菜?”

  锦书说,“回万岁爷的话,老祖宗说不要韭菜,春韭菜太臭,能臭死狗。”

  皇帝抿嘴笑,“老祖宗向来不爱吃韭菜,就是韭菜饺子也不成。以往在南苑的时候爱吃酸荞头,入了秋就吃螺丝,让膳房炒上一盘,坐在园子里的葡萄架下当小食吃。”

  “是这话,春天属木,万物生发,该吃当造的春菜,吃好了身体顺势养生,整年都能平顺。”雨势又小了些,零星的几点,锦书把伞把儿扛在肩头,轻声轻气儿说,“其实这会儿的河鲜也不赖,要吃野生的那种,肉精道,吃多了也不腻口,像黄脚鱼立,鲚鱼,清蒸口味一流。”

  皇帝焦躁的心思平稳下来,两人扯扯闲篇,肩并着肩的走,像诗词里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自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暂且什么都别想,别想她和太子的纠葛,只当没这回事。按理说他现下该放手了,再攥着也没多大意思,哪天太子来求赐婚,他就升格当公爹了。公爹?他被自己吓了一大跳,真要有这天怎么办?

  他咬着唇,眉心打了个死结。放眼看远处,层层殿顶被灰色笼罩着,压抑到了极处。雨收了,天还是阴沉的,闷雷一声连着一声,看样子还没完,后头还有一场大动静。

  三所殿就在眼吧前,还没进院子,锅碗瓢盆叮当乱响,檐下的洗菜盆排成了串,滋滋的油烟伴着铲子敲打铁锅的响动,还有厨子大声的吆喝——

  “摆盘、摆盘!怎么没眼色!”

  “三色码三边儿,要对称着,这是怎么回事?还雕上花了?谁瞧这些个!你是乞丐送孝幔,穷凑份子!”

  “哪个缺大德的拿爷爷漏勺了?没家伙什当什么差?临要了随手拿,我这儿糊啦!”

  “净菜呢?”

  “扎紧喽!松剌垮,跟你妈似的!”

  又是调笑又是叫骂,人糙话也糙,皇帝也听得,这才是烟火人间呢!

  他迈腿正要进去,锦书从后头拦住了,“主子,里头人多,热汤热油到处都是,万一伤着您可了不得!奴才进去传五局的拜唐阿来见驾,您有旨就吩咐他们去办吧!”

  皇帝想想也成,他要是一进去准得乱了套,个个跪下接驾,火上的东西也顾不上了,回头添麻烦裹乱,没的又糟蹋了粮食。

  锦书引他进门上的值房里坐着,却行退出来,匆匆往殿前去。她不能进厨房,怕身上沾了菜味儿在太皇太后跟前失仪,只能在门上拽了个小苏拉,一迭声道,“快、快、快,把掌事儿的找来,上值房里接驾去!”

  那小苏拉腿都酥了,晕头晕脑四下探看,“姑姑您可别吓唬奴才,万岁爷怎么能上咱们这儿来?”

  锦书拉下了脸子,“让你去就去,油嘴子有你苦头吃的!耽搁了迎驾杀头充军,自有你师傅料理你!”

  小苏拉不敢怠慢,撒丫子就跑,一头撞在来掐点儿的传菜太监杨运高身上,杨太监打个晃,骂道,“龟儿子!眼睛长到后脑勺上去了?我这么大个人你愣没瞧见?你等着,非把你个兔崽子绑到黄化门去!”看见锦书换了个笑模样,打千儿道,“锦姑娘这是来传懿旨?”

  锦书给他让了让礼,“谙达好,我来给老祖宗挑菜色。”

  这杨太监出了名的手贱嘴贱,爱占便宜,喜欢动手动脚,平常没宫女愿意搭理他,背后都管他叫“杨大喇”,就是不正经的。

  锦书也怕他,他不问人,管你是一等二等还是特等,逮谁欺负谁,连春荣的油也敢揩。肩上拍一把,屁股上捏一把,简直就是荤素不忌。

  锦书干笑道,“我等周总管,您有事儿就忙去吧。”

  杨太监咂了下嘴,“不忙不忙,瞧见您呐,我就算有差事也得撂开手去。您有什么事儿非得找周胖子?和我说也一样啊。”

  锦书不愿意和他多说,推诿道,“没什么要紧的,我还是等他吧!”

  “和我见外不是?”杨太监覥脸挨了过来,撩起她胸前钮子上挂的一串香牌放到鼻子下嗅了嗅,“姑娘这味道,真好闻嘞!”

  第八十三章 无赖穷秋

  83

  锦书板起了脸,夺了香牌道,“谙达这是干什么?”

  杨太监摸着鼻子讪讪道,“姑娘别上脸子啊,叫我闻闻又不会少块肉,急什么呀!咱们常来常往的,都是自己人,自己人用得着这么较真吗?”

  屋里的那帮厨子都不是东西,他们看戏似的偷着掩嘴笑,没一个肯出来说句公道话的。在他们看来,太监嘛,大不了嘴上吃豆腐,也干不成什么事儿。可怜见儿的,从小净了茬,裤裆里的小兄弟一天没使上过劲儿,如今过过干瘾也没什么,叫他摸一摸,搂一搂,大姑娘还是干净身子,又不会怀孩子,怕什么!

  锦书冷笑起来,“谙达这话岔了,您是侍膳的,归尚仪局管,我是慈宁宫敬烟上的,是内务府门下的,咱们不在一处当差,谈不上自己人。我敬着您,管您叫谙达,请您瞧在老祖宗面儿上,对慈宁宫的人以礼相待。”

  “嗬!”杨太监面子上过不去了,吊起了半边嘴角哼道,“好个正经人儿!我也没把您怎么样啊,什么以礼相待?倒像我对不住您了似的!”他背着手踱上两步,阴恻恻的说,“拿什么乔?还装金贵!您现如今不是什么凤子龙孙啦,和咱们是一样的,给人家当奴才呢!要不是长了张好脸蛋/子,谁爱搭理你!”

  锦书气白了脸,和这种下三滥也说不清道理,只冷冷道,“谙达说得好!我是个奴才,您不一样,您是奴才里拔尖的,您当的是皇差,这是后/宫,最忌讳不规矩,您这样是给主子抹黑,您不怕掉脑袋吗?”

  杨太监嗤地一笑,“还上纲上线了!说到这个,真该谢谢咱们万岁爷。”他朝天拱了拱手,“没有咱们万岁爷夺了你慕容家的江山,我还真没福气和您说话儿呢!大内怎么了?在主子们跟前我兢兢业业当差,不办出格的事儿,对着您,开个玩笑也没什么,主子们还能治我的罪?您是哪块牌名上的人物?就是万岁爷他老人家,还和主子娘娘们震卦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就不成?”

  众人原先拉长了耳朵听说书,听到后头杨太监越说越过,连万岁爷都牵扯上了,还毁谤皇帝,什么“震卦”?皇帝的房事是他能说的?庖厨们心头怦怦急跳,下了狠手的翻炒起了灶台上的铁锅,这杨大喇这回是屎克螂上茅房,非得脑袋点了地才知道厉害!

  那边寿膳房掌事周太监急惶惶的赶了过来,等近了锦书的身才低声问,“锦姑娘,万岁爷人呢?”

  锦书平了平心气儿道,“在值房里呢,谙达快过去接驾吧!”

  旁边的杨太监听得心尖儿颤起来,他万没想到皇帝竟然就在值房里,亏得并不在跟前,刚才的话未必能听见。他存着侥幸的下意识回头,却赫然发现皇帝就站在门前,好整以暇的看着他,这下他觉得自己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腿肚子一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三所殿地方并不大,门上到殿堂也就五六丈的距离,这里说话,那里听得清清楚楚。他哀叹着,筛着糠,这回小命是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