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自然要除弊换新。”顾轻衍温和地道,“当今还没到让人迫不得已的时候,所以,为大楚百姓,也不该轻易生乱。”

“什么时候是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

顾轻衍看向窗外,“对天下百姓来说,怨声载道,四处揭竿而起。”

“那对小姑父你来说呢?”

顾轻衍沉默片刻,轻轻地笑了笑,“对我来说啊,不过是你小姑姑一句话的事儿。”

安易宁一愣。

顾轻衍不想教给孩子他天性的凉薄,也不想教给孩子他其实没有那么看重良善仁慈和天下大义,他也不想教给孩子那些他冷情冷性的阴暗面。

良善、仁慈、天下大义、为守护大楚千万百姓而立下的志向,不言反的人,不是他,而是安华锦。

不过,他愿意为了安华锦的志向,而良善仁慈有天下大义。

他转回头,对上安易宁似懂非懂的小眼神,温和地笑,“你还小,急着长大做什么?你才八岁而已,在我身边,最起码你要长到十三岁,才去思愁这些。还有五年呢,你慢慢长,夜深了,明日准时早起练武,去睡吧。”

安易宁点点头,乖巧地去睡了。

屋中安静下来,顾轻衍负手而立站在窗前,想着,这天怕是早晚都要变,只不过,怎么个变法,谁也说不准。

过了片刻,青墨悄悄走进屋,立在顾轻衍背后,小声说,“公子,王六公子派人传信,玉春楼见。您可见他?”

“见!”顾轻衍转过身,吩咐,“我这就去见他,你带着人亲自守好院子,宁儿的消息瞒得住别人,瞒不住他,别让他趁机对宁儿动手。”

青墨应是。

顾轻衍转身走出房门。

青墨立即拿过披风,递给顾轻衍,“公子,夜晚寒凉,您披上披风。”

顾轻衍颔首,接过披风,披在身上,顶着夜色,出了顾家,去了玉春楼。

顾轻衍到时,王岸知已经在了,他歪歪斜斜地倚靠着靠枕半躺在软榻上,见顾轻衍来到,他扬眉,晃着手里的酒盏,笑的好不风流,“七表弟在南阳待的很是乐不思蜀吧?”

顾轻衍立在门口,看了他一眼,伸手解了披风,搁在衣架上,随手关上了房门,淡淡道,“不及六表兄在京城风生水起。”

王岸知嗤笑一声,“别告诉我你在南阳安华锦的温柔乡里待着,还觉得冷冷寂寂的顾家好。”

顾轻衍面无表情地看着他,“顾家再如何冷冷寂寂,也是顾家。”

王岸知哈哈大笑,“是啊,就跟王家一样,我离开京城四年,还不是回来了?”

顾轻衍坐下身,看着他,“六表兄离京四年,南齐、南梁遍地你的足迹。两国虽好,到底不是家里,自然该回来还是要回来的。不是吗?”

王岸知眯起眼睛,“原来七表弟知道我这些年的足迹。”

“自然知道。”顾轻衍淡淡道,“只是我没想到,六表兄回京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杀我的安小郡主。”

“您的安小郡主?”王岸知轻嗤了一声,“七表弟,你未免太理所当然了吧?如今你们可是已经取消了婚约了。”

“陛下取消的婚约,我没承认。”

“那也是取消了。”

“那又如何?”顾轻衍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王岸知与顾轻衍目光对上,顾轻衍眼底是清清冽冽的冷,他看了片刻,勾唇邪肆地笑了,“也是,不如何,陛下虽然是陛下,但到底是奈何不了你。”

顾轻衍不置可否。

王岸知对他举了举杯,示意,“去南阳一趟,可喝过南阳的烈酒热打滚?别喝的多了,这京城绵柔口感的春风醉喝不惯了吧?”

顾轻衍坐着不动,挑眉看着他,“六表兄还以为,我还是能与你坐着太平喝酒的表兄弟?”

王岸知手一顿,反挑眉,“怎么?这表兄弟,还能不是就不是的?我倒也不想是,可是,你我不就是表兄弟?生而注定,要不,你回娘胎里回回炉?”

“我看回炉的该是你才对。”顾轻衍反唇相讥,将酒壶酒盏往一旁推开,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盏茶,淡而凉地说,“宫宴之日的那笔账,不止小郡主给你记着了,我也给你记着呢。”

王岸知哈哈大笑,“记着好,那你们准备怎么算账?要杀我,怕是难。”

“小郡主杀不杀你,我不管,但我这里,总有机会让你笑不出来。”顾轻衍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对他冷声道,“你离京四年,在外如何,回京后又想做什么,我本不会拦着,但你不该做的太过,拿小郡主作伐,想拿南阳军开刀。安家数代忠魂埋骨,守护大楚百姓,岂能因你一人,而背负不臣之乱?”

王岸知放下茶盏,似笑非笑,“怎么?七表弟这是想教训我?祖父在时,曾说你秉性凉薄,祖父没了这才区区四年,你何时转了性子热血大义起来了?因安华锦?一个女人竟能改变你至此?”

顾轻衍语气漫不经心,“有何不好?”

王岸知沉下脸,眼底露出阴沉,“这就是我要杀了安华锦的原因。”

顾轻衍也沉下脸,“可惜,你杀不了。”

王岸知冷笑,“在宫宴那日,若不是看她听话,我可不就将她杀了?如今想想,当时就不该为了把她送到楚砚床上而放过她。”

顾轻衍也冷笑,“杀安家忠骨之后,你心何安?哪怕有一日你……”

“你住口!”王岸知忽然打断他。

顾轻衍看着王岸知,慢慢地住了口,放下茶盏,站起身,冷冽地说,“六堂兄少时的志向,可不是残害老弱妇孺,否则王家子孙无数,哪怕你聪明,外祖父也不可能独独选了你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我若非仍记着你少时志向,也不会任由你在京城作乱,如今你既然官居高位,得了陛下信任,以后就好自为之吧!否则,你将王家拖入泥潭万劫不复,我倒想看看,你将来有何面目到九泉之下见外祖父?”

第二十章 合作(二更)

走出了玉春楼,顾轻衍听到身后传来杯盏碎裂的声音,他脸色黯了黯。

哪怕少年时再惊才艳艳,王家六郎的才名与他一起同样动京城,但离京四年,消失的无影无踪,音讯全无,也会被四年里的一千多天的时间给渐渐埋没,若是他不回京,天下所有人几乎都忘了他的名字。

尤其是陛下。

所以,他回京后,利用杀安华锦,利用陛下对安华锦想掌控的心思,洞彻人心,准确地抓住陛下的心思,以谋自己快速地进入陛下视线,被陛下拉到信臣阵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朝局,融入朝局,成为陛下器重的朝中新贵,再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重臣。

从回京到官拜兵部尚书,他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而已。

这就是王岸知。

他将洞彻人心以谋制谋运用的炉火纯青。

而这两三个月的时间,也有顾轻衍的相助,宫宴之日后,他没对王岸知出手,陪着安华锦回了南阳,离京一走七十日,撂下了吏部的官职和一堆事情,也让王岸知彻底地在朝中站稳了朝局。

七十日后,王岸知已经是兵部尚书。

顾轻衍出了玉春楼后,冷风一吹,他才想起,出来的急,将披风忘了,他也懒得回去取,便直接走了。

玉春楼内,王岸知摔了酒盏后,脸色十分难看,负手立在窗前,窗子开着,他正好能看到顾轻衍离去的身影。

他的七表弟似乎还如少年时一般,没怎么变化,背影在夜色下,清清冷冷的。但他知道,他因为安华锦,已改变了太多。

最起码,心性变了,少年时的志向,也变了。

他今日约他出来,本想趁机试探他从南阳带回来的那个孩子,却不想被他先发制人,惹他生了怒,喝止了他,倒是问不下去了。

也罢,一个孩子而已。

王岸知恹恹地伸手关上了窗子,对外喊,“凤冥。”

“公子。”凤冥悄悄出现在门口。

王岸知吩咐,“给四堂妹传信,告诉她,她让我打探的消息确实了,七表弟回京了。另外,再给她传句话,我是她堂兄,不是她亲哥哥,一而再再而三,她想从我这里得到帮助,助她得到七表弟,也得拿什么有用的东西来换。这一回就罢了,若是再有,让她备好等价的礼。”

“是。”凤冥转身去了。

王岸知揉揉眉心,又喊人,“来人,将这里清扫了,再上一壶上好的春风醉来。”

“是。”有人连忙进来,快速地打扫干净,又给他上了一壶春风醉。

顾轻衍回到顾家,夜色已深,他迈进门槛向里屋走去时,隔壁房间悄悄打开一道门缝,探出安易宁的小脑袋,“小姑父,你大半夜的跑出去了?”

顾轻衍脚步顿住,面色和缓,“怎么还没睡?”

安易宁打开门,来到顾轻衍面前,围着他转了一圈,小鼻子嗅了嗅,才直起腰板,机灵地说,“你可是我小姑父,你大半夜的跑出去,谁知道你干什么去了?我不得替我小姑姑看着你别做坏事儿吗?”

顾轻衍:“……”

这人小鬼大,随了谁?

他气笑,“我能做什么坏事儿?”

“对不起我小姑姑的坏事儿啊,比如,你身上是不是有女人的脂粉香,就是坏事儿。”安易宁一本正经地说。

顾轻衍:“……”

他伸手用力地弹了安易宁一个脑蹦,“臭小孩,你这是不信任我了?你围着我闻了半天,可闻到我是否做了坏事儿?”

安易宁“咝”地一声,小手捂住脑门,用力地揉了揉,嘎着嘴说,“没有闻到。”顿了顿,他解释,“本来你说你去哪里我去哪里,可是大半夜的,你跑出去却没带我,我能放心吗?”

顾轻衍:“……”

他被逗笑,“合着还是我食言而肥了?”

安易宁点点头。

顾轻衍气笑,伸手给他揉了揉脑门,笑着道,“行了,快回去睡吧,我不会做什么坏事情,在我眼里,天下只你小姑姑这么一个能让我入眼上心的人,我哪里还看得上别的女人?我就是出去见我六表兄而已,只坐了一盏茶。”

安易宁睁大眼睛,“王家六郎?那个要杀小姑姑害小姑姑的坏蛋?”

“嗯,就是他。”顾轻衍笑着点头,“我去收拾他了。”

安易宁眨着大眼睛,“那你揍他了没有?”

“把他快气炸了肺,比揍他一顿还解气。”

安易宁高兴了,也不追问了,“小姑父你也早些睡,我去睡了哦。”说完,转身跑回了屋。

顾轻衍哑然失笑,到底是小孩子,他也转身回了屋。

沐浴后躺在床上,顾轻衍全无睡意,想着现在已经夜深了,不知安华锦是否已经入睡了,还是依旧待在书房没回房间。

想着想着,他的思绪便渐渐飘远,在南阳那些日子,可以说真是他长这么大最安静舒心的日子,回了京城,诸事纷杂,幸好有个安易宁在身边,才让他不至于不管不顾再折返回南阳恨不得整日与她待在一起。

在距离京城七八千里外的南阳王府,已经深夜,安华锦依旧待在书房里,本来每日的这个时辰,她已回房了,顾轻衍离开南阳后,她又恢复了以前在南阳时生活的习惯,每日若没有别的事情拖累住,她都会按时睡觉早早起床。

本来以为在京城短短时候给荒废了,如今看来,从小养到大的习惯,是没那么容易被荒废的。

这一日,情况特殊,所以,不止她没离开书房,崔灼、安平也同样没离开书房。

自从老南阳王离开南阳入京,顾轻衍、安易宁都跟着离开后,沈远之也不三不五时总是回府了,每日里住在南阳军营内,教导携带顾轻期等人,同时坐镇军营中,没什么特殊事情的话,半个月回南阳王府一次。

崔灼、安平成了安华锦的左膀右臂,协助她全面接手南阳王府诸事。

有崔灼和安平在,安华锦自然比三年前接手南阳王府时轻松许多,老南阳入京这一个多月里,她一时不太适应顾轻衍离开身边,毕竟,从宫宴之日后,顾轻衍每日待在她身边,晚上睡觉前,缠着她,早上睁开眼睛,便能瞧见他,习惯是个好东西,她适应了好些日子,才适应了冷冷清清的屋子和床。

这一日傍晚,她因为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这才与崔灼、安平坐在书房商议。

这封信自然不是顾轻衍的来信,顾轻衍每日都要来一封信,已是寻常平常,这一封信,是来自南齐,来自张宰辅的嫡孙张承泽。

张承泽的信,是由一个孩童送到了南阳王府门口,被看守的门童呈递到了安华锦面前。

安华锦看到信后,命人将那孩童找到,带到了面前,七八岁的一个小孩子,很是机灵,问什么说什么,了解之下,得知,是一个小乞丐给了他一两银子,让他跑个腿,送这一趟信的。

安华锦问完,命人送小孩子回去,吩咐人去找那个小乞丐,那个小乞丐自然没找到。也许,根本就不是乞丐。

南阳城内有敌国的暗桩,这是肯定的,但安华锦没想到她有朝一日会收到张承泽的来信。

张承泽的这一封信,是寻求合作的信,信中言,他十分有诚意与安小郡主谈一桩买卖。

他可以告诉她一桩她不知道的王岸知的秘密,可以助她杀了王岸知,若是这个她不动心的话,他还可以告诉她一桩关于三年前大皇子私造兵器案背后的秘密,若是她还不动心的话,他还可以再告诉她一桩关于她的未婚夫顾七公子这个人最隐秘的一桩秘密,若是她还不动心,他还有,关于八年前玉雪岭之战,他父兄三人到底是怎么死的秘密?武器落后,的确导致安家那一仗打的惨烈,但父子兄弟三人战死,这背后,安小郡主难道就不曾探究过吗?是兵器陈旧,还是人为?安小郡主难道就不想知道吗?

若是安小郡主觉得可以一谈,那么,十日后,风骨坡乾坤亭,他等着安小郡主大驾。

这一封信,内容实在是不得不让安华锦动容。

若说王岸知,若说大皇子,若说顾轻衍,她都不想知道,谁没有秘密?但是事关她父兄八年前玉雪岭之战之死,她就不能不当回事儿等闲视之了。

第二十一章 细查(一更)

安华锦捏着信纸,反复地看了又看,她虽然不识得张承泽的笔迹,但这一封信八九不离十是他本人所书。

张承泽是张宰辅嫡孙,得张宰辅器重培养,若说他对八年前玉雪岭一战知之甚详,倒也合情合理,毕竟张宰辅这颗两国埋在大楚京城官居高位的暗钉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怎么覆灭南阳军怎么让大楚灭亡。

“风骨坡的乾坤亭是两国边境的天险之地,他选这个位置,不是个能埋伏兵马的位置,倒是诚意十足。”崔灼看着安华锦,“那一日我陪你去吧。”

他知道,涉及八年前玉雪岭一战他父兄三人埋骨沙场的内情,她是一定要去的。让她自己一个人去他自然不放心。

安平也立即说,“我也陪着小郡主一起。”

安华锦琢磨了半响,做了决定,摇头,“你们谁都不必跟着我去,你们要留在城中,看好南阳城,张承泽一定与张宰辅一样,狡诈多端,诡计多谋,我怕他除了约我洽谈外,还另有目的对付南阳城,你们在城中,我去见他也安心。我也想看看,他的口中能说出什么。”

崔灼叹气,知道安华锦一旦下了决定,便劝不通,南阳城在她心理也的确重若万钧,他点头,“好吧,那你多带些人,最好提前让人去风骨坡打探一番,别让张承泽在风骨坡做什么暗中布置。”

“有十日的时间,不止可以派人去风骨坡查探,也足够清洗彻查一番南阳城的暗桩奸细了。”安华锦见天色已晚,站起身,“给沈远之传个信,让他明日回府一趟,从城内到军中,再好好地清查一遍。”

崔灼和安平齐齐点头,“好。”

出了书房,安华锦与崔灼顺路,二人一同顶着夜色走在路上。

崔灼嗓音温和,“别多想了,玉雪岭一战已过去八年了,事实早已如此,张承泽的目的怕不是为了救出京城刑部大牢里的张宰辅,就是想劝说你谋反,与他里应外合,覆灭大楚江山。”

安华锦点头,“如今没见着张承泽,多想无用,一切都等见了他再说不迟。”

崔灼见安华锦心地通透,心下微松,“京中传回消息,安爷爷已到了京城,住进了七皇子府,没想到安爷爷在路上走了这么久。”

安华锦笑,“爷爷这一辈子,一直待在南阳,一生入京几次,也是来去匆匆,这一次有怀安跟着,与他说让他好好看看安家守护了多年的大楚百姓,日子过的可好,爷爷这才动了心,放慢了行程。”

“原来如此。”崔灼也笑了,须臾,收了笑,叹气,“安爷爷一定很伤心,大楚的百姓们并没有因为安家而过的更好,多数人还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安华叹气,“那又有什么办法?先皇时期还好,当今陛下一言难尽。”

崔灼沉默片刻,“只盼新旧更替,能让大楚改天换地。”

这话本不该说,大逆不道,但这里是南阳王府,远离京城,说说也无妨。

安华锦肯定地说,“若是七表兄,一定能让大楚改天换地,他才学能力品行操守都是一等一。”

“听闻七殿下是个为民做实事的皇子,能得你如此夸赞,若是有朝一日登上大位,自然不负所期。”崔灼在岔路口停住脚步,温声道,“前面路黑,安妹妹慢些走,早些休息。”

“我晓得的,崔世兄也早些休息。”安华锦摆手,与崔灼告别,向自己住的院子走去。

崔灼目送安华锦背影走远,她清瘦的肩膀,肩上担着的何止是南阳王府与南阳军?还是这南阳城背后的千万百姓安平,他静站了片刻,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深夜里,整个南阳王府十分安静,安华锦的脚步踩在地面的青石砖上,只自己一个人,脚步听起来都清清寂寂的。

她想着顾轻衍这个时辰,大约早睡了吧?爷爷应该也更早睡了,自从他半退下来将事务都交给她后,他就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

回到房间,躺在床上,安华锦很久才睡着。

沈远之昨夜得了传话,第二日清早,早早地便回到了南阳王府。

安华锦虽然睡的晚,但准时起来,去了练武场练剑。

沈远之来到后,先撸胳膊挽袖子拿出自己腰间的佩剑与她打了一场,大汗淋漓后,才收了剑,瞪着安华锦,“你什么时候比以前更厉害了?这奇诡的招式,我好几招都接不住。”

安华锦一身清爽,收剑入鞘,“跟怀安学的。”

沈远之:“……”

自从有了顾轻衍,什么什么什么都是怀安怀安怀安,欺负他没媳妇儿吗?人都走了一个多月回京了,还这么心心念念地想着。真是受不了。

他翻了个白眼,对她问,“喊我回来做什么?发生了什么大事儿了?”

他知道有崔灼、安平在,若不是发生什么大事儿,安华锦不会轻易将他从军中喊回来。

“去书房说。”安华锦转身走去书房。

沈远之立即跟上。

二人来到书房后,安华锦将张承泽那封信递给沈远之,“你自己看。”

沈远之身后接过,一目十行看完,睁大眼睛,又重新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后,脸色难看地皱眉,“这个张承泽,是那个张宰辅的嫡孙?”

“就是他。”

沈远之还是十分了解安华锦的,“所以,你是打算去赴约?”

“嗯。”

沈远之点头,问,“谁陪你去?”

“我自己。”安华锦对他说已做的决定和安排,“你镇守军中,崔世兄和安平镇守南阳王府,我一个人去,他本来约的就是我。”

“能耐了你。”沈远之将信纸扔在桌子上,“所以,你叫我回来,不是商量的,是已经有了安排?”

“嗯,让你彻查安阳军,再大清查一次,这十日里,我会安排让人彻查南阳城,深挖埋在城中的暗桩。”安华锦道,“一个小乞丐便能利用小孩子将信送到南阳王府,可见南齐和南梁的暗桩在南阳城埋的很深。”

“一年里大清查多少次,这暗桩探子查也查不清。”沈远之快咬牙切齿了,“这一回,再查出来的人,都五马分尸后挂到城墙上晒狗肉。让所有人都瞧瞧,还有谁敢再来做暗桩。”

安华锦气笑,“行了吧你,别吓坏了百姓和小孩子。这回换个法子查。”

“怎么换法子?”沈远之挑眉。

“安家暗桩埋在京城多少年,都被王岸知给深挖了出来,他用的是什么法子,咱们就用什么法子。”安华锦眯了眯眼睛,“无非是祖宗八代的户籍归档卷宗,被他调了出来,从中找出蛛丝马迹。”

沈远之眨眨眼睛,“这可就细了,是个功夫活,那王岸知怕是盯了咱们南阳王府不是一日两日了吧?否则不可能短短几日,就能摸清我们南阳王府埋在京城的暗桩。”

“我们也不怕细,仔细地查,不管用多少时日,总之,都要拔除干净,让整个南阳城,整个南阳军,再无一个暗桩。”安华锦道,“你将小九提上来帮你,其余的京城各大世家参加武试会新来的人,暂且不提,也把他们都仔细地查一遍,才能放心地用。”

“行,听你的,从今天开始,我就着手查,反正近来除了练兵,也没别的事儿。”沈远之点头,问他最关心的人,“宁儿去了京城后,可还适应?顾轻衍来信与你说了吧?”

“他上一封信前日到的,那时还没入京,下一封信这两日也该到了,应该入京了。”安华锦道,“宁儿那孩子适应能力强,跟着怀安,怀安本就是个精致讲究毛病多的性子,他跟着他,就算随他入了顾家,也是住在他的院子里,不会委屈不适的。”

沈远之点头,“哎,京城距离南阳还是太远了,七八千里地,一封信最快送来,也要七八日。有宁儿写的信来,你拿给我收着。”话落,补充,“顾轻衍的信我不要。”

安华锦瞪了他一眼,“你想要呢,怀安的信当我会给你?”

沈远之一噎:“若是宁儿没信,顾轻衍再来信,你与他提提,让宁儿给我写信。”

安华锦摆手,“行了,我知道了,你滚吧。”

沈远之:“……”

他只会走,不会滚,臭丫头!

第二十二章 大位(二更)

老南阳王住进七皇子府的当夜,睡了个踏实的好觉。

七皇子府很安静,下人们十分有规矩有体统,听不见大声喧哗,也瞧不见三五一群三两一伙地聚在一起闲闲散散唠嗑,均默默地做着事情。

老南阳王早上破天荒地起晚了,睁开眼睛,见太阳已洒进了屋子,他看了一眼更漏,坐起身。

有伺候的人在外间听到动静,小声问,“老王爷,您醒了吗?”

“嗯。”老南阳王应了一声。

立即有伺候的人推开门走进来,伺候老南阳王梳洗换衣。

老南阳王摆手,“我用不着伺候,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不用围着我转。”

伺候的人躬身而立,应了一声“是”,小声说,“殿下一早就来了,等着老王爷一起用早膳。”

老南阳王点点头,伺候的人走了下去。

老南阳王梳洗穿戴妥当后,走出房门,见楚砚已在外间画堂等着他了,看样子已等了许久了,他笑道,“你这皇子府,实在太安静了,规矩比皇宫还重,皇宫里也不见得有你这里规矩大,我总算知道臭丫头为何在京中待久了便懒散了,老头子我一年四季不懒床,今日没想到破天荒地睡过了头。”

楚砚站起身来给老南阳王见礼,笑着说,“表妹不曾在我府中住过,她变得懒散,可不能怪我。外祖父您是因为舟车劳顿,劳累太过,才睡过了,倒也不是我这里太安静惹的。”

老南阳王哈哈大笑,“你也是个不肯理屈的,两句话便推脱个一干二净。我说你这里规矩大,也没说错,你听听,偌大的皇子府,无数人,这院子里落针可闻,一点儿动静都无,下人们走路蹑手蹑脚,我喘口气,声音都仿佛大如雷。”

楚砚失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外祖父若是嫌弃太静,我给您请个戏班子来?戏班子一进府,便会热闹了。或者外祖父不爱听戏,可爱听说书人说书?若不然请说书人进府?”

“算了算了,我不爱听戏,咿咿呀呀,痴男怨女,有什么好听的。说书人多是道听途说又瞎编,不一定有我说的好。”老南阳王摆手,“你这府里有规矩是好事儿,你是皇子,身份贵重,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若是没有规矩,哪能行?哪能因我破坏了你的规矩?我也就说说而已,你不用在意,南阳王府没规矩,每日大清早被一帮小子练武热闹惯了。清净有清净的好,我习惯些日子就适应了。”

楚砚笑,“我如今左右无事,每日陪着外祖父,聆听外祖父教诲,时日一长,您兴许也不会觉得住的太无趣?”

老南阳王哈哈大笑,“我教了臭丫头十六年,也没把她教好,什么聆听教诲?还是罢了。不过习武骑马射箭十八班武艺上,我倒是可以指点你一二。”

楚砚笑道,“能得外祖父指点一二,也是好的。”

老南阳王瞧着他,忽然说,“天下传言七皇子寡淡无趣不爱言笑,如今我看是说错了,我的外孙,这不是挺爱说笑的吗?”

楚砚:“……”

他无言一下,“外祖父来京住进我的府中,我心中高兴。”

老南阳哈哈大笑。

楚砚看着老南阳王,心中生起温情,他因为身份原因,自小被一众兄弟们区别对待,皇帝不喜皇后,防备疑心南阳王府,对他自然没有多少父子之情,偏偏他因为嫡子,被皇帝越不过去带在身边教导,除了严苛外,没有多余的关心,日久天长,他也只能在凤栖宫对皇后请安时,得到些许温暖。

如今老南阳王进京,连安家老宅都不住,直接住进了他这七皇子府,他心中自然是极其欢喜的。

南阳王府这个外祖家,让他从出生起就因之尊贵因之骄傲,如今也没有因受安华锦一事牵累而心生怨怼,尤其是安华锦临走前一番话,让他大受触动。