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遍?”李南风没听清。

晏驰白她一眼,少不得把话说清楚了:“我说,你有没有跟她们当中谁吵过架?”

挑媳妇儿第一件事,得能做到家宅安宁的。面前这位已经是晏家挑中的世子夫人了,那他的妻子人选就不能是像程淑那种跟她李南风有过过节的了,否则那还能安宁得了?

“没有啊,”李南风吃着蜜饯道,“我跟她们都挺好的。”

“那她们当中,谁性子泼辣?”

“都不泼辣!都很温柔!”

这怎么可能呢?晏驰不信,明明沈侧妃说的是擅理家的,擅理家的能有几个温柔的?

“你再想想!”他道。

李南风道:“真的很温柔,不骗你,尤其是梁家小姐,她性格简直差不多跟我一样!”

晏驰差点一根头栽到地下去了,跟她一样的性子那还叫做“很温柔”?她真的认识这几个字吗?

看来这梁家小姐是跟他没缘份了!

那就在宋家小姐和伍家小姐里斟酌吧。晏驰觉得自己有了主意。

果然重阳节这日,沈侧妃在园子里赏菊的时候,晏驰就把几张帖子都还了给她,道:“伍家小姐看上去比较合适。”

沈侧妃看到他一脸的笃定,觉得稀奇:“你是怎么挑出来的?”

晏驰不解释。

基于他一向是这么个德性,沈侧妃也就没追问。这几位姑娘都是她心仪的,不管他挑谁她都没意见。

晏家这边刚请了媒人,袁邺押解赵柯抵京的消息就传来了!

但他们回京的这一日,却没有袁邺,而只有用囚车押得整整齐齐的前端王府所有余众。

这日朝议直到午前才结束,赵柯一行被关入天牢待审,李南风以为这当中又出了什么大事,但未曾想,李存睿回来时神色却甚为轻松,不光是他,同行到府的一行官员们都如是,甚至书房里讨论的气氛看起来还很热烈!

李南风越看越奇怪,这时候李挚也匆匆来了,一看就是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样子,她便拦住他打听。

李挚道:“承恩侯没回来,是去追寻国丈爷去了!”

“国丈爷?!”

“对啊!”李挚道,“不是你给了线索给太子殿下么?皇上知道相国寺的成悦,亲自微服去寺里找他了。

“从成悦透露出的信息判断那男子是往北边去,皇上就想到了赵旸趁着雨夜行凶之事,然后派人知会了承恩侯。

“承恩侯这一查,竟当真查到了那儿有这么一个人,跟国丈爷特征极像!据赵柯交代,这个人乃是多年前被赵旸掳获送到漠北的,赵旸的确说过他就是灵帝朝钦天监监正袁坤!

“但是自从两年前赵旸最后一次离开漠北时,国丈也失踪了。承恩侯说他能猜到国丈在哪儿,把赵柯押送到城门外后,便去了徽州!”

李南风听得激动极了:“这么说国丈爷在徽州?”

“国丈当时辞官离京,南下时途经徽州,在那里暂住过一段时日,承恩侯说倘若他未回江南,那很可能就在徽州!你这丫头,看来是又立功了。”

不管袁坤在不在徽州,也不管他是否还在人世,若没有李南风从成悦那里得到线索告知宫中,皇帝也不会查到袁坤被赵旸抓去过漠北,从而得知过他后来的生存痕迹,这功劳可不也有她的份?

李南风对立功这种事已经有点麻木,但能够让皇后知道国丈下落,她心里还是很高兴的,皇后太苦了,如今一家团圆,若是国丈也还在好好地在世,那她受的那十八年之苦,也算是可以揭过去了。

第566章 我的愿望

李南风等到傍晚李存睿把来客送走,便去书房求证这个消息,李存睿的回答跟李挚几无二致。

隔日她准备进宫跟皇后道喜,不料皇帝皇后竟先派素馨和太监们到府来了。“皇上和娘娘记得县主的生辰,特地备了生辰礼,命我等前来送给县主。”

素馨边说边让太监把盒子呈上,一共是八个盒子,四个放满了各色妆花缎,剩下四个一个是一双龙凤镯,一个放着一柄玉如意,一个装着一只八宝凤钗,还有一个放着五十只银锭。

这哪里是赐一次的生辰礼?简直就是赐十次都够了!

若放在旁人头上,李南风当然还要谦辞谦辞,但这是帝后赐的,怎么可能推辞?怎么可以推辞!

当日下晌李南风就进宫磕头谢恩去了。

赵柯既然押回来了,便也就到了办正事的时候。

大理寺衙门没费什么功夫就从赵柯嘴里把端王府,乃至是赵旸的事审了个一清二楚。

诚如李存睿及靖王所推测,赵旸从魏王府训出的那支精兵,剩下的几千人果然还在等候赵旸调遣。

赵旸自漠北逃出去之后,那些年苦思杀灵帝复仇夺位之计,却终因力量单薄而未能成事。

后来宁王异军突起,赵旸便等着坐收渔利,到宁王北上打过黄河时,赵旸看到了宁军的威势,这才进入魏王府,假称招兵买马,实则是把早就召集好的一群人公开以魏王府的名义招到了麾下。

宁王打到洛阳城外,赵旸便率兵与靖王——当时的晏家军对上了,此举目的之一,是赵旸想挫宁军锐气,目的之二,是想摸摸宁军的实力。

但出乎他意料,最终晏家军大胜,靖王将魏王赵苍逼死在洛阳城。而赵旸则带着人这批人分散到各个地方隐匿了起来。

但在此次赵旸进京之前,这几千人却收到了号令,正在往指定的地方聚集。

而这个地方究竟在何处,经受着严刑的赵柯也答不上来。

直到作为苦主之一的裴寂前来旁听,才又有了线索……

姜图在出事之前曾经让徐幽余沁打听过朝廷一些政务,而那些情报实际上都是由裴寂主持探听到的。

裴寂将所有给过姜图的文书凭记忆全部重抄了一遍,最后推演发现,那几千人马的目标聚集处,就是春上曾令李存睿脚不沾地伤过脑筋的水患之地!

这一刻裴寂也忽然有些明白赵旸何以坚持来杀他,两人这几年虽然相互防范,但往来之间仍然留下了许多把柄。

所以即便是赵旸没死在那个雨夜,只要他裴寂醒过来,那么对他赵旸来说便仍旧还有威胁!

九月廿三,赵柯进京五日之后,朝廷下旨发兵,由洛阳驻军指挥使率领人马围剿逆匪。酣战一日,以赵旸手下、与姜图并列的三名将领落马两个,余下一个举旗投降。

五千逆匪还剩一半。

朝廷遂又有圣旨下,命靖王提前带着犒赏前往督战,务必将所有“逆匪”清剿干净!

再三日,硝烟散尽,终于天下太平。

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阴谋,困扰了晏衡与李南风两世的敌人,至此终于消灭殆尽。

靖王奉旨出京这几日,李存睿与晏衡领着各自家里的叔公们,与裴寂所率的郑王府所有人,在大理寺开堂,也来了一场特别的公审。

赵柯以端王府后人的身份,将昔年端王如何炮制了那样一场血案,以及后来的一箭双雕的连环计,当着所有人的面交代得清清楚楚。

偌大个公堂坐满了人,除去三家苦主,尚有大理寺,行人司,礼部,宗正院等等必须在场的人,还有李南风和李挚。

这么多的人,没有一个人打断赵柯的陈述,不是不想,这三家之中每一个听到那些过往的时候,都在回忆,在想象,都恨不能将赵柯撕成碎片,再透过他去撕扯早已经化成灰了的端王和赵旸。

但终究真相大白,于每个人来说又是种解脱。

李家的三位老太爷,自幼读圣贤书长大,断不相信自己的父亲会去诬告晏晗。

虽然在郑王府的事上同样也叫做理亏,但终究他们是有因由的,不是他们起心想害郑王府。

但若是他们俩彼此诬告,那就实在没有什么理由站得住脚。

晏家四老太爷晏培明在听完所有来龙去脉之后,利落起身走向裴寂,跟他深施了一个礼:“虽说子不言父过,但错就是错。晏家自当以此为诫,警示子弟后人。公子若有难处,我晏培明也愿倾力相帮。”

李家几位老太爷也走过来说:“此事论起牺牲,当以郑王府为最大。我等亦向公子赔礼。”

裴寂将他们一一扶起,回礼道:“虽说我损失的几乎是我的所有,还因此事之故连累了诸多无辜之人,我作为家父唯一存世的后人,有替他们所有人声讨之责。

“但今日能得到几位老先生的肺腑之言,在下也已心怀甚慰。冤家宜解不宜结,我愿抛下仇怨,也愿李晏两家,能够就此言欢。”

李家几位老太爷互视,而后微笑看向晏家这边。

晏培明已然心怀激动,按捺不住地就跨前一步,握住他们的手:“老弟!”

几个爷爷辈的大老爷们,此时此刻,竟都相互紧攥着手,红了眼眶。

李存睿沉气往裴寂看去,却见裴寂正冲着李南风微笑。

李南风回之以笑容,而后又冲晏衡挤一挤眼,晏衡也笑了,再给了裴寂一个眼神,示意他出门。

深秋的燕京,天空像宝石一样蓝,衙门前高高地耸立着的银杏树,贴像是镶嵌在天空上的金贴片儿。

“还欠你一句多谢,”晏衡侧转身望着裴寂,“若不是你配合,想拿住赵旸并没有这么容易。”

“其实他也没那么厉害。”裴寂道,“论单打独斗可能他强,但你要打赢他也就是时间长短而已。”

“我说的是最终击溃他所有力量。”

裴寂顿了下。“也还是不会。是人就有弱点,赵旸那么贪婪,既然暴露了,击溃他也是迟早的事。这个你比我更懂。”

晏衡扬唇点点头,看着街头,又道:“我已经跟皇上给你请功。皇上答应仍让你继承你父亲的爵位,不过改王为侯,日后降等袭爵,应该不日便会有圣旨下来。以后,你我又要在京师常见面了。”

裴寂略默片刻,却与他道:“还请替我谢过皇上,爵位我就不受了。”

晏衡凝眉:“不受?”

“那不是我的愿望。”裴寂点头,舒气道:“我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宏愿。我并不想当什么状元进士,也不想争什么高官厚禄。我只想舒舒坦坦的过日子,什么也不用操心。

“所以,我已经打算好了,带徐幽他们所有人回泸州,我有积蓄,还有屋宅田产,或许会在那里安居。

“他们竟然也都很向往。”

说完他看过来,负手笑了一笑,明亮眸子里清晰地倒映着天地的颜色。

第567章 恩怨两消

他的决定实出晏衡意外,但他的满足和淡然又让人无法质疑。

片刻后他点点头,也没有再说什么。

李南风曾经跟他说过,李夫人说每个人缺失的东西都不一样,那么追寻的东西也不一样。

他与李南风曾经没能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完满的人生,所以他们为之而努力。

裴寂前十八年是被付诸了任务的十八年,他所求的,便是一段不用再背负任何期望的人生。

他们说话的功夫,公堂里的人已经出来了。

阴谋带来的阴霾彻底散去,充斥耳腔的都是欢声笑语。

十月初一李南风十四岁生日这日,李存睿给她办了个家宴,晏家三兄弟仍旧以李家门生的名义都送了礼物道贺。

十月初五,靖王领军凯旋,朝廷下旨将赵柯在内的所有乱党余孽全数问斩。

李家几位老太爷当年不肯随李存睿搬回京师,是碍着与晏家这笔“仇”,如今仇恨解开,又在在京任官的儿子儿媳们劝说下,便就有了搬回京师长居的想法。

晏家这边,四老太爷还是更喜欢乡下宽敞,仍是打算回乡,但家中正太平,老太太与长媳妇把里里外外打点得井井有条,他便得以在京师多留些时日。

这几日便在找养身中的晏衡讨论武学,对这个晏家年轻一代里优秀的继承人也亲近了许多。

晏衡近来屡见四老太爷寻他聊天,言语里还传授了许多沙场应敌的经验,便有些相信起靖王妃早前所说的是真的,这位老太爷也许并不是那多事之辈。

冬月下旬,晏谌百日宴,晏家四公子正式在人前露面,身后三个牛高马大的哥哥站了一排,外加个千娇百媚的大嫂,阵容很是养眼。

同时秦王府迎亲的队伍也到了京师。

裴寂送明慧上了轿后,便领着徐幽他们准备前往泸州。

郑王府与周室嫡支本已经隔了有好几代,裴寂也不存在另存与朝廷对抗的念头,皇帝便欲遵二王三恪之礼,赦封裴寂为侯,一来是为肯定其功劳,二来也展示展示他的宽仁之心,却因晏衡转交过他亲书的请辞上表,而对其另眼相看起来。

召其进宫当面问过,最后皇帝亦遵了他的意愿,允其归乡安居。另赐良田千亩,再有原先的郑王府旧邸也摘匾去制赐还给他,并允准其替郑王府一干亡人修建坟墓,承继香火。

离京之前因为高贻已经到达京师,便设了席面给他饯行,晏衡作为陪客也在。

明澈原是该随高贻去秦王府的,但走前那天夜里,他却带着包袱,到了裴寂房中。

“慧姐儿终归是要嫁的,我不是,我曾经发过誓跟随公子,那么公子去哪,我也去哪儿。”

裴寂最后,也答应了他。

走的时候李家几位老太爷,以及晏家的四老太爷,并李挚与晏衡都有到城门相送。

送不是为别的,只是几位老太爷在听得皇帝下旨允准裴寂替郑王府修坟,商量过后赶来表示介时修坟之时,也愿出一份心力作出弥补。

过往的仇和恨都不再纠结,活着的人却可以为此给出一个态度。

裴寂没有矫情,拱手应了。

李南风一直没说话,只有在裴寂看过来时冲他笑了笑。

就是笑一笑,而后裴寂就登车启程了——他伤才大好,显然只能乘马车。南边没燕京这么冷,那山清水秀之地,过过鸡犬相闻的乡野生活,想必也很适合养伤。

腊月初,晏驰就正式与伍家小姐议婚了,婚期订在来年五月。

四老太爷年前离乡,靖王与王妃百般挽留,老爷子却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早命人收好了行囊,说好晏驰成亲的时候再回来,并又给晏衡撂话,等他再来的时候,要考考他用兵作战的本事。

晏衡虽然有个很擅打仗的父亲,但前世没得过他真传,这一世倒是父子和睦,但靖王忙于朝事,也没有多少时间来教他,大多时候命他自己琢磨。

这段时间四老太爷跟他聊到哪儿就解说到哪儿,时常让他茅塞顿开,受益匪浅,便对这个老头儿也有了几分喜爱,送行的时候便把他珍藏的两坛好酒放他马车上了。

袁邺接到国丈回京的时候已经是小年了。

皇帝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过问此事,一会儿找靖王让他陪着礼部侍郎带着仪仗去城外十里迎接,一会儿又找到李存睿,商量要整个什么样的仪式。紧张之程度堪比当初的册后大典。

李存睿他们其实没那么急,人都回来了,还能怎么着?说来说去还不就是想放低姿态,在皇后面前争取宽大?

先且听他叨叨了几日,最后看他没什么可说的了,才都应下来,按步就班移交给礼部去办,然后还特地交代李挚拉上袁缜。

袁缜作为宫里与承恩侯府的关系纽带,皇帝在准备这些的时候,当然是希望皇后的,他自己又不好意思,那就让袁缜去说。

果不其然,近来朝官寻皇帝议事,皇帝十次倒有六七次是从坤宁宫过来的。

国丈爷小年到京,皇帝派太子在城门下迎接,朝堂上宣旨封国丈承恩公,自然又是一场热闹盛事。

这一年看起来盛事就挺多。

元宵节晏衡来接李南风去逛灯市。

俩人先是在李家商量好去蹭何瑜给李挚单做的私房菜,在何瑜举勺让李挚尝汤的时候不打招呼地进门坐下来了,饱饱蹭了一顿饭。

然后又偷摸去相国寺探望成悦,结果被成悦当面拍上了房门,差点鼻子都被拍扁!

原来成悦打从皇帝微服私访过一回,惊动了方丈之后,他会看相观星的事儿也暴露了,方丈本来就是个耿直老头,从前有多疼这个小徒弟,知道后就有多生气,据说好像是挨了一顿罚。

但是最后又曝出来说传授他这门手艺的竟然是国丈爷,方丈虽然耿直,但作为国寺的住持,自然只能看在皇帝皇后份上,不再追究。

李南风显然是猜着了这一步,故而这几个月一直没再来过。透过窗户看到成悦愤怒忧怨的后脑勺,她也有点心虚。

最后她还是以可以带他去拜见心心念念想再见一面的国丈爷作为赔礼的条件,成悦才带着白眼把门开了。

第568章 小情人啊

一僧二俗三人,在飘着佛香的的禅院梅林里煮茶,屋里茶香四溢,外面白雪霭霭,是人世间极致美景。

红梅落尽的时候,靖王府便郑重上太师府提亲来了。

靖王和媒人登门这日的往前三天,李存睿的脸就开始往下拉了,愈拉愈长,愈拉愈黑,到了约定的这日,他更是唉声叹气起来。

李夫人催他梳洗,他也不动,一直到顾榷拿着文书来给他,他才不情不愿地下了地。

虽然不情不愿,但排场还是不许有丝毫疏忽的。毕竟他难受,他舍不得,这是他的事,旁人要是不上心,那就是对他的宝贝女儿不上心了。

李挚也早早从衙门里赶了回来,一家人除了李南风之外全在正厅里了。

李南风也不是完全不在,她藏在窗户底下,偷偷见证着自己被签下卖,啊不,交换庚帖,立下缔结两姓之好的约定。

李南风好几十岁的灵魂,自从天下大定,如今是越活越回去了,俨然还是个没尝过世事艰辛,仍在父母兄长跟前撒娇的小姑娘。

看着父母双亲还有兄嫂齐齐全全的在男方面前,如此郑重其事地对待她的婚事,她的终生,她的心口被暖意塞得满满当当地,像是要溢出来。

有了正式婚约的俩人,简直是肆意地把心里的欢喜表露在了脸上。

夜里晏衡又在角门外等她,她偷偷溜出来,她的小情人正推开车门,含情脉脉在车里张臂等着她。

她轻快地爬上去,像只蝴蝶一样地落入他的怀抱里。仲春的夜里有些清凉,她穿着春衫,但加上怀抱的温度却刚刚好,多一分嫌热,少一分又嫌凉。

“长高了呢。”

晏衡抱着她,嗅着她颈窝处的清香,用双臂估量着她的身量。他这几个月还在养伤,鲜少出门,而李夫人因为两家婚事敲定了,便也不许李南风见天儿地往靖王府跑,要她拿出些待嫁少女的衿持,她少不得也收敛些。

而李南风就在这当口悄悄地长高了,虽然晏衡持续在增高,但她头顶已及他下颌,踮起脚可以亲到他的下巴。

眉眼也比从前长开了,更加有了明艳妩媚的姿容。这还是没有上妆的她,要是及了笄,开始往脸上涂抹了,还不知会是怎样的勾人。

好在晏衡对她的美是早有准备的,他只要等着她慢慢长成他记忆里的样子就好。

他从身后拿出一只檀木匣子,里面装着金银珠玉还有些银票。

“都是我前番立功挣下的,我娘扣走了一部分,剩下的都在这儿。”

“又给我?”李南风扒拉着匣子里的珍珠。

“当然给你。等成了亲,我娘就会把扣住我的那部分还给我,到时候咱们俩就很有钱了!”

“那是!”

李南风把匣子盖上,放到一边,“我思来想去,还是咱们自己发家致富赚的钱用着快活。我也存了不少了,到时候成了亲,咱们就再去开个铺子!”

晏衡道:“听你的。”

马车里俩人窃窃私语,凑头盘算着婚后小日子的时候,角门内的李存睿已经好几次忍不住要冲出去了,全靠李夫人眼神制止了他——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呢?先前李南风一出院子,李存睿就发现了,紧接着他就把李夫人一道唤上跟了过来。

本以为也就站着说个话而已,没想到竟把李南风如何出门,如何上车,如何轻车熟路地往臭小子怀里扑的一幕看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李夫人当然也看了个明白真切,虽然是角门外,到底墙内也是看家护卫在的,大半夜的跑出来私会当然是不好,可这么白眉赤眼地冲出去,让人听见了,显然就更不好了。

要论她从前,自然是立马得另想个法子把李南风叫回去,然后狠训一顿,再把她关起来。

但如今想想,便是这么做了又能如何呢?她拦不住她奔向心上人的脚步,更何况从今往后他们也算是名正言顺要在一起牵扯一辈子的。

李夫人在自己的教条和调整之后的为母的心态里挣扎了两轮,就下意识制止住了李存睿。

她想,到底还是女儿的快乐更重要吧。只要她不做出比这更出格的事情来就好。

她侧首看着夜光里的李存睿,扬唇挽住他的胳膊,说道:“他们有他们的活法,我们有我们的活法,回房吧。”

李存睿先是还不肯走,再一看挽在自己胳膊上的这双手,愣了下,然后眼神就软了。

李太师与夫人成亲近二十载,鲜少得夫人情意流露,像这般大胆——不,像这般温柔的亲近更是前所未有。他忍不住将手掌覆上夫人手背,说道:“你说的对……”

梅花落尽,杏花就紧接着开了。

宫里太子大婚,迎娶杜家小姐为太子妃。成亲当夜,东宫静悄悄地,翌日王信给皇后的回话,说是太子跟太子妃衣衫齐整地下了大半宿的棋……

李南风的前一世,太子妃并不是杜家小姐,那位太子妃入宫两年就薨了,后来陪在他身边的都是妃嫔。

这位太子妃她不知性情如何,但是一看她在太子面前一面泰山崩于前而不变于色的势态,李南风就莫名觉得她这个曾经变着法儿欺负她的表哥往后的日子,应该也会挺有意思的。

杏花开过后,桃花李花也开了,到满城飘起了粽子香的时候,晏驰也成亲了。

李家跟杜家有应酬往来,李南风随李夫人提前到杜家添妆,杜芸音担忧地向这位未来的弟媳妇吐露心情:“听说二爷不苟言笑,我却是很喜欢笑的,也不知道过门后要不要迁就他点儿?”

李南风听完愣了,一颗葵花子磕了一半停下来:“晏驰不苟言笑?这谁造的谣?”

不苟笑是真的,不苟言,简直是无稽之谈,要不赶明儿让说这话的人见识见识晏二爷说话的样子?

杜芸音听完不知说什么好了,便在满腔不确定中出了阁。

李南风闲得慌,隔日寻晏衡出来吃饭看戏,顺便打听他二哥二嫂新婚状况。

晏衡有些困惑:“不知怎么地,我这几日在府里,见到他们走倒是走在一块儿,相互之间却是半个字儿都没吭,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第569章 新郎倌儿

李南风愣住。

她哪能知道怎么回事?难道入个洞房,二奶奶还能把二爷给得罪了?但他也能隐约猜到,这俩人不说话,十有八九是跟伍芸音早前听到的谣言有关。

她说道:“多处处就好了。”

除此之外,她还能有什么办法?

夏天荷花开,荷花香气铺满了整座别邺,靖王妃兴致来了,这办了个赏花宴,邀请李家府上的女眷前往别邺赏花,顺便商议婚期。

李南风跟何瑜徐宁在戏园子里戏看的正好,晏衡驾着他的枣红大马跑过来了,还带来了皇后有喜了的大好消息。

进坤宁宫贺喜的时候李南风见到了快活得宛如少年郎一般的她的皇舅,还有最近又瘦下来了的袁缜,问他:“最近衙门里很忙?”

袁缜答:“不忙。”

“那是皇上又给了你别的差使?”

“也没有。”

“那你怎么又瘦回来了?”

袁缜侧首想了下,没有说话,但是脸有点红。

李南风与晏衡的婚期在七巧节定了下来,商定在来年四月,一个百花盛开,不冷不热的季节。

是年十月,李家给李南风举行了盛大的及笄礼。宫里有赏赐,城中许多贵眷也来了,嘉宁县主终于摆脱了小姑娘的装束,梳上了大姑娘的发髻,钗环头面,妆点得娇美如花。

从此她人前是明艳知礼的李家大小姐,靖王府的准世子妃,人后还是被自己哥哥嫌弃得不得了的那个惫懒丫头。

这一及笄,李家就开始准备嫁妆了。晏家也开始筹备婚礼了。

靖王妃拜托了将作监给世子妃打造见面礼要用的头面首饰,靖王则拜托了工部打造花轿。

巧的是近期朝中没有什么大典,将作监刚好腾得出手为这场婚事效劳,所以除了这边,便连李南风出阁的头面首饰也都揽了下来,用他们精湛的工艺来为这场婚事添彩。

晏衡搬出澹明堂,开始门窗刷漆,调整内外院进出路径,附带的小花园也照李南风的喜好拾掇起来。

所有人在为他们婚事操心,但他们俩见面的次数反倒少起来,一是要成亲了,两边长辈要遵古礼,叮嘱少见面。

二来他已经开始上神机营当差,李南风也要忙着绣喜服,俩人偶尔能出来约着吃个肉串儿,或者跑相国寺寻成悦喝杯茶,已经很了不起。

高贻卸下世子爵位回到秦王府,原以为会遭受秦王好一顿斥骂,还有秦王妃的哭诉,没想到到家之后秦王夫妇只看过圣旨后就打发他回了房,啥也没说,啥也没问,只是等他和明慧成亲之后就把他踢去手下屯营里当了个统领,半个月才许回王府一次,明慧自然就独守在王府。

前几个月自然是煎熬的,但明慧却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不但把份内事做好了,还开始往长远筹谋起两口子的日子——

在王府的舒坦日子只是暂时的,皇帝卸去高贻爵位之后,至今连个应有的郡王之位都没赐下来,照这个样子下去,将来秦王百年归天,他们就得搬出王府自谋生计,又怎么能不未雨绸缪呢?

两口子如今住在王府,嚼用都是公中的,已经省了一大笔钱,不过是晨昏定省侍候公婆而已,这有什么好说的?

明慧就着手头的进账悉心打算,高贻也力求在营里能谋个前程出来。三月间倒是有了成果,高贻被提了副指挥使,而明慧也把成亲时得到的钱财,与积攒下的钱。

托人置了个小庄子,如此便是搬出王府,度日也是没有问题了。

提为副指挥使的这一日,高贻刚好从太子的来信中得知了李南风的婚期,且太子还在信中问他要不要进京观礼?

高贻就想起有一次在李家后园子里钓鱼,几个人说起晏衡这小子运气好的时候磨得牙痒痒的事情来,不由会心一笑。

明慧问他笑什么,他说道:“咱俩能成亲,蓝姐儿帮了大忙,我还欠她个大人情,这个热闹咱们得去凑凑。”

明慧也想到了李南风当日对她的诚恳,点头道:“是该去。只是,咱们无诏不得进京,能成行吗?”

“这个你放心,殿下既然来信问我,自然他会打点好的。”

说罢他便提笔写起回信来。

信到了太子手上,他看完,也扬唇笑起来,起身去了御花园。

皇帝陪皇后在逛花园,三个人在亭子里落座,太子便提到高贻想回来参加李南风婚礼的事。

皇帝算了下日子,也快了。但他对高贻的气还没消,不准。

太子探头一看皇后与太子妃赏花去了,便压声道:“阿檀悄没声地就把蓝姐儿给拱跑了,父皇不想让阿檀着着急吗?”

皇帝看向他。

太子笑得意味深长:“太师和仲文有多疼蓝姐儿,父皇是知道的,儿臣最近便听说仲文在苦思妙计,看大婚之日要如何使阿檀过三关斩五将才能娶到蓝姐儿。”

“哦?”皇帝这才有了点兴趣。

刁难新郎倌,这是好事啊!

当初他想把蓝姐儿招进宫当儿媳妇来着,太师不答应,他那妹子也不答应,不答应就算了,居然还白白便宜了晏家。

晏崇瑛那家伙当初可是在接皇后回宫这件事上,频频看过他笑话的,怎么能让他那么顺当就把儿媳妇就抬回去呢?

那也太难让他这个当皇帝的心服了。

“你们打算怎么着?”他问道。

太子笑道:“这事儿儿臣得听仲文的,毕竟他才是正儿八经的大舅哥。”

皇帝摇了两下扇子,就点头了:“准了。”

前往秦王府送信的人前脚出了城门,后脚太子就着人告诉李挚了。

何瑜下晌才帮着李夫人把喜帖拟好,回房就见着这阵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李挚神清气爽地回来了。

“什么事这么高兴?”她问道。

“妹子要出嫁了,当哥的心里高兴呗。”李挚躺到躺椅里,两手枕在脑后,果然很惬意的样子。

“高兴?”何瑜狐疑地望着他,“你前阵子那个样子,可不像是很高兴。”

李挚看了眼她,翻身别过脸去了。

这事儿可不能跟她解释。他这媳妇儿跟蓝姐儿私下里好得很,他不能把真话告诉她,不然蓝姐儿回头一准知道了。蓝姐儿要是知道了,阿檀不等于也知道了?

想当他们李家的姑爷,没有那么轻松的。

何瑜看了会儿他,走了。

“你说他有秘密?”

李南风听完何瑜对李挚所言所行的描述,手里的针线停了下来,“莫不是他在外有什么情况?”

“那倒不至于。”何瑜咳嗽着。

“那他高兴个啥?亲妹子要出嫁了,他不是应该难过得肝肠寸断才是吗?”

“可能还没到肝肠寸断的时候吧,”何瑜托腮,“还有半个月呢,要不你容他酝酿酝酿?”

李南风点头,恩准了。

沉浸在即将成亲的喜悦里的晏衡,每日除了当差便是视察新房进度,并没有想到防范新婚结亲还潜伏着“危机”。

眼看日子一天天临近,王府一切准备就绪,他也跟兵部告了假,准备安心安意当他的新郎倌。

这日却接到消息,说是高将军也进京来了。

晏衡想了半天才意识到“高将军”是高贻。可按说高贻被削了世子位就该好好在咸宁在呆着,怎么忽然上京来了?

“据说正是来赴世子和世子妃的喜宴的。高将军是世子妃的表兄,而且早前世子妃还帮过高将军的大忙,于情于理他该当前来。”

阿蛮说的这些晏衡都知道,他只是奇怪,高贻是怎么说服皇上下旨允他进京的?

晏衡隐隐嗅到了一点不寻常的气息,不过婚礼在即,天大的事也得等他成了亲再说。

婚期是四月初八,初七这日便开始上太师府来催妆。高贻和袁缜果然都在。

晏衡原本想邀请袁缜帮他催妆来着,但袁缜说他曾经在李家寄居过,而且他姑姑又是李南风的舅母,所以他只能算是李南风的娘家人,不能站在男方来催妆。

晏衡觉得他说的竟有点道理……

这一日大家客客气气,嫁妆顺利地抬走了,女方这边还纷纷道了几声恭喜,李挚和霭地跟晏衡唠了几句家常,俨然一个沉稳大气的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